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
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其实没有解脱,你凭什么傲慢?那这些都是他们傲慢的资本吗?其实不是。那是他自己的一种愚痴心所导致的。
贡高我慢会导致两种不良的后果。第一,会导致自己无法看到自己的缺点,那就没有办法改正自己。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那你这个人就不会有进步了,反而是在增长一种我执、我慢。
第二点,他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那你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你也无法得到这些功德,当然也无法增长这些功德。
其实傲慢的人是很愚昧的,他与高功能的人切断了链接。其实你再厉害,都有比你更厉害的人。如果我们不能跟比我们厉害的人链接,那真的是一大灾难。
从两种功德来说,有比我们有福报的,也有比我们有智慧的,那你又凭什么有傲慢呢?其实一个凡夫,即使你再有功德,若跟这些圣者去比,你仍然是一无是处。
凡夫是愚痴、颠倒,烦恼无穷、痛苦无尽,这样一个可怜的众生有什么好傲慢呢?那圣人跟菩萨去比,也没有什么可傲慢的;那菩萨跟佛去比,也没有什么好傲慢的。
因为菩萨跟佛的智慧与福报,也是有天地之别。再反过来讲,佛也没有什么可贡高我慢的。因为一切父母众生都还在六道当中轮回,遭受着不同的痛苦。
我们都知道在生生世世当中,很多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做过我们的儿女。那我们现在自己成就了,但却看着他们在艰受着轮回之苦。我们真有这个本事,要发愿把他们救出来,把整个轮回的众生都救出来。但是这一点就连佛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佛也没有什么可贡高我慢的。所以经过这样的道理,其实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可傲慢的。
修行是让我们的贪、嗔、痴、慢、疑越来越淡薄,而不是去增长这些负面的能量。如果有些人修行以后明白了一点佛理,也生起那种傲慢心,自认为比别人懂,那这种众生就是本末倒置、颠倒,他来到佛门当中找存在感。其实来学佛是来调伏自己的贪、嗔、痴,反而跑到这里增长他的贪、嗔、痴,那不就是颠倒众生吗?
当我们真正参悟到了低下头来的时候,带着一种谦恭的心,去恭敬一切众生的时候,去尊重一切生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强大。内在的那种自在、解脱,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是没有办法去相比的。所以解脱的寂静,那是超越世间一切的享乐。
所以,修行的人第一个要追求的就是涅盘寂静,让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伤害到你,让所有的人都没有能力给你烦恼,那你这个时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神奇四句话,人生大哲理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有人问:“师父,您活的累不累?”接着,他说:“活着太累太苦了,那么多麻烦事!”我说:“苦难就是人生的老师嘛!如果你转个心念,把经历过的苦难,都当成通向觉悟的历练,就会变成一种感恩。况且,‘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其实你在台上,台下什么人都有。有人羡慕你,也有人想跟你抢位置,想挑战你、妒忌你、贬低你。见到不同的人,你还能一心不动吗?这也要有很多年的修养啊!要不然很容易就被别人所动,人家一个眼色你就动了,表示你在心性的修行上,功夫还不够。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涅槃前,弟子问佛陀四事。其中一问:“佛在世,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后,我等依谁为师?”佛陀只说了四个字:“以戒为师。”这就是说,要善于用制度管人、律己。可以说,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进入“法制时代”,用戒定慧来对治贪嗔痴,用戒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涅槃前,弟子问佛陀四事。其中一问:“佛在世,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后,我等依谁为师?”佛陀只说了四个字:“以戒为师。”这就是说,要善于用制度管人、律己。可以说,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进入“法制时代”,用戒定慧来对治贪嗔痴,用戒
现在的新新人类,一头栽进时代潮流中。以为只有求新、求变,才是好的。任何过时的传统,都必须加以扬弃。如果有任何人,还把持著旧观念,都会被同侪嘲笑。然而,事情的真相真是这样吗?同样,作为传统的佛法。在面临新科技时代的挑战下,也遭到相同的命运。
消灾免难消去顺逆境带来的灾,顺境容易以自我为主,而我所生怨心而造种种因境,顺我执自我为本的种种业。逆境不知忏悔,而因现前受自造业的种种反扑而烦恼,更以苦舍苦,更造苦因,而苦上加苦,未来苦轮转不息。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当今社会人事繁杂,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处事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1 遇事不抱怨。世间之事终究不离业力与因果,明白这一点,遇事就不会抱怨,且能随顺因缘,顺势而转。2 办事不讨好。为大众做事,不存私心,不为取悦,这样才能坚持
一切都是心法。我们刚开始接触佛法,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去拜佛。我要拜释迦牟尼佛,去全国最有名的寺院、找最庄严的佛像、皈依最好的法师,我要在这样的地方学习佛法,在这样的地方成就,是不是这样啊?
人这一生,能活个八九十岁。而小的生物,像微生物那更短,一天几十遍,一天几十代就过去了。所以众生寿命有长短,心长天也长,心短天也短,心善世界也善。所以有人抢这抢那,抢来抢去,两眼一闭,抢来的东西是谁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谁的!
一切行门,以明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念佛无非念自心,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的心,念佛就是要把我们的真心念出来,心能念佛,即是大贵。念佛需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投入其中,以至诚心念佛,积德灭罪,往生极乐,心安空寂。
佛法传到中国,禅宗祖师,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启了佛教的农禅并重的禅门习惯,并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他们身体力行的劳动不仅让道场得以延续也僧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从而让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普及大江南北。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所现的影像有,都是如梦幻泡影。实际也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戏,好比电影电视的演员,导演告诉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穿得不对、再改一改、改了就演。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