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如来赞叹品第六

  地藏神力唯佛能宣,众生不识,故佛赞扬。一者赞叹地藏有如是等神力,二者令众生获种种利益,以此因缘故有此品。神力是度生之缘,向下二品,皆度生之缘。

  何以赞叹神力,而不赞叹功德?六度功德是因,不思议神力是果。赞果而不谈因者,大论云:“众生有二种,一者乐善法,二者乐善法果报。为乐善法者,赞叹诸功德;为乐善法果报者,赞叹大神力。”今如来欲令众生获得种种利益,故赞叹地藏大神力耳。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此乃赞叹地藏神力之文。

  地藏神力普利一切群生,值得如来赞叹,所以‘举身放大光明’,表地藏神力整个是大光明藏,属报得神通,是法身显现报身功德神力。以此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表地藏神力,遍满十方恒河沙世界。

  ‘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表地藏神力,唯十方大菩萨方能识,天龙鬼神人非人等,皆可获神力之益。

  如是普告诸菩萨及天龙鬼神,听‘如来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在十方世界现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威神与慈悲和合,就能救苦。威神能救,慈悲愿救。单威神能救而不愿救,亦不能救苦;单慈悲愿救而无神力,亦不能救众苦。所以威神与慈悲和合,既能救,又愿救,方能救一切苦。

  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

  此乃勉众护经之文。

  释迦不久灭度,地藏在六道教化,神力能救种种苦,而人不知,故劝诸菩萨及天龙鬼神,卫护是经。仰仗地藏神力,何只拔苦,更能得涅槃之乐。然而流通是经,需用种种方便,莫呆板啊!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此乃述赞请益之文。

  上来世尊赞叹地藏有大神德,救护众生;令一切菩萨,卫护是经,当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从心发智,智弥法界曰普;以智导行,行满虚空曰广。此菩萨即从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等今日得闻如来赞叹地藏菩萨有不可思议神德,利益众生。我等闻之,非常欢喜,但未知地藏神力,如何利益未来众生,使获人天因果等事。因为人天因果,因赅果海,果彻因源,非大智人,不能自知,愿佛宣说,使得诸天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而获人天利益。’大智度论云:“佛何故赞叹菩萨?以佛赞叹故,无量众生爱乐菩萨,恭敬供养,后皆成就佛道。”有是利益,故佛赞叹菩萨。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即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汝等谛听!吾为汝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成就福德之事。’

  固有之善曰德;福有五福,如五福临门。五福者福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论语有五德,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人具五福、五德者,可以说为极圆善上等之人矣!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此乃闻名灭罪之文。

  良由地藏神力周遍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众生被无明所迷、业力所障,对面如隔千里,不即获地藏神力,失了许多利益。今佛一说:‘假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耳闻地藏圣号,或自称自闻、或人称我闻,将地藏功德洪名纳在八识田中,下为善种,此善种之力,能破此人三十劫罪’。

  ‘或合掌者’,闻名之后,能对菩萨致敬合掌。或赞叹地藏菩萨历劫度生大愿功德,所度众生已成佛,而地藏菩萨尚居菩萨位,分身无量世界,处处救众生苦。

  ‘或六时礼拜地藏圣容’,面对慈颜,至诚作礼、五体投地、身心恭敬,感应道交——能礼所礼性空寂——与菩萨打成一片,仰仗菩萨神力,即能超越三十劫生死重罪。‘或恋慕者’,如小儿恋慕父母,依依不舍、心心不忘结为天性父子;以地藏菩萨为师,恋菩萨大愿度生功德,慕菩萨方便救苦神力,仰止菩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心恋菩萨,感应道交,即灭三十劫生死重罪。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此乃造像生天之文。

  ‘若有善根的男女,恭敬菩萨,发心造像。从心起敬,至诚作观,观菩萨圣像,观成相现,即以五彩颜色画菩萨真容。如是画一张,或画多张,自供养、送人供养,以此功德,命终生天’。

  梁武帝时,有一位大德,号张僧繇,绘地藏菩萨像,形状似僧,披敛而坐,其像时放异光,以后别人模写,亦放异光。又一商人妻,妊娠经二十八月,不产。一心发愿模写,当夜便生一男,相好端严,见者欢喜,于是举世号放光菩萨。

  ‘若善男女以恭敬心,用泥塑菩萨像、或用石雕菩萨像、或用金、银、铜、铁铸菩萨像,像成后,时时恭敬,刻刻供养,一瞻一礼,瞻仰圣容,至诚稽首。如是之人,临命终时,即生三十三天;生而复生,历一百次,享受天乐,永不堕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余福未尽,下生人间,犹为国王;当汝下生做人王时,仗菩萨威力,有佛出世,必定见佛闻法,依法修行,不失将来成佛大利。’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

  此乃供养转女身之文。

  男女身无定性,烦恼重作女身,轻则为男。汝将女人习气,洗得干干净净,保汝来世不受女身。今生为女,业障重故,唯要仰仗地藏神力,即能转女身。法华经龙女修行八岁,即转女身而成正觉。其赞佛偈云:“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观此偈,则龙女了达罪福,深悟实相,光明遍照,即见法身;法身微妙,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修则已,一修便成正觉。

  ‘今日有女人,厌恶女身为百恶之所逼恼,每欲厌离,唯有尽心供地藏菩萨画像,或土石胶漆铜铁等像,要长远心,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等物,尽情供养。舍得清清净净,一心无妄时,便与菩萨神力、愿力相应。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云何复受女身。’

  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

  若修行见自法身清清净净,无所谓男身、女身。从法身起应,现男也可,现女身亦可。如华严经摩耶夫人现女身,为千佛之母。又筏苏蜜多女,得离欲际法门,能令一切众生离欲。此现女身,又有何垢?

  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结示永离女身。

  承斯供养地藏菩萨的神力,及供养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

  此乃转丑转病之文。

  上来供养地藏功德能转女身为丈夫身。复以转女身之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恶自己,生得丑陋——丑容鄙陋,是人人所不喜的,尤其是女人,更不喜欢自己丑陋。既已生成,云何能改?唯一方法——转业。业转报改:前世恶业,今生丑陋;今生修德,前生罪灭,丑报即转矣’。例如波斯匿王,有女名金刚,生得非常难看,发硬如铁、皮似树肤、面丑像鬼,国王禁在内宫,不许人见。嫁夫婿后,亦锁屋内,不许外出。后来自思惟:“我生在帝王家,少被父禁,长受夫困,不得自由,得无宿罪乎?今佛在耆阇崛山,大慈愍世,我今向佛忏悔宿世之罪。”即时作礼,举头见佛发,自发转柔;见佛面,自面转好;见佛身,自身亦庄严。佛说:“汝前世轻贱圣人,故受此报。”所以今生丑陋,皆由前业。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忏悔宿障,乃至一食之顷,至诚作礼,即仗地藏神力,千万劫中,世世受生,相貌圆满。

  ‘又女人多疾病亦苦。何故自己比别人特别多病,而且医来医去皆不愈,此由前世恶业所致。本经云:“杀害众生,多病短命报。”唯有在佛菩萨前至诚瞻礼,仗菩萨神力宿业消除,自然无病,且身体康健’。

  佛在世时,尝看病僧,为其洗涤,佛手触体,即时病愈,此亦佛神力所致,菩萨神力亦然。但出家人,不可完全无病,所谓“比丘常带三分病,无病不肯出三界”。

  宝王三昧论:“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此是古德训人,些少病是修道的增上缘。修行,病来能作得主,生死有把握了。真歇禅师偈云:

  访道寻师实可伤,终年倒卧涅槃堂,

  门无过客窗无纸,炉有寒灰席有霜,

  病后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

  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也不妨。

  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

  ‘丑陋女人,礼拜地藏菩萨,固然能转女身,又能转丑为妍。假如不厌女身,菩萨亦能满其愿,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如波斯匿王之胜鬘,阿阇世王之术达,皆才貌福贵具足。乃至作国王之妃,如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宰辅’者,宰相之女也。‘大姓’,贵族女也。‘大长者女’,如须达多之有苏曼,维摩诘之有月上。生生世世端正受生,诸相圆满,有福有慧,众人爱敬。

  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此句最重志心,若不志心,不感应。志心者,诚心也。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诚能开衡山之云,不诚无物。所以要至诚瞻礼为能感,菩萨神力为所感,感应道交,获福如是。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此乃音乐供养之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种种伎乐供养。‘伎乐’者,音乐也。及歌咏、赞叹:‘歌咏’者,梵音、梵调;‘赞叹’者,嗟叹三宝功德也。

  法华经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观此文,以乐器、以梵呗,歌颂佛德,皆成佛道。此亦如是,若以种种伎乐、微妙梵音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甚大。不但心供养、口供养,还以音声供养。以声音作佛事,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体。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我们中国,以种种赞,赞叹三宝。佛宝赞、法宝赞、僧宝赞、弥陀赞、药师赞等。又以种种音调,宣扬佛法,例如焰口,从头至尾,以种种音韵赞叹三宝,人欢喜听,鬼神更欢喜听。鬼神闻法音而离苦,闻梵音而发心。所谓“法乐奏无生之曲,梵音演最上之宗”。其中三宝赞、音乐咒、献供咒、五方佛赞、准提赞,一一嘹扬悦耳、扣人心弦、文含妙义、字蕴禅机,我们莫看轻焰口课本啊!

  中国礼记曰:“礼乐之行乎阴阳、通乎鬼神。”汉书云:“夫乐者,圣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又能移风易俗,使民荡秽涤邪,故礼乐不可须臾去身。”

  夫乐,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所以‘以音乐供养菩萨,或劝多人共同供养,感得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

  菩萨神力威猛,归依罪灭,供养得福,讥毁获愆。复以鬼神拥护之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憎厌修善是“恶人”;滥作威福,求血肉享是“恶神”;处秽求食是“恶鬼”。如是恶人、恶神、恶鬼,心既著恶,不喜善人。所谓清浊异流、明愚异处、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喜我无欲之行。于是恶颜遂生嫉心,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依恭敬菩萨而不恭敬他;供养菩萨而不供养他;赞叹菩萨,益显他无德;瞻礼地藏菩萨而不礼他,所以心生嫉妒,妄生讥毁。“讥”者嘲诮之言,“毁”者谤坏之事。宣言供养菩萨,有何功德?徒丧资财,有何利益?种种毁谤,欲人退善。或露齿大笑,或当面非,又复背非;自己非,复劝人非,或劝得一人非,再劝多人而共非之,乃至一念生讥毁者。’此乃邪见作祟,纵我为非,自害害人,其祸无穷,断无量人善根之罪啊!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

  此乃讥毁菩萨、退人善根,其罪极长之文。

  菩萨神力周遍法界,能救众生苦。汝今毁谤菩萨神力,其罪极大;何况又断一切人善根,其业宁有涯耶!所以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尚在阿鼻’。我们这个世界,贤劫有千佛出世,第一拘留孙佛,释迦第四,最后楼至佛。化众生入三贤位,故号贤劫。千佛灭度时长,其讥毁之报,不论是人、是神、是鬼,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苦。‘贤劫过已,从地狱出,才受饿鬼饥渴之苦;经过千劫,再受畜生之苦;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昔日谤人供养菩萨,故感贫穷之报;昔日谤人归敬菩萨,故感下贱之报;昔日谤人瞻礼菩萨,故感诸根不具之报。‘宿世之邪见、毁谤,故今烦恼炽盛,动辄作业,不久又堕恶道。’从迷入迷,苦上加苦,毁谤不信,仰谁来救呢?

  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此以轻况重之文。

  ‘是故普广,讥毁供养,尚获此报——千劫受苦。何况别生恶见,种种毁灭三宝,作一阐提,其罪更重,其苦更甚。’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

  此乃罪深病重之文。

  复以讥毁之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病苦缠绵,既请医治,复自己调,总不见效,终身卧床,不能起居,欲求其生,而不得生;意欲求死,又不速死。或时夜梦恶鬼来追;或时梦家亲叙面;或时梦游履险恶之道;或时梦魇鬼压身,寐不能觉;或共鬼神同游幽冥,从日至月,从月至岁,病入膏肓。转复尪瘵(劳病也),眠中常常叫苦,面容惨凄不乐者。’

  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此乃解释之文。

  ‘此是何病?非世间四大不调之病,乃宿世怨业来追,在幽冥界论对,既未能即定其是轻?是重?岂便判是人之死生?所以应死者,或难即可舍寿;未应死者,尚尔淹留难痊,魂系阴司,灾生阳间。世人凡夫俗眼,岂窥此业道论对之事乎?’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

  此乃恶业报病,须藉法力才祛。‘盖诸佛心者,慈悲为体,能作大医王,善疗众生身心之病;此经是法药,能治宿业障病;菩萨是瞻病人,故须对佛菩萨像前读经’。然只转一遍,便明因果业报之事。金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革凡成圣。何俟多耶!

  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

  此乃为病舍物作福之文。

  世人之病有二种:(一)四大是身病。(二)三毒是心病。身病可用药,心病须修福。‘或取病人可爱之物’,供养三宝;昔日以贪造业,今日以舍灭罪,务令其难舍能舍,难割能割,断其病之根也,三毒是病之根。‘或衣服宝贝’:衣以严身,宝以致富。‘花园’,游玩之处;‘舍宅’,栖身之所,尽能舍之。舍物舍心,心空罪忘故也。

  所舍之物对病人说,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佛经、佛像前,舍诸等物。供养‘经’者,法也。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像’是世尊遗容。虽泥塑木刻,见者皆生佛想,与真佛无异,故供者得福。

  ‘造佛菩萨形像’者,功德殊多,因为造一尊佛像、或菩萨像,令无量众生,见者、闻者、合掌者、供养者、作礼者,皆种成佛之善根。是缘因佛性,如是善根功德皆因汝造像而来,所以其功德,最为殊胜

  造像之人,来世眼目净洁,面貌端正,身体手足,常好柔软,若生天上,紫磨金色,端正无比。

  ‘或燃油灯’。香油供佛,昼夜长明。尤其是鬼神、龟精、非人等辈,因灯光照夜间,得睹佛相好庄严。

  ‘或将病人可爱之物’,尽施十方招提(即常住),供养十方僧众,功德难思。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此乃脱罪之文。

  代病人施物供养三宝,必三白令知,令其洞闻于心,深知自己有如是功德。‘假令’者,藉此施福,病去身安,何善如之;假使大难难逃,世缘已尽,当‘诸识’分散时,指八识,八识和合,而为人。八识者,一阿赖耶识,二末那识,三第六意识,及眼、耳、鼻、舌、身五个识。如是八识和合,假名为人,八识分散,则人死矣!

  第八识阿赖耶,此云藏识,含藏无量有漏种子故,又名异熟识,一切种子其结果时,是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变异而熟,三义立名。

  第七识末那识,有念念执我故,将所作的种子,下在八识田中。若无我执,则无人下有漏种子,则“阿赖耶”不藏有漏种子,纯是无漏种,即不名阿赖耶,而转名“如来藏”耳,所以修行,先破我执。

  第六意识。谁人作业呢?乃是第六意识,心心念念分别人我、是非、取舍、憎爱,对违顺境,而造一切善恶之业,由第七识执之为我所,而下在八识心田中,作为生死之因。

  前五识者,六识只能内起分别,不能取境,由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取五尘之境,造身三、口四等善恶业。

  所以八识和合,故有人。若人闻佛法而起修,先破我执,次不起分别,则前五识不取境作业。既无业种下八识田中,则阿赖耶无种不起现行,不造三界依正二报,则出三界,了生死矣!此时各识转识成智:第八识号大圆镜智、第七识号平等性智、第六识号妙观察智、第五识号成所作智。

  我们修行,八识中先观第六识,令其不起分别,以无分别智破第七识我执。无我去执,则八识田中,业种子不起现行,自然枯藁;八识有漏业顿空,则纯是无漏清净种子,此是清净法身佛。从无漏种起现行,即从性起修,广修六度万行,一一行到波罗蜜彼岸,功德圆满,成报身佛。复从报起应,用妙观察智,观机逗教;用成所作智,现身说法,处处教化,则成化身佛,大用现前矣!所以六祖云: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气尽者’。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翁,就是我们的命根,此识未走,犹可苏生;此识一去,则气尽矣。死后七日是可超度之时,应该高声白唱以施功德,大似今日佛前读疏文;高声读经,声遍法界,冥阳皆闻。仗施物及读经功德,是人命终之后,所有宿殃重罪,必定消灭无余,乃至五无间罪,仗三宝力亦渐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自然深信因果,罪福分明,从明入明,必阶圣域,远离苦海矣!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况显之文。

  上来代人舍施,获报尚尔,何况善男子、善女人,亲自书此地藏经,又教人书写此经,令自若他,皆晓喻大愿度生之真理。

  或自塑画地藏形像,又教人塑画地藏菩萨像。佛说“塑像之福,比四天下江河海水,超过十倍,不堕三恶道”。

  如是书经、造像,两种果报,必获现在人天利益,及得将来成佛大利。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此乃劝持之文。

  上来自书、教人书此经,所受果报,必获大利。‘因是之故,普广,汝若见有读此经、诵此经、读诵此经者;乃至有人闻此经,一念心开意解,称扬赞叹者;或有三业虔诚,归命恭敬此经者。第一读诵,是信行人;一念赞叹,是法行人;恭敬是初下种子。普广,汝须用百千方便,种种外护,劝其勤心思惟,随文入观。日久有功,观成理现,便开圆解,此时与菩萨神力相应,则知自心具无量清净功德。从性具而起事造,修成将来无量清净功德。’性德属现在,故云‘现在得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修德属未来,故云‘未来得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性德修德,唯是一心,故云‘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大方广总持经云:“佛灭度后,若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闻者,发一毫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滴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

  以此证知,其有诵读,而生一念赞叹恭敬者,安知非佛力乎?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

  此乃亲眷现形求度之文。

  复以劝人莫退之次。‘普广,未来之世,有的众生,或梦(日想夜梦);或寐(将睡而未睡著之时),就见种种鬼神及种种形状,有的向汝悲伤;有的向汝啼笑;有的面带愁容;有的向汝叹息;有的向汝现恐惧之形;或现怕怖之状’,总不能讲话,以形状表达其意,但汝不识是什么人,时时像这样入梦。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此乃释意之文。

  佛说:‘这样发梦,乃是多生眷属,或一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向汝求超度;或过去男女弟妹;或夫妻眷属,可能堕落鬼趣,日久未得出离,又无一处可希望福力救拔。因为堕落鬼趣,拜佛无得拜;看经无经看;布施无物可施,亦无三宝给予供养。既不能作福,则不能自救,无聊之极,不得已唯要希望宿世骨肉念亲属之情,代其向三宝中,作种种功德,俾其早日解脱恶道苦难。’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

  此乃敕遣读经之文。

  ‘普广,世人愚痴,尚既不知梦中之事,纵许知之,亦未必肯救援。因世人今生六亲,尚不关注,何况远亲。所以汝以神力,入此人心识,令其忆念过去眷属,发起慈愍超度之心,指示其对佛菩萨读此经,或请僧人读此经。少数三遍、或七遍(三七乃阳数),回向亡者,俾其脱阴间鬼趣之苦,得生阳世人天之乐。’

  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如是读此地藏经三遍、或七遍,回向过去眷属,若解脱时,则梦寐中,永不复见来入梦矣。’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此乃下贱求忏罪灭之文。

  复以超度远亲之次,则现罪亦应忏悔。‘普广,如来灭度之后,未来末法之世,如有种种下贱、卑使、仆隶等人,或为人作奴、或为人作婢,系属于人,自身无丝毫自由自在分,卒然觉悟宿业所致,今受此苦,唯要忏悔宿障。向谁求忏悔呢?谁有神力愿拔我苦呢?尝闻地藏菩萨有大愿力,愿救众苦;又有大神力,能拔众罪。自己至诚一瞻一礼顶礼地藏菩萨圣像,一日乃至七日;同时在七日中,每日念菩萨功德名号万遍,念到万罪消除为止。若能如是向菩萨至诚瞻礼、忏悔,仰仗菩萨愿力、神力,此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之家,永不受三恶道苦。’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此乃代婴儿修福之文。

  复以灭现罪之次。‘普广,若未来世,阎浮提洲内,刹帝利种也可、婆罗门种也可、长者居士也可,一切人等,乃至异姓种族也可,其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也可。未生以前最初怀孕时,即为子作福,增长善根。如何作呢?最初怀孕第一个七,就开始读诵此不思议神力经典,更念地藏圣号,不论多少,务令念念真实,可满万遍,则所孕之儿,万罪消尽,万福骈臻。’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此乃脱殃增寿之文。

  妙哉儿子,未生就能令其灭殃增福。‘将读经功德,念名功德,回向所孕之儿,仗菩萨神力消其宿殃,增其福基,安乐易养,更增寿算。以增福故,怀孕期间,香风来吹,吹其儿体,柔软端正,相好庄严。未生以前,可以改造相貌端正,生了以后,则无能为力耳。若是来投胎的儿子,自已有福——承福来生者,父母为其读经、念圣号,则转增其善根,福上加福、寿上加寿,万般如意。’我们无轻此文,曾见有人证验啊!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地藏斋日之文。

  观音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此六日,是观音斋期。又每年有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也。

  地藏菩萨教人每月有十斋日,如上文所说。

  斋者齐也。我们修心斋戒,与佛看齐,佛如是,我们如是,故名之为斋;离邪祛欲、节食养志、身心清净,与佛相同,故名之为斋。此经说十斋日,乃是诸天结罪,定业轻重,所以此日受斋戒,则所定之业,是善无恶。若能日日斋戒,更好,如沙门比丘是;否则每月十日,奉斋修心。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举阎浮罪多之文。

  四大部洲,南洲之人最刚强,其罪特别多。先说意业:‘阎浮众生意业,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夜可以知者无数,不知者更多,且恶念多过善念。善恶有报,所以得人身时短,失人身时长。善念犹自可,恶念就障我们修道啊!’

  昔日优波毬多尊者,向师求道,师曰:“汝年未满,且正心念。”教其观心:起一念恶,即取黑豆入袋;起一念善,就取一粒白豆入袋。如是临睡数之,黑多白少;日日观心,不觉白多黑少;最后,纯白无黑。即白师。其师商那和修尊者,乃教修行之旨,不久证阿罗汉果。且度人无数,因此修行,先除掉自己的秽念,方可说修,否则杂毒攻心,难矣哉!

  此文讲‘阎浮众生举念、止念,若动、若静,无非是生死之业,无非是招苦之罪’。动念固然是罪,何故止念也是罪?动念是妄想,止念是昏沉,安得无罪!一个是妄想魔,一个是昏沉魔,俱障我们修行啊!‘何况更纵过去之情,恣目前之欲,杀害无边生灵、贪心窃盗他人之财物、邪淫妄犯别人之外色,罪状百千。’这么多,若不自制,必受诸苦。

  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诵经离难之文。

  既然过去罪这么多,‘若能于是十斋日,在佛菩萨前、贤圣像前,恭敬读此经一遍,仗地藏神力,东西南北百由旬内,不受种种灾难。同时汝一家之人,若长(父母)、若幼(儿女),现在免难,未来百千岁中,仗菩萨愿力,永离三恶道。’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斋日诵经灭罪文。

  ‘能’者,实行也。实实在在能于十斋日,转经一遍入心,心空、罪灭、福生。现世令此居家之人,个个无诸横祸之病,个个衣食丰足、身心安乐。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总结威神之力。

  上来所说神力,略言之。其实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利益众生,不能尽说。

  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阎浮众生与菩萨有缘之文。

  因地藏菩萨最初发心在阎浮;二次度母,一次做国王,皆是阎浮之人。又阎浮众生,多是菩萨超度,令其出生人间者。阎浮众生一闻菩萨诞辰,不论小儿老妇,皆欢喜庆祝贺诞;男女老幼,无不知有地藏菩萨。所以‘阎浮众生,与大士特别有大因缘’。

  有缘易度。是诸阎浮众生,或闻菩萨名而常念;或见菩萨像而常礼;或闻此经受持读诵;乃至受持此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终身奉行而不违者,现在殊妙安乐,乃至未来之世,承菩萨愿力,百千万生常得端正之身,生尊贵之家。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赞毕请名之文。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世称长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已知地藏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能拔苦;及大誓愿力,愿救苦。’普广亦地藏之流,亦具此神力、愿力,故云‘久知’;今日求佛为众宣扬,无非想令未来众生,咸知供养地藏,有如是利益,故问如来。‘唯然’者,地藏神力无疑矣!我能顶戴受持,流通此经。‘世尊,但此经当安何名?’名能招实,无名,使我依何法门而流布之?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缘此菩萨最初发愿,依苦谛理而发‘愿度一切众生之苦’,即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者,度众生之苦也,众生离苦,苦尽即见谛理,此是‘地藏本愿’;从愿起行,欲救众生苦,故起广大度生之行,行行利益众生,故名‘地藏本行’;从行得力,度生度得多,其功德神力增加,遍满法界,无非拔苦之力,故名‘地藏本誓力经’。阴持入经云:“力应以何为义?无能坏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有胆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今地藏从发心以来,不为天魔沮坏,一力也;在所利益众生,二力也;有胆遍化地狱,三力也;能为六道得依止,四力也。此地藏本时誓愿,所成之力,故名‘本誓力经’。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佛语普广:‘地藏菩萨久远劫以来,皆发大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地藏愿而行,在在处处拔众生苦,与经相应,便是流布此经。’普广闻已,依教奉行,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