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世界
《华严经》是佛教最优美的经典之一。"华严"的意思是"花饰、花环或花冠",或是"以鲜花装饰佛"。难道佛不够美么?为什么我们要用花装饰他呢?这部经中的佛不仅仅是人,他超胜于人。历史上的佛--释迦牟尼,诞生于2600年前的迦毗罗卫国。他结过婚,有一个孩子,为了修行离开了家庭。他开悟后成为一个著名的导师,帮助过很多人,八十岁的时候,逝于拘尸那(kushinagara)。一天,他的一个名叫阿那律(Aniruddha)的弟子正在舍卫城(shravasti)的街道上行走,这时他被一群外道拦住了,这些人问他:"佛死以后,是继续存在还是不再存在了?"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做过这样的努力,试图理解真正的佛。阿那律告诉他们不知道。后来,当他回到 陀园,向佛陀汇报刚才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佛陀告诉他:"理解佛是困难的。当你以色、受、想来考察佛的时候,你能通过这些事物把握住佛吗?"
阿那律回答说"不能,世尊。"接着佛陀问"你能离开色、想、识而找到佛吗?""不能,世尊。"他回答道。佛陀说:"我就在你面前你尚且不能明白我,你又怎么指望我去世以后能把握住我呢?"佛陀把他自己叫做"如来"(Tathagata),"来自真如"、"回归真如",或曰"不来不去的人",因为真如不能用"来"、"去"来限定。
当跋迦利(Vakkali)比丘在一个陶工家里临终之际,佛陀去看望他,他到的时候,跋迦利试图坐起来,可是佛陀说:"不,跋迦利,请像原先那样躺着。"接着,佛陀问他感觉怎么样,痛不痛,跋迦利说:"很痛,世尊。"佛陀问他是否有什么事情觉得遗憾的,跋迦利说:"世尊,我只遗憾我没能多去看看您。"佛陀说:"跋迦利,如果你修习佛法,你就是永远同我在一起。这个身体不是我。"佛经里有很多这类故事。佛陀并不只是这个色身。他是活着的法,当你修学成佛之道时,你会发生变化,并将永远同佛在一起。
灭度前,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们说:"朋友们,这只是我的色身,只要你们继续修行,我的法身将与你们同在。皈依法吧,以自己为州屿。佛就在那里。"他的话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去体会活生生的法身(Dharmakaya),你将不会再抱怨你生在佛陀之后两千五百多年、没有机会亲近他、跟他学习了。佛的法身永远存在,永远是活着的。哪里有慈悲和智慧,佛就在哪里,我们就可以看见和体会他。作为活着的法,佛有时被称为毗卢遮那(Vairochana)。他是由光明、鲜花、快乐和宁静构成的,我们可以同他散步、与他坐在一起,并且握他的手。当我们进入华藏世界的时候,我们所遇到的佛就是毗卢遮那。
华藏世界光明炽盛,佛菩萨们都是光身,让你自己沉浸于佛菩萨的这种觉悟之光里吧。在那里,每一个觉悟了的生命的毛孔都流泻出光明,闪耀在四面八方。在华藏世界时,你变成了光,而且你自己也开始发光。允许你自己被光所改变吧,觉照是光。当你独自一个人练习行禅的时候,深深地享受着每一步,此时你就会散发出觉照、快乐和安宁之光。每次我看到你们这样行走时,我就会被你们所散发出的某种光所摄服,突然间回到当下。然后我也开始慢慢地走起来,深深地享受着每一步。以同样的方式,你可以听任自己沉浸在遍布华藏世界一切处的光明之中,这样做时,你也将成为一个发着光的菩萨。让我们大家一起进入华藏世界并沉浸于其中吧,以后,我们也将为后来人开启这道门。
进入华藏世界,我们会面对无尽的空间,华藏世界广阔无边,有足够的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给每个人,因为那里的生命由修行而积累起来的功德非常广大,而且他们的时空永无穷尽,所以他们拥有很多自由。华藏世界里的佛菩萨们欢迎我们,为我们提供无限的空间,在那里我们感到非常自由、非常舒适。
我们看见的第三件东西是花,到处都是花。前、后、左、右、上、下,满目都是花。实际上,在华藏世界里,我们用来看东西的眼睛变成了花,用来听东西的耳朵变成了花,用来讲话的嘴唇变成了花,用来端茶的手也变成了花。那里还有巨大的莲花,大到足够三四个人坐在上面!这些莲花中的每一朵都有一千多个瓣,当我们凝视其中的一片花瓣时,会看到这片花瓣中有另外一朵千瓣莲花,而这朵莲花并不比第一朵莲花小。如此重重叠叠,层层无尽。这听起来或者不可思议,但在华藏世界却是真真切切的事情。在那里,我们不能说一件东西比另一件东西大或小。大和小的概念不存在了,一和多的概念也不存在了。当我们看到第二朵莲花的一千个花瓣,每一片花瓣同时也是一朵完整的千瓣莲花时,我们即是看到了一中的多和多中的一,看到了互摄互入的奇迹。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别的什么呢?我们看到了浩瀚之"海"。我们所得到的功德,我们所享受到的快乐以及我们所体验到的安宁是如此广大,以致于没有别的办法来形容它。在华藏世界里,"海"这个字被多次使用--功德海、喜悦海、觉海、愿海……。我们发誓要为众生带来幸福--我们的誓愿是如此宏大,以致于只有"海"才能容纳得下;我们所体验到的安宁和快乐是如此广大而强烈,以致于我们只能使用"海"这样的字眼儿来描述。华藏世界也充满了珍宝---觉悟、智慧和幸福的珍宝。我们所感受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使我们快乐的珍宝。我们不必占有它们,因为每一件珍宝都是为了我们的快乐而存在的。这里的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珍宝,每一分钟也是珍宝,而且每件珍宝里都含有大量别种珍宝。我们不必囤积它们。一件珍宝就足够了,因为在那个世界里,每一个"一"都包含着"一切"。《华严经》里使用了"因陀罗宝网(Indra'sjeweled net)"这个比喻,来形容一切事物互相作用、互相交错所导致的千变万化。这张网是由无数种闪烁的珠宝织成的,每一件珠宝都有无数个面。每一件珠宝都能映出网上所有其它的珠宝,而它的影像也映在所有其它的珠宝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件珠宝都包含了所有其它的珠宝。在这里我们不必贪心,一颗小珠宝就足以使我们心满意足了。
华藏世界里有很多美丽的彩云。在佛经中,云代表雨,而雨象征着喜悦,没有雨,什么东西都不能生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谈及法雨、五彩缤纷的法雨的原因。彩雨和彩云保护着我们,为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和幸福。菩萨要经历的十地之一是"法云地",在这一地里,菩萨用他(她)的法雨,为很多人带来幸福。
在华藏世界里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优美的狮子座。想象一下众多优美、舒适的座椅,是适宜给狮子坐的,那种带着威严、力量和自信缓步行走的雄美的生命,当我们进入华藏世界、看到菩萨这样走路时,感到深受鼓舞。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想坐下来,都会发现有一个制作精美的狮子座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了,不必做其它任何事情。在华藏世界,我们的快乐、安宁和喜悦是无穷无尽的。
华藏世界里还有华美的幡盖,象征着我们安住于其中的觉照的温暖和喜悦。当我们在觉照中与自己和谐相处时,我们就安住于温暖和喜悦之中。在觉照的保护下,我们拥有了深刻的觉悟和真正的安宁。进入华藏世界使我们遇到了所有这些美妙的事物。
到了华藏世界以后,我们或许想向佛陀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让我们进入《华严经》的第二十卷、找找释迦牟尼佛吧!我们询问他的下落时,有人告诉我们他在夜摩天宫, 于是我们问怎么能到那儿。但是我们刚朝那个方向走了一两步,另外的人又指点我们说佛陀已经在这里了。我们不必去夜摩天宫了。真的,我们看见释迦牟尼佛就坐在我们面前的菩提树下。我们也许会想,优楼频螺村(Uruvela village)是在地球上,位于印度,可是在这里,在华藏世界,我们却看见了菩提树下的佛陀,以及优楼频螺村的孩子们。
随后又有人从夜摩天宫来,告诉我们佛陀在夜摩天宫。这是令人困惑的。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在两个地方?他怎么能同时在菩提树下,又在夜摩天宫?但是这却是华藏世界里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接着另外一个朋友又告诉我们说,佛陀在灵鹫山,现在正在宣讲《法华经》,而不只是在2500年以前。佛陀怎么能同时在三个地方?但是不一会儿我们发现,佛陀同时遍一切处,像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华藏世界里。因为那里有那么多光明、那么多喜悦,还有那么多珠宝,释迦牟尼同时遍一切处就成为了可能。
实际上,不仅释迦牟尼能够上演这种奇迹,华藏世界里的每个人都同样能够做到。我们也可以同时遍一切处。从宇宙的任何一点上,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存在,不管我们和他们处于什么位置。我们根本不受时空限制。我们渗透在每一个地方,我们就在每一个地方。任何时候,如果有人以深深的观照来体验某件事物,他或她就将感受到我们的存在。这听起来也许不可思议,但是在华藏世界里,事情总是这样的。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触摸一下花朵,我都能触摸到太阳,然而自己却不会被灼伤。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不必飞向天空,我已触摸到了一朵云;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我同时感受到了我的心、你的心以及那颗大行星地球的存在。这就是华藏世界。只要我们契悟了事物互即互入的本质,这种奇迹是可能的。如果你真正深入地来感触一朵花的话,你将触摸到整个宇宙。宇宙既不是"一"也不是"多"。当你触摸"一"的时候,你触到了"多",而当你触摸"多"的时候,你触摸到了"一"。你也可以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同时遍一切处。想象一下,你的孩子或爱人现在正抚摸着你。再深入地观照一下,你会看到无数个自己正融入一切处,与每个人和每件事物互摄互入。我在越南呆了不到二十五年,可是那儿已有好几代年轻的出家人和居士通过我的书、磁带(那些书都是手抄本,在地下暗暗地流传。)以及通过练习行禅和深入观察认识了我。通过这些东西,我在与欧洲和北美的人民、花草树木、河流湖沼接触的同时,依然能够与越南的人民、花草树木,以及越南的山水保持着联系。实际上,一个掌声可以传达到无数个星系。一个声音的影响是不可测量的。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它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它事物之中。这就是华藏世界,这也是我们的世界。通过深入观察和深入体会,我们能够把这个世界变成华藏世界。我们愈是练习深入观察,就愈会有更多的光明存在,就愈会有更多的花,更多的海、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幡盖、更多的珠宝和彩云。这全取决于我们。
佛放大光明
普照于十方
悉见天人尊
通达无障碍
当你放光时,你就是在帮助人们看东西,因为你的光把人们照醒了。佛陀放出大光明,照亮了十方世界。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毫无障碍地看到他。
佛坐夜摩宫
普遍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界所希有
佛陀怎么能坐在夜摩天宫里而同时又遍布宇宙的一切处呢?这是一个奇迹。但是不仅佛陀能够演出这种奇迹,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我们坐在这里,但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却遍布整个宇宙。具有某些悟性和觉照的人们在他们发现他们自己的地方,同时也能体会到我们的存在。去体会吧,你就会明白。你会体验到你想体验的东西,就在你所在的地方。去倾听吧,并在内心体认它,不必读任何书。
诸法无来处
亦无能作者
无有所从生
不可得分别
所有事物都没有起源。它们不是从任何地方来,因为它们超越了有和无的概念。它们不必受生。它们不能用我们的观念来理解,或者用我们的思维范畴来分别。它们没有从任何地方来,也不向任何地方去。没有作者或创造者。这就是实相的本性。当我们超越了生与死、创造者和被创造者的概念时,我们只能亲身去体会和经验那些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没有起源,因此它们没有生。因为它们没有生,也就不可能有灭。这就是华藏世界里事物存在的方式。
一切法无生
亦复无有灭
若能如是解
斯人见如来
如果你能够契入不生不灭及诸法实相,那么,对你来说,要领悟佛就不是那么困难了。这些诗引自《华严经》第二十卷。《华严经》里有很多同样优美的诗句,由于我们已经明白了深刻地体会一件事物就是体会整个宇宙的道理,因此我们就不必一一引述它们了。当我们在华藏世界里漫步的时候,吸进来的是佛,呼出去的是佛,走在佛上,坐在佛上,我们觉悟到这里的佛是毗卢遮,是活着的法,是真如实相,是自性,而且我们同他是一体的。华藏世界是这样地令人快乐,而且伸手可及。它是一个只要我们想去当下就可以去的地方,那是一个充满了光明、大海、法云、珍宝、狮子座和香花的世界。我们现在在这里就能看到它。我们不必浪费一秒钟生命,我们只需步入严藏世界就能彻底地享受生命。华藏世界是我们心的产物。无论是我们生活在充满了痛苦、分别和战争的娑婆世界(the saha world) ,还是生活在充满了花鸟、安宁、慈悲和智慧的华藏世界,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宇宙是唯心所造,每一件事物都来源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的心充满了矛盾和妄想,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矛盾和虚妄的世界中。如果我们的心是纯净的,充满了正念和慈悲,我们就是生活在华藏世界里。
在《华严经》里,宇宙被描述成一朵多瓣莲花,每一片花瓣,同时又是一朵完整的莲花,如此层层无尽。在华藏世界里,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观察一样东西,我们总能从中发现宇宙中所有的东西。在这里,大和小的概念不存在了。当我们面对大海时,也许会感到,同大海相比,我们是那么地渺小和微不足道;当我们遥望繁星满天的夜空时,也许会产生这种感觉,即我们根本什么都不是。但是宇宙很大我们很小这个想法只不过是我们的观念,它是由心产生的,不是客观事实。当我们认真地观察一朵花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其中包含着整个宇宙。一片花瓣就是整个花朵和整个宇宙。在一粒尘埃里有很多佛土。当我们这样进行思惟修时,我们关于小和大、一和多的概念就将逐渐消失。
一朵花代表着整个宇宙这个意象可以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在《金刚经》里,我们清除了我与非我、人与非人、众生与非众生、寿者与非寿者之间的分别。现在在《华严经》里,我们发现所谓的生物与非生物从根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生物就是由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科学家们发现,以前我们以为是无生物的东西实际上却包含着生命。我们无法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划一条线。当我们这样看地球时,我们可以把这整个星球视为一个有机体,于是我们就不会再区别人与非人、动物与植物、植物和矿物了。我们径直把地球当作一个生物的美丽躯体,我们知道,对这个躯体的任何所属部分的伤害都会伤及整个机体。它就像是一朵花或一个人,对一个细胞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个生命。如果你明白地球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你就会知道该怎样去保护她,因为保护地球和大气层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每一件事物都是与所有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的。拯救我们的星球就是拯救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佛陀的教导中一个深刻的观念。佛教出家人被禁止烧山伐木,没有正当理由连割草也不行。
在日课中,沙弥们每天要诵"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金刚经》的教导。我们保护地球是因为我们对生物和非生物都充满了慈悲和尊敬。那些想保护地球的人应该研读一下《金刚经》和《华严经》。把宇宙看成一朵花是一个美妙的意象。每朵花都有很多花瓣,在每片花瓣里你都能看到整朵花。"一"在"多"中,"多"在"一"中。作为一个十六岁的沙弥,我背下了《华严经》中《夜摩宫中偈赞品》)中的最后几段诗行: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这件事情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心创造出了无数的形色和观念,而我们的世界就是这种理解方式的产物。地、火、水、空这些元素与你心中的形色看起来似乎是两码事,但是如果你认真思考,你会发现没有这些元素根本就不会有你心中的形色,而没有这些形色,同样也没有这些元素。形色和元素是一体的。一个不能没有另一个而存在。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一位画师可能不了解他自己的心,但是他是根据自己的心而进行创作的。世界现象的本质也是如此。法的本质是它们是从我们的心中产生的。世界向我们展示的这个样子是唯心所造。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这告示我们体会佛的最佳方法,不是要去寻找一个人,或者一个非人,一个名称,或者一个与众不同的权威人物,乃至一个传统,而是要观察我们自己的心,观察它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心制造了一切--我们的恐惧、痛苦、生死、得失、地狱、慈悲、憎恨、绝望和分别。如果我们修行,我们将能够明白心生万物的方式,并因此而体会到真正的佛。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出家人时,我背下了这些诗句,并且每天晚上诵它们,虽然我是死记硬背,但它却帮我浇灌了智慧的种子,逐渐地我开始理解了这些诗句。如果你想见到十方三世一切佛,你就必须看到宇宙的本质,明白一切事物唯心所造。《华严经》的首要教导就是一切事物皆是心法。"心"在这里的意思不是意识、智力,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某种既是个体又是全体的东西。如果你不懂不要着急。你不必什么都懂。只须去欣赏这部优美经典的诗句就行了,如果它们能使你感到轻松,那就足矣。不必觉得肩上有重担。某一天,不费吹灰之力,你就会理解了。你只要容许自己活在当下,体会你所遇到每一件事物,专心致志地行走,用你的整个生命去帮助别人,这就行了。这是无修之修。将自己的大脑绷紧只会给你制造更多的障碍。不要用意识去听,你会发现你自己就在华藏世界里,感受着光明、珍宝和莲花。当你处于那种境界中的时候,你只须去体会和被体会。总有一天你会契入"互即互入"之实相,而它也将融入于你的生命之中。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小国王。他深信今生位高权重,是自己过去生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欢喜造福。
很多时候,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听来很多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于大脑的虚幻印象而已,这种印象,远远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
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最独特之处是有许多种类的蛇。岛上的居民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蛇。 有一天,北风呼啸,突然降温。父子俩徒步去集市办年货,途中在路边看到两条冻僵的蛇。儿子
南北朝时期,有一僧人名释容,他每天都外出化缘,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晚上返回寺院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段毫无光亮的黑暗巷子,又因为巷子很窄,有人迎面而行的时候便时常撞到一起。释容也有过这几次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匆忙,两个人都会相撞还会受伤。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我们人有习气,有执念,那这种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久习成性,也是我们不断培养起来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习气不会那么重,执念也不会那么强,但是随着一天一天这种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学过唯识的人都知道种子的力量,种子你不去破坏它,就自然增长
佛法中,有所谓“信、愿、行”三资粮,无论信、愿或行,都必须先有决心。佛法上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终目标,必须有决心去求;度化众生是行菩萨道的必经过程,众生根机不同,教化不易,必须要有决心和耐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许多烦恼的事,而且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所以当我们有不快乐之举或生气之举时,如果能多想一想,其实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追逐感觉,是痛苦的根源。许多人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
简单生活,更自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房间越来越拥挤,其实就是累积的杂物不断侵占了居住空间。用每个平米所付出的房租或房贷,来堆放两三年都用不上的杂物,算笔经济账那都是倒挂的。房间整洁利落了,扫尘除垢也变得简单,不用折腾换房。
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造作杀生业,必得短命、多病等苦;造作偷盗业,必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等苦;造作邪淫业,必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多被诽谤、为他所诳等苦;造作两舌业,必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常闻恶声、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由无数的因缘积累而成,不单单只是眼前一两个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现在所遭遇的,是过去的果;现在所做的,会成为未来的因。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地,种善因,才能得善果。曾经,有一个青年问禅师:“一个人行善或是作恶之后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三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这一次到人间就白来一趟,古人所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世间,也糊里糊涂死掉,死了之后又糊里糊涂搞轮回,你说多可惜!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师父,我最近刚转到一个新的部门。我很努力,特别在意领导的看法,但有些时候领导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不是完全能由我决定的,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我该怎么办?
“我执”在佛法中指对一切有形与无形事物的执著。《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茶杯,你如果一直举着它,虽然杯子很轻,时间长了也会很累。把茶杯放下,手就腾出来了,也就解脱了。这个放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