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六集 (2011年七月)

  普贤行愿品2011年七月

  昆明开示 第六集

  海云继梦和上

  那么这经文所提的其他地方,我们就不再跟各位谈了。就是说一个求道人,你应该要知道自己求道的态度,要把修行或者学佛当作一回事。而不是说试试看、做做看、修修看,那不当一回事,他就不能成就了。那说结个善缘还可以,那你想要真的求智慧、无烦恼,那你就要当一回事来处理了。就好像你在工作一样,你有一个工作态度嘛,认真去把它做好。这个东西,你假如认为不重要,那就不重要,因为他不影响你吃饭;你认为他重要,那就很重要,因为他是你灵性的主宰,你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那这个是很重要的,要活得灿烂而不是空虚无奈。当你没有碰到这些挫折,你可能不觉得灵性的重要。那灵性有多重要,那你要去经历才知道,这是第一个要跟各位谈的。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牺牲呢?布施啊,把皮剥出来,做纸;把骨头抽出来,当笔;把血抽出来,当墨汁,这是干什么?这叫供养。你不要以为是牺牲,没有牺牲。供养是培养你的,那个如来,就那个总体的,灵性总体的善根成长。换句话说,你灵性的成长,你必须去培养它。那要培养这个灵性,你不能不当一回事。不当一回事,它要死掉啊。像你家里种的盆栽一样,买的时候很漂亮,千挑万选,扛回家两个月就死翘翘,剩下那尸骨,看得还蛮沧桑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好好照顾。养狗也是一样,在狗店买回来,看好漂亮啊,养两个月怎么变成这么槽糕,不喜欢了,因为你没有把它当一回事。

  今天你的法身慧命,你要把他当一回事,你绝对受用,因为你的灵性在成长。所以我们说修真供养,这个不是牺牲自己。你常随佛学,就跟着佛学,学什么?学他所做的这些,那是在培养你自己的灵性。我们不是跟外道学,我们也不是跟世间法学,我们是跟着佛陀灵性的觉悟来学。那你要懂得,这些都不是牺牲,而是培养我们自己的灵性。要培养你自己的灵性,你就必须要投资,这才叫真正的投资。

  所以跟各位讲说,你的诚意在哪里?你的真心在哪里?有吗?你对自己的灵性,你有尊重吗?你有恭敬吗?有的话,那你要怎么为你的灵性做出付出嘛?你赚那么多钱干嘛?就为了这张嘴巴吃的吗?不是,这吃的有限嘛,真正要的是你的灵性你要安顿好,要不然你活得没价值、没意义,活得很无奈、很空虚。所以这个是我们真正跟各位谈的地方,不然你要学佛宗教干嘛?

  宗教是谈灵性的,宗教不会跟你谈什么治病啊什么,治病其实是附带的嘛,对不对?那你没有身体的时候,你怎么讲灵性呢?所以灵性要能够成长,一定会很自然地把你的身体调整到堪用、可用的地步。不会让你身体非常强健,说“我要学佛,你就给我奥林匹克得冠军。”这不是训练你奥林匹克会上得冠军的,但是也不至于让你说躺在床上爬不起来,那这怎么修啊?所以呢,会让你堪用、可用。

  同样的,心理状况的创伤,也可以把你矫正过来。因为心理创伤不矫正,你的人格性不健全。人格性不健全,那你的处众生戒不能修,为人处世圆满,那你自己更无法反观自己,自净戒更没办法,所以这样的话是不行的。所以这两个部分呢,身、心的两部分,都会让你达到七十五分以上,那你的灵性才可能增长。随着你灵性的成长,身心灵会逐渐趋向完美。这是一个关键。所以不以为说经文都讲这个好吓人呐!不吓人,一点都不吓人。所以你要懂得这种进行。

  好,下面讲,“如今世尊毗如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这个地方讲尽虚空法界的一切佛,那通通是讲报身佛。

  “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就是我的灵性念念中都在增长,所以这个昨天我们跟各位讲,属于“于诸如来修真供养”,这是一个。

  那么第二个呢,就是恒顺众生,就第九大愿。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

  先讲这个部分,这个是讲现象界的生命状态。我们刚才讲,你要回到本体界去,那是无形无相,那所有的形象就没有了,所以一切众生是真平等的。可是现在这个是讲现象界,现象界的这种划分法,跟你的划分法可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每一个人的划分法,那不要紧。那么这个划分法是《华严经》综合所有佛教经典以后,统合的划分法,那我们叫做《华严经》的语言模式,他讲这现象界的这种分类方式。

  现象界,前面也讲现象界,他讲到这个毗卢遮那佛以后,他不是讲到“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吗,这是第一类。“或处声闻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到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如是种种众会。”这是一种分类。他是从常随佛学的立场这样分类下来。那么现在从恒顺众生这个立场来分类,那众生那么多,他就要从众生来分类,他就不从佛的立场来。因为刚才是常随佛学嘛,要从佛那边来做分类。那就有阶级层次就很清楚了。那这个不是啊,众生你怎么阶级分呢?怎么分都有,他这里已经分了好几个层次了,怎么分我们等一下再讲。

  现在我要跟各位谈的是“恒顺众生”这四个字。各位会不会恒顺众生?你会,不是不会。你喜欢的你都恒顺,爸爸妈妈最恒顺子女了,结果都把子女宠坏了。你很爱他是足以害他,有没有?很多人想说“我要留多少钱给子女。”你给他多少,就是害他多少。不是说你不要留给子女,你要给他的,就是把他教养成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这样就好了。那么他有赚钱的能力,你给他去赚,你再给他只是害他。那他有赚钱的能力,你给他干嘛?只是让他腐败而已啊。

  不是说不给他,但是你在教育他,教育他的健全的人格、身心,然后给他应有的视野跟高度,知道吗?那个心量才能打开嘛。人格健全,心量又宽阔,那因缘到,他就不可思议。你不是,你给他钱干嘛,他钱帮你花,你赚了他帮你花?

  这叫财富五家共有,那五家你知道吗?水灾、火灾、盗贼、官府——扣遗产税,对不对?第五个最不幸的叫不孝子。你就给他,就让他来替你花钱。你省吃俭用赚了一堆钱,结果让他替你花,然后你会他花你就会很不甘心,尤其当你死后跟着他,死跟着他,然后他要花到那里去,被骗了、赌了、被诈骗了,你看,你会心甘吗?你说“我那么辛苦,百般计较,去把人家计较来的,是吧?那你怎么这样挥霍?”没有必要,所以这一点你要知道。

  恒顺,你会恒顺,但是你有选择性恒顺的话,那个叫做情执。选择性恒顺的话是情执。你喜欢的人讲什么都对,你不喜欢的人讲什么都不对。因为我不喜欢你,所以你讲什么都不对;因为你喜欢他,所以他讲什么都对。那你这个基本上叫执着,是感情的执着。不一定爱情,友情的执着也是嘛。因为他是我好朋友嘛,他讲的都对啊。那你不能这样讲,这个是凡夫心、凡夫性。你必须要拥有一个你自己所拥有的标准,那这个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这里叫做“于诸众生,生平等心”,你对一切众生,都要有平等心。那这个讲是容易呀,做可不容易啊。蚊子叮你的时候你就知道,一个反射之后“啪”,然后它粉身碎骨,“啊,这下晚上好睡了。”对不对?要没打到它,你就追杀到底,有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你能够说“要咬就给它咬吧。”屁股露出来给它,像打针一样。不会啦,为什么不会?因为我们有我们的习气,这个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

  蚊子还比较不打紧嘛,我在经济部上班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事打电话来一直叫:“赶快呀,我家救命啊!”我一看,“我家救命“到底什么事?同事电话一丢就冲出去赶快打112,查地址赶快,结果到他家里,他站在门口,“发生什么事?”“蟑螂,蟑螂,我家有蟑螂!”气死了,消防队到了抓蟑螂,你进去抓。他怕蟑螂怕成那个样子。他家从来没蟑螂,为了防治蟑螂,天天都在洞洞坑坑在那边补,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还是跑进去一只,紧张到这种程度。你会平等吗?不可能啊。

  我还不知道,听说有人一听到“老鼠”,“不要讲那一个字。”“老鼠是吧?”“叫你不要讲你还讲!”我说“老鼠到底怎么了?”“啊..”我说“你到底是怎么了,老鼠跟你什么关系?”怕老鼠怕到连听老鼠的名字都不行,那你这样跟众生要怎么相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碰过这种人,说到你纯属巧合。有些人一讲到蛇就“呃”,为什么蛇你就会“呃”?因为你的潜意识里有很多不当的东西,从小以来你就一直灌输那种恐怖的影像在,所以你就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平等,那是需要好好训练的。有个小孩子,好像四、五岁那个时候,四、五岁呀到处玩,到那灌木从里,那叶子卷起来,他把它撕开,那就有虫,白白的,里面有虫他就抓出来,哇,抓了一堆,“哥哥你看。”你都抓在手上了我要怎么讲?好了,等他十几岁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件事,我说“走,我们去抓虫。”“……”我说“为什么?”我说:“你四、五岁的时候抓很多,哥哥你看呐?现在呢,再抓啊。”不一样。四五岁的时候他还没受污染,他跟虫玩得很好。那长大十几岁开始读书了,那虫有种种什么什么什么,然后就开始怕了。小时候怎么不怕,长大为什么怕?就是污染。你的大脑被污染了,就开始有价值判断,开始有意识形态,开始有好恶,你就一直产生了,一直产生。那当这些东西一直产生的时候,你的对立就一直起来了,所以我们在理论上跟各位讲,那个图还有没有?生住异灭的图。

  我们生住异灭讲就是,一个是念,第一念、第二念有没有?第一念那个你是都做不到的。因为一百万个念,假设啦,一百万个念构成一个识,一百万个识构成一个概念,一百万个概念构成一个意识形态,那我们的污染就是一直要你把念转成识,把识转成概念,把概念转成意识形态。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活在意识形态里,所以你的第一念是第一个意识形态的反射作用,而不是第一念,你不可能在第一念。现代的人只要活在概念里面的人,大概都是我们讲那三个牌子的,不是傻就是笨、就是呆呀,活在概念的人。为什么呢?他是很单纯的人,用现在的标准来看。活在意识形态,你看一百万个概念才构成一个意识形态,所以当你那个脑筋转得越快的时候,他意识形态越深,意识形态越深,你就是污染越严重。到最后你是活在意识形态里,你是远离了生命,你不知道为何而活着。

  就像现在很多人,拼命赚钱、拼命赚钱,你赚钱干嘛?赚钱,赚钱,身份地位,表示我有能力,我成功了。可能事业成功了,但是你没考虑到,健康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子女失去了,而且你的灵性枯竭了,这是最可怕的现象。所以很多有钱人是活得很痛苦的,我不是说你,我知道你很有钱,跟我没关系啊。为什么有钱人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他是与钱为伍,而不是与人为伍。所以看着钱呢,每张钞票上面都有人,跟它讲话听不懂,对不对?所以钱呢,能够买到很多的朋友,买不到友谊;钱呢,可以买二奶三奶四奶五奶,可以买牛奶,买不到真正的感情,你要留意到。钱很好用,但是钱绝对不是万能的。钱可以买到有情的,钱没有办法买到真情,你知道吗?

  人所需要的是真情。人,不一定要有钱,但是激情是不算的,真正的情是很需要的。所以情是架构在哪里?在伦理架构上。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你有没有天伦之乐?没有天伦之乐,你是不可能有情的。假如你那个道德框框太多也不对,但是你都没有这些也不对。那这两边要如何拿捏得好,这就我们跟各位讲的,生命空间跟族群公约你要拿捏得好。

  但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假如他的生命空间不够的话,那是没用的。我们看到很多人,每个礼拜都跟孩子太太吃饭,每个礼拜,不是每天,每个礼拜一定有一天会跟太太跟孩子吃饭。有一天孩子、太太都回家,他还在那边拼命讲电话。吃饭是吃饭,电话讲不完,子女都吃饱了都回家了,不等了,你电话讲不完呐。那有没有在一起呀?这不等于没在一起嘛。所以你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有两件事要记得,电话全部关机、电视不能看,那才叫做相处嘛。然后家事不能做,你做家事你还是没在一起呀。

  所以与家人相处,一起进行家庭华藏工程是很需要。每个人讲三五分钟,讲完了换一个讲。你不要爸爸还没讲完,“你们要讲什么,以爸爸的为主。”这个没有用,这不是家庭华藏工程。听听对方的意见,听听子女的意见,就在这家庭华藏工程的时间里,任何电话不能接、电视不能看、电脑不能用,通通对外断绝关系,好好的…那才叫天伦之乐。那在一起的时候,不做什么,没事干,脚伸出来,帮她剪指甲。我想你大概都没做过。头拿来,头拿来干嘛,帮她梳头发。你说“修指甲二十块,去给人家修就好了。”你就把感情给量化了,你的生命就没价值。那一个感情的存在,不是钱所可以替代的,知道吗?这个你要去,这个是灵性培养的地方。你假如这个灵性的培养都没有的话,那你是活在哪里啊?你回到家来跟回到监狱里头睡觉没两样。

  所以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温情。我只能够说温情,它不是冷冰冰的感情,那个温暖的感情,会使你内心、你的灵性感受到那一份温情,所以回到家看一下子女,亲一下也好,虽然没讲话,但这是很幸福的。这个灵性是很重要的。不然你回家他睡着了,等你起来他走了,那怎么办呢?那你怎么寄予子女对你的相思呢?对不对?所以你要懂得自己本身的部分先做好,这个灵性的基础工作,你才有可能展开。

  你跟孩子们谈谈,你看到鸟兽,看到这些蚁虫,有什么感觉?你去看看,小孩子讲蚂蚁跟你讲蚂蚁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小孩子可以趴在那里跟蚂蚁讲话,看蚂蚁跳舞。你呢,“啪啪”一下子就把它抹死了,“不要看,读书!”他一看,“我的好朋友被你打死了。”他看到任何小动物都以为是他的朋友,他能跟它沟通。可是,这个爸爸不一样,爸爸像那个什么黑面金刚一样,“读书,看那蚂蚁脏死了,会传染病。”一捏它就死了,叫他读书。可对孩子的灵性它是有伤害的。他的好朋友嘛,因为你不跟我讲话,只有它跟我讲话,它还跳舞给我看呢,你就这样子把它弄走了,你不残忍吗?可是爸爸绝对体会不到。

  所以我们是希望各位,自己培养灵性,跟家人共同培养灵性,才有可能,你有这个基础,你才有可能去谈对其他众生、对社会的灵性。那么你是不是能够像经文所讲的各种众生,那倒不一定,因为你有的根本碰不到。那你从孩子家里这里为核心,相关的,所遇到的,那你就可以展开真的灵性的交往,那才有可能谈到平等心,没有的话你很难谈平等心。

  周遭邻居都处不好,你说我捐钱多少去非洲救人,真的假的?当然真的,我捐多少钱去非洲、捐多少人到哪里灾难。可你邻居都处不来,你想那个捐款有意义吗?你跟邻居处得来,大家相处得很和乐,“哪里有灾难大家能不能出点钱共同……”你这个灵性就很巩固地伸展出去了。跟邻居才吵完架回来,为了赎罪,我捐个十万二十万到哪里去,那你捐得越多,表示你造的业越重。所以各位要留意,灵性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现在都疏忽了这个部分。只看着眼前的这些利益,那这些其实都在污染我们,在伤害我们的灵性。

  我不是说事业不要做,这事业我们也都做过了,但是为了事业,我们这四个成本实在是不划算,健康、夫妻感情、子女还有你的灵性枯竭。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生命空间来培养我们的灵性。你只要你自己的灵性能够培养成长,你的健康不会有问题,你的家人不会有问题,子女不会有问题,这是最重要。所以这四个成本,尤其是灵性的枯竭,绝对不要付出。把它当作事业的成本来投入,那是不划算的,非常不划算。好吧,把这个恒顺众生的部分先跟各位提一下。

  那么他第一句话是总说,说“尽法界虚空界”,这是《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首先就讲出来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这是总说。那有什么差别呢?下面讲,“所谓”第一个分类,“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凡是用卵孵出来的都叫卵生;胎生,人是胎生。那你有没有看过牛生蛋?牛不生蛋,牛只是生小牛,所以牛也是胎生;鸡,鸡生蛋嘛,从蛋生出来,所以它叫卵生嘛,鸡、鸭、鹅都是卵生;那个湿生,就是鱼,鱼也有蛋,鱼不是在肚子里头把鱼孵出来,也不是从蛋里头把它孵出来,它是洒在水上,另外一条鱼的那个叫精子才洒在它上面,然后它自己孵化出来,这个在水中孵化的,叫做湿生。

  一个是化生,化生大概你比较少遇到,一般讲叫莲花化生,莲花化生你也没有遇到过。化生,鬼道是化生,地狱是化生,天神是化生。所以化生的众生你不曾见过,这三个,你绝对不会见到。会见到叫眼睛脱窗,你见不到的。而他是确实具体的存在,而这三个的出现,你会遇到,但你不见得见到。你可能会遇到,但你分不清楚是鬼还是神?很多人说我见到鬼,那你就真见鬼了。你放心,你见到鬼,鬼比你倒霉,因为你见到鬼的时候你是转头用跑的,鬼见到你是转头用飞的,你放心,所以他比你更可怕,你怕他还不如他怕你。所以你以后见到鬼的时候你就镇定一下,眼睛揉一揉看清楚,他早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你不会遇到的,你是吓到,你不是遇到。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个晚上,我们古代跟现代不一样,灯光很少。晚上要到村子外面去买个什么东西回来,我忘了,就要走。晚上走路本来就怕,走走走,越走越怕,就赶快跑起来了,你一跑起来,后面就好像有人追你一直跑,跑到那个店铺要买东西的时候已经是讲不出话来了。好了,想了半天,东西买回来,又要经过那一段路,那就更怕,刚才就有人追我,现在他跑出来怎么办?本来就摸黑走路,你为了怕,所以就很紧张,很紧张走,你去撞到一棵树,就“啊”叫一声,就见到鬼,又跑回去了。她说“你怎么又回来?”“我遇到鬼了。”那老太太牵着我的手再把我送回家。你有见到鬼吗,你哪有见到鬼?第二天我就仔细去找,我去撞到鬼在哪里?搞了半天是撞到树不是撞到鬼。你不会遇到,因为,要是鬼的话,他一定比你更害怕,他有够倒霉才会遇到你。(众笑)

  有一种情况你会遇到天神,天神跟鬼都是化生的,所以你放心,鬼,没有小鬼,鬼不会说慢慢长大的,鬼一出生就那么大;神也是出生那么大,没有小神大神,没有啦。因为他化生出来就是那么大;菩萨也是化生出来就那么大,菩萨是莲花化生。天神是什么样情况?天神是你的浩然正气够,你看到的是一种光,而那种光又不是阳光,你会有那种光明,但是你会有一种心悦诚服的感觉,心里会非常愉快,然后很舒服,然后你的脑筋会开窍,“啊,什么事情怎么样怎么样。”会有那一种情况,那叫做遇到神了。可你又没有说他长什么样子,他不会长什么样子给你看,因为他本来对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讲他是无形状的,但是你自己会有所收获。有些人说“那我遇到鬼就会衰。”人家一路发你是一路衰。它不是,是因为你吓破胆,生存意志消沉,这是这个因素,不是怎么样。那有没有那个激发你生存因素旺盛的呢?那就遇到神了嘛。那你说遇到鬼,使你意志消沉,那或许也算,但真的鬼,你不会遇到。

  好,这是讲这四生。四生是一种对众生的简单分类,每一类都很广,这个叫四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地水火风,这些都是什么,我们叫做主风神、主水神、主火神、主地神、主山神这一类的。那佛经里头讲到的神呐,都是指命。他的身是依于这些东西而存在,地水火风而存在,树林神、主河神,河有生命呐,河既然有生命就有命嘛。但是河的命是依于河,树的命是依于树,树的命跟河的命不一样,但是它有命。树的命跟石头的命不一样,石头不动而已呀。那树有命你知道嘛,它只是不动,它这个命是不会动的,它不像人有脚会跑,那树没有脚,它不会跑,但它有命啊,所以你把它锯掉它就死了,是不是这样。好了,那山也有命啊,怎么没有命?你不能你看不到就没命,那山也会死了。你把树都砍光了,山就秃了,泥石流不就死了吗?所以呢,那种命是你见不到,所以这里讲“地水火风而生住者”。

  “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依空,主空神;卉木,就是主花神,木就是树神嘛,他讲这一些生命的存在现象,这就叫做众生类。那我们在讲众生呢不会这么广,你要详细了解这些分类的内容状况,那你要去看基础佛教的东西,《俱舍论》、《瑜伽师地论》里面这些东西都讲很多,我们这里就不详细地跟各位讲。

  下面讲的“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到这个地方,都是指这些综合体的讲法,他比较偏向人类。“种种知见”,知见知道吗?知见不同的各种众生。我们中国人都讲“人死入土为安”,这是一种知见;那西藏人不一定入土为安,他们就可能放到河里头去,叫河葬,所以呢他们不吃鱼;他们有天葬,也不入土,就丢到山上去给鸟吃,所以他们也不吃鸟,这叫天葬。这个就是知见不同。中南美洲那些原住民,他们家人死了,因为怀念他,就把头割下来挂在门口。你看看你敢把你爸爸的头割下来挂在门口吗?明天警察就来找你。你说“我怀念我爸爸,人家都可以挂,我怎么不能挂?”马上找你到派出所去问清楚,这是知见不同嘛,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知见不同,这是一种众生。

  “种种欲乐”,我们很喜欢早上晚上跳舞,打麻将,坐树下蹲在那边打起来也高兴,你看洋人跟你打麻将?欲乐不同嘛。“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这纯粹是讲人的嘛,全世界所有的动物只有人会穿衣服,其他动物有没有看过穿衣服的动物?狗,那是你跟它穿的,狗又不会织布也不会做衣服,那都是人穿的。你到那比较寒带的地方,我不知道,因为我们这里太北部我没去,我到北美去弘法或者到新西兰去弘法,他们马都穿衣服,不然都很冷。不是马穿衣服,是人跟它穿的,人自作多情,以为马会冷。马会冷不会冷怎么知道?它冷跑两步就好了。人是以为说那么冷,那不把它穿衣服叫不人道,那应该讲马道不是人道。那不管,我们是讲这样的一种状况。“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到这个地方,是对众生的一种描述,是讲外在的。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天龙八部是外面有的,但是他主要讲是人的性格,有八大类性格,这八大类是怎么样分配,那是另外一个,我们这里就不跟各位谈了。

  “人、非人等”,这又是一种分类,人跟非人,两个分类。鬼神、地狱就是非人。那下面是另外一种分类,就是“无足”,没有足的,蛇就没足,鱼也没有;“二足”,人类,猴子好像也算,两只脚的动物其实不多;“四足”,四脚的比较多;“多足”,大概是昆虫类;“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有色是色界天,无色是无色界天,有想天、无想天、非有想非非想处天,这都是天神的部分。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这个经文在这里告诉我们,众生种类那么多,你要随着转,要随顺。那我请问各位,讲那么多有什么用呢?这是《华严经》的语言模式,但是他的思想上有一个问题,要跟各位提出来。

  我们在修行,是分“能、所”两个部分。“能”在大乘佛教里讲的最重要的叫做“般若”,般若是智慧很重要,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代表般若智慧。那般若智慧要做什么?你就不知道了。有了般若智慧就叫开智慧嘛,对不对?我们现在不开智慧所以我们都没有般若智慧?不是,你也有般若智慧,每个人的般若智慧是都一样的、平等的,只是你的般若智慧是完全被污染了,所以你不会用。就好像你有很多财产,现在被冻结在银行里面,你必须把它冻结的条件给解开,解开你的财产都可以用啊。

  我们的生命都有宝藏,生命宝藏每个人是平等的。那个拿出来用,是用不完的,那个叫做无漏福报。现在你所拥有的福报是有漏福报。那我们是希望你,用有漏福报去开启无漏宝藏的大门,要会用。那这个你就要什么?要智慧。那么这个般若智慧就像那个钥匙一样,你要去开那个宝藏。

  宝藏是什么?宝藏是另外一个,它不叫般若,它叫“般那”,它是所。般若是能,“能”所对的那个部分叫做“所”。现在你要恒顺众生,你恒顺得小,就表示你的视野小;你恒顺的众生越广,就表示你的视野越广越大,你的眼界越高。所以《华严经》一开始一定把“所”讲得很清楚很明确,而这些“所”基本上没有边际,所以我们叫四无尽境,四种没有止境的境界,是“所”。

  这个“所”要做什么?这个“所”在破你的无常。因为你这个无常、无明你不会破,因为你都以为破了就好了,结果是非常小的地方破。再换一个环境你又无明了,换一种状况你又无常了。那么这个境界无量无边的时候,你的无常就怎么样?完全消失了,那就变永恒了。所以四无尽境在破你的无常跟无明。而普贤行愿是在破你的,其实不能讲破,他在转化你的觉性成为觉种。觉性是我们这个太极界里头的善良的品质,但是它也被无常所干扰,你要转化成无极境界的觉种,觉的种,根本、种子,那个时候无常就污染不到了。

  所以太极界跟无极界,差别就这两个因素:一个无常,一个觉性。因为觉性是你在苦难中想要挣脱苦难的一种灵性的警觉嘛。但是这个警觉呢,它会常常被无常所折磨而消失。所以到太极界的时候就把觉性转为觉种了,“种”就是无极界里面的东西,觉性的根源要转过来。

  那这个部分就告诉我们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以华严的立场来讲,就是普贤乘的立场来讲,就告诉我们,先把“所”给确定,“所”一定要确定,然后再讲“能”的成就。所以我们在实际禅观的时候也是一样。般那你要看得到,你看得到般那的时候,你的般若就成立了。所以我们普贤乘修行,不会强调般若的重要,而是强调般那的存在,那你感受到没?你感受不到般那的存在,那你的般若不显,否则你显了般若也没用,你知道吗?

  所以我们在修行,修行到九信位的时候,就是要你“转四智成一切智”,一切智是般若。转成般若以后,般若要做什么?带着身口意,就用“清净心的一切智”来引导你的身口意业,那你就入法界了。所以它有技术面要进行的。那你般那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其实在初果位的时候,初信位要成立的时候,我们第一次灌顶,你就要证得,要不然不会你跟灌顶。你有没有证得?在它的前面叫初果向,我们叫看清楚,你这两个能力具备吗?具备这一个灌顶,你就证初果了。这是非常清楚的修行步骤。

  这个地方,经典上面所讲的,是义学的语言模式。我跟你讲的那行法的语言模式,是禅堂的语言模式。禅堂是这么讲很简单,经文一讲这么广,禅堂只讲“般那”两个字,经文就讲众生那么广。你看到众生其实是看到他的身跟命两个部分。身跟命一讲的话,物理界的你具备了,那命,有形无形也都具备了,对不对?所以《华严经》在这里很简短的几行字,它把那个“所”的境界全部显现出来。而我们一般人在读这个部分都是带过去,一直解释这些名相的部分。名相,不是重点。而是它所代表,你看物理界,全部具备;生命界,它也全部具备,不管有形无形的,全部都在。这个是这个经文语言模式当中所蕴含的他最大最特殊最殊胜的地方。

  好吧,今天我们就跟各位讲到这里。因为这一个大愿,后面的经文比较长,而且非常精彩,我们明天再跟各位再谈。

  好,大家请合掌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