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珍惜幸福

宗门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珍惜幸福

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想有钱——会考虑大局的人才会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物质发达,物欲横流,让许多人迷失了本性,沉醉于对物质的享受中,而且愈发奢侈浪费。

要知道,福不能享尽,福若享尽,后果十分可怕。如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处世持家年复年,总须虑后更思前。”这并非是要人们斤斤计较,而是提醒人们,生活之路无常而多变,幸福很可能在明天就消失殆尽,所以,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千万要记得珍惜。

我们一旦放纵欲望,把幸福享用殆尽,那么幸福快乐的源泉便会枯竭。所谓惜福,一是要爱惜自身,无度的放纵,必然会使身体过早衰老,染上疾病;一是要惜物,对一针一线,一碗米饭,都要有爱惜之心,这样才不会使物品浪费。想一想,一碗饭吃不完,便把它当垃圾倒掉,这样暴殄天物就是浪费;或是吃不完也要把它塞到口中,这样做同样不是惜福,势必伤害身体。

如今的餐饮业空前发达,某种程度上使人们丧失了对饮食的欲望克制,同样的,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很多人买衣服,有的是为了喜欢,有的只是图便宜,冲着商场打折而去,结果大包小包买回家后,有的甚至一次都没穿过就被束之高阁。因为不实用,再便宜的衣服也会浪费你的金钱,而且还会占用你衣橱的空间。所以这也是不惜福。

另外我们还要珍惜纸张、水、电等等周围一切为我们造福的事物,时常保有一颗爱惜之心。每一件物品的生产都是需要人们投入精力和财力的。不爱惜这些东西,也就是不爱惜人们自己。

曾有一个穷青年,慕名拜访一位有名的雕刻家,想要拜他为师,学习佛像的雕刻。雕刻家看着这个青年,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让他去水井边打水。青年到了井边,一边思量着雕刻家的用意,一边漫不经心地打水。这时,雕刻家看到青年打水的样子,勃然大怒,让青年马上离开,说他没有资格做自己的徒弟。

其他徒弟见这个青年没地方可去,便留他住了一晚。当晚,青年在睡梦中被叫了起来,去见还未睡觉的雕刻家。雕刻家一改白天的严厉,心平气和地问道:“知道白天我为何骂你吗?”青年诚恳地说:“不知道”。雕刻家便说:“佛像是佛的化身,是神圣而不容亵渎的,如果雕刻佛像的人心地不净,没有一颗虔诚崇高的心,他又如何能雕刻出完美的佛像呢?白天我看到你打水,水洒了一地而无动于衷,虽说水在我们眼里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它同样是上天所赐,对它没有爱惜之心,又怎么能雕刻佛像呢?”

青年被雕刻家平易的道理所触动,真诚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雕刻家看出了他的诚心悔过,欣然收他为徒。此后这个穷青年时时记着老师的话,勤勤恳恳,最终也成了一个有名的佛像雕刻家。

幸福的岁月一长久,人们就开始迷糊了。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身在福中能知福?高新科技等产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富足,人人都不愁吃穿,人人都可享受自由民主,他们应该知福吧?但结果呢?人们因为物欲的影响迷失了本性,视金钱为第一,为了得到金钱,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有了金钱则极尽享受,放纵堕落。他们没有知福,而是在造孽。

相比以前,如今的人们是幸福的,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惜福”?正如古人所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有业之可贵。”这句话的意思是,等井水干涸了之后,才知道井水是多么的珍贵;生了病之后,才知道健康是多么的难得;等到战争爆发之后,才知道天下太平是多么的重要;等到丢了工作之后,才知道有班可上是多么的幸福。凡一切幸福之事,均失去方知。可是,为什么非要等幸福从你眼前溜走之后,才去惋惜和追悔呢?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将困扰你的欲念拒于心门之外,享受内心的幸福与平静呢?

有位老人和人聊天的时候,经常让别人猜他一生中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谁都猜不出,他说:是我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时候。

那时他还小,大概六七岁吧,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很艰难,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什么好吃的东西了。

有一天爸爸走到他身边,叫他伸出自己的手,他照做了,爸爸很神秘地在他的手心里放了一样东西,那是一个他从没见过的东西,用一种亮亮的纸包着。爸爸说孩子你知道什么叫“甜”吗?现在你手里的这个小东西就是“甜”,你可以把它吃下去。爸爸还要告诉你,这也是爸爸的爱,爸爸希望你吃了这个小东西之后,心是甜的,说话也要甜甜的,这样才不会对不起这个小东西啊。

孩子于是剥开了那层纸,然后就看见了一颗圆圆的小球,这时他还是不知道那是什么,他看到爸爸正看着自己微笑,他就把那颗小球放到嘴里了。天啊,这是什么东西啊!那么美妙,一直扩散到了心里,这就是爸爸说的“甜”么?原来甜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啊,孩子从此认定,“甜”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爸爸还在看着他,并对他说,以后一定要说到做到,在说话的时候让别人也露出吃糖的表情啊。因为这种味道实在是很珍贵,让别人露出这样的表情也非常难得,既然是这么少的东西,你可要好好珍惜。孩子把爸爸的话记在心里。因为他一直难忘那第一次吃糖的经历,所以尤为珍惜。

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不一定幸福;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起眼的人,也不一定不幸福。

人们常常觉得生活平淡而琐碎,但世上的事就是这么玄妙,当你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好的事就变坏了,坏的事也可能慢慢变好了,正所谓物极必反,就像我们认为福就是好事,但实际上,福却不见得就是好事;同样,有祸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有一位女士,她从不吃有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哪怕对着那些她喜欢的食品流口水也不吃。冬天不管多么寒冷,她都要冒着严寒去公园慢跑。可当她踏上浴室的磅秤时,秤针指的仍是两星期前的数字。她认为这同她近来的所有遭遇一样:非常不如意,命里注定她休想幸福。

她穿衣服时,仍一肚子气,尽管忽然在那条紧紧的牛仔裤袋里发现了20元钱。然后,她姐姐打电话来讲了一件趣事。她挂上电话准备开车出去,一想到车又要加油而生气,但是她发现她的室友已替她加好了油。然而她还是认为自己是个一辈子没有造化,得不到幸福快乐的人。

她要怎么样才能幸福?

幸福其实是一种满足感,它和拥有多少物质无关,和运气好坏也无关,即所谓的知足常乐。像这位女士,因为无法减肥,便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不满,仿佛她生活在暗无天日的世界中。即便有一天她变得苗条,变得美丽,也依然会有不满足的地方,幸福依旧与她无缘

生活在舒适富足的环境里,人便容易忘记过去的苦难日子。那些近年发展起来的开放城市里,动辄上万元的酒席,不剩一半便是没面子的宴请,却相当于贫困地区一年甚至是几年的人均收入。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贩卖人口、制售假药……在金钱利益诱惑下,他们露出丑恶的面目。看来,他们都忘了,他们自己也身为父母的子女,他们的亲人也会卧病在床。到底怎样才能“惜福”呢?首先你要感觉自己身在福中,这就需要有一颗满足的心,即知足。人生也有涯,而欲望无穷,对于一个心里充满欲望的人来说,他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幸福感便无从谈起,无尽的欲望只能让他走向毁灭之路。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我们看过多少所谓“成功人士”为了自己的野心在创业过程中盲目扩张,最终像吹过头的汽球一样,啪的一声,一切化为乌有。其次,要想惜福就要生活节俭,花费有度。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在饥荒年代,人们会想,若是能吃上一盘炒猪肝,那生活将是多么美好啊!后来吃猪肝不成问题了,人们又想,要是能有一套别墅,室内装上空调,室外建个温泉游泳池,那样四季无寒暑的日子,才能算的上是真正幸福的日子。人是健忘的,一旦某个欲望得以实现,它就变得微不足道,人又会不顾一切地朝更新奇的欲望奔去,仿佛新的欲望便是生活中的一切。那些一切向钱看的人,就是这样,每一天都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暴露出其丑恶的面目,甚至走上了毁灭他人又自我毁灭的不归路。沉迷于欲望中的人,是不会生出惜福之心的。有惜福之心的人,首先是他知道自己生活在幸福当中,满足于自己当下的生活,这样他才会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份拥有与每一次相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