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二集 (2011年四月)

  普贤行愿品 2011年四月

  昆明开示 第二集

  海云继梦和上

  《此处最吉祥》这六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它就是世界成就的意思。这是在一次禅修的境界里,有这样的一个感觉,这个世界到处,就是我常跟各位讲的,非常光明、灿烂,非常的芬芳,而且那个生命很有朝气,纷纷有一种我叫做增上,那个灵性一直增上的感觉。那么他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因素。而这六个因素就构成一个世界的诞生跟生命诞生的一个基本架构,就是这几个因素,你可以很深刻地去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而他没有办法用现代的语言讲是什么H2、O2,什么蛋白质、氨基酸,不是。但你感觉到生命存在的那种情况,是非常灿烂的,而且这些因素,都不是讲那微薄的、很单小的那种东西,他是非常充满着生命能量的。所以这个在基本思维上是跟西方人的思维不一样。

  西方人讲进化论,所以人是从猴子来,换句话说,当猴子哪一天尾巴砍掉的时候,那就变成人了。那么猴子的前面是单细胞,单细胞的前面是什么?是石头还是沙子?在一个不小心的情况之下,有高温、有高压、有高湿,然后就产生了一个氨基酸、蛋白质,产生了一个单细胞。然后单细胞一直演进、演进过来,变成猴子,变成老虎,然后变成人。人以后演进变成什么?变成龙,变成神?是吗?再演进以后变成什么?就变成这种状况。

  这是他的单向思维,就是现在他们发明的叫单行道,只能向前走,连向后转都不行,更不要说来来往往了,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这种多重因素的组合状态,他是可以来来往往的,他是非常错综复杂的,他的基本构成就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所以这一点是各位要留意到,这个我们附带地跟各位讲。

  那么刚才谈到这个部分,谈到在生命的改造过程里,大家都很希望去探索的,下一步我们要怎么做,这是大家非常精彩想要认知的。这个部分只有从禅堂来讲,因为那是属于禅堂的语言模式,是属于实践的东西,跟理论无关。我们现在在讲的理论这个部分,是法堂的语言模式。

  法堂的语言模式,我要跟各位谈的就是,这个思维架构里头,谈到事事无碍,善财童子为事,他在生活中去历练。到前面这个地方已经都完全结束了,现在他再来这一段,到最后,印度再产生这一段是怎么来的?

  他的这一段不是普因,他是正行。我跟各位讲是正行。清凉国师把他叫做重释普因,普劝大家来念这个十大愿王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经文是有那些东西。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出现的这个地方,已经是到了公元八世纪的时候,到八九世纪的这个时代,佛教已经很复杂了,他最重要的不是在谈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往生不往生的问题,不是。那我们讲下去后面的理论我们会谈。

  我要跟各位谈的真正的问题是,当你修行到入定的时候,第一个就是发泄,八触十功德,发泄;第二个就是把负能量释放出去,会开始填满你的生命本质,让你的生命的质感逐渐恢复到所谓健康状态。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好多人在这个过程里,他没有学太极,他自己自然就会打气功,而且非常厉害;或者他没有学瑜伽,最高难度的体位法他会做。等出了定叫他再做,他说“你要我命啊!”我说“你刚才就能做。”录影带放给他看,“那这是你吧,你做的,现在你做。”他就做不来。那也有人,就在这个时候,从来不会唱四十二字母,华严字母,他会唱,而且最难度的就是二合跟三合,他真的唱了,这就叫不可思议!还有一个更绝的,他是只参禅,可是他突然间在定中,他会唱《炉香赞》。奇怪,这个人从来不进大雄宝殿的,会唱《炉香赞》,而且唱得比维那师还好,维那师唱错的他都自动校正,这怎么搞的?怎么会这样啊?

  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大概有七个人,在定中就是修的《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这四个很清楚,后面就不清楚了。后面因为他那是语言表达,他进入行法中的那个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那个部分你就看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随喜功德、请佛住世跟请转*轮,可以看得到,恒顺众生以下就看不到。因为大概还在初阶,他才入定。他在定中就能发起这十大愿王的行法,不是人教的。所以,假如要从这个地方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说,这卷经文是在告诉我们正行的步骤。

  那我告诉你,所有解释《普贤行愿品》的全倒了。我无意推翻他们的讲法。因为这一品我最少讲二十遍以上,我们本宗的东西嘛。我跟你讲这一品的因缘,我当时在净空法师那里,我说我就是学华严,所以我要讲华严。他叫我们几个弟子们要讲经,有的就去抽签,我说我不抽,他说“你讲什么”?我说“我讲《华严经》。”他瞪了我一下,他说“没有人开口就讲《华严经》。”我说“我就要讲《华严经》。”那些师兄弟就起哄了,“听话,听师父的话,讲小部经,不能讲大经!”我实在是僵得没有办法,我说“好了,那我讲《普贤行愿品》好了!”“那可以,你可以讲这个。”你知道,《普贤行愿品》不是《华严经》吗?这个就是盲点。我再跟他讲那我能不能讲《净行品》?他说“可以,当然可以。”当然可以讲《净行品》,为什么不能讲《华严经》?

  我知道他的意思,讲大经的逻辑结构你还没具备,而不是不能讲《华严经》,你知道吗?我跟我师父说“为什么《梵网经》,大部分人都注解菩萨戒品,而不注解菩萨心品,就是上卷为什么不注解,都注解下卷”?他说“那菩萨心谁知道!”我说“师父啊,菩萨心不知道,《华严经》谁讲啊”?他说“你可以讲,你可以讲。”对啊,他想到了,他转过来了。功夫差别就在这里。为什么可以讲《阿弥陀经》?他不是佛的境界嘛?佛的境界都可以讲,《华严经》是菩萨境界,就不能讲吗?这就是关键!你被意识形态卡住了!

  所以我跟各位讲,这个十大愿王是正行的陈列,把实际上你实践的过程,他把你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为他是语言文字表达,你就以为他是语言文字,是法堂的东西。不是!这一卷经文是禅堂里面的东西。那你不进入到禅观里头去,中国人讲的、禅宗所讲的参禅的境界里头去,你根本看不到,你只能够说他是触功德。因为他有几个层次是不一样的,你一定要从行法的立场来看。今天你假如不具备行法的本事,你没有办法谈论这个部分。因为他是从实践中所产生的状况来做说明的,而不是从逻辑推理上来的,所以说他是禅堂的语言,不是法堂的语言。而我们把禅堂的东西拿到法堂上来讲,那你当然就对不准了。

  我还再跟各位谈一个问题,研究《华严经》经文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来,按照我的判断,看了很多日本人写的文章,我发现都是这些日本鬼子搞的祸。他说《华严经》的语言有三大类,一个是文殊类经典,一个是观音类经典,最后产生的是普贤类经典。有没有听过?

  我告诉你,我怎么前看后看,就统统都是普贤类经典,没有观音类经典,也没有文殊类经典。你回去看一下,有《华严经》你就翻开,很多都是普贤菩萨说要修普贤行愿,或者在他讲话当中就像普贤菩萨一样。你知道吗,我会不会跟你们讲说“你们将来都会跟师父一样的庄严”?而且普贤菩萨还说他是天下第二导师,这未免帽子戴得太高了,所有菩萨都不敢这样说。

  而《华严经》里讲这些普贤符号,我把他叫普贤符号,普贤行、普贤愿、普贤智、普贤身、普贤乘、普贤道、普贤心等等,总数将近有一千次,一千个以上,《华严经》,有一千个以上。而是从前面《经首》一开始就有,一直到最后。所以统统都是普贤类经典,哪有什么文殊类、观音类、佛类?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讲?你知道吗?你不知道,这个叫做现代制度的毛病。他们一定要写论文报告,每年一定要写几篇,不写还不行,那么要写呢又没东西写,怎么办?这个叫乱写一通。自己去编造这些什么文殊类经典、观音类经典,根本没有。

  《华严经》只有一类经典,就是普贤乘,讲的都是普贤符号,每一卷经文里都有。普贤无尽大愿,没有人说观音无尽大愿,你会叫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他有没有说地藏无尽大愿?没有。为什么普贤有?这个特质是他的特色。为了凸显这个部分,他才独立出来,所以这一卷经文不在三循环。这个叫做第三番遍明六位因果。

  他一共有三番,第一番就是理事无碍法界;第二番是理无碍法界,纯理;第三番是事事无碍法界。这个三番遍明,六位因果,行法,六位行法的因果。

  但这一卷经文不在这三番里面。所以应该来讲这一卷经文要单独另外再出一品,他跟前面是不能并在一起的,要另外一品出来。因为你并在这个地方,人家以为你是前面延续下来的。不是,他是另外一品。所以这一点你必须要弄清楚,这是,我跟你讲,普天之下你是第一个听到的,还没有其他人听到。(鼓掌一下好不好,不要都听到入定去嘛,给个掌声嘛,我讲那么辛苦啊,你都不奖励一下)。

  这是很特别的一种状况,这个经文结构。因为这个《四十华严》是入法界品,是这一品的东西,所以它就把这一卷也当作这一品的后面。他不是这一品的结论,他是整个《华严经》讲了三遍,结论了以后,他另外再起出来的。所以,为什么我要提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够因为有那么多人的状态,那你就一直讲这十大愿王这种状态来说这部经文,不是。

  因为《华严经》是在西域诞生的,他的主体种子应该在印度产生的,然后到了西域以后,汇集人类五大古文明而成的一部大经典,所以这个经集是有五大古文明的材料在里面。要如何去考证这五大古文明的材料散落在哪里呢?这个就要各位做专家研究,我是不可能。我少说也是很老的人,常常被空服员叫爷爷,可见年纪已经不小了。这个不是我该干的事。但是这个是可以研究的。那么从这里产生以后,不管像《八十华严》这一类的经文,再回流到印度来以后,这个思想在印度再一次酝酿,把这个行法融进去,重新架构出来的文章。他是这样的。

  你可以把他当作说我讲的,仅供参考。你不一定完全要接受,但是你可以从这个立场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讲法绝对是跟以往的人讲法不同。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讲的不对,至少我可以提供另外一个思路给你做思考。从大乘瑜伽行派,因为大乘分两派,一个大乘中观论派,一个是大乘瑜伽行派,我们这个是瑜伽行派的立场来看。原来的解释,华严宗自己本身的解释,是大乘中观论派的解释法,现在我跟你谈的是大乘瑜伽行派的解释法。这是不同的。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是你应该可以再用这个立场来做思考。这个最主要就是,这一卷经文跟前面三十九卷是不连在一起的。

  那你会说“人家古人都这样说,你为什么这样说”?不是说古人不对,你不要用那个希伯来人直线式的思维说,只有对跟不对两种。有那种说法,可是也有这一种说法。这个因为是从行门上来入,你要从行门来看,这是不同的。在各位来讲,你要有这种勇气提出来讲,我就会说你是不可思议的人物。因为我是这样讲的,我不能说我不可思议,对不对?因为你要这样讲要有相当大的勇气,你必须承担着里外夹攻的那种情况,要不然是不行的。

  我不是没看过,他们的著作是我们的基本功课,不可能没读,这我们很清楚。而且有关《普贤行愿品》在台湾所有的著作,在三十年前所出现的,我都读过了,不可能没读过,所以我知道大家的想法。我现在提给你的是,你知道的我也知道,我提给你的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那这样你来听才有意义。都听那个你知道的,就不用听了,躺在家里可以看电视啦。听一些从来没听过的,以现代的文化背景、现代的历史背景,我们重新来解读这部经,他有他的特殊价值。好吧,这是提供给各位看的一个直接证据。

  那么这部经,这卷他的品名,我们叫《入法界品》,从大本经的大《华严经》来看叫《入法界品》。那这里他不叫《入法界品》,所以也给我们做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示现,他的全名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你知道这个名字要怎么念吗?不思议解脱境界是什么?就是不思议啊,大脑想不到的叫不思议嘛,对不对?对。

  他有另外一个名字---大方广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要怎么样?这是果地,境界是果地。那因行是什么?因行叫佛华严。所以全名叫《大方广佛华严经》,用佛华严的行法,进入大方广的境界,对不对?没有问题。那么佛华严在这里叫什么?叫普贤行愿。所以你修普贤行愿是修什么?修佛华严!所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就是入大方广境界的佛华严。用佛华严来入大方广境界,他解经题就是他的品题。能弄清楚吗?

  大方广境界没讲过,《华严经》里头也不是这样出现的。他名字叫大方广,他是按照中国文化的立场来翻译,所以叫大方广。后来宋朝所译的密教经典都叫大方广,从这个地方以后几乎都叫大方广。《华严经》里头把大方广境界叫什么?叫海印三昧。佛华严这个行法不是你大脑所能修的,因为那叫佛华严三昧,你要留意到!

  《华严经》里一直要你用普贤法、普贤乘、普贤行、普贤愿,尤其这里讲的普贤行愿,他是什么你知道吗?他是佛华严三昧。你要留意到,佛华严三昧。换句话说,你要修普贤行愿,你就要入佛华严三昧。

  这个法之所以不同,就是他的水平是已经高到博士后研究的地方了。换句话说,你要修普贤行愿,你先得到博士以后再来修,那不是博士后的功课吗?我们现在幼稚园就开始修了,所以你从来就没有去想过,普贤乘、普贤行、普贤愿,到底他指的是什么?你从来没想过!这就是关键。所以普贤行愿本身,他就是佛华严境界。你要以佛华严的境界才能够修入——修而进入大方广境界。换句话说,大方广境界是建立在佛华严境界上面。那你知道要怎么修吗?

  所以我告诉你,你光是能够念“南无普贤行愿”这个名字,六个字,你要能够找一天假期,好好地念一下,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里头最好念的就是“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入不思议境界普贤行愿品”也可以。你要知道念这些句子是很费力的,不像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简单,为什么简单?不信你回家试试看,拿个砖块往自己的脚跟丢,你就会发出“哎呦喂呀。”所以你阿弥陀佛再怎么念,车子冲着你撞过来,你一定“哎呦喂呀。”你不会“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伴着“哎呦喂呀”,中国汉人的发音,是最好发的。藏人的发音就不是了,“唵嘛呢叭咪吽”他好发。洋人他就不这样发了,他也是阿,他叫阿门,他就把“唵嘛呢叭咪吽”也改了,他改为哈利路亚。因为什么?适合他们的发音,不适合我们的发音。

  这个是媒介,因为民族种性的不同,他的发音结构不同,他必然会有不同。所以你也一样,他“阿弥陀佛”你不一定“阿弥陀佛”,不要用好恶心来,是生理结构本然的一种区别,他就会有区别的。但你用好恶心来讲说,“嘛呢”是多灵感,那个旗正飘飘,万国旗满天飘,很壮观,所以我就念“唵嘛呢叭咪吽”,那是意识形态,那不准的。你说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也是意识形态。你要留意到真实的状态跟意识形态无关,他不是人为意志操作的,他是自然的分野,他是天然的。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所以你要是真的有心静下来,念个“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十六字洪名,这样念下来,有空,一个假日,念一上午、一下午、一整天都不要紧,念那么一次。念完以后你说我忘了,一辈子都没再念,死后保证上品上生极乐世界。(掌声)只要做那么一次就好,而那是指你有心作意去做的。你在家里就可以试了,五一就可以试了,不要去玩了。你在家里就好好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你念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念一天都不要紧。

  你放心,一贯道叫天堂挂号,他有没有挂到我们不知道,但是你这个极乐世界已经挂号了,你的位置已经预留出来了。那你要青色青光还是白色白光,大如车轮还是大如青海湖,自己定,那是要你自己定的。那个莲花要多大我不知道,是你自己定的。你假如说师父这么说,我回家就试一试,以后就不管了,那你的莲花大概脸盆这么大;那你说有空我就试,有空我就试,那你那个莲花大概日月潭那么大;你再去邀一些人一起来念的话,那你的莲花最少有太湖那么大。这个你放心,因为他有实质的真理的价值在。

  这个是从这个品题来看,它完全符合经题。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属于第三番,第三循环的部分,是对的。但是这一大愿是另外一个,统摄前面三个部分。但是,他不是很高的境界。他是初学入门的境界。

  也就是说华严的行法是那么的复杂,尤其按照方法论来讲,他有六位行法,六十二位,六位行法就六十个,每一位有十个阶次,然后等觉、妙觉,就六十二个位次。那你来修都很难修了,不好修了。不是不好修,不难。但是因为你听简单听惯了,就麻烦了。

  就好像大家都买车票搭动车,那很简单嘛,我车票一买,上去就到了。可是你知道不知道,动车要开通不容易啊。在这之前要有多少的科学家在研究、在设计?你不要看动车组它时速三百公里的速度就好了,一个地震的话会发生什么现象?好像导弹飞出去了你知道吗,他只要一脱轨,三百公里的速度冲出去怎么办?

  所以他就要设计到,当你地震的时候,我的动车要怎么自动停下来。不然你看得了吗?就像一个导弹飞出去。不要说伤害到别人,就算翻到山沟去,也大概一个人想活都难。在车内的那么快的速度一挤下去,外面就破铜烂铁,里面就已经变肉酱、肉糜。所以他在设计的时候,因为速度快,所以他考虑的就多。等这些考虑设备通通弄好,那这才叫前行而已。

  真正要进行的就是开山辟地、穿隧道、架桥。所以你以为买个车票上去很快,前面多少英雄的血泪,多少人在那边挑灯夜战,怎么样计算那些公式。要培养出人才,培养出工程师,然后投入这个团队,然后有了这么一个项目,才能日以继夜地煎熬出来。对吗?我们有没有参与过?跟你讲,你现在修行就是这样子,你以为修行,可以买个车票就上去了?没有啦,这里头都是生命改造工程。这个是我们一再跟各位谈的部分。

  那么刚才也提到,前面的这一段有三行,他谈到这个部分,我是希望各位读《华严经》,要拿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我希望大家能够倡印,因为他一套是这个五本,我们这一次倡印是还有第六本《疏科文表解》,就是清凉国师他的。这个五本一套,大家看怎么去倡印。因为以后我们以后往这个部分讲的会非常多,他是八十华严的。那大家发心,下一次我们就有经本用了,不要光看这个了,投影看了你都不用心,看了以后你自己才知道要去尊重古人这个努力跟发心的来源。这一部是西安印的,已经印得相当不错了,在国内印经我认为这水平已经相当好了,非常不错。这是我们台湾的版本拿过来印的。

  我是希望各位你不要老是爱捡便宜,有没有最简易的行法?没有,别想贪图便宜啦。要贪图便宜你就会去买到染色的馒头,便宜,它也不便宜,它哪便宜,还到很有名的商家去卖,那便宜的就是这样子。不良品就是这样,回收以后他做一做,你看那个工人都说“打死我,我也不会买来吃。”它外面就是包装那么好。这是很麻烦的事。

  因为我们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想要快,不可能快的,几里路就是几里路,你一步一步走就一步一步走,你一步多宽多大,就走多少步,一定的。你要简单你就要付代价。你说我要搭车,搭车你要付钱,太远了,搭车也太远,那我搭飞机,那你钱要付更多。不可能说我搭飞机都免费的,没有那个道理。这里不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翻云覆雨像孙悟空一样腾云驾雾那可以。但这里不是。这里为了汽油,你看都战争了,你哪有可能说搭飞机不给钱?这不可能的。

  同样的,你在修行也一样,你必须要付出那些代价,就是要付出。生命,只有生命接受痛苦的煎熬,生命才会灿烂。生命假如不经过磨练,那个生命是没价值的。现在世界上统计,自杀率最高的十个国家,就是社会福利最好的地方。因为那些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天国来再回极乐去,统统政府安排的,所以他活着没意义。没意义干嘛?就自杀。就这么来的。

  我们要经过一些考验。在现实生活里也一样,你经过那些挫折,那些折磨,其实是你的生命灿烂跟芬芳的本钱。当然这个折磨假如把你折磨到死掉,那就没有意思了,那叫业力,你才会被折磨到死了,折磨到丧失记忆,或者扭曲变形了,那是你的业力。否则你接受适当的考验跟压力是应该的,是必须的!那你生命才有价值!假如没有的话,一帆风顺,都是渴了茶来,冷了衣来,饿了饭菜来,那这样的话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更需要这个样子。

  所以我跟各位讲:修行你千万记得,三个条件而已。带着疑情,然后摸索,解决困难,就这三个条件。我这样修对吗?这样修对吗?怎么样才叫做对?你要证明。所以你要去求证,求证以后验证,验证以后再超越。你就一再一再地去,到最后,当然必然有困难。说置心一处,我跟你讲,净空法师到现在讲不出来,我就可以教你怎么一心不乱。怎么念佛可以一心不乱,我有办法教你,因为我体验过。

  我跟各位讲,我是看一个老先生,那时候我才三十岁,他差不多七十岁。那一个老先生,只有一颗大门牙,大龅牙龅出来,然后坐着一个板凳是三脚的,圆凳子三只脚,坐在一个龙眼树下。龙眼树是有很多虫,他坐在那里,他一根香烟已经烧完了,叼在这里,我就听到“en..en..”这样的声音,我说“这位老先生在干什么”?他看我来了,就把香烟抖一抖,他说“年轻人,要念哦。”我说“念什么”?“大悲咒仔。”不是大悲咒,大悲咒仔,好像大悲咒的儿子。我说“大悲咒仔,”我说“谁教你的”?“仙呐。”他说他老师啊,礼貌上我们都尊称,道教的称法,仙。他先生教的。他怎么念,他说他教我很多,好像八九十句,现在我只记得二十几句,他就只念那二十几句,念得一塌糊涂,他用台语发音,又长长短短,断的断、缺的缺,不全的一大堆,一共想起来就有二十几句,他自己讲就二十几句。

  我说你念他干什么?他说“年轻人,你不要看我老乱讲话,我没有乱讲话,你看我下面周围一米地之内,一只蚂蚁都没有。”我一看吓一跳,因为乡下蚂蚁都很大,到处跑,就是到那个地方就是有一圈它进不去。大悲咒仔,八十四句念到剩下二十几句,照样有效。他怎么有效呢?我就看他那个香烟,我们没抽香烟你不知道,他那香烟叼在嘴上,自己坐在那里“……”,嘴巴在动,那个烟灰不会断。定力够吧?

  他是这个成就,当然他没什么,小成就,但这个就是成就,对我们来讲。你就是在训练嘛,看你家里念一念,蚊子会不会跑掉?他家没有蚊子的,他不挂蚊帐也不用什么蚊香都没有,他就念一念睡觉,蚊子不咬他的,本事吧?小老百姓,蚊子不叮你,阿弥陀佛,已经很神通了,你知道吗?跟你当然不一样,你希望念一念,这个金银财宝都来,对不对。他是个老农民,他不求这些,活到七十几了,身体非常健康,三脚椅他都坐得住,不会跌倒。成天没事他就一直念大悲咒仔。那个也不是不敬,就是一个乡里的话,很轻松、很亲密的那个口语讲。

  所以你说你要怎么修,你一定要有方法。而这种人像老农民,他是单纯的。我常讲,单纯的人占便宜,脑筋会越精明的,你越算就越亏。修行上,不要跟佛菩萨计较,千万不要计较。这个一百〇八颗,这一条不是一百〇八颗,因为他太大了,我把它剪成两条了,两条以后变太短了,变这样子,所以我就变成提珠。

  一百〇八颗,我们有个同修,你看他多聪明,我不能够被佛占便宜,就把它拿八颗拿起来,一百颗。每次念一百,要不然就念一千,这样子一个都不会被他骗去,不能给他占便宜。我说你到底是为你念还是为佛菩萨念?这个叫精明能干,会计较,业力大。你什么都好计较,跟佛菩萨不要计较。因为跟你算账的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才不会跟你计较,后面阎罗王在跟你称斤称两。你说不给佛菩萨占便宜可以,这公平嘛,可是你念一百遍,起了三个妄想,倒扣。你肯定你不打妄想?你肯定你不中断?

  所以,憨直的人在修行路上叫做有善根,精明能干、会计较的叫业力大。你去注意看看,聪明的要布施给乞丐都要先问一下“你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神经病,他一定跟你说“我是真乞丐了。”“好吧,真乞丐就给你。”你那么一问,功德泡汤了。你看他这很可怜,你就给,因为可怜给嘛,功德你修到了。你要给的时候,“会不会骗我”这么一反思回来,那叫一比一,你给一千,当然回馈是一千。但你因为怜悯他,会无条件给予,那舍一得万报,你知道吗?

  所以在修行这种东西就是要憨直,你既然决定修行,你就修行,不要怕谁骗你,没有人骗你。要有人骗你,也是你前辈子骗人家,要不然不会有这种果报。所以只要你是诚心诚意,你不用担心人家来骗你。所以,你看那些老菩萨在修行的时候,即使人家骗他,他也说“不,那是佛菩萨来示现,考验我的。”一定成功。那你要是在那时候想“你看看他的因果有多重,将来他要下什么地狱去。”那你完了,他还没下,你就先掉下去。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修行只有一个坦然的恭敬心,其他没有,不必了。你不必想太多什么什么,你就相信师父,相信带领你的人,这样就好。他要骗你是他背因果,跟你无关。你依止善知识就对了,依止法门就对了。有时候不是师父没教,师父教了你听不懂。你听不懂不能说人家没教。你要过一段时间以后你才懂,那是资粮道的问题。所以不要老怪人家没教。你怎么不怪你自己听不懂?你就会说他当老师当师父应该要讲到给我懂,你以为师父是神仙,他也要吃五谷杂粮。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修行者应有的身份跟立场。师父不是不教,有时候确实他也没办法教,因为他的文化水平就到那里嘛。你要能够体谅人家,要有那种宽宏的心量,那才对呀,而不是计较。千万记得,绝不计较,不会吃亏的。你付出的就对了。

  我们同修们,大家在学习的过程里,你要懂得,这是佛法的礼节。他包红包是给师父薪水一样,你就把他当薪水给嘛,你下辈子薪水是不得了。因为你知道,出家人是世界唯一很特别的一种动物,他是无薪水制。可是他买机票还要付钱,那从哪里来?就是从你的供养中来。所以你能供养,不是给师父,是给你的法身慧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我不是把钱给师父了,你弄错了,这是为你自己的法身慧命在灌溉。你要懂得这种道理,你就知道修行是要怎么修的。你要是包个红包给师父,“他这样讲一个钟头多少钱,我算钟点费给他好了,一个钟头二十块,两个钟头四十块,我算一算十个钟头两百块,他讲废话再倒扣回来。”不是的,这是灌注到你的法身慧命的大海里面。所以我们说供养是什么?培养你的自性善根。他不是把钱丢出去,不一样的。所以看你是以什么心态来的。

  同样的道理,因为佛法里面,他的设施制度,佛经叫做放大光明,让它能够延续下去。随缘开示这个是本体,他需要有个相,叫制度,像我们弄这个千佛堂,千佛堂干吗?真的一千佛坐在这里吗?不是,这是一个制度,给大家起欢喜心,给大家发心,那是不是千佛坐这里?也是千佛坐在这里啊,佛是无处不现身!当你以那绝对恭敬、诚敬心来的时候,佛就现前了;当你那边百般计较的时候,那就阎罗王现前了。你要计较,他就拿天平来称了。所以佛菩萨的存在,是各位你需要用心的地方。好吧,今天,我们就跟各位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就讲经文了。

  我们请合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