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三恶与三善

阿含经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

  《增一阿含经》一八二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恶行。云何为三?所谓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是谓,比丘!有三恶行。当求方便,修三善行。云何为三?身恶行者,当修身善行;口恶行者,当修口善行;意恶行者,当修意善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当护身恶行,修习身善行;念捨身恶行,当学身善行。

  当护口恶行,修习口善行;念捨口恶行,当学口善行。

  当护意恶行,修习意善行;念捨意恶行,当学意善行。

  身行为善哉,口行亦复然;意行为善哉,一切亦如是。

  护口意清淨,身不为恶行;淨此三行迹,至仙无为处。

  「如是,诸比丘!当捨三恶行,修三善行。如是,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种恶的行为,衍生出来就是十恶行。这十恶行是身体犯杀、盗、淫;口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心、意犯贪欲、瞋恚、愚痴邪见等。在佛教讲,你不做十恶行就是十善行。

  有人说,我一生都没敢杀鸡、鸭,甚至一隻蚊子、一隻蚂蚁都没有敢打死,我不会杀生的。其实,一杯茶,你没有喝完就把它倒掉,你浪费了,这也是杀生。一件衣服,本来可以穿三年,你穿三天、五天不要了,喜新厌旧,又换一件,这也是杀生。一套新的沙发,家长任由他的小孩在沙发上碰啊跳的,沙发就这样跳坏了,你说,这小孩不是对沙发杀生吗?世间上的一切,原本生存时间可以很长的,但是因为我们不珍惜、不爱护,缩短它存在时间、使用的时间,甚至玩物丧志、懒惰怠懈、浪费时光,这都是一种杀生。

  过去的大德,非看经典,他不会点一枝蜡烛,不是去拜佛,都不愿妄自行走一步。每走一步,怕把地踏痛;每走动一下,怕惊醒沉睡的大地;所以说,在佛教里讲环保、护生,真是彻底万分。当然,平常我们也没有要求这么严格,讲不杀生,只要不杀人就很好。事实上,只要是生命,我们确实都应该予以爱护,注重环保、注重生态的。

  再说不偷盗,也有人说,我一生绝对不会偷盗;其实可能他天天偷盗都不知道。比方,「哎呀!这花好漂亮!」顺手採一枝,戴在头上。「哇,好渴啊!这杯茶谁的?」拿起来就喝。所谓「不予而取」,你没有得到人家的允许就採、就喝,这不就是偷盗?小孩子在学校里偷拿同学的铅笔、原子笔,老师送他回家,告诉他的父母,要留意儿女有这个坏习惯。爸爸上去就给儿子两个耳光,说:「混蛋!你如果要原子笔,爸爸可以从机关里,捧一大把回来给你,为什么要偷?」淨化身心、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是要很认真、要很切实。

  说到口的恶行,有人说,我没妄语、没有恶口、没有两舌,也没有绮语,不过,你看,大街小巷的海鲜店,活鱼十三吃、三十吃,这不是恶口吗?有人怪罪佛教,你们弘扬佛法的人不负责任,台湾社会风气还是这么坏……问题是,有人天天杀,你们天天吃,奇珍异兽,杀的、剐的,只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怎么会有办法呢?「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社会风气这么坏,不是没有原因的。

  宋朝文人黄庭坚有一首诗:「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任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我们自己也应该想一想,这公平吗?

  唐朝白居易向鸟窠禅师问道,鸟窠禅师告诉白居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太简单了,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鸟窠禅师回答说:「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都行不得。」

  意念所包含的贪、瞋、痴、慢、疑等恶念,不用人教,自然就会生起,这就是过去的习性。学佛的人,应下定决心自我改造,将贪心改造为喜捨心,将瞋心改造为慈悲心,将痴心改造为智慧心,让心念养成时时正面思考,面对生活能积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最好,我们都能善念相继,不回忆过去、不执著现在,不幻想未来,当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念心就是清淨心、就是菩提心。用人间佛教的角度来说,就是行三好,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心,人人行三好,不但没有十恶的烦恼,而且人间处处都美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