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情动人胎(情动入胎,为人作子)

  【原文】:帝君曰:予既迁化,将往西方。适至洞庭君山,爱其胜境,因少留焉。予时上无君相临制之威,下无骨肉系累之念,超然物外,此乐何穷!久之,有二仙童,自天而下,以予为君山主宰,兼洞庭水治。一日,见一妇人,年三十余,呼号而来,祭且祝曰:“良人不幸,得罪于君,窜死南荒,家乡万里,旅榇(chen)难归。痛念堂有二亲,身怀六甲。若山川神灵,察吾夫君以忠获罪,怜吾姑嫜,暮景无依,使得诞一男以续张氏,纵妾命不保,亦无憾焉!”予在云路中,不胜其悲,涕泗从出(谨按:天人之身,无有涕泗,唯当命终之侯,五衰相现,腋下始有微汗耳。帝君既有涕泗,尚在神道中可知),忽身堕妇怀,懵然无觉。久之闻人语曰:“是男是男!”予开目视之,身在浴盆中,盖已生世矣。

  【白话】:帝君说:我已离开人世,正往西方走去。路过洞庭君山,被它的优美景象所吸引,就稍微停在那里一会儿。这时候,上无君王管制的威势,下无骨肉牵挂的念头,真是逍遥自在,成为世外之人。过了一段时间,有两个仙童,从天降下,拥戴我做君山的主宰兼洞庭水治。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女人,年纪三十多岁,大哭而来。祭拜时说道:“我的丈夫不幸,得罪了国君,放逐死在南方边远荒凉地区,离家乡有万里之遥,棺材难以回去,不能埋骨故里。痛念家有双亲,我已身怀有孕。如果山川有灵,考察我丈夫因忠获罪,可怜我的公婆,晚年无依,就请降生一个男孩来续张家之后,即使我的命不能保全,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在云中走过,看见这个情景,禁不住心中为她悲痛,同情之泪潸(shan)然而下(敬按:天人的身体,已经没有眼泪鼻涕,只有在命终的时候,现出五种衰相①,腋下才开始流微汗,帝君这时有眼泪鼻涕,可以推知他当时在神道),忽然身体堕落到这女人怀中,糊糊涂涂没有知觉了。过了很久,听到有人说话,说:“是男孩,是男孩!”我张开眼一看,身体已在浴盆里面,我已经投胎出世了。

  注释:①五衰:一、头上花萎;二、衣裳污垢;三、身体臭秽;四、腋下汗出;五、不乐本座(对自己的宝座生出不乐感受,眷属也相继离开)。

  【原文】:生死海中,一经耽染,便成堕落。苛非大修行人,未有独往独来,不迷真性者。帝君宿生闻道,本欲为西方之行,特以一念恋著山水,遂被洞庭君山粘住。纵意中绝无作山灵河伯之想,不觉已堕血食之神矣!至于心怜张妇之祷,本一片善念,岂料遂为其子!然而情之所注,便堕其怀。迨见身在浴盆,即欲毅然跳出,不可得矣。帝君此际犹乃尔,何况茫茫业识人!

  【白话】:生死海中,一经沉溺污染,就会堕落。如果不是大修行人,从来没有谁能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独往独来,不迷失自己的真性。帝君前世已闻出世之道,本来想要往生西方净土,只因一念爱恋山水,就被君山拖住了。即使意识中绝对没有做山灵河神的想法,就在不自觉中已堕落为血食之神了!至于心中可怜张妇的祈祷,本是一片善念,怎么会料想到就成为她的儿子!可是情之所向,就落入她的怀中,等到发现身在浴盆中,即使想要毅然跳出来,已经不可能了,帝君这番遭遇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沉没茫茫业海的凡人!

  补充:临终一念,最为重要,一心念佛,跳出生死.一有爱染,便入轮回。

  不愧孝友(张家为子,盛称孝友)

  【原文】:帝君曰:予皇考姓张,讳无忌,事周厉王,为保氏。时王耻闻过失,至于监谤,怒皇考谏诤,窜死番阳。时予尚幼,从母黄氏,迎丧归葬河朔。十岁就外学,名予日忠嗣,追先志也。既冠,王父平子,字予日仲。母氏慈祥明辨,笃于教训(帝君自言母氏日诵观经,晚年无疾坐化,益信此时已有佛法)。值宣王继位,诏先朝臣子,死于非辜者,咸录其后。予禀母命,诣京师,登肺石以自明。有诏复皇考官,谥曰献,仍以予为保氏。予先有兄允思,不幸早世,母氏痛之,遂以次子楙(mao)阳承其后,以慰母心。王母赵氏终,王父寻亦不起。予以孙承子,服斩衰三年,哀毁闻于中外,时以孝友称予,字而不名。

  【白话】:帝君说:我的亡父姓张.名无忌,作周厉王的臣子,任保氏①职务。当时厉王不喜欢听批评的话,以至于拘禁说他过错的人。当时亡父直言劝谏,厉王发怒,放逐番阳而死。这时我还很小,跟着母亲黄氏,回去送葬到黄河以北。十岁时出外读书,取名叫做忠嗣,是继承父亲志向的意思。已经成年了,祖父把我作为儿子,取名为冲。母亲黄氏心地慈祥、明察是非,全心全意教育训导我(帝君自己说母氏每天诵观经,晚年无病坐化,更信这时已有佛法)。等到宣王继位,颁诏前朝臣子,无罪而死的人,都录取他的后代为官。我禀承母亲的指示,到京城登上肺石②来鸣冤。宣王颁诏恢复了亡父的官职,谥号③为献,仍用我作保氏。我原有兄允思,不幸早亡,母亲经常为他伤心,我就把我的次子楙阳,继承作兄,以安慰母亲的心。祖母赵氏去世,祖父也不能起床了。我因以孙承子,身穿重丧之服三年,哀毁④的名声远近闻名。当时大家以孝友④称呼我,我的名字反而没有人喊了。

  注释:①执掌教育贵族于弟的官员。

  ②设于朝廷门外的石头,民有不平,击石鸣冤。

  ③死后追加的封号。

  ④居父母之丧非常虔诚,《宋书》张敷伟:“居哀毁灭,孝道淳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原文】:(按)此即诗所谓张仲孝友也。帝君母夫人乃前日祷于君山之妇,未为母之时,帝君受其拜,既为母子后,彼复受帝君拜矣。然毕竟谁当拜,谁不当拜?是故观于儒,而后知五伦之方,通于释,而后知五伦之圆。

  【白话】:(按)这就是诗中所咏张仲孝友的事迹。帝君母亲就是先前在君山祈祷的女人,没有做母亲的时候,帝君受她拜,已作母子之后,她反受帝君拜了。但究竟谁当拜,谁不当拜?因此,从儒家方面来看,才知道五伦①的关系,从佛教方面来看,才知道五伦的圆融

  注释:①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关系

  补充:儒家五伦仅从一世来看,佛教则从三世因果来讲,故所谓五伦关系,无不是互相替代。佛教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菩萨视一切众生为父母,而能互为父子关系。所以真正的菩萨永远把自己放在最低位置,不是我们拜菩萨,而是菩萨拜我们。所以佛教虽然重孝友、正五伦,但从出世来讲又是互相圆融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