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中)

  大愉快事《功过格》(一遇布施,心中最乐)

  【原文】:罗惟国,任宁国时,一日谒刘寅,喜动颜色曰:“今日有一大愉快事!”寅问之,罗曰:“适有贫族十余人,以饥荒故,远来相告,余以向所积俸银尽散之,举家之人,无一阻我,是以快耳!”

  【白话】:罗惟国在宁国任职的时候,有一天拜见刘寅时,兴高采烈地说:“今天真是我平生最快乐的日子!”寅问他是什么事,罗回答说:“刚才碰上贫穷亲戚十多人,因为饥荒的缘故,从远方来告诉我,我就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薪水全部送给了他们,全家人没有一个出来阻拦,所以真是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啊!”

  【原文】:《景行录》云:“富贵之家,有穷亲戚往来,便是忠厚有福气象。”今人反以为耻,以之为厌,何其陋哉!

  【白话】:《景行录》说:“富贵家庭,如果有穷亲戚来往,那就是忠厚有福气的气象。”今天的人反以有穷亲戚为耻辱,讨厌他们,这是多么荒谬啊!

  岁饥赈济邻朋(饥荒年岁,想尽办法救济亲邻朋友)

  【原文】:(发明)救荒之策,有施于已然者,有施于未然者。请蠲(juan)国赋,截留漕米,劝募设粥,严禁籴(di)客,此施于已然者也。开泛河渠,高筑圩岸,务本节用,储粟裕农,募民开垦,严紧张簖(duan)宰牛,此施于未然者也。救之于未饥,则用物少而所济广,民得营生,官无缺赋。若至饥馑已成,流殍(piao)满道,而后议蠲议赈,则所济有限,而死亡者多矣。独言邻朋,举小见大也。

  【白话】:(发明)救济饥荒的办法,有在饥荒没有出现前想的办法,有在饥荒已经出现后想的办法。请免国赋,截留粮食,劝募施粥,严禁商贩牟取暴利,这是在饥荒已经出现后想的办法。开河挖渠,高筑堤岸,务本节用,储粮护农,劝募开垦,严禁拦河捕鱼、宰杀耕牛,这是在饥荒没有出现前想的办法。在还没有出现饥荒的时候就想办法,那么花的力气小,而救的人多,老百姓安居乐业,官府不缺赋税。如果已经发生饥荒,饿殍遍野,这时才商议赈济免赋,那么救济的力量有限,而死亡的人多。这句话只说“邻朋”,是以小见大。

  【原文】:水旱灾荒,原从悭贪鄙吝所致,盖众业所感也。若用其心于赈济,则未来之饥荒亦免矣。

  【白话】:水旱灾荒,它的根源是来自贪婪小气,吝啬钱财,是共同的恶业所感招。如果现在专心赈济,那就免去未来的饥荒了。

  【原文】:经云:人寿三十岁时,有饥馑灾至,凡七年七月七日夜无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尽阎浮提所存不过万人,留之以为当来人种。《婆沙论》云:“人若能以一抟(tuan)之食,发大悲心,布施饿者,于当来世,决不遇饥馑之灾。”此种救荒,尤属泯然无迹。

  【白话】:经上说:人的平均寿命到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出现饥馑灾害,经过七年七月七昼夜不下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整个地球能够保存下来的人不会超过一万人,留下这些人作为将来的人种。《婆沙论》说:“如果有人能用很小的饭食,真诚地发救人的心,去布施给饥饿的人,那么他在将来,一定不会遇上饥馑的灾害。”但是在生活中能够这样去做的人,还真是很少啊!

  下附征事(五则)

  因荒酿祸《隋书》(不救灾民,因荒酿祸)

  【原文】:隋末,马邑大饥,太守王仁恭,坚闭仓廒(ao),不务赈济。刘武周宣言曰:“今百姓饥荒,僵尸载道,王君如此坐视,岂是民之父母?”因椎牛誓众曰:“吾辈不能甘心待死,官仓之粟,皆百姓脂膏,公等可随吾取之,以延旦夕。”众许诺,乃谋杀仁恭,开仓赈济。由是远近邻邑,无不响应。

  【白话】:隋朝末年,马邑大饥,太守王仁恭,坚闭粮仓,不搞赈济。刘武周对大众说:“现在百姓饥饿,到处都有饿死的尸体,而姓王的坐视不救,难道他还是我们的父母官吗?”因此,他就敲起牛皮鼓,对众宣誓说:“我们不能甘心等死,官仓的粮食,都是百姓的血汗,你们可随我去取走,用以延长几天生命。”大家齐声答应,就谋杀了仁恭,开仓赈济。远近各个地方纷纷响应。

  【原文】:武州之意,不过欲号召饥民,借以倡乱耳。然酿成之者,皆仁恭也。昔赵清献,知越州,适吴越大旱,公不待民饥,早为规划,抚循倍至,而后民情为之帖然。彼全躯保妻子之臣,乌足语此!

  【白话】:刘武州①的原意,不过是想号召饥民,好乱中夺权罢了。但酿成祸害的根源,来自王仁恭。从前赵清献去越州为官,正碰上吴越大旱,公在百姓还没有发生饥荒的时候,就提前规划,安抚人民,顺就民意,以后就民情安定,没有出乱子。那些要保全自己和妻子儿女的臣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注:①刘武周(?-622)隋河间景城人,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县),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与同郡张万岁杀太守,聚兵万余人,自称太守。依附突厥,攻占雁门、楼烦、定襄等郡,受封为“定扬可汗”,自称皇帝,年号天兴。武德二年(619年)勾结突厥,攻占太原、晋州、浍州。次年兵败奔突厥。后拟逃归马邑,事泄被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