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隶掌桂籍(位列天神,分管桂籍)

  【原文】:帝君曰:上帝以予累世为儒,刻意坟典,命予掌天曹桂籍。凡士之乡举里选、大批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皆隶掌焉。

  【白话】:帝君说:上帝因为我多世是文儒,用尽心思,勤读古书,就命我为神官,掌管桂籍①。凡读书人乡举里选②、大批制科③、服色俸禄、封赠④等等,都要报告我,以至于二府⑤取落,都属于我分管。

  注释:①科举人员登第人员的名册。

  ②读书人的两级考试。里是最基层行政单位,以县统乡,以乡统里。

  ③唐朝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试的称制科举,简称制科、制举,以后沿用。

  ④朝廷推举大官重臣,把官爵授给本人父母。父母未死的称封,已死的称赠。起于晋宋,至唐始备,沿用到清,越到后来,封赠范围渐广,职位渐高

  ⑤本指汉代丞相和御史的官署,也代称丞相和御史。宋代中书省和枢密院称二府,把持文武大权。

  【原文】:世俗若闻有人将为试官,则钻营者多方结纳。虽昏夜乞哀,弗恤也。然彼试官者,止操一方之柄,不能揽天下之权,止管一任之中,不能及三年之外。且典司小试者,不能参乡会之权。执掌科名者,不能任铨选之务。即或黜涉由我,而亦有时不效。夤缘,盖若斯之难也。乃有一试官焉,至公至明,不病不老,不去任丁忧,不采择门第,不必费钱财,不必仰情面,自县试以至廷对,由典史以及台衡,无不经其进退予夺。而钻营者,反不委心结纳,投其所好。可谓明智乎哉?投其所好奈何?曰:仰学帝君而已矣!流通宝训而已矣!

  【白话】:世间如果有人要做考试官,那么投机钻营的就会想尽办法拉关系巴结。即使昏夜乞求哀告。也在所不惜。但是那考试官,只能管一个地方,不能把持天下之权,只能管一任,不能延及三年之后。而且典司小试,没有权力参加乡会。执掌科名的,不能任选拔之事。即使进退升降都由我,有时也有意外。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怎么会这样难啊!有一位考试官,最公最明,不病不老,不用去守丧,不选择门第,不必费钱财,不必靠情面,从县试到廷对,由典史①到台衡②,一切进退升降的大权都由他主宰。但是那些投机钻营者,反不去尽心尽意地结交,可以说是明智吗?投其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没有其他,只靠学习帝君的德行罢了,流通帝君宝训以有益于世罢了!

  注释:①县官

  ②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衡、玉衡、北斗杓三星)都位于紫微宫帝座前,此借喻宰辅大臣。

  补充:今人认为,考试的好坏,要靠目己的努力和智慧。这活只说对了一部份。它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努力和有智慧,还由他的根器来决定。根器就是底子,就是前世是否积下了慧根。只要有慧根,今世就能努力而有智慧。但是,对于钝根来说,正因为前世不努力,今世就愚钝,于是就要警惕自己,急起直追。如果自暴自弃,则落后更远,以至于堕落而不可知!所以,考取或不考取,既有前世的慧根,更有今世的努力。而今世的努力,又积下来世的慧根。靠拉关系或自恃有靠山,是万万不行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靠关系和势力,用你的名额取代别人的名额,那就欠下别人一笔帐,不还是不行的。正好有人偷窃财物,抓到后不仅要赃物,而且还要作更重的处罚。

  怎么去努力积蓄自己的慧根呢?博读多识,陶冶目己的情操,积德行善,理论付诸实践。但更主要的是要弘扬真理,发大菩提心,才能到达最高的智慧境界。佛被认力,一切布施,法施第一。施人以物,只解决眼前利益,施人以法,则出生死轮回。但是,弘扬真理,宣讲大法,决不是容易的事。只有从小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精通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从世间法走向出世间法,才能作大法王,为众生作大饶益。过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不可脱离的,现在一般的学校都是世间法,它是很重要的,世间法没有学好,何能企及出世间法?但是没有出世间法,则世间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间法仅是谋生的工具。所以我们要努力办中国自己的佛教大学。

  好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帝君学习,流通《安士全书》,是改变世道人心,倡导世界和平的有力武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