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杀神”白起的前世今生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杀神白起的前世今生

  白起(?—前257年),芈姓,为楚白公胜之后,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李牧、廉颇、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秦昭襄王时,经宣太后同母弟穰候魏冉举荐,任用白起为将。他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37年,攻城九十余座,歼敌上百万,未尝一败绩,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长平之战杀人四十五万,(其中四十万降兵被活埋。)历史上的死亡人数或有夸大,不过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秦昭襄王想让白起接替王陵攻打赵国。白起建议说:赵国并不是好打的,而且诸侯的援兵也快到了,秦军已死伤者过半,国内空虚,不可久战,建议撤军。秦王再三下令,但白起始终不肯前往,后来干脆称病不出。(开示:白起,其未生之时,阎王曾召其入冥府,告知前缘并诸事宜,其便言,既云讨还宿债,便须有百胜之兵,亦莫累及他人。阎王许之,言此本是劫中应有之事矣。其于冥府留驻一年七个月,于前生后世之诸事皆有所了知。故其于后诸缘将毕之时,便生退心,后以身病,神魂分离,其本神入于冥府,缴还前令。此病便是报缘将毕之兆,其心亦有所觉。)

  秦昭襄王于是派其他将领替换王陵,但最终损失很大,也未能攻破邯郸。白起听说后,就对人说:“大王不听我的建议,今天如何呢!”昭襄王闻之大怒,一定要征调白起回朝,白起干脆就推说自己病得很重,范雎亲自去请,也没请动。于是昭襄王一怒,将白起贬成士兵。

  又过了三个月,秦军又接连打了几次败仗,昭襄王恼怒,命人将白起遣送远方,不得留在咸阳城内。下来后,群臣均对昭襄王说:白起被贬,其很不服气,有很多怨言。于是,秦昭襄王派使者,赐了一把剑给白起。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下,白起打的是歼灭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是白起的作战特点。历史评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又说他:是善用兵,又有天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天命的人。他自身的命运又是如何呢?人们看到的是他的杀神之名和赫赫战功,最多感慨一下其因不善权谋而被迫自杀的晚景。但是白起自身真正负担的,是他自己的造作。

  《重刊感应汇编叙》中记载:“潘从先曰。子友阮见田。见屠人宰一猪。皮有秦白起三字。此沉沦鬼狱中。偶遣一方作猪。以彰业报。其千余年来。除受生屠戮外。必不绝刀山剑树之苦。未知何年。可结长平一案也。”

  《法苑珠林》中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内太府寺丞赵文昌身忽暴死。于数日唯心上暖。家人不敢入殓……昌受嘱辞行。少时出南门外。见一大粪坑中有一人。头发片出。昌问引人。此是何人。引人答云。此是秦将白起。坑赵卒。寄禁此中。罪犹未了。”

  《群谈采余》云:“洪武初吴山三茅观。雷击白蜈蚣。身长尺许。背有白起二字。”

  《释氏资鉴》云:“唐高宗咸亨二年,西京法海寺英禅师(道英禅师),有异人来谒曰:‘弟子知有水陆斋,可以利益幽明,自梁武殁后,因循不行,今大觉寺吴僧义济藏此仪文,愿师往求,以来月十五日于山北寺如法修设。苟释狌牢,敢不知报。’英公寻诣济处,得仪文以归,即以所期日于山北寺修设。次日曛暮,向者异人与十数辈来谢曰:‘弟子即秦庄襄王也。’又指其徒曰:‘此范睢、穰侯、白起、王剪、张仪、陈轸,皆秦臣也,咸坐本罪,幽囚阴府,大夜冥冥,无能救护。昔梁武帝于金山寺设此斋时,前代弑纣之臣皆免所苦,弟子尔时亦暂息苦,然以狱情未决,不得出离。今蒙吾师设斋,弟子与此辈并列国诸侯众等,皆乘善力,将生人间,虑世异国殊,故此来谢。’言讫遂灭,自是仪文布行天下,作大利益。”

  南宋笔记小说集《夷坚志》中记载:“江南民陈氏女。年十七。素不知书。得病。临绝。忽语人曰。我秦将军白起也。生时杀人七八十万。在地狱受无量苦。近始得复人身。然世世作女子。寿不过二十岁。今日之死。亦命也。夫言毕而殁。”白起在世人眼中一世的功业,最终成就他自己无边的痛苦。而他为何会背负百万人命的杀业呢?

  在久远劫前,那时没有佛出世宣讲佛法,所以当时世人多不知因果。有位教授历史学的学者在讲课,讲的是当时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君王的事迹。一位平时很爱发言,深得学者喜爱的学生却一语不发。学者于是问他为什么。那个学生回答,这样的君主固然伟大,然而他还是觉得能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国君才会令人心折。这样的想法也是他后来成为末代君王的远因。

  很久以后又有一世。这个学生转世成了一个败军之将。带着伤躲避敌军,无意中来到一尊佛塔前。懊恼、不甘、怨愤、恐惧、委屈……诸多情绪起伏,他向佛塔礼拜,将自己的有黄金手柄、还带着敌人鲜血的刀献给佛塔。然后就随前来寻找他的部属匆匆离去。因为以主杀之器供奉佛塔,并且心中诸多染着的缘故,此后他很多世都感得带兵领将、征战四方的果报,常常生在刀兵劫中。然后又会因为杀业堕落三恶道受苦。

  又一世到了人寿七百多岁的时候,有一个国家,音译作:拘罗那,都城名“树”。这个国家民风很彪悍,人民好勇。那位以带着敌人鲜血的刀供奉佛塔的败军之将投生于此国,作了国王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出生在月圆之日,所以取名“妙满月”。

  昭襄王前世与白起之前世为父子,生于人寿七百余岁之时,其国名拘罗那,王城名树,昭襄王时为拘罗那国王,白起时为王四子,名妙满月,因生于月圆之日故有此名。时拘罗那国为南方诸国所侵,国力耗损,臣民尽献己财以助王势,共抗诸敌于国境之中,28年乃近王城,其国诸人皆奋勇向前,与敌拼杀。妙满月之父兄皆死,为诸臣民共推为王。其王皆无诸号。据守王城70年之久,王城破时与诸臣民共死。故诸人发愿,必报此灭国之仇。故而之后互相杀啖,而共遇刀兵劫。其诸人等皆应劫而来,然于受报之时,复生殃咎,自感自果。轮回之苦,皆如此也。

  在后来长久的岁月中,敌对的双方总是你杀我,我吃你。杀业累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爆发大小不定的战争。在这期间,又卷入许多本来与妙满月那一世的仇怨不相干的人们。而且即使是当初的亲人族人,也会因为轮转中的琐碎之事而结下仇怨。例如妙满月和他的父王。所有人都被业网紧紧缠缚,无法逃离。直到他们中有谁终于无法忍受,终于肯放弃仇怨,受报之后,不再报复,慢慢就能从中脱身。

  春秋战国时期,是又一次大的业力清算。妙满月及其国人的仇怨将在此时了结。白起的前身报尽,被引入冥府,开始他一年七个月的驻留,遍阅相关档案,于前生后世之诸事皆有所了知。在他看来,来世不过是还报前缘,始终是要走这么一趟的,反正也不打算多杀无辜。未来似乎十分安全。然而待到自己身在局中,哪里还记得前尘往事,不过随习性而为。杀心既起,如何约束不造恶业呢?而既然造下恶业,也只好去尝恶果。

  开示:然其于劫中,杀心炽然,故而报尽堕于地狱之中,复受诸苦。其受报之时,亦有因先善业故,而从畜道出,别生为人。报缘一毕,复受前殃。其曾于汉代,为一译经师,东汉之时,为溧阳候之母,唐代曾为右军都尉,镇守河西。其轮转之时,常短命夭寿,然数亦好出家,乐静守闲。故而亦有长寿之时。实则轮回之中,皆无有自主,诸众生等,为自业所困,诸般造作,皆是作茧自缚。故应明了此中之虚妄,将自身心导入正法之途,以正修习而得解脱

  到如今白起之魂神,一些仍然在地狱受苦,一些因为轮回之中的因缘而可以继续修行,然而因为杀业的缘故,仍然受世世短命夭折之报。常生于不信佛法之处,而又以前所造善业故能遇到佛法。今世24岁起进入佛门,又因前所造恶业之余报,时不时狐疑而怠惰,虽知因果,也不能精进。能否今生了生脱死,一举摆脱业力之缠缚,尚需看今世之努力程度。

后记

  历史上曾传说秦昭襄王推翻宣太后的统治后就杀了自己的母亲宣太后。

  秦昭襄王并将白起等,皆因杀业而堕地狱,(秦昭襄王)

  其并未有杀母之事,地狱报满转入畜生,畜生道尽复更为人,亦有修行,民国时亦为孙中山捐资。因恶战乱,便修佛法,曾经听闻弘一大师说法,皈依印光大师,修念佛法门得生净土。其人亦有修。初为昭襄王时,乃是应劫,其国民众与他国之民众了却前世相吃相杀之业矣!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