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马鸣菩萨与事师五十法颂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马鸣菩萨与事师五十法颂

  约二千一百年前,古印度有一位著名外道论师,他拥有超凡智慧,辩才无量,知识广博,堪称当代大智者。他曾经与其他外道进行很多激烈辩论,每一次他都得到胜利。最后没有任何外道,敢接受他的挑战。为对真理的一份执著,最后他还是向当时盛极一时的佛法作最后一战。心想一旦连佛法也击破,当世之中便无人能敌。有了这股推动力,他毅然前往佛法最盛之基地——那欗陀学院,向佛法作出正面挑战。

  他来到论法战场那欗陀学院之时,气焰逼人,更跨下海口:“若我今天论法失败,便投恒河自尽。”负责镇守学院四门的大师,对于这位来人的声势,可说是司空见惯,因为类似的状况,是经常出现学院门前,而今天所来的人,的确是实力雄厚。经过连番激战,结果这位论师惨败于佛法前。且输得口服心服。他是一个守承诺的人,故此毅然走向恒河自尽。

  这时候四门护法大师,见他虽然论败,但智慧超凡,根基深厚。不忍见他如此就牺牲,于是极力把他制服,并将他关在学院的藏经阁中。这可算是几位大师的一番苦心,希望他能在藏经阁内,得到佛法的点化。论师被牢牢地关在阁中,百无聊赖,便翻阅典籍,谁知打从第一本经书开始,便日以继夜地阅读典籍,直至一典一籍尽读完毕,连他自己也想不起读了多少时日。

  他终于心悦诚服地明白,自己为什么惨败在佛法之下。令他更为惊叹的,就是典籍中,伟大的佛陀已将他来挑战佛法的预言,早在几百年前已预先知道,最后他终于成为佛陀的忠诚弟子,终身修持显密佛法,他就是著名的“马鸣菩萨”。

  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极受国王器重。此外,他也感化了月氏国王迦腻色迦,带领臣民皈依向佛。迦腻色迦王为了使大众能了解马鸣的辩才与智慧,更为引导大众体悟佛理,就召集所有沙门外道,礼请马鸣升座说法,会中同时有七匹已经饿了六天的马随众闻法。马鸣说法后,大众皆闻法悟道,连这些马都感动地嘶鸣,于是臣民心生感佩,景仰马鸣的高德懿行。由于群马受到感化的奇迹异象,因此世人就尊称他为“马鸣菩萨”。

  而马鸣菩萨在密教中,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其编撰的《事师五十法颂》。文中充分反映出他对佛法,与及佛陀这伟大导师之拜服。另一方面,更深彻地启导出金刚乘修持的关键,唯有依止传承根本上师,才能体证果乘法门的要义。

  以下把节录自“佛教大藏经”第五十八册,四百三十九页、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七百七十五页─由马鸣菩萨所结集之《事师五十法颂》原文,供大家参悟,可于字里行间,寻找出学佛修行所依之处。

事师五十法颂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宣梵大师日称等奉诏译

依诸经律秘密教,略出承事师仪轨。

闻已爱乐发净心,当获如来金刚智。

一、若于灌顶师,三时伸礼奉,则为己供养,十方诸如来。

二、起最上恭敬,合掌以持花,散彼曼拏罗,头面接足礼。

三、彼师或在家,及新受具戒,置经像于前,则息诸疑谤。

四、若出家弟子,常净心承事,已坐当起迎,唯除于敬礼。

五、彼师及弟子,当互审其器;若不先观察,同得越法罪。

六、若忿恚无慈,贪爱多散乱,傲易恃种族,以慧当拣择。

七、具戒忍悲智,尊重无谄曲,了秘密仪范,博闲诸论议。

八、善达真言相,曼拏罗事业,契证十真如,诸根悉清净。

九、若彼求法者,于师生轻毁,则谤诸如来,常得诸苦恼。

十、由增上愚痴,而获于现报,为恶曜执持,重病相缠缚。

十一、王法所逼切,及毒蛇伤螫,冤贼水火难,非人得其便。

十二、彼频那夜迦,常作诸障碍,从此而命终,即堕于恶趣。

十三、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

十四、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十五、彼阿阇黎者,弘持正法藏,是故当一心,辄莫生轻毁。

十六、常于阿阇黎,承事而供养,发生尊重心,则蠲除障恼。

十七、又复于师所,乐行于喜舍,不吝于己身,何况于财物。

十八、于无量亿劫,勇猛勤修习,今始证菩提,斯极为希有。

十九、善护其深誓,供养诸如来,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

二十、若于己所有,最上诸珍玩,永无尽菩提,诚心而奉献。

廿一、施佛阿阇黎,念念常增长,是最胜福田,速得菩提果。

廿二、如是求法者,具戒忍功德,不虚诳于师,当获金刚智。

廿三、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于床坐资具,骑蓦罪过足。

廿四、若师所教诲,欢喜当受听;自己或不能,则善言启白。

廿五、由依止师故,所作皆成就,现乐及生天,何敢违其命?

廿六、守护师财物,犹若己身命,于彼执侍人,如亲常敬奉。

廿七、不应于师前,覆顶及乘御,翘足手叉腰,安然而坐卧。

廿八、或事缘令坐,勿舒于双足,常具诸威仪,师起速当起。

廿九、若于经行处,不应随举步,端谨立于傍,无弃于涕唾。

三十、亦勿于师前,私窃而言说,及邻近语笑,歌舞作唱等。

三一、或令坐或起,各安徐礼敬,或于险路中,自己作前导。

三二、又不应于前,身现疲劳相,屈指节作声,倚柱及墙壁。

三三、或浣衣濯足,及澡浴等事,先白师令知,所作无令见。

三四、又复于师名,不应辄称举,设有固问者,当示之一字。

三五、师或令干集,当伺其遗使,于彼所作事,忆持常不忘。

三六、或笑嗽伸呿,则以手遮口,若有事启闻,当曲躬软语。

三七、若在家女人,净心来听法,合掌具威仪,专视于师面。

三八、闻已当奉持,舍离于憍慢,常如初适嫁,低颜甚惭赧。

三九、于彼严身具,无复生爱乐,与善非相应,皆思惟远离。

四十、常慕于师德,不应窥小过,随顺获成就,求过当自损。

四一、说法度弟子,曼拏罗护摩,城邑同师居,无旨不应作。

四二、或说法所得,净施诸财物,悉以奉其师,随得而可用。

四三、同学及法裔,不应为弟子,亦不于师前,受承事礼敬。

四四、若以物上师,二手持奉献,师或有所施,常恭敬顶受。

四五、自专修正行,常忆持不忘,他或非律仪,爱语相教示。

四六、若师所教敕,或病缘不作,常作礼咨陈,斯则无其咎。

四七、常令师欢喜,离诸烦恼事,当勤而行之,恐繁故不述。

四八、彼金刚如来,亲如是宣说,及余教所明,依师获成就。

四九、若弟子清净,能皈依三宝,设使命将终,亦为宣法要。

五十、及授秘密教,令作正法器,若现相诵持,当获根本罪。

若能随顺师行学,则成一切诸功德。

以我所集斯善因,愿与众生速成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