普贤行愿品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九集 (2011年七月)

  普贤行愿品2011年七月

  昆明开示 第九集

  海云继梦和上

  大家请坐,好,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些态度问题,这基本上是我们的心态。你学佛要怎么进行?那么第一个你要懂得认真工作,第二个就是认真生活。把你的工作,把你的生活料理得当,你不要急着要成佛、要成就。这些弄好了以后,你有多少福报,过多少生活:你赚一块钱,过一块钱的生活;赚十块钱,过十块钱的生活;赚一百块,过一百块的生活。就这么简单。那你不要比较,不要计较,这比不来。有很多工作你会说“我白做了”,白做了是还债;假如不是还债,他下辈子就还你了。你不用在意,你要高高兴兴地去过你的一生。那这样子想要修行,那你就会认真修行,那就很快。这个叫认真学习,你就很快会成就。那你假如连认真工作都不会,认真生活都不会,你想你会认真修行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三个认真,第一个最重要。你的工作你有没有认真做?第二个认真生活,你有没有关怀别人?对一切存在你能不能恭敬?会不会尊重?

  这些灵性的基础都没有的话,你很难讲说要修行,你就不知道要修什么,就去炼功好了,学一些特异功能,飞天钻地,那可以。就像那两个师兄弟,师父死了,两师兄弟分开三十年,师弟比较老实,就只诵《普门品》,什么也不会,就只会诵《普门品》,他师兄就千变万化。有一天在渡口相遇,师兄说:“你怎么样,你看,我表演给你看。”他就一苇过江,摘了一个芦苇丢下去,在上面他就“啪啪啪”飞过去。厉害吧。他在对岸等他,终于渡船把他渡过去了,他在那面说:“多少钱?一分二厘。”给了,上岸了。师兄说:“你看,觉得我怎么样?”他说:“那你三十年就学这个?”他说:“是啊。”“三十年的用功也不过值一分二厘而已。”值得吗?对不对?你看起来是有成就,一分二厘就解决了。你学那个干吗?师兄当然很生气啊:“那你会什么?”他说:“我只会诵《普门品》。”“诵来我听听看。”他说:“好。”他就把背的——古代出家人背的一个东西(木架子),经本啦还有东西都背着,你看看玄奘大师的像一样。他就把那个经案放下来,地上一放,那个烈日当空,马上就乌云密布,就只把他这个地方遮着,一会就开始凉快起来了,他就开始诵,诵完了他把它背起来折起来。又背起来的时候,乌云又散开了。他说:“师兄啊, 你要认真啊。你不要在那调皮捣蛋。”(下载的录音没以上部分,从下面开始校起)

  (起校)你会怎么样,会怎么样?那你学了三十年也不过跟跳蚤一样“哒,哒…”在那面跳而已呀?你就认真修行,天龙八部就相应。你就在那个沙滩上,广场上,烈日当空,你要诵经,天龙八部会让你晒昏了头吗,马上就乌云蔽日,这就是功夫嘛。你要求什么成就?这样就好了,还要什么成就?平常走路他还是晒啊,流汗啊,这正常的嘛。你说我学了半天还要太阳一晒就流汗,不然太阳晒不流汗,你去当木头人好了。对不对?

  你要留意到,修行不是求特异功能,你的心境、心态非常重要。那个心态不弄好,你在修什么?你修的是灵性的成长,那个灵性会感格天地。注意到这里呀,这才是人伟大的地方。修了特异功能,没什么了不起,照样一死嘛,你灵性还是零分嘛。那搞什么特异功能啊?不是说不行,你要赚钱啊,那大卫魔术师,他就很会变魔术——七四七飞机不见、大楼不见,不见吗?不见它还是出来,怎么会不见?所以那是变魔术的,那不是真实的,那叫幻师幻化。所以弄清楚啊。

  你一定要弄好工作、生活,那修行没成就没关系啊,你也会修得很高兴,真的善根会成长,福报会增加。这是一个前提。

  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了,他结论是说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有四个:“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他是这样子平等饶益,他是从灵性上来饶益众生。

  好,昨天讲到这里,那么下面菩萨就反问了“何以故?”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子——“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敬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为什么要这样?那想想看,我们反过来,你对父母孝顺吗?我每个月给他多少就好了,算吗?你每个月给他多少,这样就算作孝顺吗?这跟养狗没两样,这不叫孝顺,这叫养,“孝”是什么?“顺”是什么?你有顺他的意思吗?你就说“他们没教育我,我怎么顺?”那你有没有反过来教育他?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把至亲的人给忽略了,那你的心的灵性就会消失了,表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跟我们周遭的亲人,没有产生真正的互动关系,就这个一定要留意。

  跟你至亲的人,要有真正的互动。这是来自内心的互动,不是形式上的互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心的互动里,他一定包括心理层面,精神层面,还有灵性的部分,他一定会产生的。而这个你必须要一再一再碰触你才会知道。你看看有没有给父母亲洗过澡啊?有没有给父母亲梳过头啊?有没有留意到他的身体变化啊?他的头发,他的指甲等等,有没有?你自己会买自己的化妆品,你有没有买过妈妈的化妆品?对不对,你就会为自己置装,有没有替爸爸置过装?这就是了,你只想你自己,没想对方。对方从哪里?从父母开始,我们对父母都忽略了。你是从父母出的,你对父母都忽略了,那请问,对谁你是真的,真的会关心呢?恐怕那种关心是基于某种贪爱的目标,而不是真正的关心。这个各位一定要深切地去体会。所以他反过来问“何以故?”为什么?下面讲“菩萨若能随顺众生”,要基于前面这个基础来随顺众生,那你前面的基础没有,你随顺众生是假的。

  听说一个人,大概大家认识,他到不见得认识你。我们问话要讲清楚啊,那个人叫微软的负责人——比尔·盖茨,知道吗?我看到他的报导也是感慨良多,他这个人算不错,因为他赚很多钱,他也很行善事。现在呢,功成身退,把公司让了,有没有?这是聪明人。那么他跟家里有一个约束,他就是要陪着家人嘛,他女儿给他一个条约,就是一定要避开i字头,什么叫i啊?我本来也不懂,最近我就在学i,ipad、iphone,因为他是微软系统的嘛,他跟苹果是对立的嘛,女儿维护他事业的荣耀嘛,所以爸爸不能碰i。对不对?那你就可以看看,他家庭是不是很幸福啊?所以美国人的家庭就是这个样子,比尔·盖茨夫妻跟女儿相处的很好,所以老是觉得少一个什么东西,他们父母是不参与的,有没有?所以我跟各位讲,三代同堂是很重要的。

  三代同堂是个基本架构,能够的话你要五代同堂,现在寿命都是很长了。你要知道,尤其是老年人,他一定要有亲属,不然老了以后就变废物,一定要跟家人住在一起,你不要把老年人丢到弃老国。弃老国知道吗?老人院就是弃老国,你就是把他背到那边去,你说我不是背,我是用车子,用双B把他载到那边去。那不是和丢到山上去一样?因为他要的不是养的问题,养的问题政府是很照顾了,要的是孝,要的是顺,让你陪他聊聊天,你有什么喜怒哀乐他要分享,知道吗?每天下班回来看着你就高兴啊。你去忙,不要紧,回来他看着你回来啊。你可能也很沮丧,在办公室里被你的领导K得头破血流,回到家里你会高兴不起来,但是呢,他知道这是我儿子,他需要的是这份爱。他要爱你,他也要你爱他,这个爱与被爱是灵性的基础。你要从父母亲开始培养起,你给父母爱是一个灵性,你要去留意,给父母爱,你是很重要的。你要怎么样去爱你的父母?这是相对的,我们现在只会爱情人,爱爱人,你就不会去爱父母,爱子女也变成麻木了,形式了。这都是我们可悲的地方。

  一个幸福的人生,一定有爱,它就来自于天伦之爱,不是占有的爱。男女的爱,占有的成份多了,凡是离婚的都一定是占有的爱出问题,不会天伦的爱出问题,不会。你知道吗,天伦的爱不会离婚,无论如何不会离婚,但是占有的爱就会。那你一定要从父母这边才能培养真正天伦的爱,那才有可能,灵性才有可能产生,灵性才有可能成长。这个是提供给各位,这个基础以后,你去爱众生,随顺众生,才有可能。假如没有这种天伦的爱为基础,你去恒顺众生,那都是形式的,形式啊。

  我们有个大善人到台湾去,台湾人叫他烧包,你钱没地方花到台湾去花钱。台湾有个人钱多的不得了,领了四百万,沿着高速公路一直丢,台湾是一张一千块,他就一直撒,从台北撒到高雄,四百万撒光了。他高兴啊,他有钱啊,他不丢那四百万他觉得他很难过,钱那么多不知道干什么,他也不要人家认识他。那你跟他一样,你是行善吗?他是闷得发慌,钱太多了,行善也麻烦,等一下报纸来、记者来,他干脆撒给高速公路让人去捡,不要就算了。那个,我跟你讲,他就是没有天伦之爱。没有天伦的爱,就没有灵性,所以他会苦闷。他说低调,低调到台湾,结果台湾人说这个叫低调啊,那我们的低调算什么?低调是不让人家发现,他召开记者会,还叫低调啊?所以这里面你就会发现到:没有天伦之爱的爱是假的。所以你在这里要随顺众生啊,这个基础要有,要不然下面讲的经文就多余了。

  好,他说“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因为你对众生像对如来一样,“等无有异”嘛。对不对?你就做到了。“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因为你对父母师长乃至如来都做到了,所以你对众生这样子就等于对佛菩萨一样,对不对?所以这基础你要有。那我们对佛菩萨是这么的恭敬,那对众生也是这么的恭敬,这就对了。你假如反过来,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会恭敬父母,尊重父母,孝顺父母,而只会恭敬尊重佛、菩萨,那也是假的。所以我跟各位讲,一定从父母开始,你假如不从父母开始,都是假的了。你为什么对师父那么好,你有企图心嘛,对不对?师父会给我开智慧嘛。为么不跟父母好?父母不会给我开智慧呀,父母把我生下来,就给我生得业障很重了。那你要是有这种情况、这种心态啊,基本上不对。

  所以我跟各位讲,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所具备的条件,所带来的条件,大家都平等的,都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太阳都是二十四小时的,对不对?大家吸的都是同一口空气,都没有问题的,都一样平等的,绝对没有不平等的。你说,我父母亲就不像人家父母亲,人家爸爸姓胡,我又不姓胡,对不对?没有关系,那个是他的条件,你有你的条件,那你要懂得去运用这些条件,使用这些条件。你假如不能运用这些条件,那你只会坐失良机,永远坐失良机。为什么?这就是刚才讲的,认真工作跟认真生活,每个人都有机会孝顺父母,而你不孝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机会,你的灵性将会丧失。所以你在这个地方弄清楚。

  “若令众生欢喜,则令一切如来欢喜”,这三个讲得很清楚了。“何以故?”下面就讲理论的部分。“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大悲心为本体,这里头牵涉出来我们佛教的演变历史也在这里,佛以大悲心为体,那毗卢遮那佛是不是也以大悲心为体?对不对?一切佛都一样啊。好,那以大悲心为体的菩萨是谁啊?观世音菩萨,对不对?那他用慈悲作妙用来利益众生,那毗卢遮那佛是以大悲为体,菩萨是以大悲为用,所以历史,思想史跟佛教信仰史里头就用观世音菩萨来取代毗卢遮那佛,这个时候“华严三圣”就变成三大士信仰。所以你会看到菩萨里有一个骑龙观音,他这个骑龙或者骑麒麟,这跟骑象的普贤、跟骑狮子的文殊并列在一起,民间信仰不知道就说,骑象观音、骑龙观音、骑狮子观音。我想你会看到很多,其实他不是,骑象的是普贤、骑狮子的是文殊,骑龙或者骑麒麟。那其实不是骑麒麟,它叫犼,就是独角的龙,不是两角的,那个我们历史上把它叫犼。那么这个才是观音,而他这个观音是取代了毗卢遮那佛的作用。你要留意到,这个叫三大士信仰。所以三大士中间这一尊是观音,旁边的是普贤、文殊,这个没有错。那么这个信仰就把“华严三圣”作转移了,这是宋朝以后发展出来的信仰,到了明朝干脆就独尊,叫毗卢观音,那个观音就叫毗卢观音,就毗卢遮那佛跟观世音菩萨并在一起。他的宝冠上面就不是佛像了,是一个太阳或者是五方佛,但是他现菩萨像,这个叫毗卢观音。这是佛教思想演变的过程,在我们历史上所产生的。

  我们现在不要光看你眼前的,因为眼前所见到的佛教的种种像,在中国来讲,都有它很长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演化的痕迹在,那这一点必须弄清楚。当然很多人不知道,也不经意的就信口开河,那我们就统统把他当作民间信仰。而你今天是个知识分子,这部分就应该有所认识,当然这个要展开来,是一个很高的学问,它也是足以写专业论文的。好,那么讲到这本体跟妙用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的,给各位介绍了。

  他讲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那大悲用在哪里呢?“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大悲是用在众生,不是自己在那边无病呻吟。很多人常常讲:哎,众生真苦啊!众生哪里苦啊?你根本就没受苦,你怎么知道众生苦啊?众生真的苦,不是你想象的,众生真的苦,是内心的空虚跟苦闷,这个才是真的苦,谁也没办法帮他。没饭吃、没地方住、冬天冻得要死,那个痛苦,他都能挨过,但是最怕的就是内心的无奈。

  跟各位讲,老人家没有子女啊,那种无奈真的是比死还痛苦,你知道吗?尤其是那有子女又见不到,这个就更痛苦了。所以古代有“父母在,不远行”,有没有?因为有子女看不到是老人家的痛苦啊。你都不知道啊,因为没老过,对不对?他在思念子女的时候怎么样?老人家只有思念子女,孩子不会思念父母,为什么?因为他够忙的。那这里头就产生一个问题,尤其这样的一个时代,忙碌的时代,你不会去说想象,静下来想想爸爸喜欢吃什么?更不会想说今天晚上要陪爸爸聊聊天,要谈谈什么,因为觉得好无聊,跟那老人家讲话不叫机车吗?那这个时候你的灵性就枯竭了,所以我们还是跟各位讲,你在家里先提倡一个“孝顺父母运动”。你自己要先去想办法,不是打个电话说“爸,我跟你问好啊,跟你三拜啊”,不止这样,你要了解到,他有什么话想跟你讲,你就跟他顺便讲“那你到我这边来住嘛”。因为你是以事业为主,对不对?“家里没事你就放着吧,你过来吧”,他想不来都不行,一段时间以后他就想说:“好吧,过来小住一段时间也好,你尽个孝道嘛。”这个是很重要的部分。

  好,这个“因于众生而起大悲”,你假如不真正涉入众生的事务,你的大悲心是无法起的,而这个心是要用到跟父母一样的地位。你假如对父母没有的话,那跟众生,你就……你一定会修行都会觉得不踏实。为什么?众生那么难缠,我要诵经赶快开悟 ,为什么叫我去找众生?因为会产生这种矛盾嘛,因为你对这条路,慈悲的这条路是绝缘的。

  我跟同修们讲,我们这千佛堂有块招牌,你进来有没有看到?“慈悲关怀委员会”,有没有?有没有人发愿把它扛起来?你假如想到,自己的父母亲我都没时间孝顺,很多这些父母亲需要人家孝顺的时候,慈悲关怀委员会你就要推动,你要推动。因为你基于孝顺自己的父母,那帮助天下老人。你不要说,他没饭吃给他吃,要帮他洗澡,不是那些,他想要跟他的子女见面,你要怎么帮他,这样就好了。他想要跟他的子女,有很多事是要跟他的子女讲的,不能跟别人讲的,跟别人讲没味道,知道吗?只有跟子女讲才是他能够得到满足的,你怎么协助他?跟各位讲,功德无量,这是无量功德啊,这比你出钱啊干什么都来得重要。这是发自你的内心的。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从这地方来。因为你真的体谅到众生,所以才起这个慈悲心。这个慈悲心会生菩提心是什么?人生觉悟的心、灵性觉醒的心,是不是从这里来,你看看他是不是联在一起的?因为你怜愍众生,你一定要很具体地感受到。因为你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你体恤到父母的存在,或者自己父母亲已经不在都不要紧,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个需要?那我要帮这些老人跟这些子女们,帮他们来做一项服务。你这慈悲心起的当下,你的人生你的灵性的觉醒就起了,这个灵性的觉醒就菩提心嘛。菩提心是什么?你觉得它很抽象、很渺茫,无法形容?不,它是很具体的,它从你对众生的大慈悲关怀当中,它会激发起你真正生命灵性的这个心境。当它产生的时候它就叫菩提心。你假如不是从这个地方来产生的,那个菩提心只是个口号。

  这个口号各位喊得很多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化,你感受得到吗?在哪里五千年?你一定感受不到,中华民族伟大,哪里伟大?你感受不到啊。我刚才就跟你举了,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新闻这样的报导,你都感觉到他们少了一个什么东西。他们没感觉,你会感觉到他就少了一个什么东西,就是没有父母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就在于有父母在,你要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你就知道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存在——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全世界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虽然也遭遇很多风雨挫折,但是这个民族越来越强大,来自于什么?因为他孝顺父母,他尊重伦理。你能不能感受到?关键就在这里啊。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这么强调,我相信,我们国家很快就会起飞,不只是经济成长而已。这主要是来自于我们民族的基础,而民族的基础就来自于他的文化,而这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孝顺。而我告诉你,西方民族,尤其是美国,他们就批判我们的孝顺。知道吗?他是针对要消灭我们而来的,所以孝顺是落伍的,他们从不讲孝顺,你能体会得到吗?你看清楚你就知道这佛经里在跟你讲的是什么,不然你的灵性不觉醒,你绝对看不到菩提心就是这样激发出来的。你假如没有慈悲心,无法承认众生的存在跟父母之间的平等性,你菩提心绝对发不起来,你发的只是文字上的菩提心,口号的菩提心,佛法是不存在的。佛法是绝对从真正的菩提心来的,而他的菩提心来自于你对众生的慈悲,而你对众生慈悲的基础,就在于你对父母师长乃至诸佛菩萨,有没有?所以这是一系列的,所以佛法所讲的绝对是跟你生活有关的,他不会离开人间到云端去讲佛法,他就是在人间运作的,希望各位在这个地方你能够弄清楚。

  那么下面讲“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没有菩提心,你无法成等正觉。这等正觉不是等觉,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简称等正觉。你要留意到,你想要拥有佛教中最高的成就,是来自于菩提心,菩提心来自于大悲心,大悲心来自于众生,所以你要恒顺众生,而恒顺众生的基础,在于孝顺父母开始。你把这个部分弄清楚,所以佛法没有离开世间法,只是把我们的世间法加以扩大。

  世间,我相信你听过人家讲一句话“发心学佛,发心修行,乃至发心出家,是大孝的行为”,有没有?你怎么讲?你出家是大孝?出家以后你就不养父母了,怎么叫大孝呢?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你不要以为那么一句话讲出来没有依据,依据就在这里,如敬师长、如奉父母一样,是以这个为基础,扩大,我对一切众生都跟父母一样。我对父母孝顺没错,但是我把这个孝顺扩大对一切众生,所以是大孝。那你假如说父母从来就不孝顺,那你借着说我出家是大孝,那当然大笑,哈哈大笑。那是骗人的,不是真的。你真的是很孝顺的一个孝子,那你现在出家你对众生会像你的父母一样,那当然是大孝。你不孝顺父母你就去出家,那不是大孝,那是笑遍天下,天下人都笑你,这不叫大孝。

  所以古人在讲这句话,是以孝顺为基础,今天的人在讲这一句话是没有孝顺的基础,那不算,那叫欺世盗名。所以你要知道,文化背景、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还要回过头来,以孝顺为基础。古代当然没这样讲,因为古代孝顺是基本的嘛,那你现在没有啊,所以这个部分我们要弄清楚。你想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建立在大悲心上面,大悲心建立在恒顺众生上面,而你要随顺众生,那必须基于孝顺父母,恭敬师长,乃至诸佛菩萨,是以这个基础来的。

  假如前面这个基础没有,你只有说我要服务众生怎么样,那个不算。你怎么服务众生你想想看?我用十方的钱来利益众生,众生绝对是恭敬你啊,因为你有钱啊,可是你没想到,你的钱是十方的不是你自己的,那你这样子浪得虚名嘛,不是真正在服务众生。所以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部分,这是很重要的。

  他理论上先讲好,然后他举例,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有个大树,“若根得水”,它这树呢,“枝叶花果悉皆繁茂”,这个道理你很清楚了。“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在我们的生死旷野中,这个菩提树王也是一样,“一切众生而为树根”,有没有?“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你现在看到的就是诸佛菩萨的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众生是树根,你现在用大悲水来饶益众生,饶益树根,“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有没有?这讲得很清楚啊。

  理论讲完了现在举例来给你做说明,“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没有众生你不能成就无上正觉。换句话说,有这么多的众生你要怎么跟众生相处?而跟众生相处有一些前提,我们都讲过了,这一个也就是为什么你要人格性健全,你要处众生戒圆满,你要自净戒要圆满,自己要一再反思,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

  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他没有办法跟众生相处,一相处就吵架,瞧不起众生、看不起众生,因为你会跟众生处不来。有人啊,很多人啊,他不是不好,他很认真,很能干。能干的人就有个麻烦,有主见,有主见,他想协助众生,那结果造成什么,众生都要变成他的模型,知道吗?因为能干,你就这样子,“你没饭吃,到这边吃。”他没脚啊,你要他爬过去,你怎么不端给他吃?不行,人这么多,统一规定。统一规定是你定的,众生就是千奇百怪啊,这个时候,你本来想要帮助众生,反而给众生带来什么——痛恨,不只是麻烦而已。所以很多众生在你帮忙以后,他为什么会骂你,因为你帮的不是他要的忙。所以你要留意到,这一种你自以为是的状况是很麻烦的。所以必须要无我,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无我,你才能恒顺众生。你有你自己的看法,尤其我们常讲,精明能干、聪明伶俐,要服务众生啊,业障重重。你会说我这样帮你们,你们还骂我?这叫活该嘛,你帮人家不是这样帮的。而你说这样子才有效率,这样才有成果,这样才……那都是你想的,对不对?众生不是这样想的,因为众生的立场他基于那个状况之下,他所需要的协助是什么?你要看清楚这一点,个别给,而不是统一的制度给的。

  现在,西方,我是把它叫做民主政治的共犯结构,它最大的麻烦就是统一规定。统一规定是很麻烦的事,小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政府一直养,养到他死了,连棺材都把他处理好,然后死到那里去都安排好了,你想想看,这样的一个人出生有意义吗?有什么价值呢?人生是需要奋斗的,需要挫折,需要磨炼。你假如没有这些挫折、磨炼,你根本看不出这些人的什么价值。他经过这样训练,他就会产生,他对艺术、对运动,或者对其它的那种兴趣,他会培养出来。你没有让他去训练、去挣扎,那生命的韧力不能出现。那请问你,你把他从出生一直到死亡,所要的这些福利,从哪里来?一定是向国境以外的地方去掠夺来的,不然他怎么样子给他国民福利啊?对不对,你仔细去想想看。他是怎么创造的?他一出生他创造什么?所以你要留意,这种统一规定的情况,效率是很高,效果是很差。所以福利国家的青年人自杀的比例特别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生活得无价值、无意义嘛,没有意义呀。你看我们去留意看看,那个贫困的子女,其实贫困的子女知道奋斗,孝顺的比例特别高;拥有很良好的家庭的人,反而奋斗的精神不够,对父母的孝顺的那个诚心也不足。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受过煎熬。

  所以你要留意到,我们在人生的旅程里,这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大家都一直期望政府给我什么,政府给我什么,政府给你再多也不够,真的完全满足你需要的时候,你就萎靡了,但是没办法,西伯来文明他就是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保留着自己生命的,一种韧性,你才会活得灿烂,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好,这个地方这理论要仔细讲还可以讲很多,我们这里就不详细跟各位讲了,这理论的部分,你要想了解,去看看我们出的书上面都有。

  好,下面再讲“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个后面这一段,是经文十大愿都有的。它为什么一直重复这一段?你留意,这个前面我就不再跟各位讲了,这个意义你要这样了解。

  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你想要成就菩萨的智慧花果,诸佛菩萨智慧花果,那你就依于菩提心,依于菩提心,菩提心是依于大悲心,大悲心是依于众生来的。而众生为菩提树的树根,大悲心就是水,对不对?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这理论讲是很简单,在饶益众生的时候,你就要记得,你必须先有真正的孝顺父母,恭敬师长,承事供养诸佛菩萨,否则你做不到。

  那它不是一个事业,你知道吗?现在有很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个事业,做慈善事业不会成佛,你放心,因为他没有大悲心,他没有菩提心。你去留意看看,所有的慈善事业来自哪里,你知道吗?来自他的企业公司的营利所得,法定比率的前提之下,他可以开销,帮助政府做社会救助的工作,那美其名它叫做慈善事业,全世界都一样。这个部分在法定比率的情况之下,是完全免税的,他会当作费用报销,完全免税。那请问你,他是为了减税,还是为了慈善?他没有大悲心啊,知道吗?但是社会需要他们的这个部分拿出来做救济,社会是需要的,但是他跟你的大悲心没有关系。我们也赞叹他对社会的帮助与协助,但是跟大悲心没关系。所以这些人只是在会计年度上,按照营利所得,政府所规定的比例,摊提一定的金额,出来做事,他不是基于慈悲,所以他也没有办法激发他灵性的觉醒。你知道吗?可能也有,不是重点,这个是我们要留意的。

  慈善事业值得奖励,它是社会善事,政府也有心,这个没有错,但是跟我们讲的大慈悲心、菩提心、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完全无关。而且在这当中,他也没有说“你要孝顺父母”,对不对?政府拨款、企业机构拨款,跟孝顺父母哪有关系啊?但我们讲的是灵性的问题,它基于孝顺父母、健全家庭,这个地方开始的。这个各位一定要弄清楚啊,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差别。

  好,现在要讲的是后面的这个地方。后面这个地方“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这个叫四无尽境,四种没有止境的境界。那么这个境界要做什么用?为什么这十大愿一直谈这个部分。这四无尽境是属于普贤行愿力,普贤行愿的结构当中有一个普贤行愿力,有一个四无尽境。普贤行愿力在帮助你把种性——觉悟的这种能力,叫做觉性转变觉悟的种子,而进入无极的境界里。四无尽境是在帮助我们破无常跟无明,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无常、无明的存在是太极里面的一种滓质,这里面包括恶质跟杂质。那四无尽境是在你一再地扩大的时候,让你的普贤行愿力一再地提升,就在这提升的同时,帮我们破无明破无常,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你只要修这么一个大愿,这两个部分做到,那你呢就可以直接入法界。这个叫做纵向结构,就十大愿里头的纵向结构,任何一愿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他每一大愿四无尽境一定要讲,只是讲的充分一点还是简单一点而已。这个地方他是讲得比较简单,因为第九大愿、第十大愿快结束了。第一大愿是讲得最完整。在每一段后面只是附带上来说,四无尽境的重要。而这四无尽境最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心量。心量要广大,无限的心量就从这里来的。

  好吧,我们休息一下,这第九大愿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再讲第十大愿的部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