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事又名“佛事”。佛教举行的诵经、供佛、施斋僧尼等仪式。法显《佛国记》:“道俗云集,烧香然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巫师、术士作法,捉妖驱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一回:“待他作了法事,请了上界真神,把金银化成仙丹,用开水冲服,才能见效。
宣扬佛法或指修行之意。或亦称诵经、讲经、斋会等法会为法事。又作法要、佛事。法住记(大四九·一四上):‘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自种善根。’[楞严经卷一](参阅‘法会’3411)——《 佛学大词典 》
1.指法律、政令。
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 ——《史记·李斯列传》
2.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仪式。
道俗云集,烧香然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晋·法显《佛国记》
谨遣得一大师,赐紫张茂卿等一十四人虔修法事,愿鉴丹诚。——前蜀·杜光庭《皇太子青城山修斋词》
3.指巫师、术士“作法”捉妖驱邪。
待他作了法事,请了上界真神,把金银化成仙丹,用开水冲服,才能见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
他们的小队长在附近村庄请来一个捉妖的,在炮楼上摆香坛行法事,念咒捉妖。——孙犁《耕堂散文·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春等;一年当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多次举行等,方便社会大众参与修持。
今略述数条于下:
僧团中,僧众若有犯戒者,则于大众前发露忏悔,称为“布萨”。凡与大众有关的决策,须经大众三次决议通过,称为三番羯磨。
三坛大戒中,每于登坛受戒前夕,由羯磨和尚引导戒子忏悔发愿,以便身心清净,纳受戒体。
僧团中受过菩萨戒的僧众,每半个月诵菩萨戒法一次,藉以勉励自己不忘发心,行菩萨道。
丛林中,大和尚晋山就职,或逢节日庆典,乃至平日对大众说法,都称为升座。升座就是正式对外宣布、通告。例如新春升座即正式昭告一年的行事。
丛林中,在大年初一的早课时,大众一起唱赞、诵经,为国家祈祷国泰民安,为护法檀那祈求福慧圆满。所以^宝鼎赞﹀中有“端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长”。
丛林生活,僧众平日不轻易走出山门,唯过年时,在初一到十五的某一天,早课后,由大和尚或监院领导大众,从大雄宝殿到山门外巡礼参访,藉此接触大自然。
灯代表光明,点灯主要是点亮自己的心灯,因此,信徒在佛前点灯,是表示佛与人的心光互相辉映。一般寺院均在新春期间举行上灯法会,江苏省的扬州,有所谓:“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九算帐,二十开张。”在台湾的北港灯会是从农历二月一日才开始,佛光山则自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举行半个月的春节平安灯法会。
结夏就是结夏安居,日期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解居则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另有冬安居,是于每年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解居。
以讲经为主,讲演前先唱香赞、钟声偈等,并有信徒请法等仪式,是一种解行并重的佛事法会。
指皈依三宝及受持五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乃至“自性三宝”,皈依即是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受持五戒则是尊重别人、不侵犯别人的善行。
武当山道教的法事活动称做“醮”,有着严格的程式,首先要设坛,而后上香、鸣鼓、迎驾、祝神、唱神等等。整个过程伴随着念咒颂经,步罡踏斗等规定仪式,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
实际上,这是一种与神沟通的仪式。道教认为祈福禳灾,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人力所不及的事情都能通过这种形式求得神的威力而得以实现。据记载,武当山专为皇帝举行的“金篆大醮”时间长达四十九天,皇帝的命臣及武当山的法师、高功、经师等上千人参加。
在斋醮等法事活动中,音乐贯穿始终。明成祖朱棣营建了武当道场后,从全国各大道教名山钦选四百名精通经典和道乐的高功道人来武当山办道,使武当山道教音乐荟萃了道乐精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嘎玉撞金,鸣丝吹竹,击金鼓镗*,鸣玉*琅琅……”这段来自古人的描写,是说武当山道教音乐美妙得象是从仙国云端飘来的天籁之音。
抒咏性的诵唱是武当道教音乐的一个组成,保持了最纯、最古老的道乐本色。每日清晨和黄昏诵颂经文真诰,是武当山出家道人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课,被视为升仙者的阶梯。每次诵唱时间约一个小时,其目的是陶淑性情、虔诚其心,以做到一心向道。
在飞梁绕柱的钟磬之声中,出家人的心灵在净化,出家道人在住行坐卧、一思一念上都要遵行道教的清规戒律。道教的戒律多达上千条,其宗旨就是要求入道者自我约束身心,超脱入胜、悟道成仙。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佛教把婆罗门教称为外道。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化生)、人、畜生、阿修罗(魔)、饿鬼、地狱(化生)。
六字大明咒见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真言、嘛呢咒,中文拼音参考发音为:嗡(ong)嘛(ma)呢(ni)呗(bei)美(mei)吽(hong)。汉地、藏地、蒙古发音有微小的不同。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中,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六字大明咒是“嗡啊吽”三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为什么法事里还要有名额限制呢,佛教里不是说普度众生的吗?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佛力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真言密咒加持力不可思议。所谓的有限名额我们看着有数量,实际上三力加持则变无量。例如掌中施食七粒米,真言加持七转七七,七七无量,不可计数。
微友:师父慈悲,听说放生需要请法师做法事,是这样的吗?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有法师主持的放生活动,可以随喜参加。平常自己也可以随缘放,念念三皈依和佛号就好了。
一:集僧于作法处,不来者与欲,受戒人著眼见耳不闻处已,作“法同单白羯磨”,令僧知其得法。作前方便: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作“法同单白羯磨”。大姊僧听,是某甲从此比丘尼某甲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从比丘尼某甲出家,白如是。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
佛教法事仪轨——诸佛菩萨圣诞仪轨,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早上:一:宝顶赞。二:念诵早课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三:接:1:弥勒八句赞:弥勒佛化痴呆,街头上等个人来,手提布袋笑盈腮,张海口畅心怀,三界无安不可住,几时铁树花开,常日稳坐待当来,补处上莲台。
法事又名“佛事”。佛教举行的诵经、供佛、施斋僧尼等仪式。法显《佛国记》:“道俗云集,烧香然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巫师、术士作法,捉妖驱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一回:“待他作了法事,请了上界真神,把金银化成仙丹,用开水冲服,才能见效。
有这一说。比方说放蒙山,放蒙山呢就是在家居士在家如果不懂不会不熟悉尽量不去做,你可以去学。有的呢就是把那个光盘啊或者是原来那个磁带啊放在家里听。放在家里听,有些师父们说这不太好。这为什么呢?你最好是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学,或者在寺院学或者在哪个地方学
夫如来设教广略。随根终归乎实相。得真无生者。孰能与于此哉。然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禅门矣。以弥陀法王四十八愿名号。为佛事。愿力度众生。所以五会声流于常宫。净教普沾于沙界。故华严经云。三贤乃至一切诸佛无上菩提。皆不离念佛念法念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