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对好疑问菩萨说:“你问我地藏菩萨的功德?我就跟你这么一样一样的说。”这还是少分,因为众生的苦恼太多太多了。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同,烦恼也太多。所以虽然说这么几篇,还只是略举的。
“随所在处”,凡是说随所在处,是指地藏菩萨所说的。地藏菩萨在哪儿,哪个地方的有情,就可以免受苦难。他有什么苦难呢?身心疲倦,内心疲倦,身体疲倦,过份的劳累。他打几个工,还要念书。我在美国是看到过的,有人打两份工,还要去念书。晚上上课,白天去打工。有些人很幸福,家庭生活富足,可以供他念书。有些人很苦,连自己到美国的费用也是自己挣的钱,打工养活自己,甚至几个人住一间房子。我们在纽约听说有几个人租一张床铺,三个人,你八个小时,我八个小时,他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我去上班,你睡觉。下八个小时,轮到他上班去了,就这样三人住一张床铺。这是事实,不是说笑话。有的人房子是很大很空,为什么呢?那是他的福报,那是他的业障!要是说很不平等,其实非常平等,我们听到这种事情,觉得很平等呀!业呀!自己作业自己受,脱是脱不了的,他如果至诚恳切念地藏菩萨,也许就会改变了。
人在苦难当中,至心容易生起;一旦得到了,至心就跑了,又变了。求身体好一点,身体真的好一点了,就忘了菩萨,又去放逸了,这种事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我也存在!当我在监狱里头,想佛想三宝,一出了监狱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并不是念念都在想!监狱的苦,很逼迫,也没有别的事,脑子就集中这样想,一出来事情就多了,快乐的事很多,就把佛的事给忘了,就不会那么样至心去念,这是必然的。除非修定成功,得到不退位!否则,一切众生都一样。
或者没有气力了,求菩萨增加一点气力。我很感激菩萨,从监狱到现在,我这一生没有害过什么病。今年八十一岁,快八十二岁了,感觉还是很有气力。你们听我说话,还有气力!菩萨要怎么加持你?不害病就够了。所以为什么每一位道友都应当报佛恩、报菩萨恩,因为他的加持很多,自己在福中还不知福。今天我看见电视上说龙卷风侵袭美国四个州,总共损失了二十八亿元美金。二十八亿元美金不是小数。龙卷风那么一过,就没有地方住了;昨天还很幸福,风一过今天就不幸福了。想等救济,去等吧!你受了苦难等救济,那是很困难的。世界上的这些现象,大家虽然都看到了,但是都有一种侥幸心理,“还没有轮到我!”每人都有这个想法。没有轮到我,可能不会遇到。
三宝弟子,要随时把一切的功德推给三宝,这是三宝加持我们,还有这个气力。要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身心畅适,气力就强盛。
这句话我有一种想法:是不是六根残缺不全的人,马上就生长出来,或者腿断了又生出一条腿来?不是这个意思!地藏菩萨加持你,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加持你,让你死了,又再另外投生。另外有一种,他确实是六根不全的人,盲的眼睛忽然看见了,聋子、耳朵突然听得见了。这种事有例子可以证明。去年的时候,我们到这儿来,有一个小女孩,她的耳朵安上助听器,说话“呀呀呀”地说不出来;距离现在不到一年,她也能说话,书还念得很好。她才念地藏菩萨念一点点,但是念的很诚恳,心里纯净不杂。十几岁的小孩子,高雄人,这里有人可以证明,这是事实,那是地藏菩萨免除她的六根不全,要安置到生天涅槃之道,还要继续修行。所以诸根不具的人,要这样祈求。
但是,每一段的苦难最后都有个条件,要至心称名,念诵归敬,还得供养。大家一听到供养,就以为要出钱,不一定的,最好的供养是法供养。就是用念圣号供养,而你都供养地藏菩萨或者念念《占察经》、念念《地藏经》,用法来供养也可以。还有用你的意供养,如果你没有很多钱,就算你有钱,你又不方便上街,要是到了花市,到了水果店,把它搬来就是了。有人问我说:“师父,那样不犯盗戒吗?”我说:“你又没有拿他的东西,你犯什么盗戒?”盗戒是指你对他的屋子举离本处,才犯盗戒。这是你心里变化的,犯什么盗戒?你造出来的水果,比他那个水果还好,这是从意念产生的。意念生,这是法供养,一种意念供养。这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广修供养的法供养。
所以,供养,可以用法供养,但是提醒大家,贪心不要太重,什么也舍不得,心想:“我就念点经,法供养就成了!”一文钱不出,一点力也不出,这也不对。因为法需要结合事,你是在不得已没有办法的情况当中,你就法供养。但是你能力做得到的,得依事表法,理事才能无碍。我若不这么说,有人会骂我的,因为叫大家都不要出钱供养三宝,只用意念供养,庙里的和尚吃什么?所以两个结合起来,不可偏废。闻法千万不要起法执,若是这样说,你就这么执着;那样说,你又那么执着,就麻烦了,你就不必学了,也学不进去。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这是狂乱、精神病患者,这种病很不好治。发颠狂的人,很不好治;还有被鬼魅所着,这是真有其事。的确有鬼宅,我们遇到了,就念经吧!念经加持。有的道友说,他一开始念《地藏经》,他的婆婆就找来了,外婆也来了,六亲眷属把他吓得不得了,他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那是找你超度,他们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一个跟他有缘的人来帮忙超度。所以一念《地藏经》,他们就来了,但是你别怕;有人是梦中见到的,有人是醒着见到的。
我在纽约有一个弟子,就发生这种现象,后来就不念《地藏经》了。之前他念《地藏经》,大白天开车从他家到公司,他看见一个脑壳四方的,又高又大的人,向他的汽车走来,他吓晕了,从此就不念《地藏经》了。后来在家里也经常遇到这种事,看见鬼魅。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坚定。他也不相信我的话了,我说:“你要坚定,继续给他得到好处。”他说:“不念了。”不念了,也就没有了。但是,我们这么多道友都是念《地藏经》的,也没有谁不念吧!一天念一部的人还是很多。
假使说有发生这类的现象,至心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你的心就恢复了,不再狂乱。这些扰害恼乱你的鬼魅也就随着消失了。不仅如此,地藏菩萨还教导你,怎么样学习,使用什么法门。诵经也好,修《占察经》也好,修《十轮经》也好,或者修观想也好,然后安置你生天涅槃之道。
放逸跟疑是两回事。疑是怀疑,放逸是散乱,很不精进的意思。精进对放逸,有这样一个涵义。若诸有情,贪欲心很重;脾气很大,嗔恚心很重。还有愚痴邪见!看事物、看问题跟人家总是不一样。忿、恨跟嗔是属于同一类的,但是这个的情况有所不同。像忿,有些人还认为是好的,不平则鸣,看见一个人欺负另一个人,他生起忿恨心,气得不得了。一般人会认为这个人有侠义作风,正义感很重。佛教不是这样讲,因为你不明事理,不明因果,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前生是怎么回事,未来、过去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你反而在这里不平则鸣。
我认为这是一种忿。忿就是不平,或者别人对待你,你产生不平,或者别人的事情,你生起忿恨,这表示你没有办法,只能恨他而已。你想要报复,敌不过人家,你恨在心里;现在没有办法,等我有机会再对付你,这是属于恨。
悭是悭贪,自己有,不肯舍。嫉妒,嫉妒人家,看人家舍了,他又放不下。或者看人做了好事,他没有做;但他嫉妒人家,嫉功妒贤。骄,就是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强。骄傲,若加个女字旁就是娇气,骄往往跟慢相关连的。慢有好多种,有一种是自己本来不如人家,却感觉比别人强,这叫过慢。有些人,看见别人很好,就说有什么了不得,我也能做得到,这也是慢的一种。其实他做不到,根本就没有本事,还觉得比别人强,这是属于骄慢的性质。
恶见,就属于愚痴的一种。他看问题跟人家不同,吃荤的人可不要多心。杀鱼杀虾杀什么,认为这是该吃的,这是恶见。把人家伤害了,还认为是应当的。我听一个老太太说:“猪、羊就是给人家吃的,猪羊一道菜。”我看你才是给老虎吃的!如果是给长虫吃的,毒蛇猛兽要吃你,你会给它吃吗?各人有各人的环境。只不过,它的力量不敌你,被你杀了。你不养羊,它在山里头都照样生活,它吃草,就算你不喂它,它也照样能生活。你把它捉住,杀了。家里养的还说得过去,山里的羊,它妨碍你什么?你认为是应该的,这都叫恶见。
还有一种恶见,总想害人,那就是恶见。我在监狱里住的时候,有些犯人已经入监了,还一天的想害人。有些犯人给那些更恶的人打报告,他是三天不害人走路没精神。
恶见的例子特别多,每个人都有。不要认为我们很清净,以这种见解看问题的,我们都有,不过学佛之后都在修正中。
睡眠,任何人都免不了的。有的人必须睡十几个小时,有的人几个小时就够了。佛教导我们减少睡眠,睡眠愈睡愈昏沉。
有一种情形,这是笑话,他是不看经,不睡觉,经本一打开,他的瞌睡就来了。还有,不打坐,不睡觉,一打坐脑壳就低下来。为什么?我们经常说业障,这就叫障。睡眠是盖,把你的智能盖住了,睡眠盖。
还有心智丧失,任何人都有,我也有。这几天当我们念完佛拜完忏,一打坐,刚念完圣号,我就有点不行了。宏觉法师给我提个醒:“老法师,你打头!”我一注意,不行!一注意提起来警愓,就好一点。这是盖,不是好事。有人劝你休息一下,睡一下就好了,睡一觉怎么会好呢?睡糊涂了,你静坐一下,观心,当睡眠的时候,你就修修观。如果你是真的修观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会进入你的身心,地藏菩萨光明就会把你的睡眠给撵跑了。睡眠过多是我们的过患,算一算一生当中睡眠占去好多时间?
放逸,就是高兴的时候,妄心妄跳。打球打高兴了,五六个钟头,没有问题。叫他坐在这儿打坐修行,或者念念经,坐一个钟头都受不了,坐半个小时他就毛焦火辣地要起来。要他打球要他玩,他来劲,三、五个小时都没有关系。还有打麻将,打了四圈还来四圈,越打越起劲儿。为什么?放逸,这是众生的业。
疑是我们修道的最大障碍,对什么事都打个问号。有很多人从小孩起,因为被他的爸爸妈妈骗惯了,当他长大以后,不论谁说话他都打个问号。所以有子女的道友,千万莫骗子女。小孩的脑筋非常天真,你跟他说,他就信了。后来,他看见的不是这么回事,以后对什么事都会怀疑。特别是学佛的人,你跟他说这些圣境,这些地藏菩萨的功德。“我怎么都没有得到?这位老和尚在瞎说的!”他就会生起怀疑!疑是我们修道的最大障碍,为什么会怀疑呢?疑的反面就是信。信不具足就叫怀疑。什么事都疑惑,疑是障道的因缘。这些情形非常的猛烈。
“皆悉炽盛”,全都很炽盛的,恼乱你的身心,使你的身心不能够修道,不能够得到安乐。有这些毛病的道友,贪欲嗔恚、愚痴忿恨、悭疾、憍慢、恶见、睡眠、放逸、疑,炽盛来的时候,你要放下来,安心至心称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这些我们都试验过了,你之所以有烦恼,就是这些东西;不管哪一样,或者因为外界来的,或者接了一个弟子的电话,或者他出了什么事,我们动心了,也跟着他一起烦恼。
有一段时间,我们住在美国三藩市,中国大陆正在对台进行导弹试射,我们都去买报纸,每天晚上看台湾的电视台。为什么呢?宏觉法师说:“我看您最近很关心。”我说:“是呀!很关心。”因为台湾有那么多归依弟子,他的家庭如何?必须关心!一关心就乱了,大陆上有那么多的六亲眷属,台湾有那么多的佛教道友。所以,一遇到了你关心的事,自己作不得主,自然就随着他乱了。念地藏菩萨吧!念是念了,求也求了,感觉不灵,因为你这边尽念尽求,他那边还是尽打。在事实面前往往会使你的道力退失,这叫退失道力。
我们平常说空的假的,是你自己份内的体悟,你说是空的假的可以,但是不能对众生说空的假的。他信你?他在那儿苦,你在这里说空的;像鱼、畜牲,我们是不懂得它的语言,你要是懂得它的语言,你就知道它的痛苦。“你们快乐的坐在桌子上,却用油炸我、用刀切我,你还说,很好很好,还要讲求味道。”“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半夜声。”现在吃的花样很多,花样一多,什么导弹、飞机也都来了;你吃的花样多,报复的花样也多。因此,我们懂得这种道理,应当至诚的称念地藏菩萨。那么地藏菩萨就能救离我们的苦难,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发愿至心,发愿可以增加我们的至心,说我要度一切众生,我念一切众生苦。像我刚才说的,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从好的方面说,“欲销世上刀兵劫”,我每天念,求这个世界上的灾难消失,求佛菩萨加持,这是好的,这是大悲心。从另一方面想,不关心,你为什么不想中东或者那些国家的风灾,我们有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我们的敌人,他那边起风灾,“看老天跟你作对!”你有没有幸灾乐祸?如果有,犯罪,要平等对待!为什么天灾那么多?人间没有办法治你,人间报复不了你,你说不公平!天者自然义,自然的那个力量就来了。
你想找原因,去找吧!过去,小时候从来没听过环保卫生,灾难好像也没有这么多,现在特别多。气候为什么反常?人类研究天体,就是不研究因果。我们谁都懂得,地球还长不长?不会长。天天在掏,每天在这个地球要掏出多少东西来,掏完了这些东西到哪儿去?我们在地底要取出汽油来,干什么?烧、化,化了到哪儿去?一点也没有失掉,它在空中,空中也是物体,它又渐渐凝聚。凝聚又要再来这个世界,坏,之后再成长,成长又陷进去,就这么旋转轮回,这就叫众生业,这叫业轮。
我们讲《十轮经》就是讲轮,轮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佛教讲这种事,科学家现在也证实这个问题;证实问题是人自己造业,自己做的。天天喊空气污染,可是天天增加污染。怎么办?所以,我们念地藏菩萨的时候就要回向,众生自己造业自己受。为什么他这样做呢?因为他心里已经狂乱了。
想找个不狂乱的很少,但是我们都是佛教弟子,要止息狂乱,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有这么大的力量,入那么多的定,能够给众生这么多的安乐,都能安置我们生天涅槃之道。地藏菩萨有这个力量,我们有没有这个求的力量?有,就是至心。至心的力量跟地藏菩萨加持我们的力量,两个结合一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到那个地方,地藏菩萨是遍一切处。
这些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后文也会讲到十轮,说明这些灾难是怎么来的,我本来想略去不讲。在〈序品〉中念一念,随文说一说就可以,宏觉法师给我提个意见说:“一般人又不大理解,说一说还是比较好。”我今天就再啰嗦一下,但是这样的话,讲经的进度就会很慢。
一部经他有主要的意义,他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一篇文章,做一件事,总有一个中心目的。我们想把重点放在中心目的上,但是说一说这些现象是有好处,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怎么来的吗?当你心中一念,就起风;心一动念,业即生。
就说我吧!我就是这样的。我要你行善,别人却认为这是扇风点火。如果在监狱里说你好好念佛,多做点儿好事,别人说你是在扇风点火,宣传佛教。因此,你的心一动念,别人反而认为是扇风,结果越扇风火越大,火越大越烧着,越烧着,世界上的灾难就越多。现在大家都在扇风,都在点火,火就更厉害了!大家想想看,水属于情。水、情都是往下堕的,情感越重,水灾越大。嗔恨心越重,火灾越大。人人不服气,风灾就越大。你天天在掏空地球,地球就报复。所以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唐山市整个地下是空的,挖了几百年。一旦掏空了,它能不陷下去?地底下是空的。现在有好多地区的地层还在下沉,为什么下沉?把地下水都抽出来了,谁来支持它呀?
中国有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自己作业,自己埋葬自己。不这么做,地球怎么会坏呢?怎么做他们都还是对,等到都坏了,已经不是我们这辈子的事,不知道是多少万万年后的事。地球还是很大的,挖吧!反正一时之间也看不出来!不过,还是看得出来,就在我们心里。
如何净心寡欲?多念圣号。刚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如何达到至心呢?我们由不至心而达到至心,一定会达到至心的,不要着急。“我一念就散乱心,怎么诵?”当你念久了,散乱心就没有了。你完全不念,才真的是散了心。有些人也这样问过我,他说:“我没有念佛、没打坐、没念经的时候,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散乱心,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我一念经就感觉自己尽打妄想。”大家怎么理解?没念经好像没有烦恼,一念经好像多了许多烦恼。是不是这样?没有念经,你是在烦恼当中。你念经,就离开这个烦恼,回头看烦恼是这样的情况。你没有念经,都在散乱当中,你又怎么知道散乱?你静下来念经,另外又有些思想,于是觉得散乱心很多。如果不念经,你都在散乱当中,又怎么知道散乱?念久了,你就达到至心了。一回拜忏没有至心,两回拜,拜久了,自然就产生力量。
现在我们有很多道友拜忏拜很久了。当他拜的时候,心里很清净。你永远不接近,就永远不理解。你接近了,渐渐理解,渐渐进入,一切事都是这样子。不要因为现在我还没有达到至心,就感觉到很沮丧,不要紧的,至心是学习而来的。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学习发愿至心,多发愿,多学习,至心就成了。至心一成了,道力也就成了,苦难就渐渐解除了。你发愿愿身心健康,没有病苦,愿家宅平安。六亲眷属平安了,所在地的台湾平安了。
另外到目前为止,这个地球还是存在的,如果大家都不平安,台湾也平安不了,必须整个的地球都平安了,你才能得到平安。如果家族不平安,你一个人想安安静静的,办不到,会有好多人来干扰,不是这样吗?如果子女、先生、太太,他们不平安,你一个人想在这家里平安,我看捣蛋的多得很。大家都平安了,你才得到平安。人类都平安了,才平安得了。一切众生都平安,人类才能平安。
我不是说吃荤杀鱼宰鸭子是不对的,你要吃吃你的,你要杀杀你的。但是,你在杀、吃的时候,要生起一念慈悲心。你说:“我也不白吃你,我总得回馈你一下子,我要给你念念佛,让你别再堕畜生。”你只要有这么一念心,已经很不得了了。
在讲《占察善恶业报经》时,专门讲“至心”,“至心”就是至诚恳切,摄念专精,勇猛精进。你这样的念,供养地藏菩萨,才有效果。如果泛泛的念,效果不大。这里的经文没有这样说,因为这是〈序分〉,只是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你一定得至心。所以每句经文都有一个“有能至心”,每一句都有“至心称名”,不要把“至心”忘了。如果没有“至心”,一点效果也没有的。但是,这个“至心”要修行。修到“至心”很不容易,要先修“信心”。你必须先信得极,如果你含含糊糊的,一旦生病,认为还是找医生要紧,念地藏菩萨有什么用?那么这个效果就没有了。
有的道友也知道这个病是没有办法治好的,他就念地藏菩萨,至心的念,效果就产生了。但是有的人被虫子咬、蛇咬,乃至中了毒药,真正能够至心的念,或者是梦中吐出来,或者就醒着吐出来,他会有反应。地藏菩萨也没有现身,也没有什么感应,他就是呕吐,或者排泄掉。
从这一开始每一段经文都是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这几句却是连着的。第一,一定要“至心”,这些苦恼就能离除。不但离除现在的苦恼,将来死后不堕三涂。不会再堕入饿鬼畜牲,就能够直接生到天上;生到天上以后,继续闻法,继续修道,证得涅槃。
每句“随所在处”都是指地藏菩萨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处所,什么处所就会得到利益。在那个处所的有情众生,被恶鬼所持;有时候是狐仙、黄仙,被它们迷上,虽然说是迷上了,但是也必须有缘。这个恶鬼跟你有恶缘,不是人人都遇得到。我们佛弟子都是相信鬼神的,因为六道众生,鬼是一道。如果是一般不信佛的人,他对鬼神之说不见得信,认为没有鬼。有些人看到鬼,反而说你眼睛花,也不大相信。因为六道之中,人跟畜牲,这是我们接触得到的。众生地狱饿鬼阿修罗天人,一般人没有接触到,就认为他们不存在。
“恶鬼所持”,恶鬼不但附到你的身上,使你不舒适,或者附到另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疯狂迷乱了,或者拿刀动枪的杀你,他本人还不知道。像我看到一些扶銮的人,我对那种现象一点也不怀疑。十几岁小孩儿,他能知道什么?但是神一降到身上,那扶銮的人自动拿笔一动,就写出很多首诗来,他知道什么?你说有没有?确实是有的。
佛的所有言词,没有一句、没有一字是假话。往往我们所说的恶鬼所持,有些人不相信的。有时被鬼迷住了,到了最严重的情况,他发生疯狂、狂乱,这类事情很多。有的人不相信,所以,我刚才讲要至心,必须先建立信心。有信心而后才能至心。确实有些人被鬼所挟持的,还有些人是发疟疾,一天发一次,或者隔一天,或者隔三四天,定时发作,那就是鬼神所挟持的病。它一发作,冷的时候冷得要死,热的时候发烧得不得了。
疟疾或者是恶鬼所持,令你狂乱,丧心病狂。我们看一个人疯疯颠颠的整天到处跑,狂乱了;一般正常的生活、正规的行动,他迷失掉了。这个时候他的亲友能够念地藏菩萨圣号,帮助他恢复一点知觉后,教他自己念。他如果自己能念,效果就有了。这种例子很多,大家一定要信,鬼道是一道。鬼比人多,人死了变鬼,畜牲死了也变鬼,六道众生都是互相变化的,如果能够至心的念诵地藏菩萨圣号,就能使这种病好转,能够躯逐恶鬼。
以前在万佛城的时候,有一位老居士信佛好多年,他被一只汉朝的狐狸迷住了,特别从纽约到万佛城,请宣化上人给他治疗。宣化上人那时候有位弟子,就说这只狐狸不是一般的狐狸,是替他父亲报仇的,叫白狐王子。我怎么会知道这么清楚呢?有一天,这位法师开车把这位老居士载到我那儿。让我给他说法,因此我才知道得很详细。从汉朝到现在,他确实是有,他见得到,我们没有见到。他就要我跟他讲法。我跟他讲,冤家宜解不宜结,讲苦空无常,他本人就哭了,那只狐狸也哭了。以后,这位法师跟那只狐狸结上因缘,不但不想离开它,在纽约讲《法华经》,念大悲咒,这只狐狸照样跟他念大悲咒,狐狸跟他俩人合作起来。他讲《法华经》时,也给人家加持,可是没有地藏菩萨那种力量,那就有点不正常。
一般人被鬼神迷住之后,往往有这种现象,这是事实,但是也得跟他有因缘。没有因缘,是不会发生的。特别是三宝弟子,为什么会遇到这种宿世因缘呢?我们念《地藏经》,念完了,就会看见,特别在夜间念会害怕,一念生恐怖感。有时候你还会念得发烧,或身上会发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要生起恐怖感。当你念《地藏经》,来的都是你的眷属,不然到不了你的跟前;他们很想得度,听听《地藏经》,你要是念两天,或者念几次就没有了,这种现象就消失了,这是必然的。
鬼神之道,自古以来就有的。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有,有的房子不安宁特别的怪。今天看到这些鬼想起了在纽约的时候,有一位道友,他还没有受三归依,她先生是日本人,在日本公司做事,她有一间屋子臭得不得了。就是上面所说的恶鬼,恶鬼的身体特别臭。后来她念地藏菩萨圣号,也念《地藏经》,要我们去替她洒净,后来恶鬼就消失了。之前她洒什么香水都不灵,都不行。这个事情确实是有的,大家要至心。我们佛弟子一定要相信佛所说的六道,鬼是一道。人死了变成鬼,还不容易呢!还得投生到鬼道,投生到哪一道,像投生到人道,投生到畜牲道一样的,投生鬼道才能变鬼的。
有一本翻译的名相记,解释这些鬼的名字,我大致按照次序念几个就可以了。“毕舍遮鬼”就是吸血鬼,这种鬼是瞰人精气的,但是他不会现形的。你看不见他,他也不会现出来吓你。他是在吸你的血,吸你的精气;他不是从你身上吸取,如果你的排泄物有血,像医院里头,特别是在妈妈生产的时候,这种鬼就瞰那个气息,并不是真的吃,只要闻到那个气息,他就是吃了。
其次是“布怛那鬼”,“布怛那”就是臭,他的身上奇臭。但是他不会吃东西,哪里臭就往哪里去,他就吃这个臭气。现在美国、加拿大的厕所恐怕没有了,因为不臭了。他就到底下去了,专门找臭的地方,他吃臭的恶气。但是这种鬼,在饿鬼里头福报最大,专门吃臭的鬼,怎么还有福报呢?他是专门作弄人畜的,让你闹肚子,专门吃你的臭。他有吃的,饿鬼不会饿了,所以说他福报大。
“药叉罗刹”,药叉就是夜叉,是吃人血的,专吃人的精气。我们往往把药叉、罗刹同时并提,这几种鬼是很恶的。
“鸠畔荼鬼”,就是瓮形鬼,像一个醰子。过去有一个人,他的功名很大,人很正直的,他上厕所时遇到瓮形鬼。他是有功名的人,身上有光,瓮形鬼想躲他,想跑跑不出去,让他给堵住。他从门外进来对瓮形鬼说:“你不要走!”那鬼就不敢走。因为那时候上厕所,没有电灯,要拿着油灯,他说:“你就待在这儿。”他那油灯就搁在瓮形鬼上头,对瓮形鬼也不害怕也不恐怖。等他上完了,就拿开油灯说:“你走。”这种瓮形鬼历史上有记载的。要看这些鬼的故事,有一本书〈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作的,这本书里面尽是写鬼,他所写的都是听说的,跟〈聊斋志异〉不一样,〈聊斋志异〉是编的;〈阅微草堂笔记〉大多数是纪晓岚眨到新疆时所作的,边疆地区这类事特别多,他听到一个故事就记录下来。“阅微”就是隐微的意思,我举这些例子是证明这些鬼存在的事实。
“羯吒布怛那鬼”,这种鬼长的极丑,经常在墓地出没;他不去一般的地方,他就是吃死尸,闻死尸。死尸腐烂的时候,鬼就是吃死尸的气息。为什么比丘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施食给这些鬼;上供的时候,供养给一切众生,也包括他们在内,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闻到气息,得到香味的饮食。
“及诸虎狼师子恶兽,蛊毒厌祷诸恶咒术,怨贼军阵,及余种种诸怖畏事之所缠绕,身心慞惶,惧失身命,恶死贪生厌苦求乐,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怖畏,保全身命,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厌祷诸恶咒术”,就是那些很讨人厌的恶咒术。还有两军对战,彼此对立的军阵当中,所生起的种种怖畏事情。诸多缠绕,使你的身心无所适从,张惶失措,恐怕失掉身命。人都愿意活着,不愿意死,贪生怕死,这是人之常情。谁也不愿受苦,都想求乐,“厌苦求乐”。如果面对这些危难的时候,你能够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一切的怖畏都能离掉,也能保全你的身命,逐渐的入道,随你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这表示地藏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愿。他不怕多事,专管一切众生的闲事,因为他发了这个愿。有些人则害怕管闲事,特别是我们这些老和尚,心里头总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修行就好了。
在这个娑婆世界上,最慈悲的是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他们专管这些闲事。虽然在他们来说是闲事,可是你还是得跟他们有缘。怎么样算是有缘呢?你能念他们的名字,能念圣号就是有缘了。能听到他们的名字就不容易了,又能够受持去念,遇到痛苦逼迫的时候,就想起来了。你不要喊娘,喊娘也没有作用的。我们往往一痛苦了就喊妈,外国人喊妈咪,西藏人喊亚妈。我听过好多语言,“妈”字还是没有变。“妈”这个字生下来就会,好像是相同的。遇到困难、遇到痛苦的时候,总是喊妈,不过你要改喊地藏菩萨,或者喊观世音菩萨,喊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要喊地藏菩萨,当成是你的妈,那就解决问题了,真正可以救你。
这些都能满愿,后面是世间法,前面是出世间法。想多闻多听经,闻法意解。“多闻”,必须得闻慧,像我们在这里是听经闻法,似乎是哪个地方讲经,我去听一听很容易,不大困难。可是对我来说,却感觉到非常困难,很不容易。现在在大陆上有很多信佛的人,想听个三归依,他都听不到。“不是有佛学院吗?”大陆的佛学院是不许旁听,讲经、讲法,只能在寺庙里头,不能集会讲经,这是大陆法律所不允许的。
或许我们觉得“多闻”好像是很容易的事,其实很难,想听一部经,不是那么容易,必须有因缘。说者听者,得有因缘。要说法,还得有处所。处所都很难,若闻到法,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就更难了。我这样说,大家别烦恼,净信很难,净信也包括我们这些出家的师父一闻法得到清净的信心,如果分品位的话,要到五品位了,闻法才能清净,心里能清净而能去闻法。
产生净信很不容易,要我们思想当中,一点名闻利养、贪嗔痴爱,一切的忌妒障碍都没有了。达不到清净的信心,就念地藏菩萨,求清净的信心。
我们现在信佛,夹杂了很多动机,所以效果不太好,开不了悟。尽管听了好多部的经,你还是明了得很少。所闻的法,跟自己的心,契合不起来,你就产生不了真正的清净信。清净信,不是我们随便说一说就是清净信,要你能够觉悟到这个念头不对,马上止住才行。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这就有信心了。有信心位的道友们,为了护持三宝,宁舍身命,从不考虑自己的身命,他考虑的就是佛法僧。我们有这种净信吗?而且他一闻法就能入,能入就能得定,能定就能生慧。他一定会发愿,发愿必须照自己的愿去做,这都是净信的表现。
再说深一点,相信自己是佛,这才叫净信。你们念地藏菩萨,就相信自己是地藏菩萨。或者反闻,反观,观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是合一的,我心即佛心,也就是众生心。不但自己如是净信,也能转一切众生都能成为清净信心,这个得求地藏菩萨加持。当我们至心念地藏菩萨圣号的时候,你就是地藏菩萨,这叫净信。你至心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阿弥陀佛。要建立这样的信心,要寻求地藏菩萨的加持,而地藏菩萨的加持就是你的自心加持自心。
还有“净戒”,不论你受的三归五戒,八关斋戒,乃至于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乃至于菩萨的重戒。总的说,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为了持清净戒,自己得清净。
“或为静虑”,静虑就是定。定的别名,也就是三昧,静坐思惟,思惟修。
“或为神通”,大家都知道神通,人家不能的你能。你在这儿一作意就到了北京,一作意就到台北了;那儿的刀兵劫,你在这儿一举手,刀兵劫消失了,仗打不成了。像有位大和尚他看见大火发生了,借别人喝的酒,把那酒洒到空中去,就把那个火扑灭了,火扑灭了但闻到有酒气;他那时人在西安,却把北平府的火灭了,这叫神通。不过这种神通还是小神通,大神通就是有智能,慧性能够通达一切。自然的心,恢复你自然本来的心,那就是神。神明天心,天心就是自性。很自然的心,通明慧性,妙用无边,这叫神通。
但一般现的是一些小境界,这不是什么大神通。菩萨用神通的时候,一定要转众生的惑业,消除众生的业障,增加众生的清净信心。
“或为般若”,般若就是指妙慧。我们读《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读《心经》,成就智能。这个智能不是一般的智能,而是六度万行的般若智,或者解脱道。“妙色”可作两种解释,就是相貌很庄严,超过一般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妙色。还有无色的妙色,无形无相,妙色、妙声、妙香、妙味、妙触,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一加上“妙”字,就不可思议。叫色声香味触法,即非色声香味触法,是名色声香味触法,这才叫“妙”。达不到这个地步,不叫“妙”。“妙”就是不可思议,明明是青红赤黄,但一切色相,非色相,因为在它的性上,知道这是缘起的,不是真的。在相上是现它的性,这就叫“妙”。色非色相,花非花,花不是花。
我记得念过一句对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色是没有的,那是你的心所变现的。“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声也是没有的。所以这个妙色,妙声乃至妙香,就如是而已。那不是一般的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萨,才能达到这种殊妙的境界。为名闻、为利养、为要作功德,你也可以。
“或为仆使”,略说一下。家里要想请几个佣人,或者你要开公司,得雇用几位职员,这就算是仆使了,或者你家里要请保母,也算是仆使了。像这些情形求地藏菩萨加持一下,好像地藏菩萨什么事都管。目的是你要至心念他的名号,等你念灵了,你自己的心思产生变化。《十轮经》是要转变你的烦恼,前面是〈序分〉,说地藏菩萨的殊胜功德,让你生起了一个信心,要我们相信地藏菩萨。你的心要是能信地藏菩萨,你的心就能跟地藏菩萨相合了。而后,把你的心转成地藏菩萨的心,地藏菩萨的心就是大愿,你也随时随顺的发大愿,地藏菩萨就是随着诸佛菩萨发大愿。
我们学他,我们也发大愿。他为了成就我们,使我们跟他的愿一致,使我们的心跟他的心一致,佛佛道同。你若能够至心诚信的念诵归敬地藏菩萨,那么你以上所求的都能够得到。为什么呢?前面说过,地藏菩萨入了那么多的妙定,由那个定产生那么多智能,他能转化我们的心。在他加持你的时候,不是他给你的,而是你自心生起妙用,自然就具足。不要想地藏菩萨会给我们什么,而是你自心生起的功德,生起的殊胜,你自己心里头的心力,跟地藏菩萨的妙定,不可思议的威神力结合在一起,所以才能离苦,离掉一切忧悲苦恼,那么你所求的愿望都能满足。不仅如此,还能够安置你生天涅槃之道。
这一段是讲种庄稼的人,希望所种的庄稼长得好。或是你想种花,想让屋里的盆景养得好一点;你就对那个花盆念一念地藏菩萨,围着它转一转。(不要笑,真的很好。)已经要死的盆景,特别是我们喜欢的君子兰,兰草,都快干死了,回去后拜拜忏,祈求祈求,它就又长好了。但是这种小事的效果,如果当成是圣验、圣果,那就糟了。我们学佛求地藏菩萨,要自然而然的,修行、拜忏,你已经不想这些事情,但你一作意,花草就很茂盛的,不可思议。
在我们家乡有这么一件事。有位妇人她就只有一个独子,她想念儿子,有人告诉她这么一个方法:“你站在门槛上,一只手攀着横木,一只手拿着饭瓢儿。吃饭的饭瓢儿,尽力敲那个横木,不用几天,你儿子就会回来。”这位老太太就天天敲,不到十几天她的儿子真的回来了。什么原因?她儿子心里不安,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祸。赶回来没有事,只是妈妈想他。这是说明至心的例子。
另一个至心的例子,有位妈妈怀念她的儿子,怀念得不得了,但是这位儿子对他妈妈非常不孝。不过妈妈爱护他,很至心。有一次,她的儿子碰见一帮人要朝普陀山,他也跟着要朝山。有人说:“你这么不孝,你去朝山会影响我们。”他说:“不会的,我转变了!”他就跟着大家去朝山。到了普陀山的时候海上出现铁莲花,海里全是铁莲花,船开不动,大家就至诚的念铁莲花,他也跟着念。他看见观世音菩萨跟他说:“你不要朝我,回家去。你一回家,这铁莲花就没有了,回去吧!”他说:“我是来朝菩萨。”观世音菩萨说:“你回去见到给你开门的那个人就是我。”
于是他就回去了。铁莲花也消失了,大家就开船继续往普陀山前进,他没有朝成就回家去,走到家里头的时候,已经夜里十二点了,老母亲已经睡了,他就敲门,妈妈听到儿子的声音就披着棉袄出来给他开门。那就是观音菩萨度他俩娘母,他回来给他妈妈忏悔。那真是忏悔,因为他朝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感他的一念至心,就转变成了孝心。至心的关系很大。
以上这些至心是小至心,不是我们要发的那个至心。我们要发愿成佛度众生,大家记住,凡是我们每位道友都应该发愿成佛度众生,这是我们究竟的愿。不论〈净行品〉、〈普贤行愿品〉,发的是,愿愿度众生,愿愿成佛,让一切众生都成佛。念这些般若经典,那是跟我们相干的,求般若智能。除了这个,乃至于净戒净信,都是需要的。但是像生活用品就不必去求,愈多愈烦恼,愈少愈清净。所以说“种子”、“荒田”这段经文是指我们的般若,可以这样解释。
“所以者何”,为什么地藏菩萨有这么多的功力?佛又赞叹地藏菩萨。“此善男子”是指地藏王菩萨说的。“曾过无量无数大劫”,指经过的时间很长,是过数量的时间。“于过数量佛世尊所”,用数字计算也无法计算的佛世尊处所。佛世尊就是诸佛。他发的大精进坚固誓愿,不但精进,而且坚固,绝不动摇;愿绝不动摇,一定要达到目的。
大家检查我们的愿有没有动摇过?当你受苦难的时候,遇着不顺境界的时候,当你拜忏出了障碍,念经出了障碍,你还念不念?你拜忏拜不成,你还拜不拜?这些小事都克服不了,更何况成佛?所以必须坚固誓愿。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难,你一旦发了愿,不要被这些外边境界相转了,要坚持不中断。就是你发最少最少的愿,受了三归五戒,受归依,那个代传的师父给你讲,说你要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天能多念几次更好,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念,早晚的相续念,最少十声,你做到了吗?连这么个誓愿,都做不到,怎么能消灾免难呢?既然是眼前的灾难不能免,更遑论要免除你无量劫来的灾难,消除祸业,证得般若智,乃至于成佛。
假使说,现前境界相,对我们会带来损失,对别人却很有利益,我们是不是肯受损失去帮助别人呢?每个人问自己的心,自己都能知道,都很清楚的。地藏菩萨的誓愿,发心誓愿成熟众生故,他常普持大地,不只是我们的娑婆世界。前面一再的说,“随所在处,随其所应”,他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就得到利益;使一切大地普润众生,这是大地的覆载功能,如果没有大地承担我们,我们都生存不了。如果没有大地生长万物,我们生存不了。如果现在大地底下的汽油全断了,如果不产生电力,我们怎么活?特别是在发达的国家,如果没有电,连饭都吃不成。现在冬天来了,天气很冷,如果没有电,暖气怎么运转?会把你冻坏了。
“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大地是指一切众生的心地;给一切众生成佛的种子,“常普住持一切种子”。在世相上说,就是大地上所有含藏的种子。一切的粮食是资生的,资助我们生命的,都是从地上出来的。我们现在举目看一看,我们眼睛戴的眼镜,身上穿的衣服,乃至桌子、椅子、板凳,你说哪一样不是从地上出来的?哪一样不是从地上生长的?所以说,地藏菩萨发的愿,他是普任持一切大地,任持一切种子,令一切众生都随意受用,满足众生的愿。
此善男子的威神力,能令大地,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能够生长,乃至“药谷苗稼,花果茂实,成熟润泽,香洁软美”,随所在处都成熟众生。这是资生的工具。再说到这众生本身具足一切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吃。
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三,杀盗淫,加上妄言、恶口、绮语、两舌四业,再加上贪嗔痴,意业,合起来就叫十恶业道。十恶业道,贪欲,嗔恨,邪见,非常猛烈。邪见,有时候就是无明,很猛烈。因为猛烈的缘故,嗔恨心重。所以杀生、偷盗、不与取,人家不给,你去拿,或者强拿,或者偷拿,都属于偷盗。盗者就是强抢,偷就是剽窃。不信三宝的人,他没有这个缘,恶业很重。愈是这样的人,愈是不容易闻见地藏菩萨名号。
能够听闻到地藏菩萨,又能够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烦恼皆得消灭,为什么呢?因为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圣号。这个境界相跟你的心能够相合,心境一如,十恶业当然就可以消除,十恶转成十善,就能变成十善业。十善就是生天的资本,生天的道粮。如果没有十善业,生天是生不到的,没有这个福份。在这个基础上,又能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拔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一切的众生快乐,利益一切众生,从不计较自己。如果你随着地藏菩萨这样发愿,随着地藏菩萨去做,你就是地藏菩萨,就能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跟地藏菩萨一样。
一谈到勇猛精进,很难呀!我们若一天当中能做到五、六个小时,就感觉是修行,很不得了。东抽时候,西挤时间,恐怕也达不到八个小时,更谈不上勇猛。
勇猛是说昼夜六时,就是二十四小时有勇猛的至心。他是不顾身命的,真正的勇猛至心,至心恳切的念地藏菩萨圣号,想到地藏菩萨。他的妙定威神、勇猛精进,在吃饭的时间,“一食顷”,能入无穷无尽的妙定。我们前面讲过,到无穷无尽的国度,凡他所在处,能有无量无数的佛土。在亿万的佛土国度之中,他能度脱无量无数的,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化度那么多有情,让那么多有情都离开痛苦,再不受痛苦,令那些众生都能得到安乐。那么随其所应,对机说法,因机施度,随其所应,安置到生天涅槃之道。
为了让恒河沙数的有情众生,离苦得乐,让他们证得涅槃,地藏菩萨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力量?有怎么样的救度方法呢?以下是说明他的救度方法,“如我所说不可思议诸功德法”,坚固的誓愿,勇猛精进,想成熟一切的众生。他怎么做呢?这是佛说地藏王菩萨在十方世界中,为了利益众生,示现的同事,你是哪一类众生,就示现哪一类身来度你,一共有四十二类。
“或时现作大梵王身”,大梵王身就是帝释天,为这些有情说法。或者现大自在天身,就是摩醯首罗天,示现大自在天王身,给这一类众生说法。或者是在欲界的他化自在天身。或者是乐变化天,就是化乐天。或者现睹史多天,就是兜率天,就是六欲天。或者现夜摩天,第三天。或者现帝释天,或者作四大王天身(也就是四天王身),现天人身乃至梵天、大梵天、六欲天,示现天身,跟他作同类。或者是示现佛身,菩萨只要登地之后,就能示现作佛身。乃至于在华严境界上,一发菩提心,一住位不退就能示现,七住菩萨就能示现佛身。
出生在有佛的时候,依十二因缘法而证通的就是缘觉。出生在无佛的时候,自己观见物质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他看一切的变化事物,证得悟道,那叫独觉。声闻是闻佛声音说法,而悟道的。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前面示现的是四圣法界。
以下示现的是人间相。或者作转轮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是小国王身,刹帝利是种姓。或者作婆罗门种姓,或者筏舍,筏舍又叫吠舍,就是工、农、商,也就是印度四种种姓当中的第三种种姓。婆罗门是最尊贵的,刹帝利是第二种,就是王种。工农商就是筏舍,戌达罗,就是奴隶,奴隶是最贱民。
或者现男人身,就是丈夫身。或者现女人身,或者示现童男童女身。或者健达缚,就是八部鬼身。或者阿素洛,或者紧捺洛。
或作莫呼洛伽,或作龙身,或作药叉身,或作罗刹身,或作鸠畔荼身,或作毕舍遮身,或作饿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奥阇诃洛鬼身,或作师子身。
以下是畜牲,地狱等。“或作香象身,或作马身,或作牛身,或作种种禽兽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诸有情身,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
地藏菩萨在地狱现的身很多,连那些有情受罪的身,他也示现。这个时候去示现,给那些受苦难的人说法,他会听受的。在监狱里头,还是有显灵说法的。
我们在这里是讲地藏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并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你的至心。念观音菩萨可以,念地藏菩萨也如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普贤菩萨,随便念哪尊菩萨,只要那时候能念就可以,好多人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不能念。特别在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能念,随便你念哪一尊菩萨,哪尊佛的名号,乃至于念大乘经典的一句偈诵。
《感应录》里头有这么一段记载,有一个人到了地狱门口,他只念了半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地狱就没有了,他也得救了。很多人临命终时,堕地狱的时候,或者堕饿鬼、堕畜生道,很可惜佛法全忘了!你可以用做梦的体验,看你是不是心里头还有佛法僧三宝,只要你有一念,念出来,梦马上就醒了,大家有没有试验过?或者念大悲咒,随便你念什么,就醒了。可惜,当你焦急的时候,就把佛法全忘了。那时候该念地藏菩萨!可是就是念不成。那时候没有念,醒的时候才想起来。你平日不用功,到时候怎么行呢?
所以说,地藏菩萨要度众生的时候,随他所应得闻法,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也现狱卒,也现阎王爷,甚至于现那些受罪的众生,下油锅上刀山。或者示现的时候,他会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也会念地藏菩萨,或者地藏菩萨会拜地藏菩萨。地藏菩萨还要拜地藏菩萨?我说个故事。
苏东坡跟佛印禅师两个人到了大庙,苏东坡看着观世音菩萨像手中拿了一串念珠。他就问佛印禅师:“观世音菩萨这尊佛像有串念珠,作什么用呀?他要念什么?”佛印禅师说:“他怎么不要念?”苏东坡问:“他念谁呀?”“他念观世音菩萨。”听,观世音菩萨还要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说:“是啊,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又问:“那拜不拜佛?”他说:“拜啊!”“拜谁?”佛印禅师说:“拜观世音菩萨。”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意思?苏东坡于是开悟了,有没有大开悟?悟一点,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我一再跟大家讲,你念地藏菩萨,就是念你自己。你的心就是地藏心,地藏心就是你的心。你忘了自己,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只念地藏菩萨,加持力相当的小。地藏菩萨的般若智能照你,你的般若智能就跟地藏菩萨的般若智能结合在一起,你的自性,就叫自性地藏。念念从心起,念念还归心。所以,求人不如求己。
不过,当你自己不灵的时候,还是要求别人。求人的时候就想到是自己。求自己的时候,就是求人。这要多想,多观,要有相当的功力,才会产生相当的作用。你经常这样想,念地藏菩萨就是念自己,念自己也就是念地藏菩萨。那么你会做更好的梦,那种梦非常殊胜。什么梦呢?梦醒了,所有的梦都醒了。现在我们都在梦中,我在这儿说梦话,你就在这儿梦里听,我们大家都在梦中。等到我也不说梦话,你也不去听梦,大家都成就好了。祝大家吉祥!早日成就!
这是前面所说的地藏菩萨四十二种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就示现何身而说法;这里只举其中的一大类,每一类之中还有无量身。像是示现地狱的诸有情,地狱太多了。我们念《地藏经》,地狱那么多,他能够示现各种的身形。仅仅说到地藏菩萨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是让我们大家心向往之,希求菩萨的加持。前面我讲了,这也是求你自己的心力加持。但是,必须对境,心是对境方生,对地藏菩萨这个境,就缘念地藏菩萨,你的心就转变成地藏菩萨。效果如何?据我个人所了解的,心诚则灵。
最近这几天台湾的道友给我打过两次电话,有两位极危险的病人,医生认为毫无办法。一位居士的父亲已经住医院,必须开刀。但是医生不敢开,说很危险。这位居士打电话给我,我说:“你自己至诚的念,念地藏菩萨圣号就好了。”在这个时候只有念圣号。因为前面经文说,只要称圣号,一心一意的,至心称圣号,效果会很好。还有另一位居士的姐姐到林口长庚医院,也是病情很危险,医生不敢开刀,但是又必须开刀。她本来跟我在台北拜了好多次忏,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让她停下来,给她姐姐回向。
最近这两天他们又都来电话说:效果很好,开刀之后很平安的。你说是有效验,没效验?地藏菩萨是真现了吗?没有现。反正他们开完刀,平安无事病就好了,这是真的。以前我们所说的种类就太多了,乃至于五谷、花草树木,这并不是菩萨管的宽,而是我们的心里起变化。当你自己的亲人发生危难的时候,如果他是信佛的弟子,效果会更好。如果他不信佛,就靠别的力量来加持,效果就不一定确切了。但是如果心恳切了,还是可以收到效果的。所以说,求师父加持,哪位师父加持?
我们前面讲过,求人不如求己。观世音菩萨还拜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个意思。有没有加持呢?当然有,你请几位师父念经,或者请你自己的归依师父在拜忏的时候回向回向,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功德并不一定是师父的,多数是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的关心。如果那个师父大悲心不具足,像我,我不一定很关心他,而且是别人打电话介绍的,我从来没有见过面,我就是关心,也只能对着这个人的名字缘想,而地藏菩萨是慈悲的,求地藏菩萨加持,去观想,但是都不如他自己去求。若能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归敬供养地藏菩萨名号;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病苦灾难都会消灭,这些只是举出来增加大家的信心而已。
这个功德是无量劫修来的,这就是地藏菩萨。
“如是大士”,就是指着地藏菩萨说的。他成就如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一切众生,方便善巧。所有我们得到的利益,就是地藏菩萨的功德。他所有的功德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宝库一样,埋藏伏藏一样,只要你挖掘就有。用什么挖掘呢?称名号的时候,就是挖掘。只要你至诚恳切的念“南无地藏菩萨”,乃至于下至心都可以念。所谓下至心是指念地藏菩萨名号的时候,念到了了分明不昏不散,自己心里清清楚楚,一个字一个字的这样念。当你念的时候就跟地藏菩萨相通了,所求的事情效果就产生了。你要感谢谁呢?要感谢地藏菩萨。
“是诸殊胜功德伏藏”,这是形容词,形容他最殊胜的功德像宝藏一样的。那个宝藏所含藏的都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是诸解脱珍宝出处”,解脱本身就是珍宝。这是无形无相的,要怎么样才能解脱呢?空、无相、无愿、究竟解脱。当我们求的时候,没有能求所求,到了那个时候就解脱了,像珍宝一样的。珍宝是形容词,形容解脱的。地藏菩萨是解脱的珍宝出处。或者是我们想求珍宝,求地藏菩萨,乃至像地藏菩萨刚一到这个会中,在大集会中所有的一切众生,双手都现了末尼宝珠。末尼宝珠出现无量的珍宝,所以地藏菩萨是这一切解脱的珍宝。
“是诸菩萨明净眼目”,要法眼清净。我们看问题,眼睛是混浊的,分辨不清楚是非。如果收到寄来的邮包,知道这个邮包是炸弹,你绝对不会打开,因为不知道是这是祸还是福。当我们看到一件好事,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其实这是祸根。就像在台湾很注重生儿子,以为这是幸福。他长大了,却给你惹祸,倾家荡产,那是祸根。你怎么会知道呢?根本不知道。因为没有明净的眼目,但这是就世间上说的。
就佛法来说,哪一法对你能够开悟,能够解脱,能够成就?我没有这种法眼,不知道我们宿生修了什么,那就去摸索,这个师父讲经,你也听,那个师父叫你念佛,你也去念,另一个师父要念地藏菩萨你也去持,念观世音菩萨你也去念。至于哪尊菩萨才对应你的机呢?要去试,因为你没有这个明。明就是有智能,净就是清净的意思,这就是法眼,也就是法眼清净。法眼清净,对一切法你能看见诸法的本体。这就很深了,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要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究竟的,这是明净眼目。那么,地藏菩萨就是一切的菩萨。你要想了生死,想要求佛法,想要求开悟,想要证得解脱,地藏菩萨会帮助你,加持你,使你心明眼亮。
“是趣涅槃商人导首”,涅槃是不生不灭的意思。现在大家都想趣向涅槃,趣向涅槃是了生死。了生死,要证得究竟的解脱,像商人想入海去采宝,要有人指导帮忙。想要趣向涅槃,也必须有导师。找谁呢?就找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趣向涅槃的导师,像商人入海采宝的样子。
“如是乃至能无功用转大*轮,如前广说。”我为什么在解脱珍宝这个地方,想到空、无相、无愿呢?因为地藏菩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不假功用,不假修为,就能使那位求者得到好处。我们求地藏菩萨,念《地藏经》,及至称圣号,那么我们所求的达到了,环境转化了。地藏菩萨也没有放光,也没有现身,有的人说会放光,现身,见瑞相,可是都没有了,只要你所求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那叫“无功用”。
我们修行的时候,能够不假功用而自然成就,这是很不容易的。地藏菩萨所转的大*轮,是不假作意的。一念之间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的身形,度无量的众生,同一时间顿现。这就是“无功用”。前面说的很多,所以“如前广说”。
“善男子”是佛称呼无垢生天帝释。佛对无垢生天帝释说,假使有这么一个发善心的、想求解脱的男子,他在求解脱的时候,去求弥勒菩萨,或者文殊师利菩萨(妙吉祥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或者是求观自在菩萨,或者求普贤菩萨,不止求一个两个,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诸大菩萨摩诃萨,那么多的菩萨要求好长时间呢?求了一百劫。你要是至心归依这些菩萨称名念诵供养,那么,不如“于一食顷”,一食顷就是吃顿饭的时间,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那么他所求的愿,能够迅速的满足,不需要一百劫那么长的时间。
佛还怕无垢生天帝释有所怀疑,就重新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这样说呢?这是校量功德,拿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或者是普贤菩萨,相互比较。要是比较的话,求地藏菩萨愿满足快一点儿。什么原因呢?
“所以者何?”就是征问的意思,因为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就像如意宝珠似的。就像前头所说的伏藏,他伏藏无量的愿心。因为这位大士,“地藏菩萨”,“为欲成熟一切有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他修的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超过前面所说的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是故汝等应当供养”,这句经文我们多解释一下子。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乃至于观世音菩萨,这四大菩萨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所学的法,在此土说,就是娑婆世界,不是弥勒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呢?因为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不是讲《大般若经》。要是讲《大般若经》,只有妙吉祥菩萨,只显文殊师利菩萨。如果讲《弥勒上生经》,只有弥勒菩萨。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所以在讲哪部经的时候,佛都要推崇哪一位菩萨,拿其它菩萨来比,这就是显,使你生起殊胜的心。因为众生的心,分别心特别重。哪一个功德大,他就找哪一个,他是这样想的。
其实,求人不如求己,你应懂得这种道理。地藏菩萨跟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相比较,那个功德大的?文殊菩萨已经成过佛,现在还是佛,示现菩萨身的。观世音菩萨也是过去成过佛的,都是古佛。但是在凡夫心中,我们会生起分别心。
在讲这部经的时候,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说他愿力坚固,大悲心猛。观世音菩萨,他是大悲观世音,大悲心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是《十轮经》,所以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所度的众生,所去的地点,度众生的处所是地狱,是三恶道。这一点就很殊胜的。难道观世音菩萨不是吗?我们放焰口的“面焰”大士,那位饿鬼不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吗?佛佛道同,并不是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佛高,也不是药师佛比释迦牟尼佛高。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我们也不晓得什么叫《药师经》,什么叫阿弥陀佛?有人念了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都忘了。有人只晓得阿弥陀佛,连释迦牟尼佛都不太熟识。佛是不会有忌妒障碍的,跟凡夫不一样。我们会说:“我介绍给你,你竟然把我忘了,你只念他,不念我!”那不叫佛。
我的意思是说,在读诵这部经的时候,至心归依称名念诵供养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坚固的愿,勇猛精进,超过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佛也是诚实语,佛不会说假话的。但是在这部经里头他特别凸显地藏菩萨。要是讲《地藏经》,连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也都赞叹地藏菩萨。要是念〈普门品〉,你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不如一食顷供养观世音菩萨,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座的道友有念〈普门品〉的,也有念〈普贤行愿品〉的。如果这么一说,以为只要念《十轮经》就可以了,因为地藏菩萨的功德那么大都超过他们,那就错误了。菩萨是一样的,功德都一样。这个菩萨,我们学到他一点点,就够受用成就了。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这个大集会是过数量的,菩萨也是过数量的,不能用数量知道这里有多少菩萨、声闻、缘觉,佛说法的会上都是这样子的。十方诸来大众,指一切的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天人,药叉,八部鬼神。听佛赞叹地藏菩萨,都从他的座位起来。“随力所能”,就是尽其所有,他力量有多大,他就供养多大力量。供养什么呢?就是“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尽他的力量供养地藏菩萨。每个法会,菩萨乃至于诸佛都会供养。在那个会中的时候,他方来的诸佛都供养释迦牟尼佛,也供养地藏菩萨,从他们的座位起来,听佛赞叹地藏菩萨。随他力量所能及的,不用回去再取,也就是身上所戴着的,是这样“随力所能”的供养。大家都是说金银珠宝那一类的,奉献给地藏菩萨。
还有的“持种种上妙衣服”。上妙衣服,在《地藏经》,在一切经论上,都是这样说的。要穿新衣服的时候,先供养地藏菩萨。要吃好东西的时候,先供养地藏菩萨,乃至于供养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都如是。新买的玩具,也先供养菩萨,凡是你认为好的东西,要使用的,都先供养菩萨,这个习惯要是养成了,你的功德不可思议。
以下还有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幡宝盖,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还有无量的上妙音乐、乐具,或者唱段歌,唱段赞颂词,乃至于种种赞颂来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但是地藏菩萨接受了这种供养之后,他又怎么做呢?在〈普门品〉上,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不受的。无尽意菩萨再请,之后,还得佛嘱托令观世音菩萨,怜愍无尽意菩萨及与会大众,观世音菩萨才受了,受完了,观世音菩萨就把所受供养的东西分作两份,一份奉多宝塔,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个会上只有佛在,所以地藏菩萨把所有的供具、大家供养的所有东西,都回向供奉世尊。不止供养,还要说赞颂词。
我拿在手上的这些供具是天人龙神十方菩萨,他们来奉献给我的,我又转奉献给世尊。人人都知道世尊是救世的大功德者,唯愿受我最胜供。他们供养我,所以我又转供养给世尊。
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完了这个偈颂,顶礼佛足后,又回到座位上,之后,世尊又说颂言,称扬地藏菩萨。
“起坚固慧清净心,灭诸有情无量苦。
施众妙乐如宝手,能断惑网如金刚。
起大悲慧具精进,善持妙供奉世尊。
以海智救苦众生,登诸趣有无畏岸。”
佛说:“供养得很好,你有坚定不移的智能,那就证得法性。”我们不是讲一实境界吗?一实境界的心,是真心,也就是妙明真心。同时,你能够灭一切有情的无量苦难。布施那些极微妙的音乐;宝手是弹音乐的妙手,也能断一切众生的疑惑,就像金刚一样。金刚智能断一切的惑网。
“起大悲慧具精进”,有一个大悲心度众生的智能,而且,长时这样度,精进不懈。
“善持妙供奉世尊”,你所供养的是很微妙的。这位大菩萨转供养佛的时候,把所有的供养具,经过变化,把所有宝物合成一个宝盖或者一个幢幡,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好比大家供养佛,我们看见的只是苹果、水果或者是梨子或者香花,但是经过供养一转化,这个香花又遍满十方界。如果你是修供养的,念过〈普贤行愿品〉第三个大愿,广修供养愿,当你的花鬘装在花蓝里头,拿去供养佛的时候,如果你懂得如何供养的,一定要修观想;诸位道友应该都修过的,如果没有修过的,我重复说一下。
你要观想这个花鬘,别认为它就只是这么大。用你的心力把它尽虚空遍法界都化成这个花鬘。这花鬘看似只在这个娑婆世界供的,或者是在温哥华供的,但是它已经遍满娑婆世界,已经到了极乐世界供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已经到了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若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西方阿弥陀佛,那是大家很熟悉的,或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也就是常念的《药师经》,或上方十方的诸佛,乃至于拜〈占察忏〉,里面五十三佛的名字都很熟悉吧!想象花鬘遍满每个佛国土,每个佛菩萨都有,这就是意供。那么,这个花鬘就不只是目前这个状态了,一切都会生起变化。谁起变化了呢?行者的加持力,修行的人。也就是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供养的时候,假他的心力供养的,这叫妙供,这种供不可思议。
同时你的智能像海那样的深,像海那么样的大,永远救度受苦众生,无穷无尽。海水永远不枯竭,千河万河流入海里,海水也不会增加的。那些诸佛菩萨的智能像海那样深,像海那样广,能容纳一切,使一切众生、一切诸趣众生,都能够到达无畏彼岸,都能够成佛。我们连说个赞叹的偈子都不会。诸佛菩萨赞叹的时候,所用的语言、文字是很微妙,变化非常大,我们知道到彼岸就成佛,但他不说彼岸,而是说无畏岸,或者智能岸,或者般若岸,这是文字的技巧。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地藏菩萨供养佛之后,他就回到座位,佛又称赞说:“你供养得很好!”又给他说偈颂,地藏菩萨又从他的座位起来顶礼佛,向佛说:“大德世尊”。称佛为大德,“大”是无量的意思,凡佛一切经论上所说的“大”,就是说我们的“体”,就是“一实境界”,或者说“妙明真心”,或者说“如来藏性”都可以,名字虽然不同,都是假名。但实际上就指一个“大”字。《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都是“大”,这个“大”就是“当体”的意思。
称赞佛的德是大德,就是这样的意思。“世尊,我应当遵照佛的指示。对于这个洲,对于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大部洲,“此四洲渚”。“世尊弟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仅是这四洲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四众的弟子包括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这是指出家的二众,在家的二众。出家就是比丘、比丘尼,在家就是男居士、女居士,也就是近事男、近事女。)我令他们都能够增长忆念。
“增长忆念”,就是增长智能的意思。我们不是没有记忆力吗?在《地藏经》十二品上说,读经没有记忆力,读了就忘了,教一遍记不得,教几遍也记不得,这就是没有记忆力,学过的都记不得。地藏菩萨说,“我能帮助他们,令他们增长忆念。”增长忆念,这里当然是指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他已经有了信心,已经在学佛法,我给他们增长”,这叫增上心;必须念念增长,念念增上。愈增长,智能愈大,福德愈重,是这样的涵义。
“增长守护忆念”,忆念要保护。为什么?睡眠的时候,要念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或者早晨一睁眼醒了,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憎”,守护佛法僧三宝,千万别失掉了。那就是守护的意思,就像保护我们的财产一样。
“增长寿命”,先从浅入深,这都是众生要求的,没有人会希望短命的;除非他太忧愁苦恼,不想活了。自杀还是有的,为什么呢?因为很苦,活得不耐烦,活着没有兴趣。所以说,“增长寿命”,是人人愿意要求的。地藏菩萨就向佛发愿,济度佛所教化四洲渚弟子,四洲是专指南瞻部洲、北拘罗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这个四大部洲说的。
“增长身体”,这个有一种解释,或者想求身体健康的,或身体本来很丑陋的,想变得漂亮一点儿,帅一点儿的,或者是你感觉自己个儿太小,想增长一点儿的,所以“增长身体”包括很多种类,这也都是你所希求的。你本来就没有病,若再增长一下永远不害病,就是“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你的体力。“增长名闻”,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谁都希望有个好名声。“增长资具”,就是资生的器具,帮助你活着的器具,包括住的房子、汽车,所需要的器皿等,都能满足。
“增长弟子”,或者指佛说,或者指佛的四大弟子说的。不论出家、在家,都想徒众多一点;有的人不一定求徒众多,徒弟多了麻烦,子孙多了也麻烦。但这是地藏菩萨的愿,以下就不同了。
“增长净戒”,就是你受的三归五戒,乃至比丘比丘尼的戒;在家有五戒、有八戒、有六重二十八轻戒,都能够清净,水远持清净戒。
“增长多闻”,多闻,有闻法殊胜;增长闻,多闻,闻了就生长智能。
“增长慧舍”,就是指着布施说的,舍,再说深一点,就是把我执舍掉,不要执着我;但是这个要有智能,舍是很不容易的。有智能的人,一切都能舍,包括他自己的身命都能舍,这是靠智能。
“增长妙定”,怎么叫妙定呢?就在你一切行动当中的定力,这是不可思议的,现在你听经入了定,可不是打瞌睡,是真正入定,在定中听经。所以诸大菩萨,他利益众生的时候,都是在定中。我们看他飞来飞去,其实他是在入定。所以这部经一开始的时候,地藏菩萨在早晨就入那么多定,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定中。
“增长安忍”,安忍就是忍辱,但是他为什么不说忍辱,而是说安忍呢?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都是不守本份的多,忍就可以守住你的本份。守本份的事,包括太多了。自从有了智能,有了妙定,就能够保护定慧不失,能够调济让定慧均等,这叫安忍。从安忍能产生一些方便善巧,像地藏菩萨入的那么多定,那么多利益众生的方便,那就是方便善巧,有了智能,就生方便慧;有了智能,一切的方便都是解脱的。如果没有智能,方便就是束缚的。像我们做什么事情,四处遇到障碍,你也发心度众生,度不了,完了还衍生出很多麻烦,四处产生波折;就是因为没有那种善巧慧,处理不得当。
“增长觉分圣谛光明”,觉分是指着菩提说的,而七觉分,那是别说的。
增长菩提,就是增长你自己的觉悟,这个觉悟可以使你的圣谛光明,这个圣谛,可以依着实际理谛而证得的圣位,说成佛也可以,十地菩萨也都是圣位,乃至从这个初教义来说,四果阿罗汉也是圣谛;那个法也叫四圣谛法,增长圣谛光明就是智能的意思,谛本身就是光明。
“增长趣入大乘正道”,能够运转你自己的本心,就是大乘。我们讲一切,应该不离你的心,这是真正的菩提道。真正的菩提道,心外无法,法外又无心,一切法就是你的心性所显现的,这就是大乘正道。
“增长法明”,了解一切法的性体,不要在相上起分别;了解一切诸法的法性,这叫有智能,这叫真正的明。
“增长成熟有情”,深浅都可以说,成熟什么呢?成熟一切有情;增长你所思教的,不是发愿利益众生吗?那么,众生是不是能够成熟呢?能够依教奉行呢?是不是能够依教奉行而能成道呢?例如,四众弟子,我们依照佛的教导辗转化度众生,使他们都能信入,都能依教奉行,都能修行,都能成熟了,成熟就了脱了,使有情都能够成熟。增长大慈大悲之心,就是增长菩提心;菩提心包含很多,大慈大悲,就是菩提心。
“增长一切白法”,即清净法,清净法是什么呢?一切戒定慧,一切佛所教导我们的法。白法就是清净法,消失的是黑法,黑法就是染污法。在后面的经文〈无依行品〉、〈有依行品〉当中,会详细讲黑白的道理,一切法上面都是总说,后面会解释,前面先总说一下。
“增长一切众生精气”,有精神有气力;精者纯也,气就是气质。因为你是佛的弟子,使四众弟子都能精纯于佛的教导,人们一看见,我们佛弟子是不同,他的气质表现,人们一看见就很恭敬,同时善作事业。
“善作事业”,能够增长正法精气善行,增长智能光明,这个意思都是相同的。增长到彼岸的妙行,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这都是不可思议的殊胜妙行,能够到成佛的彼岸。
“增长五眼”,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从凡夫地到佛,我们是肉眼,现在大家都是肉眼,肉眼是有障碍的,别人拿手一挡,你什么也看不见了。没有光明,你也看不见。肉眼是障碍的,不是通达的;肉眼碍非通,天眼通非碍,天眼通是报得的,他能看见一切,能看见我们,但是我们看不见他。慧眼就是照了一切俗谛的,俗谛就是方便慧。有慧眼,慧眼当观俗。第四眼就是法眼,法眼了真空,俗谛真谛二谛。佛眼是照一切。对于五眼,现在我们是停留在肉眼的阶段。但是有一些个别的报得的人,生下来他就能看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特异功能。他能看见地下的事物,这是报得的,这类功能些畜生也有。有些狐狸、黄鼠狼子、狐黄柳豆,有的是长虫、四种仙狐黄柳豆四仙,还有鬼,我们上面念的大力鬼神,他们都是有神通的,但是那不究竟的;他们还是有障碍,他们没有天人的眼,看得更通达一点儿,这叫报得的通。天人就是报得的。慧眼跟法眼,那是修得的,佛眼是究竟成就的。这叫五眼,我简略这么说一下子。
“增长灌顶”,灌顶的解释有很多。受灌顶是从印度来的仪轨。以前在印度的时候,希望为降生的小孩子求加持的。本来是国王为降生的太子,找位修道者,修道者不一定是佛,外道六士都可以;用四大海水来给太子灌顶,消除灾难。就像我们求法,用法水灌顶。我们现在学密宗修法的“灌顶”,是专有名词,本来有多种灌顶,这个地方所讲的“增长灌顶”是指得到加持的意思。这是指法灌顶说的。
我们在修观的时候,也要自己给自己灌顶。或者观药师佛,或者观阿弥陀佛,住在你的顶上,加持你,增长你入涅槃的机会。地藏菩萨的加持,使佛四大洲的弟子,都能够在他原来的基础上逐渐的增长。如果原来一点儿也没有,怎么增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如果已经在学法修道,就增长他证得如来果位的机会,或是要让他脱离三涂;之后能够生天,享受幸福,而且还能够闻法。
地藏菩萨有个咒,什么咒呢?“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持就是三昧。地藏菩萨有这么一个三昧,简言之就是真言,也就是咒语。这个咒语的名词,就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也叫“大明咒”。《心经》也可以称为大明咒,大光明的意思,也是总持的意思。“这个咒,我在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经过好多佛,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一粒沙是一个佛所,在那个世尊所,我亲自受了这个灌顶,亲自受了这个陀罗尼,就是指这个咒、这个三昧,要是念诵这个咒,一切善业都能够增长,一切恶业都能消失。增长种子,乃至于根须芽茎枝叶花果药谷精气滋味,增长雨泽。”
“药谷精气”,这有点神,我们服的药,像人参虫草、贝母、灵芝,这种药必须是野生的,才可以滋补人的身体,健康长寿。这些植物怎么能增长呢?必须雨水调配,降雨滋润,特别是增长有益的地水火风。没有风的力量,粮食是不长的,微风吹动的粮食就像拿手拔的那样的快,大家要知道风的力量。火是暖气,为什么夏天雨季长,冬天雪季它又不长,因为暖气不够,就不能长。
地大是坚牢性,增长地大的坚牢性,使它别坏,别发生地震。这四大增长,乃至于增长这些众生的喜乐,增长众生的财宝,增长殊胜力量,增长一切的受用资具。前面已经说过“增长资具”,这里又重复的说一次。重复说的意思,就是念这个咒,使这些能得到增长,这就是陀罗尼,能令一切智能猛利,破除烦恼贼。这个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个咒语,洪居士怕大家念错,已经注了音。将来如果大家想持诵的时候,再重新的印几份,谁想要就给谁一份。我念一遍,如果大家跟着默念一下,或者我念一句你念一句,也算受了。
“谶蒱,谶蒱,谶谶蒱,阿迦舍谶蒱,缚羯洛谶蒱,庵跋洛谶蒱,筏罗谶蒱,筏折洛谶蒱,阿路迦谶蒱,萏摩谶蒱,萨帝摩谶蒱,萨帝昵诃罗谶蒱,毗婆路迦插婆谶蒱,邬波睒摩谶蒱,奈野娜谶蒱,钵剌惹三牟底剌拿谶蒱,刹拿谶蒱,毗湿婆梨夜谶蒱,舍萨多腊婆谶蒱,毗阿荼素吒,莫醯隶,萏谜,睒谜,斫羯洛细,斫羯洛沫呬隶,厕隶,諀隶,揭剌婆跋罗伐剌帝,隶,钵腊薜,钵剌遮啰饭怛泥,曷剌怛泥,播啰,遮遮遮遮,隶,弭,黳羯他,托契,托龋卢,闼,闼,弭隶,磨绽,瘅绽,矩隶,弭隶隶,盎矩之多毗,遏嚟,祁,波啰祁,矩吒苫沫隶,敦祗,敦祗,敦具隶,浒卢,浒卢,浒卢,矩卢窣都弭隶,弭第,弥绽,叛荼陀,喝罗,梨,浒卢,浒鲁卢。”
这个大明咒总共是六十五句,念第一遍当然不熟,将来多念几遍就可以了。如果想持的话,一天持七遍,也就是地藏菩萨前面所求的,念这个咒,我们就能得到,这跟大悲咒、其它的咒语具有同样的力量。这个咒的义涵是不能讲解的,我翻不出来,当然也不会讲。
“善说能净诸有尘,善说能净斗诤劫。
善说能净浊恶意,善说能净浊大种。
善说能净浊恶味,善说能净浊恶气。
善说能满诸希望,善说能成诸稼穑。
善说能令一切佛,如来世尊所加护。
善说又能令一切,菩萨加护而随喜。”
“善说”是指是佛说的,赞叹佛的偈子,或者说这是诸佛善说的咒语。诸佛所说的这个咒,能清净一切有尘垢,也能清净斗诤的劫;现在我们这个劫就是斗争的劫。人跟人斗争,集体跟集体斗争,国跟国斗争;有斗争,就说明这个时候很不好。念这个咒,可以使斗争消失一点,但是还要看我们念的力量够不够。用这个咒语能够清净恶的意念。
“善说能净浊大种”,现在地水火风,浑浊得都不守规律,经常发生水灾,地大本身有地震;风灾、火灾都是非时的,由其它四大种起的种种灾害。
“善说能净浊恶味”,浊恶味可以指现在我们这个环境很污染的;这种味道很不好,要是吸到这种味道,会使身体不健康,寿命不会长久。味跟气两者是相通的,坐汽车很舒服,又快,但是汽油味很难闻,这就是浊恶气。
“善说能满诸希望”,这个咒能满你的一切希望,或者指这一切诸佛都能够满一切众生的希望。这个“善说”,可以指是说得很好,善就是说得好,说得最好的还是佛。现在地藏菩萨说这个咒,这个咒也是无量诸佛说的;所以持这个咒的时候,能满足希望。
“善说能成诸稼穑”,就是我们种的庄稼、五谷都能成熟丰收。
“善说能令一切佛,如来世尊所加护。”这两句话要连起来说,持这个咒,能令一切诸佛,能令一切世尊,加护我们,使我们的善业早日成就,早成道业。
“善说又能令一切菩萨加护而随喜”不止诸佛加护你,持着这个咒,也能令一切诸菩萨都照顾你,加护你,随喜你。以上是偈诵,赞颂这个咒。
这个咒的名字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这个总持章句是经过很长的时间,经过像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尊,地藏菩萨在佛前亲承的,也就是如来亲自传授的。这个陀罗尼咒,能够使一切的白法增长,乃至于能增长的受用资具,谁需要受用资具,生活想得舒服一点儿,那就多念咒,你的资具就充足。
“大德世尊”,地藏菩萨又尊称释迦牟尼佛,大德世尊。“此陀罗尼”,这个咒语。“普能济渡此四洲渚”,世尊的弟子,弟子之中包括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佛教的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的男众、女众,总说起来就是佛的四类弟子,他们都能够增长忆念,得到总持。忆念不失,就是记忆力增强,所有吸收进来的、所听的一切法,不会忘记,忆念受持。乃至于你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念的经,只要念一遍,就可以忆念受持,永远不会忘失的。要是广说,一切所受用的,都能够满足,那么,这个陀罗尼咒,使圣教就像甘露一样,普济群生让他炽然着。“炽燃”,光明炽盛之貌,就像大火烧的时候那样子,永远久住世间而不丧失。
“利益安乐三界众生”,不但人间天上,这里是指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是指四洲渚。我们现在是南瞻部洲,这是对着我们说的,我们要是持这个咒就能得到这些加持。
说这个咒语的时候,发生六种震动;这个道场,就是说法的处所,大地震动,还有上亿的天的音乐器具,没有人吹,鼓没人打,钟没人敲,它自己就鸣向。在说这个咒语的时候,还有无量的天妙香花及珍宝,像下雨似地降到佉罗帝耶山。与会的大众,包括请大菩萨,“咸悉惊跃”。这个惊不是害怕,而是欢喜踊跃。叹的意思,是太稀奇,太难得,都怀着这种稀奇不可思议的心情。“得未曾有”,从来未见者见到。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批天女从座而起。
共有一万八千天女,这里只举了为首的几位天女。这些天女都是修地水火风四大种法的,对于这四大种皆得自在。地水火风四大种当中,只举水火,其实也包括了地风。这些天女,共有一万八千位,她们从座位起来了。“稽首”就是顶礼的意思,稽首佛足,就是向佛顶礼。“合掌恭敬”,她们要向佛请教。“而白佛言,希有大德”,世尊,太稀有,太甚奇,“甚奇世尊,我等虽于诸四大种得自在转”,她们对地水火风能够得自在,不被地水火风转,而且能够转地水火风。“而不能知四大种初中后相”,不知道诸四大种初成时候的相,乃至止住的时候的相,乃至于毁灭的时候的相,也就是不知道初中后三种相,对于这个四大种的“生灭违顺”,她们没有办法掌握。地藏菩萨对四大种了解这么深,已经得到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得到四大种的甚深智能。她们向佛请问,佛就告诉她们。
“佛言如是如是”,你们说的不错。“此善男子”是指地藏菩萨,因为他已经得到甚深微细的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得到究竟到彼岸的智能,所以能了解四大种。“四大种初中后相”的“生灭违顺”,怎么样算是顺?怎么样算是违?违背四大种,四大种就会生起相反的作用。顺四大种,四大种就使你的资生工具悉能充足;违背四大种,不但不能够给你为善,反而给你作了祸害。例如说地水火风初成时的相状,乃至住止时候的相状,毁灭时候的相状,四大种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一切的吉祥,没有四大种没有办法生活,对它的违逆顺遂两方面都要能够掌握。
“天女当知!”佛就对一万八千天女说,你们应当知道这四大种的违顺情况,那么地藏菩萨所掌握的,就像他手里拿的如意宝珠那样子似的,能够具足众德,令四大种对众生作出利益,使地大生出种种的上妙珍宝,用此布施于众生。“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地藏菩萨也能够这样子做。
“能雨种种觉支珍宝,施诸众生”,这里是指以法布施,不是用世间的珍宝形容着地藏菩萨。他示现各种种类,随类教化,而能够使他们觉悟。
天女向佛请问,佛答复说,赞叹地藏菩萨的种种功德,特别是四大种,对地水火风,初中后相,一切转化的过程,地藏菩萨能够如实深知的。同时佛对这些天女说,此善男子的功德就像如意宝珠一样的;如意宝珠是比喻的意思,从如意宝珠能生珠宝满众生愿。这位善男子,对一切法,都能够如实了知,也就是能够称性而了知。所以,能雨种种上妙的珍宝。“上妙珍宝”是形容词,能给一切众生说一切法,让众生能闻法得开悟、意解,免除苦难。
“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地藏菩萨也能利益众生,就像如意宝珠雨一切宝。那么,他所雨的宝珠,不是世间的宝珠,而是使一切众生能够觉悟,能够闻法意解的法宝;以珍宝施诸众生,像产生珠宝的宝渚洲一样。此善男子所伏藏的一切法,是由无量劫来,闻法积存伏藏的一切珠宝,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多功德。
“如天波利质多罗树”,天波利质多罗树是帝释天才有的宝树,这种宝树不像我们的枝叶花果,它是由一切珠宝织成的,这个善男子就像天波利质的多罗树一样,具足一切的珍宝,又具足一切的佛宝,用一切法宝所装饰。是什么法宝呢?就是微妙的佛法珍宝,而且是庄严的。佛说法都是先运用比喻,而后说法,法、喻两者合说的;但是恐怕大家在法上不清楚,所以先说比喻。这些珠宝、宝树,都是比喻,形容地藏菩萨,以一切法来庄严。
能摧伏一切,能降伏一切的意思,就像在兽类之中,狮子王就是能摧伏群兽。这是拿世间上大家所见到,所能承认的事物,来形容地藏菩萨所具足的法功德。
“譬如朗日,能灭世间一切昏暗”,朗日就是没有云彩遮盖的意思,清朗的太阳,去除一切昏暗。地藏菩萨所在的佛土,随所在处,都能使一切众生,免除昏暗的痛苦,能够得到光明,也能灭除一切众生的恶见、昏聩、无明烦恼;就像明月似的,明月在夜分当中,可以使失道者找到道路的;看不见路的众生,能够走到平坦的正路上。
“随其欲往皆令得至”,在月光照耀之下,他想走的路,不会走到歧路上。这位善男子,就是指地藏菩萨说的。“亦复如是”,像明月似的,示现众生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于无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驰骋生死旷野众生”,无明夜是我们在生死迷途当中,地藏菩萨就能令出离。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道果,虽然还不是究竟,但是你能了生死。这都是比喻,比喻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能够随众生他所要求的,以种种的方便安立,令众生得到利益,得到出离。
譬如像大地一样的,一切种子,树木、山林、稼樯,这些都能依靠大地而生长;众生要想出离这些苦难,依止地藏菩萨就能够得到法身。这位善男子也能有如是的功德,给众生一切的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菩提分”法就是觉悟的道,觉悟的道很多,在法相上经常说的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八正道、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如意足。在这里是总说的,形容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有这些功德,他给众生的不只是世间的七宝而已,而是法财。
“不共佛法”,是佛所具足的。四无畏,那是不共的,一共有十八不共法。具足了十八不共法,只是不跟凡夫共的,不跟二乘共的。其实这些大菩萨都具足的,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是不弃舍的;我们就不行,对待自己的子女,要是他们不孝顺或不听话就弃舍了。朋友之间稍为不如意,都要弃舍,或者对哪一个恶众生,我们会感到厌烦。
住的时候,要挑选上好的地区,这也是弃舍的涵义。对于六亲眷属,我们都要接近好一点的。所谓好一点的,就是他不坏,不乱搅。如果以菩萨的眼光看,愈是这些众生,他愈是度化。最坏的众生是下地狱的众生,地藏菩萨到地狱去度这些众生。所以,他度化众生是没有嫌弃的时候,甚至做了五逆十恶的众生,他都要想尽一切方法来度化,使他们能够种上善根,能够学习佛法,能够得到出离。只要有那么一点的缝隙,他都能够渗入来教导,不让众生堕落下去。像什么呢?像虚空似的。虚空是平等利益众生,谁都可以去,他是没有吝惜的。我们活在虚空当中,地藏菩萨就像虚空那样子的对待一切众生,满足一切众生的要求,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受用。
地藏菩萨成就了佛所赞叹的无量无边功德法。为什么佛这么样赞叹地藏菩萨呢?为的是要说佛的大集十轮。因为赞叹地藏菩萨,使大家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心增长兴盛,只要一闻到地藏的名号,就产生了一种殊胜感、亲切感、希求感,希求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能够使我离苦得乐,所以一切危难都可以求地藏菩萨。我们有些道友感觉自己的愿太多,或者太啰嗦,或者说求这样又求那样,“地藏菩萨不觉得厌烦吗?”有人这样问我。我说:“《地藏经》上已经指出,你纵有千百万亿那么多的希求,地藏菩萨也不会厌烦的,但是有一点,你得至心,至心就能得到相应,如果你不至心,就像没有一样的。”这叫因缘法,因缘遇到了就生起。地藏菩萨是要给一切众生助缘的,成就我们,使我们离苦得乐,但是我们没有那个因。
地藏菩萨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这个地球上的六十多亿人口,恐怕有太多人没有听过地藏菩萨名号,纵使听到名号,也生不起信乐心,没有去求他,也得不到这个愿望。没有这个因缘,怎么能得到呢?连名号都不得闻呢!所以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涵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没有感觉到他对你能产生什么利益,因此就叫“不名为闻”,虽然听到等于没有听到是一样的。尽管他有这么多的功德,普遍利益一切,如果没有生起信乐心,乃至不能至心,那么,是不是完全没有功德呢?不是的。虽然听到地藏菩萨名号,或者拜忏不至心,连下下至心都没有,但是你已经种下远因。功德是种下了,种子是种下了,当你再次遇到,就会生起信乐心,又生起精进心,渐渐也就成熟了。
像大家之所以能够这样拜忏,都不是一生两生,而是多生结的因缘。从此更能增长,今生你就能离苦得乐,自己对佛法能够有所了悟,要经常注意这样的一个问题。因缘遇到了,你一定要承当,无论是苦的、乐的,因缘已经成熟,你现在受到的,要承当。过去了,因缘没有了,要放下,这就叫做解脱;因缘会遇时,应该自己受果报;你不想承受,推也推不了,更增加烦恼,更增加灾难。你承当了,就会减少。
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要放下,不要总是留恋回忆;也就是每一个人在心中,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在留恋,这对我们的害处非常的大。所以要知道因缘所生法,一切都是假的。可是地藏菩萨启示我们的,就是一个总的方向。要是有这样的心情,懂得这种道理去学法,你容易悟、容易进入,不然的话很不容易进入。
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卷,就是讲因缘所生法即是空的意思,讲一实境界。这个地方是赞叹地藏菩萨,我就略说这么几句。因为地藏菩萨所成就的功德,不是一般菩萨所成就得到的;这是因为他的愿力,而且时间是过数量的,地藏菩萨早就成就了。前面佛赞叹地藏菩萨,说他的成就,说他的发愿久远,就拿弥勒、文殊、观音、普贤比较,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四大菩萨,这是使我们对地藏菩萨生起殊胜感。
大家都感到真正的希求,“皆获希奇”,有殊胜的意思。“得未曾有”,过去未听说过,对地藏菩萨产生了尊重恭敬,生起大欢喜心。“至心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观察地藏菩萨德相。地藏菩萨来到在会中,大家就这样观察他,谛观德相。无论是修观音法、修文殊法、修普贤观法,在《法华经》最后一品是观普贤菩萨,我们修每一法都如是,在这里你必须观地藏菩萨的相。无论你请了纸像也好,瓷的也好,乃至铜铸的也好,随便哪一尊像,只要感觉很庄严,殊胜感生起的时候,你就要观想。就从他的宝座开始观起,或者是莲花座,或者是在九华山地藏菩萨座前那只狗—善听,从那只狗身上开始观想也可以。最好是先观莲花,地藏菩萨坐在莲花上,观那个莲花的光明,乃至地藏菩萨跏趺座的光明;再观察纵身的光明,观察头部的光明。由下往上观,经常这样观想,让地藏菩萨的光芒住到你的顶上,地藏菩萨面相,入到你的心脏之中,你的心脏有莲花瓣,自己去观想,就观想成熟了。先是度你,后来跟你合而为一。
你这样观想,再加上诵《地藏经》,久而久之,你只要一作意,地藏菩萨就在你心中,别人看见你,或者你在说话,帮助别人,给别人回向,地藏菩萨就会加持你。自己没有什么力量,但是因为你这样观想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入到你的身心,地藏菩萨力量就跟你合而为一。所以,别人能得到好处。这些与会的大众都是大菩萨,他们对于佛如此赞叹地藏菩萨,感觉很稀奇,从来没有听过,得未曾有,所以尊重恭敬,皆大欢喜。
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就是目睛不瞬息,即专注一境,思想已经专注了,目不暂舍跟目不转瞬是一样的意思。佛恐怕与会大众没有完全注意到,所以重复说一遍。以下一共有二十四诵,一个诵是四句,就是重复赞叹地藏菩萨。我们现在解释这个发起的〈序品〉,还没有讲《十轮经》正文,只是在要开始讲这部经之前,地藏菩萨先赞叹佛的功德,互相酬唱,让与会大众生起清净信心。佛恐怕大众还没有听清楚,又用偈的题材再重颂一遍。
这是第一颂。“地藏真大士”,真大士者不是冒充的,也不是假的。真的意思,就是已经证得了一实境界,已经证得了真如心,已经证得了法界性,这个“真”字是这样说的。“大士”是尊称,“杜多”的意思就是能够除去一切尘垢,能够除去一切烦恼,把一切烦恼变成功德。在我们是烦恼,在诸佛菩萨就是功德,他就以此度众生。
但是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声闻相,为什么现声闻相呢?声闻要持比丘戒,戒相清净。但是他示现的相很多,前面讲了很多,不过,在这个法会当中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声闻相。“来稽首大师”,即来向佛顶礼,大师是指佛自称的。
把一切快乐施给众生,这叫与乐,是大慈悲心;慈能与乐,施给众生一切快乐了。众生都在苦恼当中,他怎么能快乐得了呢?众生的苦恼消失了,他就快乐了。我们走夜路时,没有灯光,听到怪声怪气的,又怕鬼,又怕是野兽。前面说过,地藏菩萨示现光明,像月亮似的,就不恐惧了,就不会误入歧途。这不是很快乐?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三有的众生,都在苦难中。雨无量雨,不是下大雨,而是雨无量的珠宝、衣服像下雨那么样多。为什么呢?“为供养大师”,供养佛。
这是佛说的,佛说在会中有位无垢生天帝释,他看见四方所有的与会大众。大家对这件事有点怀疑,也就是不明了的意思。因此,这位无垢生天帝释,他看看四方,大家希望了解,他就合掌恭敬,住于佛前,赞叹请佛说,为什么天雨这么不可思议,每个人手上都有如意珠,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相呢?就请佛说法。
这是无垢生天帝释向佛说的话,他说:“我看见每个众生都有末尼宝珠,末尼宝珠放光明,乃至这个光明照到十方国土,一切国土都显现,好像眼前一样,也就是这个光明把诸佛国土的世间相都照明了。”
一般都是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等五通,不过在这里加上漏尽通,就是六通。现在地藏菩萨来到这儿,“勇猛名地藏”,是说他修行利益众生的事业,非常的勇猛精进。但是他现的不是菩萨身,而是出家的威仪,这是回小向大的意思。因为这个大集会中有过数量的声闻众,地藏菩萨现的是声闻像,主要是度这些三有苦的众生,以及还没有回向大乘的声闻二乘。所以他示现的是同类。
七圣财,有时候也叫七财,是七样财宝。有时候叫七德财、七法财,总之,就是七种圣法。圣法就是殊胜的法。哪七种呢?就是信、戒、惭、愧、闻、布施、定慧。摄心不散,就叫定。摄心不散乱,不昏沉,这本身就不是财富所能买到的,这就叫财。这个财是法财。摄心不散乱,并不是不明了,而是能照了一切诸法,用般若智照一切法。第七个财,是定慧财,不但不散而且能照了一切,照了诸法,这叫七圣财。这七圣财所含藏的宝藏,是埋藏在地底下的。埋藏到哪里呢?埋藏到众生的心里,地藏菩萨能够帮我们挖掘出来。或者说地藏菩萨,就含藏这七种财。众生只要对他恭敬供养至诚恳切的礼拜,就能得到。
第一个就是信。“佛法,唯信能入”,没有信是入不到的。信必须得有力,没有力量,你得的福报是世间福报。信要是产生力量,就能生起作用。我跟大家说过好多次,最起码你能够觉知自己,若生起烦恼,马上能觉知到控制住,让那个烦恼消失,不随烦恼转,这个信就有力量。觉知这个念头不对,马上就使这个念头止住,不再相续。觉知前念起恶,能使后念不再起,这样就是有力量了,不过这仅仅是初具信心。如果你是过去多生有善根的人,这一生虽然是从来没有闻到佛法,或者突然听人讲,或者有人跟你一说,身上的毛孔就张开了,那就是说明你过去的宿世善根深厚,一闻就能进入,这叫有信了。佛在世的时候,那些大阿罗汉,一闻到佛的法音,马上须发自落,出家了;心开意解,证了阿罗汉果。见思烦恼通通断掉了,这才真正是具足信力。如果没有这种境界相,我们就要修行。
要证得这个信心,得修一劫,需要一劫的时间了。以小劫为例: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岁减一些,再过一百年再减一些,减到人寿命十岁,八万四千岁就进入八万四千的一百年。那么过一百年减一些,过一百年减一些。减到人寿十岁,再从人的寿命是过一百年增一些。过一百年增一些,一增一减,才算一劫。就说小劫,你要修得信心的话,都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你也别以为太长,好比人的寿命,四天王天的一天,人间是五十年。那么四天王天的寿命是五百岁。第二天是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第三天是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一昼夜,是我们人间的两百岁,夜摩天的寿命是两千岁。第四天是兜率天,我们人间四百年是他的一昼夜,他的寿命是四千岁。
现在释迦牟尼佛入灭了三千年,仅仅是忉利天的八天。所以道宣律师在受天人奉供的时候,就问说:“释迦牟尼佛入灭了,现在在什么地方?”天人:“你说的是哪一位释迦牟尼佛?”大家听这问话的涵义,是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你说的是哪位释迦牟尼佛?他说:“就是我们这个南瞻部洲,这个娑婆世界。”天人说:“我看到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灭,他还在讲经。”
天人看的跟我们看的不同,所以我们的感觉是很长,像活了一百岁,很长很长;可是四天王才两天,人间一百岁就只有他的两天,两昼夜。对于时间的问题,大家应当这样认识。在修行的时候,修二十四小时,他看到才是一会儿,很短暂的时间。所以,天人看见我们一天到晚在懈怠,这一百年尽是在玩,没有看见你在修行。天人是不接触你,他看见人间是脏的。他下来给道宣律师送饭,是因为他看见那个地方是清净的,有道者的地方是清净的。用眼睛看不容易,我们看见佛堂很清净的,很殊胜的。不信佛的人到这儿来看,觉得很凄凉的,很不好。像大庙都建在深山里头,毫无人烟,要用爬的才爬得上去。我们朝五台山觉得很殊胜,不信的人看见觉得很破烂。我们看见护法神,应当很庄严的。我们看那塑像,塑得庄严很感动。他看见:“唔,这尊塑像的艺术价值很高。”他是从另一种眼光来看的,一切的事物,每个人看法不一样。
而这个七圣的伏财伏藏,信心、持戒乃至于惭愧、定慧,这都是圣财,这叫法宝。“无畏佛音声”,佛的音声是四无所畏的,是无量的,是无尽的。这是法,这是赞叹地藏菩萨的,因为地藏菩萨也具足了佛的音声。“诸菩萨胜幢”,幢幡宝盖就像代表一个国家的国旗似的,菩萨就是殊胜的法幢,建立法幢,是给一切众生作示导的,就是这个涵义。“众生之尊首”,为一切众生所尊敬的。
把解脱形容得像宝一样,地藏菩萨是一切解脱宝所依赖的。地藏菩萨是我们可以依着求解脱的,我们求解脱宝的人,就要依靠地藏菩萨。他那种精进的力量,勇猛精进,所求的福德智能,像海那样深,像海那样广。“悲意乐聪敏”,悲意就是他的大悲心,悲意就是大聪敏大智能。我们总想着,悲能拔苦,我们希望地藏菩萨拔除有情的痛苦,希望自己能够闻法,能够有智慧,聪敏是智能的意思。而我们要跟地藏菩萨结合,地藏菩萨的大悲,是给一切众生智能,让一切众生都有智能;有了智能,才能离苦得乐,他才来救度。诸有情面临苦难的时候,众生才能信仰,才能持受。
我们尽管学了《占察善恶业报经》,也有人学了很久,但是可能连占察轮都还不会用,即使会用,也不会相应,因为他没有生起那种至诚心。我曾经跟大家说过,学《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半卷,要多看一看经文,然后再去掷占察轮。不看经文就去掷,就像掷铜板、掷六爻卦,不会相应的。要礼拜,要称诵名号,如果不相应,就再拜;那就是消业障,不管相应不相应,你就是礼拜。称诵地藏圣号的时候,罪业就消失了。
一切佛法都告诉我们一种方法,怎么样离苦得乐?我很缺钱,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资生资具。你要求洋楼,多拜拜地藏菩萨。你想拥有宝马汽车,或者奔驰汽车,只要是你喜好的,或是想要达到的目的,就叩头,求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能给你。他不一定通过哪一个管道给你。在大陆上有好多人就希望天上掉下一位从美国来的亲戚,把他救了,给他好多钱,又给他开个铺子,有没有这种事呢?不但有,也确实不少。但是这只是眼前的快乐,过了就没有了。
求地藏菩萨给你的快乐,可不是这样,是了生死,使你开悟,要是通了,你会因为拜地藏菩萨,使你在梦中,感觉到这件事将来结果会怎么样。但是你不能说,要是说出来,可能要受到护法神的责备。因为你不是证得的,而是地藏菩萨加持你,称圣号受加持的。你心里生出这么一念之明,自己又会遮盖住这个明。所以得到的往往不许说,这样你的心才会得到。继续求,就能救拔你的苦,给你智能,使你明了一切。
“与怖者为城”,恐怖是形容词,现在没有城,城都毁了。现在的战争没有前后方的差别,修再高的城墙也挡不住了,飞弹是从空中来的,知道吗?飞机从天上掉下来的。这里说的“城”不同,我们的心有座城,我们的心城是什么样子?假使念地藏圣号,地藏菩萨就做出一座城,使你无所畏惧,没有恐怖感,就像有城墙保护一样。地藏菩萨,就像明月,示给你道路;这是重颂长行。前面说过,使你生起的善根不动摇,像大地那样子,因为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后悔。有这种事吗?有,还很多。有的道友,勇猛善心一发,舍宅为寺,把他家里舍了,全作了寺院。以后自己连住处都没有了,连饭吃都没有了,他就后悔了,想那时候该留一点儿。那样子就前功尽弃。有没有功德呢?有是有,解脱还是不行。有没有反悔?有反悔。《十轮经》专门讲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布施给三宝,后来亲自看见这位和尚作坏事,你就很懊恼;想起那时候怎么布施这么样一位和尚,这样一想功德就没有了!不管他如何,你供养的是三宝,他代表三宝。释迦牟尼佛跟地藏菩萨,专谈这一个问题。你供养了,因缘成熟了,你所做的一切事过去了,过去就算了,不要再把它拾回来,过去已经过去了,功德已经成就了。跟你的修行一样,到了第一步,第一步成就了,你就把它扬舍,必须再做第二步。你要是紧紧抓着第一步不放,第二步就进不去;必须舍了才能进入第二步,第二步成就了,第二步也丢了,就进入第三步。一直到你究竟成就了,一切都具足,千万莫后悔。
凡是你投入的东西不要后悔,功德已经成就了。对方怎么样,都跟你没有关系。你做的是供养三宝,供养这间庙。我刚刚才供养,就发生战争,一个炮弹给炸毁了。你心里懊恼说:“我刚才供养的怎么就毁了?”刚供养的因缘是成熟了,功德具足了。你供养的时候,供养已经成就了,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是炸不毁的,只是你看不见而已。所以不要再去回顾,因为你已经向前进了,具足了。
你要是生到夜摩天,绝不会留恋四天王忉利天,因为夜摩天比四天王忉利天开阔得很,他的功德、庄严就不同。可是如果你生了极乐世界,仍要想着娑婆世界,这个跟那个不同,因为你要回来度化众生。因为这儿跟你有缘的人还很多,他们还没有明白。等你明白了,再回来,娑婆世界已经不是娑婆世界,就跟极乐世界一样。要看什么人去看,地藏菩萨到地狱是不是看见那样的地狱景象呢?不是,他会把它度了。所以说:“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刚。”一切迷惑是由金刚智能而来的,一破一照,就没有了,化解了。有智能的光明一来,黑暗还会存在吗?如果把电灯关了,我们的屋子就是黑暗的,电灯一打开,黑暗就破除了,涵义就是这样。
能施就是能布施,能布施就是这个人非常的解脱,看得破,放得下的意思。解脱很不容易,因为金钱是资生的工具,在智者看来,他用这个来利益众生,必须是解脱的人,才肯布施。六度万行,布施为首,布施是舍,要从心上舍,不要只注重在物质上,能布施才能解脱。最难舍的是自己的身体,最宝贵的也是自己的身体。现在要是有三个人,他向我来要求布施,或者要眼睛,或者要心脏,我现在不能给他们,因为我还没有具足这个舍心,也没有达到这种道力,所以解脱不了。要是大菩萨,你求什么,他都舍给你,连自己的身体都舍,何况是国城妻子?〈普贤行愿品〉就经常讲到,像那些宝物,你都能施舍给一切众生,这是解脱。
我们的惑业,就像水上漂的一样,不要认为是真实的。很多人执着:“我的业障重呀!”经常挂在嘴边上,这样是修不成的,或者什么事没有得到,或者受到什么灾难,第一个想到就是自己的业障很重!业障就是你的惑业,起惑造业,就像水上浮漂似的,不是真实的,不要把它看成真实的。你要是忏悔了,业障就消失了。
别认为自己的业障还很重,如果尽想着自己的惑业还很重,那么就一直很重,压着你,就永远解脱不了。布施也好,持戒也好,总想着自己的业障重:“唉!这件事我怎能做得到,我的业障很重。”一句业障重,就成了掩饰的理由,这是不可以的。业障本来是没有根的,惑业一起生,你要念地藏菩萨圣号,念到真诚,其它的法门都没有修,就是持名。你也没有念《十轮经》,也没有念《占察经》,就念一个圣号,都可以的,但必须念到至心。
烦恼是热恼,有几种热恼?烦恼生憎恨心,或者思想想不通睡不着觉,愈睡愈失眠,愈失眠愈翻身,心里烦躁得不得了,都是热恼。凡是烦恼,就是热的,像盖上一条棉被似的。盖有五盖十缠,有烦恼盖,盖住你。要是幢幡宝盖,佛的宝盖,那是圣境。这个盖是烦恼,烦恼热的,把你盖到里头,你的气出不来,透不过来,解脱不了。地藏菩萨除烦恼,就像除去热恼一样的,把你的盖给揭掉了。你有病了,地藏菩萨就像一位很好的医生,一帖药服下去,你的病就没有了。
你一日称地藏的名号,就具足了。你念一声的时候,一声具足地藏菩萨圣号,念十声你也具足十声的地藏功德。如果诚心这样念,只念一天的地藏名号,胜过一劫当中称其它的有德者,这个包括称其它大菩萨的名号。
“十二缘清净”,十二因缘属于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名色,名色又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爱,爱缘取取缘有,这是十二因缘,就这么轮转下去。只要是念地藏菩萨圣号,跟地藏菩萨学,十二因缘就清净了。我们这些业惑,就是因为起惑造业,业就把你系缚住,系缚住就受苦。现在不造业,不起惑,业就系缚不住你,自己就能作得主的。不但自己解脱,而且能够觉到一切众生的烦恼覆。自己闻到法,还要向别人说。像我们的道友,介绍很多亲友,使他们信佛闻法,这就是帮助众生解脱。
“健行定”,是一百零八定当中一种定的名词,有“健行定”,“健德定”....,这是属于定的名词,有一个定都可以到彼岸。但是九次第定,六欲天定,就不成了,这种定是圣定。圣定,我们在后面的经中会讲,就是依“数、随、止、观、转、净”这六法。在天台宗是“数、随、止、观、还、净”,有还原返净的意思。六妙门讲的是浅的,《十轮经》讲的是深的。我们是浅的深的都讲一讲。
这部经之所以长,就是因为有好多修行的方法。因为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必须得照这样做,学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碰见好多问题,心里观照不同,你的认识与观感就不同。你必须会做,必须得如是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像地藏菩萨这样的有智能,我们还达不到。
“诸智如虚空”,可以是“虚空即诸智”,也可以反过来说。虚空的空,我们把它比喻为般若。在佛经上,只要一讲空义,就拿虚空来比拟。其实这不是虚空,虚空里头能容纳一切,你有智能,是把这些惑都破除了,并不是把这些惑、这些物质消灭了。如果花瓶是空的,我们并非把花瓶砸烂了把它丢掉了,才是空的,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当体知道它是空的,因缘和合的。这些花当初不是同一株花生长的,而是插花者,供花的人把它们插们在一起的。至于这一朵花,它有它的水份,有它的物质,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一法是真的。因缘和合了就生,因缘别离了就灭。缘生的时候,就承当。看这一盆花就承当,缘灭的时候,这花都灭了,都谢了,就放下,没有了,花都丢了。不要再眷恋舍不得,就是这样。
家庭也如是,父母妻子,有因缘聚到一起,大家就这么过。我说长一点的时间是一百年,到那时候也都要散的,散了就放下。不要还紧紧执着,这辈子放不下,又执着来世;来世又放不下,所以不能解脱。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能解脱。不知道诸智像虚空一样。
“破无边佛土,诸有情暗聚。”主要是无边佛土中的一切众生,黑暗聚集在一齐。这个暗聚就是业。业太多,烦恼,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结使结在一起,让你破不出去。这十个结所生的业可多了,无穷无尽。贪,贪什么都叫贪。对于佛法,你要是真正能入进去,般若智一照,色受想行识一切都是空的。凡是有形有相,语言、文字都是假的,都是空的。
但是我们没有达到这一步的时候,还得加上语言。明了文字之后,才去破。当我们还没有证到那个境界,不能离开家庭,要是不要家庭,不管小孩子,就去听经,这可不行,你这样子去听经是得不到利益的。人在这儿,心还惦着那儿,心不在焉。你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而“世法诸法味,世间常相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你懂得诸智如虚空,懂得这个道理,才能破除无边佛土有情的黑暗聚(聚是聚集义),才能消除因缘所生的一切业。地藏菩萨不会在那个佛土当中,他是无穷无尽的。
“随诸土入定,四静虑等流。”静虑就是思虑的意思,定的意思。等流是平等,同时进入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四法本身就是定;谛就是如理,能令一切有情,入了定,把这些惑、热恼、烦恼都除掉了,不只是现生的。
因为众生的业感,感招了风灾、水灾、火灾,那是大三灾。现在的刀兵、水火、饥馑是小三灾,因为众生的业感,现在这种灾难,特别的多。往后会越多,这仅仅是开始。我活了八十多岁,打从记事那天起,就感觉这个世界没有好日子。东北那时候土匪跟军阀打,完了,南北战争打。后来又是日本人来打。大家回想一下子,哪一天安定过?这只是刀兵劫。
病,谁没有害过!有很多病是治不好的。饥馑瘟疫,有的地方害了,他知道,有的地方没害,他不知道。这种的疾病、刀兵、饥馑,每一种都包括无量的恼害。你一念地藏菩萨圣号,一求地藏菩藏皆令得解脱。这是佛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究竟有好大,你有什么灾难,一求就好了。
“众生五趣身,诸苦所逼切。”原本是六趣、六道,这里是说五趣,少说一个。我们这个身体,在你生命尽了,趣向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道,并入五趣当中,有人修罗,有天修罗,有鬼修罗。六道,有时候只说五趣,也就是把阿修罗道并到五趣里头,他是非天非人。凡是五趣的众生,都会受到那些苦难的逼迫。如果归敬地藏菩萨,“有苦悉皆除”,所有苦难都能除掉。
我们乘的这个轮不是好轮,而是苦轮,互相的违害,展转违害。如果归依地藏菩萨,能够彼此不伤害,我也不伤害你,你也不伤害我,都能有大慈悲心,互相帮助。以前的贤者,想的很好,说是民有民治民享,可是谁做?那样就不相违害了吗?贫富同均,大家共享快乐,结果是你们几个人苦一点,我乐一点,多数情形是这样,哪会想到别人?都是想到自己,都是互相的违害。越是这么相违害,苦越深重,永远不会停息的。归敬地藏菩萨之后,他心里的热恼就平息了,生起一种慈心。
我们前面讲的十二因缘法,无论是过去世的、未来世的,总的来说,反正是你心里头一动,起业了,这个叫业相。这个业相不会停止的,它会转变的,这个转变叫转相,它就在自心的相境界。业转相三相,完了,就执取相续。执着名字,完了起惑造业。所以这个苦轮是互相的迫害,这是可怖畏的,所以不要起业。不造业就不起惑,也就没有恐怖了。我们之所以会造业,就是因为有这个身体。身体要吃要穿,同时也要求舒服;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找舒服,怎么舒服怎么做,不管别人舒服不舒服,你帮助我就行了。人人都是这样打算,互相的争夺;越追求,苦就离你越近。你本来是追求快乐的,但是越追求,苦越多。要想离苦,就要修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法门,念地藏菩萨就好了,你就无所畏惧了。
你求福德、求智能,要产生正念。念什么呢?念戒、念法。念法就是闻法,闻法就生出智能,也就是念慧。凡是归敬地藏菩萨的,你所求这些戒定慧都能满足,使你离苦得乐。
你喜欢作功德,或者愿意当医生、当科学家,愿意教工巧技术,可是没有这种智能做不来,就求地藏菩萨加持你,给你智能,可以发明创造。菩萨想利益众生的时候,必须懂得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外明、因明,这叫五明菩萨。修五明菩萨,那是世间的艺术,你都得会,而且用佛教的大慈悲心来学习。归敬地藏菩萨,就能有智能,一学就会。
这一切都是现在我们所要求的,像种田的使谷物生长好,种药田的使药物生长得好。入山采药,像灵芝、人参,这些稀有的尊贵药材都能得到。希望有人帮助你,或者求衣服、找个好佣人,仆使者就是佣人。你开一间公司,找几个好的助手,好的职工,这都很不容易的。哪一个职工不想偷你,不想整你,不想害你?只要归敬地藏菩萨,所求的都能满足。
为什么呢?因为地藏菩萨具足一切德,他是任持大地,这些东西都是从大地生长出来。因为滋润这些谷物、这些药材,生长起来就非常的良好。
你被这些烦恼盖覆住了。伏覆就是盖覆你,你不想做好事,心里尽想作恶事。十恶业,身体要行杀盗淫,口里头就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不骂人,不会说话。必须骂人,他才说话。我在四川的时候,感觉他们是不骂人不说话的,并不是说真骂你,儿子跟老汉,都还说:“你这个龟儿子”,他成了口头语。我听得很托异,他说:“这是我的习惯,没有什么。”他不说龟儿子,就不会说话。开口就龟儿子,好像很习惯,可是我们听起来很刺耳,不论男男女女都这么说。
还有东北,我最初当小孩儿时,一个地区叫拉哈族,大家可能没有听过。他们的语言简单到了极点,青年人称呼老年人,就叫老伙计,老年人称呼青年人就叫小伙计。就叫伙计那两个字,不过不是我们发伙计的音。我问他们的涵义,他无法解释。儿子称呼妈妈跟爸爸通称老伙计,爸爸、妈妈称呼儿子通称小伙计。语言那么的贫乏,想多说几句话,都不仅。你要是变成了这种人,说苦不苦呢?跟牛马有什么差别呢?
所以经上说与畜生无异,与木石无异。不明白佛法的人跟木头、石头差不多,跟畜生、牛马也差不多。
前面说地藏菩萨现了种种身,大家也看见了,总共现了四十二种化身。
最后,释迦牟尼佛跟与会大众说他的功德,说一百劫也赞叹不完。“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大家应当都供养地藏菩萨,称诵地藏菩萨圣号。
我讲了好多座了才讲完“序分”,还没有说到正题。
“序分”的涵义,主要是让大家信地藏菩萨能够拔除我们的苦难,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相信。地藏菩萨也问佛很多问题,请佛解答。
下次讲〈十轮品〉,就是“正宗分”,一共是八品。前面一品是叙述。后头一品是“流通分”。嘱累虚空藏菩萨要把这部经流通,很多人就可以得到利益,让很多有情众生得度。不过,虚空藏菩萨就住在空中,一直没有流通,现在又遇到因缘了,大家可以共同学习。
序品竟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皆得阿罗汉道。其名曰舍利弗。大目犍连。须菩提。如是众等阿罗汉。复有菩萨摩诃萨二千人俱。其名曰解脱菩萨。心王菩萨。无住菩萨。如是等菩萨。复有长者八万人俱。其名曰梵行长者。大梵行长者。树提长者。如是等长者。复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六十万亿。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g)舍(shě)大(dà)城(chéng),竹(zhú)林(lín)园(yuán)中(zhōng),与(yǔ)大(dà)苾(bì)刍(chú)众(zhòng),五(wǔ)百(bǎi)人(rén)俱(jù)。
诵读此经即能往生极乐世界,又能得诸佛菩萨守护,能够消灭包过五无间罪在内的罪障,能够现在得到无尽法藏为将来在极乐世界打好基础,得到修行的高起点(为什么呢,恶世修行一日胜净土修行万劫),让我们大家
佛在越只国舍羁瘦国。亦说一名遮匿迦罗国。时佛坐行安般守意九十日。佛复独坐九十日者。思惟校计。欲度脱十方人及蜎飞蠕动之类。复言。我行安般守意九十日者。安般守意得自在慈念意。还行安般守意已。复收意行念也。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守者为禁亦谓不犯戒。禁者亦为护。护者遍护一切无所犯。意者息意亦为道也。安为生。般为灭。意为
《法华经》、《金光明经》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并称护国三部经。《金光明经》功德利益 在甲流横溢,师傅心系众弟子,心系天下,人间,开示《金光明经》功德利益并赐偈语:金光非是月色成,金光明经现世间,善解此经之真人,月圆之日得此经,宣解此经传世间,一切众生苦灭尽。
wen ru shi:yi shi,po qie po zai she wei cheng dai shu gei gu du yuan。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er shi,shi zun gao zhu bi qiu:fu mu yu zi y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大家,今天我有些说话想讲~希望你们看完~真人真事!我实在没必要说谎!我妈早数个月前生蛇,因为迟了去看医生,过了头3天的黄金期,十级痛及夜晚完全睡不到!医生说条蛇很强……后来也算是医好了~但是实在伤了身体及神经线,而且她身体本身也很弱……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又称《六方礼经》《尸迦罗越六向拜经》。全一卷。它成立的年代相当早,据推大约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前,或是更早在孔雀王朝之前。为后汉安世高所译。安世高,为印度西北(今伊朗地区)古王国(安息国)王子。年幼时,即以孝行著称,本质灵敏,性情和慈,又博学多闻。父殁后,舍去王位而皈依佛门,博晓经藏,尤精通阿毗
《善生经》是在家学佛很重要的经典,是《阿含经》中佛对于在家众如何修持佛法依次第而行的开示。本经主在人天乘法,教导大众实现现世生活的和乐安稳,打下未来世的美好的根基。《善生经》主要开示了身口要远离四种恶业;避免世间生活的种种障碍,才能如法如理获取资财;在人际关系的处世之道上,要如何避免与恶人打交道,哪些人可以亲近,哪些
微友:顶礼法师,请问居士在家诵《梵网经菩萨戒本》时,应该从哪开始诵?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依在家戒本读诵就好。
居家学佛者,皆会供养佛像,朝暮礼拜文,以此践行信仰。佛陀灭后,化相三宝转为住持三宝。今日所供之佛像为佛宝,印刷之经卷为法宝,单身僧装素食之僧为僧宝。三宝具足,代表佛法久住世间。众生供养三宝,可培植福田,种未来解脱之因,龙华三会值弥勒世尊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经文: 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 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脍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释:如是我闻,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中,为众位比丘宣说布施法门,共有三十七种要义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
这个孤独绝望又病魔缠身的比丘,却是幸福的! 那应该是一个湿冷的季节,天气越发寒冷潮湿。寂静而阴暗的屋子里充蚀着臊臭的味道,仿佛整个世界已经发霉、发臭,连空气都腥臭得让人闻之作呕,而他似乎已被
现今太多人没能做到养生,原因是没有洗髓。洗髓是要在思想上、行为方式上脱胎换骨。佛家养生典籍《洗髓经》是达摩老祖在嵩山少林寺传下来的,分《总义》、《无始钟气》、《四大假合》、《凡圣同归》、《物我
问:在《大念住经》中有要求我们觉知到我们的缺乏觉知。这怎么可能呢? 葛印卡老师:为了从缺乏觉知中走出来,你必须警觉,意识到,看,我现在正失去觉知。我的心在游荡或昏沉。我必须觉知。 你觉知到某些
按:现代人在不确定性、焦躁茫然、放纵空虚的生活状态中,痛苦的心灵需要慰藉,脆弱的生命需要安顿,平面化的精神需要从物化、私欲中超越出来。《无常经》上承原始佛法的平易朴实,下启大乘的悲智行愿,对现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