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出自大藏经第10册 NO 029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卷》,是唐代罽宾国的三藏法师般若翻译。在大藏经第10册 NO 0297收藏有不空法师翻译的《普贤菩萨行愿赞》。
首先我讲一个前言:以佛法觉悟人生。我们经常听到这几句话,这也是我们善知识指示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友难遇。这个人身是难得的,得了人身我们应该怎样办?人在众生之中具有灵性,为万物之灵。中国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几稀”就是在我们心灵之间。因为我们有心,有感情,有觉知,有理性,这就是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
会性法师讲述 民国七十四年农历正月于屏东普门讲堂 介绍华严经三译 明译史 释题—先释经题 释题—次释品目 正释经文—结前起后 正说行愿—长文—正示行愿 正说行愿—长文—显经胜德 正说行愿—长文—劝嘱受持
这本《普贤行愿品》讲记是济群法师1996年秋天在柏林寺“中元节报恩法会”上的讲经记录。记得那时天气炎热,法师刚在寺里参加完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就不辞辛劳,慨然应请讲述《普贤行愿品》。他的讲演轻松活泼,能在深契佛意、经意的基础上,结合信徒们修行生活的实际,因事显理,开启疑窦。与会信众数百人饱餐法味,皆大欢喜。
今天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让我们诵一段《普贤行愿品》的偈颂,来共同纪念本师并策励自己:第一,受持愿。对应的经文有两首偈:“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这两首偈告诉我们,菩提路上应当发三种大愿,即不忘宿命愿、出家持戒愿
本品即六十华严与八十华严之入法界品,故文旨皆在入一真法界。然此品经文,唯见于四十华严。四十卷华严。皆名「入不思议境界普贤行愿品」,今此普贤行愿品述义,即四十华严之第四十卷。(全名如题)
在寺院里体验过吃斋的道友应该都知道,斋堂的分发食物的工作人员,叫行堂,表法为普贤菩萨的大行。因为有了普贤菩萨的大行,我们才得以滋养身心的种种资具,而先有愿才能有所行,普贤菩萨当年立下的十大愿,使得我们有了成佛的殊胜方便,离开了这十大愿,恐怕成佛于我们就真的遥不可及了 如今,《普贤行愿品》几乎是所有佛子的必修课。
暂无简介
凡是修净土的都熟悉,《普贤行愿品》被近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列为净土五经之一。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经典,出自于《华严经》,经中之王。还有一部经典也称作经中之王,就是《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可以说是王中之王,一生成就。华严经最终归根结叙,就是在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归宿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普贤行愿颂讲记
暂无简介
(一)诵经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在诵经时我们的心应尽量不要有杂念。历史上有很多修学佛法的人把《普贤菩萨行愿品》作为日课每天读诵,诵持经典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像大家熟悉的本焕老和尚每天就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十二遍以上。
普贤行愿品颂疏 将释此颂,略开四门:一、释名题;二、述缘起;三、叙传译;四、解文句。 释名题者,遍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普贤行者,凡有六释:约教则一乘之行;约义则方广之行;约理则一真法界之行;约事则海印缘起之行;约因则普贤菩萨之行;约果则如来之行。于如是行誓愿修学,名普贤行愿品者梵云跋渠,此谓义类相聚之意。 述缘起者,如《华严经》所说,文珠大士出善住楼阁,行化南方,教善财童子南行求法,历事善友,遍求法门,遇五十三善知识,于最后至普贤菩萨处。微细
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 朗明 仰望星空,宇宙无边无际,俯观沧海,海天无穷无尽。一个人的生命,在这无限的时空中显得如沧海中的一粒尘沙,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人生百年,更是犹如时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普贤行愿品》的异译很多。
《普贤行愿品》略释 来定法师 让我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坚固,泯除心灵和物质的差别,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从一毫端,我们看到了十方无尽的刹海,一念之中,我们见到了三世无数
浅谈《普贤行愿品·恒顺众生》与和谐社会 觉智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时代,各族人民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如何使佛法与时代相契合,佛门弟子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
2010年4月25日上午九时,保定市“莲池讲坛”总期73期,特邀清苑县观音寺住持真源法师为大众做《普贤行愿品》第六讲讲析。 主讲内容:继上一篇所讲愿王,真源法师在本次讲座中,继续为大家做讲解。 第二愿王——称赞如来 (一)标释愿名 “复慈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普贤行愿品》全文完整注音版。
那时候,普贤大菩萨对如来的极为妙好功德加以称叹,然后又对众菩萨及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来的功德,就是那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在言说不尽的佛刹极微尘那么多的无穷大劫中,连续不断地讲说下去,也是不可能穷尽的。而如果有人要想寻求这一通向无边功德的法门,就应该修习十种广大的行愿。
佛经云:念诵普贤行愿品,起一个念头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净除一切罪业,圆满一切功德,获得一切福聚!戒邪淫之人,选择念诵普贤行愿品的话,能最快最速的净除邪淫业障,圆满戒邪淫功德,获得戒邪淫的成功!普贤行愿品,被称为福报最大的佛经之一!
原典: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首先我讲一个前言:以佛法觉悟人生。我们经常听到这几句话,这也是我们善知识指示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友难遇。这个人身是难得的,得了人身我们应该怎样办?人在众生之中具有灵性,为万物之灵。中国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几稀”就是在我们心灵之间。因为我们有心,有感情,有觉知,有理性,这就是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
壬子之夏,七月上旬,明伦学社举办第四期佛学讲座。饱学大德,乐法同侪,集集一堂共研佛法。余以额满,侧席而旁听焉。朝迎晨曦,夜披星月,劳苦奔波,时有法喜充满之感,及闻许师开示普贤行愿品,晃受当头棒喝,翻尔壮大我心,堂上听已,不忍释手,即邀芬香丶福慧,于晚课时分,假慈明寺诵念。
我们都知道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的行愿是成佛之行,也是成佛之愿,说白了,修行普贤十大愿就能够快速成佛,所以这行愿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一愿,礼敬诸佛。大家对于一切众生恭敬吗?我这样说,可能你会觉得很难理解,这里明明说的是礼敬诸佛,为什么我却要跟你们说要恭敬一切众生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啊!所以我们就要对一切众生有礼
这本《普贤行愿品》讲记是济群法师1996年秋天在柏林寺“中元节报恩法会”上的讲经记录。记得那时天气炎热,法师刚在寺里参加完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就不辞辛劳,慨然应请讲述《普贤行愿品》。他的讲演轻松活泼,能在深契佛意、经意的基础上,结合信徒们修行生活的实际,因事显理,开启疑窦。与会信众数百人饱餐法味,皆大欢喜。
这是华严境界。《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里的“诸佛”,指的是情与无情。情与无情皆示现微妙法,我发愿受持。如果能用诸佛的微妙法,在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时,开启我们无量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甚深禅定,这就是愿持诸佛微妙法啊!
今天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让我们诵一段《普贤行愿品》的偈颂,来共同纪念本师并策励自己:第一,受持愿。对应的经文有两首偈:“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这两首偈告诉我们,菩提路上应当发三种大愿,即不忘宿命愿、出家持戒愿
末学万诠,来自哈尔滨极乐寺。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汇报自己的所思所学。今天末学要分享的主题是:依普贤大愿安顿身心,智行合一,不负瑕满人身。安顿身心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是一生的课题。多年前末学读过一本书,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曾先后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如何发愿,发什么愿,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关乎我们前进的方向、动力和目标。但是,我们凡夫所发之愿,常常非常渺小、有限,所以最简单、最有效而且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直接复制诸佛菩萨的誓愿,以诸佛菩萨的誓愿为自己的誓愿。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修持普贤行愿的人会感得族姓、容貌、肤色、相好、智慧极其圆满,一切魔众和外道不能摧毁,堪为三界众生的应供处。 修持《普贤
《华严经》是释尊最初成道时所说一部教典,称性直谈界外大法。所谈内容,纯属如来自证之不思议境界,所谓如证而说者也。经所被机,乃界外四十一位破明显法性之法身大士及根熟天龙八部。二乘人在座,不见不闻,所谓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是也。
在诸多菩萨中,有这样一位菩萨,以愿力著称——普贤菩萨。每次诵读《普贤行愿品》,我们都能从普贤菩萨的宏大誓愿中,感受到强大的力量。在汉传佛教中,有持诵《普贤行愿品》经文的功德,等于持诵《华严经》全文的说法。所以,我们要按照《普贤行愿品》去实践。
求生净土念《弥陀经》还是《行愿品》 原文 战事之息,乃中国百千万缁素善士,恳切祈祷之所感。光不过百千万中之一数耳。若曰系我之诚感,则成盗名掠美,无功冒充,光岂肯受此称誉乎。礼云拟人必于其伦。居士
在藏地,通常是将七支供作为前行。在汉地的早晚功课内,《行愿品》也是作为大忏悔文出现,依然是起到前行的作用。但我觉得,仅仅将《行愿品》作为前行,其中深意并未得到完全开显。 为什么说,《行愿品》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