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经论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序品第一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应被囚执,鞭挞拷楚,临当被害,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免离囚执鞭挞加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疲倦,气力羸惙,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身心畅适,气力强盛,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佛对好疑问菩萨说:“你问我地藏菩萨的功德?我就跟你这么一样一样的说。”这还是少分,因为众生的苦恼太多太多了。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同,烦恼也太多。所以虽然说这么几篇,还只是略举的。

  “随所在处”,凡是说随所在处,是指地藏菩萨所说的。地藏菩萨在哪儿,哪个地方的有情,就可以免受苦难。他有什么苦难呢?身心疲倦,内心疲倦,身体疲倦,过份的劳累。他打几个工,还要念书。我在美国是看到过的,有人打两份工,还要去念书。晚上上课,白天去打工。有些人很幸福,家庭生活富足,可以供他念书。有些人很苦,连自己到美国的费用也是自己挣的钱,打工养活自己,甚至几个人住一间房子。我们在纽约听说有几个人租一张床铺,三个人,你八个小时,我八个小时,他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我去上班,你睡觉。下八个小时,轮到他上班去了,就这样三人住一张床铺。这是事实,不是说笑话。有的人房子是很大很空,为什么呢?那是他的福报,那是他的业障!要是说很不平等,其实非常平等,我们听到这种事情,觉得很平等呀!业呀!自己作业自己受,脱是脱不了的,他如果至诚恳切念地藏菩萨,也许就会改变了。

  人在苦难当中,至心容易生起;一旦得到了,至心就跑了,又变了。求身体好一点,身体真的好一点了,就忘了菩萨,又去放逸了,这种事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我也存在!当我在监狱里头,想佛想三宝,一出了监狱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并不是念念都在想!监狱的苦,很逼迫,也没有别的事,脑子就集中这样想,一出来事情就多了,快乐的事很多,就把佛的事给忘了,就不会那么样至心去念,这是必然的。除非修定成功,得到不退位!否则,一切众生都一样。

  或者没有气力了,求菩萨增加一点气力。我很感激菩萨,从监狱到现在,我这一生没有害过什么病。今年八十一岁,快八十二岁了,感觉还是很有气力。你们听我说话,还有气力!菩萨要怎么加持你?不害病就够了。所以为什么每一位道友都应当报佛恩、报菩萨恩,因为他的加持很多,自己在福中还不知福。今天我看见电视上说龙卷风侵袭美国四个州,总共损失了二十八亿元美金。二十八亿元美金不是小数。龙卷风那么一过,就没有地方住了;昨天还很幸福,风一过今天就不幸福了。想等救济,去等吧!你受了苦难等救济,那是很困难的。世界上的这些现象,大家虽然都看到了,但是都有一种侥幸心理,“还没有轮到我!”每人都有这个想法。没有轮到我,可能不会遇到。

  三宝弟子,要随时把一切的功德推给三宝,这是三宝加持我们,还有这个气力。要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身心畅适,气力就强盛。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诸根不具,随有损坏,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诸根具足,无有损坏,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句话我有一种想法:是不是六根残缺不全的人,马上就生长出来,或者腿断了又生出一条腿来?不是这个意思!地藏菩萨加持你,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加持你,让你死了,又再另外投生。另外有一种,他确实是六根不全的人,盲的眼睛忽然看见了,聋子、耳朵突然听得见了。这种事有例子可以证明。去年的时候,我们到这儿来,有一个小女孩,她的耳朵安上助听器,说话“呀呀呀”地说不出来;距离现在不到一年,她也能说话,书还念得很好。她才念地藏菩萨念一点点,但是念的很诚恳,心里纯净不杂。十几岁的小孩子,高雄人,这里有人可以证明,这是事实,那是地藏菩萨免除她的六根不全,要安置到生天涅槃之道,还要继续修行。所以诸根不具的人,要这样祈求。

  但是,每一段的苦难最后都有个条件,要至心称名,念诵归敬,还得供养。大家一听到供养,就以为要出钱,不一定的,最好的供养是法供养。就是用念圣号供养,而你都供养地藏菩萨或者念念《占察经》、念念《地藏经》,用法来供养也可以。还有用你的意供养,如果你没有很多钱,就算你有钱,你又不方便上街,要是到了花市,到了水果店,把它搬来就是了。有人问我说:“师父,那样不犯盗戒吗?”我说:“你又没有拿他的东西,你犯什么盗戒?”盗戒是指你对他的屋子举离本处,才犯盗戒。这是你心里变化的,犯什么盗戒?你造出来的水果,比他那个水果还好,这是从意念产生的。意念生,这是法供养,一种意念供养。这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广修供养的法供养。

  所以,供养,可以用法供养,但是提醒大家,贪心不要太重,什么也舍不得,心想:“我就念点经,法供养就成了!”一文钱不出,一点力也不出,这也不对。因为法需要结合事,你是在不得已没有办法的情况当中,你就法供养。但是你能力做得到的,得依事表法,理事才能无碍。我若不这么说,有人会骂我的,因为叫大家都不要出钱供养三宝,只用意念供养,庙里的和尚吃什么?所以两个结合起来,不可偏废。闻法千万不要起法执,若是这样说,你就这么执着;那样说,你又那么执着,就麻烦了,你就不必学了,也学不进去。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颠狂心乱,鬼魅所着,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心无狂乱,离诸扰恼,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是狂乱、精神病患者,这种病很不好治。发颠狂的人,很不好治;还有被鬼魅所着,这是真有其事。的确有鬼宅,我们遇到了,就念经吧!念经加持。有的道友说,他一开始念《地藏经》,他的婆婆就找来了,外婆也来了,六亲眷属把他吓得不得了,他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那是找你超度,他们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一个跟他有缘的人来帮忙超度。所以一念《地藏经》,他们就来了,但是你别怕;有人是梦中见到的,有人是醒着见到的。

  我在纽约有一个弟子,就发生这种现象,后来就不念《地藏经》了。之前他念《地藏经》,大白天开车从他家到公司,他看见一个脑壳四方的,又高又大的人,向他的汽车走来,他吓晕了,从此就不念《地藏经》了。后来在家里也经常遇到这种事,看见鬼魅。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坚定。他也不相信我的话了,我说:“你要坚定,继续给他得到好处。”他说:“不念了。”不念了,也就没有了。但是,我们这么多道友都是念《地藏经》的,也没有谁不念吧!一天念一部的人还是很多。

  假使说有发生这类的现象,至心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你的心就恢复了,不再狂乱。这些扰害恼乱你的鬼魅也就随着消失了。不仅如此,地藏菩萨还教导你,怎么样学习,使用什么法门。诵经也好,修《占察经》也好,修《十轮经》也好,或者修观想也好,然后安置你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欲嗔恚,愚痴忿恨,悭嫉憍慢,恶见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炽盛,恼乱身心,常不安乐,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贪欲等身心安乐,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放逸跟疑是两回事。疑是怀疑,放逸是散乱,很不精进的意思。精进对放逸,有这样一个涵义。若诸有情,贪欲心很重;脾气很大,嗔恚心很重。还有愚痴邪见!看事物、看问题跟人家总是不一样。忿、恨跟嗔是属于同一类的,但是这个的情况有所不同。像忿,有些人还认为是好的,不平则鸣,看见一个人欺负另一个人,他生起忿恨心,气得不得了。一般人会认为这个人有侠义作风,正义感很重。佛教不是这样讲,因为你不明事理,不明因果,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前生是怎么回事,未来、过去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你反而在这里不平则鸣。

  我认为这是一种忿。忿就是不平,或者别人对待你,你产生不平,或者别人的事情,你生起忿恨,这表示你没有办法,只能恨他而已。你想要报复,敌不过人家,你恨在心里;现在没有办法,等我有机会再对付你,这是属于恨。

  悭是悭贪,自己有,不肯舍。嫉妒,嫉妒人家,看人家舍了,他又放不下。或者看人做了好事,他没有做;但他嫉妒人家,嫉功妒贤。骄,就是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强。骄傲,若加个女字旁就是娇气,骄往往跟慢相关连的。慢有好多种,有一种是自己本来不如人家,却感觉比别人强,这叫过慢。有些人,看见别人很好,就说有什么了不得,我也能做得到,这也是慢的一种。其实他做不到,根本就没有本事,还觉得比别人强,这是属于骄慢的性质。

  恶见,就属于愚痴的一种。他看问题跟人家不同,吃荤的人可不要多心。杀鱼杀虾杀什么,认为这是该吃的,这是恶见。把人家伤害了,还认为是应当的。我听一个老太太说:“猪、羊就是给人家吃的,猪羊一道菜。”我看你才是给老虎吃的!如果是给长虫吃的,毒蛇猛兽要吃你,你会给它吃吗?各人有各人的环境。只不过,它的力量不敌你,被你杀了。你不养羊,它在山里头都照样生活,它吃草,就算你不喂它,它也照样能生活。你把它捉住,杀了。家里养的还说得过去,山里的羊,它妨碍你什么?你认为是应该的,这都叫恶见。

  还有一种恶见,总想害人,那就是恶见。我在监狱里住的时候,有些犯人已经入监了,还一天的想害人。有些犯人给那些更恶的人打报告,他是三天不害人走路没精神。

  恶见的例子特别多,每个人都有。不要认为我们很清净,以这种见解看问题的,我们都有,不过学佛之后都在修正中。

  睡眠,任何人都免不了的。有的人必须睡十几个小时,有的人几个小时就够了。佛教导我们减少睡眠,睡眠愈睡愈昏沉。

  有一种情形,这是笑话,他是不看经,不睡觉,经本一打开,他的瞌睡就来了。还有,不打坐,不睡觉,一打坐脑壳就低下来。为什么?我们经常说业障,这就叫障。睡眠是盖,把你的智能盖住了,睡眠盖。

  还有心智丧失,任何人都有,我也有。这几天当我们念完佛拜完忏,一打坐,刚念完圣号,我就有点不行了。宏觉法师给我提个醒:“老法师,你打头!”我一注意,不行!一注意提起来警愓,就好一点。这是盖,不是好事。有人劝你休息一下,睡一下就好了,睡一觉怎么会好呢?睡糊涂了,你静坐一下,观心,当睡眠的时候,你就修修观。如果你是真的修观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会进入你的身心,地藏菩萨光明就会把你的睡眠给撵跑了。睡眠过多是我们的过患,算一算一生当中睡眠占去好多时间?

  放逸,就是高兴的时候,妄心妄跳。打球打高兴了,五六个钟头,没有问题。叫他坐在这儿打坐修行,或者念念经,坐一个钟头都受不了,坐半个小时他就毛焦火辣地要起来。要他打球要他玩,他来劲,三、五个小时都没有关系。还有打麻将,打了四圈还来四圈,越打越起劲儿。为什么?放逸,这是众生的业。

  疑是我们修道的最大障碍,对什么事都打个问号。有很多人从小孩起,因为被他的爸爸妈妈骗惯了,当他长大以后,不论谁说话他都打个问号。所以有子女的道友,千万莫骗子女。小孩的脑筋非常天真,你跟他说,他就信了。后来,他看见的不是这么回事,以后对什么事都会怀疑。特别是学佛的人,你跟他说这些圣境,这些地藏菩萨的功德。“我怎么都没有得到?这位老和尚在瞎说的!”他就会生起怀疑!疑是我们修道的最大障碍,为什么会怀疑呢?疑的反面就是信。信不具足就叫怀疑。什么事都疑惑,疑是障道的因缘。这些情形非常的猛烈。

  “皆悉炽盛”,全都很炽盛的,恼乱你的身心,使你的身心不能够修道,不能够得到安乐。有这些毛病的道友,贪欲嗔恚、愚痴忿恨、悭疾、憍慢、恶见、睡眠、放逸、疑,炽盛来的时候,你要放下来,安心至心称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这些我们都试验过了,你之所以有烦恼,就是这些东西;不管哪一样,或者因为外界来的,或者接了一个弟子的电话,或者他出了什么事,我们动心了,也跟着他一起烦恼。

  有一段时间,我们住在美国三藩市,中国大陆正在对台进行导弹试射,我们都去买报纸,每天晚上看台湾的电视台。为什么呢?宏觉法师说:“我看您最近很关心。”我说:“是呀!很关心。”因为台湾有那么多归依弟子,他的家庭如何?必须关心!一关心就乱了,大陆上有那么多的六亲眷属,台湾有那么多的佛教道友。所以,一遇到了你关心的事,自己作不得主,自然就随着他乱了。念地藏菩萨吧!念是念了,求也求了,感觉不灵,因为你这边尽念尽求,他那边还是尽打。在事实面前往往会使你的道力退失,这叫退失道力。

  我们平常说空的假的,是你自己份内的体悟,你说是空的假的可以,但是不能对众生说空的假的。他信你?他在那儿苦,你在这里说空的;像鱼、畜牲,我们是不懂得它的语言,你要是懂得它的语言,你就知道它的痛苦。“你们快乐的坐在桌子上,却用油炸我、用刀切我,你还说,很好很好,还要讲求味道。”“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半夜声。”现在吃的花样很多,花样一多,什么导弹、飞机也都来了;你吃的花样多,报复的花样也多。因此,我们懂得这种道理,应当至诚的称念地藏菩萨。那么地藏菩萨就能救离我们的苦难,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发愿至心,发愿可以增加我们的至心,说我要度一切众生,我念一切众生苦。像我刚才说的,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从好的方面说,“欲销世上刀兵劫”,我每天念,求这个世界上的灾难消失,求佛菩萨加持,这是好的,这是大悲心。从另一方面想,不关心,你为什么不想中东或者那些国家的风灾,我们有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我们的敌人,他那边起风灾,“看老天跟你作对!”你有没有幸灾乐祸?如果有,犯罪,要平等对待!为什么天灾那么多?人间没有办法治你,人间报复不了你,你说不公平!天者自然义,自然的那个力量就来了。

  你想找原因,去找吧!过去,小时候从来没听过环保卫生,灾难好像也没有这么多,现在特别多。气候为什么反常?人类研究天体,就是不研究因果。我们谁都懂得,地球还长不长?不会长。天天在掏,每天在这个地球要掏出多少东西来,掏完了这些东西到哪儿去?我们在地底要取出汽油来,干什么?烧、化,化了到哪儿去?一点也没有失掉,它在空中,空中也是物体,它又渐渐凝聚。凝聚又要再来这个世界,坏,之后再成长,成长又陷进去,就这么旋转轮回,这就叫众生业,这叫业轮。

  我们讲《十轮经》就是讲轮,轮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佛教讲这种事,科学家现在也证实这个问题;证实问题是人自己造业,自己做的。天天喊空气污染,可是天天增加污染。怎么办?所以,我们念地藏菩萨的时候就要回向,众生自己造业自己受。为什么他这样做呢?因为他心里已经狂乱了。

  想找个不狂乱的很少,但是我们都是佛教弟子,要止息狂乱,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有这么大的力量,入那么多的定,能够给众生这么多的安乐,都能安置我们生天涅槃之道。地藏菩萨有这个力量,我们有没有这个求的力量?有,就是至心。至心的力量跟地藏菩萨加持我们的力量,两个结合一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为火所焚,为水所溺,为风所飘,或于山岩崖岸树舍,颠坠堕落,其心慞惶,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危难,安隐无损,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到那个地方,地藏菩萨是遍一切处。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为诸毒蛇毒虫所螫,或被种种毒药所中,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恼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些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后文也会讲到十轮,说明这些灾难是怎么来的,我本来想略去不讲。在〈序品〉中念一念,随文说一说就可以,宏觉法师给我提个意见说:“一般人又不大理解,说一说还是比较好。”我今天就再啰嗦一下,但是这样的话,讲经的进度就会很慢。

  一部经他有主要的意义,他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一篇文章,做一件事,总有一个中心目的。我们想把重点放在中心目的上,但是说一说这些现象是有好处,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怎么来的吗?当你心中一念,就起风;心一动念,业即生。

  就说我吧!我就是这样的。我要你行善,别人却认为这是扇风点火。如果在监狱里说你好好念佛,多做点儿好事,别人说你是在扇风点火,宣传佛教。因此,你的心一动念,别人反而认为是扇风,结果越扇风火越大,火越大越烧着,越烧着,世界上的灾难就越多。现在大家都在扇风,都在点火,火就更厉害了!大家想想看,水属于情。水、情都是往下堕的,情感越重,水灾越大。嗔恨心越重,火灾越大。人人不服气,风灾就越大。你天天在掏空地球,地球就报复。所以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唐山市整个地下是空的,挖了几百年。一旦掏空了,它能不陷下去?地底下是空的。现在有好多地区的地层还在下沉,为什么下沉?把地下水都抽出来了,谁来支持它呀?

  中国有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自己作业,自己埋葬自己。不这么做,地球怎么会坏呢?怎么做他们都还是对,等到都坏了,已经不是我们这辈子的事,不知道是多少万万年后的事。地球还是很大的,挖吧!反正一时之间也看不出来!不过,还是看得出来,就在我们心里。

  如何净心寡欲?多念圣号。刚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如何达到至心呢?我们由不至心而达到至心,一定会达到至心的,不要着急。“我一念就散乱心,怎么诵?”当你念久了,散乱心就没有了。你完全不念,才真的是散了心。有些人也这样问过我,他说:“我没有念佛、没打坐、没念经的时候,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散乱心,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我一念经就感觉自己尽打妄想。”大家怎么理解?没念经好像没有烦恼,一念经好像多了许多烦恼。是不是这样?没有念经,你是在烦恼当中。你念经,就离开这个烦恼,回头看烦恼是这样的情况。你没有念经,都在散乱当中,你又怎么知道散乱?你静下来念经,另外又有些思想,于是觉得散乱心很多。如果不念经,你都在散乱当中,又怎么知道散乱?念久了,你就达到至心了。一回拜忏没有至心,两回拜,拜久了,自然就产生力量。

  现在我们有很多道友拜忏拜很久了。当他拜的时候,心里很清净。你永远不接近,就永远不理解。你接近了,渐渐理解,渐渐进入,一切事都是这样子。不要因为现在我还没有达到至心,就感觉到很沮丧,不要紧的,至心是学习而来的。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学习发愿至心,多发愿,多学习,至心就成了。至心一成了,道力也就成了,苦难就渐渐解除了。你发愿愿身心健康,没有病苦,愿家宅平安。六亲眷属平安了,所在地的台湾平安了。

  另外到目前为止,这个地球还是存在的,如果大家都不平安,台湾也平安不了,必须整个的地球都平安了,你才能得到平安。如果家族不平安,你一个人想安安静静的,办不到,会有好多人来干扰,不是这样吗?如果子女、先生、太太,他们不平安,你一个人想在这家里平安,我看捣蛋的多得很。大家都平安了,你才得到平安。人类都平安了,才平安得了。一切众生都平安,人类才能平安。

  我不是说吃荤杀鱼宰鸭子是不对的,你要吃吃你的,你要杀杀你的。但是,你在杀、吃的时候,要生起一念慈悲心。你说:“我也不白吃你,我总得回馈你一下子,我要给你念念佛,让你别再堕畜生。”你只要有这么一念心,已经很不得了了。

  在讲《占察善恶业报经》时,专门讲“至心”,“至心”就是至诚恳切,摄念专精,勇猛精进。你这样的念,供养地藏菩萨,才有效果。如果泛泛的念,效果不大。这里的经文没有这样说,因为这是〈序分〉,只是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你一定得至心。所以每句经文都有一个“有能至心”,每一句都有“至心称名”,不要把“至心”忘了。如果没有“至心”,一点效果也没有的。但是,这个“至心”要修行。修到“至心”很不容易,要先修“信心”。你必须先信得极,如果你含含糊糊的,一旦生病,认为还是找医生要紧,念地藏菩萨有什么用?那么这个效果就没有了。

  有的道友也知道这个病是没有办法治好的,他就念地藏菩萨,至心的念,效果就产生了。但是有的人被虫子咬、蛇咬,乃至中了毒药,真正能够至心的念,或者是梦中吐出来,或者就醒着吐出来,他会有反应。地藏菩萨也没有现身,也没有什么感应,他就是呕吐,或者排泄掉。

  从这一开始每一段经文都是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这几句却是连着的。第一,一定要“至心”,这些苦恼就能离除。不但离除现在的苦恼,将来死后不堕三涂。不会再堕入饿鬼畜牲,就能够直接生到天上;生到天上以后,继续闻法,继续修道,证得涅槃。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恶鬼所持,成诸疟病,或日日发,或隔日发,或三四日而一发者,或令狂乱,身心颤掉,迷闷失念,无所了知,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解脱无畏,身心安适,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每句“随所在处”都是指地藏菩萨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处所,什么处所就会得到利益。在那个处所的有情众生,被恶鬼所持;有时候是狐仙、黄仙,被它们迷上,虽然说是迷上了,但是也必须有缘。这个恶鬼跟你有恶缘,不是人人都遇得到。我们佛弟子都是相信鬼神的,因为六道众生,鬼是一道。如果是一般不信佛的人,他对鬼神之说不见得信,认为没有鬼。有些人看到鬼,反而说你眼睛花,也不大相信。因为六道之中,人跟畜牲,这是我们接触得到的。众生地狱饿鬼阿修罗天人,一般人没有接触到,就认为他们不存在。

  “恶鬼所持”,恶鬼不但附到你的身上,使你不舒适,或者附到另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疯狂迷乱了,或者拿刀动枪的杀你,他本人还不知道。像我看到一些扶銮的人,我对那种现象一点也不怀疑。十几岁小孩儿,他能知道什么?但是神一降到身上,那扶銮的人自动拿笔一动,就写出很多首诗来,他知道什么?你说有没有?确实是有的。

  佛的所有言词,没有一句、没有一字是假话。往往我们所说的恶鬼所持,有些人不相信的。有时被鬼迷住了,到了最严重的情况,他发生疯狂、狂乱,这类事情很多。有的人不相信,所以,我刚才讲要至心,必须先建立信心。有信心而后才能至心。确实有些人被鬼所挟持的,还有些人是发疟疾,一天发一次,或者隔一天,或者隔三四天,定时发作,那就是鬼神所挟持的病。它一发作,冷的时候冷得要死,热的时候发烧得不得了。

  疟疾或者是恶鬼所持,令你狂乱,丧心病狂。我们看一个人疯疯颠颠的整天到处跑,狂乱了;一般正常的生活、正规的行动,他迷失掉了。这个时候他的亲友能够念地藏菩萨圣号,帮助他恢复一点知觉后,教他自己念。他如果自己能念,效果就有了。这种例子很多,大家一定要信,鬼道是一道。鬼比人多,人死了变鬼,畜牲死了也变鬼,六道众生都是互相变化的,如果能够至心的念诵地藏菩萨圣号,就能使这种病好转,能够躯逐恶鬼。

  以前在万佛城的时候,有一位老居士信佛好多年,他被一只汉朝的狐狸迷住了,特别从纽约到万佛城,请宣化上人给他治疗。宣化上人那时候有位弟子,就说这只狐狸不是一般的狐狸,是替他父亲报仇的,叫白狐王子。我怎么会知道这么清楚呢?有一天,这位法师开车把这位老居士载到我那儿。让我给他说法,因此我才知道得很详细。从汉朝到现在,他确实是有,他见得到,我们没有见到。他就要我跟他讲法。我跟他讲,冤家宜解不宜结,讲苦空无常,他本人就哭了,那只狐狸也哭了。以后,这位法师跟那只狐狸结上因缘,不但不想离开它,在纽约讲《法华经》,念大悲咒,这只狐狸照样跟他念大悲咒,狐狸跟他俩人合作起来。他讲《法华经》时,也给人家加持,可是没有地藏菩萨那种力量,那就有点不正常。

  一般人被鬼神迷住之后,往往有这种现象,这是事实,但是也得跟他有因缘。没有因缘,是不会发生的。特别是三宝弟子,为什么会遇到这种宿世因缘呢?我们念《地藏经》,念完了,就会看见,特别在夜间念会害怕,一念生恐怖感。有时候你还会念得发烧,或身上会发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要生起恐怖感。当你念《地藏经》,来的都是你的眷属,不然到不了你的跟前;他们很想得度,听听《地藏经》,你要是念两天,或者念几次就没有了,这种现象就消失了,这是必然的。

  鬼神之道,自古以来就有的。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有,有的房子不安宁特别的怪。今天看到这些鬼想起了在纽约的时候,有一位道友,他还没有受三归依,她先生是日本人,在日本公司做事,她有一间屋子臭得不得了。就是上面所说的恶鬼,恶鬼的身体特别臭。后来她念地藏菩萨圣号,也念《地藏经》,要我们去替她洒净,后来恶鬼就消失了。之前她洒什么香水都不灵,都不行。这个事情确实是有的,大家要至心。我们佛弟子一定要相信佛所说的六道,鬼是一道。人死了变成鬼,还不容易呢!还得投生到鬼道,投生到哪一道,像投生到人道,投生到畜牲道一样的,投生鬼道才能变鬼的。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为诸药叉,罗刹,饿鬼,毕舍遮鬼,布怛那鬼,鸠畔荼鬼,羯吒布怛那鬼,吸精气鬼。”

  有一本翻译的名相记,解释这些鬼的名字,我大致按照次序念几个就可以了。“毕舍遮鬼”就是吸血鬼,这种鬼是瞰人精气的,但是他不会现形的。你看不见他,他也不会现出来吓你。他是在吸你的血,吸你的精气;他不是从你身上吸取,如果你的排泄物有血,像医院里头,特别是在妈妈生产的时候,这种鬼就瞰那个气息,并不是真的吃,只要闻到那个气息,他就是吃了。

  其次是“布怛那鬼”,“布怛那”就是臭,他的身上奇臭。但是他不会吃东西,哪里臭就往哪里去,他就吃这个臭气。现在美国、加拿大的厕所恐怕没有了,因为不臭了。他就到底下去了,专门找臭的地方,他吃臭的恶气。但是这种鬼,在饿鬼里头福报最大,专门吃臭的鬼,怎么还有福报呢?他是专门作弄人畜的,让你闹肚子,专门吃你的臭。他有吃的,饿鬼不会饿了,所以说他福报大。

  “药叉罗刹”,药叉就是夜叉,是吃人血的,专吃人的精气。我们往往把药叉、罗刹同时并提,这几种鬼是很恶的。

  “鸠畔荼鬼”,就是瓮形鬼,像一个醰子。过去有一个人,他的功名很大,人很正直的,他上厕所时遇到瓮形鬼。他是有功名的人,身上有光,瓮形鬼想躲他,想跑跑不出去,让他给堵住。他从门外进来对瓮形鬼说:“你不要走!”那鬼就不敢走。因为那时候上厕所,没有电灯,要拿着油灯,他说:“你就待在这儿。”他那油灯就搁在瓮形鬼上头,对瓮形鬼也不害怕也不恐怖。等他上完了,就拿开油灯说:“你走。”这种瓮形鬼历史上有记载的。要看这些鬼的故事,有一本书〈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作的,这本书里面尽是写鬼,他所写的都是听说的,跟〈聊斋志异〉不一样,〈聊斋志异〉是编的;〈阅微草堂笔记〉大多数是纪晓岚眨到新疆时所作的,边疆地区这类事特别多,他听到一个故事就记录下来。“阅微”就是隐微的意思,我举这些例子是证明这些鬼存在的事实。

  “羯吒布怛那鬼”,这种鬼长的极丑,经常在墓地出没;他不去一般的地方,他就是吃死尸,闻死尸。死尸腐烂的时候,鬼就是吃死尸的气息。为什么比丘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施食给这些鬼;上供的时候,供养给一切众生,也包括他们在内,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闻到气息,得到香味的饮食。

  “及诸虎狼师子恶兽,蛊毒厌祷诸恶咒术,怨贼军阵,及余种种诸怖畏事之所缠绕,身心慞惶,惧失身命,恶死贪生厌苦求乐,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怖畏,保全身命,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厌祷诸恶咒术”,就是那些很讨人厌的恶咒术。还有两军对战,彼此对立的军阵当中,所生起的种种怖畏事情。诸多缠绕,使你的身心无所适从,张惶失措,恐怕失掉身命。人都愿意活着,不愿意死,贪生怕死,这是人之常情。谁也不愿受苦,都想求乐,“厌苦求乐”。如果面对这些危难的时候,你能够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一切的怖畏都能离掉,也能保全你的身命,逐渐的入道,随你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这表示地藏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愿。他不怕多事,专管一切众生的闲事,因为他发了这个愿。有些人则害怕管闲事,特别是我们这些老和尚,心里头总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修行就好了。

  在这个娑婆世界上,最慈悲的是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他们专管这些闲事。虽然在他们来说是闲事,可是你还是得跟他们有缘。怎么样算是有缘呢?你能念他们的名字,能念圣号就是有缘了。能听到他们的名字就不容易了,又能够受持去念,遇到痛苦逼迫的时候,就想起来了。你不要喊娘,喊娘也没有作用的。我们往往一痛苦了就喊妈,外国人喊妈咪,西藏人喊亚妈。我听过好多语言,“妈”字还是没有变。“妈”这个字生下来就会,好像是相同的。遇到困难、遇到痛苦的时候,总是喊妈,不过你要改喊地藏菩萨,或者喊观世音菩萨,喊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要喊地藏菩萨,当成是你的妈,那就解决问题了,真正可以救你。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或为多闻,或为净信,或为净戒,或为静虑,或为神通,或为般若,或为解脱,或为妙色,或为妙声,或为妙香,或为妙味,或为妙触,或为利养,或为名闻,或为功德,或为工巧,或为花果,或为树林,或为床座,或为敷具,或为道路,或为财谷,或为医药,或为舍宅,或为仆使,或为彩色,或为甘雨,或为求水,或为稼穑,或为扇拂,或为凉风,或为求火,或为车乘,或为男女,或为方便,或为修福,或为温暖,或为清凉,或为忆念,或为种种世出世间诸利乐事,于追求时,为诸忧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离忧苦,意愿满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些都能满愿,后面是世间法,前面是出世间法。想多闻多听经,闻法意解。“多闻”,必须得闻慧,像我们在这里是听经闻法,似乎是哪个地方讲经,我去听一听很容易,不大困难。可是对我来说,却感觉到非常困难,很不容易。现在在大陆上有很多信佛的人,想听个三归依,他都听不到。“不是有佛学院吗?”大陆的佛学院是不许旁听,讲经、讲法,只能在寺庙里头,不能集会讲经,这是大陆法律所不允许的。

  或许我们觉得“多闻”好像是很容易的事,其实很难,想听一部经,不是那么容易,必须有因缘。说者听者,得有因缘。要说法,还得有处所。处所都很难,若闻到法,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就更难了。我这样说,大家别烦恼,净信很难,净信也包括我们这些出家的师父一闻法得到清净的信心,如果分品位的话,要到五品位了,闻法才能清净,心里能清净而能去闻法。

  产生净信很不容易,要我们思想当中,一点名闻利养、贪嗔痴爱,一切的忌妒障碍都没有了。达不到清净的信心,就念地藏菩萨,求清净的信心。

  我们现在信佛,夹杂了很多动机,所以效果不太好,开不了悟。尽管听了好多部的经,你还是明了得很少。所闻的法,跟自己的心,契合不起来,你就产生不了真正的清净信。清净信,不是我们随便说一说就是清净信,要你能够觉悟到这个念头不对,马上止住才行。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这就有信心了。有信心位的道友们,为了护持三宝,宁舍身命,从不考虑自己的身命,他考虑的就是佛法僧。我们有这种净信吗?而且他一闻法就能入,能入就能得定,能定就能生慧。他一定会发愿,发愿必须照自己的愿去做,这都是净信的表现。

  再说深一点,相信自己是佛,这才叫净信。你们念地藏菩萨,就相信自己是地藏菩萨。或者反闻,反观,观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是合一的,我心即佛心,也就是众生心。不但自己如是净信,也能转一切众生都能成为清净信心,这个得求地藏菩萨加持。当我们至心念地藏菩萨圣号的时候,你就是地藏菩萨,这叫净信。你至心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阿弥陀佛。要建立这样的信心,要寻求地藏菩萨的加持,而地藏菩萨的加持就是你的自心加持自心。

  还有“净戒”,不论你受的三归五戒,八关斋戒,乃至于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乃至于菩萨的重戒。总的说,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为了持清净戒,自己得清净。

  “或为静虑”,静虑就是定。定的别名,也就是三昧,静坐思惟,思惟修。

  “或为神通”,大家都知道神通,人家不能的你能。你在这儿一作意就到了北京,一作意就到台北了;那儿的刀兵劫,你在这儿一举手,刀兵劫消失了,仗打不成了。像有位大和尚他看见大火发生了,借别人喝的酒,把那酒洒到空中去,就把那个火扑灭了,火扑灭了但闻到有酒气;他那时人在西安,却把北平府的火灭了,这叫神通。不过这种神通还是小神通,大神通就是有智能,慧性能够通达一切。自然的心,恢复你自然本来的心,那就是神。神明天心,天心就是自性。很自然的心,通明慧性,妙用无边,这叫神通。

  但一般现的是一些小境界,这不是什么大神通。菩萨用神通的时候,一定要转众生的惑业,消除众生的业障,增加众生的清净信心。

  “或为般若”,般若就是指妙慧。我们读《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读《心经》,成就智能。这个智能不是一般的智能,而是六度万行的般若智,或者解脱道。“妙色”可作两种解释,就是相貌很庄严,超过一般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妙色。还有无色的妙色,无形无相,妙色、妙声、妙香、妙味、妙触,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一加上“妙”字,就不可思议。叫色声香味触法,即非色声香味触法,是名色声香味触法,这才叫“妙”。达不到这个地步,不叫“妙”。“妙”就是不可思议,明明是青红赤黄,但一切色相,非色相,因为在它的性上,知道这是缘起的,不是真的。在相上是现它的性,这就叫“妙”。色非色相,花非花,花不是花。

  我记得念过一句对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色是没有的,那是你的心所变现的。“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声也是没有的。所以这个妙色,妙声乃至妙香,就如是而已。那不是一般的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萨,才能达到这种殊妙的境界。为名闻、为利养、为要作功德,你也可以。

  “或为仆使”,略说一下。家里要想请几个佣人,或者你要开公司,得雇用几位职员,这就算是仆使了,或者你家里要请保母,也算是仆使了。像这些情形求地藏菩萨加持一下,好像地藏菩萨什么事都管。目的是你要至心念他的名号,等你念灵了,你自己的心思产生变化。《十轮经》是要转变你的烦恼,前面是〈序分〉,说地藏菩萨的殊胜功德,让你生起了一个信心,要我们相信地藏菩萨。你的心要是能信地藏菩萨,你的心就能跟地藏菩萨相合了。而后,把你的心转成地藏菩萨的心,地藏菩萨的心就是大愿,你也随时随顺的发大愿,地藏菩萨就是随着诸佛菩萨发大愿。

  我们学他,我们也发大愿。他为了成就我们,使我们跟他的愿一致,使我们的心跟他的心一致,佛佛道同。你若能够至心诚信的念诵归敬地藏菩萨,那么你以上所求的都能够得到。为什么呢?前面说过,地藏菩萨入了那么多的妙定,由那个定产生那么多智能,他能转化我们的心。在他加持你的时候,不是他给你的,而是你自心生起妙用,自然就具足。不要想地藏菩萨会给我们什么,而是你自心生起的功德,生起的殊胜,你自己心里头的心力,跟地藏菩萨的妙定,不可思议的威神力结合在一起,所以才能离苦,离掉一切忧悲苦恼,那么你所求的愿望都能满足。不仅如此,还能够安置你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以诸种子,植于荒田,或熟田中,若勤营务,或不营务,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果实丰稔。所以者何,此善男子曾过无量无数大劫,于过数量佛世尊所发大精进坚固誓愿,由此愿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种子,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随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皆悉生长,药谷苗稼,花果茂实,成熟润泽,香洁软美。”

  这一段是讲种庄稼的人,希望所种的庄稼长得好。或是你想种花,想让屋里的盆景养得好一点;你就对那个花盆念一念地藏菩萨,围着它转一转。(不要笑,真的很好。)已经要死的盆景,特别是我们喜欢的君子兰,兰草,都快干死了,回去后拜拜忏,祈求祈求,它就又长好了。但是这种小事的效果,如果当成是圣验、圣果,那就糟了。我们学佛求地藏菩萨,要自然而然的,修行、拜忏,你已经不想这些事情,但你一作意,花草就很茂盛的,不可思议。

  在我们家乡有这么一件事。有位妇人她就只有一个独子,她想念儿子,有人告诉她这么一个方法:“你站在门槛上,一只手攀着横木,一只手拿着饭瓢儿。吃饭的饭瓢儿,尽力敲那个横木,不用几天,你儿子就会回来。”这位老太太就天天敲,不到十几天她的儿子真的回来了。什么原因?她儿子心里不安,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祸。赶回来没有事,只是妈妈想他。这是说明至心的例子。

  另一个至心的例子,有位妈妈怀念她的儿子,怀念得不得了,但是这位儿子对他妈妈非常不孝。不过妈妈爱护他,很至心。有一次,她的儿子碰见一帮人要朝普陀山,他也跟着要朝山。有人说:“你这么不孝,你去朝山会影响我们。”他说:“不会的,我转变了!”他就跟着大家去朝山。到了普陀山的时候海上出现铁莲花,海里全是铁莲花,船开不动,大家就至诚的念铁莲花,他也跟着念。他看见观世音菩萨跟他说:“你不要朝我,回家去。你一回家,这铁莲花就没有了,回去吧!”他说:“我是来朝菩萨。”观世音菩萨说:“你回去见到给你开门的那个人就是我。”

  于是他就回去了。铁莲花也消失了,大家就开船继续往普陀山前进,他没有朝成就回家去,走到家里头的时候,已经夜里十二点了,老母亲已经睡了,他就敲门,妈妈听到儿子的声音就披着棉袄出来给他开门。那就是观音菩萨度他俩娘母,他回来给他妈妈忏悔。那真是忏悔,因为他朝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感他的一念至心,就转变成了孝心。至心的关系很大。

  以上这些至心是小至心,不是我们要发的那个至心。我们要发愿成佛度众生,大家记住,凡是我们每位道友都应该发愿成佛度众生,这是我们究竟的愿。不论〈净行品〉、〈普贤行愿品〉,发的是,愿愿度众生,愿愿成佛,让一切众生都成佛。念这些般若经典,那是跟我们相干的,求般若智能。除了这个,乃至于净戒净信,都是需要的。但是像生活用品就不必去求,愈多愈烦恼,愈少愈清净。所以说“种子”、“荒田”这段经文是指我们的般若,可以这样解释。

  “所以者何”,为什么地藏菩萨有这么多的功力?佛又赞叹地藏菩萨。“此善男子”是指地藏王菩萨说的。“曾过无量无数大劫”,指经过的时间很长,是过数量的时间。“于过数量佛世尊所”,用数字计算也无法计算的佛世尊处所。佛世尊就是诸佛。他发的大精进坚固誓愿,不但精进,而且坚固,绝不动摇;愿绝不动摇,一定要达到目的。

  大家检查我们的愿有没有动摇过?当你受苦难的时候,遇着不顺境界的时候,当你拜忏出了障碍,念经出了障碍,你还念不念?你拜忏拜不成,你还拜不拜?这些小事都克服不了,更何况成佛?所以必须坚固誓愿。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难,你一旦发了愿,不要被这些外边境界相转了,要坚持不中断。就是你发最少最少的愿,受了三归五戒,受归依,那个代传的师父给你讲,说你要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天能多念几次更好,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念,早晚的相续念,最少十声,你做到了吗?连这么个誓愿,都做不到,怎么能消灾免难呢?既然是眼前的灾难不能免,更遑论要免除你无量劫来的灾难,消除祸业,证得般若智,乃至于成佛。

  假使说,现前境界相,对我们会带来损失,对别人却很有利益,我们是不是肯受损失去帮助别人呢?每个人问自己的心,自己都能知道,都很清楚的。地藏菩萨的誓愿,发心誓愿成熟众生故,他常普持大地,不只是我们的娑婆世界。前面一再的说,“随所在处,随其所应”,他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就得到利益;使一切大地普润众生,这是大地的覆载功能,如果没有大地承担我们,我们都生存不了。如果没有大地生长万物,我们生存不了。如果现在大地底下的汽油全断了,如果不产生电力,我们怎么活?特别是在发达的国家,如果没有电,连饭都吃不成。现在冬天来了,天气很冷,如果没有电,暖气怎么运转?会把你冻坏了。

  “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大地是指一切众生的心地;给一切众生成佛的种子,“常普住持一切种子”。在世相上说,就是大地上所有含藏的种子。一切的粮食是资生的,资助我们生命的,都是从地上出来的。我们现在举目看一看,我们眼睛戴的眼镜,身上穿的衣服,乃至桌子、椅子、板凳,你说哪一样不是从地上出来的?哪一样不是从地上生长的?所以说,地藏菩萨发的愿,他是普任持一切大地,任持一切种子,令一切众生都随意受用,满足众生的愿。

  此善男子的威神力,能令大地,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能够生长,乃至“药谷苗稼,花果茂实,成熟润泽,香洁软美”,随所在处都成熟众生。这是资生的工具。再说到这众生本身具足一切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吃。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嗔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语,或粗恶语,或离间语,或杂秽语,或贪或嗔,或复邪见十恶业道。”

  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三,杀盗淫,加上妄言、恶口、绮语、两舌四业,再加上贪嗔痴,意业,合起来就叫十恶业道。十恶业道,贪欲,嗔恨,邪见,非常猛烈。邪见,有时候就是无明,很猛烈。因为猛烈的缘故,嗔恨心重。所以杀生、偷盗、不与取,人家不给,你去拿,或者强拿,或者偷拿,都属于偷盗。盗者就是强抢,偷就是剽窃。不信三宝的人,他没有这个缘,恶业很重。愈是这样的人,愈是不容易闻见地藏菩萨名号。

  “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烦恼悉皆销灭,远离十恶,成就十善,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进,于一食顷,能于无量无数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顷,皆能度脱无量无数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离众苦,皆得安乐,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能够听闻到地藏菩萨,又能够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烦恼皆得消灭,为什么呢?因为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圣号。这个境界相跟你的心能够相合,心境一如,十恶业当然就可以消除,十恶转成十善,就能变成十善业。十善就是生天的资本,生天的道粮。如果没有十善业,生天是生不到的,没有这个福份。在这个基础上,又能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拔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一切的众生快乐,利益一切众生,从不计较自己。如果你随着地藏菩萨这样发愿,随着地藏菩萨去做,你就是地藏菩萨,就能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跟地藏菩萨一样。

  一谈到勇猛精进,很难呀!我们若一天当中能做到五、六个小时,就感觉是修行,很不得了。东抽时候,西挤时间,恐怕也达不到八个小时,更谈不上勇猛。

  勇猛是说昼夜六时,就是二十四小时有勇猛的至心。他是不顾身命的,真正的勇猛至心,至心恳切的念地藏菩萨圣号,想到地藏菩萨。他的妙定威神、勇猛精进,在吃饭的时间,“一食顷”,能入无穷无尽的妙定。我们前面讲过,到无穷无尽的国度,凡他所在处,能有无量无数的佛土。在亿万的佛土国度之中,他能度脱无量无数的,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化度那么多有情,让那么多有情都离开痛苦,再不受痛苦,令那些众生都能得到安乐。那么随其所应,对机说法,因机施度,随其所应,安置到生天涅槃之道。

  “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如我所说不可思议诸功德法,坚固誓愿,勇猛精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于十方界。”

  为了让恒河沙数的有情众生,离苦得乐,让他们证得涅槃,地藏菩萨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力量?有怎么样的救度方法呢?以下是说明他的救度方法,“如我所说不可思议诸功德法”,坚固的誓愿,勇猛精进,想成熟一切的众生。他怎么做呢?这是佛说地藏王菩萨在十方世界中,为了利益众生,示现的同事,你是哪一类众生,就示现哪一类身来度你,一共有四十二类。

  “或时现作大梵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或复现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乐变化天身,或作亲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释天身,或作四大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萨身,或作独觉身,或作声闻身。”

  “或时现作大梵王身”,大梵王身就是帝释天,为这些有情说法。或者现大自在天身,就是摩醯首罗天,示现大自在天王身,给这一类众生说法。或者是在欲界的他化自在天身。或者是乐变化天,就是化乐天。或者现睹史多天,就是兜率天,就是六欲天。或者现夜摩天,第三天。或者现帝释天,或者作四大王天身(也就是四天王身),现天人身乃至梵天、大梵天、六欲天,示现天身,跟他作同类。或者是示现佛身,菩萨只要登地之后,就能示现作佛身。乃至于在华严境界上,一发菩提心,一住位不退就能示现,七住菩萨就能示现佛身。

  “或作菩萨身”,菩萨有多少位菩萨呢?有示现大菩萨,还有示现小菩萨。所谓小菩萨者就是一般的菩萨,像三贤位的菩萨。或者示现的二乘身,就是独觉,声闻,独觉跟缘觉同是一个位子。

  出生在有佛的时候,依十二因缘法而证通的就是缘觉。出生在无佛的时候,自己观见物质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他看一切的变化事物,证得悟道,那叫独觉。声闻是闻佛声音说法,而悟道的。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前面示现的是四圣法界。

  “或作转轮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或作婆罗门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戌达罗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妇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达缚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紧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龙身,或作药叉身,或作罗刹身,或作鸠畔荼身,或作毕舍遮身,或作饿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奥阇诃洛鬼身,或作师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马身,或作牛身,或作种种禽兽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诸有情身,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随其所应,安置三乘不退转位。”

  以下示现的是人间相。或者作转轮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是小国王身,刹帝利是种姓。或者作婆罗门种姓,或者筏舍,筏舍又叫吠舍,就是工、农、商,也就是印度四种种姓当中的第三种种姓。婆罗门是最尊贵的,刹帝利是第二种,就是王种。工农商就是筏舍,戌达罗,就是奴隶,奴隶是最贱民。

  或者现男人身,就是丈夫身。或者现女人身,或者示现童男童女身。或者健达缚,就是八部鬼身。或者阿素洛,或者紧捺洛。

  或作莫呼洛伽,或作龙身,或作药叉身,或作罗刹身,或作鸠畔荼身,或作毕舍遮身,或作饿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奥阇诃洛鬼身,或作师子身。

  以下是畜牲,地狱等。“或作香象身,或作马身,或作牛身,或作种种禽兽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诸有情身,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

  地藏菩萨在地狱现的身很多,连那些有情受罪的身,他也示现。这个时候去示现,给那些受苦难的人说法,他会听受的。在监狱里头,还是有显灵说法的。

  我们在这里是讲地藏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并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你的至心。念观音菩萨可以,念地藏菩萨也如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普贤菩萨,随便念哪尊菩萨,只要那时候能念就可以,好多人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不能念。特别在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能念,随便你念哪一尊菩萨,哪尊佛的名号,乃至于念大乘经典的一句偈诵。

  《感应录》里头有这么一段记载,有一个人到了地狱门口,他只念了半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地狱就没有了,他也得救了。很多人临命终时,堕地狱的时候,或者堕饿鬼、堕畜生道,很可惜佛法全忘了!你可以用做梦的体验,看你是不是心里头还有佛法僧三宝,只要你有一念,念出来,梦马上就醒了,大家有没有试验过?或者念大悲咒,随便你念什么,就醒了。可惜,当你焦急的时候,就把佛法全忘了。那时候该念地藏菩萨!可是就是念不成。那时候没有念,醒的时候才想起来。你平日不用功,到时候怎么行呢?

  所以说,地藏菩萨要度众生的时候,随他所应得闻法,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也现狱卒,也现阎王爷,甚至于现那些受罪的众生,下油锅上刀山。或者示现的时候,他会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也会念地藏菩萨,或者地藏菩萨会拜地藏菩萨。地藏菩萨还要拜地藏菩萨?我说个故事。

  苏东坡跟佛印禅师两个人到了大庙,苏东坡看着观世音菩萨像手中拿了一串念珠。他就问佛印禅师:“观世音菩萨这尊佛像有串念珠,作什么用呀?他要念什么?”佛印禅师说:“他怎么不要念?”苏东坡问:“他念谁呀?”“他念观世音菩萨。”听,观世音菩萨还要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说:“是啊,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又问:“那拜不拜佛?”他说:“拜啊!”“拜谁?”佛印禅师说:“拜观世音菩萨。”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意思?苏东坡于是开悟了,有没有大开悟?悟一点,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我一再跟大家讲,你念地藏菩萨,就是念你自己。你的心就是地藏心,地藏心就是你的心。你忘了自己,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只念地藏菩萨,加持力相当的小。地藏菩萨的般若智能照你,你的般若智能就跟地藏菩萨的般若智能结合在一起,你的自性,就叫自性地藏。念念从心起,念念还归心。所以,求人不如求己。

  不过,当你自己不灵的时候,还是要求别人。求人的时候就想到是自己。求自己的时候,就是求人。这要多想,多观,要有相当的功力,才会产生相当的作用。你经常这样想,念地藏菩萨就是念自己,念自己也就是念地藏菩萨。那么你会做更好的梦,那种梦非常殊胜。什么梦呢?梦醒了,所有的梦都醒了。现在我们都在梦中,我在这儿说梦话,你就在这儿梦里听,我们大家都在梦中。等到我也不说梦话,你也不去听梦,大家都成就好了。祝大家吉祥!早日成就!

  “善男子,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议诸功德法,是诸殊胜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导首,如是乃至能无功用转大*轮,如前广说。”

  这是前面所说的地藏菩萨四十二种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就示现何身而说法;这里只举其中的一大类,每一类之中还有无量身。像是示现地狱的诸有情,地狱太多了。我们念《地藏经》,地狱那么多,他能够示现各种的身形。仅仅说到地藏菩萨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是让我们大家心向往之,希求菩萨的加持。前面我讲了,这也是求你自己的心力加持。但是,必须对境,心是对境方生,对地藏菩萨这个境,就缘念地藏菩萨,你的心就转变成地藏菩萨。效果如何?据我个人所了解的,心诚则灵。

  最近这几天台湾的道友给我打过两次电话,有两位极危险的病人,医生认为毫无办法。一位居士的父亲已经住医院,必须开刀。但是医生不敢开,说很危险。这位居士打电话给我,我说:“你自己至诚的念,念地藏菩萨圣号就好了。”在这个时候只有念圣号。因为前面经文说,只要称圣号,一心一意的,至心称圣号,效果会很好。还有另一位居士的姐姐到林口长庚医院,也是病情很危险,医生不敢开刀,但是又必须开刀。她本来跟我在台北拜了好多次忏,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让她停下来,给她姐姐回向。

  最近这两天他们又都来电话说:效果很好,开刀之后很平安的。你说是有效验,没效验?地藏菩萨是真现了吗?没有现。反正他们开完刀,平安无事病就好了,这是真的。以前我们所说的种类就太多了,乃至于五谷、花草树木,这并不是菩萨管的宽,而是我们的心里起变化。当你自己的亲人发生危难的时候,如果他是信佛的弟子,效果会更好。如果他不信佛,就靠别的力量来加持,效果就不一定确切了。但是如果心恳切了,还是可以收到效果的。所以说,求师父加持,哪位师父加持?

  我们前面讲过,求人不如求己。观世音菩萨还拜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个意思。有没有加持呢?当然有,你请几位师父念经,或者请你自己的归依师父在拜忏的时候回向回向,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功德并不一定是师父的,多数是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的关心。如果那个师父大悲心不具足,像我,我不一定很关心他,而且是别人打电话介绍的,我从来没有见过面,我就是关心,也只能对着这个人的名字缘想,而地藏菩萨是慈悲的,求地藏菩萨加持,去观想,但是都不如他自己去求。若能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归敬供养地藏菩萨名号;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病苦灾难都会消灭,这些只是举出来增加大家的信心而已。

  这个功德是无量劫修来的,这就是地藏菩萨。

  “如是大士”,就是指着地藏菩萨说的。他成就如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一切众生,方便善巧。所有我们得到的利益,就是地藏菩萨的功德。他所有的功德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宝库一样,埋藏伏藏一样,只要你挖掘就有。用什么挖掘呢?称名号的时候,就是挖掘。只要你至诚恳切的念“南无地藏菩萨”,乃至于下至心都可以念。所谓下至心是指念地藏菩萨名号的时候,念到了了分明不昏不散,自己心里清清楚楚,一个字一个字的这样念。当你念的时候就跟地藏菩萨相通了,所求的事情效果就产生了。你要感谢谁呢?要感谢地藏菩萨。

  “是诸殊胜功德伏藏”,这是形容词,形容他最殊胜的功德像宝藏一样的。那个宝藏所含藏的都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是诸解脱珍宝出处”,解脱本身就是珍宝。这是无形无相的,要怎么样才能解脱呢?空、无相、无愿、究竟解脱。当我们求的时候,没有能求所求,到了那个时候就解脱了,像珍宝一样的。珍宝是形容词,形容解脱的。地藏菩萨是解脱的珍宝出处。或者是我们想求珍宝,求地藏菩萨,乃至像地藏菩萨刚一到这个会中,在大集会中所有的一切众生,双手都现了末尼宝珠。末尼宝珠出现无量的珍宝,所以地藏菩萨是这一切解脱的珍宝。

  “是诸菩萨明净眼目”,要法眼清净。我们看问题,眼睛是混浊的,分辨不清楚是非。如果收到寄来的邮包,知道这个邮包是炸弹,你绝对不会打开,因为不知道是这是祸还是福。当我们看到一件好事,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其实这是祸根。就像在台湾很注重生儿子,以为这是幸福。他长大了,却给你惹祸,倾家荡产,那是祸根。你怎么会知道呢?根本不知道。因为没有明净的眼目,但这是就世间上说的。

  就佛法来说,哪一法对你能够开悟,能够解脱,能够成就?我没有这种法眼,不知道我们宿生修了什么,那就去摸索,这个师父讲经,你也听,那个师父叫你念佛,你也去念,另一个师父要念地藏菩萨你也去持,念观世音菩萨你也去念。至于哪尊菩萨才对应你的机呢?要去试,因为你没有这个明。明就是有智能,净就是清净的意思,这就是法眼,也就是法眼清净。法眼清净,对一切法你能看见诸法的本体。这就很深了,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要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究竟的,这是明净眼目。那么,地藏菩萨就是一切的菩萨。你要想了生死,想要求佛法,想要求开悟,想要证得解脱,地藏菩萨会帮助你,加持你,使你心明眼亮。

  “是趣涅槃商人导首”,涅槃是不生不灭的意思。现在大家都想趣向涅槃,趣向涅槃是了生死。了生死,要证得究竟的解脱,像商人想入海去采宝,要有人指导帮忙。想要趣向涅槃,也必须有导师。找谁呢?就找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趣向涅槃的导师,像商人入海采宝的样子。

  “如是乃至能无功用转大*轮,如前广说。”我为什么在解脱珍宝这个地方,想到空、无相、无愿呢?因为地藏菩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不假功用,不假修为,就能使那位求者得到好处。我们求地藏菩萨,念《地藏经》,及至称圣号,那么我们所求的达到了,环境转化了。地藏菩萨也没有放光,也没有现身,有的人说会放光,现身,见瑞相,可是都没有了,只要你所求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那叫“无功用”。

  我们修行的时候,能够不假功用而自然成就,这是很不容易的。地藏菩萨所转的大*轮,是不假作意的。一念之间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的身形,度无量的众生,同一时间顿现。这就是“无功用”。前面说的很多,所以“如前广说”。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善男子”是佛称呼无垢生天帝释。佛对无垢生天帝释说,假使有这么一个发善心的、想求解脱的男子,他在求解脱的时候,去求弥勒菩萨,或者文殊师利菩萨(妙吉祥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或者是求观自在菩萨,或者求普贤菩萨,不止求一个两个,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诸大菩萨摩诃萨,那么多的菩萨要求好长时间呢?求了一百劫。你要是至心归依这些菩萨称名念诵供养,那么,不如“于一食顷”,一食顷就是吃顿饭的时间,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那么他所求的愿,能够迅速的满足,不需要一百劫那么长的时间。

  佛还怕无垢生天帝释有所怀疑,就重新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这样说呢?这是校量功德,拿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或者是普贤菩萨,相互比较。要是比较的话,求地藏菩萨愿满足快一点儿。什么原因呢?

  “所以者何?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所以者何?”就是征问的意思,因为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就像如意宝珠似的。就像前头所说的伏藏,他伏藏无量的愿心。因为这位大士,“地藏菩萨”,“为欲成熟一切有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他修的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超过前面所说的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是故汝等应当供养”,这句经文我们多解释一下子。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乃至于观世音菩萨,这四大菩萨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所学的法,在此土说,就是娑婆世界,不是弥勒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呢?因为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不是讲《大般若经》。要是讲《大般若经》,只有妙吉祥菩萨,只显文殊师利菩萨。如果讲《弥勒上生经》,只有弥勒菩萨。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所以在讲哪部经的时候,佛都要推崇哪一位菩萨,拿其它菩萨来比,这就是显,使你生起殊胜的心。因为众生的心,分别心特别重。哪一个功德大,他就找哪一个,他是这样想的。

  其实,求人不如求己,你应懂得这种道理。地藏菩萨跟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相比较,那个功德大的?文殊菩萨已经成过佛,现在还是佛,示现菩萨身的。观世音菩萨也是过去成过佛的,都是古佛。但是在凡夫心中,我们会生起分别心。

  在讲这部经的时候,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说他愿力坚固,大悲心猛。观世音菩萨,他是大悲观世音,大悲心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是《十轮经》,所以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所度的众生,所去的地点,度众生的处所是地狱,是三恶道。这一点就很殊胜的。难道观世音菩萨不是吗?我们放焰口的“面焰”大士,那位饿鬼不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吗?佛佛道同,并不是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佛高,也不是药师佛比释迦牟尼佛高。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我们也不晓得什么叫《药师经》,什么叫阿弥陀佛?有人念了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都忘了。有人只晓得阿弥陀佛,连释迦牟尼佛都不太熟识。佛是不会有忌妒障碍的,跟凡夫不一样。我们会说:“我介绍给你,你竟然把我忘了,你只念他,不念我!”那不叫佛。

  我的意思是说,在读诵这部经的时候,至心归依称名念诵供养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坚固的愿,勇猛精进,超过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佛也是诚实语,佛不会说假话的。但是在这部经里头他特别凸显地藏菩萨。要是讲《地藏经》,连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也都赞叹地藏菩萨。要是念〈普门品〉,你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不如一食顷供养观世音菩萨,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座的道友有念〈普门品〉的,也有念〈普贤行愿品〉的。如果这么一说,以为只要念《十轮经》就可以了,因为地藏菩萨的功德那么大都超过他们,那就错误了。菩萨是一样的,功德都一样。这个菩萨,我们学到他一点点,就够受用成就了。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一切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天人药叉健达缚等皆从座起,随力所能,各持种种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复持种种上妙衣服,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幡盖等,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复以无量上妙音乐,种种赞颂恭敬供养地藏菩萨。”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这个大集会是过数量的,菩萨也是过数量的,不能用数量知道这里有多少菩萨、声闻、缘觉,佛说法的会上都是这样子的。十方诸来大众,指一切的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天人,药叉,八部鬼神。听佛赞叹地藏菩萨,都从他的座位起来。“随力所能”,就是尽其所有,他力量有多大,他就供养多大力量。供养什么呢?就是“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尽他的力量供养地藏菩萨。每个法会,菩萨乃至于诸佛都会供养。在那个会中的时候,他方来的诸佛都供养释迦牟尼佛,也供养地藏菩萨,从他们的座位起来,听佛赞叹地藏菩萨。随他力量所能及的,不用回去再取,也就是身上所戴着的,是这样“随力所能”的供养。大家都是说金银珠宝那一类的,奉献给地藏菩萨。

  还有的“持种种上妙衣服”。上妙衣服,在《地藏经》,在一切经论上,都是这样说的。要穿新衣服的时候,先供养地藏菩萨。要吃好东西的时候,先供养地藏菩萨,乃至于供养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都如是。新买的玩具,也先供养菩萨,凡是你认为好的东西,要使用的,都先供养菩萨,这个习惯要是养成了,你的功德不可思议。

  以下还有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幡宝盖,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还有无量的上妙音乐、乐具,或者唱段歌,唱段赞颂词,乃至于种种赞颂来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但是地藏菩萨接受了这种供养之后,他又怎么做呢?在〈普门品〉上,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不受的。无尽意菩萨再请,之后,还得佛嘱托令观世音菩萨,怜愍无尽意菩萨及与会大众,观世音菩萨才受了,受完了,观世音菩萨就把所受供养的东西分作两份,一份奉多宝塔,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个会上只有佛在,所以地藏菩萨把所有的供具、大家供养的所有东西,都回向供奉世尊。不止供养,还要说赞颂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持此种种上妙供具回奉世尊,而说颂曰:天人龙神所供养,十方菩萨皆来奉。闻救世有大功德,唯愿受我最胜供。”

  我拿在手上的这些供具是天人龙神十方菩萨,他们来奉献给我的,我又转奉献给世尊。人人都知道世尊是救世的大功德者,唯愿受我最胜供。他们供养我,所以我又转供养给世尊。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是颂已,顶礼佛足,于是世尊复说颂曰:”

  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完了这个偈颂,顶礼佛足后,又回到座位上,之后,世尊又说颂言,称扬地藏菩萨。

  “起坚固慧清净心,灭诸有情无量苦。

  施众妙乐如宝手,能断惑网如金刚。

  起大悲慧具精进,善持妙供奉世尊。

  以海智救苦众生,登诸趣有无畏岸。”

  佛说:“供养得很好,你有坚定不移的智能,那就证得法性。”我们不是讲一实境界吗?一实境界的心,是真心,也就是妙明真心。同时,你能够灭一切有情的无量苦难。布施那些极微妙的音乐;宝手是弹音乐的妙手,也能断一切众生的疑惑,就像金刚一样。金刚智能断一切的惑网。

  “起大悲慧具精进”,有一个大悲心度众生的智能,而且,长时这样度,精进不懈。

  “善持妙供奉世尊”,你所供养的是很微妙的。这位大菩萨转供养佛的时候,把所有的供养具,经过变化,把所有宝物合成一个宝盖或者一个幢幡,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好比大家供养佛,我们看见的只是苹果、水果或者是梨子或者香花,但是经过供养一转化,这个香花又遍满十方界。如果你是修供养的,念过〈普贤行愿品〉第三个大愿,广修供养愿,当你的花鬘装在花蓝里头,拿去供养佛的时候,如果你懂得如何供养的,一定要修观想;诸位道友应该都修过的,如果没有修过的,我重复说一下。

  你要观想这个花鬘,别认为它就只是这么大。用你的心力把它尽虚空遍法界都化成这个花鬘。这花鬘看似只在这个娑婆世界供的,或者是在温哥华供的,但是它已经遍满娑婆世界,已经到了极乐世界供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已经到了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若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西方阿弥陀佛,那是大家很熟悉的,或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也就是常念的《药师经》,或上方十方的诸佛,乃至于拜〈占察忏〉,里面五十三佛的名字都很熟悉吧!想象花鬘遍满每个佛国土,每个佛菩萨都有,这就是意供。那么,这个花鬘就不只是目前这个状态了,一切都会生起变化。谁起变化了呢?行者的加持力,修行的人。也就是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供养的时候,假他的心力供养的,这叫妙供,这种供不可思议。

  同时你的智能像海那样的深,像海那么样的大,永远救度受苦众生,无穷无尽。海水永远不枯竭,千河万河流入海里,海水也不会增加的。那些诸佛菩萨的智能像海那样深,像海那样广,能容纳一切,使一切众生、一切诸趣众生,都能够到达无畏彼岸,都能够成佛。我们连说个赞叹的偈子都不会。诸佛菩萨赞叹的时候,所用的语言、文字是很微妙,变化非常大,我们知道到彼岸就成佛,但他不说彼岸,而是说无畏岸,或者智能岸,或者般若岸,这是文字的技巧。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增长守护忆念,增长寿命,增长身体,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名闻,增长资具,增长亲友,增长弟子,增长净戒,增长多闻,增长慧舍,增长妙定,增长安忍,增长方便,增长觉分圣谛光明,增长趣入大乘正道,增长法明,增长成熟有情,增长大慈大悲,增长一切白法,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增长法雨普润三界,增长一切大地精气滋味,增长一切众生精气善作事业,增长正法精气善行,增长智能光明,增长六到彼岸妙行,增长五眼,增长灌顶,增长生天涅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地藏菩萨供养佛之后,他就回到座位,佛又称赞说:“你供养得很好!”又给他说偈颂,地藏菩萨又从他的座位起来顶礼佛,向佛说:“大德世尊”。称佛为大德,“大”是无量的意思,凡佛一切经论上所说的“大”,就是说我们的“体”,就是“一实境界”,或者说“妙明真心”,或者说“如来藏性”都可以,名字虽然不同,都是假名。但实际上就指一个“大”字。《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都是“大”,这个“大”就是“当体”的意思。

  称赞佛的德是大德,就是这样的意思。“世尊,我应当遵照佛的指示。对于这个洲,对于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大部洲,“此四洲渚”。“世尊弟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仅是这四洲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四众的弟子包括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这是指出家的二众,在家的二众。出家就是比丘、比丘尼,在家就是男居士、女居士,也就是近事男、近事女。)我令他们都能够增长忆念。

  “增长忆念”,就是增长智能的意思。我们不是没有记忆力吗?在《地藏经》十二品上说,读经没有记忆力,读了就忘了,教一遍记不得,教几遍也记不得,这就是没有记忆力,学过的都记不得。地藏菩萨说,“我能帮助他们,令他们增长忆念。”增长忆念,这里当然是指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他已经有了信心,已经在学佛法,我给他们增长”,这叫增上心;必须念念增长,念念增上。愈增长,智能愈大,福德愈重,是这样的涵义。

  “增长守护忆念”,忆念要保护。为什么?睡眠的时候,要念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或者早晨一睁眼醒了,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憎”,守护佛法僧三宝,千万别失掉了。那就是守护的意思,就像保护我们的财产一样。

  “增长寿命”,先从浅入深,这都是众生要求的,没有人会希望短命的;除非他太忧愁苦恼,不想活了。自杀还是有的,为什么呢?因为很苦,活得不耐烦,活着没有兴趣。所以说,“增长寿命”,是人人愿意要求的。地藏菩萨就向佛发愿,济度佛所教化四洲渚弟子,四洲是专指南瞻部洲、北拘罗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这个四大部洲说的。

  “增长身体”,这个有一种解释,或者想求身体健康的,或身体本来很丑陋的,想变得漂亮一点儿,帅一点儿的,或者是你感觉自己个儿太小,想增长一点儿的,所以“增长身体”包括很多种类,这也都是你所希求的。你本来就没有病,若再增长一下永远不害病,就是“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你的体力。“增长名闻”,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谁都希望有个好名声。“增长资具”,就是资生的器具,帮助你活着的器具,包括住的房子、汽车,所需要的器皿等,都能满足。

  “增长弟子”,或者指佛说,或者指佛的四大弟子说的。不论出家、在家,都想徒众多一点;有的人不一定求徒众多,徒弟多了麻烦,子孙多了也麻烦。但这是地藏菩萨的愿,以下就不同了。

  “增长净戒”,就是你受的三归五戒,乃至比丘比丘尼的戒;在家有五戒、有八戒、有六重二十八轻戒,都能够清净,水远持清净戒。

  “增长多闻”,多闻,有闻法殊胜;增长闻,多闻,闻了就生长智能。

  “增长慧舍”,就是指着布施说的,舍,再说深一点,就是把我执舍掉,不要执着我;但是这个要有智能,舍是很不容易的。有智能的人,一切都能舍,包括他自己的身命都能舍,这是靠智能。

  “增长妙定”,怎么叫妙定呢?就在你一切行动当中的定力,这是不可思议的,现在你听经入了定,可不是打瞌睡,是真正入定,在定中听经。所以诸大菩萨,他利益众生的时候,都是在定中。我们看他飞来飞去,其实他是在入定。所以这部经一开始的时候,地藏菩萨在早晨就入那么多定,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定中。

  “增长安忍”,安忍就是忍辱,但是他为什么不说忍辱,而是说安忍呢?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都是不守本份的多,忍就可以守住你的本份。守本份的事,包括太多了。自从有了智能,有了妙定,就能够保护定慧不失,能够调济让定慧均等,这叫安忍。从安忍能产生一些方便善巧,像地藏菩萨入的那么多定,那么多利益众生的方便,那就是方便善巧,有了智能,就生方便慧;有了智能,一切的方便都是解脱的。如果没有智能,方便就是束缚的。像我们做什么事情,四处遇到障碍,你也发心度众生,度不了,完了还衍生出很多麻烦,四处产生波折;就是因为没有那种善巧慧,处理不得当。

  “增长觉分圣谛光明”,觉分是指着菩提说的,而七觉分,那是别说的。

  增长菩提,就是增长你自己的觉悟,这个觉悟可以使你的圣谛光明,这个圣谛,可以依着实际理谛而证得的圣位,说成佛也可以,十地菩萨也都是圣位,乃至从这个初教义来说,四果阿罗汉也是圣谛;那个法也叫四圣谛法,增长圣谛光明就是智能的意思,谛本身就是光明。

  “增长趣入大乘正道”,能够运转你自己的本心,就是大乘。我们讲一切,应该不离你的心,这是真正的菩提道。真正的菩提道,心外无法,法外又无心,一切法就是你的心性所显现的,这就是大乘正道。

  “增长法明”,了解一切法的性体,不要在相上起分别;了解一切诸法的法性,这叫有智能,这叫真正的明。

  “增长成熟有情”,深浅都可以说,成熟什么呢?成熟一切有情;增长你所思教的,不是发愿利益众生吗?那么,众生是不是能够成熟呢?能够依教奉行呢?是不是能够依教奉行而能成道呢?例如,四众弟子,我们依照佛的教导辗转化度众生,使他们都能信入,都能依教奉行,都能修行,都能成熟了,成熟就了脱了,使有情都能够成熟。增长大慈大悲之心,就是增长菩提心;菩提心包含很多,大慈大悲,就是菩提心。

  “增长一切白法”,即清净法,清净法是什么呢?一切戒定慧,一切佛所教导我们的法。白法就是清净法,消失的是黑法,黑法就是染污法。在后面的经文〈无依行品〉、〈有依行品〉当中,会详细讲黑白的道理,一切法上面都是总说,后面会解释,前面先总说一下。

  “增长一切众生精气”,有精神有气力;精者纯也,气就是气质。因为你是佛的弟子,使四众弟子都能精纯于佛的教导,人们一看见,我们佛弟子是不同,他的气质表现,人们一看见就很恭敬,同时善作事业。

  “善作事业”,能够增长正法精气善行,增长智能光明,这个意思都是相同的。增长到彼岸的妙行,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这都是不可思议的殊胜妙行,能够到成佛的彼岸。

  “增长五眼”,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从凡夫地到佛,我们是肉眼,现在大家都是肉眼,肉眼是有障碍的,别人拿手一挡,你什么也看不见了。没有光明,你也看不见。肉眼是障碍的,不是通达的;肉眼碍非通,天眼通非碍,天眼通是报得的,他能看见一切,能看见我们,但是我们看不见他。慧眼就是照了一切俗谛的,俗谛就是方便慧。有慧眼,慧眼当观俗。第四眼就是法眼,法眼了真空,俗谛真谛二谛。佛眼是照一切。对于五眼,现在我们是停留在肉眼的阶段。但是有一些个别的报得的人,生下来他就能看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特异功能。他能看见地下的事物,这是报得的,这类功能些畜生也有。有些狐狸、黄鼠狼子、狐黄柳豆,有的是长虫、四种仙狐黄柳豆四仙,还有鬼,我们上面念的大力鬼神,他们都是有神通的,但是那不究竟的;他们还是有障碍,他们没有天人的眼,看得更通达一点儿,这叫报得的通。天人就是报得的。慧眼跟法眼,那是修得的,佛眼是究竟成就的。这叫五眼,我简略这么说一下子。

  “增长灌顶”,灌顶的解释有很多。受灌顶是从印度来的仪轨。以前在印度的时候,希望为降生的小孩子求加持的。本来是国王为降生的太子,找位修道者,修道者不一定是佛,外道六士都可以;用四大海水来给太子灌顶,消除灾难。就像我们求法,用法水灌顶。我们现在学密宗修法的“灌顶”,是专有名词,本来有多种灌顶,这个地方所讲的“增长灌顶”是指得到加持的意思。这是指法灌顶说的。

  我们在修观的时候,也要自己给自己灌顶。或者观药师佛,或者观阿弥陀佛,住在你的顶上,加持你,增长你入涅槃的机会。地藏菩萨的加持,使佛四大洲的弟子,都能够在他原来的基础上逐渐的增长。如果原来一点儿也没有,怎么增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如果已经在学法修道,就增长他证得如来果位的机会,或是要让他脱离三涂;之后能够生天,享受幸福,而且还能够闻法。

  “所谓有名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我于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亲承受持此陀罗尼,能令增长一切白法,增长一切种子根须芽茎枝叶花果药谷精气滋味,增长雨泽,增长有益地水火风,增长喜乐,增长财宝,增长胜力,增长一切受用资具。此陀罗尼,能令一切智能猛利,破烦恼贼,即说咒曰:”

  地藏菩萨有个咒,什么咒呢?“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持就是三昧。地藏菩萨有这么一个三昧,简言之就是真言,也就是咒语。这个咒语的名词,就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也叫“大明咒”。《心经》也可以称为大明咒,大光明的意思,也是总持的意思。“这个咒,我在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经过好多佛,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一粒沙是一个佛所,在那个世尊所,我亲自受了这个灌顶,亲自受了这个陀罗尼,就是指这个咒、这个三昧,要是念诵这个咒,一切善业都能够增长,一切恶业都能消失。增长种子,乃至于根须芽茎枝叶花果药谷精气滋味,增长雨泽。”

  “药谷精气”,这有点神,我们服的药,像人参虫草、贝母、灵芝,这种药必须是野生的,才可以滋补人的身体,健康长寿。这些植物怎么能增长呢?必须雨水调配,降雨滋润,特别是增长有益的地水火风。没有风的力量,粮食是不长的,微风吹动的粮食就像拿手拔的那样的快,大家要知道风的力量。火是暖气,为什么夏天雨季长,冬天雪季它又不长,因为暖气不够,就不能长。

  地大是坚牢性,增长地大的坚牢性,使它别坏,别发生地震。这四大增长,乃至于增长这些众生的喜乐,增长众生的财宝,增长殊胜力量,增长一切的受用资具。前面已经说过“增长资具”,这里又重复的说一次。重复说的意思,就是念这个咒,使这些能得到增长,这就是陀罗尼,能令一切智能猛利,破除烦恼贼。这个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个咒语,洪居士怕大家念错,已经注了音。将来如果大家想持诵的时候,再重新的印几份,谁想要就给谁一份。我念一遍,如果大家跟着默念一下,或者我念一句你念一句,也算受了。

  “谶蒱,谶蒱,谶谶蒱,阿迦舍谶蒱,缚羯洛谶蒱,庵跋洛谶蒱,筏罗谶蒱,筏折洛谶蒱,阿路迦谶蒱,萏摩谶蒱,萨帝摩谶蒱,萨帝昵诃罗谶蒱,毗婆路迦插婆谶蒱,邬波睒摩谶蒱,奈野娜谶蒱,钵剌惹三牟底剌拿谶蒱,刹拿谶蒱,毗湿婆梨夜谶蒱,舍萨多腊婆谶蒱,毗阿荼素吒,莫醯隶,萏谜,睒谜,斫羯洛细,斫羯洛沫呬隶,厕隶,諀隶,揭剌婆跋罗伐剌帝,隶,钵腊薜,钵剌遮啰饭怛泥,曷剌怛泥,播啰,遮遮遮遮,隶,弭,黳羯他,托契,托龋卢,闼,闼,弭隶,磨绽,瘅绽,矩隶,弭隶隶,盎矩之多毗,遏嚟,祁,波啰祁,矩吒苫沫隶,敦祗,敦祗,敦具隶,浒卢,浒卢,浒卢,矩卢窣都弭隶,弭第,弥绽,叛荼陀,喝罗,梨,浒卢,浒鲁卢。”

  这个大明咒总共是六十五句,念第一遍当然不熟,将来多念几遍就可以了。如果想持的话,一天持七遍,也就是地藏菩萨前面所求的,念这个咒,我们就能得到,这跟大悲咒、其它的咒语具有同样的力量。这个咒的义涵是不能讲解的,我翻不出来,当然也不会讲。

  “善说能净诸有尘,善说能净斗诤劫。

  善说能净浊恶意,善说能净浊大种。

  善说能净浊恶味,善说能净浊恶气。

  善说能满诸希望,善说能成诸稼穑。

  善说能令一切佛,如来世尊所加护。

  善说又能令一切,菩萨加护而随喜。”

  “善说”是指是佛说的,赞叹佛的偈子,或者说这是诸佛善说的咒语。诸佛所说的这个咒,能清净一切有尘垢,也能清净斗诤的劫;现在我们这个劫就是斗争的劫。人跟人斗争,集体跟集体斗争,国跟国斗争;有斗争,就说明这个时候很不好。念这个咒,可以使斗争消失一点,但是还要看我们念的力量够不够。用这个咒语能够清净恶的意念。

  “善说能净浊大种”,现在地水火风,浑浊得都不守规律,经常发生水灾,地大本身有地震;风灾、火灾都是非时的,由其它四大种起的种种灾害。

  “善说能净浊恶味”,浊恶味可以指现在我们这个环境很污染的;这种味道很不好,要是吸到这种味道,会使身体不健康,寿命不会长久。味跟气两者是相通的,坐汽车很舒服,又快,但是汽油味很难闻,这就是浊恶气。

  “善说能满诸希望”,这个咒能满你的一切希望,或者指这一切诸佛都能够满一切众生的希望。这个“善说”,可以指是说得很好,善就是说得好,说得最好的还是佛。现在地藏菩萨说这个咒,这个咒也是无量诸佛说的;所以持这个咒的时候,能满足希望。

  “善说能成诸稼穑”,就是我们种的庄稼、五谷都能成熟丰收。

  “善说能令一切佛,如来世尊所加护。”这两句话要连起来说,持这个咒,能令一切诸佛,能令一切世尊,加护我们,使我们的善业早日成就,早成道业。

  “善说又能令一切菩萨加护而随喜”不止诸佛加护你,持着这个咒,也能令一切诸菩萨都照顾你,加护你,随喜你。以上是偈诵,赞颂这个咒。

  “世尊,如是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我于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亲承受持此陀罗尼,能令增长一切白法,广说乃至增长一切受用资具。”

  这个咒的名字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这个总持章句是经过很长的时间,经过像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尊,地藏菩萨在佛前亲承的,也就是如来亲自传授的。这个陀罗尼咒,能够使一切的白法增长,乃至于能增长的受用资具,谁需要受用资具,生活想得舒服一点儿,那就多念咒,你的资具就充足。

  “大德世尊,此陀罗尼,普能济渡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广说乃至增长一切受用资具,此陀罗尼能令世尊甘露圣教炽然久住,利益安乐三界众生。”

  “大德世尊”,地藏菩萨又尊称释迦牟尼佛,大德世尊。“此陀罗尼”,这个咒语。“普能济渡此四洲渚”,世尊的弟子,弟子之中包括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佛教的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的男众、女众,总说起来就是佛的四类弟子,他们都能够增长忆念,得到总持。忆念不失,就是记忆力增强,所有吸收进来的、所听的一切法,不会忘记,忆念受持。乃至于你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念的经,只要念一遍,就可以忆念受持,永远不会忘失的。要是广说,一切所受用的,都能够满足,那么,这个陀罗尼咒,使圣教就像甘露一样,普济群生让他炽然着。“炽燃”,光明炽盛之貌,就像大火烧的时候那样子,永远久住世间而不丧失。

  “利益安乐三界众生”,不但人间天上,这里是指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是指四洲渚。我们现在是南瞻部洲,这是对着我们说的,我们要是持这个咒就能得到这些加持。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时佉罗帝耶山普皆震动。俱胝天乐不鼓自鸣,雨无量种天妙香花及珍宝等。一切众会咸悉惊跃,皆获希奇,得未曾有。”

  说这个咒语的时候,发生六种震动;这个道场,就是说法的处所,大地震动,还有上亿的天的音乐器具,没有人吹,鼓没人打,钟没人敲,它自己就鸣向。在说这个咒语的时候,还有无量的天妙香花及珍宝,像下雨似地降到佉罗帝耶山。与会的大众,包括请大菩萨,“咸悉惊跃”。这个惊不是害怕,而是欢喜踊跃。叹的意思,是太稀奇,太难得,都怀着这种稀奇不可思议的心情。“得未曾有”,从来未见者见到。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批天女从座而起。

  “时众会中有大吉祥天女,具大吉祥天女,大池妙音天女,大坚固天女,具大水天女,放大光天女而为上首,总有一万八千天女,于四大种皆得自在,从座而起,稽首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大德,甚奇世尊,我等虽于诸四大种得自在转,而不能知是四大种初中后相,生灭违顺,如此大士,已得微细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种初中后相生灭违顺。”

  共有一万八千天女,这里只举了为首的几位天女。这些天女都是修地水火风四大种法的,对于这四大种皆得自在。地水火风四大种当中,只举水火,其实也包括了地风。这些天女,共有一万八千位,她们从座位起来了。“稽首”就是顶礼的意思,稽首佛足,就是向佛顶礼。“合掌恭敬”,她们要向佛请教。“而白佛言,希有大德”,世尊,太稀有,太甚奇,“甚奇世尊,我等虽于诸四大种得自在转”,她们对地水火风能够得自在,不被地水火风转,而且能够转地水火风。“而不能知四大种初中后相”,不知道诸四大种初成时候的相,乃至止住的时候的相,乃至于毁灭的时候的相,也就是不知道初中后三种相,对于这个四大种的“生灭违顺”,她们没有办法掌握。地藏菩萨对四大种了解这么深,已经得到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得到四大种的甚深智能。她们向佛请问,佛就告诉她们。

  “佛言:如是如是,天女,此善男子,已得微细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种初中后相,生灭违顺。天女当知,如如意珠,具足众德,能雨种种上妙珍宝,施诸众生,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能雨种种觉支珍宝,施诸众生。如宝洲渚,种种珍宝充满其中,此善男子亦复如是,成就种种觉支珍宝。”

  “佛言如是如是”,你们说的不错。“此善男子”是指地藏菩萨,因为他已经得到甚深微细的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得到究竟到彼岸的智能,所以能了解四大种。“四大种初中后相”的“生灭违顺”,怎么样算是顺?怎么样算是违?违背四大种,四大种就会生起相反的作用。顺四大种,四大种就使你的资生工具悉能充足;违背四大种,不但不能够给你为善,反而给你作了祸害。例如说地水火风初成时的相状,乃至住止时候的相状,毁灭时候的相状,四大种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一切的吉祥,没有四大种没有办法生活,对它的违逆顺遂两方面都要能够掌握。

  “天女当知!”佛就对一万八千天女说,你们应当知道这四大种的违顺情况,那么地藏菩萨所掌握的,就像他手里拿的如意宝珠那样子似的,能够具足众德,令四大种对众生作出利益,使地大生出种种的上妙珍宝,用此布施于众生。“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地藏菩萨也能够这样子做。

  “能雨种种觉支珍宝,施诸众生”,这里是指以法布施,不是用世间的珍宝形容着地藏菩萨。他示现各种种类,随类教化,而能够使他们觉悟。

  天女向佛请问,佛答复说,赞叹地藏菩萨的种种功德,特别是四大种,对地水火风,初中后相,一切转化的过程,地藏菩萨能够如实深知的。同时佛对这些天女说,此善男子的功德就像如意宝珠一样的;如意宝珠是比喻的意思,从如意宝珠能生珠宝满众生愿。这位善男子,对一切法,都能够如实了知,也就是能够称性而了知。所以,能雨种种上妙的珍宝。“上妙珍宝”是形容词,能给一切众生说一切法,让众生能闻法得开悟、意解,免除苦难。

  “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地藏菩萨也能利益众生,就像如意宝珠雨一切宝。那么,他所雨的宝珠,不是世间的宝珠,而是使一切众生能够觉悟,能够闻法意解的法宝;以珍宝施诸众生,像产生珠宝的宝渚洲一样。此善男子所伏藏的一切法,是由无量劫来,闻法积存伏藏的一切珠宝,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多功德。

  “如天波利质多罗树,众妙香花之所严饰,此善男子亦复如是,种种微妙佛法珍宝而自庄严。”

  “如天波利质多罗树”,天波利质多罗树是帝释天才有的宝树,这种宝树不像我们的枝叶花果,它是由一切珠宝织成的,这个善男子就像天波利质的多罗树一样,具足一切的珍宝,又具足一切的佛宝,用一切法宝所装饰。是什么法宝呢?就是微妙的佛法珍宝,而且是庄严的。佛说法都是先运用比喻,而后说法,法、喻两者合说的;但是恐怕大家在法上不清楚,所以先说比喻。这些珠宝、宝树,都是比喻,形容地藏菩萨,以一切法来庄严。

  “如师子王,一切畜兽无能惊伏。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众生无能惊伏。”

  能摧伏一切,能降伏一切的意思,就像在兽类之中,狮子王就是能摧伏群兽。这是拿世间上大家所见到,所能承认的事物,来形容地藏菩萨所具足的法功德。

  “譬如朗日,能灭世间一切昏暗,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能灭一切众生恶见无明昏暗。譬如明月,于夜分中,能示一切失道众生平坦正路,随其欲往皆令得至,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于无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驰聘生死旷野众生,三乘正路,随其所应,方便安立,令得出离。”

  “譬如朗日,能灭世间一切昏暗”,朗日就是没有云彩遮盖的意思,清朗的太阳,去除一切昏暗。地藏菩萨所在的佛土,随所在处,都能使一切众生,免除昏暗的痛苦,能够得到光明,也能灭除一切众生的恶见、昏聩、无明烦恼;就像明月似的,明月在夜分当中,可以使失道者找到道路的;看不见路的众生,能够走到平坦的正路上。

  “随其欲往皆令得至”,在月光照耀之下,他想走的路,不会走到歧路上。这位善男子,就是指地藏菩萨说的。“亦复如是”,像明月似的,示现众生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于无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驰骋生死旷野众生”,无明夜是我们在生死迷途当中,地藏菩萨就能令出离。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道果,虽然还不是究竟,但是你能了生死。这都是比喻,比喻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能够随众生他所要求的,以种种的方便安立,令众生得到利益,得到出离。

  “譬如大地,一切种子树山稼穑地身众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

  譬如像大地一样的,一切种子,树木、山林、稼樯,这些都能依靠大地而生长;众生要想出离这些苦难,依止地藏菩萨就能够得到法身。这位善男子也能有如是的功德,给众生一切的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菩提分”法就是觉悟的道,觉悟的道很多,在法相上经常说的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八正道、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如意足。在这里是总说的,形容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有这些功德,他给众生的不只是世间的七宝而已,而是法财。

  “譬如大宝妙高山王,善住坚固,无缺无隙,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善住一切不共佛法。由不弃舍诸众生故,名为无缺,一切善根皆善施与诸众生故,名为无隙,譬如虚空,一切众生皆所受用,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众生皆所受用,此善男子成如是等无量无边诸功德法。”

  “不共佛法”,是佛所具足的。四无畏,那是不共的,一共有十八不共法。具足了十八不共法,只是不跟凡夫共的,不跟二乘共的。其实这些大菩萨都具足的,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是不弃舍的;我们就不行,对待自己的子女,要是他们不孝顺或不听话就弃舍了。朋友之间稍为不如意,都要弃舍,或者对哪一个恶众生,我们会感到厌烦。

  住的时候,要挑选上好的地区,这也是弃舍的涵义。对于六亲眷属,我们都要接近好一点的。所谓好一点的,就是他不坏,不乱搅。如果以菩萨的眼光看,愈是这些众生,他愈是度化。最坏的众生是下地狱的众生,地藏菩萨到地狱去度这些众生。所以,他度化众生是没有嫌弃的时候,甚至做了五逆十恶的众生,他都要想尽一切方法来度化,使他们能够种上善根,能够学习佛法,能够得到出离。只要有那么一点的缝隙,他都能够渗入来教导,不让众生堕落下去。像什么呢?像虚空似的。虚空是平等利益众生,谁都可以去,他是没有吝惜的。我们活在虚空当中,地藏菩萨就像虚空那样子的对待一切众生,满足一切众生的要求,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受用。

  地藏菩萨成就了佛所赞叹的无量无边功德法。为什么佛这么样赞叹地藏菩萨呢?为的是要说佛的大集十轮。因为赞叹地藏菩萨,使大家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心增长兴盛,只要一闻到地藏的名号,就产生了一种殊胜感、亲切感、希求感,希求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能够使我离苦得乐,所以一切危难都可以求地藏菩萨。我们有些道友感觉自己的愿太多,或者太啰嗦,或者说求这样又求那样,“地藏菩萨不觉得厌烦吗?”有人这样问我。我说:“《地藏经》上已经指出,你纵有千百万亿那么多的希求,地藏菩萨也不会厌烦的,但是有一点,你得至心,至心就能得到相应,如果你不至心,就像没有一样的。”这叫因缘法,因缘遇到了就生起。地藏菩萨是要给一切众生助缘的,成就我们,使我们离苦得乐,但是我们没有那个因。

  地藏菩萨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这个地球上的六十多亿人口,恐怕有太多人没有听过地藏菩萨名号,纵使听到名号,也生不起信乐心,没有去求他,也得不到这个愿望。没有这个因缘,怎么能得到呢?连名号都不得闻呢!所以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涵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没有感觉到他对你能产生什么利益,因此就叫“不名为闻”,虽然听到等于没有听到是一样的。尽管他有这么多的功德,普遍利益一切,如果没有生起信乐心,乃至不能至心,那么,是不是完全没有功德呢?不是的。虽然听到地藏菩萨名号,或者拜忏不至心,连下下至心都没有,但是你已经种下远因。功德是种下了,种子是种下了,当你再次遇到,就会生起信乐心,又生起精进心,渐渐也就成熟了。

  像大家之所以能够这样拜忏,都不是一生两生,而是多生结的因缘。从此更能增长,今生你就能离苦得乐,自己对佛法能够有所了悟,要经常注意这样的一个问题。因缘遇到了,你一定要承当,无论是苦的、乐的,因缘已经成熟,你现在受到的,要承当。过去了,因缘没有了,要放下,这就叫做解脱;因缘会遇时,应该自己受果报;你不想承受,推也推不了,更增加烦恼,更增加灾难。你承当了,就会减少。

  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要放下,不要总是留恋回忆;也就是每一个人在心中,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在留恋,这对我们的害处非常的大。所以要知道因缘所生法,一切都是假的。可是地藏菩萨启示我们的,就是一个总的方向。要是有这样的心情,懂得这种道理去学法,你容易悟、容易进入,不然的话很不容易进入。

  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卷,就是讲因缘所生法即是空的意思,讲一实境界。这个地方是赞叹地藏菩萨,我就略说这么几句。因为地藏菩萨所成就的功德,不是一般菩萨所成就得到的;这是因为他的愿力,而且时间是过数量的,地藏菩萨早就成就了。前面佛赞叹地藏菩萨,说他的成就,说他的发愿久远,就拿弥勒、文殊、观音、普贤比较,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四大菩萨,这是使我们对地藏菩萨生起殊胜感。

  “时诸大众闻说地藏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称赞功德,皆获希奇,得未曾有,尊重恭敬,皆大欢喜,至心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尔时世尊重显此义而说颂曰:”

  大家都感到真正的希求,“皆获希奇”,有殊胜的意思。“得未曾有”,过去未听说过,对地藏菩萨产生了尊重恭敬,生起大欢喜心。“至心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观察地藏菩萨德相。地藏菩萨来到在会中,大家就这样观察他,谛观德相。无论是修观音法、修文殊法、修普贤观法,在《法华经》最后一品是观普贤菩萨,我们修每一法都如是,在这里你必须观地藏菩萨的相。无论你请了纸像也好,瓷的也好,乃至铜铸的也好,随便哪一尊像,只要感觉很庄严,殊胜感生起的时候,你就要观想。就从他的宝座开始观起,或者是莲花座,或者是在九华山地藏菩萨座前那只狗—善听,从那只狗身上开始观想也可以。最好是先观莲花,地藏菩萨坐在莲花上,观那个莲花的光明,乃至地藏菩萨跏趺座的光明;再观察纵身的光明,观察头部的光明。由下往上观,经常这样观想,让地藏菩萨的光芒住到你的顶上,地藏菩萨面相,入到你的心脏之中,你的心脏有莲花瓣,自己去观想,就观想成熟了。先是度你,后来跟你合而为一。

  你这样观想,再加上诵《地藏经》,久而久之,你只要一作意,地藏菩萨就在你心中,别人看见你,或者你在说话,帮助别人,给别人回向,地藏菩萨就会加持你。自己没有什么力量,但是因为你这样观想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入到你的身心,地藏菩萨力量就跟你合而为一。所以,别人能得到好处。这些与会的大众都是大菩萨,他们对于佛如此赞叹地藏菩萨,感觉很稀奇,从来没有听过,得未曾有,所以尊重恭敬,皆大欢喜。

  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就是目睛不瞬息,即专注一境,思想已经专注了,目不暂舍跟目不转瞬是一样的意思。佛恐怕与会大众没有完全注意到,所以重复说一遍。以下一共有二十四诵,一个诵是四句,就是重复赞叹地藏菩萨。我们现在解释这个发起的〈序品〉,还没有讲《十轮经》正文,只是在要开始讲这部经之前,地藏菩萨先赞叹佛的功德,互相酬唱,让与会大众生起清净信心。佛恐怕大众还没有听清楚,又用偈的题材再重颂一遍。

  “地藏真大士,具杜多功德,现声闻色相,来稽首大师。”

  这是第一颂。“地藏真大士”,真大士者不是冒充的,也不是假的。真的意思,就是已经证得了一实境界,已经证得了真如心,已经证得了法界性,这个“真”字是这样说的。“大士”是尊称,“杜多”的意思就是能够除去一切尘垢,能够除去一切烦恼,把一切烦恼变成功德。在我们是烦恼,在诸佛菩萨就是功德,他就以此度众生。

  但是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声闻相,为什么现声闻相呢?声闻要持比丘戒,戒相清净。但是他示现的相很多,前面讲了很多,不过,在这个法会当中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声闻相。“来稽首大师”,即来向佛顶礼,大师是指佛自称的。

  “施诸众生乐,救脱三有苦,雨无量种雨,为供养大师。”

  把一切快乐施给众生,这叫与乐,是大慈悲心;慈能与乐,施给众生一切快乐了。众生都在苦恼当中,他怎么能快乐得了呢?众生的苦恼消失了,他就快乐了。我们走夜路时,没有灯光,听到怪声怪气的,又怕鬼,又怕是野兽。前面说过,地藏菩萨示现光明,像月亮似的,就不恐惧了,就不会误入歧途。这不是很快乐?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三有的众生,都在苦难中。雨无量雨,不是下大雨,而是雨无量的珠宝、衣服像下雨那么样多。为什么呢?“为供养大师”,供养佛。

  “天帝无垢生,观察四方已,合掌恭敬住,赞请于大师。”

  这是佛说的,佛说在会中有位无垢生天帝释,他看见四方所有的与会大众。大家对这件事有点怀疑,也就是不明了的意思。因此,这位无垢生天帝释,他看看四方,大家希望了解,他就合掌恭敬,住于佛前,赞叹请佛说,为什么天雨这么不可思议,每个人手上都有如意珠,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相呢?就请佛说法。

  “我见世尊众,末尼宝光明,遍照诸佛国,无不皆明了。”

  这是无垢生天帝释向佛说的话,他说:“我看见每个众生都有末尼宝珠,末尼宝珠放光明,乃至这个光明照到十方国土,一切国土都显现,好像眼前一样,也就是这个光明把诸佛国土的世间相都照明了。”

  “六通照世间,今当来至此,勇猛名地藏,现出家威仪。”

  一般都是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等五通,不过在这里加上漏尽通,就是六通。现在地藏菩萨来到这儿,“勇猛名地藏”,是说他修行利益众生的事业,非常的勇猛精进。但是他现的不是菩萨身,而是出家的威仪,这是回小向大的意思。因为这个大集会中有过数量的声闻众,地藏菩萨现的是声闻像,主要是度这些三有苦的众生,以及还没有回向大乘的声闻二乘。所以他示现的是同类。

  “七圣财伏藏,无畏佛音声,诸菩萨胜幢,众生之尊首。”

  七圣财,有时候也叫七财,是七样财宝。有时候叫七德财、七法财,总之,就是七种圣法。圣法就是殊胜的法。哪七种呢?就是信、戒、惭、愧、闻、布施、定慧。摄心不散,就叫定。摄心不散乱,不昏沉,这本身就不是财富所能买到的,这就叫财。这个财是法财。摄心不散乱,并不是不明了,而是能照了一切诸法,用般若智照一切法。第七个财,是定慧财,不但不散而且能照了一切,照了诸法,这叫七圣财。这七圣财所含藏的宝藏,是埋藏在地底下的。埋藏到哪里呢?埋藏到众生的心里,地藏菩萨能够帮我们挖掘出来。或者说地藏菩萨,就含藏这七种财。众生只要对他恭敬供养至诚恳切的礼拜,就能得到。

  第一个就是信。“佛法,唯信能入”,没有信是入不到的。信必须得有力,没有力量,你得的福报是世间福报。信要是产生力量,就能生起作用。我跟大家说过好多次,最起码你能够觉知自己,若生起烦恼,马上能觉知到控制住,让那个烦恼消失,不随烦恼转,这个信就有力量。觉知这个念头不对,马上就使这个念头止住,不再相续。觉知前念起恶,能使后念不再起,这样就是有力量了,不过这仅仅是初具信心。如果你是过去多生有善根的人,这一生虽然是从来没有闻到佛法,或者突然听人讲,或者有人跟你一说,身上的毛孔就张开了,那就是说明你过去的宿世善根深厚,一闻就能进入,这叫有信了。佛在世的时候,那些大阿罗汉,一闻到佛的法音,马上须发自落,出家了;心开意解,证了阿罗汉果。见思烦恼通通断掉了,这才真正是具足信力。如果没有这种境界相,我们就要修行。

  要证得这个信心,得修一劫,需要一劫的时间了。以小劫为例: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岁减一些,再过一百年再减一些,减到人寿命十岁,八万四千岁就进入八万四千的一百年。那么过一百年减一些,过一百年减一些。减到人寿十岁,再从人的寿命是过一百年增一些。过一百年增一些,一增一减,才算一劫。就说小劫,你要修得信心的话,都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你也别以为太长,好比人的寿命,四天王天的一天,人间是五十年。那么四天王天的寿命是五百岁。第二天是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第三天是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一昼夜,是我们人间的两百岁,夜摩天的寿命是两千岁。第四天是兜率天,我们人间四百年是他的一昼夜,他的寿命是四千岁。

  现在释迦牟尼佛入灭了三千年,仅仅是忉利天的八天。所以道宣律师在受天人奉供的时候,就问说:“释迦牟尼佛入灭了,现在在什么地方?”天人:“你说的是哪一位释迦牟尼佛?”大家听这问话的涵义,是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你说的是哪位释迦牟尼佛?他说:“就是我们这个南瞻部洲,这个娑婆世界。”天人说:“我看到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灭,他还在讲经。”

  天人看的跟我们看的不同,所以我们的感觉是很长,像活了一百岁,很长很长;可是四天王才两天,人间一百岁就只有他的两天,两昼夜。对于时间的问题,大家应当这样认识。在修行的时候,修二十四小时,他看到才是一会儿,很短暂的时间。所以,天人看见我们一天到晚在懈怠,这一百年尽是在玩,没有看见你在修行。天人是不接触你,他看见人间是脏的。他下来给道宣律师送饭,是因为他看见那个地方是清净的,有道者的地方是清净的。用眼睛看不容易,我们看见佛堂很清净的,很殊胜的。不信佛的人到这儿来看,觉得很凄凉的,很不好。像大庙都建在深山里头,毫无人烟,要用爬的才爬得上去。我们朝五台山觉得很殊胜,不信的人看见觉得很破烂。我们看见护法神,应当很庄严的。我们看那塑像,塑得庄严很感动。他看见:“唔,这尊塑像的艺术价值很高。”他是从另一种眼光来看的,一切的事物,每个人看法不一样。

  而这个七圣的伏财伏藏,信心、持戒乃至于惭愧、定慧,这都是圣财,这叫法宝。“无畏佛音声”,佛的音声是四无所畏的,是无量的,是无尽的。这是法,这是赞叹地藏菩萨的,因为地藏菩萨也具足了佛的音声。“诸菩萨胜幢”,幢幡宝盖就像代表一个国家的国旗似的,菩萨就是殊胜的法幢,建立法幢,是给一切众生作示导的,就是这个涵义。“众生之尊首”,为一切众生所尊敬的。

  “解脱宝所依,福海具精进,悲意乐聪敏,救苦诸有情。”

  把解脱形容得像宝一样,地藏菩萨是一切解脱宝所依赖的。地藏菩萨是我们可以依着求解脱的,我们求解脱宝的人,就要依靠地藏菩萨。他那种精进的力量,勇猛精进,所求的福德智能,像海那样深,像海那样广。“悲意乐聪敏”,悲意就是他的大悲心,悲意就是大聪敏大智能。我们总想着,悲能拔苦,我们希望地藏菩萨拔除有情的痛苦,希望自己能够闻法,能够有智慧,聪敏是智能的意思。而我们要跟地藏菩萨结合,地藏菩萨的大悲,是给一切众生智能,让一切众生都有智能;有了智能,才能离苦得乐,他才来救度。诸有情面临苦难的时候,众生才能信仰,才能持受。

  我们尽管学了《占察善恶业报经》,也有人学了很久,但是可能连占察轮都还不会用,即使会用,也不会相应,因为他没有生起那种至诚心。我曾经跟大家说过,学《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半卷,要多看一看经文,然后再去掷占察轮。不看经文就去掷,就像掷铜板、掷六爻卦,不会相应的。要礼拜,要称诵名号,如果不相应,就再拜;那就是消业障,不管相应不相应,你就是礼拜。称诵地藏圣号的时候,罪业就消失了。

  一切佛法都告诉我们一种方法,怎么样离苦得乐?我很缺钱,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资生资具。你要求洋楼,多拜拜地藏菩萨。你想拥有宝马汽车,或者奔驰汽车,只要是你喜好的,或是想要达到的目的,就叩头,求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能给你。他不一定通过哪一个管道给你。在大陆上有好多人就希望天上掉下一位从美国来的亲戚,把他救了,给他好多钱,又给他开个铺子,有没有这种事呢?不但有,也确实不少。但是这只是眼前的快乐,过了就没有了。

  求地藏菩萨给你的快乐,可不是这样,是了生死,使你开悟,要是通了,你会因为拜地藏菩萨,使你在梦中,感觉到这件事将来结果会怎么样。但是你不能说,要是说出来,可能要受到护法神的责备。因为你不是证得的,而是地藏菩萨加持你,称圣号受加持的。你心里生出这么一念之明,自己又会遮盖住这个明。所以得到的往往不许说,这样你的心才会得到。继续求,就能救拔你的苦,给你智能,使你明了一切。

  “与怖者为城,如明月示道,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刚。”

  “与怖者为城”,恐怖是形容词,现在没有城,城都毁了。现在的战争没有前后方的差别,修再高的城墙也挡不住了,飞弹是从空中来的,知道吗?飞机从天上掉下来的。这里说的“城”不同,我们的心有座城,我们的心城是什么样子?假使念地藏圣号,地藏菩萨就做出一座城,使你无所畏惧,没有恐怖感,就像有城墙保护一样。地藏菩萨,就像明月,示给你道路;这是重颂长行。前面说过,使你生起的善根不动摇,像大地那样子,因为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后悔。有这种事吗?有,还很多。有的道友,勇猛善心一发,舍宅为寺,把他家里舍了,全作了寺院。以后自己连住处都没有了,连饭吃都没有了,他就后悔了,想那时候该留一点儿。那样子就前功尽弃。有没有功德呢?有是有,解脱还是不行。有没有反悔?有反悔。《十轮经》专门讲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布施给三宝,后来亲自看见这位和尚作坏事,你就很懊恼;想起那时候怎么布施这么样一位和尚,这样一想功德就没有了!不管他如何,你供养的是三宝,他代表三宝。释迦牟尼佛跟地藏菩萨,专谈这一个问题。你供养了,因缘成熟了,你所做的一切事过去了,过去就算了,不要再把它拾回来,过去已经过去了,功德已经成就了。跟你的修行一样,到了第一步,第一步成就了,你就把它扬舍,必须再做第二步。你要是紧紧抓着第一步不放,第二步就进不去;必须舍了才能进入第二步,第二步成就了,第二步也丢了,就进入第三步。一直到你究竟成就了,一切都具足,千万莫后悔。

  凡是你投入的东西不要后悔,功德已经成就了。对方怎么样,都跟你没有关系。你做的是供养三宝,供养这间庙。我刚刚才供养,就发生战争,一个炮弹给炸毁了。你心里懊恼说:“我刚才供养的怎么就毁了?”刚供养的因缘是成熟了,功德具足了。你供养的时候,供养已经成就了,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是炸不毁的,只是你看不见而已。所以不要再去回顾,因为你已经向前进了,具足了。

  你要是生到夜摩天,绝不会留恋四天王忉利天,因为夜摩天比四天王忉利天开阔得很,他的功德、庄严就不同。可是如果你生了极乐世界,仍要想着娑婆世界,这个跟那个不同,因为你要回来度化众生。因为这儿跟你有缘的人还很多,他们还没有明白。等你明白了,再回来,娑婆世界已经不是娑婆世界,就跟极乐世界一样。要看什么人去看,地藏菩萨到地狱是不是看见那样的地狱景象呢?不是,他会把它度了。所以说:“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刚。”一切迷惑是由金刚智能而来的,一破一照,就没有了,化解了。有智能的光明一来,黑暗还会存在吗?如果把电灯关了,我们的屋子就是黑暗的,电灯一打开,黑暗就破除了,涵义就是这样。

  “能施解脱宝,如水漂众惑,烦恼热为盖,愈疾如良医。”

  能施就是能布施,能布施就是这个人非常的解脱,看得破,放得下的意思。解脱很不容易,因为金钱是资生的工具,在智者看来,他用这个来利益众生,必须是解脱的人,才肯布施。六度万行,布施为首,布施是舍,要从心上舍,不要只注重在物质上,能布施才能解脱。最难舍的是自己的身体,最宝贵的也是自己的身体。现在要是有三个人,他向我来要求布施,或者要眼睛,或者要心脏,我现在不能给他们,因为我还没有具足这个舍心,也没有达到这种道力,所以解脱不了。要是大菩萨,你求什么,他都舍给你,连自己的身体都舍,何况是国城妻子?〈普贤行愿品〉就经常讲到,像那些宝物,你都能施舍给一切众生,这是解脱。

  我们的惑业,就像水上漂的一样,不要认为是真实的。很多人执着:“我的业障重呀!”经常挂在嘴边上,这样是修不成的,或者什么事没有得到,或者受到什么灾难,第一个想到就是自己的业障很重!业障就是你的惑业,起惑造业,就像水上浮漂似的,不是真实的,不要把它看成真实的。你要是忏悔了,业障就消失了。

  别认为自己的业障还很重,如果尽想着自己的惑业还很重,那么就一直很重,压着你,就永远解脱不了。布施也好,持戒也好,总想着自己的业障重:“唉!这件事我怎能做得到,我的业障很重。”一句业障重,就成了掩饰的理由,这是不可以的。业障本来是没有根的,惑业一起生,你要念地藏菩萨圣号,念到真诚,其它的法门都没有修,就是持名。你也没有念《十轮经》,也没有念《占察经》,就念一个圣号,都可以的,但必须念到至心。

  烦恼是热恼,有几种热恼?烦恼生憎恨心,或者思想想不通睡不着觉,愈睡愈失眠,愈失眠愈翻身,心里烦躁得不得了,都是热恼。凡是烦恼,就是热的,像盖上一条棉被似的。盖有五盖十缠,有烦恼盖,盖住你。要是幢幡宝盖,佛的宝盖,那是圣境。这个盖是烦恼,烦恼热的,把你盖到里头,你的气出不来,透不过来,解脱不了。地藏菩萨除烦恼,就像除去热恼一样的,把你的盖给揭掉了。你有病了,地藏菩萨就像一位很好的医生,一帖药服下去,你的病就没有了。

  “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阁,胜俱胝劫中,称余智者德。能解诸众生,一切烦恼缚,至健行定等,诸定之彼岸。十二缘清净,诸智如虚空,破无边佛土,诸有情暗聚。”

  你一日称地藏的名号,就具足了。你念一声的时候,一声具足地藏菩萨圣号,念十声你也具足十声的地藏功德。如果诚心这样念,只念一天的地藏名号,胜过一劫当中称其它的有德者,这个包括称其它大菩萨的名号。

  “十二缘清净”,十二因缘属于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名色,名色又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爱,爱缘取取缘有,这是十二因缘,就这么轮转下去。只要是念地藏菩萨圣号,跟地藏菩萨学,十二因缘就清净了。我们这些业惑,就是因为起惑造业,业就把你系缚住,系缚住就受苦。现在不造业,不起惑,业就系缚不住你,自己就能作得主的。不但自己解脱,而且能够觉到一切众生的烦恼覆。自己闻到法,还要向别人说。像我们的道友,介绍很多亲友,使他们信佛闻法,这就是帮助众生解脱。

  “健行定”,是一百零八定当中一种定的名词,有“健行定”,“健德定”....,这是属于定的名词,有一个定都可以到彼岸。但是九次第定,六欲天定,就不成了,这种定是圣定。圣定,我们在后面的经中会讲,就是依“数、随、止、观、转、净”这六法。在天台宗是“数、随、止、观、还、净”,有还原返净的意思。六妙门讲的是浅的,《十轮经》讲的是深的。我们是浅的深的都讲一讲。

  这部经之所以长,就是因为有好多修行的方法。因为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必须得照这样做,学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碰见好多问题,心里观照不同,你的认识与观感就不同。你必须会做,必须得如是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像地藏菩萨这样的有智能,我们还达不到。

  “诸智如虚空”,可以是“虚空即诸智”,也可以反过来说。虚空的空,我们把它比喻为般若。在佛经上,只要一讲空义,就拿虚空来比拟。其实这不是虚空,虚空里头能容纳一切,你有智能,是把这些惑都破除了,并不是把这些惑、这些物质消灭了。如果花瓶是空的,我们并非把花瓶砸烂了把它丢掉了,才是空的,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当体知道它是空的,因缘和合的。这些花当初不是同一株花生长的,而是插花者,供花的人把它们插们在一起的。至于这一朵花,它有它的水份,有它的物质,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一法是真的。因缘和合了就生,因缘别离了就灭。缘生的时候,就承当。看这一盆花就承当,缘灭的时候,这花都灭了,都谢了,就放下,没有了,花都丢了。不要再眷恋舍不得,就是这样。

  家庭也如是,父母妻子,有因缘聚到一起,大家就这么过。我说长一点的时间是一百年,到那时候也都要散的,散了就放下。不要还紧紧执着,这辈子放不下,又执着来世;来世又放不下,所以不能解脱。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能解脱。不知道诸智像虚空一样。

  “破无边佛土,诸有情暗聚。”主要是无边佛土中的一切众生,黑暗聚集在一齐。这个暗聚就是业。业太多,烦恼,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结使结在一起,让你破不出去。这十个结所生的业可多了,无穷无尽。贪,贪什么都叫贪。对于佛法,你要是真正能入进去,般若智一照,色受想行识一切都是空的。凡是有形有相,语言、文字都是假的,都是空的。

  但是我们没有达到这一步的时候,还得加上语言。明了文字之后,才去破。当我们还没有证到那个境界,不能离开家庭,要是不要家庭,不管小孩子,就去听经,这可不行,你这样子去听经是得不到利益的。人在这儿,心还惦着那儿,心不在焉。你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而“世法诸法味,世间常相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你懂得诸智如虚空,懂得这个道理,才能破除无边佛土有情的黑暗聚(聚是聚集义),才能消除因缘所生的一切业。地藏菩萨不会在那个佛土当中,他是无穷无尽的。

  “随诸土入定,四静虑等流,普令诸有情,入定除惑热。”

  “随诸土入定,四静虑等流。”静虑就是思虑的意思,定的意思。等流是平等,同时进入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四法本身就是定;谛就是如理,能令一切有情,入了定,把这些惑、热恼、烦恼都除掉了,不只是现生的。

  “众生宿恶业,刀兵病饥馑,随所在恼害,皆能令解脱。”

  因为众生的业感,感招了风灾、水灾、火灾,那是大三灾。现在的刀兵、水火、饥馑是小三灾,因为众生的业感,现在这种灾难,特别的多。往后会越多,这仅仅是开始。我活了八十多岁,打从记事那天起,就感觉这个世界没有好日子。东北那时候土匪跟军阀打,完了,南北战争打。后来又是日本人来打。大家回想一下子,哪一天安定过?这只是刀兵劫。

  病,谁没有害过!有很多病是治不好的。饥馑瘟疫,有的地方害了,他知道,有的地方没害,他不知道。这种的疾病、刀兵、饥馑,每一种都包括无量的恼害。你一念地藏菩萨圣号,一求地藏菩藏皆令得解脱。这是佛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究竟有好大,你有什么灾难,一求就好了。

  “众生五趣身,诸苦所逼切,归敬地藏者,有苦悉皆除。”

  “众生五趣身,诸苦所逼切。”原本是六趣、六道,这里是说五趣,少说一个。我们这个身体,在你生命尽了,趣向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道,并入五趣当中,有人修罗,有天修罗,有鬼修罗。六道,有时候只说五趣,也就是把阿修罗道并到五趣里头,他是非天非人。凡是五趣的众生,都会受到那些苦难的逼迫。如果归敬地藏菩萨,“有苦悉皆除”,所有苦难都能除掉。

  “众生乘苦轮,展转相违害,归敬地藏者,皆住忍慈心。”

  我们乘的这个轮不是好轮,而是苦轮,互相的违害,展转违害。如果归依地藏菩萨,能够彼此不伤害,我也不伤害你,你也不伤害我,都能有大慈悲心,互相帮助。以前的贤者,想的很好,说是民有民治民享,可是谁做?那样就不相违害了吗?贫富同均,大家共享快乐,结果是你们几个人苦一点,我乐一点,多数情形是这样,哪会想到别人?都是想到自己,都是互相的违害。越是这么相违害,苦越深重,永远不会停息的。归敬地藏菩萨之后,他心里的热恼就平息了,生起一种慈心。

  “十二缘所怖,追求苦所依,归敬地藏者,皆安住无畏。”

  我们前面讲的十二因缘法,无论是过去世的、未来世的,总的来说,反正是你心里头一动,起业了,这个叫业相。这个业相不会停止的,它会转变的,这个转变叫转相,它就在自心的相境界。业转相三相,完了,就执取相续。执着名字,完了起惑造业。所以这个苦轮是互相的迫害,这是可怖畏的,所以不要起业。不造业就不起惑,也就没有恐怖了。我们之所以会造业,就是因为有这个身体。身体要吃要穿,同时也要求舒服;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找舒服,怎么舒服怎么做,不管别人舒服不舒服,你帮助我就行了。人人都是这样打算,互相的争夺;越追求,苦就离你越近。你本来是追求快乐的,但是越追求,苦越多。要想离苦,就要修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法门,念地藏菩萨就好了,你就无所畏惧了。

  “若乐修诸福,正念戒闻慧,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

  你求福德、求智能,要产生正念。念什么呢?念戒、念法。念法就是闻法,闻法就生出智能,也就是念慧。凡是归敬地藏菩萨的,你所求这些戒定慧都能满足,使你离苦得乐。

  “乐一一功德,工巧药种子,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

  你喜欢作功德,或者愿意当医生、当科学家,愿意教工巧技术,可是没有这种智能做不来,就求地藏菩萨加持你,给你智能,可以发明创造。菩萨想利益众生的时候,必须懂得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外明、因明,这叫五明菩萨。修五明菩萨,那是世间的艺术,你都得会,而且用佛教的大慈悲心来学习。归敬地藏菩萨,就能有智能,一学就会。

  “求诸谷药田,男女衣仆使,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

  这一切都是现在我们所要求的,像种田的使谷物生长好,种药田的使药物生长得好。入山采药,像灵芝、人参,这些稀有的尊贵药材都能得到。希望有人帮助你,或者求衣服、找个好佣人,仆使者就是佣人。你开一间公司,找几个好的助手,好的职工,这都很不容易的。哪一个职工不想偷你,不想整你,不想害你?只要归敬地藏菩萨,所求的都能满足。

  “众德具相应,能任持大地,因兹诸谷药,润泽而细软。”

  为什么呢?因为地藏菩萨具足一切德,他是任持大地,这些东西都是从大地生长出来。因为滋润这些谷物、这些药材,生长起来就非常的良好。

  “诸烦恼所覆,乐行十恶业,归敬地藏者,烦恼恶皆除。”

  你被这些烦恼盖覆住了。伏覆就是盖覆你,你不想做好事,心里尽想作恶事。十恶业,身体要行杀盗淫,口里头就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不骂人,不会说话。必须骂人,他才说话。我在四川的时候,感觉他们是不骂人不说话的,并不是说真骂你,儿子跟老汉,都还说:“你这个龟儿子”,他成了口头语。我听得很托异,他说:“这是我的习惯,没有什么。”他不说龟儿子,就不会说话。开口就龟儿子,好像很习惯,可是我们听起来很刺耳,不论男男女女都这么说。

  还有东北,我最初当小孩儿时,一个地区叫拉哈族,大家可能没有听过。他们的语言简单到了极点,青年人称呼老年人,就叫老伙计,老年人称呼青年人就叫小伙计。就叫伙计那两个字,不过不是我们发伙计的音。我问他们的涵义,他无法解释。儿子称呼妈妈跟爸爸通称老伙计,爸爸、妈妈称呼儿子通称小伙计。语言那么的贫乏,想多说几句话,都不仅。你要是变成了这种人,说苦不苦呢?跟牛马有什么差别呢?

  所以经上说与畜生无异,与木石无异。不明白佛法的人跟木头、石头差不多,跟畜生、牛马也差不多。

  “现作种种身,为众生说法,具足施功德,悲愍诸众生。”

  前面说地藏菩萨现了种种身,大家也看见了,总共现了四十二种化身。

  “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

  最后,释迦牟尼佛跟与会大众说他的功德,说一百劫也赞叹不完。“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大家应当都供养地藏菩萨,称诵地藏菩萨圣号。

  我讲了好多座了才讲完“序分”,还没有说到正题。

  “序分”的涵义,主要是让大家信地藏菩萨能够拔除我们的苦难,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相信。地藏菩萨也问佛很多问题,请佛解答。

  下次讲〈十轮品〉,就是“正宗分”,一共是八品。前面一品是叙述。后头一品是“流通分”。嘱累虚空藏菩萨要把这部经流通,很多人就可以得到利益,让很多有情众生得度。不过,虚空藏菩萨就住在空中,一直没有流通,现在又遇到因缘了,大家可以共同学习。

  序品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