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中)

  广行三教(广泛地弘扬三教的道理)

  【原文】:(发明)三教圣人,皆具救世之念,但门庭施设不同耳。儒用入世之事,佛行出世之法,道则似乎出世,而实未尝出世者也。孔颜虽圣,然欲藉以却鬼驱妖,则迂;佛道虽尊,然欲用以开科取士,则诞。此三教所以有不得不分之势也。

  【白话】:(发明)三教圣人,都有救世的理想,但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儒家专讲入世的事情,佛家专讲出世的方法,但它的道理是表面上出世,而实际上并没有出世。孔子颜子虽然是圣人,但要他们赶鬼抓妖,就不切实际了;佛的道法虽然最高,但要用它们开科取士,也不切实际了。这就是三教不得不分的道理。

  【原文】:人非一途可化,故圣教必分为三。譬如三大良医,一精内科,一精外科,一精幼科,术虽不同,而其去病则一也。若三人共习一业,所救必不能广。故曰:为善不同,同归于治。

  【白话】:人不能只用一种方法教化,所以圣人教育就分为三种。好象三大良医,一个精通内科,一个精通外科,一个精通小儿科,医术虽不同,但治病的目的都是统一的。如果三个人都学一种医术,所救的人就不能很多。所以说:为善的方法不同,但都导归世界走向安详和平。

  【原文】:余阅贵州铜仁府志,知向来本名铜人,因其地有铜人山,故名,后改人为仁,而地与山,俱更其旧。山在巨浸中,其下皆水,曾有一年大旱,见山下尽空,但有三大铜人,头顶此山,岿然直立,而三人恰是三教服式。窃思此山,乃开辟时物尚无三教名色,而铜像又非人力所铸,始知三教门庭,本天造地设,合下当有,况帝君德位,超乎人类之上!岂不知孔颜大道,已如日月经天,而必欲牵合释道,以之训饬士子乎!又考南阎浮提,名虽一洲,其中国土甚多,每一国土,各有圣贤持世立教,如孔子、老子者不计其数,但各国姓名不同耳。至于书法,亦有64种,今儒者所读,不过举业之书,此外所见,能有几何?所以三藏十二部之文,龙宫秘笈之语,不唯不见,见之反加排斥。以为苟不如此,便不似儒道。不特宣之于口,并著之于书。无不曲肆诋毁,一片意必固我之私,习同党同伐异之套。至考其旦昼所为,幽独所念,无非争名逐利,欺世害人。甚至夤缘奔走,赌博樗(chu)蒲,无所不至。凡吾儒正心诚意之学,济世安民之道,全然不讲。但损儒门之望,何增学术之光!帝君示以广行三教,可作午夜之钟矣。

  【白话】:我翻阅了贵州铜仁府志,知道铜仁本名为铜人,因为这个地方有铜人,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后改为铜仁,而地和山也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山浸在大水中,不知有多深,曾经有一年大旱,水都干了,就看见山下全部空了,露出了三个铜人,头顶大山,岿然直立。因为三个人恰好穿着三教的服装,就使我想起一个问题,天地开辟之时,还没有三教的名字,而这些铜像又不是人力所能铸造的,于是我就悟出了三教门庭,本来就是天造地设,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帝君的德位远远超过我们人类,他提出广行三教,我们还用什么怀疑呢?有人要问,孔颜大道已是日月中天,难道还一定要融合佛道,才能教育读书人吗?我查考南阎浮提,虽然都是一洲,但其中国土很多。每个国家各有圣贤出世立教,象孔子、老子这样的圣人,不计其数,只不过各国的姓名不同罢了。至于各国的书籍文字也有64种,今天的儒生所读的书,只不过是一些科举的书,此外的知识还有多少呢?所以三藏十二部的经文,龙宫秘典的语言,从来没有见过,一旦见到就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排斥。以为不象他想的,就不符合儒道。不仅在口里反对,而且还著书立说。横加歪曲,大肆毁谤,固执己见,自私无理,这种恶习无异于党同伐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去调查他们平时所为,私自所想,无非是争名夺利,欺世害人。甚至于攀缘巴结,赌博游乐,为非作歹,无所不为。对儒家正心诚意、济世安民之道,全然不顾。只是损坏儒门的名望,怎能替学子增光!帝君指示广泛的推行三教,可以作为我们长夜醒世的钟声啊!

  【原文】:人能学孔子,释迦必喜;人能学释迦,孔子亦必喜。若必欲从我教而善,,则悦,不从吾教而善,即不悦,则是奴投主,兵投将之法而已,岂三教圣人乎!

  【白话】:人能学孔子,释迦一定高兴;人能学释迦,孔子也一定高兴。如果一定要随从自己的教派才高兴,不随从自己的教派就不高兴,那只是奴隶投靠主,士兵投靠将的做法罢了,岂能是三教圣人的意思呢!

  【原文】:广行二字,以心言,不以迹言。人能修仁慕义,即是行儒道,不必青衿墨绶,而后为士也。人能见性明心,即是行佛道,不必圆顶方袍,而后为僧也。

  【白话】:广行这两个字,是从内心来讲,不从外表来说。人们能够修仁向义,就是行儒道,不一定要青衫黑带,才算是儒士啊!人们能够明心见性,就是行佛道,不一定要圆顶方袍,才算是僧人啊!

  【原文】:拘儒闻广字,必嫌学问之杂,不知杂亦有辨。如天理而杂以人欲,王道而杂以霸术,米粟而杂以糠秕,此决不可杂者也。至于三教所言,皆有益身心之务。太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奈何亦患其杂耶!一家之中,有食有衣,有财有宝,有仆婢田园,可谓杂极矣,然苟不如此,其家必不能富。若论腹中所食,则为饭为糜,为羹为炙,为醯醢(xihai)盐梅,亦可谓杂极矣,然苟不如此,其人必不能肥。何独于三教而疑之?

  【白话】:迂儒一听到这个“广”字,就一定会嫌学问太杂,他不知杂也有分别啊!例如,天理杂有人欲①,王道杂有霸术②,米粟杂有秕糠,这一定是不行的。至于三教所说的道理,都有益于身心。太山不嫌小土,才能成其大;沧海不择细流,才能汇其深。怎么能够说它杂呢!一家之中,有食有衣,有财有宝,有奴婢田园,可以说很杂了,但不这样,家里就一定不能富裕。再如肚子里所吃的东西,有饭有粥,有汤有菜,有酱有醋,有油有盐,可以说是杂乱极了,但不这样,人就不能胖。为什么独独对广行三教,就怀疑呢?

  注:①天理是指人的善良本性,存天理而灭人欲,是保存人的善良本性,消除个人的私欲。

  ②以德化人,施行仁政,就是王道;反之,假施仁政,或不施仁政,就是霸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