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君曰:予自罹吕祸后,思报宿愤,不顾已往修积。虽吕死后,冥间备受苦楚,孽尚未清。然此时已共于东海之滨,邛池邑矣。邑令吕牟,吕后之后身也。予母夫人,亦生于彼,复为戚氏。以前享福太过,故至此贫悴。所嫁张子,老而乏嗣,以芟刈(shanyi)为业。一日至野外,自伤无子,泣而祷天,乃相与割臂出血,沥石凹中,且祝曰:“若此石下有动物生焉,亦遗体也”。予方感母氏心,不觉神识已经托彼。明日揭石祝之,血化为蛇,金色寸长,余所为也。母收养逾年,顶上生角,腹下生足,能变化,每天欲雨,予为助之。身既长大,腹量宽廓,见羊豕(shi)犬马,辄食之。邑令有良马,吕产后身也。予拘而噬焉,令遂逮予父母人狱,限三日不得予,罪之以死。次日化儒生,谒(ye)令解之。令曰:“张老夫妇,家养妖蛇。食人六畜久矣,今又食吾马。吾欲为民除害,而不肯放出。是彼自为妖也,必将戮之。”予曰:“物命相偿,宿业所致,君欲为畜杀人,可乎?”令叱予使退。予曰:“君面有死气,宜善自爱。”语毕,予隐形不见,左右皆以为妖。予乃奏天称怨,陈前世母子无辜,死于诸吕,今欲报之。词上而未报,乃不胜其愤,遂变化风雨,呼吸云雾,复借海水,灌注城邑,周四十里皆陷,予乃身载父母而出焉。时孝宣之世,今所谓陷河者是也。
【白话】:帝君说:“我自从遭遇吕氏之祸后,一心想报旧仇,顾不得废止以往修行。吕氏死后,虽在阴间受尽痛苦,但余孽还没有清偿,我与她就一起出生到东海之滨一-邛池邑。邑令吕牟是吕后的后身。我母亲也生到了这里,又为戚氏,因为过去享福太过份,所以到这里很贫困。嫁给张家,老而无后,靠割草度生。有一天他们到山野,为无子而伤心,哭着向天祷告,以至于一起割臂出血,滴到石凹之中,说:“如果这石头下有动物出生,就是我们的后代。”我正被母亲的心感动,不知不觉神识已入她的血中去了。第二天揭开石头一看,血已变成蛇,金色寸长,就是我的身体;母亲收养了一年,头顶上就生出角来,腹下长出脚来,能够变化,每天要下雨时,我就从中帮助。身体长大后,食量也一天天增大。看见羊猪狗马,就吞食了,邑令有良马,是吕产的后身,我就把它咬住吃掉了。邑令就逮捕了我父母入狱,限三天不把我交出来,就要处以死罪。第二天我变为一个儒生,拜见邑令,要他释放。邑令说:“张家两个老混蛋,家养妖蛇,吃人的六畜已很久了。今天又吃了我的马,我正要为民除害,怎能放出?这是他自养妖蛇所致,杀了应当。”我说:“物命互相抵偿,这是前世的业报。您要为畜生杀人,可以吗?”邑令喝令我退下去。我说:“您面有死气,应该善自爱惜。”说后隐形不见,左右的人都认为我是妖怪。我于是就向天帝报告称怨,陈述前世母子无罪,死于吕家人手里,今天想要报仇。奏章送去还没有等到回音,就忍不住心中愤恨,而变化风雨,呼云吐雾,再借海水,灌注城邑,周围四十里都淹没了,我就背着父母出来。这时正是孝宣时候,今天听说的陷河故事即是指这一件事。
【原文】:帝君虽以累世孝友,积功励行,然毕竟是人天小果,未修出世大法。是以一生帝王家,忽然立脚不住。幸得后来遭遇释迦,终成解脱耳。不然,怨怨相报,正无已时;所以菩萨苟欲求度众生,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而后可人生死苦海也。
【白话】:帝君虽然多世以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积累功德,鞭策善行,但毕竟所得都是人天福报,没有修出世大法。幸能后遇释迎牟尼佛,才最后解脱啊!否则,怨怨相报,是永远也没有结果的。所以菩萨如果想要普渡众生,必须先登上智慧之船,然后才可以出入生死苦海,随机弘教度化。
补充:帝君早遇佛法,本要往西方,只因一念停留,便入轮回。虽功德巍巍,但也是人天福报,不能究竟主宰生命,故反入沉沦。后幸又得遇释迦文佛,得究竟解脱。可见只有先有般若智慧,对能随机度生。帝君如此,何况凡夫!故后文有直捷解脱之法--西归直指。分页
【原文】:帝君曰:予以吕后怨怼奏帝,未报而擅行之。虽一时快意,然气平即悔。翼日玉音荐降,以海神晁阂,劾予擅用海水,陷溺平民五百余户,以口计之,三千余命,除予前身仇怼,八十几人外,余俱夭枉。帝命赐谴,以予为邛池龙,羁囚积水之下。连年旱虐,水复为泥,身既广大,无穴可容,烈日上临,内外热恼,八万四千诸鳞甲中,各生小虫,咂(za)啮不已,宛转困苦,不计春秋(地狱一昼夜,人间五百年)。一日晨凉,天光忽开,五色祥云,浮空而过,中有瑞相,绀发螺旋,金容月莹,现诸妙相,希有光明。山灵河伯,万圣稽首,欢喜赞叹,声动天地。复有天香缭绕四合,天花纷堕,堕处生春。予乃耳目聪明,鼻观通彻,心清口润,声音发扬,仰首哀号,乞垂救度。诸圣咸谓予曰:“此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迹文佛也(大丈夫当如此矣)!今以教法,流行东土,汝既遭逢,宿业可脱。“予乃跃身入天光中,具陈往昔报应之理。世尊曰:“善哉!帝子,汝于向来,孝家忠国,作大饶益。特以人我之相,肆行残害。汝今复有怨亲之想与瞋恚痴之念否?”予闻至理,心地开明,无人无我,诸念顿息,自顾其身,随念消灭(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复为男子,得灌顶智,予归依焉。
【白话】:帝君说:我把与吕后结怨的情况奏知天帝,没有等到回音就擅自行动。虽然一时痛快,但气平后就很后悔。第二天帝音连下,因为海神晁闳(hong)揭发我擅用海水,淹死人民五百多户,以口来计算,共死二千多人,除去我前世的仇敌八十几人外,其他的都是枉死。天帝命令惩罚我,以我为邛池龙,囚禁到积水之下。因为连年大旱,水干为泥,我的身体广大,无处可躲,烈日暴晒,内外热恼,无数鳞甲里面部生了小虫,吸血咬肉,没有休止,辗转困苦,不计春秋(地狱一昼夜是人间五百年)。有一天早晨突然变凉,天光忽开,五色祥云,浮空飘过,中间现出圣人瑞相,黑里透红的头发象螺一样旋转交叉,从四面合拢起来,金色的身体象月亮一样容光四射,现出各种微妙好相、希有光明。山灵河神,万圣稽首顶礼,欢喜赞叹,声动天地。又有天香缭绕,从四面汇合起来,天花纷纷飘落,所落之处都成为春天。我于是耳聪目明,鼻息相通,心情口润,发声朗朗,仰头哀号,乞求救度。大家对我说:“这是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迎文佛(大丈夫当如此),现要让教法流行中国,你既然有缘相逢,前世罪业就可解除了。”我跃身到天光中,详述过去因果报应的事情。世尊说:“好啊!帝子,你一向以来孝家忠国,作了很多利益众生的事。只因为我执未尽,执着有我有人,不知众生同体,怨亲平等,就放肆杀害许多众生。你现在还有怨敌仇人的想法和愤怒愚痴念头没有?”我听到了真理,心里豁然开朗,无人相,无我相,妄念顿息。回顾龙身,随念消失(罪从心起将心仟,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仟悔),又为男子,受佛灌顶,智慧顿开,我就归依了佛陀。
【原文】:(按)龙有胎卵湿化四种,其间苦乐相去不啻天渊。所以裟竭罗龙王云:“龙趣之中,或有享福如天神者,或有受苦如地狱者,或有等于人畜饿鬼者,各随宿业受报。”昔世尊与无量菩萨说法,有一盲龙,居热水中,遍身鳞甲内,为小虫所唼(sha)食,号呼望救。又有无量饿龙泪下如雨,各问宿世因缘。佛为一一开导,令其受三归五戒,而后诸龙得脱苦趣(详大集经济龙品)。信乎!佛为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光之所烛,能使盲视聋闻跛行哑语也。帝君往昔因问歌有感,遂至下车投拜,则智慧灵根,植之良厚,宜其面睹慈容,顿捐宿业也。
【白话】:龙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他们中间的苦乐差别,相隔天远。所以娑竭罗龙王①说:“龙道之中,有的享福如天神,有的受苦如地狱,有的等于人畜饿鬼,各随前世善恶业力受报。”过去世尊与无量菩萨说法,有一条瞎龙,住在热水中,全身鳞甲内被小虫咬食,呼号望救。又有无数饿龙,泪如雨下;各问自己前世因缘。佛为他们一一开导,叫他们授三归五戒②,使各龙都脱离苦道(见《大集经》济龙品)。应该相信啊!佛为三界④导师,四生慈父,佛光所照之处,能使盲人得视、聋子得闻、跛子走路、哑巴说话。帝君过去,因听到歌声而感动,就下车拜师。智慧灵根,种植很深,必会有一天面睹慈容,顿时消去前世罪业。
注释:①依所住之海而得名,或说依国而立名,又作娑伽咖罗龙。
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杀、不偷,不淫、不妄语、不饮酒。
③欲界:有淫食二欲众生所住世界,上有六欲天,中有人畜所居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色界:无淫食二欲众生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世界,四禅十八天都是。无色界:色相惧无,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世界。
④胎生:在母胎内成体后出生,如人。卵生:在卵壳内成体之后出生,如鸟。湿生:依靠湿气而受形,如虫。化生,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如天人,地狱。
(补充)帝君因善根深厚,故于沉伦中遇佛得度。凡夫则不能作此侥幸之想,只有发大菩提心,发往生净土的大愿,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才能真正做到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最后究竟成佛。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