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品也是度众生之缘,即烧香、诵经、造旛、造像、斋僧、供众等,种种善缘也。
阎罗王,此云双,苦乐双受故。若论本迹,则难思议。
汉益州刺史,郭徐安病重,其妻问欢喜天。天言:“可发愿一日中造地藏菩萨像。”安即发是愿。一日,忽闷绝,经三时,安醒,自言入地狱。阎王告曰:“公依妇恩,发愿造大王像,我为令众生偿罪业,现阎王身,实是法王。若有众生,归依地藏,满足所求,公急还人间,毕其愿。”
观此文,则阎罗王也是菩萨化身,与无数鬼王,治恶人之罪,令其改恶修善也。
今天既至天宫,乘此因缘,在佛前赞叹地藏菩萨教化地狱众生之丰功伟绩也。
天有天王、人有人王、地府有阎罗王,亦称阎罗天子,与无数鬼王,在地府教化罪人,使令修善。
‘尔时’者,指佛在天宫为母说法毕,放无量光明云,即仗佛力,与地藏菩萨同来天宫闻法之时也。
人有三毒、十恶。此鬼王以毒攻毒,以恶出恶,故名。
一念心具诸恶,何况念念。此鬼现忿怒之相,令人见之,不敢复起恶念,故名。
大诤者无诤也。此鬼王令人解怨释结,故名。
此三鬼王,皆以兽形得名。
此鬼王令人莫作诸恶——如不孝父母、不敬师尊等,否则灾祸临身。
即飞行夜叉之帅。
眼如闪电。
口露凶牙。
全身千眼,瘟疫神也。
主兽。
令小鬼负石、担沙,填河、塞海。
百物耗损。
横祸降临。
即面然大士,分衣施食。
护人得财。
主六畜。
可以名思知。
即送生、保产者。
主人生死之命。
主人种种病。
高山峻岭、大海深渊,由他主理。
可以名知其义。
有翻大力。
有翻火神。
可能那吒太子,统领群鬼。
可能多闻天王手下大将,统领一切鬼神。
鬼王率领小鬼,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执领权柄;‘各有所主’,主理职务。所谓鬼有鬼世界啊!
阴阳路别,天地悬隔,阎罗与鬼王,能上天宫者,赖佛威神力,及地藏菩萨愿力,俱诣忉利天宫,在一面立,听佛说法。
阎王疑问之文。
有疑在心,今日见佛,岂不请问,决己所疑。
‘尔时’者,无量鬼神闻法发菩提心之时。阎罗乘机请佛决疑,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难得有机会上天宫,今既仗佛威神及地藏菩萨大慈力,带我等来天宫,我等非常欢喜,亦是我等见佛闻法,修行获出世善利故。但我心中有小疑问,若不解决,恐怕对修无上菩提之事有所障碍。故我今日,大胆敢问世尊,唯愿世尊垂慈为我宣说。’
我佛大慈,如钟高悬,有叩即鸣。佛一切智,无一事不彻,故云‘恣汝所问’。
既佛许答,即行礼仪,一瞻一礼世尊,同时回眸熟视地藏菩萨,望表同意。因地藏是阎罗王之师啊!
阎罗白佛言:‘世尊,我已观到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度脱罪苦众生,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处处教化、时时救度,而不辞疲倦。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拔众生罪,令离三途苦,得人间乐。既生人道,自应广修善法,以报菩萨救度之恩。而所度众生,大不如然,不久之间,又入三途,再堕恶道。’因人间百年,就是地狱一日,菩萨度罪人,早晨出地狱,晚上又见其再来;岂不令阎罗王怀疑:怎么这样快又回地狱来呢?
此是疑点。‘世尊,地藏菩萨有不可思议神力,度众生出地狱上生善道;众生既受菩萨教化,自应依止善道,修无漏法,得出三界,永取涅槃,解脱泥犁。今不尽然,不久又见其再入地狱,莫非菩萨神力不足令其依止善道,抑或众生立志不坚,不能安住善道呢?’
‘众生习恶,且性刚强,种子起现行,其力猛利,不但菩萨难调,就是他自己亦难制伏。’
“把手相牵行不得,为人自肯乃相亲”,所以菩萨难调;恶习种子起现行,自无断腕之勇,又无自克之志,是以自亦难伏。
此乃轻重俱救之文。
世尊说:‘地藏大士,对造罪之人,历百千劫,头头救拔’。此头造罪,即向此头救;那头造罪,又向那头救。处处造罪,处处救;刻刻造罪,刻刻救,故云‘头头救拔’,乃至有罪必救。如是令造罪之人,早令解脱,菩萨那时才心安。菩萨如是救造罪之人,‘假若作大重罪,堕大恶趣者,菩萨亦以巧妙方便,为作釜底抽薪办法,拔出其根本造罪之缘’。三毒是造罪之缘,成实论云:“树根不拔,其树犹生;贪根不拔,苦树常在。故知生死,贪爱为本,若灭贪欲,名第三谛。”无明偈云:“明眼无过慧,黑暗不过痴。”‘根本业缘既拔,而今自悟宿世之事,翻然不再造罪,上生人天。’
菩萨既然如是刻苦度众生,拔其根本罪根,使出三途上生人间。怎奈阎浮众生,结恶结得多,其习气种子特别重;种子内薰,不知不觉又去造罪,致令暂出三途,不久又入地狱,菩萨又去度。菩萨有愿力,不退心,致令经久远劫而作度脱之事。
世尊设譬喻之文。
‘譬如有人’,指一切众生。‘迷失本家’,指众生迷真起妄,背觉合尘,舍父逃走,而入三界火宅。‘误入险道’,三界六道,三善道是夷路,三恶道是险道;指众生从人天路误入三恶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三恶道众生,恶心所特别多,大烦恼八个、随烦恼十个。总而言之,不离见、思二惑。见惑五利使(身、边、邪、戒、取)起时捷疾,能伤慧命,故云‘多诸夜叉’。
‘及虎、狼、师子、蚖蛇、蝮蝎’,指五钝使(贪、嗔、痴、慢、疑)起与断俱迟钝,故名五钝使。三恶道众生,五钝使特别重,能伤法身。如虎喻慢、如狼譬贪、师子譬愚痴、蚖蛇譬嗔、蝮蝎譬疑。‘如是迷人’,指迷理起惑之人。‘在险道中’,迷理轻则惑薄,是人天道;迷理重则惑厚,是三恶道。‘须臾之间’,指一时不觉,烦恼丛生,见思炽盛。‘即遭诸毒’,将造罪业,欲去地狱。
指地藏菩萨。
二乘只有定慧而无方便;菩萨不然,既具般若,又有方便,故云‘多解大术’。
既降伏自己的烦恼,又有方便能降别人的烦恼,故云‘善禁是毒’。
菩萨有大方便,能教人破见惑五利使。
又能教人降伏五钝使烦恼。
菩萨权智鉴机,有先见之明,知烦恼炽盛的迷人欲作罪。
菩萨权智,防微杜渐,制之于未然。‘咄哉’者,警觉之词,汝是男儿大丈夫,岂可起惑造罪耶。
为何事业。
而入地狱。
异术指方便权智。汝有方便智否,有则虽入恶道。
能制伏见、思烦恼,则不为所害。
欲作恶的迷人,忽闻菩萨开导,指示自己的迷津,方知随烦恼作业,是堕地狱受苦,非入地狱游观。
即时止恶不作,不造罪、不起惑,是名退步。
广修众善,求出三途。
菩萨以同事摄,与迷人同修。
勉其精进向善。
灭恶不作,即出恶道。
免受三恶道苦,保全法身慧命。
既生人天好道,教其做人之法。
知礼识义,身安心乐。
知识又勉之言:‘咄哉!大丈夫,时时觉照,刻刻留神。更莫起惑造罪;从今觉悟,重新做人,勿陷前辙,再去造罪,而入恶道。’
三恶道时长,入易出难,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在三恶道受诸剧苦,且损自己的法身慧命。
迷人闻法觉悟,心生感谢;尊重慈教,铭刻五内。
菩萨教化已毕,临别赠言,叮咛付嘱。
嘱令化他。
嘱令先度六亲眷属。
后及疏友,乃至初相识者。
无论他是男、是女,皆是法器,皆应为说。
为言:切莫随自己的烦恼惑,去造十恶之罪。
堕落三恶道时,受诸剧苦复损性命。
常以佛法劝人,无令众生,自迷自误。
抱石沉渊,自取其死。
此乃合法之文。
因是上来譬喻之故,地藏菩萨亦复如是,具足大慈悲度生之愿,常常在三恶道中,救拔造罪受苦的众生上升人天路上,令其知仁行义、止恶修善,而享受身心轻安的妙乐。是诸罪众,既知三恶业之苦,又蒙地藏教化,减罪、赦罪,脱得出离,永不再造恶业而历险道。“知过能改,堪称健儿”,受教之人啊!
复说喻文。
如譬喻中的迷人,误闯入险恶之道,遇善知识,教化引出险道,永不再入。
复说合法。
地藏菩萨度出地狱之后,劝其转教别人,莫作罪堕苦。应对人言,自己因迷,起惑、造业、堕狱,幸蒙地藏救拔,今出地狱,更不敢造罪,复入恶道。
再标譬喻。
此乃譬喻中迷人出离险道,转过头来,又忘记善知识的教训——嘱其莫入险道——犹尚如前一样的迷误,忘记旧时所行的险道。此次再入,罪上加罪,致令丧身失命,如同堕在地狱不能自出。
再标合法。
地藏菩萨用方便力,将堕地狱的人,救拔其罪苦,使解脱苦道,上生人天路。但此人无定性,不久又起惑作罪,旋又再入地狱。若其罪轻,菩萨依然接引;假若此人造罪,作得太深,结业太重,永处无间狱,经历多劫,无解脱时,则地藏菩萨救不了。
鬼王述职之文。
‘尔时’者,世尊说毕之时。恶毒鬼王为大众之首,代众陈述鬼王之职;合掌恭敬,敬白佛言:‘世尊,我等鬼王,其数无量,总都住在阎浮提,有的住山、有的住水、有的住空、有的住地府。我们的职责,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有的专门利益人,有的专门损害人;或损、或益,各各不同。然而皆是众生业报所感,使我眷属司各种职业,作损人、益人之事。我等眷属游行世界,每每观察世人,恶者必定罹祸,善者必定获福。但是,观来观去,总是恶人多善人少啊!’
护人修善之文。
一切鬼神皆受佛付嘱,有的护法、有的护戒、有的护禅绥、有的护行善者。
鬼王又说:‘我的眷属游行世界,过人家庭、或城市县邑、聚落乡村、华丽庄园、大小房舍,或见男子女人,能修一毛发善缘之事,建立伽蓝,造佛圣像,乃至悬一旛、一盖,供养三宝;少香、少华,奉献佛像及菩萨像。’
印度散花、中国献花,风俗不同。大品云:“一华散空,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释迦灭度之后,印度有一优婆塞路上得一庵摩罗花,入波罗提木叉寺,见释迦佛像相好,念佛功德,即时心热毛竖,上华供佛。
出问知客师:“一华供佛,得福几何?”答言:“不知,汝问读经者。”读经说:“我未得天眼神通,不能知见果报,汝问坐禅阿罗汉。”罗汉入定,观其舍身次第,天上人间,八万大劫享人天福,而其福不尽,再观不知。罗汉上升兜率天宫问弥勒。弥勒曰:“佛福田无量,最为殊胜,种种果报无尽,我亦不知。假如千万补处菩萨,亦不能知,唯佛乃知。”可知一花至诚供佛,乃至毕生死苦,其福不尽,直至成佛。或转读大乘佛经,佛理渐渐明,惑业渐渐消,惑消理明,功德甚大。或烧香供养经中一句、经中一偈,皆是如来法身舍利。法华经云:“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观此文,则鬼王尊重少香、少华,供佛、供法之人,非无因也。
敕令卫护之文。
‘我等鬼王敬礼敬佛之人,如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一样恭敬。因为此人敬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闻法,必定成佛,所以鬼王最敬供养三宝之人。因此鬼王敕令小鬼,各有大力,及其所管辖土地之分,方便卫护。不令世间恶事(伤人伤物之事)、横事(横祸飞来之事)、恶病(难医之病)、横病(外来流行症、传染病等),乃至小小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我等保其身心安乐,好向三宝中,种菩提之因,将来结菩提之果啊!’
佛赞善哉之文。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称赞之词。鬼王啊!汝能这样拥护,则令最初发心学佛之人不退心啊!汝这样一护,又令无数小鬼仰慕学佛,间接发道心啊!汝一举而两得,故赞‘善哉善哉’!
汝等鬼王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敬佛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卫护汝等早脱鬼伦,迳生天宫。‘梵王’统大千界,‘帝释’治一四天下,鬼王属其所管,故云‘吾亦告’。
鬼王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执’是权柄,主理一事。此鬼王主理人生时、死时之命,亦含保护生死之意。
述职之文。
‘我因过去所种之业,今日缘熟,主理此洲人命——生时、死时,由我主理其事。’
‘既业缘所系,要我主理此职务;在我本昔之愿,也是利益众生,我就借此机会,用此职务,去做利生之事,满我度生之愿。但众生不会我意,不与我合作,致令生时、死时俱不得安稳。
‘何以故’,解释之词。凡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生男、生女,在未生以前,应该作三宝善事,或世间利生之事。利人有福、供佛有福,以此福力,增益舍宅威光。因为凡是舍宅,皆有宅神,当方亦有土地神。如是汝能向三宝作福,土地神欢喜无量,预先拥护子母,临生之时,外邪不侵,母乐子安,阿父添丁,合门欢喜,眷属增益。
作殃自受之文。
天地有好生之德。自古放生,体天行慈,名之为仁。自古杀生,背天作恶,名曰残忍。人畜虽殊,爱子之心一也。云何庆我子生而杀飞禽走兽眷属,伤其母子之情呢?
昔日周豫学士,尝煮鳝除盖,见其鞠身向上,而以首尾就汤。剖之见腹中有子,乃知鞠身避汤煮爱子之故。所以主命鬼王曰:‘未生之前,或已生下,慎勿杀害生灵,取其鲜味,供给产母。’及已生下,小儿满月时,广邀眷属、亲友叙欢,可设素菜,慎勿饮酒食肉——酒能乱神,肉由杀命。饮酒,断智慧种;食肉,断慈悲种,我佛五戒,早令人持。更莫‘歌乐弦管’,唱世间之乐荡情而逸志。如是违天地之仁慈;乖主命之愿心;减舍宅之威光;触土地之护意,致令子母俱不得安乐,其过也将谁归?
示其祸缘之文。
何故子母不安?因为临产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候食腥血。生时恶露之血,好多鬼来争食,稍微无福者,鬼得其便,连母子皆犯之,致令母子不安。护净经云:“饿鬼常守捕妇女,产藏血不净,以为饮食。”
主命护安之文。
主命自谓:‘我既主人之命,人之将生,干系在我,故先令土地、宅神荷护子母,使安稳而生’。听呱呱之声,父有添丁之喜,家无断火之忧,土地等荷护,实主命之使令。
准道藏:“人间生男女时,九天玄女遣天神于空中称唱奉恭。生男,唱奉一千六百声,欲其在家奉亲,出仕奉君;生女,唱恭一千六百声,令其归夫家时,恭敬翁姑与夫也。”焰口云:“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时。”
犯殃自损之文。
如是产家男女之人,见产育安乐,应思安乐之故,功由土地,便合设福诵经、放生等善事,酬答宅神、土地之恩;今翻杀害生灵,聚集眷属歌乐弦管、饮酒食肉,多作诸罪,背神之护。以是之故,作殃自受其报,子母俱损,非主命不护啊!
护命终之文。
主命说:‘阎浮提人,命终之时,不问是善、是恶,在我本愿,总令其命终之后,不落恶道受苦。何况其人自有善根,增我助彼之力,则生善道矣!’
人生无不死者。法句经云:“命如华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此偈人命无常啊!
法句经云:“人作善恶,殃福随人,虽更生死,不可得免。”
此偈殃福难免。主命鬼王菩萨心肠,总想其脱苦得乐。
恶鬼诱引之文。
物以类聚,无不欲其眷属增多,物之常情,鬼道亦然。自己作鬼,想人作鬼。所以阎浮提行善之人,有大福力,其临命终,百千恶鬼,便想办法。鬼神有五通,假若其人想念父母,鬼即变其父母形像去迎接他;若起兄弟姊妹、夫妻姑姨之念,鬼即随其所念,变种种形去迎接他。亡人不觉,一念生著,随念即生鬼道,为鬼眷属。因此人有福,做有福鬼,其余恶鬼,皆占便宜。有福尚令其堕落做鬼,何况本造恶业受鬼道报者,难脱其伦矣!
何以有福之人堕落鬼道呢?
分别业经佛告阿难:“行恶人,好处生;行善人,恶处生。”阿难曰:“是事云何?”佛言:“恶人,今生罪业未熟,宿世善业已熟,故今生虽为恶,而生好处;或临死时,善心心数法生,亦生好处。”
“行善人,生恶处者,今世善未熟,过去恶已熟,故今虽为善,而生恶处;或临死时,不善心心数法生,亦生恶处。”
观此文,善人临死,被鬼神变其亲爱眷属形像,彼不了故,一念生著,便生鬼趣,非无因也。所以临终慎勿起邪念,否则堕恶道;要正念现前,心不颠倒,方能生净土啊!
神识惛昧之文。
世尊,我观阎浮提,男子也可,女人也可,临命终时,总是神识惛昧。因命终人,四大分散,一口气不来,身虚体冷,眼、耳、鼻、舌、身五识先坏。坏故,虽有眼,不能见;有耳不能闻;鼻不嗅香;舌不能言;身无觉触。五情既坏,则无法尘,流落意地。意识不起作用,所以不辨善恶,唯有随业受报。所谓:“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善缘不堕之文。
生死关头,最为要紧。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因人死而未生,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遇善缘则善,而生善道;遇恶缘则恶,而堕恶道。
所以‘阳间眷属,当须设大供,供养三宝,仗三宝之威光,以资神识,往生善道;或转读世尊所说之经,如无量寿经、金刚、法华等经,法力无量,能令亡者,识神不落恶道;或念佛名号、菩萨名号,名含万德,仗佛万德之力,能令亡者,离诸恶道。善缘既来,恶缘即谢;光明来,黑暗谢,一切诸魔鬼神,悉皆退散,无能为力。’仗三宝之力,决生善道矣!
主命鬼王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事急心专,其心猛利,若能得闻佛名号,即时将佛名号,种在八识田中,牢不可破。
名能招德,无量佛德在其中,且其心猛利,乘此心数,速生善趣,不堕恶道,此事无疑。‘一菩萨名’亦然,如观音、普贤、文殊、地藏等大菩萨名。或闻‘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其心猛利,执持一句一偈念念不放、念念相续,如堕大海,执一木板,牢不放手;仗此一偈一句功德,能破地狱苦。所以小小恶业,合坠恶趣者,仗此念念执持一句一偈,或一佛名号功德,如汤消冰,寻即解脱。
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因五无间杀害父母、和尚、阿阇黎、阿罗汉,此罪大恶极,临终之时,不经中阴,不隔异熟,一刹那间,直入阿鼻地狱,无暇闻佛名、一句经典。所以慎勿作五无间杀害之罪。
佛赞劝勉之文。
死而未生,以其中间,心性猛利,心性最灵。所谓非阴非阳者也,此时种善根,最容易得力。
因此佛告鬼王:‘主命,汝有大慈心,能发如是大慈愿。于生而未生,死而未死之时,救护众生,最容易得力。望汝未来之世,一切众生,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利益有情。不论有罪无罪,总令解脱,令生者、亡者,永得安乐。’
不忘本愿之文。
愿力最大,愿力最难忘,依愿而行,利益众生,便是菩萨人。今主命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一生之力,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只要众生在生死关头,紧急之时,信受我语,与我合作,听我的话去作,无有不得解脱三恶道,而获生人天大利益者。’
此乃开迹显本之文。
开示现鬼王之迹,而显实是菩萨之本。法华经云“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是也。况且非本无以示鬼王度生之迹,非迹无以显菩萨慈悲愿力之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识得迹,就能下化众生;识得本,就能上求佛道。故菩萨现种种身而度众生,岂独鬼王身乎!
观此文,则阎罗王及诸鬼王,皆是菩萨;各承愿力,现鬼王身,在幽冥界,行菩萨道,利益众生。但能利益众生,便是菩萨,利生功德圆满,即证菩提。在天上、在人间、在地府,皆能行菩萨道,功德圆满,皆证菩提。因度生为因,菩提为果,故欲取菩提者,须度众生。普贤行愿品云:“诸佛如来,以大慈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观此文,鬼王百千生作鬼王身,在生死中,用大悲水饶益众生,宜乎其受记,当来作佛了。
鬼王受记成佛之文。
观因记果,故名受记。如来有三达智:一、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二、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三、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所以鬼王成佛之事,如来一一备知,为其授记,令其欢喜,坚其心志,亦令一切鬼王欢喜;鬼王可以行菩萨道故,亦令一切众生欢喜。鬼身尚且成佛,何况人身,天身耶!
佛金口记鬼王,‘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其度生功德圆满,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无相’是其别号,通号是如来。无相者,无有相,无无相,离一切相,故名无相。其成佛时,‘劫名安乐’,其时人民,身兮安乐;‘世界名净住’,其国人民,清净共住故;‘其佛寿命不可计劫’,长寿说法度生故。
佛告地藏:‘主命鬼王今日修因,将来成佛是果。佛因佛果其事如是,谁亦想不到,谁亦说不到。以鬼王身行菩萨道,真是不可思议。鬼王现在结缘结得多,将来成佛,所度人、天悟道亦不可限量。’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