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逆十恶罪”指的是什么?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教中的“五逆十恶罪”指的是什么?

五逆

  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若犯其中之一,即堕无间地狱

  又: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十恶

  “十恶”,又称“十恶业”。在佛学里,“十恶业”是招致各种“苦报”、“恶报”的十种最根本的恶业,简称“十恶”。

  “十恶”中,身恶有三种。一是杀人夺命,二是不与而取,包括盗窃、抢窃,三是邪淫,指于家室之外发生两性关系,这三种都是行为,故称为“身恶”。

  “口恶”有四种,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语、虚浮语、欺骗语等;二是两舌,即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造谣中伤等;三是恶口,指恶言恶语、粗暴语、出口伤人之语等;四是绮语,指脏话、杂秽语、粗话等。由于这四种都是出自口的语言行为,故称为“口恶”。

  “意恶”有三种,一是贪欲,指贪财、贪色、贪名、贪图享受等各种贪欲;二是嗔恚(读音:hui),指的是憎恶、愠怒、仇恨和记恨等;三是邪见,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并宣扬之。

  所谓“八邪”、指的是,邪见,邪思维、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

  以上十恶八邪,是凡夫常犯的恶业;其中每一样发出来都可种下恶因,也都必将招致苦报。对人对己、对社会对众生,都是有害无利的。

  《观经》下品下生是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他造了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合和僧,造了这样的重罪了,临终的时候,念了十句佛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些话说出来,大家觉得不敢相信,“啊?这样能往生啊?这怎么回事?这是佛说的吗?”哎,佛在经中有明文说明。《无量寿经》说:“十方众生我都要救度,你只要不造五逆罪就行、不造谤法罪就行。”所谓“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两部经看起来就有矛盾了,第十八愿说:“你造作五逆谤法罪我不救。”《观经》里边造作五逆罪的人念了十句佛往生了,这个怎么解释?

  善导大师就从两种角度来说明,叫“抑止门”和“摄取门”。

  什么叫“抑止门”呢?就是佛以大悲本心,观察众生恶业很深重,这两种罪过是一切罪恶当中最重的,如果造了五逆罪、谤法罪,你可能来不及忏悔──这叫定业,这是决定要堕落无间地狱的罪业,可能直接就堕落了。所以,在我们众生还没造之前,事先就抑止你:“哎,这两个罪很重,你造这两个罪我就不救你哦。”给我们打一个预防针,使我们产生警惕心,让我们不要造。

  那为什么不拿十恶罪来抑止呢?“哎,不要造十恶罪!你造十恶罪我不救你!”或者说标准提得更高,“你不要起贪嗔痴的妄念,你起贪嗔痴的妄念我不救你!”为什么不拿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呢?因为阿弥陀佛的慈悲,祂知道如果要求得太高了,就等于这种抑止没有效果,因为我们实在做不到。

  但是,这两种罪恶你还要犯,你基本的人伦都失去了,这是最低、不能再低的标准了,按世间来讲,杀父杀母,你说还能有比这个罪恶更低的标准吗?按佛法来说,你谤佛谤法谤僧,还能比这个标准更低吗?“只要这两个最低的标准你不犯,我都能救你!”

  话讲回来,并不是鼓励我们说“其它的罪恶你就可以犯”,大家也不要这样错误理解,“你看,佛讲的嘛,‘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嘛,所以我犯十恶罪有什么关系?”

  这个是显示佛的一种慈悲心,五逆谤法最重的恶业举出来,一方面显示佛的深重无底的慈悲,另一方面显示:即使你十恶罪,佛也不希望你犯这种过错,即使你小小的罪业,也是不希望你犯。不管大罪小罪,在我们没有犯之前,从佛的本心,都不希望我们犯,这个叫“抑止门”。就是在没有犯之前,抑止你说:“哎!你不能做!”

  那么,《观经》为什么又说他能往生呢?这就是佛慈悲到顶点了。说这个人已经造了五逆罪了,你这个时候再把他抑止,说:“造五逆罪,我不救你。”他就永远被抛弃在佛法的救度之外,他就要去流转了。所以,佛不忍心他再去流转,大悲不舍,还要摄取。已经造了这个罪过了,你回心念佛──要回心啊!你说:“我啊,反正佛要救我,我无所谓,我就这么胡来。”那仍然不在佛的本愿摄取之内,你回心念佛,忏悔了,知道“我邪见,错误了,我来念佛了,南无阿弥陀佛,要求生极乐世界”,这样,佛还要摄取。

  我们以这样的心来体谅佛的慈悲,我们就知道:任何小的过失没犯之前,佛都不希望我们犯,佛都希望我们不要犯,因为犯了以后,对我们身心的健康也好、对我们现世的安乐也好、对我们未来的解脱也好,都有障碍。一方面这样,另一方面呢,即使我们已经犯了很大的过失,也不要担心说:“完了!我犯罪了,不能往生了,彻底被抛弃了……”

  佛决不会彻底抛弃你,抑止是暂时的,摄取是永远的。

  所以,这样来体验佛的慈悲,我们心中就会感动。

  我想还是打一个世间的比喻,像父母对儿女,也是有两个手段,叫做“恩威并施”,“恩”就是给你好处,怎样爱护你、关心你、慈悲你;“威”就是对你有所要求,“告诉你,好好上学啊!你上学不能迟到、不能调皮,上学迟到、调皮,回来你看我不把你屁股揍烂!”我们会这么讲,对不对?为什么父母这样讲?知道孩子就喜欢调皮,知道他调皮,就要抑止他。为什么抑止他?正是因为知道孩子调皮,所以事先给他讲。

  如果你这个儿子很孝顺,从来都守规矩,你就不用跟他说:“上学不要迟到,迟到我揍烂你……”

  “哎,妈妈,我从来不迟到,你怎么说我要迟到?好像鼓励我迟到……”

  就知道:他老调皮。“哎!迟到回来揍烂你的屁股!”

  好了,讲完之后,孩子还是调皮,他今天又迟到了,你果然把他屁股揍烂吗?你还不是说:“哎!怎么回事?又迟到了!”打下去,还不舍得打,“我告诉你啊,明天再不可以迟到了!”

  所以,没有犯过失之前,父母都希望他好;但是犯了之后呢,还要有方法能够关爱到他。

  如果这个小孩子,他误解了──两种误解:一种误解,“完了!我今天上学迟到了,我不敢回去了,我回去之后,我爸爸要把我屁股打烂了”,晚上不回来,躲在外面。你说他爸爸伤心不伤心?就要到处去找他,还要到公安局去报案,“我的儿啊,你在哪里?我不该说打烂你的屁股啊,吓得你不敢回来啊,被人家抢走啦”,爸爸是不是会难过?结果他自己在外面躲着,越想越觉得:“对啊!我不能回去啊,一回去我爸打烂我”,这样,父子的心就背离了。

  爸爸讲这个话,不是真的把你打烂,你要能够理解,“爸爸,我错了!我今天上学迟到了,我保证明天不迟到了,求你原谅!”这样不是父子就团圆了吗?不是一团和气吗?改正了,父亲就原谅你,你还照样回到你的小卧室,睡在你那个温暖的小床上。这是第一个误解的孩子。

  第二个误解的孩子,“反正我爸爸很慈爱我,所以,他的话,我听到当没有听到,叫我不迟到,我偏偏迟到,叫我不调皮,我偏偏调皮”,这样爸爸能高兴吗?可能真的有一天揍烂你了,因为你确实太不听话了,你太不了解父母的慈悲心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佛弟子啊,对于阿弥陀佛无有条件、彻底的慈悲,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可以放逸懈怠,也不可以自局其分,担心、恐惧、害怕,离开……脱离了父子关系,成为两家人一样,分为两片。

  这两种人都是不能体会父母的心肠,不是那么很孝顺。

  真正孝顺的人,就是说,“我虽然有过恶,但是父子关系不改变,我尽量改,我改不了的,请父亲原谅,我尽力做”。

  我这样讲,大家能听明白吗?我深怕大家听不明白。听不明白之后,我个人被误解倒没有关系,我是一个罪业凡夫,如果阿弥陀佛这样慈悲救度的法门被世间人所误解,这个是我心中最难过的事情。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