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金刚经讲解 第九讲

第九讲

大家晚上好,希望大家把这部《金刚经》听明白,然后自己在私下里去悟更深层的道理。因为每个人的智慧不一样,悟出来的东西是也不一样,我只不过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你们能悟出更深的道理,不但自己受到无穷的益处,还能给同行带来更多的利益,与大家分享也是在培养自己的福德性。因为你在每一次给人家讲经的时候,也都是开自己智慧的机会,你不讲这个机会就没有。只要你给人家讲,佛菩萨就会给你加持力。加持的时候,很多的法义就会贯通起来的。

好!大家心平气和之后,我们开始祈请:

嗡…嗡…嗡…

祈请娑婆教主南无释迦牟尼佛!

祈请西方教主南无阿弥陀佛!

祈请东方教主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祈请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护法!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tuó nán)。唵。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三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奉请定持灾金刚。奉请紫贤金刚。奉请大神金刚。

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奉请金刚爱菩萨。奉请金刚语菩萨。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平心静气,用你的心灵的耳根来听我讲这部《金刚经》。我在讲的时候,你们可以微微闭上眼睛,来享受宇宙赐给我们的无穷力量,那就是佛力的加持,我们会有一种感动,就像一潭平静的水里面仍下了一个石头一样,会掀起层层的涟漪,这是从我们心底里反应出来的一个状态。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从这个题目“一体同观”上我们就知道了,一体同观就是让我们的心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一视同仁,冤亲平等。比如你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冤亲平等,憎爱平等。如果没仇的多布施一点,有仇的就少布施一点,这种分别心已经使你的功德减半了。一体同观,是让我们整体的去看待一个事情,用自己的智慧来分析,把它处理的非常圆满

从密意上讲,就是说我们的色身里有法身,要法身和色身不二,不要把法身和色身区分开。如果我们的心一分别,一切山河大地就会出来。如果你没有分别心,一体同观的时候,山河大地等等在我们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不会有分别,所以说叫一体同观。

恒河沙、沙等恒河多的佛国,我们都要一体同观。佛国有大有小,但都是佛国。好比美国很大,日本很小,但是总统都叫总统,都是国家,不能说美国大,就向美国靠拢,日本小,就脱离日本这样的朋友,这个不叫一体同观。

一体同观是没有分别心的去对待,比如说有个恶人,你不能因为他恶就厌恶他,而是和他交流,慢慢的深入,帮助他从邪道上回归于正道,这需要你有一颗慈悲的心作为底蕴,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释迦佛问须菩提佛是否有五眼,佛教给了我们很多的方法去除心中的疑团、愚痴,当心中的愚痴迷心消亡的时候,五眼就会开通。凡夫没有这五个眼。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我给大家讲完五眼是怎么开的,以后别人再说一些什么玄机的话,你就能分辨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了。

只要你的心清净了,没有四相,不再有妄想了,五眼自然就会打开。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么五眼神通是人人原本俱足的。只不过因为我们的妄想心、执著心太强,把我们的光芒给覆盖上了,所以不能自见自己的本来面目。

佛自己成道得道之后教给我们,如何除去我们珍珠上的污垢,也就是除去我们的妄想心、迷心。只要不断的修习般若波罗蜜法,心就会逐渐打开,五眼就会逐渐的展现出来的。

肉眼。初次修行般若波罗蜜法的时候,除去了心中的谜团,即得肉眼,这是第一步。比如说你刚看《金刚经》或者是其它的经典,除去了迷心,虽然还是凡夫,但肉眼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什么人将要得什么样的果报,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下一步怎么走也很清楚。虽然天目没有开,但这个肉眼比凡夫眼要高的多。凡夫眼是迷心妄想心的眼。迷心妄想心除掉了,就得了肉眼。

天眼。是起怜悯心,能看见众生都有佛性的时候就得天眼。这个天眼和那些大巫师的天目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天目开了,但他的心目没开。我讲的天眼是以心为根本的,以心为眼目。他们是以后天的东西为根本,所以说天眼和天眼区别不一样。心眼通,就是指的这个。

慧眼。痴心不生,贪嗔痴的痴,不痴迷。只要你不痴迷,就得慧眼。

法眼。不执著经、不执著法义的时候就得法眼,闻法即开悟,是为法眼。

佛眼。细惑永除,不再有烦恼,圆明遍照。什么叫圆明遍照?就是摩尼珠(性光团)像月亮一样,遍照十方法界,破一切黑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眼。

这五种眼并不是说你真的是天目打开了,我给它一个名词叫心眼通。只要你的心眼完全打通、心法完全通达的时候,这五种眼也就都具备了。你具备的时候看事情非常清楚,这个人下一步怎么走、如何走,心里非常清楚,根本不需要仙、巫来算命。你自己就可以把自己算的很清楚,也能算清别人。只要你的心法通了,心眼通了,你的预言可以说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非常准。

眼目有几种说法,前面说了一种,还有一种:

天眼。见色身中的法身是为天眼。虽然是凡夫身,但是我们明白了释迦佛经典里所说的修法,看到了自己色身中的法身,这个就是天眼。

慧眼。看见一切众生都有般若性,也就是都有智慧性都有佛性,是为慧眼。

法眼。明心见性、见性明心的时候,能所永除,我们本来的面目都是圆满具足的,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这个时候得的是法眼。

佛眼。证得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般若波罗蜜法生出来的,这个时候开的是佛眼。

今天一听五眼原来这么简单。虽然人人本来具有,但是不好做到,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地,还没有开始真正的修行。等你真正开始修行的时候,五种眼会逐渐的开显。

我们平时说的第六感官,只能说是半个天目,叫预感功。只有大家用心去修行的时候,这五种眼才会得。如果不修行,不用心去琢磨佛法真实的道理,最多能得个肉眼,天眼都不能得。

这里有个故事:小徒弟和师父出去云游,去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在路上师父让小和尚背包袱。小和尚这个时候不知道哪儿来了灵感,就发了一个愿一定要学大乘,要度所有的众生,让众生都脱离苦海,不要再这样沉迷轮转了。

他师父收到了这个信息,因为这个师父有心通,心通就是慧眼。说小徒弟有这么大的愿力心,包袱还是我来背吧,师父不如你呀,现在你是师父,包袱我来背。

小和尚一听,自己一动念师父就知道了,看来师父神通大了。师父背着往前走,走着走着。小徒弟就在琢磨师父的功能功夫,看来还是小乘佛法好,最起码别人想什么能知道,我还是修小乘算了,像师父一样,神通大一点。

这个时候师父又收到了,马上让徒弟来背包袱。徒弟一听,自己刚动完想法,就把包袱推给我,既然师父不背,就自己来背吧。背着背着向前走的时候,他看见缺胳膊少腿吃不上饭的、没有家的众生,又起了悲哀心慈悲心怜悯心,还是要好好学佛法发最大的愿力,去度脱一切众生。

这时师父又收到了他的信息,说小徒弟真有慈悲心了。虽然我也看到众生,但我心里没有什么念头,徒弟有这种大的慈悲心,自己惭愧呀,师父又把包袱接过来自己背。

小和尚就问师父,三番两次的一会让我背,一会你背,到底何意呀?师父就跟他讲了:第一次你发大愿的时候,我知道了你的心愿,是应该我来背,因为你发大乘心,将来要做大佛的。但是你走着走着,你的心性又退落了,又开始想小乘佛法自了汉,所以说我又把包推给你背,让你有一些负担。因为你在无始劫之前种下了很好的善根,第二次又发起大乘心愿,我又知道了,所以包我又来背。但是你能不能一直保持这种愿力心不再变动?

徒弟这个时候非常惭愧,原来是自己的妄念太执著了,一会儿痴迷,一会儿清醒。痴迷的时候就为凡夫,就为徒弟。清醒觉悟的时候,师父就为徒弟。所以说这个包一会儿在他师父身上,一会儿在徒弟身上。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就知道,五眼六神通是人人原本就具备的。只要你用心去修行,把自己的执著心、妄想心、贪嗔痴慢慢的消除掉,让自己的心态慢慢的平静下来的时候,你的五眼就会自然而然的打开。并不是说真有一个什么天目,真有一个什么佛眼,不是的!那只是名相上给它的一个定义、一个名称而已。

五眼人人都有,是因为自己的迷心、妄想心、执著心太多太重,覆盖了自己原本清净的佛眼、法眼、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以前是用恒河沙中所有沙数等恒河来比喻七宝,这个时候比喻的是佛的世界。

佛问完五眼,接着问佛的世界,用层层比喻从小到大、从低到高来形容,恒河中的沙子已经数不清了,但是每一粒沙又变成恒河,每一恒河中又有沙,这样层层无尽的去比喻佛世界多不多。

须菩提就说,非常多。因为恒河是在印度释迦佛讲经的祁园精舍旁边,佛一般说法的时候都是用恒河来比喻。他就问这个恒河中所有沙子变成恒河,恒河又有沙子,这样佛的世界多不多。须菩提就说,非常非常多。

从我们自性来讲,我们的佛世界也是非常非常多。我们把每一个烦恼、每一个妄想之念都变成佛世界。佛世界是清净的是无为的,把我们的三千烦恼,三千并不是说是一个死的数字,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烦恼,都变成清净的佛世界的时候,这个人也就清净了,也就五眼六神通具备了。

具备的前提是什么呢?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四大皆空。只有四大皆空,不再执著人我,不再执著法我的时候,你自性当中的清净的佛世界就会建立。不清净的世界就为魔的世界,因为魔是烦恼的,是障碍的。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前面讲五眼,这里是讲心,这就可以证明眼就是心,心就是眼。

老百姓有句话:这人心眼真多,就是指眼目多。眼目多并不是说额头上真的开了一个什么天目,像杨二郎一样,那是不可能的!那只不过是神话当中安插了那么一段让人能知道什么叫天目。真正的眼目是在心里头,心中显现出五眼六神通,都是在我们自性当中,这个自性就是心。

前面的五眼和现在的心完全结二为一了,眼不是眼,心不是心,眼和心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心眼。

佛告诉须菩提,前面比喻的恒河沙等多的国土当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非常多的心态,所有的佛都能知道,而且都非常清楚众生的起心动念。或者说是自己的烦恼众生所起的妄念,自性都是非常清楚的。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你知道因为什么吗?佛又接着破须菩提心中的疑团。不论是外在众生的各种心态,还是自性中的烦恼众生的心态,虽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但都不是真心,都不是真如本性,我们只是起一个名字,叫心,但这个心是妄心。

只有自己的心清净了,是一合相了,就不是诸心了,只有一念就是佛心,是真心,是常心,是般若波罗蜜心,是清净菩提涅槃心。这个时候自性会建立万法,表现出来的诸心,都是自性的表现,是自性的流露,是真心。这个时候的诸心,不是一个心字就能完全表达的,只能用一个假名来表述。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解释完上面的,又回到了当下的现实中得出结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让大家要把握好当下的心态,而不是生活在过去时态或者将来的时态。

有人说,佛教的思想,就寄托于死后,这是错误的认识,佛教的思想是积极的, 就是在当下的现实中要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一切。如果当下都把握不好,也就谈不上将来如何的。

很多故事中都用这三种心来比喻。过去心不可得,是前念的妄心已飘然过去,好比流水一样,水流无痕,如何能得呀。前念妄念没有了,是追不回来的,追不回来如何得呀,《心经》里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以前的东西我已经没有什么挂碍了,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在心里有什么痕迹。

现在心不可得,现在心是真心是佛心,无相无形,无虚无实,又得不到。因为我们觉悟了,觉悟了之后时时觉明了,时时在念我的佛陀,在念自性的佛陀,在念十方法界一切佛陀,所以说真心不动,如何得呀。不可得的时候就为真心。

未来心不可得,前念没有了,真心不动,未来的妄念就不可能生起来了。前念已经让我消灭了、修没了、修平了,心已经平平稳稳了,现在是真心,真心没有妄念,那么未来的心肯定是没有妄念的。没有妄念就本无可得,了无可得。了无可得的时候,习气已经干干净净,业流已经没有了,你不在六道当中轮回投胎了,已经跳出了三界外,不在五行当中。只要你在三界内,在五行当中就会受到一种引力的控制,就会轮转不息。

当自己明白了这个过程,也就明白三心为什么不可得。做到了三种心不可得的时候,就是在当下了,时时这样就是真正的佛,是真正的清净,是真正的菩提,是真正的涅槃。

三种心不可得是指自性中的妄念干干净净、习气干干净净,末那识第七识完全干干净净了,回归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时候,也就是回归于自性如来藏的时候,三心合为一心的时候是为佛心,也就是所有的脉都回归于中脉的时候,你也就即身成佛了。并不是说你的肉身如何,是因为你的心性已经达到了佛的果位。

如果你想肉身不烂,千年不死,可能还得修一些法术,才可以保持千年不死,万年不烂。如果不修法术,只明了心性的话,百年的时光已经够用了。很多的法师明了之后,能量俱足之后撒腿就跑啊,根本就不会管别人的,什么拉一把拽一把啊,先上去看一看老家在哪儿,先把家安顿安顿,然后再下来度你们。这都是罗汉自了汉,能量俱足了撒腿就跑。

发大乘心愿的人就不能这么做,修大乘佛法要度脱一切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个时候三心变成一心的时候,是真正的佛心,是一合相,是一真法界。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法界通化。法界是遍虚空的,遍虚空的才能叫法界,不能说一个中国就叫法界。整个虚空叫法界。法界可以化为十方国土,十方佛国合成一个法界,合成一个虚空,通化就是通达无碍。这是从字面上讲叫法界通化。

从我们的心性来讲,我们的心为法界,通化无碍的时候,是因为我们三心不可得了。只有我们三心不可得的时候,才能叫法界通化。看经一定要把前后的话接应上。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释迦佛又开始问须菩提,你是怎样认为的哪?假如有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用那么多世界的七宝,用七宝布满那么多的世界,以这个人这种布施的因缘,须菩提啊,你看他得的那个福报多不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就是非常多的,世尊啊。如果这个人真的是用布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地方的七宝来布施,他得福是非常多非常大的。

【须菩提啊。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这里佛是打破有相、有住的心态,转为无相、无住的心态。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啊,如果把福德当成实实在在的话,这样去布施是有为布施、有求布施,是住相布施,是有限量的,是生灭的,我如来就不说得的福德多了。因为不是三轮体空,所以这样的布施的福报就大大的打折扣了。

用一颗无所求、无所住的心,和求福德没有关系的心态来布施,这样我才说得的福德多呀。就是用清净圆满的心性去布施的时候,他的功德是无边无际的是无量的。正因为他是无相之心,所以说他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是和宇宙同存的。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俱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离色离相。这一分已经就告诉我们了,成佛就在这第二十品以后了。第二十品以前,是修行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阶段。第二十品往后也就达到了《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了,这时候都要离色离相。离色离相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具足的佛性。所以说离色离相的时候,才能叫圆满,虽然我们是个凡夫体,但是你已经修的圆满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俱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释迦佛苦口婆心的讲到第二十分的时候,怕众生又听糊涂,把如来等同于显现的身体,又开始新一轮的棒喝。须菩提啊,你是怎样认为的哪?佛可以是显现出来的具足的色身吗?菩提回答说,不能啊,世尊!如来不是显现出来的具足的色身啊。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接着佛又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佛怕我们后来的众生和当时听法的徒弟颠倒迷茫,就提醒大家以及未来的众生。如来可以幻化出全部的色身来,它本身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但这些具足的色身并不是如来呀,只是假名为具足色身。从名相上外观上看到了有三十二相,观音有三十二化身八十种好,这都是为了你能辨别他。真正的法身如来,是看不见的。它幻化出形象来,也是在迎合众生的心,为了度众生的方便啊。

如果把看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认为是如来的真法身,那就说明你还是迷惑迷茫的,并没有真正明白自性是什么,并没有看到自性佛是什么样子。

如来是有变化出全部色身的能力的,我们的自性也是如此。我们的中脉打通能量具足了,海底轮的金莲盛开了,三花聚顶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真正的法身(无位真人)畅通无阻,一个嗡就能到宇宙的中心,这个时候自己的自性就有能力变化具足色身了,自性做主了。虽然你还是人,但你的能量具足了,你的色身已经圆满了,什么时候走?由你自己来安排一个时间了。确定明天中午十二点钟走,走得潇洒,来的自如,这叫如去如来。

中脉不通,莲花不开,就不能具足色身。不具足色身,说明能量没有具足,性光没有圆满。你的摩尼珠没有达到亮度的时候,都不能叫具足。那只能从名相上讲这人修的不错,你的相貌圆满了,但这个不是法身。法身必须是具足圆满的,只有那团性光才叫法身,才叫如来,才叫真正的遍法界了,不可思议的如来佛身。这是从修法上来讲。

通过形象来表达佛,只是一种方便,是为了启发众生的觉性。但大家要明白,一个人的色相圆满也是修行得来的,就是我们必须内修三十二种梵天行,梵天行翻译成中文叫净行,梵为净,内里要修三十二种净行,这不是一世一个劫两个劫可以修的圆满,除非你真的是那种上上根人,一听佛法你就达到了具足。要不然一般凡夫都是修过几劫之后善根圆满成熟了,三十二行每一次修一样,像释迦佛一世修一样,在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修的是忍辱法;再往前用的是布施法,他每一次修的都不一样,所以叫三十二净行,或者叫三十二梵天行。只有你内里修的圆满、自性清静无为的时候,色身才圆满。

从修法上讲,中脉畅通无阻,能量具足性光,莲花开处无位真人,这个时候能量具足,法身色身合二为一了,这个时候你也叫真正的观自在菩萨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刚才是色身,现在是诸相,诸相比色身的范围要广,但都是表达的一个意思,如来和具足色身、具足诸相是不能等同的。可以从文字上用具足色身、具足诸相来表述,都是为了通过文字的表述,觉知到自己内在的佛性,这里还是在打破大家的固定的思维,要感悟到文字背后的自己的自性如来。

“如来”从密意心地上讲就是无相法身也,无相法身就是清净法身,遍虚空界。如来就是法身,法身是没有相的,没有形的,不是我们这两个凡胎的肉眼能看得见的。

你看见了法身,那你是神了,你就是佛了。只有我们慧眼可以看的见。因为慧眼可以通天,可以达地。慧眼通天达地的时候,你就能见到法身了。是真的看见一个法身了吗?不是的,是因为你的慧眼能了知法身是什么样子的,是虚空,无形无相,但同时又有形有相。只要你执著,就有形有相;你不执著,就无形无相。所以说慧眼能识法身佛,就在这儿。

罗汉能不能见到法身?未必能见到,因为罗汉还执著于法。法身是没形没相的,你有法执著的时候,就看不见了。你无法执著的时候,反而可以看见法身。

释迦佛都是在讲心地,都是往心地上用功。你用那种凡夫相,用凡夫的眼睛去看法身的时候,可不可以看见呢?不可以看见,不可能看得见的。

只有心性通达、能量具足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觉到如来的真实面。所以说慧眼明色,法眼追踪,佛眼才能光明普照。这个时候我们的三毒贪嗔痴完全消灭,贪嗔痴就是黑暗,一旦光明普照的时候,三毒的黑暗就消失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见真正的如来法身。平时所说的那个法身,都是属于化身。

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每次讲经都显现不同的相貌,这都是因机而幻化,叫化身。比如说看见他头上放光、脚底放光、胸口放光啊,这都属于化身,三十二相里面的。这个三十二相还是属于有形有相的,我们能分辨出来的从名相上讲的,这个不叫法身,这个只能叫化身,并不是真实无相的法身。

今天就讲到这里,好,我们先恭送一下

嗡…啊…吽…

恭送十方诸佛如来!恭送一切诸佛如来!恭送一切天龙护法!

下面有什么问题大家提一下。

***********************************************************************************

解答问题:

1、三身有什么特点?

答:法身你是见不到的,因为他是在虚空当中。在你的性能量没有完全具足的时候,你是见不到的。你见到别人的法身,还是有形有相的东西,也不是真正的法身。自性的法身是见不到的。

化身是法身思量之后所幻化出来的。释迦佛是大日如来思量之后从大日如来身上所幻化出来的,叫作化身佛。

报身是依照我们自己的正念而幻化的,就是依照自己的修行而得来的正报(得的那种身量)。比如释迦佛相好圆满啊,他那种身体就叫报身。化身是从主体分离下来的这么一个身体叫化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就是大日如来,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卢舍那佛就是释迦牟尼了,千百亿化身也是指的释迦牟尼,所有的十方法界里头都有一个释迦牟尼佛。

先天你真正圆满具足之后,你是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有你没有具足的时候,也是说你想修行,想捕捉到佛菩萨的那种声音的时候,是佛菩萨慈悲我们让我们能听闻到有佛声、有天籁声,或是让你看到某某金刚或者某某菩萨啊。这是佛菩萨慈悲我们,让我们看到依我们的妄想之念来幻化出来的一个形象,真正的是没有相的。

圆满具足了,只是一个光团,根本就没有形象。形象是因我们凡夫的心念而幻化,所以叫作化身。

真心不动,未来的妄念心就不会生。真正的心就是佛心、佛性,佛心已经清静无为了,你以后的念头都是清清净净的了。清清净净的时候,你的妄念心就不会生起来,烦恼心就不会生起来。所以说真心不动的时候,妄念心未来心就不会生起,不会生起就叫了无可得。

2、如来与四大六识是息息相关的。

答:如来就是我们本来的心性。心不纯净的时候,就会生出六识,六识是由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的。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依的根都是物质的,而第六意识所依的根则是精神的,依第七识意根而生起。四大是地火水风,地火水风是因为因缘和合而成。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六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六门。六贼入六门,因因果果就出来了。

如来就是我们的心性,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心才能清净下来,如来法身才会现前。

保持不思善不思恶的状态,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就没有了执著心。没有了执著心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清净下来。就是六根六识六尘都归顺了自性,心自然是清净的。心神、心能量不在往外消耗到贪嗔痴慢疑妄念上了,慢慢的就会看到自己的法身,原来是一个清静无为的性光,并不是一个有形有相的。

大家要喜欢看禅宗的书,可以翻一下牛头禅、大颠的书,开悟的人写的偈子非常清楚了。修的就是那个性光,性光具足圆满无碍的时候,才能看到法身,其它时候看到的法身都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别人的法身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呀,老是看到别人的看不见自己的,说明你心中还是有妄想。如果没有妄想,看不到别人。要看到自己的三身佛是不是在自己的色身中。如果三身佛在自己的色身里,你的能量就具足了。

你听到很真切的声音也是你与诸佛菩萨有缘,他们给你说一些事情,你听到声音好像非常熟悉,因为你本来就是佛,本来就在上边,只不过自己一失足成为万古恨,再也回不去了,再也上不去了。所以说他们来跟你交流交谈,都是为了让你明白宇宙当中还有一个群落就是佛,是让你不要忘记他们,不要忘记回归,所以说你听起来那声音非常亲切。

3、动物植物是不是也修炼,要成佛。

答:当然,有情无情同圆种智,都是从天上下来的,然后根据自己在三界内所造的业轮回转变成自己应该转变的东西。比如说你这一世造的业非常大,然后下一世你可能变为植物,有可能变为石头,也许能变为其它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善业和恶业来转换自己。

4、一个没有修行的凡夫,突然间有了书写功能,还有了语言沟通能力,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我从几点上给你分析一下啊,因为我没有见过这个人,我只是经常听闻这样的事情。第一种,这个人的善根突然开花结果了,他自身具备了能量,智慧打开了,这是最好的结果了,也就是说自性圆满了,自性当中的能量库开开了,他有了这样的功能。

第二种是因为他无意之中碰上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然后他有了这样的功能。就是他往世有一段很好的缘分叫善缘,他可以有这样的功能。

第三种是因为他生过一场大病也好,或者是在某某时间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被一些三界内的灵体入侵了,他有了这样的功能,这算第三种。

最后一种,就是那些最不好的灵体入体来索你的能量,你就是他的傀儡了,等到他的功德圆满了,你这傀儡就要下台了。下台的时候你的身体非常虚弱,非常糟糕,濒临死亡,这是最不好的一种。

我说的这几种,你可以去对照看。

5、感受到一些画面,然后有了答案,就是普度众生。

答:这都是意根中遗留下来的前世的故事。这一世你修行了刚好和宇宙的信息结合为一的时候,一闪念看到了一些画面,或者听到了一些话语,这都属于非常好的善根了。

这种善根在不断发芽升高的时候,你也会越来越有智慧,你也就会越来越圆满具足了。你看到的普度众生,这就说明你跟佛家渊源非常深厚,这是第一。第二,你以前肯定发过这样的愿力。第三,应该不敢百分之百的说,也是百分之七八十的说,你在前世一千年以内做过和尚,发过这样的愿力吧。看样子你的善根已经成熟了。

学佛修行一定要心存慈悲心,存有远大的愿力心,这个时候得到的宇宙的能量是源源不断的。你在一定的能量场作用下会看到什么什么佛什么什么人,这都是你在瞬间接通了宇宙的能量,所以你能看到,但不是稳定的。

不要去加后天的思维,只有你先天的心性看到的才是真实不二的,你都不要去执著,更不能惊喜。

6、魔障的问题

答:如果你能把心放平稳,妄念就会慢慢的少,慢慢的少的时候,你再看到的风景就是真实不虚的。如果你妄想心太重、执著心太强的话,就会神经恍惚,六根就会幻化,看到了什么什么,这个并不是真实的,不是自性显现出来了。如果是你自性当中显现出来的画面,那是非常真实的,你看到的人也好,风景也好,你都能碰上的。如果是你后天幻化执著出来的妄念,那是妄念心所形成的一种境界,这个境界会把你带入深渊,你会拔不出来的,久而久之就会入魔道。什么叫入魔道?就是自己心魔重,疑心重,疑心重即为魔道。所以说要用一颗清净的心,来观察自己的三心是不是可得。大家要经常读这部《金刚经》,读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一种力量,我也是读《金刚经》之后明白了很多很多的道理。也是读《金刚经》的时候,得到了佛菩萨的灌顶。

7、活佛灌顶是有几个层次的?

答:接法灌顶、宝瓶灌顶、结坛灌顶,每种灌顶都不一样的,而且每一种灌顶都是很严格的。接法灌顶,是非常严密严格的,不是一般人想要接就能接的,必须是接法人,比如说方丈要退位了,必须是接方丈位的人,才能接受那种最殊胜最至高的灌顶。

结缘灌顶是普普通通的,比如说你见了活佛,他给你摸摸顶念念咒,这叫结缘灌顶,跟你结个法缘。传法灌顶,上师传你一个法,你可以去修去,这个灌顶还是非常好的

我体验到的灌顶是头顶上像一朵漩涡一样,能量不断地从百会穴一直进到体内,这是宇宙在给我灌顶。因为我在以前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是宇宙来给我灌顶的,也可以说是佛菩萨亲自来灌顶。灌顶的时候,眼皮是发沉的,这是那种能量灌顶之后的反应,就是困得挺不住,但是头脑非常清醒。

9、传承的事情是有的,

答:传承主要是修藏密的,中国的天台宗有传承,禅宗也有。修净土法门是没有传承的。

传承无非两个字:心和心。心心能瑜珈的话,你就得了传承;心心不能瑜珈,你就得不了传承。并不是说师父给了袈裟钵盂,得到了师父的法物法器,就有传承了。真正从自性中得没得到,只有你自己知道了,你是不是真得到了师父的传承。

只有以心印心,就是瑜珈,瑜珈就是相应,只有心心瑜珈的时候,才能得到师父真正的传承,也就是说你真正得到了宇宙的传承。师父属于一个桥梁,属于一个媒介体。

10、诵药师咒(略)

如果家里有病人的话,你可以用自己自性的念力把我念的咒语,引到他的身上去。我念的咒语的能量是从宇宙中来的,用你的心力、心念、愿力,把这股宇宙的能量送到病人的身上,让这个能量在病人的身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让他的病好。

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病人都能好转起来。

大家心平气和,深深吸一口气沉到海底,沉到丹田,沉到涌泉穴,让自己的七经八脉畅通无阻。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更好的接收宇宙的能量。之后把气吐掉。

我们祈请东方药师佛。南无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日光菩萨。南无月光菩萨。南无药王菩萨。南无药上菩萨。南无十二药叉大将。

我现在一祈请,头顶上一种漩涡马上下来,你要是这样就表明你的中脉是通的,表明你的心和宇宙的心是心心相瑜珈的。

大家也随着我的口令用心去祈请他们,你也会得到一样的效果,嗡…嗡…嗡…念药师咒(略)

11、学佛还生病吗?执著成佛也是病吗?

答: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没有哪。难道修佛就不吃饭了,觉也不用睡了?班也不用上了?钱也不用挣了?还是凡夫,还没有成功,没成功什么事都可能会发生,我们还都是凡夫身,还不是佛身,还不是法身,释迦佛有余涅槃了,他还照样是有病。

因为我们修行修佛都是在凡夫地起步的,就跟我们学开车一样,都是从不懂到懂,然后才可以上路,之后才可以上繁华的街面上去跑车。大家不能把修行当作一个很执著的事情去做,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去做,这个时候你心里的负担不多。一旦心里产生了负担,就会执著某一种境界,况且这种境界也不是真实的。

放下后天的妄念、妄心、杂心,放下贪嗔痴慢疑见以及恐怖的心,这个时候你的真心启动了,才可以大踏步的前进。否则看过再多的经典,也是白费。释迦佛身边有个善行菩萨的,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最后到地狱去了。

大家修行一定要放下包袱,所知障和烦恼障是两大障碍。只有放下,脚踏实地的心行,才会有所收获。收获但不能执著,一旦执著住相,就又成了一种修行的病。

世间执著的事情已经非常多了,再执著一个修行的病,只能说是病上加病。为了修行成佛,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非常不错,如果细分析执著成佛,也是一个病,这个病还非常大,更加糟糕了。

往生净土也是执著,你想成佛更是执著。只有在放下执著的时候去修行,是没有负担的修行,才可以往生净土。因为执著本身就是病,你加筹码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了,因为你怕去不了,心中有惊怖。《金刚经》里讲“不惊不怖不畏”,是放下自我。你给自己加一个那么大的筹码,心里有负担,有牵挂,只会往下堕,不会往上升的。所以说想往生净土、想成佛,都是一种执著,都是一种病态。

真正往生的人,心里根本就没有想到去往生西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师徒俩过河,过河的时候正好碰上一个女子也要过河,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的,师父就让小徒弟背那个女施主过河。徒弟说守着清规戒律,男女授受不亲。小和尚心里有挂碍,挂碍着他有个戒律。师父看徒弟不背,只好自己背。二话没说掳胳膊挽袖子,一口气把小女子背到了河的对岸,过了河就把她放下了。然后师徒俩继续往前走。徒弟在屁股后面跟着,嘴撅着能挂上两个酒瓶子了。

走了十来里之后,他说师父犯戒了。师父说我犯什么戒了?你犯淫戒。我怎么犯淫戒了?你背那个女子过河了,你犯淫戒。师父哈哈一笑,我都放下了,你怎么走了十来里还在装着她。很多时候,只有你心中无我的时候,你才可以达到法无我。

师父背过去了,背过岸就放下了。师父说我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走了十来里心中还在装着呢?这就好比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国是一个道理,你心中装着的时候,你就有了负担,就有了条条框框。如果你真的人无我法无我的时候,别说是西方极乐国,任何一个佛国你都可以来去自如。如果只限定一个西方极乐国,那说明你的愿力也非常小嘛。西方极乐国在佛教里叫幼儿园学习班,从初品莲到九品莲,还得来个倒驾慈航,回到娑婆国来度化别人。

读经典的人,明了是非了,是不会去执著法上的事情的;不明白经典的人,不明白释迦佛所说的话的人,往往执著于经典上什么戒啊、律啊、论啊、这部经那部经啊。

我曾经碰上这么一个人,让我帮他挑一部经。我说释迦佛讲的三藏十二部,部部经都是第一的,你让我给你怎么挑。从外相上挑《金刚经》也是第一,《楞严经》也是第一,释迦佛都说了都是第一的。经都是从自性中反应出来的宇宙事实观。你明白了宇宙事实观的时候,三藏十二部已经不需要了看了。

释迦佛没有看过三藏十二部,为什么他能说出三藏十二部来,是一个智慧的问题。六祖慧能更是大字不识半个,连他自己的名字都不一定能写的完整,他就听了那么一两句就开悟了,成佛做了祖了,马祖道一好像读书也不多,他成了禅宗很有名望很有地位的禅师。

修行不要死板板,看经要活看,要会看。不会看,不活看,你就死在经文里,永远出不来,就是经的傀儡、经的奴隶。你要能把这个法华转了,才为高人。所以说修行要从心性上下功夫,从心地上下功夫。

放下包袱,修行起来非常快乐。你背起包袱,修行起来非常累的。修行千万千万不要有包袱,一定要放下包袱,放下包袱的时候,就是《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了,这个时候任你自性遨游十方法界。

听经背咒不是包袱,但是你为了执著去听经去背咒,就变成了一种包袱。随顺自己心意的时候,就不叫包袱。为了修完这一百万遍得到什么什么样的果,你加了这样一个筹码的时候,就叫包袱。

只是听经,为了开自己的自性智慧,但没有执著开启自己智慧,没有筹码的去听经去背咒,去看书,是随顺心性,这个时候是没有包袱的。现在是不想听经非得逼着自己去听经,这就有了包袱。不想念这个咒语,但是又没有办法,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就是包袱。修行里面包括修咒语、打坐、参禅、念经、拜忏,这个都是修行的方法。如果你真的是一听就开悟了,心就开悟了,听不听经背不背咒都是次要的。

慧能没有听经,也没有背咒,马祖也没有听经也没有背咒,牛头禅也没有听经,也没有背咒,很多祖师大德都没有听经。他并不是不让你去听经,他是不让你去执著听经,一旦你执著了,就成为病态,执著成病了。执著成病的时候,你就给自己加了一个筹码,反而变得不自在,不自在就是有包袱,心有挂碍,不听经我没有智慧,我要听经。刚开始可以,但听着听着是随顺你的心性,听的自己法喜充满,愿意听这个经,愿意修这个咒语,愿意拜这个忏,越拜越欢喜,没有负担了,越拜越轻松,OK,这个时候叫随顺自己的心性,随顺如来,才会产生智慧,才叫放下包袱,才叫法喜充满。

12、念佛号心里想佛,是执著吗?

答:念佛号心里想佛,当然可以了。刚开始修行一定要有个目标,不管你是拜忏也好,还是念佛号也好,还是念经典也好,都要有一个目标,也就是说有个参照物,等这个参照物你已经熟能生巧的时候,就不用筹码了,不再用执著心去念佛了,就是随顺心性而念。想念,心中自然就会出来南无阿弥陀佛,不想念的时候逼着自己去念,反而收不到好的效果。你想如来佛的时候,想大日如来佛的时候,你念他的名号的时候,不用去执著他是什么形象,因为他本身就是无相无形的,遍虚空无所不在的。

初学者一定要执著,也就是说你要有个目标。首先要发愿力,之后有个目标开始实施,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你就熟能生巧了的时候,就不要再有什么筹码,要把执著放下,把包袱完全放下。因为你已经顺口成章了,就跟背经典似的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书都可以不用看了。这个时候不需要执著,不需要有什么筹码再放到天平秤上,是随顺自性如来去念佛了。

口念佛号,但心中还在妄想多多,这个叫口念心不念。妄想渐渐的消失,最后达到清净无为的时候,是心念口不念,照样往生西方。如果口出声念,心中也清净无为的念,这叫般若波罗密法。

现在很多人是口念心不念了,就是他心中还在想着,儿子还没下班,一会儿还得做点吃的,南无阿弥陀佛,做点什么吃的呢,南无阿弥陀佛,下点面条吧,简单!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这么念,干脆就不用念了。什么叫清净无为?就是现在一尘不染,一心不乱,不要去想别的事情,就想着我现在就念一分钟的南无阿弥陀佛,我就要清清净净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还想着杂七杂八的事情,口中念,心不念了,这个就叫口念心不念。

念而无念是随顺自性如来念,不念而念,叫自性如来念。整个虚空,都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心念佛号与佛相通,不是口念佛号与佛相通。口念佛号是有一个参照物,能使你的记忆力不那么散乱,加强你的集中力,加强你的心的意念力。如果你真能达到了金刚念的时候,口就不用出声了,不用南无阿弥陀佛了,不用数那个珠子了,数珠子就是为了你的心念能集中在一点上,一念清净心。

只有自己的心与佛心,心心相应的时候,整个虚空都是自性如来念,叫念而无念,不念而念,这才是真正的念佛法门。现在很多的念佛法门,都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那种念法了。口念佛号不是为了与佛相通啊,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心念力,也就是我们上学要集中精力,心力集中在一点上。刚开始口念佛号,不叫与佛相通。最后达到金刚念,这个时候你的心力已经非常强大,能量已经具足了,才能说与佛相通。

13、修佛需要善根福德因缘啊

答:不管修哪个法,都要把善根种好。没有善根的种子何谈发芽啊。发芽还得有因缘,比如说有阳光有温度还有水,还得有人来培养培育。善根种好了,这一世不能成佛,下一世有可能成佛。还得根据下一世做人的智慧怎么样,精不精进也有关系。

如果说以前从来没有种过善根,从来没有听过佛法,这一世修大悲咒修《金刚经》就能成佛,还没有看过这样的人。慧能听闻佛法就开悟,那是阿弥陀佛再来,达摩是观音再来,人家善根种了无数劫了。

我们想一世就成佛,那得看看以前种的善根够不够。如果够了,这一世因缘巧合开花结果,成佛没有问题。

这里有个故事:有个老汉想来听释迦佛讲法,罗汉不让进,说他没有听法的善根。释迦佛就让这个罗汉观一下这个老汉的因缘。罗汉观这个老汉五百世没有做过一件善事啊,是不能成佛的,也不能来听闻佛法。释迦佛就告诉他再往前观,然后观八万劫,八万劫之内也没做一件好事,也没种过一个善根,也就是说没听过一次佛法。这个罗汉说观到八万劫了,这个人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释迦佛就说再往前观,再往前观他就观不了了,因为罗汉的眼目也就到八万劫。然后释迦佛说,他在八万劫之前的某一个世里头,他曾经在一次无意之间念过一次南无佛,就念过那么一次。虽然他很穷很破旧,但是他有那一世的善根,你们就应该放他进来,后来这些罗汉没有办法,就把这个人放了进来。所以说成佛不成佛,是根据你以前种没种过善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