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一拜)
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一拜)(以下一佛一拜)
南无普光佛 → 南无普明佛 → 南无普净佛
南无多摩罗跋旃檀香佛 南无旃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欢喜藏 摩尼宝积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摩尼幢 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 普散金光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南无大悲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佛 南无旃檀窟 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智光佛 南无降伏众魔王佛
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弥勒仙光佛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世净光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狮子吼 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慧威灯王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南无优昙钵罗华 殊胜王佛
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阿閦毗 欢喜光佛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一切法 常满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留那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花光 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 功德佛
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 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南无宝华游步佛
南无宝莲花 善住 娑罗树王佛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一拜)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一拜)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一拜)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一拜)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一拜)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拜)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一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一拜)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一拜)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一拜)
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无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谛融通三昧印。
如是无量功德海,我今皆悉尽回向。 所有众生身口意,见惑弹谤我法等。
如是一切诸业障,悉皆消灭尽无余。 念念智周于法界,广度众生皆不退。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四法广无边,愿今回向亦如是。(一拜)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毕起立)
1,《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全文约1900字,包含“皈依,发愿,礼佛,拜佛,赞佛,供佛,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回向”等内容,功德圆满殊胜!
2,本仪轨完全参照深圳弘法寺佛七期间的念诵仪轨,如果您发现其它版本有添加内容,请特别留意。
3,弘法寺佛七在念诵下文之前,先礼佛三拜,然后是一直唱诵,没有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进行礼拜(这两种方式您可以选择其一)。
八十八佛共分2部分。
前面五十三尊佛号(从普光佛到一切法常满王佛)出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
经云:“若人闻此五十三佛功德名号,百千万亿阿僧只劫,不堕恶道;若能称诵,世世见佛;若复有人,恭敬礼拜五十三佛,彼之所有五逆十恶,四重八弃,种种重罪,一齐消灭。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皆因称诵,恭敬礼拜五十三佛,而早成佛”。
后面三十五佛功德名号(从释迦牟尼佛到宝莲华善住婆罗树王佛),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
《宝积经》云:“一切众生,若有身具五逆十恶重罪之者,万劫千生不通忏悔,应须顶礼三十五佛,至心忏悔,一切罪障,皆得除灭。”
由此可见,称念礼拜八十八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议,能除一切极恶重罪。是故我等末世行人,不论罪障迷惑,若轻若重,悉应至诚,恭敬礼拜八十八佛功德名号。亦如过现未来三千诸佛,早得成佛。
(旃檀 zhān tán)
(华 huā,古通花)
(那 nuó)
(昙 tán)
(閦 chù)
(匝 zā)
(鬘mán)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什么是缘起性空?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果从未欺骗过众生,惟人自欺,无视因果。到头来,果报还是要自己承受的。我们常听到“业因”和“业果”这两个名词,而“业”又是我们的身口意所造作出来的,当产生结果的时候,就是业果。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1 无间断:念咒有四步:受—读—诵—持。受:先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咒语,最好有一定的长度的,比如宝箧印,大悲咒,佛顶尊胜。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第一、脱离病苦。受持八关斋戒,它就能脱离病苦,为什么?因为它的功德大。病苦来自于我们过去世的业障。就好比说,过去的我们,是一个会去伤害生命的人,因为我们不懂得爱护生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生命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那怎么去抵消?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功德,来稀释掉过去的恶业。当然,脱离病苦的方式就等于是减免我们的业障。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指的是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的是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指的是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道有多种功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讲到: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菩萨成道,就是以度众生为愿,也以度众生为因。菩萨以四种方法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化导众生。2、爱语:善言慰喻,令其受教离恶。3、利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4、同事:随众生所乐,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当中把它称为贵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追求富贵雅三个字。但是这种利益是变化无常的有些人一时得到了名利,这个名利也不一定对他是好事情,因为名利它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你带着往上走,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往下堕。
八正道里的正命,是指赖以为生的职业,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犯法不违法,还必须合乎伦理道德和佛法的规范,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工作生活。在家人的正命,就是合于五戒的工作。比如有的国家虽然允许经营赌场、酒吧,但在家居士不能从事这些行业。居士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从事的工作、赚钱的方法,不能违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