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佛典中原谅的故事

佛经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

  佛典中关于原谅的故事不胜枚举,共同点都具备悲智双运的特德,诸如忍辱仙人、长寿王父子以及六祖惠能等,佛法的究竟慈悲,不仅在于爱你所爱的人,更能宽恕、爱护你的仇敌,如此宽厚的胸襟则来自人我一体、爱人如己的智慧。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我执重、嗔恨心强的人较不易原谅别人;我执轻、慈悲心重的人,则很容易原谅别人。佛教中,缘起性空的般若妙慧有助于对治我执、长养慈悲心。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翼,为大乘行者菩萨道上任运无碍的基本配备。佛典中关于原谅的故事不胜枚举,而其共同点则是都具备上述悲智双运的特德。

  在《金刚经》、《大般涅槃经》、《大毗婆沙论》中,皆提及佛过去生为忍辱仙人时与歌利王的一段因缘。某日,忍辱仙人在林间坐禅,适逢歌利王率领宫女到野外游览。美丽的宫女们利用国王休憩时漫游林中,无意间来到仙人面前。以法为重的仙人,应机为这群女众开示断除贪欲之法。法筵进行中,以残暴著称的歌利王突然仗剑而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怒斥仙人:“你胆敢以幻术诱惑我的宫女!该当何罪?”无辜被冤枉的仙人始终以忍为戒,平心静气地消受暴君的无理取闹,甚至当歌利王以剑截断他的手足耳鼻时,不但心中依然存着慈悲心,还主动发愿:“愿我来世得道时,先度化大王!”忍辱仙人因能忍无嗔,招感到恢复完好身形的果报;用慈悲心原谅误会他的歌利王,而将彼此的恶缘化为菩提善缘。

忍辱仙人能忍无嗔

  日常生活中,若无端横遭他人误解、恶意相向时,若能安忍不动,其实,第一个被保护的是自己,因为你不会随对方恶劣的情绪起舞而掉落嗔恨的陷阱。同时,因为忍辱不嗔,所以你可感得相貌庄严的果报。若能进一步拓展悲心、提升智慧,化敌为友,不但乐于宽恕伤害你的人,还要在成佛之道上,成为提携对方的大善知识,如此便能自他两利、皆大欢喜

长寿王父子的以德报怨

  在著名的《六度集经》中,有一则宽恕敌人、以德报怨的本生故事。主角长寿王仁民爱物、慈悲为怀,其国境内风调雨顺、财富民丰,却也因此引来邻国贪王的觊觎,出兵侵夺。获悉敌兵压境的长寿王,不愿为保卫一己的王权而殃及无辜的百姓,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相偕遁隐山林。贪王因而不费吹灰之力即坐拥长寿王的国土,并重金悬赏捉拿长寿王父子。息心山林的长寿王为了义助远来依投的梵志,自愿舍身,让梵志得获赏金,遂轻易为贪王所执。残暴的贪王故意在长寿王国都通衢上,公然火烧长寿王,以逞己能、以警大众。

  临死前,长寿王惊见乔装为樵夫的儿子,混杂在人群中双眼冒着怒火、满怀仇恨。长寿王乃仰天宣示其以仁为诫的遗教,冀长生能秉承以德报怨的家风。虽然亲耳聆听父亲最后的教诲,但父王惨死、国土沦丧的深仇大恨,令年轻的王子长生一心只想伺机报复,以除胸中之块垒!于是多才多艺的长生,利用在大臣家为仆役的机会,取得贪王的赏识,进而成为贪王的贴身侍者。

  在一次伴从贪王出猎的途中,长生刻意让贪王脱离随扈,并迷失在山林间。精疲力尽的贪王为求一枕好眠,将随身的配剑卸下,交由长生保管。待贪王熟睡之际,长生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拔剑而出以偿宿愿;下手之前,长生忽忆父命,父王临终前言犹在耳的叮咛软化了他以牙还牙的固执,不由得他将剑缓缓抽回,理智驱使他按剑不动!巧合的是,贪王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不安地说道:“我梦见长寿王儿子要杀我,怎么办?”“大王莫惊惶!有贱民在此护卫您。”长生佯言安慰贪王,于是贪王复安然入睡。如是者三,长生决心尊奉父亲仁诫原谅贪王,便自动向贪王表明他的真实身分,并请求贪王:“快将我杀了,以免我报仇的恶念又死灰复燃!”震惊的贪王被长寿王父子以德报怨的仁行深深感动,当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于是将国土归还长生,两国并义结为兄弟之邦。

  这个故事证明了“仁者无敌”,正如圣严法师所说的:“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真正的慈悲不只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能宽恕、爱护你的仇敌;而如此宽厚的胸襟则来自人我一体、爱人如己的智慧。当别人以恶劣、无理的态度相向时,我们要学习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对,还要效学维摩诘居士:“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的情怀,悲悯彼等的无知,默默祈请佛力加持对方早日回头醒脑,不再自误误人!

原谅别人,才是强者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原谅别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你战胜了嗔恨的心魔,生命因此更自主、自在与自由。《老子》云:“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外在的敌人容或可以用武力消灭,但是内在的心魔则有赖深刻的自省、清明的智慧与果断的决心,才能加以降服。六大根本烦恼中,古德认为“嗔习”最不易除,所谓:“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印度圣雄甘地曾要求自己不要怨恨任何人,他说:“我知道这很难做到,所以用最谦恭的态度,尽量达成这项自我要求。”谦卑的人比较无我,无我的人包容性大,就能冤亲平等地善待一切众生!

  故事中,当长生起了复仇的恶念,贪王马上在睡梦中接收到这个信息;而当长生打消报仇的念头,贪王亦同步在睡梦中感应到。当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类的意念是有能量、有作用的;正面的、温暖的、和善的想法、念头,对自己的身心及周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正向的影响,反之亦然。原谅别人首先解救的是自己,它让我们避开嗔火的吞噬,从而在理智的引导下,反求诸己、如法而行;仇恨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徒增彼此身心的多重伤害!

六祖的宽恕引渡志彻

  《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记载着六祖惠能遇刺的经过。当年,惠能与神秀分别在南北二地各弘宗法,两位宗主彼此相互尊重,但门下弟子却各自衍生出崇己抑它的敌视局面来。北宗门徒唯恐五祖弘忍传法给惠能之事广为天下人闻知,遂买通侠客张行昌前往暗杀六祖。有他心通的六祖预知此事,便准备十两黄金放在座位间。待夜幕时分,行昌潜入六祖室内,正要刺杀之时,六祖从容引颈就刃,行昌连挥利刃三次,六祖却始终毫发未伤。六祖劝谏刺客:“以正剑任侠者,不应该有邪心。以邪心用剑者,必无正当的侠行。我只欠你钱债,并未欠你命债!”行昌闻言惊仆于地,久久才苏醒过来,直向六祖求哀忏悔,并希望立刻随六祖出家

  慈悲的六祖先将黄金送给他,并安慰他说:“你暂且回去吧!我担心身边的徒众若知道这件事,必不肯容纳你。日后等你变装再来,我会接受你的!” 行昌秉承六祖指示,连夜遁逃而去;后来在其它僧团出家受戒,法名志彻,精进修行。尔后,志彻因对《涅槃经》经义不解,而再度就教于六祖。六祖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很久就在想念你了,你怎么这么晚才来? ”令志彻感愧交加,立志追随六祖弘法利生,以报师恩于万一。

  我们或许没有六祖的功力可以未卜先知,但肯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必有其前世之因缘。缘有善恶、深浅,若彼此过去结过善缘,下次见面自然喜上眉梢、亲上加亲;反之,则是冤家聚会、分外眼红。累劫以来,你我都造作了不可数计的善恶因缘;当别人有意无意伤害你时,试着观想:“这是我过去生的恶业成熟,也是我还债消业障的良机!”或许便能坦然面对、欢喜接受。若能向上一着,慈悲摄受对方,一如六祖之于志彻,那就不只是“无债一身轻”的自由人,更是懂得“积功累德”的妙行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