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敬兄(敬爱兄弟)

  【原文】:(发明)兄弟之间,形骸虽异,然以父母观之,其爱同也。故彼此睽离,未有不伤亲之心者。人能互相友爱,则悌也,而孝存乎中矣。但言兄,不及弟,省文也。

  【白话】:(发明)兄弟之间,形体虽然不同,但是父母则认为是一体生下来的,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所以兄弟不和,没有不使父母伤心的。兄弟能互相友爱,就叫做“悌”,孝就同时存在其中了。这里只说敬兄,没有说弟,是文字上的省略。

  手足之谊,每伤于妇人。妇人之贤者虽有,而不肖者甚多。惟其见小不见大,知己不知人,故争端易起。无知世间男子,偏信妇人。兄弟虽万语千言,安能及妻妾之一诉乎!所以极刚之夫,遇妻而怯;极智之夫,遇妻而昏;极贵之夫,遇妻而奴;极果断之夫,遇妻而不决断;极鄙吝之夫,遇妻而慷慨;极居傲之夫,遇妻而低头;极方正之夫,遇妻而谄媚。虽以君父之尊,不能强其忠孝,独有闺中一妇,左提右挈而有余。可怜哉!五浊恶世之兄弟也,安得家家有贤妯娌,使之式相好,无相尤也。

  兄弟之间的感情,常常被女人损害。贤良的女人也有,但不好的占多数。她们的弱点就是见小不见大,知己不知人,所以常常容易引起争端。世上的男人,偏偏就是相信女人。兄弟说了千言万语,怎能抵得上妻妾一番诉说!所以非常刚硬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会胆怯;非常明智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会昏愚;非常显贵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会卑微;非常果断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会迟疑;非常吝啬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会慷慨;非常自傲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会低头;非常方正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会谄媚。虽然处于君王的尊贵地位,也不能勉强一个人忠孝,只有闺房里的女人,就能随心所欲的指挥男人。可怜啊,五浊恶世的兄弟!怎么能够使家家户户都有贤良的妯娌,互相友好,没有烦恼呢?

  下附征事(二则):爱敬交至(感应篇解)(爱敬其兄,一片真情)

  【原文】:明赵彦霄与兄彦云,同爨(cuan)十二年。彦云游浪废业,遂求析箸。甫五年,而兄产荡尽。霄乃置酒语兄曰:“弟初无分意,以兄不节,敬为兄守先业之半,尚可供朝夕。”请归,仍主家政,即取分契焚之,付以管钥,且代兄尽偿诸逋。兄惭,受而改辙。次年,彦霄父子同登进士。

  【白话】:明朝赵彦霄和兄赵彦云,同吃同住十二年。彦云游手好闲,挥霍浪费,不务正业,要求与弟弟分家。才过五年,哥哥就把家产荡尽了。有一天,弟弟给哥哥安排酒菜,对他说:“小弟本来没有分家的意思,因为哥哥不太节约,就代替守住祖辈一半家产,到现在还可以维持每天的生活。”就把哥哥请回家中,仍然让他当家,把分家的契约烧毁了,把钥匙交给他,并且代替哥哥偿还了所有欠账。哥哥很受感动,非常惭愧,下决心改变了旧习。第二年,彦霄和他的儿子都考上了进士。

  【原文】:临财之际,兄弟尤易参商,所以为亲用财,则互相推委。分亲所有,则彼此争竞也。善哉!《功过格》云:人子当养生送死时,应作譬如父母少生一子想;当析产受业时,应作譬如父母多生一子想。观赵君所为,何尝有财产之见,在其意中哉!

  【白话】:涉及钱财,兄弟之间最易产生意见,应当为亲人用钱时,就互相推诿,而分亲人财产时,就争多嫌少。说得好啊!《功过格》上这样一段话:为人儿女,养老送终的时候,就应该作父母好象少生一个儿子的想法;分家立业的时候,就应该作父母好象多生一个儿子的想法。看看赵君的所作所为,哪里还有财产的想法呢!

  至性感人《功过格》 (一片真诚,感动同行)

  【原文】:归安严溪亭凤,天性孝友。与同邑施翊(yi)之,乘舟,施诉分产不均,公频蹙(cu)曰:“吾兄懦,吾正苦之。使得如令兄之力,可以尽夺吾田,吾何忧!”因挥泪不已,翊之恻然感悟。盖相之与翊之,兄弟也,皆以知州致仕,因田产而成隙者,累年矣。自是兄弟交让,终身无闲言。

  【白话】:归安严溪亭凤,天性慈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一次,和同乡施翊之一起坐船,施诉说分产不均,严公听后,频频皱眉,说:“我的兄弟懦弱,我正在苦恼。假使能够象您尊兄这样,可以马上全部夺走我的田产,我还有什么忧虑呢!”说完就挥泪如雨,施君见状,恻隐之心,油然生起,很受感动。原来相之与翊之是两兄弟,都任知州一职,因为分田产而造成矛盾已经几年了。自从和严君相遇以后,兄弟之间就互相谦让,一生都没有闲话了。

  【原文】:严公之致仕也,兄贫且老,迎养于家,每宴客必兄执爵,公执箸随后。一日进箸稍迟,兄怒,批其颊,公欣然受之,终席尽欢。酒罢,送兄入卧,次旦,天未明,随至榻前候问。未几,兄卒,哭葬尽礼。公之事兄若此,知其对施之言,字字由中而发矣。

  【白话】:严公为官的时候,哥哥贫困并且衰老,严公就把他请到自己家中赡养,每次宴请宾客的时候,一定请哥哥拿酒杯,严公则拿筷子跟随在后边。有一次,严公进筷稍微慢了一点,哥哥很生气,打了他一个耳光,严公欣然接收,宴席气氛始终欢快。酒席之后,哥哥就寝,第二天早晨,天还没有亮,严公就来到床前问候。没有多长时间,哥哥就去世了,严公伤心痛哭,按礼节送葬。严公对待兄长如此尽心,所以前面和施君所说的一席话,的确是字字出自肺腑,没有半句假话。

  补:读者不要误会,严公劝酒,不是违背五戒吗?《安士全书》第一册主要谈世间法,世间法就是怎样做人。这个问题很重要,世间法作不好,怎能企求出世间法。有些人好高骛远,不从作人入手,就想得到出世间法,其结果是学佛学成孤家寡人,简直难以在世间生存。学佛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但是又不能随波逐流,要不断观心,时刻检查自己的心态,要象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世间法就是如何入世的问题,要随缘度化众生,这样就必须掌握许多方便法门,对世间知识和出世知识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太虚大师说:“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如果按照大师的教导去作,那么我们学佛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