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80讲

  第80讲 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
  好,同学们,我们上课。
  6、现在,我就谈一下2001年第9期,《中医杂志》上,专题笔谈徐长卿的用法,其中新疆的一个作者,他写到徐长卿治疗脏躁证,徐长卿,在以前,我就是治风湿痹证,腰腿疼者,我加徐长卿,而且我都是20克、25克的用,没再多用过,结果他介绍一个老中医治失眠,喜用徐长卿,就是这个作者他提到,他是从老中医那里得来的启发,治疗脏躁,那么在辩证用方当中要加入此药,确实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我把他的说法,提供大家参考,临床实践去摸索,是不是象他所说的那样,咱们现在要学习或者查阅文献,看杂志的文章,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辨证的来看,要提防假知识、伪科学,尤其是当今时代,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你才会觉得中药方真好使,而且不用多,就象我刚才说过的温经汤,我就感觉,对温经汤还得好好研究研究,不拘泥于条文本身,他(论文作者)介绍的方子,就是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小麦20克,大枣10枚,白芍15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陈皮5克,柴胡6克,10付(水煎服),没见效,即按照治疗脏躁原方,加上了我刚才说的滋阴法,疏肝法,用了白芍、生地、麦冬、陈皮、柴胡,10付药,疗效不显,然后,他在上方又加上了柏仁、枣仁,加柏仁、枣仁的道理,我上次已经说过了,竹皮大丸里面为什么加柏仁,为什么可以和枣仁作为药对出现,他说又加了徐长卿15克,结果疗效很好,然后,他分析药物的作用,他说,徐长卿辛温无毒,长于祛风止痛,止痒,常用于各种的痛证以及皮肤病,他说徐长卿用于皮肤病,我也没用过,皮肤病我用别的药,没用过徐长卿,《神农本草经》记载,说徐长卿这个药,“主注易亡走”,就是对皮肤病有效,“啼哭、悲伤、恍惚”,对精神恍惚,徐长卿有治疗作用,请大家注意,2001年连续两期《中医杂志》,专题笔谈很多很多,关于徐长卿所能够治的,一些疾病范围,很值得一看。
  7、我觉得脏躁,咱们是从脏阴不足上考虑的,包括他(论文作者)说,加徐长卿的问题,我觉得,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如果是在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化热情况下,这个方不行,它是偏于甘,温,你别看那药轻,还是偏于甘温的,你不能助火,不能火上浇油,什么方好使?我觉得可以用温胆汤,黄连温胆汤,这一定在治法和方药上严格区别开来,加哪些药,你就根据情况,咱们刚才已经说了,不占时间了。
  8、我刚才提示了,百合病和脏躁应当鉴别,它俩有什么异同点呢?看看从概念上,是不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而且百合病也讲了是心肺阴虚,以心阴虚为主,这个甘麦大枣汤也是从脾来治,解决脏阴不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相同点,第一,都是情志失调,情志所伤,在病因上,特别是抑郁,思虑过度这个因素相同,在病机上,相同点都是阴液的不足,心神受病,第三,在证候上,就象“如神灵所作”,但“身形如和”,第四,在治疗上,都应该益阴,养心,安神,百合地黄汤所提示的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养心安神,而甘麦大枣汤,我们现在写的功效,补益心脾,达到安神宁心的作用。这是两个类似病证相同的地方,我这就等于给你举例,请你把《金匮》中所有的情志病,来进行一下鉴别,或者综合分析,要说不同点的话,我简单说,(1)百合病,①心肺阴虚以心阴虚为主;②它的症状表现,就是我说的,饮食上的改变,精神的改变,起居的改变,感觉的改变,而身形如和,那么诊断的依据是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是属于阴虚内热证为诊断依据;③治法上,我说过了,滋阴清热,养心安神;④代表方,百合地黄汤,常用的变方,百合知母汤。(2)作为脏躁来说,刚才已经讲了,①脏阴不足,虚火躁动这样的,一个病因病机;②它是情志不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等等症状;③治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④甘麦大枣汤主之,时间的关系,情志病以这两个为例,给大家横穿了一下,《金匮要略》里面的所谈。
  现在,往下来说,就是月经病为重点,月经病里面,崩漏,经水不利,经水闭阻,水血俱结于血室,它还是侧重在血虚和血瘀两个方面,我们说月经病,在病因上,现在发展和机理认识,都大大的提高了,现在因为基于张仲景时代的认识,偏于血虚和血瘀两个方面谈的,所以,首先我们来看崩漏的概念,指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净者,称为崩漏,我已经在前面讲过什么叫崩,什么叫漏。陷经,这是条文里面所涉及的一个名词概念,指经气下陷,下血不止,叫做陷经,这是张仲景自己特定的一个概念,大家要知道。在证治里面,两个都涉及到了冲任虚寒,这个是冲任虚寒挟有瘀血证,用温经汤。冲任虚寒证,用胶姜汤,我曾经说过这个方子有方名而没有药,咱们还得具体讨论一下。
  现在请大家看第9条,第9条的叙述,是张仲景用自注,夹注的办法递进的方式,进行了解释,第9条说: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一类)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提出问题了,以上这些表现怎么回事,为什么?“师曰:此病属带下。”刚才我说了,带下的含义很广的,可以说是妇科病的一种概称,“何以故”,为什么是带下病呢?“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是一种递进的、自注的方式,回答了,为什么妇女在年五十左右的情况下,出现了“病下利数十日不止”,请大家注意,为什么要说是下利,因为“七七天癸竭”,和经血没关系了,所以他说下利,下利数十日的病情,当然不是就是几十天的问题,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止,然后有病情,什么情况呢?“暮即发热”,后面“手掌烦热”,大家想,这是个什么证?之后有“少腹里急,腹满”,“唇口干燥”,这个我们需要和第十七篇的下利证,要和十六篇的瘀血证联系起来,考虑他说了些什么,当然,他回答了,“此属带下病”,你怎么知道?是什么原因来的?“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唇口干燥”,正是我们在讲瘀血病证,我给大家最后综合了,瘀血病证,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病因病机,包括治法方药,已给大家归纳,所以这地方不说了,我们现在要讲这个下利的问题,根据“暮即发热”和“手掌烦热”,注家一律说,应该是指阴虚内热,因为它到傍晚,热就起来了,阴虚发热,夜热早凉的特点具备,那么再根据它什么呢?就比方说,和下利也没看出什么关系,而且他(仲景)自注了,是有瘀血在少腹不去,所以,有的注家认为,“病下利”不合理,假设说应该属于天癸竭的年龄了,结果现在又见下血,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是瘀血在少腹不去所造成的,因此把下利应该改成什么呢?是在讲妇女下血病,而且已经在“年五十”的情况,这是要改“下血”的道理,因为他自注已经回答了,这样的一个病因。第二,就是说既然是瘀血了,我们讲瘀血证如果日久的话,最易化热,所以,这种“薄暮即发,手掌烦热”,特别是手足心热,也可以考虑瘀血化热。所以,一类专家或者注家同意,这是针对瘀血不去,伴发的瘀血化热的脉证,再一类的注家,同意两者兼有,就比方说,我们讲的女劳疸,那不就是阴虚发热,而且又兼有瘀血嘛。所以我认为,我也同意第三者意见,就是瘀血化热肯定有,但是日久它也会有阴虚的症状相兼,所以不要绝对,这样的认识有利于你辨证用药,不会因为她的病情,通过咱们的药物治疗,有时候阴虚解决了,还有瘀血发热的情况,或者瘀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你不要动摇,还是瘀血去,这些症状才能消除,这一些其它的问题,等于再次让我们明确,瘀血的脉证里,第一,唇痿舌青,应该讲不只是唇口干燥,因为瘀血应该是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唇口干燥,舌青的话,没化热,就是但欲漱水不欲咽,或者唇青口燥,舌尖,舌边有瘀血表现,重的话,化热就兼有这样的症。
  现在我要说,温经汤是怎么组成的,刚才我提示了,有几个方合成的问题,现在我想,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第一,温经汤的命名,是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离合真邪论》它讲妇女的月经,和天地气候的变化有关,有的女孩子为什么一换环境,或者一离家外出,她月经也有变化呢?那是自然生理现象,它(月经)随着你所居住的环境改变,它有改变,那是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现在,我要说,和天地之间变化相关的内容,我就引证和温经汤有关的,一共是四句,“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所以,这是冲任虚寒引起的血瘀,出现了闭经,不孕,甚至于下血,本篇后面都有说的,他认为,冲任两脉得保证,它流通,就得解冻,得温和,所以,将本方起名叫温经汤了,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温经汤的方歌自己编的,“温经汤用归芎芍”,因为我反复几次告诉大家,归、芎、芍,在四物汤里面没有地黄的时候,它(方中)为什么单用归芎芍,《金匮》中多少个方了?从奔豚汤开始,我就给大家讲,“归芎芍齐调肝血”的问题,女子以肝为主,以血为主,所以,“温经汤用归芎芍,党参吴萸与阿胶”,这都是补气补血,从温中上说都有好处,特别是对肝,吴茱萸必用,你别考虑,这个药热吧,那怎么办呢?人家有佐制的,有丹皮,有麦冬,所以,这原方一定记住,党参、吴萸与阿胶,又和我刚才说的理论吻合。丹皮、麦冬配桂枝,丹皮、麦冬是凉的,桂枝是温热的,所以,这么寒热错杂的时候,你寒温并用,这方也能体现,“丹皮麦冬配桂枝,半夏生姜炙甘草”。再念一遍,“温经汤用归芎芍,党参吴萸与阿胶,丹皮麦冬配桂枝,半夏生姜炙甘草”,可以说,这个方是妇科调经的祖方,我们把它写成,尽管也属于冲任虚寒,要体现温经的作用,功效叫做什么呢?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关于药物之间的配伍,五版《讲义》上写得很清楚,我同意,你们自己看,我把方歌和它的功效告诉大家,我说它是妇科调经的祖方,那么,在妇科病的主治上,第一,必须符合这个病机,即冲任虚寒,兼有胞宫瘀阻的崩漏,痛经,月经不调。第二,冲任虚寒,兼有胞宫瘀阻所致的不孕症,以及孕后的胎动不安,温经汤是可以用的,都得符合冲任虚寒,兼有瘀血,这是胞宫瘀阻以后,不孕症,孕后的胎动不安。第三,冲任虚寒所造成的带下,腹痛。第四,产后虚寒腹痛,或者阳虚发热,原来我讲阳虚发热,强调的是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后来,我那天又讲了个竹皮大丸,脾胃气阴两虚的发热,现在,我认为温经汤也有这个作用,不管是虚热,还是刚才说的瘀血发热,还有血虚发热,阳虚发热,只要它不是外感发热,都可以用这个方,它就有这作用,还有就是,比方说对于治疗不孕症,我昨天给大家介绍了五子衍宗丸,八子种子方,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气滞血瘀的话,温经汤晃可忽视的一个方子,一会我再说“方后注”,张仲景就告诉你了,它也治不孕症。如果气滞血瘀的话,本方加川楝子,加穿山甲,包括通草,或者路路通这类的药也行,觉得化瘀作用不够,可以用丹参,这是对于气滞血瘀型。如果是兼有脾肾阳虚的,就加菟丝子,韮菜籽,所以,对阳痿的病人,精子如果数量少、质量差的,韮菜籽有壮肾阳的作用,这就得上农贸市场去买了,药店不提供韮菜籽,鹿角片、紫河车粉,现在我看临床上,紫河车粉或者干脆就用胎盘,干燥的也好,新鲜的胎盘更好。第三,肝肾亏虚的,熟地、鸡血藤、制首乌、枸杞子、巴戟,这都是很好用的,可在这个方里面加进来,兼有痰湿阻滞的,用苍术、白芥子、川牛膝、黄柏,对不孕症的诊治,当然也应该结合西医检查,搞清到底差在哪,如果在女方的责任上,一定要搞清楚是哪一个路段,发生了障碍,是卵巢功能的问题,还是输卵管的堵塞,炎症,还是有什么包块,或实质性的东西,再就是子宫性不孕,子宫本身的问题。关于子宫发育不良,有的说子宫体小,影响到受孕,我认为可以用本方加泽兰,在调经的问题上解决以后,应该用八珍汤,或者是受胎丸这一类,有利于子宫的情况改善,所以用中药促进她怀孕。
  再请大家看,张仲景原文的“方后注”怎么说的,“方后注”,“分温三服”,第一,我就讲了主治的病证,一定是冲任虚寒兼有瘀血,第二,他说的,“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所以,冲任虚寒,月经不调,直接影响到受孕,第三,“兼取崩中去血”,崩漏,属于冲任虚寒的崩漏,温经汤也可以用的,第四,“或月水来过多”,瘀血,这个月水过多,它和血虚、血热的,那个证要严格区别,就是血色深,有瘀血,所以,你硬让血止不住的时候,请你考虑是否有瘀血,活血化瘀药,我原来提供给大家参考,茜草少用,5克,有的时候可以,或者用汉三七,本身化瘀止血,现在,这个方子也有这样的作用,第五,“及至期不来”,月经到时候不来,那叫瘀血闭经,或者月经后期,一定得属于瘀血,而且是冲任虚所致,这个方子才这样用,我觉得,这个方子对于他提到的,“年五十”的情况,的确就是属于更年期阶段,我倒不一定非得50岁以上,42岁,有的人就已经进入了更年期,其卵巢功能下降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就不要拘泥非得是“七七天癸竭”,现在我不说嘛,还有55周岁天癸还没竭的呢,所以,一定要根据临床实际表现,来确定,我要说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一定得落脚点在虚寒上,冲任虚寒兼有瘀血,血因寒而瘀,而凝,年轻一代的,由于她很多的因素,造成她经水不来,或者是经水淋漓,这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就是确实偏于热或者偏于湿热,所以,那就不能用温经汤作基础方了,刚才比方我提到的丹栀消遥散,丹岑逍遥散,就是用那个方你再进行加减,这个方如果说在年龄段上,我说就是更年期左右的患者,最适合,一定是冲任虚寒,还要引起注意的,尤其是老百姓都知道,该绝经了,或者是绝经一段时间以后,又突然下血,要进行分析,有的说“倒开花”,实际上包括宫颈癌,或者子宫癌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崩漏治来治去,你如果不结合西医的检查跟上来,有的时候,就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没被及早发现,等发展到了宫癌就危险了,本来咱们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腺癌,现在基本说治愈率90%左右,或者以上,如果失掉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反而造成了严重后果,还有一类,我觉得就是属于年轻女子的崩漏,或者腹痛(痛经),尤其是未婚女子,出现的腹痛非常严重,如果就是按带下,或者按照一般的行经腹痛,痛经来对待,有的时候,也会误人的,就是好多未婚的女子,第一,她羞于检查,第二,她不愿意看月经病,有的突然来就诊的时候,发现已经是子宫癌的晚期了,所以,最早应该使用肛诊,通过肛诊给她排除一下器质性的病变,或者搞一些涂片是很重要的。关于崩漏的这部分内容,关于腹痛的部分内容,它所包含的疾病非常复杂,我说温经汤临床有效,但是,我要请大家注意,排除相关的器质性病变,一定得是这样的病因病机才可以,还有,我觉得温经汤对于男子,对于男子的不育症,精室的虚寒,精少,精子的活动率差,包括男子的睾丸肿痛,特别是冷痛,不是热证的那种,冷痛以及疝气,温经汤,也是通过它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作用取效,这个方子值得考虑,象我刚才讲的那个病人是特殊的,我自己遇到的,咱们再慢慢摸索,这是人家资料里面记载的,男女的不育,不孕,只要属于虚寒兼瘀血的即有效。
  12条,他讲到冲任虚寒一种类型的: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三类)
  关于陷经的概念,我已经说了,“漏下黑”证明是她的月经颜色发黑,当然,她伴有的症状,应该说从色黑上来理解,出血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它是属于不能摄血,冲任虚寒不能摄血了,她得有神疲乏力,畏寒怕冷,以及头眩心悸,舌淡苔白,脉象微弱,这样的一派虚寒征象,才能考虑胶姜汤,胶姜汤的争议,1、就是胶艾四物汤,我上次课讲的芎归胶艾汤,即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甘草,一定是这样,他说就是那个方,但是,为什么说不能这么武断呢?我在《绪言》里面讲,五首方剂,所有的《金匮讲义》都不包括它,我认为,应该考虑,它也属于有方名没有药的方,为什么呢?张仲景作为异病同治,他一定得是说,一个方能治什么病,你象咱们现在复习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治疗血虚寒疝,又能治产后的血虚腹痛,又能治虚劳不足,肾气丸五用,五处所见,就是因为崔氏八味丸,这是因为它源于崔氏的发明,后来都叫做“八味地黄丸”,或者叫做“金匮肾气丸”,它改名了,故不能因为说这里用胶姜汤,就把胶艾四物汤改成了胶姜汤了,大家可不可以理解?2、再一个争论就是说,应该是阿胶配干姜,还是阿胶配生姜?各说各有道理,(1)有的认为,它既然是病在胞宫,那么就应该是用炮姜,这是一类。现在说,是冲任虚寒不能摄血,有的人说用炮姜是不是太热了?太热是不是更加动血?但是我们说,只要是寒到一定程度,需要温经就得用,只是在量上把握,取它的什么作用呢?一定得是解决冲任虚寒的问题,所以温补冲任,你若没有热的炮姜,生姜它能到达下焦的胞宫吗?对冲任的问题,一定涉及到肝肾与冲任的关系,所以有人同意炮姜,又怕热药动血,那就是看你辩证,看你用量,炮姜,少腹逐瘀汤,大家看看,是炮姜配归尾效果才好,它才能种子,才能解决虚寒而致的瘀血证和不孕症,这是配炮姜的道理。(2)也有的说,配生姜合理,显然配生姜的话,是温中的作用,但是,生姜对在下的问题,解决得没有炮姜好,这是一种见解,提供给大家参考。(3)也有的说,干姜也行,但是,总的目的,我觉得一个是为了温中止痛,再一个就是为了补虚生新,咱们总说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作为一次月经的话,它一定是作为一种旧血让它排尽,才能促进下一次月经的储备,新血得生,如果有瘀血不去,或者不尽,它就要在临床上发生病证,而且虚积越重。为什么说调经药,需要三个月经周期的观察?就是要看它是不是旧去而新生,一定要解决这个基本问题,所以,中医的所长,或者说张仲景的三篇对于妇科学,妇产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我觉得,目前完全靠手术疗法,来解决妇产科疾病的看法,是偏颇的,而对于功能性的疾病,中医药却是它的优长,学仲景学说的妇科三篇,我觉得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具体经方的配伍意义,和对它适应证的掌握上,对我们将来临床,或者说在提高辩证水平上,是很有帮助的。对胶姜汤我说了以上几种看法,我提了我自己的想法。
  它(原文)里面讲的是,“漏下黑不解”,不解,怎么理解?漏下怎么叫不解?实际上是说,她经血尽管是量少,它就是总漓漓拉拉不干净,淋漓不断,是淋漓不止之义,不是说治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是说这种经血量少而淋漓不止,所以,它才是属于冲任虚寒,而且颜色深。经血正常的话,有三天,有五天,有七天,各人有各人的规律,这个不要统一规定,就是要根据临床病证来说。现在我觉得,关键是血少的时候,它必然颜色就深,血少必然色黑,关键是有没有瘀血块,有没有伴发症状,这是关于第12条原文,所提到的问题。
  第10条,看土瓜根散证: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二类)
  见:这个字不能念再见[jian]。
  “经水不利”,[词解]说指月经行而不畅,这是属于一种月经不调的表现,“经一月再见”,指一月两次行经,都有少腹满痛,这是最早的对痛经记载的条文,就是作为中医妇科学也承认,这条文是张仲景第一次,描述痛经的临床表现,部位在少腹,真就是这样,疼,而且胀满,这是通过方剂分析,能看到是一个瘀血痛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组成,它之所以叫土瓜根来命名,土瓜根,实际上咱们《讲义》上,也都抄下来叫“王瓜根”,南方人所称王瓜,现在临床上,我药局从来没有抓出过王瓜根,医院也没有这个药,咱就得实事求是说,那就得用活血化瘀药来代替,你不能说硬等着这方,没有王瓜根我就不能用了,学什么呢?学其本质的精神,精神实质说什么呢?就是你可以用丹参、桃仁,用这些药来代,因为上次我讲当归建中汤时,张仲景给你举例了,没有的药怎么办呢?找相雷同的药替代,现在王瓜根你开不出来,你别说这方我不会用或者不好使,你可以用凡参、桃仁来代,包括桂枝茯苓丸,加上?虫之类的虫类药,其活血化瘀力还不比五瓜根厉害?所以,你就选活血化瘀药代着王瓜根,因为它这里面有桂枝,有?虫,有芍药,所以我说,你就在桂枝茯苓丸基础上,加上这类药就行,目的还是取它化痰通经止痛作用,这个方的后边,他也提到了要有清酒的问题,所以,也是为了行其药势,来解决她痛经的问题,我觉得,象咱们讲过的失笑散,芍药甘草汤,元胡、乌药这样的药对,对于痛经紧急情况下,都是可选的。对于月经先期,经期紊乱,属于血热的,这个方应该考虑是用,还是不用,因为它毕竟是对于血瘀的痛经,瘀血痛经有效,所以,血热的“一月再见”,就不能用这个方了,不可盲目的用,一定是瘀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才行,所以,它是一个祛瘀血的方,这是关于土瓜根散。
  下面的抵当汤,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因为《伤寒论》也学过了,抵当汤的成分你看是什么呀?他讲的是: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一类)
  然后,他又写的小字,“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这个方,男女只要属于,瘀血内结者,对瘀热内结,抵当汤为什么好使?你看它方中选的药,水蛭三十个,得炒了,虻虫三十枚,炒了,去它的翅和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而且得用酒炮制,炮制的酒大黄,都是针对瘀血内结成实的,所以他用于经水不利下,即闭经,瘀血闭经了,可见抵当汤所主的是瘀血证,但是,已经内结成实,所以要比上一证的经水不利,那种月经不调的瘀血痛经要重,病重方药也要重,整体来说是攻瘀破血的作用,攻瘀破血,这是抵当汤,抵当汤这个原文叙证非常简单,不能说一看闭经,咱们一律都按瘀血对待,它一定得兼有我所说的瘀血脉证,特别要记住,“胸满,腹满,其人言我满”,结果不是真正的满,总之,见瘀血的脉证,不重复了。
  这里面还要讲的一个,就是大黄甘遂汤证,水血俱结血室,这等于又教一个血水同治,化瘀利水法的代表方,但是,在病因病机的分析上,在病证的情况看,比当归芍药散,比桂枝茯苓丸更为重,是更重的一种情况,所以大黄甘遂汤是破血逐水的方剂,大家来看一下13条,13条它叫做: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二类)
  所以,我们就把它应该写成,水血俱结血室,是张仲景的原文提出来的,“水与血俱结在血室”,这个血室,包括后面原文1、2、3、4条,讲到热入血室,血室在概念上,有人同意是指子宫而言,叫血室,有人认为因为女子以肝为主,以血为主,这血室应该指肝而言,还有的认为应该指冲、任,冲、任二脉和女子的生殖相关的,我看三种说法,还是离不开刚才我说的基本理论,所以,不要拘泥,就把它当作一个不是形态学的概念,而应当作一种功能单位,来认识血室,是不是可以帮助你不拘泥于字下,关于大黄甘遂汤的组成,就是大黄、甘遂再加上阿胶,又提了一下“顿服之,其血当下”,关于这血下不下,这要根据临床看,还是来看原文第13条,有关大黄甘遂汤的问题,首先看条文,它讲到了妇人的“少腹满如敦状”,这是什么意思?它有个[词解],形容古代有一种器皿,就是两头细、尖,中间肚大,所以,它形容水与血俱结在血室,表现在少腹的部位,少腹,我已经说过了,是腹之两侧,脐下为小腹,腹之两侧为少腹,少腹这部位就显得宽大了,宽大突起就是她自己觉得胀满。
  要说“小便微难而不渴”,有关小便的问题和渴的问题,我们大概都说得太多太多了,现在,就是简单按照张仲景,对蓄水证,和蓄血证的鉴别分析一下,因为它涉及到水和血的互结问题,什么叫蓄水证,什么叫蓄血证?少腹满,应该兼有小便自利,叫蓄血证。满而小便不利,口渴,是蓄水证,所以,那个主治方都有,蓄血证是用桃核承气汤,蓄水证的话,是用五苓散。现在的情况是少腹胀满,而且,这外形怎么样呢?高,象敦似的样子,那么“小便微难而不渴”,说发生在产后,这个“生后”,是指的孕妇产后,所以,这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别糊涂,是指的产妇产后发生的一个情况,叫做水与血俱结在血室,这时候,你若只去瘀血,用桃核承气汤,然水没有除掉,你若用五苓散除水,它又瘀血不去,所以,他给你出一张方子,叫做大黄甘遂汤,我们讲产后要是痢疾,白头翁汤要考虑加甘草,加阿胶,现在产后的情况,出现水与血互结在血室,这里加阿胶,加甘遂,加甘遂是什么道理啊?就是瘀血同去,得峻下逐水,这药量我看得根据情况。方中重用了大黄,大黄是四两,甘草二两,阿胶二两,也是因为药力猛,产后祛邪不可伤正,所以,阿胶必用,阿胶在这里,也是养血扶正的道理,那么,大黄和甘遂切中病机。
  [临床应用]这个方,主要还是用于,1、产后恶露不尽的情况,2、如果在男子的话,就是前列腺肥大,3、还有的就是产妇,因为产伤所致排尿困难,特别是待产时间过长,膀胱有些麻痹,这个方子可以考虑,就是一个救急,急则治标吧,针对她临床表现,少腹胀满疼痛、排尿很困难的情况,4、对于肝硬化腹水,见水血并结者,有人报道,用这个方做成丸剂,用丸剂缓图,特别应该考虑实中夹虚证才能用。否则的话,甘遂不能用,他当时把它作成丸药的比例,是这么用的,药用大黄40克,生甘遂20克,这就是严格按照他这个比例,阿胶20克,研末,然后做成梧桐子大的药丸,一天2克,认为效果挺好,所以有时候,经方可能就是出其不意,以奇制胜。因为好多人,就是从时方上时行加减变化,而经方的科研,给你提供了很多使得条件,我说这是在人身上历经数千年,实验的结果,所以说,你可以在临床摸索,这是关于本方的适应证,强调一定要和一般的蓄血证,蓄水证区别开来,小便难的程度就是微难,口呢,他说的口不渴,一定和蓄水证的口渴症鉴别开来,蓄水一定兼有口渴,那么这个呢?它虽然小便微难,但是口不渴(因蓄水轻微),这一定要作为临床鉴别的要点。恶露不尽或者恶露的量少,这两种情况必须是瘀血和水互患,才可以用。
  所以,化瘀利水法三个代表方剂,至此我们介绍完了,这是月经病,涉及了这么几个条文,包括经方温经汤,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胶姜汤,对冲任虚寒,采取养血止血法,因为它不摄血,通过温补冲任以后,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土瓜根散证也是由于瘀血,导致的经水不利,月经不调,那么,抵当汤证比它更重,是经水的闭阻,这样闭经的情况,瘀血更重的,瘀热内结成实,故用抵当汤,所以,方中有虫类药跟着。最后讲的是水血俱结在血室,用大黄甘遂汤。
  下面讲带下病,这在剂型上又给作了范例,就说内治方,汤药、丸、散都有,现在讲带下病的证治,是第15条(二类),讲的湿热带下,用矾石丸“内脏中”,这个“内脏中”,还是内入阴道,起一种除湿热,止带的作用,这个我在《绪言》已经给大家讲过了,(21条,二类)狼牙汤还是狼毒,那个有争议的,总的来说,它是通过外用沥洗的一种办法祛湿热,清湿热止带,所以清湿热止带下的方子,内服方也有很多,内外合治疗效更好。现在有研究的各种栓剂,或者洗剂,就是这个洗剂都是有效的,可以说都是源于这样的给药途径,或者是方药选择,20条(一类)所提到的寒湿带下,我觉得蛇床子散,它所给的治法也是,是棉裹,局部给药,能够具有暖宫除湿,杀虫止痒的作用,蛇床子在杀虫止痒方面,不仅用在治疗阴痒症上,皮肤病特别是湿疹类的那种,既有分泌物又瘙痒的,象苦参、蛇床子,包括那次我讲的枯矾,这都是可以用的,对粘膜的病变,枯矾就用10克、15克,而皮肤科用枯矾,可以到一两,这一定要针对病情,寒湿证用的蛇床子,它如果配伍祛寒散湿的药,它就可以治寒湿瘙痒症,如果说配伍清热解毒的药,清热燥湿的药,它就对湿热类的瘙痒症有效,这蛇床子止痛很有效,我曾经给大家讲过,如果对于女性外阴的病变,可以加地肤子、土茯苓这个药对,地肤子、土茯苓的应用效佳,皮肤病里面,特别是属于荨麻疹这一类,白蒺藜,白鲜皮这个药对,用上这样的药,止痒效果非常好。
  再一个,就是属于妇人腹痛,昨天已经提到了,在妇人杂病里面,“诸疾腹痛”,不是各类的腹痛都好治,一定得符合,我们所讲的肝脾不调的病机,用当归芍药散来调和肝脾,化瘀利水。17条,昨天已经讲过了,当归芍药散方,第18条,脾胃虚寒,小建中汤,有关建中法,昨天我们已经作了总结,方药组成也说过了,在这里面用于妇人腹痛,脾胃虚寒,实际上是发挥它培土建立中气,达到补气生血的作用,这是整个的腹痛证治,我在这个专题里面,除了讲当归芍药散以外,又讲了带下病的证治,就是15条和20条。
  下面,我要讲妇人腹痛,因为涉及一个肝脾不调,当归芍药散说过了,小建中汤,是我们学过的脾胃虚寒证治,新讲一个红蓝花酒,请大家看第16条,第16条讲: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二类)
  这个红蓝花酒,在民间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方,谁家的孩子脚踝如果挫伤了,肿起来了,当时不能去搓,越搓越容易出血,肿胀得越厉害,如果他肿胀得迁延了,结果青紫不愈,你怎么办呢?你就用红蓝花酒搓,红花活血止痛,酒能够散瘀,象消瘀膏那个药也是外敷,效果非常好,就是因为消瘀止痛,局部用药非常好,这里,他讲的是内服方,关于妇人的六十二种风,可以理解为一切风邪所致的病证,妇人经产,最容易怎么样呢?因为正虚气血不足,招致风邪的侵犯,所以,她容易有腹中的一些病变,特别是和血气搏结,气血的瘀滞影响到冲任,开始在讲三个主要病因的时候,我们已经涉及了,这个方药就是红蓝花一两,红蓝花,就是我们所学的红花,它活血化瘀入血分,而且不伤血,作用比较柔和,在《中药学》里面对红花已经讲了,而且它也可以和桃仁配成药对,但这里面,他单用红花一两,配酒一大升,煎药减半以后顿服。所以,如果是腹中刺痛,这不说吗?瘀血腹痛表现的特点为刺痛,他说的是“腹中血气刺痛”,气滞血瘀,而以血瘀为标志的刺痛为特点,所以用红蓝花酒来活血行瘀,利气止痛,这又是在酒剂上,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都可以的,两种方法不要拘泥。它这“方后注”讲的是,“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以后,剩了那半升就叫你一次喝一半,等于四分之一升。
  [临床应用]1、我说治疗外伤,比方说韧带,或皮肤以下的出血,这样的情况可以外用,不要当即就用,2、在临床上对于痛经,包括胞衣不下,死胎,一定要加红花,这等于本方给以佐证,用活血化瘀药比较柔和,比较缓,这就是我要说妇人腹痛里面,我又讲了一个瘀血内阻的腹痛,用红蓝花酒,肝脾不调的,用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化瘀利水,脾胃虚寒的,用小建中汤。时间还允许的话,我想给大家总结,关于妇科的这三篇里面涉及的腹痛,现在,我如果是按照这个条文里面,所明言的腹痛,在《妊娠病》篇里面,比方说桂枝茯苓丸算一个,我又讲的是附子汤,属于阳虚寒盛的,又讲了胶艾汤,还讲了一个肝脾不调的,当归芍药散,当时我总结的算三个,我现在要讲的桂枝茯苓丸,它若下血,有癥病,也有腹痛的,这就四个方,四个方,我在《产后病》篇又讲了,比如:安胎的方,白术散,还讲了常服当归散,这就六个方了,又讲了产后胃家实,腹满,宜以大承气汤的问题,你想她都里实热结了,腹满得疼,痞满燥实嘛,这就是几个方证了?七个了。第八个,血虚里寒的腹痛,当归生姜羊肉汤。第九,产后病的枳实芍药散。第十,产后的瘀血腹痛,下瘀血汤。第十一,就是关于大承气汤,昨天讲了两次大承气汤,一个就是里实的那种,应该用大承气汤,后来又说,瘀血和它相兼,先用大承气汤泻实,然后再用化瘀药,这也是一个,是属于产后病的第7条,对于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的腹痛。第十二个,就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生的痢疾。第十古,是我现在没有讲的,就是1、2、3、4条,小柴胡汤和刺肝经的期门穴,治疗热入血室的问题,实际上它也是兼有腹痛的情况。第十四,今天讲的,温经汤,冲任虚寒兼有瘀血。第十五,土瓜根散,瘀血造成的月经不调,腹痛,我说是痛经的最早记载。第十六,抵当汤,瘀血造成的经水闭阻不通。第十七,刚才讲的红蓝花酒,风邪入腹,瘀血腹痛,红蓝花酒。第十八,脾胃虚寒,失于温养,小建中汤。第十九,半产漏下,是我们《妇人杂病》篇里面的第11条,旋覆花汤,因为我们在肝着病里面,已经讲过了旋覆花汤,我没有写进来,旋覆花汤治半产漏下,对于肝郁出现的一种情况,即半产漏下造成的腹痛。第二十,水血俱结在血室,大黄甘遂汤。
  妇科三篇对于条文之间,或者是用方测证,能够感觉到的,可以说是二十个腹痛,因此,在中医妇科临床,要会辨腹痛,至于经、带、胎、产各个时期,对腹痛的鉴别,应该结合我们学的第十篇的知识,去辨虚实,辨寒热,也就象他第8条里面所强调的,在脉上要辨什么呢?要辨阴阳,在证上一定要辨虚实寒热,另外,要针药结合起来治疗,在剂型上来说,除了内服的汤、丸、散、酒、膏等等,在外治法上,这一篇可以说是有典型性,坐药、内药、外用药都可以,象红蓝花酒亦可以外用。我把妇科三篇,包括涉及腹痛的问题是一个重点内容,给大家作了小结。
  如果还想橫穿一下,关于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剂,没有给大家总结,现在打开书我们按照目录看看,哪些是涉及了活血化瘀方,现在要看第三篇,赤豆当归散,对于狐惑病酿脓兼有瘀血,赤豆当归散,它能够祛瘀生新,能够解毒排脓。第四篇,鳖甲煎丸,不言而喻了,鳖甲煎丸是一个重点方,而且是消法的代表方剂。第六篇里面,大黄?虫丸,是属于因虚而致瘀,祛瘀为主,兼以扶正的方子,大黄?虫丸。第七篇,《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痈的方里面,有桃仁之类的。第八篇,奔豚汤里面,有归、芎、芍齐调肝血,但是,不是治血瘀,可以说是调血,调肝血的方子在其中,因为肝气奔豚,有归、芎、芍齐调肝血在里。第九篇,讲的是化痰,宣痹通阳和扶正固本法,再一个讲了救急,温通止痛。所以,关于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在哪呢?十一篇的旋覆花汤,治疗肝着的旋覆花汤,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第十二篇,我刚才提到了己椒苈黄丸,我说是强心利尿的一个方子。在第十三篇里面,治疗血淋、湿热淋,那就是蒲灰散、滑石白鱼散。关于第十四《水气篇》里面,我觉得,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这个对于心脏性的水肿,包括水饮所造成的一些,伴有心衰的情况,我讲到了风心病,肺心病的心衰,这个方子还是很好的。在第十五篇,《黄疸病》篇里面,茵陈蒿汤、硝石矾石散、大黄硝石汤,都有这个意思,栀子大黄汤偏于泻热和除烦,茵陈蒿汤、硝石矾石散、大黄硝石汤,化瘀之力,解决瘀热以行的问题。在十六篇里面,重复赤豆当归散,治疗的是湿热的近血,有化瘀作用,这个一看,就能发现它有一些所治的病证,表现出来了。那么第十八篇肠痈,大黄牡丹汤,这是一个典型方了。再就是妇科三篇了,桂枝茯苓丸,芎归胶艾汤里面,尽管它有止血的意思,但是,也有调血的作用,当归芍药散通过调和肝脾,也是调肝血,当归散和白术散是安胎养胎的。《产后病》篇里面,下瘀血汤,枳实芍药散主治中的腹痛,它是气滞而带有的血瘀,所以,枳实芍药散的芍药,也有这个功效,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还有今天讲的温经汤、土瓜根散、大黄甘逐汤、抵当汤、红蓝花酒。
  所以,作为瘀血学说,以及活血化瘀法,和相关的经方,张仲景可以说,是立下了功劳,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在辨证施治的方药上,给以规矩,因此,这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我觉得,我刚才把肾气丸,治疗妇人转胞不得溺,好像给落下,第19条,关键肾气丸法的,五用(《绪言》已交待),涉及到妇人转胞不得溺,这个不能落下,请大家看一下肾气丸证,19条的原文,讲到了胞系了戾: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此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二类)
  这个“溺”和咱们现在写的“尿”,是通假字,一样的。
  这是一条里面的转胞是指妇人,你看“饮食如故”,病不在中焦,“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也是一种烦躁的表现,躺不下,坐也坐不稳,是一个倚息的坐位,因排尿困难,相当于尿潴留的情况,它在杂病范围里面,起名叫做“转胞不得溺”,所以,我们这个《讲义》说,肾虚转胞的证治,是针对转胞的主证,是脐下急痛,小便不通,病机仍然得属于肾阳的虚弱,或者说肾气的虚弱,是肾阳虚的原因。所以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因为病机相同,证候相同,治法相同,尽管有小便不通,有小便反多的症状不同,肾气丸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讲过了,由此而引申的,对转胞不得溺,肾气丸所发挥的作用,是振奋肾阳,通利小便。小便得利,这个症状就得解了,关于肾气丸在妇科临床上,应该考虑有哪些用法,肾气丸是补肾阳的,就是阴中求阳,以肾阳虚为主的病证,才能用八味丸、金匮肾气丸,我觉得,第一,月经后期,月经量过少者,也可以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养血调经之品,养血调经的话,用归、芎、芍,要是她月经量少,你可以换赤芍,再就是加用枸杞子、杜仲,必要的时候,可以加炮姜,或者加肉桂,加川牛膝,来增强温肾活血,引血下行之力。第二,就是肾阳虚的带下,可在八味肾气丸的基础上,加上沙苑蒺藜、桑螵蛸、白茯苓,这本来是茯苓都有了,我说是加重茯苓的用量,也可以加用斑鳖,通草,使它利尿的作用能够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大家会觉得,说你不是治带下吗?你怎么用利尿药呢?我说的意思,桑螵蛸它是缩尿的药物,我为什么用白茯苓呢?因为带下一类病证,有时责之于脾,不单一从肾上考虑,因此,白茯苓补利兼优,既要给湿邪,就是寒湿带下有一个出路,同时,又从脾肾的温补上,给它从根上治,标本兼治。第三,肾虚型的,偏肾阳虚的治动不安,可以用肾气丸,那么加人参、白术、川断、阿胶、桑寄生、菟丝子,这就等于把咱们所讲的安胎药,象砂仁、紫苏,这些都可以用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胎动不安,加海螵蛸、龙骨、牡蛎,这样的收敛性药物,因为,胎动不安,有的时候兼有阴道流血的情况,你直接用止血药,还莫不如用阿胶、海蛸,或者是龙骨、牡蛎,达到一种间接的固涩止血之效,让它以血养胎,这都是标本,或者说在治本的基础上,加用了相应的药物,最后谈一下,就是肾虚产后小便频数,或者小便失禁,刚才讲的是小便不通,就是尿潴留太重了,那么现在我讲,就是肾虚以后,产后小便频数或者是小便失禁的,那你就加上缩尿药,益智仁、桑螵蛸,或者是补骨脂、菟丝子,这样的药物都行,这是关于肾气丸法,而不是说肾气丸,在《金匮要略》的五用,是我把它在妇科里面的应用,给大家扩展,做了一下举例。
  刚才强调了肝与脾的关系,我想在中医妇科里面,我们对于更年期的功血,青春期的功血诊疗比较棘手,情况非常复杂,但是,青春期的功血只要她坚持治疗,中医方药肯定是有效的,也可以间断地使用西药,配合治疗青春期功血,现在我说更年期的功血,我已经讲了是功能性的,中药治疗的优长。现在我说,从理论上认识到更年期功血,以肾虚为致病之本,这个认识和我刚才从仲景的认识,强调重视肝脾,引申到肾的问题了,以肾虚为致病之本,在治疗上,必须注意补肾培本的问题,你强调脾是用小建中汤,去培土建中,现在肾气丸法,实际上是教给你补肾培本,因为阴阳互根的原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所以补阴,补虚者,补肾阴为主,佐以扶肾阳,那么阳虚者呢,温补肾阳同时,应该注意滋补肾阴,所以,肾气丸,等于就都给你壮肾阳为目的,但是阴中求阳,而且补阴的药是大剂量的,这是一个说明,第二呢,更年期肾气渐衰,全靠后天脾胃来滋养,所以,以后天养先天,在妇人的更年期功血上,这个理论一定要应用,《河间六书》里面讲,就是这个论述,因为不管是童幼,还是妇人,在她天癸未行之间,一个是青春期的功血,是天癸刚出动的时候,它还没有纳入正常的一种情况,还有一类,就是绝经期的前后,所以,青春期功血你硬去塞流,硬去止血,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应该考虑是她肾的功能还没有成熟,要用补肾的办法使它治其本,刘河间言:“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我觉得,这个理论很有指导意义的,所以,对于我们学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的联系,或者加深理解,深入去研究,就是这样的,它有源到流的关系,比方说,青春期前后的治疗,应该着重于肾,育龄期着眼于肝,而绝经期的时候,一定要着重于脾,同时要兼顾肾,或者说以肾为主,兼顾于脾,以脾养先天,这个道理不说了,更年期的功血,有止血的阶段,要着重于肾,兼顾肝、脾,因为肝和冲脉的关系,肝是冲脉之本,司血海的问题,藏血的问题,所以,不仅要以脾来养肾,那是从脾虚来讲,从藏血的角度讲,你不能离乎肝,所以,关于脾统血,肝藏血的观念,一定要考虑,象六味地黄丸,包括左归饮、丸,以及归脾丸,归脾汤,可养肝、补脾、固肾善其后,引血归经,都是很有道理的。
  同学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用80学时,完成了《金匮要略》精讲的授课任务,我心理既有一定的满足感,也有不小的遗憾,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对于仲景学说的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上,还不能满足在坐的各位学员,以及广大自愿参与到大温课中来的,中医界的同仁们的愿望和需求,但是,我个人本着,“全面讲述,突出重点,把握辨证要点,指明杂病规律,以典型病案为例,引导临床思维”理念,设计了本次精讲的内容安排,其质量和效果有待于大家评说,愿广泛听取改进意见,请批评指正,借此机会向在坐的,来自北京各大医院、学院的骨干,包括老、中、青各科代表,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与我的真诚合作,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包括现场的特约编导及长沙同志们,谢谢你们!谢谢!辛苦了。
  最后,我想让我们以清代中医名家,程钟龄之训共勉,“医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也就是说,学习与实践仲景学术思想和精华,切忌浅尝和浮躁,要做到思贵专一,学贵沉潜,让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弘扬仲景学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胜意,再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