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杂阿含经卷第七

杂阿含经白话译解 卷第七

  一四一【经旨】本经叙说忧、悲、恼苦的起因在于有我见,圣弟子得到正慧之故,所以能解脱苦恼的束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缚?贪著什么?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还未生起的忧、悲、恼苦会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忧、悲、恼苦,而又使它更增广加深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希望您能为众弟子们广为解说,众比丘听闻后,当会信受奉行。」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是因为有物质现象存在的缘故,所以有物质现象的生起;是被物质现象系缚,对它贪著的缘故,所以就于物质现象中认见有我。以致于未生起的忧、悲、恼苦,就会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忧、悲、恼苦,而又使它更增广加深。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众比丘啊!你们意见怎样?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比丘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会令人觉得苦恼么?」

  比丘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接着说道:「就像这样,比丘啊!变化无常会令人苦恼,就是有苦恼的缘故,所以就有苦恼的事物生起,被它所系缚,执著于它,就在苦恼的事物中认见有我,以致于使未生起忧、悲、恼苦,就会使它生起;已生起忧、悲、恼苦,而又使它更增广加深。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所以,众比丘啊!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物质现象中、物质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慧。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如果又能对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求、所得、及心意所思惟的事物,随即觉知、随即观察,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这事物之中、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慧。

  如果认见有我、有世间、有此世、有他世,有常住、永恒、不会变易的事物,然而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事物之中、事物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慧。

  如果又有所认见:没有此世的我,也没有此世的我所拥有的事物;没有未来的我,也没有未来的我所拥有的事物。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事物中、事物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慧。

  如果多闻圣弟子对这六根处,能够观察没有实体的我、没有我所拥有的事物,像这样观察的话,就可断除对佛的怀疑不信,断除对法、僧的怀疑不信,这就叫净信三宝的比丘了。

  多闻圣弟子不会再造作身、口、意三业,而趋入于三恶道之中,即使偶有懈怠的时候,但圣弟子决定向正觉的道路迈进,最多在天界、人间各受生七次后,便能解脱生死轮回之苦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四一经注释:

  1、「起、求、忆」:比对第一三五、第一三八经,应作「求、得、随忆」。

  2、若复见有:此对第一三五、第一三八经,应作「若复有见」。

  一四二、一四三【经旨】一四二、一四三、两经内容请参阅一四一经。

  一四四【经旨】本经叙说生起我、我所、我慢、系著的因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原未生起的我见、我所见、我慢、系著、结使的烦恼,就会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我见、我所见、我慢、系著、结使的烦恼,而又使它更增广加深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就像这样地广为解说,乃至于……。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四五、一四六(一四三、一四四)第二、第三经亦复如上。【经旨】一四五、一四六、两经叙述如同前经,请参阅。

  一四七【经旨】本经叙说有漏、障碍、烧燃、忧、悲、恼苦的起因。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如果还未生起有漏(烦恼)、障碍、烧燃、忧、悲、恼苦,而又使它更增广加深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四八【经旨】本经叙说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的起因。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三种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在世间不断地流转生起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四八经注释:

  1、三受: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顺不逆的环境时,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乐感受。

  一四九【经旨】本经说明三苦是由五阴生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三种苦恼(苦苦、坏苦、行苦)在世间不断地流转生起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四九经注释:

  1、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

  一五〇【经旨】本经叙说称、毁、讥、誉、利、衰、苦、乐等世间八法的起因。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人世的八法在世间不断地流转生起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一【经旨】本经叙说我胜、我等、我卑等见解起因于五阴的系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我胜他、我与他相等、我比他卑劣』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二【经旨】本经叙说有胜我者、有等我者、有卑我者等见解起因于五阴的系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有胜过我的人、有与我相等的人、有比我卑劣的人』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三【经旨】本经叙说无胜我者、无等我者、无卑我者等见解起因于五阴的系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没有胜我的人、没有与我相等的人、没有比我卑劣的人』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四【经旨】本经叙说有我、有此世、有他世的见解,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有我、有这世间、有其它世间,这些都是常住、永恒、不会变易之法,我们就如此的安住在其中。』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

  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五【经旨】本经叙说我与大梵天,一切不二、不异、不灭的见解,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我与彼(彼,指大梵天)是这样子,一切没有两样、没有差别、常住而不灭。』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五五经注释:

  1、「如是我、彼,一切不二、不异、不灭」:此即「梵我一元论」,彼,指「梵」,即宇宙我。乃印度正统婆罗门教思想的最高原理。在「阿达婆吠陀」、「梵书」、古「奥义书」中,「梵」被视为万有的统一原理。相对于个人我原理之「阿特曼」(神我),「梵」意味着大宇宙的原理、宇宙我。其后,此二者又被视为同一而形成「梵我一如」之学说,成为后世贯串印度正统宗教、哲学的中心原理。此一中性原理的「梵」,后来渐被拟人化、神格化,而成为男性神祇「梵天」。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印度最高级的神,是印度教三位主神之一,也是世界的创造神,在佛教则为佛法的守护神,诸天之一。

  一五六【经旨】本经叙说各种没有果报邪见,乃起因于对五阴的执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无施(没有布施的功德)、无会(没有祭典大会的功德)、无说(没有祝愿咒说的功德),无善趣、恶趣业报(善恶与业报无关),无此世、他世(此世与他世无关),无母、无父(正行、邪行都无果报),无众生、无世间阿罗汉正到正趣(没有死后再生的众生、没有证果的阿罗汉证悟往生正趣),也没有能在这一世或其它世而能圆满的彻见正法,自己知道能够以身做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七【经旨】本经叙说持宿命论的人,否定精进努力的果报,也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无力(自己任何能力都无效)、无精进(自己任何精进努力都无效)、无力精进(自己任何能力与精进努力都无效),无士夫方便(人们怎样运用方法都无效)、无士夫之精勤(人们怎样地精进努力都无效)、无士夫方便精勤(人们怎样运用方法去精进努力都无效)、无自作(自己的造作都不能改观)、无他作(别人的造作也都不能改观)、无自他作(自己与他人的造作,一样都不能改观);一切的人、一切的众生、一切的天神,怎样运用方法都无效、怎样有能力都无效、怎样有威势都无效、怎样精进努力都无效,都不能改变:已宿定的命运相续地转变,受到苦乐六道轮回的业报。』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八【经旨】本经叙说人们之所以生起断灭的见解,乃至于否定布施的功德,也都是起因于对五阴的执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所有一切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死后便一切毁坏断灭,一无所有了。这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和合而成的人们,身死命终的时候,属于地大的元素回归地大、属水大的元素回归水大、属火大的元素回归火大、属风大的元素回归风大,而我们人类平常能生起善恶作业的根性,此时也随空而转去。由弟子四人抬着担架,把死者抬往坟场去,甚至还未焚尸火葬,就可知道燃烧后的情状了,就只剩下如白鸽色的骨头残存。然而世上那些傲慢的愚夫却还认为布施会有功德;聪明有智慧的人,也还认为会有果报。如果说人死后还有什么存在的话,那一切都是虚妄骗人的说法。无论愚夫或有智慧的人,所说的死后还有他世,其实都将毁坏断灭,一无所有了。』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五八经注释:

  1、四大:指构成一切物质的四种要素,又名四大种、四界。即指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此四种元素之体遍存于一切物质,故称为大。依「俱舍论」卷一所述,地水火风皆非指世间人所谓的地水等,而是唯以身根能感触,「无见有对」,属触处所摄色者为四大。所谓四大,即:以坚性,能任持物者为地大;以湿为特性,能摄收物者为水大;以暖为特性,能成熟物者为火大;以动为特性,能增长物者为风大。此四大相倚而造极微,极微相聚而成色法。又以其能造,故名种;以其体宽广能通一切色法,故名大。

  2、根随空转:根,有二义:一、指触境能生识之六根;二、指我人能生起善恶作业之根性。本经应指根性而言。空,虚空。根随空转,言我人死后,根性也随空转去,丝毫无存。

  3、舆床第五:舆,扛举。床,指抬举尸体的担架。第五,宋、元、明三本皆作「弟子」。舆床弟子,指为抬举担架的弟子。但佛光阿含藏注释本经「舆床第五……妄说」引巴利本经文说:「巴文意为第五人(四人?)将死者(置)于床(或长凳)上,抬往墓地,可知骨成灰白色,祭祀物变灰。所谓布施,是愚者所施设,皆为空虚(无益),凡是说(死后)有之语者,为妄谈戏论。」此经亦见于南传长阿含沙门果经中,此处作「人以担架为第五」,并对此补充注释云:「『第五为担架』者,是四个人抬一担架以搬运尸体,故第五搬运者是担架。」解释稍有不同,可参阅。

  一五九【经旨】本经叙说「众生烦恼,无因无缘」的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众生所生起的烦恼,是没有原因,也没有助缘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五九经注释:

  1、「众生烦恼,无因无缘」:意为「烦恼非恶行因果」之邪见。

  一六〇【经旨】本经叙说「众生清净,无因无缘」的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众生所获得的清净,都是没有原因,也没有助缘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六〇经注释:

  1、「众生清净,无因无缘」:意为「清净非善行因果」之邪见。

  一六一【经旨】本经叙说「众生无知无见,无因无缘」的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众生的无知无见,是没有原因,也没有助缘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六二【经旨】本经叙说执取五阴而生邪见、邪说,但不明记内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六三【经旨】本经叙说七身常住不变的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认为七身不是被造作出来的,也不是被能造作的事物造作出来的(即没有造作者);不是被变化出来的,也不是被能变化的事物变化出来的(即没有变化者)。不能杀坏、不能移动、极为坚实,是哪七身呢?就是所说的地身、水身、火身、风身、乐身、苦身、命身等七种。这七种身不是被造作出来的,也不是被能造作的事物造作出来的;不是变化出来的,也不是被能变化的事物变化出来的。不能杀坏、不能移动、极为坚实,不会转移、不会改变、彼此也不会相逼迫。无论是福、祸或有福有祸,无论是苦、乐或有苦有乐,或者是有人砍断别人的头等情况,在这世间中也都不会互相逼迫。无论是生命或色身,在这七身当中,可以容许刀剑出入,也不会危害到身命,因为在这七身当中并没有什么杀害,也没有杀害的人;没有什么系缚,也没有系缚的人;没有什么想念,也没有想念的人;没有什么教导,也没有教导的人。』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六四【经旨】本经叙说各种恶行并无恶因缘,也不会遭恶果,及各种善行也不能作福的邪见,都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自己作或教他人作,自己截断或教他人截断,自己煮或教他人煮,自己杀或教人去杀;伤害众生,取他人财物,行邪淫,明知而说妄语,饮酒;穿凿墙壁,坏断锁炼,偷盗抢夺,拦路抢劫,危害村庄,毁坏城市,残害人民。用极锐利的剑或轮铅(以铅块为轮)去断斫,把人截断做成大肉块的堆聚,像学这样的恶行,那也不是什么恶的因缘所致,也不会招来什么恶果。在恒河之南杀害人而去,在恒河之北又作起祭典的大会而来,像那样并不是有什么福、恶的因缘,也不会招来什么福、恶的事。布施予人、调伏诸恶业、护持他人、利益于人的作法、与人同利等,对于做这些行为,也是不能作福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六四经注释:

  1、「作、教作……复道害村、害城、害人民」:这些都是指邪恶的行为造作而言。其中「复道」一词,复,是「伏」的意思,言埋伏于路旁伺机抢劫,即拦路抢劫的强盗行为。

  2、作大会:指举办祭典大会。

  一六五【经旨】本经叙说众生经过定量生死往来后,可得究竟苦边,在此之间无论如何修行,都是徒劳无功的邪见,也是起因于执取五阴。本经外道所说诸内容,大多不可解,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境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在这一百四十万主要诞生的生命形态中,又有六万个生命形态,六百个生命形态。造作了五业(眼、耳、鼻、舌、身业)、三业(身、口、意业)、二业(或即指身、口业)、一业(身或口业)、半业(意业)。有六十二种修行方法。经过六十二中劫、一百二十种地狱、一百三十种能感觉的众生、三十六种尘染的众生界、四万九千种龙家、四万九千种金翅鸟家、四万九千种邪命外道家、四万九千种外道中出家、七种有想的胎生界、七种无想的胎生界、七种阿修罗、七种毘舍遮(噉精鬼)、七种天、七种人、七百个海、七种有梦欲界、七百种有梦欲界、七种高山深崄、七百种高山深崄、七种觉界、七百种觉界、六种种族、十增进、八种大士地位,在这八万四千大劫期间,无论愚笨或聪明的人,一定要如此往来经历,才能彻底地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在这当中没有沙门或婆罗门会这样地说:我经常持守戒律,受持各种苦行,修持一切清净的梵行,使未成熟的业让它成熟,已成熟的业就舍弃,但业的升起或沉沦,却仍不可知。因为在这期间,苦乐是经常持续着,生死也有定量;就好比把线球抛到空中一样,那线会渐渐坠下,到了地面自然停止。同样地,在这八万四千大劫期间,生死会有定量,也同是这样子。』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六五经注释:

  1、生门:指诞生的生命形态。

  2、内劫:即中劫。

  3、泥黎:地狱。

  4、百三十根:根,指能感觉的众生。

  5、三十六贪界:汉译南传大藏经作「尘界」,即污染的众生界。

  6、七想劫、七无想劫:汉译南传大藏经作「七想胎、七无想胎」。

  7、七百海:汉译南传大藏经作「七池」。

  8、六生:汉译南传大藏经作「六种族」。

  9、八大士地:汉译南传大藏经作「八人地」,指八种人间的地位。

  10、缕丸:即丝球、线球。

  一六六【经旨】本经叙说「风不吹、火不燃」等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风不能吹拂、火不能燃起、水不能流动、箭不能飞射、怀妊不产、乳而不哺,日月或出或没,或明或闇,是不可了知的。』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第一六六经注释:

  1、【壳-几+牛】:挤牛、羊乳。

  一六七【经旨】本经叙说大梵天为自在造作的唯一主神,是众生父的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这大梵天王能随心自在的造作自然界,是一切众生之父。』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六八【经旨】本经叙说色就是我,无色就是我等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物质现象就是我,其余都是虚名;非物质现象就是我,其余都是虚名;是物质现象也是非物质现象就是我,其余都是虚名;非物质现象也不是非物质现象就是我,其余都是虚名。我是实有存在,其余都是虚名;我是虚无不存在,其余都是虚名;我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其余都是虚名;我是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其余都是虚名。我是只有一种想法、有种种想法、多种想法、无量想法;我是一向快乐、一向痛苦、或有苦有乐、不苦不乐,其余都是虚名。』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六九【经旨】本经叙说与前经相同,只是「虚名」与「妄想」一词之别而已。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物质现象就是我,其余都是妄想;不是物质现象、不是非物质现象就是我,其余都是妄想。我是实有存在,其余都是妄想;我是虚无不存在,其余都是妄想;我是既不是实有存在,也不是虚无不存在,其余都是妄想。我是只一种想法、有种种想法、只些微想法、有无量想法;我是一向快乐、一向痛苦、或有苦有乐、不苦不乐。』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一七〇【经旨】本经叙说世间常等四种邪见,是起因于执取五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呢?是被什么所系著?在何处察见有我呢?以致于使众生会作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常、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世间一切事物是既有常也是无常、世间一切事物不是有常也不是无常;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实有存在、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虚无不存在、世间一切事物是实有存在也是虚无不存在、世间一切事物不是实有存在也不是虚无不存在;生命(指神识或一般所说的灵魂)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相异;如来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就不存在、如来死后是既存在也不存在、如来死后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像这样地广为解说,经文内容次第都如同前面三经一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