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水果伏虎师广钦老和尚

人物故事 | 作者: [投稿]

水果伏虎师广钦老和尚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家作养子。他的养父李树,在山坡地种水果为生,日子勉强过得去。养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无子,才买一个养子。

  广钦自幼体弱多病,到李家后,养母待他如同己生,为求平安,依当时习俗,养母带他到观音亭许愿,把他送给观音菩萨做契子。广钦7岁起随着养母茹素,终生不改。不幸9岁那年养母弃世,又过了两年,养父李树也病故,广钦至此孤苦伶仃。后来经远房亲戚的安排,由乡人带他到南洋谋生。11岁的广钦,在南洋的福建同乡商店里做学徒,事实上是煮饭扫地打杂,过了数年,年龄渐长,体力增加,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工作虽然辛苦,但赚钱较多,生活也较自由。

  一日散工,工人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广钦忽有预感,觉得台车不安全,警告同事不要搭这班台车,别人不信,这班车果然途中翻覆。过后同事中有人说:“你自幼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

  别人是顺口而说,但在广钦听来,“一言提醒梦中人,”想起自幼孤苦,养父母早逝,人生无常,说死就死,人生终要走这条路,自己何必再绕圈子呢?于是他决计返回家乡,出家修行。

  就在1911年,他20岁,到泉州承天寺,向住持转尘老和尚请求出家。转尘命修苦行的瑞芳师为他剃度,承天寺是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所以为他命名广钦。初出家,作外坡职事,每日种菜除草,简直和伐木工差不多。并且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饮食粗粝,汤汤水水的没有营养。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闻得午斋云板响时,众人纷纷赶往斋堂,广钦也随众走向斋堂,转尘老和尚却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归原位。广钦这时饿得头昏眼花的,收拾着工具,一念嗔心忽起,心想做这么重的活,吃这么差的饭,何苦来哉?一怒之下,丢下工具,走出寺门,心想和尚不干了。

  没有走多远,心中又自忖道:“我原是为了生死大事,才出家修行的。如今吃了这一点苦,就灰心转意,这不是有违初愿吗?”想到这里,立刻返回寺内,收拾好工具,向转尘老和尚复命。老和尚一切看在眼里,说:“吃人不吃,做人不做,以后你就知道。”

  经此一番教诲,更刻苦自励,不敢再有退转之念。他自思自己不曾读书,不认识字,既不能讲经说法,又不会敲打唱念。唯有吃人不吃,做人不做,才能植福报恩。于是除了出坡的工作外,每天为大众盛饭,等大众吃饱,他吃残饭,甚至于把桌上、地上散落的饭粒收拾起来吃。寺院中砍柴煮饭、搬砖运瓦的粗活贱役,都抢在别人前面做,从无怨言。如是做了十多年的外坡及杂役,改委为香灯,早起晚睡,清理大殿,以香花灯烛供佛,打板醒众。有一次他睡过了头,慢数分钟敲板,心中惭愧,跪于大殿门口,向大众忏悔。以后他不敢熟睡,夜间于佛前打坐。由于警戒心重,不时醒来看时间,无意中为他后来的不倒单打下基础。

  到了1933年,他已经42岁了,但还未受具戒,仍是一名沙弥。他之所以不肯受戒,是自觉资质鲁钝,不敢上欺佛祖,下瞒众生。直到他在鼓山寺的一次精进佛七中,证得念佛三昧,才敢去受戒。据他三十年后对一位外国来参访者说:“当时,在念佛声中,忽然之间,身心皆寂,如入他乡异国,睁眼所见,鸟语花香,风吹草动,一切语默动静,无非是念佛、念法、念僧。”

  是年,他到莆田县慈寿禅寺从妙义和尚受具足戒。这时,他的剃度师瑞芳已经逝世。他受戒归来,决意入山潜修,请得转尘老和尚应允,携带几套简单的衣服,外加十多斤米,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觅得一个岩壁上的山洞为安身之所,开始13年的潜修生活。

  泉州城北的清源山,是一座茅草丛生的荒山,山如堆木,一层比一层高,而后山则丛林密布,时有乡人入山打柴。广钦进山,往高处攀登,找到一个宽五六尺、高一人许的山洞,恰可供他一人安住。于是,他就在洞中坐禅念佛。十多斤米很快就吃完了,以后就以树薯野果充饥。日久成为习惯,他就断了人间烟火,成为一个专吃蔬果的自然人。后来他到了台湾,也是一直以水果为食,因此信众就称他为“水果师”。到80岁以后,因为牙齿全脱,始渐用流质的果汁乳为食。

  清源山的后山多猴,亦有老虎出没,他居山日久,人兽和平相处,彼此了无畏惧,后来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的传说。泉州人皆知“伏虎师”其人。

  他在洞中潜修,经常入定,传说往往一定经旬。有一次,一定逾月,不食不动,入山打柴的樵夫,日久不见这位“伏虎师”的踪迹,就找到洞中探视,见他跏趺而坐,鼻息全无,误以为已经入寂,急到承天寺报知转尘老和尚,以人死入土为安,不能任置洞中。老和尚亦感到事情有异,一方面命人上山,准备木柴,另一方面送信给卓锡永春普济寺的弘一法师,请他前来鉴定。弘一法师得信,即赶到承天寺,与转尘老和尚上山探视。弘一法师到洞中观察良久,肃然赞叹曰:“此中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有。”乃弹指三下,请师出定。

  广钦在洞中潜修13年,他的内证境界,非外人所能揣知。1945年,下山返回承天寺。翌年夏天,端午节后,福建永春的林觉非居士到承天寺游览,与师相遇,洽谈甚欢,事以师礼,并告以将赴台湾谋职。二人过往十余日,分别之时,广钦告林居士曰:“你到台湾教书,务要与我来信。台湾佛教受日本神教影响,已是僧俗不分,我与台湾有缘,将渡海兴建道场,度化众生。”林觉非抵台后,初任教职,继任职铁路党部,与广钦保持联络。1947年5月,在林觉非的安排下,广钦与一位台籍的普旺师结伴来到台湾。普旺师是基隆人,后改名普观,为基隆市佛教讲堂住持,现已圆寂多年。

  广钦抵台时,已55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中秋节后,到台北新店,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得一废置的日式空屋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后街的山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了广明寺。1951年,他在山洞右后方的大石壁上,雕凿了阿弥陀佛大佛像和佛龛。佛龛高两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像高两丈一尺,莲座高三尺,长八尺,宽六尺。这是台湾首开凿石造像风气的第一座大佛像。

  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件夜度日本人鬼魂的故事。任职台糖公司的周宣德居士,住在万华昆明街的台糖宿舍,他常到附近的法华寺礼佛,受寺中斋姑之请,每星期天在寺中为信众讲经。据寺中斋姑告诉他,寺中夜间闹鬼,门窗会无人自启,电灯也会无人自开,所以夜间无人敢住在寺内。

  有一天下午,周居士在法华寺附近的西宁南路上,遇到一位身材不高的老和尚。周居士合十为礼,请问法号,答曰:“广钦。”问住何处,答“没一定”。周居士看他步伐轻盈,目光炯炯,颇有道行的样子,乃请他到法华寺休息。二人进入法华寺,老和尚先礼佛,然后在地板上跏趺而坐。寺中斋姑欲为老和尚备晚餐,他说:“我不吃饭,只吃水果。”周居士到寺外买了一串香蕉,放在他身旁的木桌上。到了黄昏,他不言去,周居士与斋姑等相继离寺,留下他一人在寺中过夜。

  第二天早上,周居士与斋姑们到了寺中,老和尚仍坐在原处,手指殿前右侧一客房说:“那里有两个日本鬼,你们去翻开榻榻米,取出尸骨,让我给他们超度。”

  斋姑们找工人来掀开日式房右侧的地板,果然找到了两具骷髅。老和尚叫他们把骷髅放在焚化冥纸的炉中烧掉,他在旁念佛念咒,然后回到殿中说:“已经超度了。”当日他仍没有走,吃了些香蕉。晚间仍在原处打坐。第三天早上,他说右侧后面的寮房里还有一个鬼。工人掀开日式房的地板,果然又发现一具骷髅,也送入炉中焚化,老和尚念佛持咒后说:“他也走了。”

  在老和尚超度亡魂之后,寺中平安无事,夜间不再有异常事件发生了。

  1951年底,老和尚听说土城、三峡界处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有一天,他率领几名弟子到成福山,攀藤而上,在山上发现一个东向的天然大石洞,高两丈多,深两丈多,宽数丈,他打发弟子们回去,独自留在洞中。夜间有月光照射,翌晨朝阳初升,光霞照耀洞中。老和尚为之命名曰“日月洞”。洞顶有泉,清澈甘美。于是就在洞中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他在洞外搭建木屋三间,供奉地藏王菩萨圣像,并在洞顶另建茅棚,接引弟子同修。日久之后,附近的善男信女去参拜他,愈来愈多。

度化千千万万人

  1955年,板桥的信众们,在土城火山的半腰,购了一片竹林地供养老和尚。他去看时,由小径进入,在竹林中砍去竹子,整出一片数尺见方的土地,再用砍下的竹子编为竹榻,敷以杂草,往上一坐,对随他去的信众们说:“此处甚好,你们回去吧!”于是就在竹林中露坐,以水果为食。过了两个月,他又平出一片土地,搭建一间瓦屋,供奉佛像。拜山的信众愈来愈多,信众捐资在供佛的所在兴建大雄宝殿、三圣殿、简单的寮房。这时已是1961年以后。数年之间,“水果师”的大名已传遍台湾各地。

  此处所建的寺院,老和尚为之命名“承天禅寺”,改火山名曰“清源山”,以纪念他剃度出家的祖庭,及面壁潜修的清源山。

  他72岁那一年——1963年,应善信之请,到了花莲,在横贯公路的天祥住了几个月,协助当地人士兴建祥德寺。现在寺中峰塔的位置,就是老和尚当年茅亭禅坐之处。翌年又应中部善信之请,由花莲往台中,在龙井乡南寮的山上,创建广龙寺,到1964年年底才返回承天寺。就在他出门的这一段时间中,承天寺的监院竟借口屡次请老和尚回山,老和尚不回来,遂将寺中常住的积蓄,按等级职事发给众人,各自散了。等到老和尚回来,重新开始收拾烂摊子,重整寺院,并继续兴建山门和未了工程。

  曾有善信向老和尚建议:“这些无法无天的坏人,应该送他们到法院,让他们接受法律的制裁。”

  老和尚说:“佛门广大,好人要度,坏人也要度。我们应该惭愧,自己德能不足,无法感化他们,不应以嗔恨对嗔恨。”

  1969年,老和尚又在土城乡公所的右后方,创建广承岩,计有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禅房、华藏塔。工程前后持续10余年,由老和尚的弟子传斌法师主持其事。

  承天寺早期所建的工程,由于地基不实,施工匆促,10多年之后,地基陷落,墙壁龟裂,不得不拆除重建。所以在1976年,先将三圣殿前的女众寮房改建为两层钢筋水泥的楼房。翌年开山整地,重建大殿、三圣殿、大悲楼等工程,也是经过多年的营建,才完成今日的宏伟庄严。

  1982年9月,老和尚又派出随侍他十多年的弟子传闻法师,到高雄县六龟乡的宝来村,创建妙通寺。1984年7月,该寺工程尚在进行期间,老和尚移锡该寺,是年老和尚年已93岁。1985年底,老和尚在妙通寺传戒——按照台湾佛教界的排列顺序,1985年应该由土城的承天寺举办传戒大典,因承天寺的规模容纳不下大批戒子,所以在其分院妙通寺举行。这次报名受戒的戒子有2700多人,其中包括出家众500多位,是台湾1952年开始的34次传戒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这当然是广钦老和尚德望的号召所致。

  广钦老和尚幼年未曾读书,所以不识字,终其一生,不曾高树法幢,登坛讲经,但他一生的行持就是经典,就是说法。有一次,佛学家蓝吉富教授,带着学生去参拜他,依严法师问他:

  “请问法师,修苦行是指做什么事情,才算修苦行呢?” 

  老和尚答:“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不起分别心,就是修苦行。”

  慧根法师接着问:“请问老法师,对研究教理有何看法?”

  老和尚答:“没有什么看法。我觉得很自然,你们以研究教理弘法,我以修行弘法,一样弘法。”不错,老和尚是以修行弘法,他的行持就是在讲经说法,为世人树立修行的榜样,所以他对参访者说,我觉得一个新出家的人,应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饭,勤劳作务,不管是捡柴火、挑水、种菜、煮饭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易开。一个初入门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办法是一心念阿弥陀佛。

  老和尚承担宗门家业,却一生念佛,也一生劝人念佛。蓝吉富教授尝请问他:“您是否走禅宗路子?” 

  老和尚答:“不是,我偏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

  慧根师问他:“弘扬佛法,在现在这个时代,以何种方式较为中肯?”

  老和尚答:“唉!我刚刚讲过了,你们是以读书弘法,我是以念佛弘法,都需要。”

  老和尚有其幽默风趣的一面,而他的幽默风趣皆含禅机。某日,有一位教授,自认禅定功高,一大早撞进老和尚禅堂,一语不发,自个儿坐将起来,老和尚亦默默无言以对。过了很久,那位教授说话了:“老和尚,您看我这是第几禅?”

  老和尚说:“我看不出来。”

  教授说:“听说您禅定功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禅,您怎么看不出来?” 

  老和尚说:“我三餐吃饱没事干。”

  随手拿一张卫生纸,嘴巴动几下,转头问教授:

  “卫生纸跟我讲话,你听到没有?”

  那教授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默然而退。

  某日,一位清修法师来访,对老和尚说:

  “我修某某三昧数十年,今来台觅地修行,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说:“您修某某三昧数十年,应该由您与我开示。我没有修过什么三昧,无法与您言说。”

  某法师又说:“我想闭关,大约要几十坪地,外面弄个小花园,您老看如何?”

  老和尚说:“我们闭关,到底是心要闭关,还是身要闭关?若是心要享受,我们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了。若是身要闭关,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关六根,修心是不入地狱。”

  有一天,一个人提着“○○七”手提箱,上得山后,神秘兮兮地要求见老和尚,并且要单独见。弟子们不放心,不许他独见,数人陪他一同见老和尚。那人到老和尚身边,附在他的耳边,郑重其事地小声说:

  “老和尚,人家说您有神通,您老实告诉我,您到底有没有神通?”

  老和尚也神秘郑重地附在那人的耳边说:“我告诉你,我有吃就有通,没吃就不通。”

  佛法的奥秘就是平淡无奇,决不是什么神通、通灵等光怪陆离的异相。

  老和尚平时生活简朴,日常以水果为食,故有“水果师”的称号。80岁以后,因牙齿全脱,不能啃水果,改以流质的牛乳及果汁为食。80多岁以前,除雨天外,夜间恒在露天跏趺而坐,数十年如一日。有人发现,拂晓之时,满山林木草丛上皆布露水,惟老和尚趺坐之处,数尺的直径内地面全干。老和尚到了晚年,间或在室内或廊下过夜,仍是常坐不卧,即俗所称的“不倒单”。

  八九十岁时,以至九十岁以后,圆寂以前,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扶,身体轻健,动作敏捷。

  老和尚于1985年传戒之后,以要看承天寺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回台北土城。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回到承天寺,四众弟子闻知,蜂拥上山。数日后是丙寅年正月初一,老和尚召集各分院负责弟子及承天寺大众,老和尚说他将“要走了”,对各人一一嘱咐,并说明圆寂之后,尸体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嘱咐完毕,示意要返回妙通寺,众弟子以老和尚坚欲南下,不敢强留,乃送老和尚回高雄六龟乡的妙通寺。这天是1986年的2月9日。

  回到妙通寺后,老和尚日以继夜地念佛,有时亲敲木鱼与弟子们一起念。最后两三天,他猛力出声地念。郭惠珍居士在《倾听恒河的歌唱》一文中说:

  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且声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高龄?……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体力难以支持,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您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地说:“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

  农历正月初五——1986年2月13日,老和尚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午后2时,忽对身周众人说:“无来亦无去,没有事。”说完,还向徒众颔首莞尔,在安坐中闭上眼睛。过了一会,众人见老和尚不言不动,近前察看,原来老和尚已于众人的念佛声中安然入寂了。享年95岁,僧腊75年,戒腊54年。

  老和尚一生并没高超的文章度世,亦没有动人的辞藻弘法,但他参禅念佛、平实无奇的行持却感动了、度化了千千万万的人。老和尚一生没有著作,圆寂后,弟子们把他平时的训诫,辑为《广钦老和尚方便开示录》。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