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普贤行愿品》谈如何依教修学

普贤行愿品 | 作者:法润法师 [投稿]

  学僧法润,来自四川尼众佛学院,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依教修学》,所依经典为《普贤行愿品》。

  作为四川尼众佛学院本科班的一名学僧,我同时发心在学院的文宣组服务,经常对外发一些新闻和图片,我们对信众、对社会都会尽量展现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一面。但是实际上,当我们回到真实的修行生活中,客观审视自己,剥离掉照片中表面的光鲜,我发现身边很多同学,甚至出家多年的道友、学佛多年的居士,经常会缺乏动力,感到迷茫。或者,纵然是很优秀,但却更愿意自己的小天地里修身养性,不肯站出来为佛教奉献一份力量。我们虽然学习大乘经论,以大乘佛弟子自居,但却严重缺乏菩萨的那份愿力和担当。愿力和担当,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修行人非常稀缺的一种品质。

  我经常在思考:在这漫长的成佛之路上,如何不忘身为佛子的初心呢?在反反复复与无明烦恼作斗争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精进不气馁呢?在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又以什么来激励自己,敢于站出来,奉献和承担呢?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法润接下来将结合《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甚深广大之愿行,从三方面与大家探讨如何依教修学:

一、复制普贤愿王 树立上求佛道之决心

二、践行普贤愿王 积累福德智慧之资粮

三、圆满普贤愿王 兑现下化众生之承诺

法润法师:依《普贤行愿品》谈如何依教修学

壹、复制普贤愿王 树立上求佛道之决心

  《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如何发愿,发什么愿,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关乎我们前进的方向、动力和目标。但是,我们凡夫所发之愿,常常非常渺小、有限,所以最简单、最有效而且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直接复制诸佛菩萨的誓愿,以诸佛菩萨的誓愿为自己的誓愿。

  作为《华严经》浓缩的精华,《普贤行愿品》记载了普贤菩萨为成就如来无量功德而修习的十种广大愿行: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乃至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十大愿王以无限利他为发心,其愿力周遍法界,普覆众生。所以,我们选择以普贤菩萨为榜样,依《普贤行愿品》来发愿,一定能从普贤菩萨的慈悲愿力中,汲取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有漏的身心焕发出无限的光明与生机。

  我们通过念诵《行愿品》、发普贤愿来模仿佛菩萨的德行,就像练书法,临摹字帖那样,使身语意三业不断地向他们贴近、靠拢,乃至与之相应,最终完全吻合。我们进入普贤菩萨的角色,以第一人称发普贤愿,那么普贤菩萨就是我,我就是普贤菩萨。

  这种复制和模拟,就是在传承诸佛菩萨的基因,我们未来的生命也必然是按照成佛的基因来展开,而非以凡夫的业力被动地流转

  我们平时大部分人都读过《普贤行愿品》,念过普贤十大愿王,至少念过四弘誓愿,为什么我们还是缺乏愿力,和普贤菩萨差得那么远呢?没别的原因,我们临摹得不够多,串习得不够多。

  我有一个同学,受我的影响也开始学佛。有一天他问我,师父我工作很忙的,我得赚钱,还要买房,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修一修,来生就可以不堕恶道,最好今生就解脱成佛的。她这个愿望很好,但能这么不切实际确实吓我一跳。我对她说:你看看我,年纪不大,颜值不差,智商不差,如果真的有那种方法,我还需要剃光了脑袋,跑到佛门里出家吗?

  修行没有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地按照方法串习、累积。在我们没有达到佛菩萨的境界时,我们所发的愿需要每天不断地重复、加固、打磨,这样它才能剔除杂质,不断提纯,无坚不摧,才可以带领我们穿越业力洪流,才能在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像一针强心剂一样,让我们重拾信心和勇气。

  我们只有不断地复制、模拟,让普贤愿一天一天刻印在心田中,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有力量,才会从量变达到质变,瓦解凡夫心,转为普贤愿,树立起成佛度众生的决心!

贰、践行普贤愿王 积累福德智慧之资粮

  有了决心和大愿就够了吗?答案当然是no,这就是第二方面要谈的内容:践行普贤愿王,积累福德智慧之资粮。

  刚才主要谈了如何以普贤菩萨为榜样,复制普贤愿王,使我们发愿的信号和频率与佛菩萨的心行吻合、相应,让我们的凡夫心,不断地与普贤愿发生化学反应,树立起成佛度众生的决心。但是修行不是喊口号,而发愿的意义正在于付诸实践。那么普贤菩萨如何实践他的誓愿呢?那就是将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十大愿落实在日常修行生活中。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就算没有学习《行愿品》,平时也都在修礼敬、赞叹、供养、忏悔啊,为什么非要强调依普贤愿修学呢?其实,普贤十大愿王的不共之处,在于无论是座上观修,还是座下实践,其发心极为广阔,在空间上周遍十方,在时间上尽未来际。“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并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和大家做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题,一个大于1的数字,乘以正无穷等于多少?正无穷!那么如果我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善行,但是乘以无量的发心,是不是我也可以说,所修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呢?

  好,这个公式和原理我们清楚了。那么我们回到经文中看看普贤菩萨是如何礼敬诸佛的呢?大家可以跟随我念诵的同时观想,经中云:“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个偈诵想必我们都不陌生,是不是经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对比出,以凡夫心拜佛和以普贤愿来拜佛的差距在哪里了?

  如果我们能将普贤行愿的境界和心量落实到实修中,那么我们念一声佛号就等于念了无量佛号,拜一尊佛等于拜了无量诸佛,更何况是“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可见,如果我们依《普贤行愿品》来修学,那么每件看似点滴、微不足道的善行都可以转化为无限的福德资粮。

  我们再拿普贤第三大愿王——广修供养,来进一步理解普贤愿行的殊胜之处。《行愿品》中教我们“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以此表达我们无限的敬意。或许大家会担心: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经济能力来供养怎么办?不必担心,学佛,并不是要把我们变成穷光蛋,而是让我们由内而外地像佛菩萨那样富贵和庄严。我们可以学习一下普贤菩萨是如何发心供养的?

  普贤菩萨说“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三世一切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所以,哪怕我们供一盏灯,可观想为无量的“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让这盏灯的光明照亮三千大千世界,破除每个众生心中的烦恼黑暗;供一杯水,可观想为量如四大海的甘露水,为十方法界带来清凉。每日用餐前,可以观想无数个自己双手恭敬地捧着香积国中的上妙饮食,到十方三宝前供养。晚课中的蒙山施食,我们以至诚心祈求三宝,以咒力加被,变七粒米、一杯水为尽虚空遍法界的甘露,令诸鬼神随愿皆饱满。可见,供养的关键在于善用其心,我们以无量之心,观想无量供具,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如母有情,当下即可成就无量福德资粮。

  广修供养的大愿就可以在每一个当下。它可以是一个举手之劳、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正能量的鼓励。当我们将广修供养的大愿,延续到与人相处的每个细节,落实在生活中的点滴之处,那么无时无刻,我们都在修供养,做布施。

  除此之外,当我们洗手、洗脸、洗碗,乃至于涕唾、大小便时,都可以像《毗尼日用》和《华严经·净行品》中所讲的那样,心心念念具足愿力,带着祝福,那么行住坐卧中的一言一行一念都将变成福德庄严。

  回顾我们刚才所谈,我们在第一方面认识到五蕴假合的有漏身心,有无限的潜能,所以,我们以普贤菩萨为榜样,一遍一遍复制普贤行愿,立上求佛道之决心;还要在第二方面,将普贤行愿的境界和心量纳入行住坐卧的修行生活中,践行普贤愿王,积累福德智慧资粮。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是我们用心之处。每发一个愿,所缘之境周遍法界,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大愿如海,大行如山,以愿导行,以行满愿。而这一切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像普贤菩萨一样恒顺众生,也就是接下来要谈的第三方面内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