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付法传承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其初,长老胁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衣钵传人而操心,常入禅定周遍求索,寻觅可堪承担如来家业、广宣教法、开悟群生的龙象僧才。一次,长老胁于禅定中,见中天竺国有一波罗门外道,世智聪慧,博通论典,辩才无碍。又见彼外道气焰极是嚣张,公然向当地僧团恣意挑衅,扬言僧团中如果没有人敢出来与其论战,僧众从此不许敲打法器,不能公开鸣犍椎受人供养云云。

  有人或问,辩论嘛,又不是打仗,有何不敢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按古印度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同教派之间的辩论,败方通常是免不了一番残酷的肉体摧残或精神凌辱的。玄奘大师西行时尚是如此。

  回头再说长老胁,谙知此人乃是一匹千里马,正是理想的衣钵传人。于是即从北天竺出发,径往中天竺而来。行至释迦城,偶然碰上一群调皮的小沙弥。众沙弥童心未泯,见是个老和尚,即蜂拥而上,舒展百般恶作剧,一齐戏弄长老。有的居然向长老索取僧鞋,未等长老开口便强行抢夺了去。如是种种胡闹,只见长老毫不理会,和颜悦色,恬然澹定,了无不快之意。那些沙弥有学问好的,觉得这老僧气度深远广大,必非泛泛等闲之辈。于是又故意钻牛角尖,专拣些深奥问题来刁难,观察对方如何酬对。但见长老应答如流,行不辍足,其神情深邃致远,超然物外,精神仿佛活在另一世界里。其时众沙弥知晓长老道行深不可测,于是肃然起敬,都来为其送行。

  且说长老打发了那帮沙弥,即运起神通,腾空直飞中天竺,在离外道不远的一所寺院住下来。其时长老故意问僧众:“你们这里的沙门好不懒散,都没些规矩,死气沉沉,竟连揵椎都不曾敲过,是何道理呢?”众僧人答道:“您老有所不知,我们是不够胆敲呀?”长老故作疑惑道:“却是何故?”众僧道:“您老哪知道,我们这里有一位极厉害的婆罗门外道,擅长辩论,无人能胜,其人目空一切,扬言国内所有僧人,如果没有敢出来与其赌论,则举国寺院都不准公开鸣犍椎受人供养。因为这个缘故,我等都不敢敲打了。”长老闻言,不以为然道:“但击无妨。如果他来,老衲自有办法对付。”

  众僧闻言彼此面面相觑,诧讶不已,狐疑不信,虽想趁机出口怨气,但又不敢蓦然造次。于是召集大众,共榷其事。最后一统意见:我等尽管打犍椎,婆罗门外道若来,便教那老僧应付,反正都是他自己请缨,又不是我们教唆他干的。于是便大鸣犍椎,响震四野。

  且说那婆罗门外道闻得犍椎声,即恶狠狠的扑过来质问:“你们今日敢情是吃错药了吗?为何竟敢公然鸣犍椎?”众僧慑然答道:“这事与我等无关,都是那位从北方新来的长老干的。你若有意见,便找他提好了。”外道厉声喝道:“哪里来的老和尚,敢如此放肆?快叫他出来见我!”于是众僧慌忙不迭,急召长老出来应对。那外道一见,即先发制人,傲然喝道:“你懂不懂规矩,竟敢乱打犍椎,是不是想跟我赌论?”长老从容笑道:“正是。”那外道将长老上下打量一番,随即昂首哈哈冷笑道:“汝这厮相貌平淡无奇,全身实在挑不出半点异人之处,居然也敢来向我挑战!哼!可笑可笑。”

  那外道未等长老答话,又逼进道:“如果你想和我赌论,也不是不可以。那我们就立约:七日之后,我们邀请国王大臣及全国的佛教、婆罗门教及其他所有教派的诸大论师一起参加,你敢吗?”长老笑道:“如此最佳,一言为定。”那外道见长老不怕吓,也不好更说什么,哼了一声:“好!走着瞧。”然后拂袖扬长而去了。

  且说第六天夜里,长老胁再次深入禅定,于定中观察当如何应付对手,但忖我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即稳操胜券也。

  再说翌日清晨,国王大臣及诸教论师皆应邀云集论坛,同来观战。长老胁先到,随即升坛上高座安坐,但见此时长老胁,容颜怡然,神采奕奕,胸有成竹,气象与往日大是不同。且说那外道随后亦到,行上论台,与长老胁相对而坐。那外道藐然朝对手一瞧,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但见那老和尚和颜悦色,志意安闲,泰然稳重犹如山岳,俨然一久经战阵的大论师。那外道的傲气顿时收敛了一大半,自忖道:“莫非我真的是遇着对手,碰上圣僧了?看来今日论坛必是硝烟弥漫,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了。”

  白话解:

  禅宗十二祖马鸣大士,乃古印度波罗奈国人,得法于长老胁。

  其初,长老胁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衣钵传人而操心,常入禅定周遍求索,寻觅可堪承担如来家业、广宣教法、开悟群生的龙象僧才。一次,长老胁于禅定中,见中天竺国有一波罗门外道,世智聪慧,博通论典,辩才无碍。又见彼外道气焰极是嚣张,公然向当地僧团恣意挑衅,扬言僧团中如果没有人敢出来与其论战,僧众从此不许敲打法器,不能公开鸣犍椎受人供养云云。

  有人或问,辩论嘛,又不是打仗,有何不敢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按古印度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同教派之间的辩论,败方通常是免不了一番残酷的肉体摧残或精神凌辱的。玄奘大师西行时尚是如此。

  回头再说长老胁,谙知此人乃是一匹千里马,正是理想的衣钵传人。于是即从北天竺出发,径往中天竺而来。行至释迦城,偶然碰上一群调皮的小沙弥。众沙弥童心未泯,见是个老和尚,即蜂拥而上,舒展百般恶作剧,一齐戏弄长老。有的居然向长老索取僧鞋,未等长老开口便强行抢夺了去。如是种种胡闹,只见长老毫不理会,和颜悦色,恬然澹定,了无不快之意。那些沙弥有学问好的,觉得这老僧气度深远广大,必非泛泛等闲之辈。于是又故意钻牛角尖,专拣些深奥问题来刁难,观察对方如何酬对。但见长老应答如流,行不辍足,其神情深邃致远,超然物外,精神仿佛活在另一世界里。其时众沙弥知晓长老道行深不可测,于是肃然起敬,都来为其送行。

  且说长老打发了那帮沙弥,即运起神通,腾空直飞中天竺,在离外道不远的一所寺院住下来。其时长老故意问僧众:“你们这里的沙门好不懒散,都没些规矩,死气沉沉,竟连揵椎都不曾敲过,是何道理呢?”众僧人答道:“您老有所不知,我们是不够胆敲呀?”长老故作疑惑道:“却是何故?”众僧道:“您老哪知道,我们这里有一位极厉害的婆罗门外道,擅长辩论,无人能胜,其人目空一切,扬言国内所有僧人,如果没有敢出来与其赌论,则举国寺院都不准公开鸣犍椎受人供养。因为这个缘故,我等都不敢敲打了。”长老闻言,不以为然道:“但击无妨。如果他来,老衲自有办法对付。”

  众僧闻言彼此面面相觑,诧讶不已,狐疑不信,虽想趁机出口怨气,但又不敢蓦然造次。于是召集大众,共榷其事。最后一统意见:我等尽管打犍椎,婆罗门外道若来,便教那老僧应付,反正都是他自己请缨,又不是我们教唆他干的。于是便大鸣犍椎,响震四野。

  且说那婆罗门外道闻得犍椎声,即恶狠狠的扑过来质问:“你们今日敢情是吃错药了吗?为何竟敢公然鸣犍椎?”众僧慑然答道:“这事与我等无关,都是那位从北方新来的长老干的。你若有意见,便找他提好了。”外道厉声喝道:“哪里来的老和尚,敢如此放肆?快叫他出来见我!”于是众僧慌忙不迭,急召长老出来应对。那外道一见,即先发制人,傲然喝道:“你懂不懂规矩,竟敢乱打犍椎,是不是想跟我赌论?”长老从容笑道:“正是。”那外道将长老上下打量一番,随即昂首哈哈冷笑道:“汝这厮相貌平淡无奇,全身实在挑不出半点异人之处,居然也敢来向我挑战!哼!可笑可笑。”

  那外道未等长老答话,又逼进道:“如果你想和我赌论,也不是不可以。那我们就立约:七日之后,我们邀请国王大臣及全国的佛教、婆罗门教及其他所有教派的诸大论师一起参加,你敢吗?”长老笑道:“如此最佳,一言为定。”那外道见长老不怕吓,也不好更说什么,哼了一声:“好!走着瞧。”然后拂袖扬长而去了。

  且说第六天夜里,长老胁再次深入禅定,于定中观察当如何应付对手,但忖我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即稳操胜券也。

  再说翌日清晨,国王大臣及诸教论师皆应邀云集论坛,同来观战。长老胁先到,随即升坛上高座安坐,但见此时长老胁,容颜怡然,神采奕奕,胸有成竹,气象与往日大是不同。且说那外道随后亦到,行上论台,与长老胁相对而坐。那外道藐然朝对手一瞧,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但见那老和尚和颜悦色,志意安闲,泰然稳重犹如山岳,俨然一久经战阵的大论师。那外道的傲气顿时收敛了一大半,自忖道:“莫非我真的是遇着对手,碰上圣僧了?看来今日论坛必是硝烟弥漫,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了。”

  且说论战之前,双方便得首先达成协议,拟定负方的受罚方案。那外道先倡议道:“双方无论谁输了,便将他的舌头割下来,如何?”长老胁连忙摇头道:“使不得,使不得,我佛门中无是事。咱俩无论谁输了,便得甘为弟子,追随对方为师,如何?”外道道:“如此亦好。”那外道继而又问:“老和尚,是你先开尊口呢还是我先发难?”长老胁从容笑道:“呵呵,老衲年纪老迈,反应迟钝,远道而来,身为客人,又先到场,当仁不让,理应先开口。”外道连连笑道:“亦好!亦好!那你便立论,我来破。无论你立什么论题,我必势如破竹,无所不破也。”长老胁笑道:“好,好!那汝听好了,我的论题是:‘当令天下太平,大王长寿,国土丰乐,无诸灾患’。请破吧!”那外道一听,顿时傻了眼,转头偷偷瞥了一眼旁听的国王众大臣,摸了摸脑袋,自忖道:“这个如何惹得!若将此论破了,岂非变成‘天下大乱,大王无寿,国土贫苦,灾患蜂起’了,此乃杀头之罪呀。”那外道呆若木鸡,汗流浃背,空怀满腹措辞,却噤若寒蝉,直憋得满脸通红,哑然无以应。无可奈何,当下罢论认输。叩拜长老为师,剃除须发,随长老受戒出家了也。

  且说那外道虽追随长老出家为僧,心里其实大不服气,常常独坐一处,暗自思量道:“想我才识过人,辩才无碍,纵横天下曾无敌手。声震山岳,誉饮江湖。何料竟被那老家伙狐假虎威,借国王势力,阴施诡计,锁噤我口,一言未发便教屈服,作了他弟子,哼,这口气教我如何咽得下去。”想罢终日怏怏,闷闷不乐。

  且说长老胁觉察弟子心事,一日,即唤其入密室,当着其面大显神通,露了一番身手。外道弟子方知师父真正本事,实非那些徒靠口舌胜人之辈,于是心悦诚伏,喜出望外,自忖道:“真吾师也!”

  长老胁继而又告诫道:“你的才华及智慧举世罕见,可惜一直未遇明师,未得真传,成就正果。如果学得我法,你的神通力、证悟、辩才以及对内明玄义妙理的造诣,必将无敌于天下也”。弟子此时方恍然大悟,大喜过望,此后死心塌地随师修学,更无异志。

  无何,长老胁见弟子道业已成,堪化一方,即叮嘱他长驻中天竺弘扬佛法,而自己则径回北天竺去了。

  且说那弟子自得长老真传,兹后即博通经论,世出世法无不明达,辩才盖世,四众敬伏,八方扬名。中天竺王奉之犹如国宝。

  又若干年后,时局幻变动荡,北天竺小月氏国大兴兵难,讨伐中天竺国。大兵压境,直将都城围个水泄不通。且说相持多时,中天竺王见势力不敌,便想求和,即遣使臣下书道:“贵国围城日久,徒教天下无辜百姓长遭刀兵之劫。为人君者当以苍生为念,何必如此苦战不休,涂炭生灵。贵方如果肯罢兵休战,无论有何要求,主要是力所能及的,必定应允也。”

  小月氏王闻言,即答复道:“汝方如果已甘服输,便当进贡三亿金,我即刻退兵。”

  中天竺王闻言,更请求道:“贵国要求太高了。我便将全国的财富囊括供奉贵国,也凑不够亿金之数,更遑论三亿金啊?”

  小月氏王闻言回复道:“久闻贵国内有二大宝,一是释迦佛钵,二是那名震四方、辩才无碍的和尚。如果将他们都奉献给我,至少也值二亿金之数也。”

  中天竺王闻言即道:“不可不可,此二大国宝,乃寡人之性命,教我如何舍得?”

  且说长老胁弟子闻讯,即来开解国王道:“大王,众生平等,天下含灵本无二别,佛道弘深博大,有教无类,并无远近亲疏、贵贱良莠之分,理应有求必应,普度无择也。大人之德,亦应以济物利生为上。如今世界灾难蜂然,大王势力所及者,亦只教化治理本国而已。如果大王能允我出境,弘扬宣传佛法于域外,您便是四海之法王也。我释子本怀,度人义不容辞,功德在心,天道无亲,遐迩一如。大王宜存远大之志,惠及四夷,履圣王之迹。何必情系蜗角,拘于一隅,只顾本土众生利益呢。”

  国王素来对长老胁弟子敬重有加,闻言心结当下开解,于是欢喜踊跃,即应允月氏国之要求。月氏王如愿以偿,也旋退兵返国不题。

  再说月氏王喜获二宝,凯旋归来,告示四方,举国同贺。此时众大臣纷纷议论道:“释迦佛钵,其值无价,大王无论如何尊崇供奉,都不过份。但僧人遍地都是,有啥希罕。那和尚算甚东西,居然竟值得一亿金,这也太过份、太不合算了吧。”月氏王谙知长老胁弟子高明胜达绝伦,道行弘深莫测。导利群生,遍及贤愚;辩才说法,能感异类。只是凡夫俗眼,未识其高明而已。

  为了消除邪见,息诸毁谤,使大众对法师生起正信。月氏王思得一计,专门拣了七匹马,绝其草料,连续饿它五日。及至第六日清晨,月氏王即召集境内外所有佛道、外道沙门到场,然后便恭请长老胁弟子为大众说法。在场大众,有幸聆听法音者,无不开悟。月氏王同时又下令将那七匹饿马牵上来,系于大众跟前,更教侍人将那马平素最喜欢吃的浮流草取来喂它们。但见众马垂泪珠涟,专注聆听法音,时而引颈嘶鸣,而对那些草料根本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于是大众方晓这位价值一亿金的僧人原来实是位大菩萨,于是不禁另眼相看,纷纷肃然起敬,望风稽首顶礼膜拜了。

  因为长老胁弟子能教马类解其说法之缘故,兹后便获“马鸣菩萨”之美誉。

  后来,马鸣菩萨在北天竺广宣佛法,导利群生,以其种种善巧方便,度化了无数众生,成就了无量功德,四众敬重,崇之如日,咸称其为“功德日”云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