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主为画像(功过格)

  【原文】:顺治初年,青阳吴六房之仆,吴毛,持戒修善,念佛不绝。值左氏兵渡江,举家避出,独吴代主守宅,被贼七枪而死,其弟来看,又复醒曰:“我有宿业,当受猪身七次,因斋戒力,以七枪散怨,从此径往西方矣!”后其主恍惚见彼,前后幢幡,曲躬告曰:“吾吴毛也,缘到天界,偶过此。”言讫不见。主为画其像而敬礼焉。

  【白话】:顺治初年,青阳吴六房之仆吴毛,持戒修善,念佛不断。有一次,遇左氏兵渡江而来,吴家人出外避难,只留下吴毛守屋,被贼七枪打死,他的弟弟来看他,又苏醒过来说:“我前世有业障,应当受七次猪身,因为斋戒念佛的力量,就以七枪散怨,从此就直往西方了!”后来他的主人恍惚看见他前后幢幡,并鞠躬对他说:“我是吴毛,有缘要到天界去,路过这里。”说完就不见了。于是主人就画下他的像,向他礼拜。

  【原文】:以七枪易七猪,所谓重报轻受也!结其前案也,以念佛而往生,所谓转凡入圣也,基其后果也。

  【白话】:以七枪换七次猪身,这是重报轻受啊!了结了前生的业怨,就以念佛的力量往生西方,一下子就转凡入圣了。

  补:以凡夫肉眼来看,反而认为是遇祸,不知道因为七枪就了结了七生投胎为猪啊!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是一定不变的道理。一旦转凡成圣,就能游遍十方,随缘度生了。

  孝亲(孝敬亲人)

  【原文】:(发明)甚矣,孝之难言也!诗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我之所以致于亲者,其能胜于天乎?古今劝孝书,所在多有,姑述其罕见罕闻者。

  【白话】:(发明)孝的内容真是说不尽啊!《诗》说:“所要报的恩德,就好象苍天一样无边无际啊!”我能送给父母的,可以胜过广大的天吗?古今的劝孝书,已经很多,在这里姑且记述那些罕见罕闻的事情。

  【原文】:人而不知有后世,不信有因果,是犹盲而无见,聋而不闻,真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何则?自己不知后世,则亦不知亲有后世,而所以欲致其爱敬者,暂矣!自己不信因果,则亦不知亲有因果,而所以欲去其苦患者,小矣!余见母鸡之伏雏,而尝惕然自凛也。方其舒翼而护子也,子母甚相爱也。曾几何时,而次第被杀,子母各不相顾矣。吾辈为人,亦复如是,父子夫妻,方其聚首时,则难割难舍,一到生死分途,则疾病不能相代,罪业亦不能相代,甚有冥间方万苦千愁,而阳世正欢呼畅饮者矣!锦衾徒在,欲扇枕以无从;双鲤空陈,卧寒冰而何用?古人云,孝子不忍死其亲,正以吾亲实未尝死耳!岂特虚设此想乎?

  【白话】:人不知道有后世,不相信有因果,就等于看不见的瞎子,听不见的聋子,他们真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不可救药啊!为什么呢?自己不知道有后世,就不知道亲友有后世,想要使大家互相敬爱就很难坚持了;自己不相信因果,就不知道亲友有因果,,想要使别人离苦得乐,就作不到了。我看见母鸡伏卵,就突然有所警策,在它舒展羽翼,保护雏子的时候,母子之间是多么亲爱啊!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一个个被杀死,各自不相顾了。我们作人也是这样,父子夫妻,在一起的时候,就难舍难分,一到生死关头,疾病不能相代,罪业也不能相代了。甚至有的阴间正受尽痛苦,而阳间正欢呼畅饮。绣枕尚在,却不能重温旧梦;双鲤空画,卧寒冰已经无用。古人说:孝子不能忍受亲人的死亡,正因为他的亲人还没有死啊!难道仅仅是空想吗?

  【原文】:佛言:父母之恩,世莫能报。假令左肩担父,右肩担母,大小便利,随之而下,亦不能报。又使尽世间珍羞,供养父母,经恒沙劫,亦不能报。由是观之,然则佛门之所以报亲者,必有道矣。

  【白话】:佛说:父母之恩,累世难报。即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大便小便,随之而下,也不能报答。即使用尽世上所有的珍宝佳肴,供养父母,经过恒河沙那么长的劫数,也不能报尽。从这里看来,佛门提倡报亲人恩,就一定有道理了。

  下附征事(六则):五母悲哀《五母子经》

  【原文】:昔有沙弥,年七岁,出家得道,自识宿命,因叹曰:“吾之一身,累五母悲恼。为第一世母子时,邻家亦生,我独短命,母见邻子长成,即生悲恼。为第二母子时,我复早夭,母若见人乳儿,即生悲恼。为第三母子时,十岁即亡,母见他儿饮食类吾,即生悲恼。为第四母子时,未娶而死,母见同辈娶妇,即生悲恼。今当第五世,七岁出家,我母忆念,复生悲恼。五母聚会,各说其子,咸增哀苦。吾念生死轮回如此,当勤精进修道。

  【白话】:从前有一个小沙弥,只有七岁,就出家得道,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感叹的说:“我这个身体,曾经拖累五位母亲悲哀苦恼。作第一世母子的时候,邻家也生了一个小孩,而我却短命死了,母亲看见邻家儿子长大,就引起悲哀苦恼。作第二世母子的时候,我又早死,母亲如果看见别人给孩子喂奶,就产生悲哀苦恼。作第三世母子的时候,我十岁就死了,母亲一看见别人吃饭象我,就生起悲哀苦恼。作第四世母子的时候,我还没有娶媳妇的时候就死了,母亲一看见同辈娶媳妇,就有了悲哀苦恼。现在正是第五世的时候,七岁就出了家,我母亲非常思念,时时悲哀苦恼。如果五位母亲相会,各自说出自己的遭遇,就要更增悲哀苦恼。我想,生死轮回这样痛苦,就应该更加努力发奋修道,早日报答母恩。

  【原文】:父母一生精血,大半为人子耗尽,而怀胎十月,乳哺三年,以及推燥就湿之苦,则为母者尤甚。自顾不肖形骸,遗累于亲者甚多,报答于亲者甚少。吾从无量劫来,所饮母乳,多于大海之水;大小便利,污及于亲者,多于大海之水;甚至生而不寿,累亲哭泣,所出目泪,亦多于大海之水。凡此皆因生死轮回,展转投胎之故也。纵使世世尽孝,得亲欢心,终不若不累其亲之为愈矣。孔子谓听讼犹人,必使无讼。不其然乎!

  【白话】:父母一生的精血,大半被自己的子女耗尽,其中怀胎十月,乳哺三年,以及推燥就湿的苦楚,作母亲的更多。自己看看这个不肖的形体,花费了亲人多少心血,而我又报答了亲人多少呢!我从无量劫来,所吃的母乳比大海水还多,所沾污亲人的大便小便也比大海水还多,甚至于生下来短命,母亲痛哭所流下来的眼泪,也比大海水还多。这些痛苦的根源,都是因为生死轮回,辗转投胎的缘故。即使世世尽孝,得亲人欢心,也报答不尽亲人恩情啊!孔子说:“判决案件,解除纠纷的能力,我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要作的是断除产生这些事情的根源,没有起因了,怎能还有后果呢!”①因此,佛门所提出的报答亲恩的方式,就一定有道理了。

  注:①出自《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补:世俗之孝,在于供养父母色身,不知道物质利益是暂时的。要真正报答父母的大恩,就必须断除六道轮回的因子,要断除六道轮回的因,就只有学佛了,学佛人才是世上真正的大孝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