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中)

  鬼能止焚(其亲面述)(赡养老人,死后报恩)

  【原文】:杭州袁午葵,讳滋,生平好施予。适三藩乱,浙中被掳之妇甚众,袁曾倾囊赎之。又多刻经验良方,及格言因果劝世。康熙五年,袁有婢烹茶,藏热炭于木桶,火性未熄,而桶在楼上床边,人迹罕至。袁虽有女卧病在间壁,莫之知也。时病女忽见亡老妪,白昼现形,以指甲刺其面。大恐,厉声疾呼。于是家人争赴,乃见桶已成灰,床亦半焦,即刻有燎原之势,因并力救之而熄。盖亡妪之初来也,已六旬矣,袁以彼无子,慰留之。居数年,其夫亦来就养,袁又畜之。夫妇甚感其恩。其没也,皆及八旬。识者皆谓现形以报德云。

  【白话】:杭州袁午葵,名滋,平生喜爱布施。遭遇三藩之乱①的时候,浙江被掳走的妇女很多,袁尽自己的全力把他们赎回。又经常刻印许多有效药方、格言警句、劝世善书,赠送别人。康熙五年,袁的一个婢女烧完茶,把热炭放在木桶里,火没有熄灭,而桶子放在楼上床边,很少有人去。袁虽然有个女儿因病躺在隔壁,但也无法知道。这时,病女忽然看见死了的那个老婆婆,在大白天露出了原形,用指甲刺她的面。病女很恐惧,大声喊叫。于是家人匆忙赶来,才发现木桶已经烧成灰烬,床的一半也已烧焦,火势正在蔓延,即刻就会形成一场大灾难,大家奋力趁早熄灭,才免除一场即将发生的大祸。原来这个老婆婆是袁收养送终的,她刚来时,年已六十,袁看她老而无子,就安慰她,收留下来。住了几年,她的丈夫也来了,袁又留住赡养。老夫老妻非常感谢他的恩德。到死的时候,年纪已经八十了。知道这个事情底细的人,都认为是老婆婆现形报恩。

  ①清初吴三桂、尚之新、耿精忠原为明将,降清后以镇压、屠杀人民起家。清初分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守云南;尚可喜为平南王,守广东;耿继茂为靖南王,守福建,称三藩。后逐渐发展为地方武装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清政府下令撤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继茂子)相继反清,史称“三藩之乱”。

  【原文】:此亦老而贫者也,既惜其老,复慰其贫,使彼夫妇皆得其所,阴功不已大乎!

  【白话】:这也是既老又贫的人,既怜惜他老,又怜惜他贫,使他们老夫老妻都得到归宿,真是很大的阴德啊!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布施衣食,救济道路上饥寒交迫的人)

  【原文】:(发明)饥寒而在道路,则与居家之窘乏者殊矣。苟非羁旅之人,资粮告匮,即遇患难之事,缓急无门,彼于衣食,诚有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之势。苟能有以周之,则我之所费有限,而彼之沾惠无穷矣!

  【白话】:(发明)出门在外,饥寒交迫,与在家贫困的人有所不同。出门在外的人,钱粮一旦用尽,就是最痛苦的事,无亲无故,没有回旋的余地,诚然是有钱则生,无钱则死的局势。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周济他,那么我所花费的虽然有限,但却解决了对方的大问题了!

  下附征事(二则)

  饿夫酬德《左传》

  【原文】:晋赵宣子,田于首山。见翳桑之下有饿者,知其三日不食,乃食之。食焉,而舍其半。问之,曰:“欲以遗老母耳。”使尽之,而更赠以箪食与肉。后灵公欲杀宣子,伏甲而斗于门内,宣子几被戮。忽有介士,倒戈而救之出。因问其故,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或有识之者,曰此灵辄也!

  【白话】:晋国赵宣子,在首山打猎。看见桑树荫下有一个饥饿的人,知道他三天已经没有吃东西了,就拿出食物给他吃。只吃了一半,他就停下了。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想要拿回去给老母亲吃。”宣子让他吃尽,另外再打发他一些肉食回去。后来灵公想要杀宣子,埋伏士兵在门内向宣子进攻,宣子万分危急。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个勇士,反过来抢救宣子。宣子被救出去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就是桑树荫下的饿人啊!”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他不告而退。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说,这是灵感啊!

  【原文】:一饭之恩,可以免死;绨(ti)袍之恋,足以延生。孰谓措衣食者,仅周道路之饥寒哉!

  【白话】:一饭之恩,可以免死;棉袍之赠,足以救生。谁说布施衣食,仅仅就是救了道路上的饥寒者呢!

  速得贵子《功过格》(雪中送衣,速得贵子)

  【原文】:冯琢庵父,生平好善。隆冬晨出,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解裘衣之,与以饮食。周恤备至。未几,梦东岳帝曰:“汝本无子,以救活人命,出于至诚,上帝特命韩琦,来为尔子。”后生琢庵,遂名琦。少年颖发,二十入中秘,三十六陪点相位。

  【白话】:冯琢庵的父亲,平生好善。一个深冬的早晨,遇到一个人,倒在雪地里。上前一摸,已经一半僵硬了。冯就解下身上的皮袄给他穿上,又给他饮食。关怀备至,体贴细微。没有多久,就梦见东岳圣帝对他说:“您命中本来没有儿子,因为救活了人命,又是出于至诚心,所以上帝特意叫韩琦①来作您的儿子。”后来就生下琢庵,取名为琦。琢庵从小聪明,二十岁就进入中秘②,三十六就是陪点相位。

  注:①韩琦(1008-1075)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天圣五年进士。仁宗时,西北边事起,琦任陕西经略招抚使,与范仲淹率兵拒战。韩范久在兵间,名重当时,为宋廷所倚重,时人称为“韩范”。西夏和成,入为枢密副使,嘉祐中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国公。琦为相十年,临大事,决大议,虽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卒谥忠献。宋史有传。

  ②中书、秘书两官署。

  【原文】:吾邑向有同善会,给钱而外,每冬复买旧棉胎,以赠隆冬之无棉者。其始也,浙中袁午葵倡之,其后午葵还浙,踵而行之者,惟高子甸九辈,数人而已。

  【白话】:我乡素有同善会,送钱以外,每年冬天买下一些旧棉胎,用来赠送给那些没有棉衣棉被过冬的人。它的发起人,是浙中的袁午葵。后来葵回乡,跟着实行的,只有高子甸九辈人罢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