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宗门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圣凯法师

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简单吧!只有三条,可是真的能做到吗?那么,便会让我们活得轻松些。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说不要自己同自己过不去。凡夫的我们,如果一有过错,就会终日陷入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虽然说这些心理在所难免,但是对于错误来说,毫无用处,只能带来更大的痛苦。错误的过去已经过去,应该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带给别人。人们都会为自己的过错而痛悔,但是受伤的虚荣心却还要疯狂地寻找能够掩饰伤口的更大虚荣。很多人失恋的人说:“如果我得不到她,我也不让别人得到她”,正是陷入这种虚荣心的圈套。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为参照物而造成的一种错误心理。比如,当大家都在等绿灯时,有个大胆的家伙看到前后没有车辆,于是便直撞红灯,接着人群便开始骚动,只有红灯在闪着无奈的红光了;别人都贪污受贿,我这一点便宜算什么。于是,我们都犯下别人同样的错误了。

禅宗里,有一个白云守端禅师与他师父杨岐方会禅师的故事。有一次,他们两个对坐。杨岐问说:“听说您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您还记得吗?”“记得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有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毕恭毕敬地回答说,难免有些得意。

杨岐听了,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愣在那里半天,心里特别纳闷:为什么师父听了自己的偈而大笑。整天都在思考着师父的笑,但是却找不出任何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参了一夜,无法成眠。

第二天,白云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请教师父:“师父听到郁和尚的偈为什么大笑呢?”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眼眶因失眠而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参禅开悟不能将心思寄托在别人的身心上,因别人而欢乐、痛苦,哪能得大自在,哪能见性成佛。

杨岐方会禅师在追随石霜慈明禅师时,也和白云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有一次,他在山路上遇见石霜,故意挡住去路,问说:“狭路相逢时如何?”石霜说:“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又有一次,石霜上堂的时候,杨岐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石霜回答说:“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人人都有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间虽可互相映照,却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是永远在镜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脚的地方。

其实,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除了你自己。阴雨天气本身不能够使人抑郁,如果你抑郁,那是因为你自己对天气的反应,使你感到抑郁。我们常说:“你真伤我的心”,其实更确切的表达则应该为:“我伤了我自己的心,因为我是根据你的态度看自己的。”我们会说:“她很讨人喜欢”,确切的表达应该是:“我一见到她,就让自己喜欢她。”我们有时心想:“我一到高处就害怕”,但是确切的表达却是:“我一到高处就吓唬自己。”

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所以有必要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自己的理性判断。所以,有时应该排除甚至不接受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千万不要在大脑里形成这样的观念:“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心情;更不应听信别人对你的这些话:“你应该笑”、“你应该哭”。

别人的痛苦与快乐是由别人主宰,我的苦乐应由我自己作主。如果因别人而主宰了自己的苦乐,这就如一个陀螺,因别人的绳索而转,转到力尽而止,如何对生命有智慧的观照呢。

比如说,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妻子本来没有什么。同事却说:“他怎么能这样对你呢,你该多伤心呀!”妻子果然十分伤心起来。其实,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并不能说明丈夫对妻子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忽视了妻子的存在。他或许真的太忙了,他或许从来不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而妻子的伤心,却是因为别人大惊小怪而引起的,从而对自己的情绪形成影响。

我记得有一次讲座时,有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向我诉说自己的苦恼:她爱上一个小伙子,可是别人都说这位小伙子有许多缺点,所以她十分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其实,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爱情是自己的感受,别人无法代替。如果反过来说,别人认为你应该喜欢某个人,你就应该去爱他吗?

“自我认同”,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等方式。每一个生命有一种生命点,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都有一个位置。“自我认同”,所以要寻找自己生命的支点与位置。

“自我回归”,能够透过对生命的认知,让动荡的心回归宁静与平和。我们经常使生命过度劳累,同时由于应付生活中的冲突、矛盾,也使人们身心疲惫。生活会使我们有一种“不想活下去”的感觉,一种强烈的厌倦感。因为生命在不断地向外透支,没有让它休息,补充生命的维生素。

静坐的功能,就是在修补我们的生命线,提炼生命的营养素。从静静的一呼一吸中,让生命慢慢地安定下来,更进而达到心神的集中。当我们的心力集中时,必能扫除平日错误百出的无力感,而得心应手处事。只能收回那颗奔放放逸的心,让它向内直观,则生命力的发挥必如草木得到滋润的泉源。

所以,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直观世界。认识、回归、反观自我都是通过自己做主人的方法。”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