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诚感父骨《高僧传》(昼夜诵经,感动父骨)

  【原文】:后周李氏,长安贵胄里人,唐宗室也,七岁出家,法名道丕。十九,值驾幸洛,长安焚荡,乃负母入华山。时谷涌贵,丕自辟谷,唯乞食供母,母问食否,必曰:“已斋。”母曰:“汝父霍山战没,骨暴霜露,能收取归葬乎?”遂往霍山,拾白骨聚一处,昼夜诵经,忏父杀业,日祝曰:“群骨之中,有动转者,即父遗骸也。”一心持诵,目不暂舍,数日间,有髑髅(dulou)从骨聚中跃出,摇曳良久。丕擗(pi)踊抱持,斋归见母。是夜母梦夫归,明晨骨至。后应招入京,名播朝野。

  【白话】:后周李氏,长安贵族后裔,唐的宗室,七岁出家,法名道丕。十九岁时,皇上转移洛阳,长安被战火烧毁,丕避乱负母进入华山。当时粮食紧张,丕就辟谷不食,只是出去讨饭供养母亲,母亲问他吃了没有,他一定说:“已经吃了。”有一次母亲对他说:“你的父亲在霍山战死,抛骨荒野,能收取回来吗?”李就前往霍山,检起一堆白骨,昼夜诵经,忏悔父亲前世的杀业,祈祷说:“这一堆骨头中间,能够自己动转的就是我父亲的遗骸。”一心念诵,目不转睛,几天后,有一些髑髅从骨堆中跃出,摇动了很久。丕就把它们分开,抱回去与母亲相见。当天晚上,母亲梦见丈夫回来了,第二天早晨,遗骨果然回来了。后来,丕应招入京,名声传播四方。

  【原文】:孝有二,有世间孝,有出世间孝,师盖兼而有之矣!若夫道纪荷亲而讲演,法云居丧而毁瘠,鉴宗医父病而两股皆刳(ku),智聚丁母忧而三年泣血,如斯之类,罄竹难书。倘谓辞亲出家,父母遂不必奉养,岂识孝名为戒之义乎?

  【白话】:孝分为两种,即世间孝和出世间孝,道丕师两者都兼有了!如果还要列举道纪负担母亲讲演佛法,法云守丧毁坏了身体,鉴宗医治父亲的病挖空了两条大腿,智聚守母丧三年泣血,这样的典型,真是罄竹难书。如果认为辞亲出家,父母就不必奉养了,那么他真正认识了出家的意义吗?

  (以上各例详见《高僧传》)

  酬恩护法《金汤编》(为报旧恩,真诚护法)

  【原文】:宋吕蒙正,字圣功,太宗时,举进士第一,累官参知政事,封许国公。方公之微也,尝寄迹僧寮,得安意书史。后执政十年,郊祀俸给皆不请。帝问其故,对以私恩未报。诘之,以实对。帝曰:“僧中有若人耶!”赐紫袍以旌之。所得恩奉悉与寺僧,以酬宿恩。公于晨兴礼佛,必祝曰:“不信佛者,莫生吾家,愿子孙世世食禄,护持三宝。”后从子夷简封申国公,每遇元日,拜家庙后,即叩礼广慧禅师。申公之子公著,亦封申国公,于天衣禅师亦如之。左丞好问,于圆照禅师亦如之。左丞之子用中,于佛照禅师亦如之。世世贵显奉佛,果如公愿。

  【白话】:宋吕蒙正,字圣功,太宗时,考取第一名进士,作官作到参知政事,封许国公。在公声名未显之前,曾经寄身于僧人中间,能够安心读书作文。后来他作了官后,十年时间中,郊外的祭祀和自己的俸禄都不要。皇上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私恩未报。再加追问,就把实情告诉了皇上。皇上说:“僧中有这样的人吗!”就赠送紫袍予以表彰。吕公把皇上的恩赐都送给了寺僧,以回报过去的恩情。吕公每天早晨礼佛,一定要祈祷说:“不信佛的人,不要投生到我家来,只愿子孙世世代代以宰官身护持三宝。”后来他的儿子夷简封为申国公,每遇到初一,拜完家庙后,就去亲近广慧禅师。申公的儿子公著也被封为申国公,经常亲近天衣禅师。老二好问,经常亲近圆照禅师。老二的儿子用中,经常亲近佛照禅师。世世代代显贵奉佛,果然应了吕公之愿。

  【原文】:经言诸佛之恩,过于父母,夫父母之恩,至深重也,反谓佛之恩过之,何哉?盖父母之恩,止于一世;诸佛之恩,尽未来际;父母之恩,但养色身;诸佛之恩,济人慧命;又父母训诲,不过导以名利,若或误用,反能造业;诸佛菩萨,能示以究竟法门,苟从其教,疾出轮回;父母若遇逆子,便发嗔恨;诸佛菩萨,虽遇谤佛谤法之人,悲悯无已。不特此也,父母爱其子,原望养生送死;至诸佛菩萨,毫无希望,虽度尽众生,初无能度之想。故世间第一负恩之事,无如谤佛。吕公不愿此种来为子孙,识亦卓矣。

  【白话】:经上说诸佛之恩,胜过父母,父母之恩是非常深重的啊,为什么说佛的恩反而胜过呢?因为父母的恩情,只在一世;诸佛的恩情,没有时间界限;父母的恩情,只在抚养色身;诸佛的恩情,则是救人慧命;父母的训诲,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名利,如果用错了,就会造业;诸佛菩萨教导众生彻底解脱的法门,只要依从他们的教导,就会很快走出轮回;父母遇到逆子,就生瞋恨;诸佛菩萨,即使遇到谤佛谤法的人,也仍旧悲悯无已。还不止这些,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原来是希望养生送死;诸佛菩萨就没有一点希望,虽然度尽无量众生,却不作度生的想法。因此,世上最大的忘恩负义的事情,就没有能超过谤佛的了。吕公不愿这种人来作后代,真是具有远见卓识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