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体外道的忠实信徒。
佛陀是救人救世并救一切众生的大慈悲父,只有劝化外道,改邪归正,但却绝不破坏外道的名誉,更不会存有伤害外道的心理。因为佛陀视一切众生,都像自己所生的儿女,信了佛的,佛陀固然爱护,未信佛的,佛陀则更加关切,佛救一切众生,不会放弃一个众生。所以,佛的弟子们,也不会妨碍外道,相反的,并且时常给予外道的周济。
可是,外道的心量狭窄,加上他们的邪知邪见,故对于佛陀的教化,不但感到嫉妒,尤其感到仇恨,他们时刻都想破坏佛教,加害佛陀。室利笈多长者,既是露形外道的忠实信徒,故也不能例外了。
然而,室利笈多是聚底色迦的妹夫,聚底色迦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并且有著一个美满的佛教家庭,所以室利笈多的太太,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这对于室利笈多而言,自然是太好了,但他自己,却以为是娶了一个宗教上的敌人。可是,他在表面上,又不得不装出一副君子的风度来,故与聚底色迦之间,仍然维持著姻亲的情谊。
聚底色迦见他的妹夫,常常请了大批的露形外道到家里去应供,便想设法也让他能在三宝之中种种善根。所以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向室利笈多建议道:“你既能向露形外道供养求福,是不是也能供养佛陀以及佛教的出家人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室利笈多听了,显然是很不乐意。
“我是说:佛陀才是无上的福田,当你供养之后,就会知道的。”
“好了,你是想来说服我,也跟你去信仰佛教。”
“是的。能够信佛,不是更好吗?”
“这一点,你是很明白的,我是露形圣者的信徒,如要我来供养佛陀以及佛教的出家人,你是不是也能供养我所信仰的露形圣者呢?并且你要先我而供露形圣者。”
聚底色迦心想:“这是一个多么狡猾的外道信徒呀!”只是没有说出口来。但他又想:如果不答允他的条件,他就没有亲近佛陀的机缘,答允了他的要求,自己也不致因此而去改信露形外道的。所以他便慨然接受了室利笈多的条件。
聚底色迦为表诚意,也像恭请佛陀应供一样地去礼请露形外道的教主晡阑拏道:“仁者及诸弟子,愿至明日,光临敝舍,受我微供。”
这对于外道晡阑拏,实在出乎意料之外的喜事,他想:聚底色迦是一个有名的老佛教徒,如今居然会来请我应供,想必是沙门乔答摩(是佛的俗姓名,因为外道不敬佛,所以不称佛陀的德号)得罪他了,或者是佛教的道理根本不好,否则,他怎会对我如此殷勤起来了呢?哦!他的妹夫不就是室利笈多吗?室利笈多不就是我的忠实信徒吗?大概他是受了室利笈多的劝化了,哈哈!室利笈多真了不得,真不愧是我的忠实信徒。就这样,外道晡阑拏,便在心花怒放的情绪下,接受了聚底色迦的恭请。
聚底色迦为使室利笈多也能隆重地供佛斋僧,故于回家之后,便著手筹办明天的饮食,并且连夜加工,精制烹调,几乎像预备著供佛斋僧那样丰盛和佳妙的食品,几乎也像恭请佛陀光临一样地布置和洒扫。食堂里摆满了整齐的桌椅,桌椅上铺上了庄严的席布,席布上摆设著名贵的餐具,室内弥漫著香雾,门前陈列著各式各样的盆景,地上清扫得一尘不染。
时间到了,露形外道晡阑拏,率领著一大群没有威仪,不懂秩序,不知肃静,不事清洁的外道徒众,闹哄哄地,乱糟糟地,争先恐后地,蓬头垢面地,七嘴八舌地,涌进了聚底色迦的大门。
但是,像这样的摆设,这样的排场,这样的环境,反使他们惊喜得呆住了,他们从来也不曾受过如此的供养啊!可是,这使晡阑拏想起了佛陀,他想这原是佛陀的弟子,所以也用供佛的场面供养他,他又知道佛陀每有说法的因缘,必先微笑,必先从微笑中口放光明,必由侍者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佛陀然后说法开示。或为弟子授记,得何果报,何时解脱生死等。因此,他也东施效颦,遂将右脚踏住门槛,张口大笑,并示意他的弟子顶礼而问:“大德,有何殊胜因缘,而作如此大笑?”
他便信口乱说道:“是的,有大因缘,我以天眼看到他方世界的无醉池旁,有一大树,树上有一对猕猴,公的为了欲火所逼,追逐雌的,正在枝头攀来掷去,公的不慎,堕地而死。我想如此的无知众生,为贪鄙恶的淫欲之乐,竟然一命鸣呼了,所以我才大笑。”
聚底色迦在旁听了,看他那副装模作怪的表情,就猜中他是故弄玄虚,胡说八道,所以也在心中暗自笑道:“我看他是跑到针行里来卖针了。”又为试探一下晡阑拏的真工夫,便将上妙饮食置满钵中,再以粗饼覆于钵面,供奉晡阑拏,晡阑拏见此情形,心里很不乐意,他想他是教主,为何他的食物反而不及他的弟子?继而又想:可能聚底色迦尚有上妙饮食,会拿来的,但他等了好久,聚底色迦毫无继续为他奉食的动静,聚底色迦反问他:“为何不用呢?还等什么吗?”
“是的。”晡阑拏回答道:“现在只等你的上妙食品了,我相信你既请我应供,绝不会单以粗饼为供的,是吗?”他还以为聚底色迦的忙中有错,竟把他的一分好供养弄忘了,所以立即提醒他。
可是,他所得到的反应,竟是如此的使他难堪!聚底色迦用偈语回答并讽刺他说:
“应合见者不能见,不合见者诈言明!尚睹池侧猕猴死,如何不见钵中羹。”
接著便将钵面的粗饼拨开,并向晡阑拏笑笑说:“请看,这些还不够好吗?如果嫌少的话,等你吃完了,再为了添满。”
晡阑拏当著他许多弟子的面前,被聚底色迦拆穿了颜面,简直是使他的尊严与神圣地位,毁于一旦了,所以草草地吃了饭之后,便以恶毒的心,为聚底色迦作了一个恶毒的咒愿:
“若人少行惠施时,及以供养设食时;此非言难诘责时,令其善福皆无报。”
聚底色迦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对晡阑拏除了相机试探他的真修实学之外,并无作弄外道的念头,故其听了晡阑拏的恶愿之时,也只一笑置之。但是他的家下人听了,却是一肚子的气,他们想:“我家主人好心请这些露形外道来家应供,让他们吃饱了、喝足了,临离去时竟愿我家主人‘善福皆无报’这些真是岂有此理的外道,我们也应该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遂在大门口倒满了滑而且臭的肮脏水,并将门槛与门框弄成一半著实,一半悬空。当晡阑拏带著他的弟子们跨出大门第一步,便因踩著肮脏水而仰面滑了下去,他连忙伸手向后扶住门槛,竟又被因此而倒下的门框,打破了脑袋,血流如注!他的弟子们,或因抢著扶起晡阑拏,或因惊恐地向外奔逃,所以也你挤我轧地,前仆后继地,于滑溜溜的污水地上,跌成一团。
因此,聚底色迦的下人们,便笑开了,并仿照晡阑拏所作恶愿的形式,以偈语讽刺他们说:
“正是开关抽出时,及以秽缸倾水时,打破其头流血时,此时善福还无报。”
再说,此时的室利笈多,正在猜想著他的教主晡阑拏,既然受了聚底色迦的请供,以他教主之能,一定能够因此机会而将聚底色迦劝伏,使他也信了露形外道。如果当真如此,他就可以不必请乔答摩应供了,所以他也越想越发兴奋,越想越觉得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使他的内兄聚底色迦,首先请了晡阑拏,并且接受了晡阑拏的宗教信仰。
想不到,室利笈多正在兴奋幻想之时,晡阑拏带著弟子们,竟然头破血流、浑身秽臭地闯进了他的家门,并以斥责的口吻怪他:“你做的好事,教你那个信佛的内兄,故意来侮辱踬顿了我一番。你看!我被他家的门槛打成这样,又被他家故意倾倒的肮脏水,滑成这样!”
室利笈多听了晡阑拏的斥责,又见了露形外道一个个的都弄成了那副狼狈而又可怜的样子,气得浑身发抖,一时之间几乎说不出话来。停了半晌,才气呼呼地,发咒似地又像请求饶恕似地安慰晡阑拏说:“大师请且休怒,大师受侮辱,尚能够活著离开聚底色迦的大门,明天轮到我请乔答摩应供,管教他活著进来,死了出去。”
就这样,室利笈多便怀著一肚子的鬼胎,去竹林精舍,礼请佛陀,第二天上午,到他家里应供。但他走在路上,脑海中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疑问号和惊叹号,他虽不信佛教,然他常听说佛是无时不觉、无所不知的一切智人,佛的诸大弟子,都是大阿罗汉,比如大目犍连的神通,便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佛的神通,自又超过他的弟子之上。如果佛是真正的一切智人,他便一定知道他去请他应供的用意,是要他的老命,而不是真的供佛斋僧。要是真的如此,不唯达不到害死他们的目的,相反地,自己的此一竹林精舍之行,便是走的有去无返的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了。不用佛来亲自动手,佛的任何一位大弟子,稍施神通,便可将他抛往他方世界而致粉身碎骨。因此,室利笈多几乎是在一步一个寒噤的情形下,走进了竹林精舍。
事实上,佛陀对于室利笈多这个人,早就知道了的,并且早已知道他是必将改邪归正的人,这次他以害佛之心,而来请佛应供,而有亲近佛陀的机会,也正是他得度的因缘成熟了。所以见到室利笈多,前来请佛应供,佛陀仍以平常的态度接见,他并且毫无考虑地,默然受请。
这对于室利笈多而言,无异是比中了头彩还要得意,他想:“乔答摩此人,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平常听说他是如何地大智大慧与大威神力,今天看来,实也不过尔尔!他连我要害他之心,都未觉察出来,还说什么无时不觉、无所不知的一切智人呢!不过,这也正好,明天等著瞧吧!明天我要请晡阑拏大师坐在一旁,看著乔答摩跟他的弟子们,一个个如何地在我巧妙的安排下死去,以报今日他在聚底色迦之处受辱的仇恨。”
室利笈多回家之后,便连夜赶工,在他家的门房之间的进门必经之处,挖了一个大陷阱,陷阱之中燃烧起熊熊的炭火,当其烧得烟尽炭熟的时候,再用活动的贡架架在陷阱之上,架上覆草,草上盖土,土上再种植青草,一眼看去,若非知其内情,根本无法辨识,在此一片绿茵茵的青草下,竟是一个熊熊烈火的火炕。
于是,室利笈多几乎是在同时进行,连夜赶著烹调饮食,用上等的原料,烹制出上等的饮食与点心,是上等筵席的烹调法,是上等食谱中上等名目的饮食,自然也是上等的色调,上等的气味,以及上等的香料。最后,则在每一样饮食之中,放下了剧烈的毒药。一眼看去,若非知其内情,谁也不会相信那些第一流的上等饮食,竟是不得一口沾唇的毒物。
于是,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室利笈多对著他的杰作,不禁得意洋洋,心想:乔答摩这一下是死定的了,单是那个火坑,就够填光他们了;剧毒的饮食,简直是多余的,万一火坑的活动贡架失灵,而让他们安然经过,这些饮食,也可使他们一坐下来,不再有活著起身的机会。他以为他的这一害佛的计划,真是万无一失的了。
于是,他便首先请了他的教主晡阑拏以及许多露形外道,坐在一旁观看,让他们欣赏这一出即将演出的恶剧。
室利笈多看看日影,知道时间差不多了,便再派人去竹林精舍,伪称:“食已办讫,宜可知时。”
但是,室利笈多的太太,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室利笈多虽然未将害佛的计划告知他的太太,他的太太却从各种的迹象中窥察出来,知道他的丈夫将做一桩大罪大恶的杀人勾当了;唯其尚不知道她的丈夫,竟然是要杀害人天的大圣,世间的救主,众生的慈父,大悲的佛陀,所以她便向她的丈夫探问:”你今天做了这种可怕的准备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她这一问,把室利笈多问住了,同时也使室利笈多提高了警觉。所以,略微愣了一会,便坦然地告诉他的妻子说:“我要杀我们的敌人,我要杀我们大师的仇人。”
“那究竟是谁呢?”
“唔!你既然要问,我就乾脆告诉你,我要杀害的对象,便是你所崇拜的沙门乔答摩!”
“啊!你简直疯狂了,怎么可以杀害大德世尊大悲佛陀哪!”
“他是我的冤家对头,你不要多管闲事!”
“照你说,连我的大师,大仁大智大慈大悲的佛陀,都是你的冤家对头,还有谁是你亲善的师友呢?”
“嘿嘿,你不知道吗?“室利笈多阴冷冷地笑著,并且指著坐在一边的晡阑拏说:”诺,我所信仰的就是这位大师。其实,这是你老早知道了的事呀!本来,你是我的妻子,现在,在此紧要的关头,你是一个危险人物了,为了不使我的计划失败,只好委屈你一下,请你到后面的密室中,暂时躲避一会儿。”
说著,室利笈多便将他的太太,连拖带拉地,关进了密室,带上门,上了锁,再检查一遍,认为确已“安全”了,他才走开。
时间,在刹那刹那地过去,一切的布置,早已准备好了。从外表看,室利笈多的住宅,处处都显示著庄严清净的景象,道路上,庭院中,厅堂内,洒扫乾乾净净,室内供著鲜花,烧著名香,摆著席位,门边放著水缸,注满了净水,又于一旁安置漱口用的杨枝,以及洗手用的澡豆。这些等等,无一不像预备著供佛斋僧的隆重场面。
此时的竹林精舍,佛陀正在吩咐阿难尊者,向大家宣布:要大家跟随在佛陀背后,进入室利笈多的宅院,同时也不可不闻佛陀的教命,迳自食。
佛陀的弟子们,对于佛的教示,自是唯命是从的。不过,此时已有天人知道了室利笈多的诡计,并也知道了佛陀即将前去应供,故也颇为担心地来劝告佛陀,说那里的门内有火坑,那里的饮食有毒药,请佛陀不要去冒险。但是,佛陀的回答,却很泰然,佛陀告诉天人说:“一切的欲火、嗔火、疑火,我已息灭,我并以智慧之水,消灭世间的一切欲火、嗔火、疑火,还有什么火能害我的呢?一切的欲毒、嗔毒、疑毒,我已解除,我并以智慧之药,解除世间的一切欲毒、嗔毒、疑毒,还有什么毒能够杀我的呢?”
因此,佛陀与其诸大弟子,便自竹林精舍出发,走向王舍城中的室利笈多家去;唯于沿途之中,又遇到了许多的护法天神,劝告佛陀,请佛陀不要去冒险应供,佛陀则以同样的话回答他们。
现在,佛陀已经走近了室利笈多的大门,一步一步,缓缓地,庄严地,稳重地,走近陷阱的边沿。此时室利笈多的住宅中,静得鸦雀无声,室利笈多以及晡阑拏等的许多露形外道,都在紧张的气氛之中等待,他们的心情,随著佛陀的步伐一步步地向前,也就一刹那一刹那地更加紧张起来。尤其是室利笈多,见到了佛陀那种步行的仪态庄严,比起晡阑拏的举止,真不知要高贵几千万倍,也不知要超脱几千万倍,故在心底,也泛起了敬仰佛陀的念头;但他面对著即将发生的大罪恶,竟又不知如何是好,他很想立即高喊佛陀,请佛陀不要踏进了陷阱的火坑,但他已没有这股勇气了,所以,他著急得几乎要窒息而晕倒下去。
终于,神迹出现了。佛陀的足步,刚刚跨进陷阱的火坑,整个的陷阱,竟然变成了一方清净的莲池,池中的清水,澄澈见底,池面布满了盛开的莲花,开得又大又美,芳香扑鼻,花瓣底下,还有五色的锦鱼,在水面悠游往还。佛陀以及佛的弟子们,便以足踏莲花,通过了那个由陷阱的火坑变现而成的莲池,进入了室利笈多的内宅厅堂。
这样一来,使得室笈多高兴极了,心想:大悲佛陀,究竟是名不虚传,究竟是一切智人,究竟是值得一切世人所敬仰的大悲佛陀。于是,便向晡阑拏说:“你看,大德世尊的神力变现,真是稀有难能啊!”
“嗳!长者室利笈多,难道你忘了你是我的信徒吗?怎么为乔答摩的这一点小小幻术迷惑住了呢?”晡阑拏显得极不乐意的样子。
“好了,纵然这是幻术,但我迄今从未见过,你也施一点幻术给我看看,请你现在就试,现在就把这个由佛陀变现的莲池,再化成火坑,好吗?”很显然地,室利笈多已经不再信仰露形外道了,晡阑拏自知无能为力,自知在任何方面,都不是佛陀的对手,只好带著满肚的羞愧与恐惧,率领著他的弟子们,低著头,曲著背,偷偷地从旁边的小门溜了出去。
但是,这时的室利笈多,由于他所制造的罪行,也羞愧得无地自容,他不好意思来迎接佛陀了,因他自知他的居心,他的行为,实在太可耻太丑恶了,像他这样一个丑得不能再丑的人,怎有面子去见佛陀呢?但他想到他的妻子是佛教徒,今天接待佛陀的任务,只好请他的妻子出面了。于是,便向后面那间禁闭著他妻子的密室走去。
此刻,他的太太,在密室之中,也正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她计算著时刻,她知道佛陀已经光临了,她想像著佛陀的威仪,如何走进她家的宅院,她又想像著佛陀的灾难,如何走进了陷阱,如何落入了火坑,如何被火烟薰灼而咳嗽流泪,如何被猛焰缠身而衣随火化,如何使此伟大的天人导师,血肉烧枯而祗剩舍利……。因此,她在密室之中,捶胸哀哭,迷闷于地。万想不到,她的丈夫竟然打开了她的密室,并以哀求的口吻说:
“好太太,现在请你为我招待世尊吧,我实在太难为情了。”
“你说什么?世间那里还有世尊,大德世尊已经被你们这一班恶人谋杀死了。”她还以为她的丈夫要她去招待露形外道晡阑拏,而妄称晡阑拏为世尊哩,所以她非常忿怒。
“好太太,请你宽恕我的愚痴。其实,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够加害世尊的,世尊太伟大了,所以我才羞愧得不敢拜见他了。”
“既然如此,你只要知过能改,只要痛切悔过,世尊是世间最慈悲的圣人,世尊是会原谅你的,让我带你去礼见世尊吧。”
室利笈多跟在他的太太背后,见了佛陀便拜伏在地,拜下之后,竟又羞愧得不敢抬头了。他的太太知道他的意思,所以连忙向佛陀低头合掌,请求佛陀慈悲,宽恕他丈夫所作应受无间地狱之报的重大恶业。佛陀却说:“我已宽恕了,起来吧!”
其实,出佛身血,才是无间恶业,如今的室利笈多,由于佛陀的慈悲,他只犯了杀害佛陀未遂的罪而已。所以室利笈多感到太高兴了,佛陀既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又有这样慈悲的心怀。
看看门外的日影,已近中午了,该是供佛斋僧的时候了。但是室利笈多面对著那些下了毒药的饮食,心里发慌,如若再煮罢,时间不够,如果不煮罢,岂不是依旧谋害佛陀吗?然而,重新煮过总比谋害佛陀好得多了,所以请求佛陀,暂时等一下,他将重新办理斋供的饮食。
佛陀竟又明知故问:“长者,你不是派人到竹林精舍说:‘食已办讫,宜可知时’的吗?”
“是的,世尊。”他又显得惶愧起来:“不过,我太罪过了,我最初是对世尊作不利之事的,我是准备毒害世尊的,所以饮食之中早已下了剧毒的毒药了。”
佛说:“我已断尽了一切不利于我的事了,世上没有人能给我作不利之事的;我已解除了一切的欲毒、嗔毒与疑毒的了,世上没有毒药能来毒害我的了。你放心吧,就把先前准备的饮食,拿来供养罢!”
佛陀为使室利笈多,生起更深更大的信心,唱了一个神咒,食中之毒,便化除了。
但这在室利笈多夫妇二人看来,简直是一椿极其冒险的行为,故在行食之际,每将饮食放进佛陀及诸比丘的钵中时,心里颇感不忍。当大家在一口口地嚼咽之时,他俩更加担心,好像那些下了毒药的饮食,不是吃在佛及僧众的肚子里,而是装进了他俩自己的肚子里了,故亦随著时间的过去,他俩的肚子,也就感到越发难过起来,像是火烧,又像是刀戳,终于,浑身冒出了紧张与恐惧的冷汗。
可是,一餐斋供过去了,佛陀以及佛的弟子们,竟无一人中毒,大家饱餐一顿,依旧平安无恙,这使室利笈多夫妇二人,放下了忧心,又提高了信心。
食后,佛陀照惯例要为斋主说法,此次对于室利笈多,是最得时机的教化了,所以在听法之后,开了智慧之门,破除了种种邪见,证得了圣位初果,虔诚皈依三宝,受五净戒,成为一个标准的在家佛子。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