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著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黈罗欧吒国,由于佛陀的圣德和声望的感召,当他尚未到达时,关于他的种种事迹,已经传遍了全国,也轰动了全国。当他开始为黈罗欧吒国的人民说法的那天,真是万人空巷,把那说法的地方,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次的说法,当然摄化了许多的人,赖吒和罗却是其中最最突出的一个。
(二)
赖吒和罗,是国中首富的富家公子,而且是他父母晚年向天神求来的独生子,财富、妻妾、奴婢等的享受,除了国王,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但他对于这些,并不感到欢乐。现在,当他听了佛陀的教法之后,使他憬悟到他的向往,乃是从佛出家。因为佛说:「居处家中的人是不能自求清净而学佛道的。」所以当他随著大众走到听法回家的半路上时,越想越希望能够剃光须发,披起架裟,做一个沙门,想到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折回头去,跪在佛陀的座前,请求佛陀哀怜慈悲,度他出家。
「你曾求得父母的许可吗?」佛陀亲切地问他。
「我还没有禀报过父母。」赖吒和罗说。
「父母不许可的,不得作沙门,也不得授你的出家戒,这是诸佛的常规。」佛说。
「好的,世尊,那么请让我回家禀报父母,父母许可之后,再来求度出家。」
「非常好,就照你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三)
一个大富长者的独生子,尤其是晚年得子的父母,当他们尚未抱到孙子之前,儿子就要求著去出家,这该是多么意外而感到伤心的事啊!不用说,赖吒和罗要想取得父母的同意,那是很不可能的事。当他刚刚说出自己的要求,他的父母已老泪纵横地向他劝说了:
「我们老俩口子命苦,到了老年来时,好不容易,千求万求,才求天神送来你这么一个命根子;纵然你先死去,我们也将坐守你的尸体至死,如今竟想活生生地抛下我们,天底下那有这样的道理?」
但是,赖吒和罗的意志已定,所以他说:「请求双亲大人成全了我吧!否则,从此以后,我就不再饮食,也拒绝沐浴;我将卧于荒地,除非准我出家,否则,我就因此而死。」
赖吒和罗真的绝食了,真的不再沐浴了,真的离开豪华的住宅而独自卧在空旷的荒野中了。然而,天下的父母,可受死别之苦,却忍不下生离之痛,自己的儿子要去出家了,怎么也舍不得的,若不到真正无法可想的地步,他们决不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希望儿子回心转意。
因此,请来了许多的亲戚朋友,远远近近、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乃至九族之内的宗亲戚友,一批又一批地去看赖吒和罗,劝慰赖吒和罗;那些劝慰的辞意,却又几乎完全相同,那就是他的父母最初已经说过的那几句话。
时间,一天一天地,蜗牛爬坡似地过去了,一连五天,亲朋戚友,越来越多,赖吒和罗的身体则越过越衰,他的神态,却越来越安静;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他的意志,却是越来越坚强。
终于,那些为他父母做说客的亲戚朋友,毕竟是受了他的感动,感动得热泪满面,不得不反过来帮著赖吒和罗去劝说他的父母了:
「看样子,还是让你们的公子去出家吧,如果他喜欢过出家的生活,你们尚可见面,如他过不惯出家的生活,必将返俗回家;否则,你们如此坚持下去,他是必死无疑,万一真的不幸,岂非白白地逼死一条人命?死了之后,一堆腐尸臭肉,除了虫蚁争食,还有甚么用处?如今已到不能再拖的程度,还是劝你们二老看开一些,准了他吧!」
这一席话,说得合情合理,并且语语动人,最受激动的人,当然是赖吒和罗的父母,所以放声痛哭,这样一来,在场的人,也都陪著哭泣起来──生离与死别,乃是人间的大悲剧,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别,奈何,既生为人,谁也无法逃避这样的悲剧,天下那有不散的筵席?那有不谢的花朵?
终究,赖吒和罗的父母同意了赖吒和罗的请求,但是还要带著亲情深如海的情怀,探问赖吒和罗的意向:「如果真放你去作沙门之后,你是否一定回来再跟我们相见?」「如果不死,当然会来跟父母相见。」
就这样,赖吒和罗已经是自由之身了,他欣喜,也感动,他很想立即就去见佛陀出家,可是经过了五天的绝食,身体已衰弱不堪,何况在这五天之中,佛陀已经去了舍卫国,从□罗欧吒国到舍卫国之间,须经五百里路的长程跋涉,他必须先把身体调养复原之后,才能前去见佛陀。
几天之后,赖吒和罗用印度最高的礼节,五体投地,并以头面贴著父母之足,然后立起,右绕三匝,便告别了他的父母。
不久,赖吒和罗已是佛陀座下的出家弟子,佛陀亲自度了他,给了他的架裟,也授了他的沙门经戒,并使诸大罗汉弟子,按日代佛教授赖吒和罗,教他怎样持戒、怎样修定。
赖吒和罗本是宿根深厚的人,经过佛及诸大罗汉的教授指导之后,没有多久,他便修得了四禅的禅定;接著又是初果、二果、三果,很快地就证到了小乘声闻的最高境界──第四阿罗汉果,同时也得到了罗汉所能得到的神通,他能飞行自在,他能以天耳通听到远近大小的一切声音,他能以天眼通看到无微不至、无远弗届的一切事物,他也能以宿命通观察自己在过去世中的死死生生。就这样,他在佛陀座下,一待便是十年。
(四)
十年的岁月,完全在充满了禅悦、法喜,以及和乐的生活中度过;虽已过了漫长的十年,在于赖吒和罗,好像仅仅是转眼之间的事。
但他不是忘恩的人,他想到了父母,他想到了他的父母是在怎样地盼望他的早日归去,他想到了作为一个出了家的儿子,也该回家化度自己的父母。于是,他把他的意念请示了佛陀,佛陀知道他已不再退入爱欲之中(他是已从爱欲之中得到解脱的人)所以也很赞成他返家去省亲。
然而,赖吒和罗到达家门之时,并未受到俗家的欢迎,他以托钵僧人的姿态,走到他家的门口,家中的人,谁也不理睬他。有几个仆人见了他,竟还诅咒著说:「出家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十年前由于沙门的到来,引诱去了我家的少主人,所以直到现在,我家主人痛恨所有的出家人,我们也不敢不痛恨所有的出家人。」
在自己的俗家,既然不受欢迎,为了午前的饮食,赖吒和罗只好走向别处托化,可是,他在附近的路上,遇见一个从他俗家出来的婢女,提著一桶已经腐败恶臭的豆羹渣滓,准备倒弃。对于一位乞食的圣者来说,这也正是乞化的对象,所以问那婢女:「请问这位大姊,你要把它倒掉,岂不可惜?」
「这已臭得不能吃了,有啥可惜?」婢女随口应了一句话。
「既然如此,就请你布施给我罢!」
「你要,就给你好了。」
婢女一边说著,一边已将臭豆羹渣滓倒入了赖吒和罗的钵里,倒完之后,她好奇地偷看了这个沙门几眼,想不到,她这一看,竟给她带来了好运,她顾不得再说什么,急忙奔回屋去,找到了她的女主人──赖吒和罗的母亲,兴奋地报告了这个惊人的好消息:
「我们的公子赖吒和罗已经回来了,我刚看到,就在门外的附近哩!」
「真的吗?」赖吒和罗的母亲,显得非常的惊喜:「不是你这丫头在骗我?」
「真的呀!我认得公子的,除了已穿著沙门的装束之外,跟十年以前一模一样。」
「好的,如你所说是实,为了报酬你的禀告,为了赖吒和罗的回来,从今日起,即免除你的奴婢身分,放你去做良民,并愿以我现在身上所著的衣服珠环等物,全部赐给你的母亲。」
于是,赖吒和罗的父亲也知道了,这时他正在为了想念儿子而垂头丧气。他连忙吩咐全家上下,一齐出动,分头寻找,大街小巷地,转弯抹角地到处寻找,最后,被他找到了,赖吒和罗坐在一个僻静的所在,一边吃著刚才化到的臭豆羹渣滓,一边仰面望著日影,日正当中的时候,他就不再进食,这就是最有名的出家戒「过午不食」。赖吒和罗的父亲见了这一情景,既高兴又感到生气,所以责问赖吒和罗说:「你既然回到家乡,为何不回家里去吃美好的饮食,反而像乞丐似地在这儿吃这恶臭腐败了的豆羹渣滓?岂不糟蹋了你自己也丢了咱们家的面子?」
赖吒和罗,听了他父亲的话,却不以为然,他说:「请不要这样说,我已弃家学道,作了沙门,出家无家,那儿还有我的家呢?」
「就算你已出家无家,也该回家吃饭啦!」
「谢谢了,今天的食时已过,我已不需再食。」
「那你就跟我回家去住吧!」
「沙门之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住俗家。」
「你总得跟你的母亲见见面哪!」
「是的,这次回来,就是为了省视双亲,所以,明日午前,我当托钵经过家门。」
「好了,我就回家准备饮食,明天算是受我请供。」
「很好,我当准时到达。」
于是,赖吒和罗的俗家,大家忙碌起来,为了赖吒和罗的回家应供,大家忙著怖置、打扫、清理、装饰、准备饮食,简直像是往年赖吒和罗新婚前夕的情景重演。最最忙碌的人,是赖吒和罗的母亲,在她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往日的希望,她要趁此机会,把儿子留在家里,不再让他跑掉。因此,她教婢女们,把她当年陪嫁而来的金、银、珍珠、宝石,及一切的贵重饰物,全部搬了出来,置于庭院中的土地上,然后用布把它们盖住,堆积起来,超过人头,远远地看,像座小山,她希望以这些无价的珍宝,拴住她儿子的出世之心。
第二天的上午,赖吒和罗如期到达了他的俗家,他受到全家上下的热烈欢迎,跟昨天的情形,已有天壤之别;但这对他来说,丝毫没有不同的感受,他还是那样的平静、慈祥、稳重、端庄,正像一位出世的罗汉所应有的仪态一样。他,赖吒和罗尊者,本为应供而来,本为跟他的母亲见面而来;他的母亲,却先以那堆珍宝相示,她一见赖吒和罗,就连忙揭去了珍宝堆上的覆盖,连忙对她的儿子说:「孩子,你使我们等得好苦啊!我们为了这些珍宝的继承而等你,这些珍宝,都是我和你的爸爸所有,除了你,谁也不配接受。像如此的珍宝,我们家里还有许许多多,它们的价值,多得无法计算,你可以用它们来行善,给出家人布施饮食,你可以用它们来享乐,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像你这样的人,做一个出家的沙门,那能比得上做一个在家的白衣,更自由更自在呢?」
事实上,财富的诱惑,只能打动愚疑凡夫的心,那能摇撼得了罗汉圣者的心呢?所以,赖吒和罗说话了:「大人的意思,我完全了解,如果大人能够听我的话,我想有一件事告诫大人。」
「好的,你就请说罢!」他的父母说。
「那就是做一只大布袋,装了这些珍宝,运到恒河的水深之处,把它们投入水底。否则的话,储蓄财宝太多,乃是一桩令人忧恼的事:或怕县官的搜刮,或愁盗贼抢劫,或恐水火的天灾,以及怨家的陷害。试问:财宝多了,岂是好事?」
人,愚疑的凡夫,总是冲不过财色的两大重关,所以也被财色牵住了鼻子,终身作著财色的牛马;自己被财色牵住了鼻子,往往也企图用财色去牵住他人的鼻子,赖吒和罗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发现,财宝一关,已被他们的儿子冲破,自然而然地便用上了美色的锁练,吩咐家中所有年轻的美女,包括赖吒和罗往日的妻妾以及歌女舞女在内,全体盛装,打扮得花技招展,像是应召进宫竞选王妃一样的美丽,香汤沐浴,珠玉装饰,罗衫蝉衣之下隐现著一个个惑人的胴体。让她们鱼贯出来,礼见赖吒和罗,并教他们以最大的努力,取得赖吒和罗的欢心,同时要说:「我们最敬爱的相公,你看我们这样的年绮美貌,世间难道还有比我们更美的美人吗?你怎忍心抛下了我们,难道沙门的生活之中,有著另一种更美的玉女吗?」
事实上,赖吒和罗在十年之前,就已证得阿罗汉果,就已断除了男女的爱欲,他看人间的一切,都是平等,没有可憎的,也没有可爱的;如果说有,那就只有可怜的感触,所以他说:「诸位大姊,正因为我不需要玉女,所以才去出家。」
那些美女听到赖吒和罗把他们称做大姊,既感到羞愧,又觉得惊恐,所以一齐跪了下来,用双手遮住了面孔,头也抬不起来,并且低声地诉说:「先是遗弃了我们,如今不唤我们爱妻,反而称做大姊了,这叫我们如何是好呢?」
这对于赖吒和罗来说,无疑是一种无谓的困扰,所以,他终于向他父母提出了抗议:「请不要如此地折磨我,我是为了应供而来,如果不能供我饮食,我就从此告辞!」
看看,财色两关,都叫赖吒和罗轻易地闯过了,他的父母已经没有更好的方法可想了,只好搬出了饮食,供养赖吒和罗。
然而作为一个独生子的富豪父母,总是希望留住自己的儿子;不能永远留住,也要设法暂时留住。于是,正当赖吒和罗进食之际,便在暗底下命令仆人,把一切的门户,全部关闭,并且上锁。这些计谋,赖吒和罗自然是看得明明白白,但他已是圣者,为了化度他的父母,他不著急,吃过饭,漱完口,他便从从容容地向他的父母说法:
「不必如此的关门上锁,荒野之人,以及山间的野兽,最好不要拘禁他们,否则他们就不自在;野兽且要因人的拘禁而远离人群,进入山中,何况我是学道的沙门?要知道:世间红颜美女,粉白黛绿,虽可以引诱愚疑的凡夫,那能迷惑出世的圣者?我视她们,仅是一堆堆的骷髅骸骨,裹上了刹那生灭的皮肉血液,装饰了毫无用处的珠玉璎珞而已,如果贪恋她们,就等于赴汤蹈火;沈醉在爱欲之中的人,便会失去理智,不能做他们当做的事,乃至父母兄弟也不能顾。所以,妇女之患,譬如众水之流,水流的归向是海洋,贪欲女色的归向是三涂──地狱、旁生、饿鬼,因此,要想求得不生不死的泥洹之道者,应当远离妇女。」
就这样,赖吒和罗先是说明了财宝使人忧恼,现在又说明了妇女使人下堕,这是给他的父母用的对症下药的方子。财宝万能的观念,美色拴人的功用,在赖吒和罗的言行之中,竟予彻底的打破了,也彻底的粉碎了。他的父母,对于世间俗情的执著,经过这一打破、粉碎,也该有所领悟了。到此为止,赖吒和罗尊者的省亲任务,已经圆满,所以说法之后,也不等开门,他就以神通离开,从天窗中腾空飞去,像一只猛兽,从人间的牢笼,重新奔返了深山的丛林。他是去得如此的迅速而神奇,仅此神通的显现,已足感化他俗家的人了。
(五)
赖吒和罗已经远离了俗家,但他尚有一处的化缘未了,他必须再度一个人,才能离开他的祖国;那个待他化度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祖国黈罗欧吒国的国王拘猎,他也是赖吒和罗的老朋友,从小就已认识了的。
拘猎王正好驱车外出,就在道旁的树下发现了赖吒和罗尊者。印度民族的人,特别尊敬出家的沙门,何况赖吒和罗又是他的老朋友,所以下了车,问了讯,行了礼,坐于一侧,准备听听赖吒和罗在这阔别了十年以来的生活情形。
「大王来了,我真高兴,我真为大王的到来而高兴!」赖吒和罗首先表示欣慰之意。
「是的,能在这里见到了你,我也有说不出的高兴;但我没有事先准备,不知应该赠送你一些什么财物才好。我是必须赠送的,可不是吗?我们是从小就很熟识了的老朋友啦!」
「这太好了,大王!不过请你不要送我任何财物,因为我已摆脱了财物的牢狱而出了家,如今大王岂能把这一牢狱重担放回我肩上呢?」
「那么,我该送你一些什么来表达我对你的友善和敬意呢?」
「有的,大王!只要你能照我的话,祈愿一遍,就是送了我的礼物。」
「请教,那该怎么祈愿呢?」
「大王,你当如此祈愿:『令我国家富强,五谷丰熟,人民众多而健康安乐,沙门住此而乞食易得;令我不使官吏侵扰人民。』」
「是的,圣者,我当受教,我当祈愿,如圣者所教。」拘猎王接著又说:「我另有一个疑问,不知是不是可以请教?」
「当然可以。」
「那就是据我所知,凡是出家人,不外由于如下的四种原因所促成:一者,年老无依,精力衰退,无力自谋生活,所以才去出家;二者,疾病缠身,无钱治疗,无力自谋生活,所以才去出家;三者,孤独一身,无藉无靠,无力自谋生活,所以才去出家,四者,贫穷饥寒,自念贫穷,无力自谋生活,所以才去出家。然而,我很奇怪,你是如此的盛年、健康,拥有众多的妻妾仆役,拥有富甲全国的金银财产,除了我国王之外,谁能比得上你呢?可是你竟出了家了,这真使我猜想不通。」
赖吒和罗尊者听完了拘猎王的疑问,因为这是一般不解佛法者所有的通病,总以为只有因了年老、疾病、孤独、贫穷的缘故,才去出家,寄佛偷生,所以他是不能不辩的:「大王!你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也许外道的出家人是因如此而来的,佛陀座下的沙门,则绝不如此。」
「哦!难道说,还有别的原因使你出家吗?」王问。
「是的,不过也是四种因缘,只是所见的角度不同而已。」
「这是有趣的,请教你用的是什么角度?」
「也不是我的角度,我只是从佛陀的教法中得来。」
「佛陀的教法怎么说?」
「佛陀常常用四事教诫于人,我就是由于领悟了佛陀的教诫,才去出家的。佛说:一者、人生无有能够避免老的,也无有能使自身不衰老的;二者,人生无有能够避免于病的,也无有能使自身不害病的;三者,人生无有能够不死的,无有能由他人代替死的,死了也无有能将财产带了走的;四者、人生至死无有能够厌离爱欲及财产的,人皆为了爱欲及财产而作奴婢。试问大王,像这样的人生,一旦看穿了之后,那有不生厌离之心而去出家的呢?」
对于拘猎王而言,这样的佛法,也是闻所未闻的,所以听得他心悦诚服,赞叹不已:「佛陀能够如此解释了四事,透视了四事,使我的茅塞顿开,真是伟大极了!崇高极了!稀有难得极了!难能可贵极了!这些真理,句句扣动了我的心弦,也句句沁入了我的肺腑。真想不到佛陀的智慧,有如此的高超。」
「是的,佛陀的崇高伟大,佛陀的智慧,那是无可比拟的,也是无法揣测的。大王!还有一事,我希望告诉你:佛陀说『人若恣意行恶,必有凶变恐惧,身所作恶而自陷囹圄及杀身之祸,死后复当堕于三类恶道──地狱、旁生、饿鬼之中;又譬如树木,有叶有华,然后结果。华有成时即落、开时而落、结果之后再落的不同;人亦如此,有的胎死腹中,有的落地即亡,有的童年而夭,有的少壮而死,有的老迈而终,人命短长,不可预知。』所以,人当及时看破,及时行善,这也正是我要出家修道的最大原因。」
拘猎王听法到此,已经信受奉持,并已证得了初果须陀道,接著请求赖吒和罗尊者,给他授了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犯他人妇女、不妄语、不饮酒。受戒之后,他怀著初果圣者的清凉喜悦之心,礼别了赖吒和罗尊者。
(本文根据阿含部的《赖吒和罗经》改编而成。)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