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53讲

  第53讲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
  好,我们上课,“病溢饮者”,顾名思义也看出来了,在四饮当中,溢饮发病为急,所以,在用大、小青龙汤的时候,也是用汗法,这也是急则治标的办法,特别刚才我提到了,大青龙汤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外寒里热,也是选新病,化热也是将要入里,没有化热或者是化热初期,表闭而热郁,用大青龙汤,所以,可想而知,大青龙汤用于治疗溢饮,急则治标,赶紧给饮邪打开出路,现在,请大家看我们书上的,[选注]第二个,就是柯琴(柯韵柏)的,《伤寒来苏集》,他对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的解释,看他怎么理解,这也是一个节选,他说,“……能化胸中之热气而为汗,故名大青龙,能化心下之水气而为汗,故名小青龙,盖大青龙表证多,只烦躁是里证”,实际上,我们现在说他不烦躁,这表证是饮邪为重,“小青龙里证多,只发热是表证,故有大、小发汗之殊耳”,仅发汗力上有区别。《医宗金鉴》又说,“溢饮病属经表,虽当发汗,然不无寒热之别也,热者以辛凉发其汗”,就是温之中有石膏,大青龙汤是这样的,“热者以辛凉发其汗,大青龙汤,寒者以辛温发其汗,小青龙汤,故曰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也”,这就是将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用在溢饮上的道理给区别开,那么,具体这两个方的功效,我给大家归纳,就是大青龙汤,发汗兼清郁热,小青龙汤,发汗兼温化里饮,这就把这个证候特点说出来了。
  下面,来讲支饮的证治,支饮,要涉及到11个方子,支饮主方就是小青龙汤,在35条上,而且35条的原文,就按照我们昨天讲的,支饮的临床特征给概括的,请大家看35条原文: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一类)
  直接把支饮的临床主症,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阐明,“小青龙汤主之”,言支饮的主方,支饮的饮停部位一定是在胸肺,它直接影响到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因此,要出现一系列,呼吸困难的临床特征,包括他,凭倚呼吸,躺不下,要半卧位,甚至于坐起来,再重,就是端坐呼吸,那就肺心病、心衰了,病人这些形态,都是为了迎合肺的生理功能,才有这样的特征,本条所指的,就是因为胸肺有停饮,复感外寒,属内外皆寒的一种情况,那么,小青龙汤,作为主方的道理,就在于针对它表有外寒,里有寒饮,一定要温化,符合我们讲的“温药和之”,是温化饮邪,温运饮邪,方中行消开导之品,以辛散之品多,属于温散的一个方子,因为大家对本方熟悉了,不占用时间讲了。
  下面我们要看,当服小青龙汤,表证已解的时候,上次我们讲肺痈,“喘不得卧”,肺痈的那种情况,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我讲了几个条件,说葶苈大枣泻肺汤的适应证,这在27条,写的是: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二类)
  作为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什么既可以治疗肺痈,又可以治疗支饮呢?这就是实邪壅塞肺气,肺痈是因为肺生痈脓,阻遏肺气,肺气被壅遏,这个支饮是由于什么呢?支饮阻遏在胸肺,痰涎壅盛,肺气不利,病因不同,一个是肺生痈脓,支饮,是饮停在胸肺,但是,病机相同,都属于肺气壅滞不通利,特别请大家回忆我上次讲的,肺痈出现的那四个条件,第一,是表证已解,第二,是邪实气闭,第三,形证俱实,第四,因为病机上,一定是实邪壅盛,壅滞了肺气,它才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第七篇第15条,同样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我曾经向大家介绍过,那个“肺痈”,胸胀满的“痈”字,应该写成壅塞不通的“壅”,道理和咱们现在要讲支饮在肺,是饮邪而不是痈脓,但是,仍然是肺气壅塞不通利,病机相同,证候相同,所以,均要采用,泻肺逐饮的葶苈大枣泻肺汤,那就是说,用葶苈子来泻肺气之闭,要祛逐饮邪,而用大枣,是要顾护胃气的,是异病同治,因为病机相同,证候相同,所以治法相同,不同的疾病,就因为病位相同,症状也相同,都是“不得息”,“短气不得卧”这样的情况,病机也相同,肺气壅寒不通了,都具备什么条件呢?表证已解,邪实气闭,形证俱实,这样的情况下,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我想谈我临床应用的一个体会,就是有一位年轻人,由于过于悲痛,双亲在一个短时间内双亡,对他的打击非常重,突然就出现自发性的气胸,当时他在西医的急诊抢救,也给他用一些减压的措施,缓解,但是,最终没有解决,再透视看,他那肺叶还是张不起来,呼吸还得是张口抬肩,排除了一系列相关的疾病,比方说,有没有结核灶呀,有没有感染呀,包括我们现在看,有没有脓疡,有没有支饮呀,就是一种自发性的气胸,考虑他的体质,包括年轻,没有既往史,我建议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还真没多用,15克,加了点苏子,没有白芥子,就是葶苈子,苏子,大枣用10枚,也没多用,因为是要观察,看有没有效,又加点化痰类的药,象川贝,因为他有点低热,川贝用了15克,紫菀用的蜜炙紫菀15克,炙甘草6克,考虑这是不是,也是肺组织的一种创伤,用了白及粉3克,让他冲服,用汤药冲服白及粉,结果,让他白天上午九点,下午三点,连服两次,只用了两天,就咳、喘,包括胸闷这些症状全都消失,复查的时候,胸透,患侧的肺脏恢复正常,所以,这是想到“支饮不得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道理,以及刚才我说的,复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第15条原文,把它理解成是肺气壅塞不通,表证解之后,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这是一例,还有一例呢,是一位老师,年龄和我差不多少,因连续上课,过劳,一下子患了气胸,气胸,当时西医院,也建议是不是“开窗”排气,把它肺里面的压力减轻,但是他说,我已经是因劳累得的这个病,我不能再去“开窗”,能不能让我再用中药试一试,他自己建议的用升陷汤,结果,就服了三付药,好了,我现在讲的就是,自发性气胸,一种是悲伤所致,一种是过劳,结果是一虚一实,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和李东垣的升陷汤,按照中气下陷来开的方,也是几付药就好了。所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你也不要把它的药力,理解得特别、特别的严重,包括我讲的十枣汤,你只要药和证对,真是验之临床效如神,这是自己临床体会的,这个经方给你的启发,这是第二个方。
  对于表证已解,27条,同一个方,既能治疗肺痈的喘息不得卧,又能治疗支饮的喘息不得卧,都同样存在着“短气不得卧”,为什么?异病同治的概念,等于在这里作了复习,同样是自发性的气胸,但是有虚实之别,在方上也要有变。
  下面,我要说第三个方,就是支饮腹满,这是26条的厚朴大黄汤证,请大家注意,条文讲的是,“支饮胸满”,我特别写了一下兼有“腹满”,这就需要[校勘]了,《医宗金鉴》,[校勘],胸满应当作“腹满”,为什么?从方测证得知,它说:
  “支饮腹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二类)
  为什么一定要改成“腹满”,而不是“胸满”呢?支饮本来就有“胸满”,咱也不能说,因为改了“腹满”,他(病人)就不存在“胸满”了,因为作为支饮,饮停在胸肺,一定会有胸满的,因为他短气不得卧,“胸满”是自然在其中了,现在,为什么要,改为“腹满”更为合理呢?从方测证,它方中有大黄,所以,他也应当兼有象便秘,或者是便干,这样的一些胃家实的证候,应当是这样,就是从方测证,应当作以补充,再请大家看这个方子的组成,和我上次讲的什么方相近呢?也可以说,是因为量的不同,上次我拿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进行比较,当时我特别教给大家,在量的比例上,怎么记的呢?朴、实、黄,作为厚朴三物汤是8:5:4,那个5是5枚。小承气汤,大黄为君,是荡实,比例为4:3:2,大黄的量都是4两,现在,请你看它厚朴大黄汤的,大黄是多少?要不我说改成,“腹满”也是有理的呢?大黄量是6两,枳实呢,那个厚朴三物汤讲的是5枚,小承气汤中用3枚,现在它本方取中间量,4枚,厚朴,一尺是多少呀?作为汉制一个量,现在一个量相当于30克,厚朴大黄汤,它的作用一定是在于疏导肠胃,肺与大肠相表里,得把大便给通开,有利于支饮的,“喘不得卧”也好,还是“短气不得卧”,甚至于“其形如肿”,这些都有利于缓解,所以,先荡涤实邪,这又是药物组成相同,药量有别,主治发生变化的两个方,这是对于支饮,胸、腹皆满,短气不得卧,咳逆短气不得卧,用厚朴大黄汤。请大家注意这三个方,就是厚朴三物汤,是行气除胀满,泻下,是胀重于积。小承气汤,是轻下热结,所以不是厚朴为君,是大黄为君。现在,本方大黄量更大,这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要解决咳、喘、短气不得卧,咳逆倚息不得卧的问题,见胸满又加腹满,大便干结,胃家实的证,所以,要疏导肠胃,荡涤实邪,这是26条。
  下面,要费点时间的,就是支饮的重证,24条,是两张方子,这个重证,实际上是针对支饮,一种是“虚者”,一种是“实者”。怎么个“虚者”,怎么个“实者”,为什么一方两用,比如咱们讲阴阳毒,阴阳毒就是一张方子两用,它这里有个加减,24条,请大家看一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二类)
  先不说“虚者”、“实者”,咱们现在看“膈间支饮”,原来说伏饮是“膈上病痰”,那个“痰”也不是肺系吐出来的痰,还是说的澹[dan]饮,饮邪的意思,这又说“膈间”,因此我们说,不管是讲,“膈间”,“膈上”,“胸膈”,我们都把它支饮的饮停部位,定在胸肺,所以“支饮”,支撑之义,就是说,饮邪停留在胸肺的时候,就象有物在支撑一样,就这样取名叫“支饮”了,作为胸肺有支饮,“其人喘满”,这个症我上次,讲《绪言》的时候说过,就是拿这个条文为例,四诊合参,包括要问现病史、既往史,包括治疗史,请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呀,你看“其人喘满”,就是呼吸音粗,呼吸短促,喘声“呼呼”的,这闻诊就可以知道,闻诊,就是病人没进来,或者是刚一进来,给你第一感觉,他呼吸上有变化,不正常,这喘满,当然也有呼吸音粗,呼吸促迫,包括胸满,这是问诊和望诊都可以相兼的。
  “心下痞坚”,也是“胸满”的意思,或者是心下胃逆满的意思,这是问诊,包括检查得知,望诊,面色黧黑,为什么会“面色黧黑”呢?我们原来讲,黑为肾之色,再就是瘀血标志。现在看,若是和西医的检查相兼的话,它(西医)认为,也是一种瘀血的标志,如紫钳,乏氧,有的在这个基础上,认为是与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含量有关系,所以,他就有色素沉着,也有的认为,心脏性水肿持续过久,皮肤和皮下的纤维组织变厚、变硬,面色就会发黯,或者是有褐斑,颜色黧黑。
  “其脉沉紧”,这是切脉得之,沉紧,为什么是“沉紧”呀,这也是属于饮邪在里,日久的表现,也属于饮为阴邪的意思,“得之数十日”,这就是发病史了,倒不一定是数十天,而是日久,作为支饮,它可以经年累月,甚至数十岁不愈,所以,这个“数十日”也是约略词,“医吐下之不愈”,这就是治疗史,他(病人)经过了吐、下,肯定是误治,所以,误治也伤正,这里实际上,也作了一个提示,第一,它(病程)比较缠绵,不容易治愈,第二,你再误用吐、下,还容易伤正,因此,这个方子里,为什么要用人参,两个方子里面全用人参,有补虚之义,因为经过误治,又日久不愈,所以,要进行补虚的,要有人参。
  “木防己汤主之”,说“虚者即愈”,这个“虚者”,[词解]讲了,因为刚才咱们讲饮邪日久,可以郁而化热,饮邪郁久在“心下”的话,要支撑胀满,有结实和不结实程度的不同,因此,如果服用木防己汤,能够得愈,说明心下的饮邪没有结实,所以服了木防己汤,心下虚软,就不“心下痞坚”了,如果说服木防己汤,仍然是心下痞坚,其人喘满,面色黧黑等等,这就说明饮邪比较重,药比较轻,而且,已经因日久结实了,什么叫“结实”呢?本来是日久伤正,不愈也是正虚,应该注意扶正的同时化饮,现在若有结实,你就得既要照顾正虚的体质,也要将饮邪以化除,同时要加茯苓和芒硝,这就是在攻破的程度上要加重,茯苓是导水下行,芒硝,包括上次我讲,己椒苈黄丸证也是,口舌干燥,用了己椒苈黄丸以后病重不解,说有解的表现,是口中有津液,若重了,由口舌干燥,变成“渴者”,应该加芒硝,尤在泾在注解里面,解释这问题了,说“以坚投坚而不破者”,怎么办呢?就改成“以软投坚”。谁是软的呢?芒硝,咸寒软坚,“以软投坚,即破也”,所以,对于结实的这种,所谓的“实者”,就得靠芒硝,以咸寒软坚投之,这种结实才能攻破,这就是对它这个方药,加减的道理是这么说的。
  现在,咱们再把它顺一下,就是说,“虚者”,用木防己汤治疗,首先看,木防己利水消肿,当然化饮的力量就强了,可以说是利导的药物,石膏,请大家注意,用量是多少呀?“十二枚鸡子大”,咱们刚才看的石膏用量,不是鸡子大,就是二两,顶多半斤八两,现在用“十二枚鸡子大”,上次我在讲第七篇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一个鸡蛋大小的石膏45克重,此十二枚鸡子大,540克,就不用说是十六两制,你说照着咱们现在通用制算,这得多重呀,用石膏,咱们都说了,这病人日久不愈,正虚,又误用吐、下法,也得伤正,谁敢用这么多石膏呀?再说,石膏清热不伤阴,咱们临床上,象我们东北愿意用石膏,都是一两,一两就够劲,一两就我们说一钱5克,那才50克,这一下子用到540克,是不是个疑问呀?先不说量,一会我再给大家分析,桂枝2两,人参4两,所以,用人参,我刚才已经说了,取其补虚的作用,清热的作用,那就是石膏的作用。要进行利水,那就是桂枝来配合木防己,也是通阳利水的意思,茯苓配桂枝,是通阳利水,温阳利水。现在是木防己3两,配桂枝2两,也是通阳利水的作用,这是说,作为没结实的支饮,较重证,说虚、实不同,这“虚者”,木防己汤可以治疗。
  那么,“实者”怎么样啊?结实的病人,肯定是病重而药轻,“三日复发”,倒不一定就三天复发,就是说,结实的病人,这药(木防己汤)轻,作用力不够,所以,“复与不愈者”,不能好怎么办?就是刚才我说的,为什么要去掉石膏,石膏,寒、凉之性,当然,得是前方已经用过石膏,清其里热了,也就是说里热已解,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结实的问题没解决,因此,加用茯苓,导水下行,加芒硝之义,就是“以软投坚”,使结实得以攻破,因此,这个方子的功效,就在于行水散结消坚,得把这结实解除,再请大家看“方后注”,讲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的要求,芒硝就是玄明粉,药熬好以后,把玄明粉三合,也希望(芒硝)微煎一下,也可以怎么样呢?临床上冲服,这是后下,或者微煎,分温再服。怎么能知道结实被攻破,消坚了呢?“微利则愈”,这才能看出来,芒硝以软投坚,才能得效。这是原方两个加减法,来说明在病因病机的分析上,同一证,只不过有未结实和结实的,轻、重之别,所以“虚者”、“实者”,一方两用,加减。
  我要说的[按语],或者[临床应用]值得注意之处,就是这个方子值得分析。在解放后不久,在湖南省岳阳地区,有一位老中医,他叫但旭昉,但旭昉老人,他首先是质疑这个方子的用量,因为他看到《外台秘要》,王焘在这个版本里,他曾经把石膏改了量,不是写的“十二枚鸡子大”,而是三枚,见《讲义》[校勘]。就证明,王焘当时已经发现了,石膏的用量肯定有误,因为第一,临床谁也不能用这么大量,第二呢,他也根据病情来看,说日久不愈,“数十日不愈”,有郁久化热的倾向,刚才咱们讲大青龙汤证,已经告诉你了,这是饮病之变,郁久,它必然要化热,所以,应该用石膏,但用石膏的话,作为治疗饮邪,这样的一个慢性过程造成的支饮,加大石膏用量,实际上是重坠痰饮,适可而止,咱们学第七篇里面,不管是越婢加半夏汤里的,石膏是8两,还是小青龙加石膏汤里的,石膏用2两,都是有数的,另外,仅仲景用石膏的量,也不过就是这样,小呢,2两,再多了,鸡蛋大,半斤8两,就这样的量。白虎汤类方最多用一斤,没有用到这么大量的,不符合张仲景的用药规律,这是一,第二,从病情上分析,我已经说了,已经要进行补虚,化饮的基础上兼以清热,所以,石膏的用量不应该是最大,这问题提出以后,他一看咱们的教科书,60年代出版的时候就这么写,没照王焘的改量,还是照抄,他(但老)就直接给秦伯未,时任中医司的顾问,写信说,“不要误人子弟,请把《讲义》的量写出来,写出原因”,到1984年,就是五版《讲义》审稿,开审定会议的时候,我列席参加了,当时,我就听了专家们中间的议论,有贵阳中医学院,当时的金匮教研室主任罗老师,她也很认真,她派本科生到湖南去,亲自拜访了但旭昉老先生,当时但旭昉老先生非常激动,认为中医界,有人来过问这件事情了,而且也说,主编杨百茀老师,也赞成让他们亲自听取,但旭昉的意见,但是,在这次审定会上认为,第一,没有文献根据,就说是《外台》它改,也没有根据,不能拿《外台》自行改动的量,来作为本方药量的根据,就是在版本学上,文献学上,依据不可靠,故《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时,恢复原貌,《脉经》也好,还是相距不远的著述,都是这样写的,传抄有误。大家也觉得,目前临床实际也不是这样,但为什么不能轻易改动呢?就是说存疑待考,不要轻易的改动,也希望有待于将来,那么后来,大家都同意把这个意见,通过学生发表论文,作为学术争鸣,结果就发表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上,(1983[3]:45~46),就是罗老师的学生,把但老的意见,首先从方解上,从张仲景的用药规律上,包括,这个条文对病情分析上的论述,石膏用这么大的量,论文中药量折算需商榷。原量肯定是不合理的,应该是什么样呢?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考虑是一种误抄,就是石膏鸡子大,大枣十二枚,是不是把“大枣”二字给丢了?因为方中有补虚之义,而且仲景在顾护胃气的方面,也是大枣的用量,十二枚是他经常用的中间量,这个意见,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我觉得好像没有人随同,但是,我作为教学,作为一种意见传达给大家,这就值得我们在今后,理论探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我觉得,支饮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当遇到支饮的这种久咳不愈,而且又兼有正虚,和一定的郁热,到目前为止,我对石膏最多用到一两,没有用到500多克,这就是临床的经验积累,所以,对这个改正的意见,因为没有文献学的依据,把这个作为一个参考意见,放到这了。
  [校勘],请大家注意看,《外台秘要·卷八》,作“石膏鸡子大三枚”,《心典》、《浅注》、《述义》、《新义》、《补正》等注本俱作,如鸡子大二枚,都是觉得这人量太大了,要少,少到多少合理?我看咱们临证的时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支饮的较重证,木防己汤,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这两个方子我已经分析完了,可以说,木防己汤是属于温利法,而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可以说是温化加行消之品,所以,属于温消的作用。
  下面,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在32条,33条,这两个条文里面,再一次举出作为支饮经久不愈,“急则治其标”的话,提出十枣汤,一定得是支饮的实证,等于教给大家,十枣汤既可以治疗悬饮,又可以治疗支饮的实证,十枣汤两用,小青龙汤也是,既可以治疗溢饮,又可以治疗支饮,而且是支饮的主方,这是两张方子,异病同治,看见没有?现在,十枣汤,用来治疗支饮的实证,为什么?32条: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三类)
  这个条文叙述得,非常直接,非常的简明,“咳家”,不是一天、半天的啦,有资格啦,“其脉弦”,这就是偏弦的主脉,非常鲜明,“为有水”,肯定在胸肺,这是一个支饮的重证,而且,这一定是,正宗的支饮实证,十枣汤,急则治其标,采取逐饮。昨天我讲的饮病形成的道理,特别是对于肺的通调失职,它不能养肺,也造成饮邪形成,饮邪的停聚,反过来说,饮邪停聚的话,还可以造成寒饮射肺,现在,十枣汤证,你就得这么考虑,所以,他咳嗽,咳逆倚息不得卧,这些情况都具备,急则治其标,峻下其水。
  33条,“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三类)
  尽管它病程迁延,但是,只要属于实证,急则治标,就可以用十枣汤,我就把十枣汤的应用,给大家说到这。
  下面,我想介绍《外治》茯苓饮,我为什么想说,《外台》茯苓饮呢?大家看,《外台》茯苓饮,是夹在五苓散证和十枣汤证中间的,这讲的是狭义痰饮,之后从“咳家其脉弦”,包括“夫有支饮家”,这都是讲的不管它迁延多少年,这个支饮,仍然是实证,就可以用十枣汤,来急则治标,峻下其饮,那么,《外台》茯苓饮,到底是[附方],还是张仲景自己的方?我已经说过,这个格式和林亿他们整理的,[附方]不一样,一般来说,共41条,它应该是在小青龙汤证之后,再写[附方],《外台》茯苓饮,那才是林亿整理的,所以,有的人直接说茯苓饮,就是张仲景自己的方,被王焘收进来,所以写成《外台》茯苓饮了,应是张仲景的方,你看它讲的是什么呢?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在第143页,它这个方夹在十枣汤之上,支饮之上,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五苓散证“假令瘦人”,“瘦人”,就和“素盛今瘦”相呼应,是属狭义痰饮,因此,《外台》茯苓饮,你先说它的组成,再考虑它到底是治疗支饮,还是治疗狭义痰饮。现在来说,茯苓、人参、白术,扶正、补气的道理,即四君子汤就少了甘草,所以,这里有补气作用,和我刚才讲过的,木防己汤里用人参、桂枝,也是补虚之义,两者有没有区别呀?所以,我为什么来讲《外台》茯苓饮,而不在狭义痰饮里面讲,我的意思就是说,第一,它提示了饮邪郁久的话,会造成化热之变,还有一个,就是伤正而正虚之变,本来,“温药和之”,有甘、温补益之义,那是因为脾运失司,本虚的问题,需要去扶正,现在要讲的,是疾病过程中,有正虚或者伤正的问题,需要加用甘温补益之品,所以,它和前面,那个温药选药不一样,这里直接是四君子汤,没有甘草,补气的道理非常明显。现在,我们再来看,它加了一些什么药?生姜,也可以说,没用甘草,加生姜,也是辛温之义,枳实和橘皮,是理气药,调理气机,所以,津液的输布问题,咱们反复讲肺、脾、肾、三焦、膀胱的代谢,正常的话,才能保证水液代谢的正常,现在,它要从气机调理,我说这就提示了,这是狭义痰饮,饮停在胃和肠之间,所以,它要调理气机,选的是枳实、橘皮,特别我们讲了,枳实和厚朴的选用,枳实解决胸满,厚朴解决腹满,现在用枳实不说,还加用陈皮,即橘枳姜汤作用,因此,它对胃有选择性。
  它首先讲的,“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再一次说“痰”,不是有形之痰,在那个时候,从《内经》到张仲景这,就是“澹”[dan],因此,还是指的饮邪,但是,停宿的时候已久,也就证明有正虚的表现了,“自吐出水后”,当然是说饮邪,你总用化饮的药伤正,它说的是“心胸间虚”,总治标,急则治标化饮,行消开导,对正气更伤,本来就是本虚的病,本虚标实,应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你一再的应用行消开导之品,使“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为什么不能食呀?为什么气满呀?是因为脾最本来就是虚弱,脾运又失司,饮邪停聚于胃肠之间,影响它不能够运化水谷,也不能够运化水湿,所以,要采取“消痰气”,怎么“消痰气”?清除饮邪,得通过扶正,化除饮邪,通过化饮扶正,甘、温之药,扶正补虚,化饮的同时,加行气药,调理气机,有枳实、陈皮。
  所以《外台》茯苓饮,给我的一个启发,我到现在都不能忘了这位病人,这位病人,开始的时候,就是说一发病,手脚就发紧,目光呆滞,最主要的是不想吃饭,形体瘦,走了很多西医院,都怀疑他是小癫痫发作,而且怀疑他,是不是有遗传因素,都排除了,他说没有,那个时候,作脑电,也说明不了是癫痫小发作,医生说,“建议你用苯妥英钠”,抗癫痫的药物,看治疗效果怎么样。苯妥英纳也吃了,钙片也吃,还查了有没有脑囊虫的问题,这些全没有,这个症状总是不定期的反复发作,但是,确实遇劳累,或者是情志所伤,就发作,和我们讲的外感痉病不一样,因为他没有发寒热的这种表现。后来,他找到我的时候,我就以为他的病机,是不是从痰上来考虑呀?我就用的《外台》茯苓饮,因为我看他舌脉偏于脾虚象,另外,他个头长得小,是个男子汉,初次看病的时候,他就三十几岁,不到四十岁,到2000年的时候,他已经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他说这些年来,他就靠我开的方,第一,是《外台》茯苓饮,间断服用,好好犯犯,后来,我说你总也不好,我有一个方子就是抗癫痫的,专门化痰,里面有青礞石,还有二丑,但是一定得把这个药作成面饼,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投方以后,划价的人说,“王老师,你是开的啥方呀?才19.8元”,结果,这19.8元的这点中药,我让他就是压成药面以后,作成30张饼,每天早晨起来空腹的时候服用,就是化痰为主的方,里面有行气的药,也有二丑,作成面饼,烙了,也可以加点糖,加红糖更好,具有活血的作用,每天早上空腹吃一个饼,结果真就给他维持了这么多年,这回是出现什么情况呢?突然昏迷,而且“呼呼”喘,就和中风病人一样,红头胀脸的,呼呼直喘,当地医院认为他脑出血,送到我们医院,来了以后,作头部CT一看,没有出血现象,不是脑出血,量血压,不高,脉非常微弱,因为家属说不清病史,说:“王大夫最知道他,她给他吃了面饼,他就好了这么多年”,后来,就把我叫去了,我一看,我也以为怎么象中风了呢?这检查完了,解释说没有,说他还有什么问题,我说这病人确实吃了药饼,我是用化痰法,里面有补气的药物,他原来不能吃饭,也能吃饭了,都挺好,突然出现这个情况,后来再问他家属,她突然想起来,“对呀!他经常昏睡的时候,你喂他饭,他慢慢就醒过来”,就是说,他有的时候,会出现意识丧失,比方说劳动非常累,他是农民,割地,或者收拾什么庄稼,就能倒在地沟里,别人不能发现他的时候,就很危险了,有的时候,就家属派一个人跟着他,出现这情况马上就给他送到医院,仍然是按抗癫痫治疗,因为家属告诉了,他尽管昏睡,甚至于神志不清的时候,你只要把饭送他跟前,一勺一勺的喂进去,他会慢慢的醒过来,这一个症状给我们启发,马上验血糖,结果是低血糖,再查病因,是胰岛(B细胞)瘤,后来,我们就在他治疗观察的阶段,我好好的看看内分泌系统的肿瘤,我上次给大家介绍了嗜铬细胞瘤,是长在肾上腺上,结果那人长到脉主动脉上了,这位病人,因为后来我们请医大的人会诊了,就是他这么些年,为什么好好犯犯,我也说这样的疑难症不是癫痫,但是,我首先意识到,可以从痰饮来辨证治疗,给他维持了接近二十年,现在出现的危重情况,是因为血糖已经低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了,你这边葡萄糖点着,血糖升上去,很快就下来了,不可恢复。我现在要说一下这个病,就是说,对于咱们痰饮辨证上,为什么能有这个作用?我觉得很有启发意义,这也是通过会诊的时候,再加上我看书学习,胰岛β细胞瘤,现在都叫胰岛B细胞瘤了,它本来是一个良性的肿瘤,而且因为体积太小,早期诊断困难,不能发现,它书上说瘤体非常小,直径在1~2.5CM,呈球形,或者卵圆形,瘤体它可以出现在胰头,多数是胰头,但是在胰尾,或者是腺体上,各占1/3,大部分在胰头,但是,咱们的B超水平,或者CT水平,有的时候不会识别,因为它太小了,很难识别,但是,恶性的只占10%左右,所以,这病人延续了二十年,就这么治着,谁也没去想,是不是应该验验血糖,给他补点糖,我这个面饼为什么能救他呢?我估计就是有化痰的药,也可能控制了他肿瘤的生长,这是一。第二,毕竟是,有给他增加点血糖的作用,至少叫他吃饱,因为他吃完这面饼,还得继续吃饭,他因为从不能食,到能够吃饭,他就觉得好了,但是,再反复发作,他又按照小癫痫那么去治,所以,就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胰岛B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我借此机会给大家说一下,西医诊断就是三联征,三联征,第一,阵发性的低血糖,或者昏迷,所以,这样的病人,咱们不要一考虑,就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这是内分泌系统肿瘤。我上次讲了肾上腺的肿瘤,是嗜铬细胞瘤,脑垂体瘤,咱们要讲消渴病,糖尿病应该注意,排除脑垂体瘤出现的多饮、多尿,你看内分泌系统的瘤,甲状腺的旁腺瘤,或者甲状腺的癌症,再就是胰岛素瘤,就是我现在要介绍给大家的,还有一类就是类癌,就是这些部位的类癌,那个发病率比较低,所以,胰岛B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第一,就是阵发性的低血糖或昏迷,它不是说总是血糖那么低,因为他吃好了,或者营养好,情绪好了,可以自行恢复。第二,就是急性发作时,血糖低于2.75mmol/L,一般来说,应该正常值,50mg/dl(3.9~6.1mmol/L)左右,他就是很低了,这个病人就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不可逆了。第三,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以立即消失,我刚才说那个病人,已经到3mmol/L以下,真就象自来水,你怎么输送,也补不上去了。病因就认为是胰岛素分泌亢进,引起血糖低,是本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基本原因,正好和咱们讲糖尿病相反,它为什么在诊断上困难呢?因为在检查手段上有一定难度,第一个,就是要抓住,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体积的话,必须经过腹腔动脉造影,作为一个农民,他第一个是在医疗条件上有困难,第二,在经费上有困难,所以,他从良性肿瘤,一直拖延到最后,血糖低到不可救逆,再一个检测手段,就是给他用D860这种药,叫甲磺丁脲,对于低血糖不明显,你为了鉴别诊断,可以看他糖耐量试验,若正常成人静脉注射1克D860以后,血糖降低25%左右,但是,两个小时之后能够上升,但是,要是有这个病(胰岛B细胞瘤)的病人,他血糖下降得非常快,而且在45%以上,两小时之后不可逆,不恢复。所以,遇到比方说抽搐的病人,昏迷的病人,除了神经科诊断以外,应当考虑内分泌系统的肿瘤。
  好了,谢谢大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