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49课丨真正决定我们往生的关键是什么?「晚课」

第49课丨真正决定我们往生的关键是什么?「晚课」

师父总说往生,那念了一辈子佛的大师父们,往生了吗?

师父说念佛要有态度,要有什么态度?

生气?平和?开心?

师父说儒家著作里也有佛法,我翻遍了也没找到,不知道其他师兄找到了吗?

- 诚敬专精 -

  继讲述念佛的方法之后,还要注意念佛的态度,主要有四个字,诚、敬、专、精。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我们执持名号,得一心不乱的最重要的态度。

  第一个,诚。

  诚要相信他力,净土法门是以他力彰显出来的,显说他力,旁带自力,傍着他力的巨大功能作用来得以成就。所以我们常说他力本愿,虽然日本的净土真宗,完全靠本愿法门,甚至说恶人等这些见解,我们也不敢苟同。

  但是我们也不要有时候冒然委屈,或者缩了佛四十八愿接引的内涵。他力的体现,就要靠我们自己,也是自力的体现。对于这个法门首先诚就是坦诚,坦荡,就是说我和你之间没有阻隔。全身心的贴到法门,愿力,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慈悲和庄严上,这就是诚的体现。不加思索,没有隔阂,内心不起小九九和似是而非的种种疑情的。

  当然从根本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来讨论一下自力他力。说到这个诚,虔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真如平等性中是没有自力没有他力的。整个一大法界就是个力的能量作用。但是由于我们一念无明,立足于我们凡夫的本位,那么如果依照自己的力量摄境归心就难。

  特别是在这五浊恶世的环境里面,摄境归心难,送心他境,依附到极乐世界求往生易。所以说难说易,非难非易,极难极易,你说有难易,究竟里面哪有难,哪有易。

  从事相层面来讲,我们具足了贪嗔痴的凡夫本位,这样就难,那样就易。既然如此,虔诚的把所有的身心都依附给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说实话是靠他的,我的信愿能不能靠,所以从这点来讲他力靠的彻底,恰恰是自力圆满,张力启用的时候。

  这是甚深法义,不二而二,二而不二,极难极易,极他极自。如此体现我们的这种诚心,就是说自他不二,没有隔阂,完全靠给阿弥陀佛,这样来全身心靠着。自己走路不如索性跳到这条大船上去。

  第二个,敬。

  敬,就是要折服我慢。有时候我们修行,觉得天下的人都没有善根,好像唯我才能真正的契入到佛法的妙义,真义,旁边的人都不如我,这就不对了。从见地上,从修行上,你永远都修得不够,千万不要觉得我自己修得好,修得比别人不错,我的信愿比别人真切,我的佛念得比别人多,你要知道诚和敬,未必是由数量来体现的。

  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不要替别人着急。但向怀中解垢衣,莫向他人夸精进。这就是一种敬,印光法师文钞里开示: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就我是凡夫,纵然有些修行也是修得最不好的。

  这些话听起来,我们觉得跟心灵鸡汤一样,现在只有中国人才有这个概念,叫做心灵鸡汤。因为我们只知道道理,从来不去做。就是这样的一种环境,不断的成长,我们才叫做心灵鸡汤,因为理就是这么个理,但是不顶用,我现在需要是你给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道理就是来解决问题的,把一切人当做菩萨,唯我一个人是凡夫,就得这么想。

  一般人不想这么想,不愿意这么想,不会这么想。你就得愿意,你要想这么想,你敢这么想,你真的就这么想了,这就叫敬。道理永远都是明摆着的,就是我们做不做。

  我们常常说,你这个说了有什么用,你需要给我解决问题,这就是给你解决问题。问题是你解不解决,身子舍进来,这叫做诚,身子完全舍进来,这叫做敬。

  再一个,专精。

  专精,就是专门精要,只修这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一定要记住。一句佛号成佛有余,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同修,自己用不上功夫,又学了几分教理,就会说这个你都要去修,万善同归,因为你现在福德不够,善根不够,没有因缘,一句佛号提不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六度万行全部回向往生,如果修的坚信,一句佛号就能解决问题。念佛为因,成佛为果。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个驼背老人,他用一根粘了好多黏性液体的杆,粘知了,蝉。一伸手,就粘到了,像捡东西一样。空中飞过的,他一伸手出去就捡回来了。好比练过功夫的人,拿筷子夹蚊子,手到擒来。

  孔子问驼背老人,你怎么练的这手功夫?老人说,我刚开始的时候,在这根杆上放一块石头,小石头拽着都不掉,一杆子出去十个里面能够粘住五个;渐渐经过锻炼以后,放两块石头,十个里面能抓七个了;渐渐渐渐放三块石头,十个里面能抓十个;到现在我把石头放下,拿这根杆十个里头抓十个,一个都逃不掉,想怎么抓怎么抓,入到里面了。

  因为专精,粘知了伤身害命的事是罪过,可是万法同源,在他练的时候,天地之大众生之广,可是他的眼里只有知了,知了就是他的一真法界,全部境界,就是知了。

  战国时,有一个音乐家,叫做师旷,师旷是个盲人,但耳朵很灵。他不但能听出来这个音乐属于什么,而且还能听出来这个音乐是哪个国家的人演奏出来的,甚至于作曲之人今后有什么灾,什么难,他都能听得出来。可见他都入到闻声三昧里面了,对这个极其敏感灵敏,耳根最利的时候,眼根的功用全部依附在耳根上,专精。

  我们念佛的态度,一定要诚敬专精。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无意义的,是有好处的。前面说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以后,连着一到七天念佛,可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此这个人成就了,娑婆世界这么苦,我们搀扶着,相互结伴而行,同修道友把手共进,在犯业障的时候,在退心的时候,我们都相互提携,一旦真正迈进极乐世界的大门,身为清净海众的一员的时候,再相对一笑,何等的畅快淋漓,真的可以,的确如此。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三藏十二部都是为净土法门做注解的,临终接引,法界国土,独此一家。法藏比丘,在发四十八大愿的时候说,如果有人愿生其国土,如果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与大众围绕现在其前,我们修行的时候,一会儿说要净心,一会儿说要明心,归根结底为了安心,心安住下来,安到现前常住不坏的佛性中,安到一真法界,安到不二法门里。这里的执持,这里的一心,这里的不乱,就是因为会动,所以才这样提倡。

  这样的安心,体现出自力断惑与他力接引。阿弥陀佛的佛像老是以站着居多,一手执莲台,一手胳膊非常长,因为自力他力天悬地殊,显现出来了。

  如果我们凭借自力,在生死关头,我们常说有两种力,第一、心绪多端重处偏堕,就看你当时的心念,忽突一下往这儿,忽突一下往那儿,往哪里发的猛烈,你就随去哪一道里去。

  第二,业力,如人负债,力强者先牵。这辈子干的什么事多,就等于欠哪一道的最多,到时候人家来讨债,临命终时,就来牵引,谁欠的多就跟谁走。

  扪心自问依照自力修行,凡夫临命终时,冷不丁被人吓一跳激灵一下你都手忙脚乱,心神不安。设想一下,你这会儿要四大分离,要死了。一辈子在修行,一辈子在演习,我的神识要离开我的肉体,死是死不了的,因为太贪着的久了,他舍不得离开,剥不开来,所以才称之为生龟脱壳,舍不得剥下来,痛,执取。

  凡夫命终时,前有要凋谢了,后有还没有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犹如乱世出英豪,就看你怎么打天下了。平生的善恶自然现前,如果五逆十恶,则地狱现前。如果悭贪嫉妒,饿鬼道现前。如果五戒十善,人天现前,就看你到哪一道去。

  一般人如果没有西方三圣现在其前,心就会颠倒。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对治我们的心会颠倒。比如:地狱现前,十恶五逆,还有会设局来骗,地藏经里说,人命终时,南阎浮提众生死的时候,会有恶道鬼神变为六亲眷属来劝他,把他牵引到恶道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平日因为我们随顺妄想的时间比较多,很少有正念,所以心都是散乱的。这时候人的生命指标,一个是有意识,第二个有体温,第三个寿命,识暖寿。断了以后,一生所做的所有业力,聚现其前,这时心非常恐怖。

  明着牵引,暗着引诱。比如,你该下地狱的时候,将刀山剑树变为一个园林,引诱你往前走。比如,畜生道,堕到马肚子里,驴肚子里,可是给你呈现出一个非常好的殿堂,帘子一掀,让你进去,这些都会有的。

  以前有修行人遇过,做梦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走到园林里面了,不是坐梦,是坐禅的时候,坐禅似梦似醒之间,走到园林月亮门,一个非常鲜艳的帘子掀起来,媒婆一样的老太太朝他招手,让他进去。眼看着要进去了,突然来了个金甲神,大喝一声说,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快回去,一下子醒了,出定了。

  结果第二天,邻居家的猪生了小猪崽,生了七个,活了六个,那个是死胎。在禅定中,过去的宿力一下子显现出来,力量如此之大,当然这也可能是菩萨现身说法

  就算你做的善多,升到人天里,还不是生生世世这一期的父母,下一期的夫妻,没完没了的恩恩怨怨,恩恩爱爱,爱恨情仇纠缠着放不下。因为结的就是爱见情缘,包括小圣阿罗汉,小圣初心,就是还不知道出入,出胎入胎。在佛门里说菩萨犹有隔阴之昏,罗汉还有出胎之昧,一投胎就晕了,回过头来慢慢才能相续得上。因为我们的心时时刻刻是颠倒的,无有一刻不颠倒,所以这种时候,现在其前来安心,有多么的重要。

  文珠院的常厚老和尚,这位老人家,我觉得真是三宝中丈夫中的丈夫。往往评论一个人修行,常说身无病苦意不贪恋,他走的时候还是有些病苦的。老和尚一辈子就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

  我们师兄弟把他的遗嘱写出来,贴在他的寮房上。第一条,如果生病了,绝不允许送到重症病房,绝不允许插管子抢救,这些一概不允许。然后希望所有的人,还要他相应的,在旁边念佛。不要再瞎张罗,不要再去做那些检查,抢救割开等等不要去做。希望所有的人都为他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临往生的时候,身边只有他徒弟,其他的不要来扰局,言外之意,说得很客气,请不要多言,因为还有在家的弟子,就怕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人多一下子给扰了嘛。

  临终的时候是很重要的,一辈子修行,七岁九岁已经出家住在庙里。文革的时候回去种地,心从来没有还俗,没有成家,四川人本来个子就小,别人给他说了亲事,一个姑娘来,说要嫁给他。既然都回来了家人要他娶亲,他躲到地里面,地里的麦子水稻长得高了,他故意猫在那儿,别人喊说来来相亲了,那姑娘一看他刚比水稻高那么一点点,他猫在里面,一看说个儿太矮了,看不上就走了,他心满意足。

  这就叫不颠倒,最后往生的时候,我们都在旁边,一直清清楚楚,去了还说法师们该吃饭了。因为是轮班助念,这拨法师该吃饭了,嘱咐他徒弟带法师们去吃饭。直至往生那天,最后一口气还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最后放一个观音菩萨的机子,我们几个包括他的这些弟子们,也在旁边轮班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一口气没上来,就走了。

  人临命终的时候,就这样的铁骨丈夫,眼看着他表情有时候也是很痛苦,因为内脏里面有病,很疼。就在那种情况下,喊着观世音菩萨,又疼又喊,不忘不乱。甚至我记得在病中的时候,他也有些侄儿,一直也是侍候看护他,带了家里的小辈来,看到说师爷爷抱一下摸一下,我仔细看他的眼神还在入定中。医院看护室时,他看电视没表情,他看电视我在观察他,老和尚,没有表情,就是嘴在动,观音菩萨,不颠倒。

  人死的时候就是一口气,要么进去出不来,要么出来进不去。断气,这个时候神识就开始启动了,刚好在这个佛号上走了。前段时间我们师兄弟说起,老和尚给他托梦了,说那次求往生的一批二十个,往生了十四个,还有六个没有往生,也许有的到天界,也许还到人,不知道了。

  都是求往生的,很可能就是没有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隔开了,信愿不切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心不乱和外来接引刚好相得益彰。自己一心不乱引起正念,外感佛来迎接,一来了就安心,舍报,往生极乐世界。真是跟从监狱里面,突然间放出来了一样,就这么洒脱,就这么痛快。

  而不是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现在其前的功德,就从这里体现出来。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就因为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现在其前在前,是人终时在后,这是人之常情,将心比心。

  比如:现在出去旅游,访友探亲。当你落地机场,火车出站的时候没人接应,你还得找食宿,今天晚上住哪,心里毛毛的,觉得这上哪找去,人生地不熟的,特别是现在的大都市,流动人口这么多,哪里去找。

  如果早就给你已经安排好了,车子来接了,拿个牌,我是来接迎你的,我就在出口等你,我的手机号码多少,一下来很淡定的一拨,通了,一接走了。这就叫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一样的道理。

  我们都有这种情形,一出站,各种黑出租,住店,哪里吃饭等等,说不准就坑了、骗了、拐走了。推世间的小小的情景,都有这种接引功德,可见一斑,何况成就往生大业。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给我们做保证。另外其人临命终时,是自然死亡一重,还有法命慧命要显现出来。《圆通章》里说,法界众生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有当来见,有现前见。

  如果你念得一心不乱,入到念佛三昧里面,现前就可以见佛,现前就证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临命终时,我们的生命因为有生有灭,所以叫做生命,证到无生法忍,就是法身慧命活,而且是这个肉身现前证法身。

  那时候,那境界,没法说了,大菩萨。所以说净土法门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其人临命终时,我们不但要分断生死,还要变异生死,都有临命终时,这都在里面。不坏肉身现前证得境界,现前佛来迎,随意往生,随意度生,随意乘愿再来,一念之间出入无碍。这也叫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念念都在其前,为其圣友,这是净土法门的密义深义广义。千万不可小瞧。

原标题:《阿弥陀经》49丨除了业力,真正决定我们往生的关键是什么?「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