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修忏遇母《梦溪笔谈》(刺血写忏,遇见亲人)

  【原文】:宋朱寿昌,刑部侍郎朱巽之子,其母刘氏微。寿昌七岁,父守雍,出其母嫁民间。及长,哀慕不已,乃解官访母。遍走四方,备历艰苦。刺血书水忏一部,印施流通,昼夜诵持不辍。后行次同州,忽然会遇,相持大哭,感动行路,遂归孝养,复出为司农少卿,士大夫为之传者众。

  【白话】:宋朝的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低微,在寿昌七岁的时候,父亲主管雍这个地方,把寿昌的母亲嫁到了民间。寿昌长大后,天天思念母亲,心中悲痛,最后下定决心,辞官寻母,走遍四方,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为了报母恩,他刺血书写水忏一部,又印经流通,念经不断。有一天他走到同州的时候,忽然和母亲相遇,两人抱头痛哭,过路的人都受感动。从此就诚心孝养,又出来作了司农少卿,士大夫中为他作传的人很多。

  【原文】:刺血书忏,昼夜诵持,何等精诚!宜其忽然会遇也。乃小学所引,反将此事错过,何哉?

  【白话】:刺血写忏,昼夜念经,多么精诚!忽然相遇是理所当然的事。《小学》①这本书反而把这件事忽略了,没有引用,不知是为什么。

  注:①中国过去的儿童教育课本,宋朝朱熹、刘子澄编,里面的内容大都有关道德修养,分内外二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包括“嘉言”、“善行”。明陈选作《小学集注》,清张伯行作《小学集解》。

  树德资亲《感应篇广疏》(积德行善,报答亲恩)

  【原文】:福建林承美,幼丧父,其母守节抚养。承美旦暮号泣,患莫能报。一禅师告云:“孝子思亲,痛泣无益,当求所以报之之道。”语云,作善,亲有益;作恶,亲有忧。子欲报亲,惟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乃可报耳。承美省悟,誓戒杀放生,广修善事。后享年九十有六,科第甲于闽中。

  【白话】:福建的林承美,幼年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守节不嫁,抚养儿子。承美日夜哭泣,深感母恩难以报答。一位禅师很受感动,就劝告他说:“孝子思亲,光是痛哭,亲人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应当想一个报答的办法。”于是告诉他,作好事,亲人就会得益;作坏事,亲人就会受害。您想要报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能使亲人真正得益。承美一听,醒悟过来,发誓戒杀放生,多作好事。后来享受高寿九十六岁,科第为闽中第一。

  【原文】:世有善用其孝者,有不善用其孝者。吾尽其诚,能使亲实受其益,此善用其孝者也。吾尽其诚,不能使亲实受其惠,此不善用其孝者也。若云哭泣尽哀,即名为孝,纵使两目涌泪,若决江河,于亲何益?若云衰麻在身,即名为孝,任汝积麻成山,坐卧其内,于亲何益?夫衰麻哭泣,原人子必不容已之情。然欲使生我劬劳之父母,得沾实惠,则在彼而不在此矣!

  【白话】:世上有善于尽孝的人,有不善于尽孝的人。我尽自己的诚心,使亲人得到实际的利益,这就是善于尽孝的人。我表面上尽到了自己的诚心,而亲人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这就是不善于尽孝的人。如果说哭泣就是尽哀,就叫做孝,那么即使泪如泉涌,象决堤的江河一样,对于亲人又有什么利益呢?如果说衰麻在身,就叫做孝,那么即使积麻成山,坐到里面去,对于亲人又有什么利益?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是人不得已才表达出来的常情。要想使生我养我、任劳任怨的父母得到真实的利益,则要用另外一种办法,不在这种表面形式。

  补:以上已将尽孝的道理说得非常详尽,尽孝的办法不在于外表形式,更不在死后讲排场,甚至杀生祭拜还以为孝。如果能将以上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对照执行,那么这个人就是真正的大孝子。真正尽孝的关键在哪里?归根到底,就是要使亲人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学佛这条道路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