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明)真者,天仙之谓;斗者,列宿之名。尝记人之善恶,注人之生死,安得不敬奉朝礼乎!若欲原其最初,则天仙在前,斗宿居后。盖劫初未有众星,梵王帝释,因驴唇大仙之请,而后安置28宿于四门也。斗为西门第五宿,属斗宿者,当以粳米花和蜜祭之。
【白话】:(发明)真是天仙的称呼,斗是星宿的名字,他们记载人的善恶,主管人的生死,怎么能不敬奉礼拜呢!如果想要推究他们的根源,那么天仙在前,星宿在后。原来这一劫开始的时候,天上并没有星星,梵王帝释,应驴唇大仙的请求,就安置了28宿。南斗是西门第五宿,属斗宿的人,应当用爆米花与蜜和在一起,祭祀斗宿。
【原文】:《楼炭正法经》云:大星周围七百里,中星四百八十里,小星一百二十里,中有天人居住。世俗乃谓陨星仅如拳石,甚至画七猪之形于斗母下,亵亦甚矣!
【白话】:《楼炭正法经》说:大星周围700里,中星480里,小星120里,中间有天人居住。世人看见落下来的陨星只有拳头大,就对星宿不恭敬,甚至还在斗母星下画出七猪的图形,真是猥亵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星星看做拳头大的石头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并且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已经慢慢确定有外星人的存在了,特别是随着新兴的飞碟科学的发展,许许多多的飞碟现象以客观事实证明了外星人的存在。人类费了这么大的工夫,才知道了这一事实,而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以自身觉悟证得的天眼,早就发现了宇宙的本来面目。佛经常常提到三千大千世界,说一个小世界以须弥山(并不就是指一座山,而是一种象征)为中心,集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叫做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为重叠了三个千数,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宇宙中无穷无尽,所以佛经常常说微尘世界、恒沙世界。许多年以前,人们还以为地是四方的,后来发展到地球中心说,又发展到太阳中心说,现在又提出了银河系,连银河系也在运动。这些问题已在佛经中说得清清楚楚,可见科学的发展为佛法提供了佐证。但是为什么人类登上月球后没有发现外星人呢?要知道九法界众生都处在不同的时空境界,人道境界怎么能看到月宫仙人呢?再说我们地球上也有水陆诸神,谁能看见呢?我们现在发现的飞碟,扑朔迷离,不可思议,人间最先进的火箭、飞船也无法达到飞碟的速度。所有这一切现象,以现在的科学还无法解释,只有求证佛法,开了天眼,才能得到最完整的答案。
【原文】:真人斗母,宿生皆从尊敬三宝,修行十善而来,故能享飞行宫殿,照临下土。乃今之奉道者,往往反谤佛法,安在其能奉真朝斗也!
【白话】:天仙星宿,都从尊敬三宝,修行十善的人中来,依赖前世的福德,所以能够飞行于宫殿之中,光芒照临下界。而今天的修道人,往往反而毁谤佛法,怎么能有脸敬奉天仙,礼拜星宿呢?
【原文】:汉魏以前,称佛为天尊,称僧为道士,称道士为祭酒①。自北魏寇谦之②,窃天尊与道士之号,而后佛不称天尊,比丘不称道士。其后祭酒之名,沿为大司成③矣。
【白话】:汉魏以前,佛尊称作天尊,僧尊称作道士,道士尊称作祭酒。到了北魏寇谦之时,他窃取了天尊和道士的名号,从此佛就不称天尊了,比丘不称道士了。以后连祭酒的名字也变为大司成了。
注:①古时候酹酒祭神必由尊者或老者一人举酒祭地,就把位尊的人和年长的人称作祭酒。汉平帝时设置六经祭酒,为官名。
②寇谦之(365-448),字辅真,上谷昌平(北京)人,北魏道士。他十八岁从成公兴入华山学道,又转入嵩山修道。后托言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并赐予《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要他整顿道教。他利用北魏太武帝对道教的崇奉,排斥佛教,改革天师道,制订乐章诵诫新法,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建立天师道场,称为新天师道。
③祭酒为官名,如汉以后的国子监祭酒,唐高宗时一度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以后祭酒就称作大司成了。
下附征事(二则):七星救焚《劝惩集》(七星救火,化险为夷)
【原文】:常熟奚浦钱氏,聚族而居,有小四房者,素奉斗,姑媳孀居。正德丙寅,其房旁失火,延烧三昼夜。恍惚见朱衣者七人,于檐前举袖一麾,火光随灭,四面皆成灰烬。
【白话】:常熟奚浦有个姓钱的地方,一族人住在一起,其中有个小四房人家,平素敬奉星斗,婆媳两人孤单相依。正德丙寅年,房屋四周失火,延续烧了三天三夜。钱氏婆媳在恍惚之中,看见七个穿红衣服的人,来到她的屋檐前,举袖一挥,火光随灭,四面已经全部烧成灰烬了。
【原文】:普门品云: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即此可信。
【白话】:《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如果陷入大火之中,依仗信奉观音菩萨的力量,就会使火不能烧到自己身上。从上面这个事实就证明可信了。
补充:因为星宿尚且有如此威力,何况福慧具足的观世音菩萨呢!
【原文】:句容严近山,康熙初年,客荆襄,遇道人教以礼斗,严遂笃信奉行,精诚三载。一日在江边行,已昏黑,遇大盗。严惧,乃持斗母心咒。未几,若有黑云笼罩其船,严遂得脱,而余舟皆被其害。
【白话】:句容严近山,在康熙初年的时候,旅居荆襄,遇到一位道人教他礼敬星斗,严就虔诚奉行,坚持了三年。有一天,在江边坐船,天已昏黑,遇到了一伙大强盗。严非常害怕,就持念斗母星咒。没有多长时间,突然一团黑云笼罩了他的船,严就逃脱了这场灾难,其他的船都遇害。
【原文】:有谓斗母即观音大士,此谬也。菩萨虽随类化身,然皆韬光不露。若即明识其为观音,而又列玉皇之下,颠倒甚已。或云,乃摩利支天,未知是否?
【白话】:有人说斗母就是观音大士,这是错误的。菩萨虽然千变万化,随缘度生,但是都韬光隐晦,不露形迹。如果明明已经识别是观音菩萨,而名字又列在玉帝之下,这不是轻重倒置吗?有人说,斗母是摩利支天,不知是否?
下载附录(二则)
道藏源流
【原文】:道家无所谓藏也,唯有《道德》五千言为真耳。尝考元都目录,皆后人妄取艺文志书名,矫注884卷,名之为道藏也。至于历朝伪撰者,又不一而足,略言之,如前汉王裒(pou),造《洞元经》,后汉张陵,造《灵宝经》及章醮等书40卷,吴时葛孝先,造《上清经》;晋道士王浮,造《三皇经》;齐道士陈显明,造《六十四真步虚品经》;梁陶宏景,造《太清经》。后周武时,有华州道士张宾,诏授本州刺史,长安道士张子顺,选得开府,扶风进士马翼,雍州别驾李通等,四人于天和五年,在故城内守真寺,抄览佛经,造道家伪经一千余卷。(装潢者乃万年县人索皎)隋大业末年,有五通观道士辅惠祥,私改《涅槃经》为《长安经》,为尚书卫文升所奏,敕令戮于金光门外。麟德元年,西京道士郭行真,东明观道士李荣,会圣观道士田仁惠等,又将从前伪撰经,重加修改,私取佛经添换在内,故有三界、六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助道品、大小法门及优婆塞、优婆夷等语。此正孔子所谓,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者也?不然。道家极其分量,不过为天为仙而止,安得有菩萨修行之法耶!
【白话】:道家并没有现在所说的《道藏》,仅仅只有老子《道德经》五千字是真的。曾经考证元都目录,都是后人妄取艺文志书的名词,自称高明,伪托注解,共成884卷,取名叫做《道藏》。至于历朝所伪撰,那就很多了。简单的来说说,例如前汉王裒伪造了《洞元经》,后汉张陵伪造了《灵宝经》和章醮等书40卷,吴时葛孝先伪造了《上清经》,晋道士王浮伪造了《三皇经》,齐道士陈显明伪造了《六十四真步虚品经》,梁陶宏景伪造了《太清经》。后周武时,有华州道士张宾,任命为本州刺史,长安道士张子顺,选得开府,还有扶风进士马翼和雍州别驾李通等,一共四人,于天和五年,在故城内守真寺,抄览佛经,伪造作道经一千多卷。(负责装潢的人是万年县的索皎)隋大业末年,有五通观道士辅惠祥,私改《涅槃经》为《长安经》,被尚书卫文升上奏,上命判取极刑,取斩于金光明门外。麟德元年,西京道士郭行真,东明观道士李荣,会合圣观道士田仁惠等人,又将从前伪撰的道经,重加修改,私取佛经添换进去,所以道经也有了三界、六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助道品、大小法门和优婆塞、优婆夷等佛教名词。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互相串通,想要躲避人的眼睛,但天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啊!躲得了人眼睛,躲不了天的眼睛。或许有人要说,怎么不可以从三家中各取所长呢?不可以。道家修到最高境界,也不过升天为仙,怎么能够和修行菩萨道的大法相比呢!
补:我们说儒释道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但是儒只能谈到孔孟,道只能谈到老庄。中国历史上,有些人自称高明,想自立一派,但肚子里并没有甚么新东西,于是只好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手段,援佛入儒,援佛入道。中国的道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它本来就没有甚么系统的道藏,那些自称高明、自以为是的人,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剽窃篡改,形成了一个庞杂的体系,欺骗了一些愚痴无知的人。剽窃佛经,以为己有,罪过无量无边啊!现在民间正邪不分,谬种流传,流毒不浅。那些伪经,乱谈佛法,似是而非,蒙蔽大众。我们必须百倍警惕啊!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