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78讲

  第78讲 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第9条,它讲到: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二类)
  这个产后中风证,和刚才我讲的阳旦汤,所主的证显然不一样,这一定是阳虚中风,为什么说呢?请大家看这方子由什么组成呀?炮附子一枚,还有桂枝、人参甘草,现在我要说,这就是产后正气偏虚,它可以招致风邪,这是一种情况,那么对于竹叶汤,为什么说是主治阳虚中风,在证候特点上,我们说特点是“发热,面正赤”,怎么理解?发热、头痛,一般来说,为外邪表现,发热,头痛是外邪表现,但现在就是面正赤而喘,这在产生原因上,注家的认识不一样,所以,我给大家作一下分析,提供两种不同认识。一种认为,这应该是邪实的表现,你象高学山为代表的,他说“面正赤”,应该考虑,和《伤寒论·太阳病》篇,48条所说的“面色缘缘正赤”,沟通起来学习,说那就是胃腑受阳邪影响,结果出现的一种化热反应,所以,是因为面部为阳明之应,当它“正赤”的时候,就是胃热上熏,水聚于胃而上熏了,他认为,肺性恶湿,那么其窍不利,她(病人)就喘,即把面正赤和喘症,归结到胃和肺的问题上,所以是邪实的表现,这是一种认识,现在我这么一说,你看和那方的组成,吻不吻合呀?所以,这个地方你把《伤寒论》48条,再回去复习复习,看看是不是那意思。第二种认识,以徐彬为代表,就是说正赤和喘症同时产生,应该归之于阳虚的原因,这和阳虚的面正赤,也不应该象刚才说的,由于胃热上熏的那种正赤,不是那种“缘缘正赤”,应该是象抹了淡妆一样,就是淡红的颜色,是属于真阳上浮的表现,如果加上喘症,他说应该考虑是产后大虚以后,她(病人)元阳不能自固,再加上表邪,发热、头痛嘛,所以这样的两相结合,气高而不下出现的喘症,前面高氏讲邪实的观点,和这个方、药不符合,所以,就得从另一角度来想,他(仲景)为什么用炮附子、桂枝,还用人参、甘草呢?是考虑阳虚,应该按徐氏说属于阳虚中风,和阳旦汤所主的病因病机,从外感风邪,营卫失和去认识,不是一个意思,所以,这就得采取,竹叶汤来解表祛邪不说,还得温阳益气。实际上,是一个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方子,这个有头痛、发热的表邪,关键它是阳气的不足,所以,这种面赤它是一种淡红,是一种真阳上浮的表现,是产后大虚以后,元阳不固,又招致表邪引起的,所以,你得标本兼顾,扶正以祛邪,说明这是关于,产后阳虚,外受风邪,形成风邪在表、虚阳上浮的一种病证。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它这个方的药物组成,我曾经讲主治虚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以山药为主荭,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就是补气补血,即八珍汤在里,差个黄芪就是十全大补汤了,那里要说祛风邪的药,我说有入三阳经的药,即入太阳经的桂枝,入少阳经的柴胡,入阳明经的防风,三阳药,现在请大家看本方,除了我刚才说的扶正药以外,你看看有入太阳经的桂枝,防风是入阳明经的,葛根呢?还是入阳明经,没有柴胡,有竹叶,竹叶一把,还有大枣生姜。我说本方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也能帮助,入气分,入血分,调和气血,所以,竹叶汤对于阳虚中风证,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葛根和竹叶的应用,很有道理,有清热作用,还是轻清的。竹叶汤的“方后注”,1、“温覆使汗出”,患者得盖上点东西,出点小汗,温覆使汗出,这可不能“如水流漓”,产后多虚的情况我已经讲了,那么,为什么要使她汗出呢?因为扶正药为主,祛邪的药用得很轻,这个时候,需要覆被使她汗出,为了更好的使它祛邪,让邪气得以除尽,这是一个说明。2、就是关于它讲到的,“颈项强,加大附子一枚”,加大附子的用量,显而易见,她颈项强的问题,是阳虚恶风的表现,经脉不舒,不能够很好的舒展,所以有点“强”。3、又提到一个什么呢?“呕者,加半夏半升”,产后的呕是怎么造成的呢?这也是要考虑她胃气不和问题,所以,用它和胃降逆以止呕,“呕家之圣方”,这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讲呀?张仲景关于和胃降逆止呕,善用半夏、生姜,因为方里已经有生姜了,它要加重用半夏,我觉得这个“方后注”,也等于强调对产女的,一些情况要随证加减,“随证治之”,关于产后中风讲的两个条文,我给大家归纳一下,1、就是把握产后中风的证候特点,因产后正气偏虚,所以,产后中风,不管它持续数十日,还是多少天,不在日数的长短,只要它形成了正虚邪实的证候,我们就要扶正以达邪,你不管是用桂枝汤,还是我刚才讲的竹叶汤,都是本着扶正达邪的宗旨。2、在治疗特色上,(1)就是要注意,不能以某一个症状,来确定它的证候类型,还是应该,你比方说“面正赤”的问题,你要是想到和《伤寒论》的,48条混同,就按照攻实的办法,就错了,所以,要看到整个体征的表现,来确实到底是邪实,还是阳虚,整体看是个阳虚体质。(2)不能因为产后兼虚,有外邪就害怕,不敢去攻邪,不敢去祛邪,刚才讲枳实芍药散证里,腹痛有气滞血瘀型,现在我们又讲有邪也得祛,不能因为正虚而不祛邪,更体现扶正以祛邪的治法,因此,我把竹叶汤和薯蓣丸两相比较,可知针对产后中风这样的一个病,不要忘了扶正,也要敢于祛邪。3、就是证治举例里面,比方说我讲了阳旦汤就是桂枝汤,但是在注家里面,(1)比方说尤在泾,在他《心典》里面说,针对太阳中风还有化热的倾向,应该是桂枝汤加黄芩。(2)《浅注》陈修园,他说桂枝汤应该加附子,因为她产妇多汗出,有阳虚的倾向,故加附子,这两种建议,把阳旦汤给说活了,提供给大家参考。
  因为我把产后中风证治,给大家总结了,现在我想总结一下,产后腹痛的要点,然后,再和妊娠腹痛证,讲的那三个方子比较一下,咱们回忆回忆,为什么对腹痛要加强辨证的水平,因为这是常见病,首先来说产后腹痛,1、产后腹痛辨证的关键,(1)辨腹痛的性质,包括我们第十篇所讲的,辨寒热虚实的办法,一定要结合,腹诊、问诊、望诊、切诊,四诊合参,要详辨腹痛,到底是寒热,还是虚实,这一定要搞清楚,一般咱们说,实热证腹满,腹痛,还是虚寒证的腹痛、腹满。(2)需要恶露的正常与否,刚才讲那个病例也是这意思,一定是在21天以内恶露净止,如果不竫止的话,就得考虑它的颜色、量,和伴发的症状,特别是腹痛的情况,象刚才我讲那病例,谁能想到她结果是刀口那地方,形成了积血区。(3)就是审其伴发的症状,一般比方说,1、关于?痛的问题,若是喜温、喜按的,特别是喜温熨的,他(仲景)是拿当归生姜羊肉汤,来举例说的,血虚血寒的情况,虚寒,特别适合产后,用以补虚养血,来散寒止痛,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是一种举例。
  2、就是小腹的胀满疼痛,而且胀满生于疼痛,就是讲的枳实芍药散证,我说不去把着重点放在“烦”上,而是讲腹痛,满而不得卧,证明是胀满重于疼痛,他(仲景)不用厚朴,用的是枳实、芍药,所以,这里就是,无法安卧的胀满症,重于疼痛症,属实证,是气郁而血滞,或者说气滞而血瘀。
  3、就是小腹的刺痛,拒按,而且痛处不移,如果是癥病的话,按之有块,如果是象后来说“亦主经水不利”,闭经,瘀血闭经,这里不管是瘀血的经闭,还是瘀血形成的癥块,或者腹痛非常剧烈,它都属于实证范畴,属于瘀血内结于胞宫,这里,比方说它说下新血,如果从经血来说,我认为瘀血的标志,第一,月经衍期,她(病人)可以几个月不来月经,你不用药物治疗,她(月经)可能来不了,这是瘀血标志,也许她不闭经,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就是月经衍期,推后,经色深,有块,发黯,发黑,用活血的下瘀血汤为例,它应该使经血的颜色逐渐转红,或者血块下得比较多,咱们用活血药以后,那病人她说,她那经血,血块下得可多啦,问她小腹部痛不痛,痛得轻了,这就有效,颜色逐渐的转红、变正,那也是瘀血得治的表现,我用下瘀血汤,为什么要给大家,引向肝硬化的治疗情况,肝脾肿大,因为在以前,没有大黄?虫丸中成药的时候,咱们要用汤药,但大黄?虫丸的组成有,很多味药,咱们在汤剂里开不出来,你就莫不如在下瘀血汤的基础方里,按照我说的加味方,就合成了,临床上那得从她(病人),大便的情况,和全身体征的改变情况加减应用,不去追求是不是新血下象豚肝一样,这是关于腹痛,我想到的辨证施治。
  4、还有一个,关于兼阳明里实的情况,就是小腹坚硬疼痛,恶露排出不畅,并且有大便的干、秘结,烦躁发热,日晡加重,这也是纯实证,而且是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用大承气汤是一个权宜之计,就是先通开,把里实去掉,然后再根据瘀血的轻重,怎么用活血化瘀法。
  2、产后腹痛的治疗,我们这也等于说了,虽然有虚证,但是,也不乏实证,就是一定不要,拘泥于产后多虚而不敢攻,只补而不去攻邪,否则那病是不能好的,只能是延长疗程,这是关于产后腹痛。
  3、妊娠腹痛的三个方证,在症状表现上,(1)腹痛伴有下血的胞阻,一定在病机上属于冲任虚寒,阴血不入胞宫去养胎,反而下漏,或者说漏下,阴血不能内守了,漏下,所以,胶艾汤一定是,胶艾四物汤加甘草,调补冲任,固经养血。(2)当归芍药散证,有腹中急痛,也有绵绵而痛,有小便不利症,眼睑浮肿症,或者有肝郁气滞的,就是经前紧张症,才属于有脾不调证,这个时候,咱们不管她是诸疾腹痛,还是妊娠腹痛,经期腹痛,只要属于肝脾不调,肝郁血滞,脾虚湿盛,就可以用它调和肝脾,血水同治,是化瘀利水法的代表方剂。(2)附子汤证,它提示了在妊娠六、七月的时候,腹部胀满,甚至于经常腹痛恶寒,这是表示她阳虚寒盛,她有一个标志性症状,就是少腹,有象扇风似的一种恶寒状,这时候,在脉象上要注意,脉弦,它不是肝郁,也不是发热,一定是腹痛恶寒,少腹如扇,为辩证要点,是阳虚寒盛,所以,用温阳散寒、暖宫安胎的方子治,这就是,《妇人妊娠病》、《产后病》,两篇里面,咱们针对腹痛,讲了七个方证,要注意鉴别。

  最后,就是竹皮大丸证,第10条,请看原文: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一类)
  这个“妇人乳中虚”,是指产后哺乳期阶段,我们昨天也讲了,妇女在产后,她恶露尽以后没有经血,主要是以血化为乳汁,这个时候她的体质,实际上就表现为,一个特殊的情况,气血更虚,所以,他(仲景)用,“乳中虚”来表示妇人,在产后一种特殊情况下,是特殊时期,表现的“烦乱呕逆”症,我认为,竹皮大丸所主治的就是虚烦,产后的虚烦呕逆,为什么出现烦扰呢?主要是因为阴虚,虚热扰及心神了,当然,胃气不和的话,她就呕逆,这就是统统从阴虚上,来解释产生的内热,实际上我们说,这个方里还用了,桂枝和甘草,因此,我曾经在讲,肺胃的气阴两虚证,是用白虚加参汤,对炙甘草汤,我给讲的是心的,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现在要讲的是竹皮大丸,讲的是什么的气阴两虚呀?看看这个方,是治什么的气阴两虚?它这个方子里面,比方说对虚热,张仲景和温病派,都非常重视竹叶石膏汤的应用,本方是用生竹茹,清其胃热,当然也为了降逆止呕,生石膏也是清热,而且不伤阴,辛凉之品,桂枝和甘草之间,大家看,这用量最多的是甘草七分,它是味君药,甘草,我们曾经讲过,气虚发热者用黄芪,或者补中益气汤,甚至小建中汤,这样化裁,针对气虚发热,现在,它(竹皮大丸)是甘草为君,独重,用小量桂枝配合辛甘化气,同时有白薇,白薇是清虚热药,所以他(仲景)讲的是,脾胃气阴两虚,用它清热降逆,安中益气。
  这里,“方后注”讲得也很好,比方说,“枣肉和丸弹子大”,枣肉和甘草配伍,增强填补真阴的作用,其补脾的作用加强,旨在安中益气,这是枣肉把它和成丸,然后说“有热者倍白薇”,那当然是虚热偏重的话,加用白薇,“烦喘者加柏实”,柏实是什么呀?柏仁,所以,柏仁的作用应该引起重视,就是说我们原来讲,酸枣仁是酸味入肝,亦入心经,与柏仁作为一个药对,专入哪一经?是入心经,还入哪一经?肾、大肠经,柏仁和枣仁联合应用,我引用[选注]给大家看,《本草经》说,柏仁、主惊悸,安五脏,而且益气,所以,柏仁和枣仁,我那天提供给大家是,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现在我讲的是单味药,酸枣仁,酸入肝,使魂入于肝,人才能卧,解决失眠问题,柏仁,《神农本草经》里面,讲“主惊悸”,惊悸病我们已经讲过了,有虚有实,那么,柏仁安五脏,而且能益气,《别录》说柏仁,疗恍惚,指精神恍惚不定,用柏仁,而且治虚损吸吸,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补药,也能够益血止汗,即能益气也能益血,本方证里面有烦乱,也是一种心神不宁证,恍惚不定证,他结果是在原方基础上,加柏实一分,加柏仁,所以,这个烦、喘、乱、呕、逆这些症,都是因为,脾胃气阴两虚所造成的,加柏子仁养血益气,气血双补,可见张仲景,善用枣仁、柏仁之意,由此给揭示得很清楚,现在首要的任务,要解决气阴两虚,所以,甘草为君,有人算了一下,全方里面,如果不算枣肉的量,枣肉它没有量,只要是把这些药量,混合到成丸剂就行了,若不算那个量,甘草的量是最大的,因总量加起来是十三分,其中甘草占七分,竹皮大丸对脾胃气阴两虚的,包括虚热为重,或者是气虚兼发热者,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方,你看补气为君,他却没用炙甘草,就是用的普通甘草,加枣肉,他用意是益气、补血,清虚热善用白薇,这个方子也等于给你启发了,这都是考虑,产后这样一个特殊情况,特殊时期,这是方后注的说明。
  我还想再说的,就是这个方子的[临床应用],1、产后的气阴两虚,兼有虚烦呕逆证,必用,特别是在加减法里请注意,虚热为重者,加重白薇,如果烦乱重者,加入柏仁,我还建议可以,将枣仁、柏仁作为药对同用,补气益血,还能够从心主神明,肝藏魂这个角度来增强疗效。2、就是用于更年期的综合征,这个方子对于气阴两虚型,我们昨天讲的是肾阴、肾阳虚,左归饮、右归饮可以应用,现在也可以把这个方子综合进去,或者和甘麦大枣汤合起来用,都是很好的。3、就是对于妊娠呕吐,我们讲了阳旦汤,讲了一个干姜人参半夏丸,现在这个方子,因为产前易热,有的是虚热,有的是因为气虚,所以,竹皮大丸也可以用于妊娠呕吐,因为有石膏,有竹茹清胃热,他不去用半夏,也不用人参那样大补的药,用药非常的柔和,这个方子,在临床应用上可以这么用。4、就是小儿夏季热,属于阴虚有热,但是不太重者,你不要去滋阴,因为他是稚阳之体,你稍加阴阳调和,他就好,这方又益气又养阴,比较平和,既然适合于,产后这样特殊时期的变化,那么小儿的话,体质是稚阳之体,他如果表现为气阴两虚,特别是阴虚有热不太重的情况,这个方子很好用,我觉得妙,妙在它既有补气的除热,又有白薇清虚热,特别是竹茹,非常的轻,清化除烦,所以,竹茹、竹叶的应用,请大家回去复习《中药学》。
  再往下说,就是关于产后热利伤阴,湿热痢疾,我们在第十七篇讲了,“白头翁汤秦连柏”,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四味药组成,考试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把白头翁汤方歌记熟了,上去就写上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这主药给丢了,你说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现在我要说的产后饮食不当,出现了下利赤白,这时候也要考虑产后的特殊情况,原文说: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一类)
  这个方也等于教给我们,治痢疾的白头翁汤,是清利湿热来止痢的,那么对于产后的病人,还得加上甘草、阿胶,是考虑她气血虚的问题,虚到什么程度呢?是伤阴了,伤中了,所以,得加上甘草、阿胶,养血缓中,这种热利当然不重,要真是痢疾很重的话,你加上甘草和阿胶也不行,所以,这一定得是虽有下利赤白,但是阴血受伤,热利下重依然存在,要酌情使用,它这是一种举例,或者是加减方来提示你攻中兼补。
  还应该要说的,就是在245页最下面,我说过建中法四个代表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以[附方]的形式,出现的《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就是在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上当归: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饮。”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腹中刺痛应该是瘀血征象,他结果不用下瘀血汤,反而用的是当归建中汤,他认为是产后虚羸,因虚而致瘀,应治其本,叫做内补当归建中汤,连这个名取的都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产后所有的疾病,包括腹痛,一定不要就其一个症状而言,产后中风也是,你比如说,不要看面正赤,你得看到底是实热,还是全身体征是阳虚,这个腹痛也是,你不能听她一说,“我肚子痛,象针孔那么样,就认为是瘀血,马上用下瘀血汤,忘记了产后这种特殊时期,不行,那么就治病求其本,告诉你内补,补虚之后,这个瘀血,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治疗。
  下面讲的,“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挛)痛引腰背”,你看这肚子疼得不轻,有牵拉的,还有影响到腰背疼痛,“不能食饮”,临床你若看常了,妇女患者,她经常主述症状的话,她不只说腰疼,后背也疼,有的时候,可能跟她的职业有关,脊背活动得少,当然有影响,但是虚证,气血不足的病人,真就是四肢痠软,腰背痠疼,就是气血不达,气虚血少的表现,所以这个地方,他形容得真是这么回事,腹中?痛,应该说,也有脊痛,但是除了腰痠背痛,还有四肢痠软无力,不能食饮,所以,这也能体会脾为气血生化的源泉,表现在临床症状上。
  当归建中汤证写得非常全面,“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产后一月,即在“月子”之后,你用这个方作为调补之剂的话,就假设说没有这些症状,吃上这个药“令人强壮宜”,可补气补血,所以,这也等于从中焦,给你补益,建立中气,使你强壮,不会产生,产妇那种三多(多虚、多瘀、易外感),这是认为它是一强壮方,补益方,这就是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当归。饴糖,在“方后注”里面,又特别说了一下,“若大虚”,虚得重的话,把饴糖加到六两,加重饴糖的建立中气,为其主要的原因,然后,提到“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我们今天净讲漏下了,讲的是血量少,或者淋漓不断,或者时止时下,都叫做漏下或者叫做经漏,这里说“去血过多”,甚至血量很大,就是如崩中了,血崩,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所以我就是这样,要想补血的话,我就用熟地和阿胶配伍,这就是当归建中汤给你的启发,如果因为内热,你可以用生地配黄芩炭,或者是丹皮,就是得用凉血的办法,如果有瘀血,那你就不能用阿胶了,就得用三七粉了,当归建中汤“方后注”讲,随证在原方基础上加味使用,举例了,若崩伤内衄不止,失血过多,你得分清是血热,还是血瘀,若因为血虚,要分别对待,这只是举例说明,后面是讲的替代药,替代药怎么着?“若无当归,以芎藭代之”,这也是选其什么呢?就是让它补血不留瘀,得有行滞活血之意,特别川芎是血中之气药,你要用了一系列的补血药,你得用川芎。“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也行,这对我们临床也有现实意义。
  整个产后病,讲了新产三病,有什么呢?有病痉,病郁冒,病大便难,我说大便难的问题,不仅新产妇人,你比方说,属于气虚的,用补气药,在《绪言》里,我曾经讲一位老年人,习惯性的便秘嘛,用很多很多的润下药,种仁类的药,攻不下来,我现在是讲产后病的体质因素影响,然有一类习惯性便秘,并不是因为产后,如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可以考虑是不是气虚传导无力,传化无力,用黄芪、白术,包括太子参,也可以配合玄参,或者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这样配伍。还有一类,血虚,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当归的润燥、通便作用,我们可能还讲一些象瓜蒌仁,还有杏仁、郁李仁、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那是纯润下药,我要说加杏仁的道理,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其药性确实偏温的,而瓜蒌仁也是,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去认识,瓜蒌仁却是偏寒凉的,所以,你说是大便难,我说不要抱泥于,她产后大便难应该怎么治,对于习惯性便秘,现在实际上已经超越了,麻子仁丸那个篇章那个条文,所讲的一种类型,比方说,在用肉苁蓉,又可以考虑是肾虚还是精血亏虚,所以说,有的病人,比方说年轻的女子,有的不孕症,她曾经伴有大便的不正常,便秘或者大便干结,你应该给她调经,四物汤为基础,加上补血润燥的药,月经调理,促孕时间能够缩短,而且,对她的大便自然而然就好,她自己都感觉奇怪,“我说怎么月经调畅了,大便还好了呢?”所以我们也讲,妊娠期小便难,同时也兼大便难,为什么要用那个方,当归贝母苦参丸,同时调了,这里我体会,你要是方与证辨对了,病机辨准了,主证抓对了,其它的症状迎刃而解,不药而愈,就是这个问题。

  整个讲完了,下面我们把产后病,和妊娠病变统一作一下小结:

  小结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诊断:(停经后)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01)
  癥胎鉴别┬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02)
  辨┬妊娠恶阻┬概念: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
  证│    │证治┬阴阳失调,胃弱气逆──桂枝汤──化气调阴阳(01)
  施│    └  └胃虚寒饮──干姜人参半夏丸──温中补虚,化饮止呕(06)
  治│妊娠漏下┬癥痼害:妇人宿有癥病,现复受孕成胎,停经未及三月,忽又
  │    │    漏下不止,并觉脐上似有胎动,此为癥病影响所致(02)
  │    │妊娠(胎漏):冲任失调,阴血下漏,以致不能入胞养胎,见妊娠
  │    │      下血而腹中痛(04)
  │    └证治┬宿有癥病──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以止血(02)
  │    ┌──┴冲任虚寒,阴不内守──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04)
  │妊娠腹痛├阳虚寒盛──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03)
  │    └肝脾不调证──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化瘀利水(05)
  │胎动不安┬血虚湿热──当归散──养血健脾,清化湿热(09)
  │    └脾虚寒湿──白术散──健脾温中,除湿安胎(10)
  │妊娠小便难──血虚热郁──当归贝母苦参丸──养血开郁,清热利湿(07)
  └妊娠有水气──气化受阻──葵子茯苓散──利水通阳(08)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新产三病┬成因┬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病痉
  │  │亡血复汗,寒多──郁冒
  │  └亡津液,胃燥──大便难(01)
  │证治┬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
  │举例│     ──小柴胡汤──扶正达邪,和利枢机(02)
  └  └病郁冒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大承气汤──逐邪祛实(03)
  产后腹痛┬血虚里寒──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虚养血,散寒止痛(04)
  │气血瘀滞──枳实芍药散──行气散结、和血止痛(05)
  │瘀血内结──下瘀血汤──破血逐瘀(06)
  └瘀兼里实──大承气汤──泄热通便(?逐瘀)(07)
  产后中风┬太阳中风──阳旦汤──解表祛风,调和营卫(08)
  └阳虚中风──竹叶汤──扶正祛邪,标本兼顾(09)
  产后虚烦呕逆──竹皮大丸──清热降逆,安中益气(10)
  产后热利伤阴──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热止利,养血缓中(11)
  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补血和血,散寒止痛(附方)
  好,同学们请看题板,二十篇,妇人妊娠病小结,我们讲了妊娠诊断,停经后,妇人得平脉,但是阴脉小弱,讲的是尺脉的小弱,是一种早孕的现象,通常大家所知道的,妊娠脉象是滑数的脉,是妊娠三月以后,老百姓都讲,给我把把脉,看看上没上脉,那都是指妊娠三月以后,所以,他(仲景)讲的是早孕的情况。其人渴,我讲了是血虚,不能够上濡,因为阴血偏虚了,所以出现血不能濡之,这个“呕”字,我今天要加上来,是因为在注家里面,有尤在泾在他的注本里提出,这个“渴”字应该是“呕”,为符合临床实际,但是,大多数注家认为“不能食”,实际上对早孕出现的,恶心,不欲食,或者呕吐,或者择食,不吐,但是吃东西有挑剔,都应该在“不能食”范围内,因此,不用单加呕症,我昨天已经把渴的病因说出来了,都视为轻症,所以和外感没关系,因此说“无寒热,名妊娠”,这里面突出了一个“阴脉小弱”,和“不能食”,是早孕的一个标志。
  癥胎鉴别,这是桂枝茯苓丸的条文,第2条:“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这里有癥痼害的概念,我们五版《讲义》已经解释了,“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这是胎癥的鉴别。
  在辨证施治的部分,妊娠恶阻,什么叫恶阻,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在证治上,阴阳失调,胃弱气逆,桂枝汤,化气调阴阳。今天我用一个表格来解释,它也是一种温脾胃,和阴阳的作用。胃虚而寒饮,干姜人参半夏丸,温中补虚,化饮止呕,这是为了便于记忆,把这个治疗恶阻的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给大家进行了,一个辨证施治的举例。
  妊娠漏下,就是妊娠下血的这一部分,癥痼害:“妇人宿有癥病,现复受孕成胎,停经未及三月,忽又漏下不止,并觉脐上似有胎动,此为癥病影响所致”,也就是说这个胎动是假象,不是真的胎动,因为妊娠的月份和腹形不符,因此说下血和胎动是癥病影响所致,因此叫做癥痼害。胞阻,也叫妊娠胎漏,是冲任失调,阴血下漏,以致不能入胞养胎,见妊娠下血而腹中痛。所以,胞阻在概念上,一定得是妊娠以后腹痛兼下血,才叫胞阻,它为什么叫“胞阻”呢?因为它不能够入胞养胎,而变成阴血下漏了,兼有腹中痛,是冲任失调所致。证治上,宿有癥病,就用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以止血。冲任虚寒,阴不内守,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就其原文的本意,是消瘀化癥以止血,对桂枝茯苓丸,目前临床的应用,和科研成果的研究,已经证实它是化瘀利水方的代表,是消瘀化癥的作用,可以应用在很多疾病方面。
  妊娠腹痛,除了我刚才讲的胶艾汤证,所表现的妊娠腹痛兼有下血,再就是,阳虚寒盛用的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那么肝脾不调证,用当归芍药散,我们讲是肝郁而血滞,或者肝虚而血虚,再就是脾虚气弱而湿盛,对这两个方面,有调和肝脾,化瘀利水之功。
  胎动不安方面,血虚湿热的用当归散,养血健脾,清化湿热。我觉得,这个条文上,不一定非得去追求要常服,而是应该看到,从理论上要重视肝脾的问题,再一个就产前易热,那么这里面告诉你,黄芩和白术是安胎之圣药,因为血虚有湿热的产生,当归散还有,养血健脾、清化湿热的作用。脾虚寒湿的话,用白术散,健脾温中,除湿安胎。
  妊娠小便难,血虚而热郁,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养血开郁,清热利湿。贝母的应用,苦参的应用,我觉得,可以外延到,其它疾病的应用上。
  妊娠有水气,这里写的是气化受阻,这不是水气病,不是脾肾阳虚,所以葵子茯苓散,对于妊娠末期出现的情况,一定要慎重,也是利水通阳作用,利小便仅仅是一个权宜之计。这是关于《妊娠病》篇小结。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十一篇,有关妇人产后病证治:

  新产三病,在成因上,我已经用一个示意图,给大家说了,现在是以原文的基础,给大家归纳,第1条里面讲“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病痉。原文说“亡血复汗,寒多”,则生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在证治举例上,举了产妇的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用小柴胡汤来扶正达邪,和利枢机,柴胡汤在这里用,到《妇人杂病》篇里面还要讲,热入血室用柴胡汤,大家就要注意,在柴胡汤的应用上,咱们已经连续几篇讲,所以,应该引起重视,柴胡汤,病郁冒解了,郁冒解的话,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这种发热,认为和里实相关,也是一种急则治标的办法,就是逐邪祛实,这个实,你得看,我今天讲了,有的就是由于积滞所致,可以通过通腑攻积导滞,她也就好了,如果因为瘀血而实,那你得再根据病情来决定,是化瘀,还是怎么样,这个实,实际上不单一,来考虑它就是积滞在里,因为它说能食,郁冒解了能食,但是又发热,因为是产后的一种病情,应该考虑多方面,这就是一种举例。
  产后的腹痛,血虚里寒,因为咱们在讲血虚寒疝,已经熟悉了,这里面具体说当归生姜羊肉汤,对于产后血虚,是补虚养血,散寒止痛,其中这条文里面“异病同治”,还可以治疗虚劳不足及腹痛,还可以治疗血虚寒疝,所以一方三治,在这条文里都已经总结进来了,这是针对在血虚寒疝出现。在产后血虚里寒的腹痛,再一个就是虚劳不足,气血瘀滞,枳实芍药散,行气散结、和血止痛。瘀血内结的下瘀血汤,破血逐瘀,这个方面我都给大家讲了,关于在[临床应用]上,这两个方子是很有意义的。关于瘀兼里实,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就更证明了产后多瘀的问题,先用大承气汤,也是这个道理,先通腑,把它泄热通便,然后逐瘀,可能有的同志也会想到,承气汤本身,大黄不是有化瘀的作用吗?但它和硝黄配伍,还是泻下作用力比较大,取它的泄热力,所以泄热通便之后,然后再考虑是逐瘀,还是化瘀,这要进行辨证。
  产后中风讲了一个太阳中风,用阳旦汤,解表祛风,调和营卫,我给大家补充了,尤在泾希望阳旦汤加黄芩,不让它从太阳走向少阳,还有陈修园,提出阳旦汤加附子,因为它容易阳虚,容易受风,这都有一个考虑。阳虚中风的竹叶汤,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竹叶汤的应用,我请大家注意了,和薯蓣丸用药的差异。
  产后虚烦呕逆,用竹皮大丸,清热降逆,安中益气,这又讲了脾胃气阴两虚型,关于气虚发热,还是阴虚发热,何者为重,就气虚补气,阴虚加重白薇用量,而且柏仁,柏子仁的用意,给大家解释了。
  产后的热利伤阴,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那么甘草、阿胶的用意,就是在治疗痢疾的,清热止利的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加重养血缓中的作用。
  产后的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给大家把[附方],《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提出来,这就等于整个“建中法”的四方齐了,包括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再加上当归建中汤,这都是饴糖为主药的,若是桂枝汤变方基础上,加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加当归,就是内补当归建中汤了,所以,又从这个方,演化出当归补血汤,就是黄芪、当归,叫当归补血汤了,这里,大建中汤例外,大建中汤是特殊的,用人参和饴糖来加强补中作用,用蜀椒和干姜配伍,加强温中散寒的作用,大建中汤和它这个不一样,是饴糖为主药,加人参加强补中的作用,用干姜和蜀椒加强温中的作用,这是四个建中方里面,就大建中汤特殊,我们现在说,当归建中汤,补血和血,散寒止痛,在[附方]里面,这个方我还讲了,“方后注”的加减法,以及替代药的举例。
  好了,这堂课到这里,谢谢大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