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06讲

  第06讲 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

  好了,有关《金匮》一书的学术成就和贡献。我从这三个方面已经讲完了。可以看出,这本书不仅对中医方剂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学术的理论体系,使中医的基础理论、方药学、临床医学三位一体。形成了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和临床思维方法。这个,在我的讲授当中,已经都作了具体的分析。所以,可以说,它是一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常读常新的经典著作。

  下面,我要谈一下,就是有关第四个问题,学习目的与方法。在谈这个目的的问题之前,我想谈一下我的自我感受。就是说,当前,都是哪些病要看中医,我觉得每次出门诊也都有体会。①首先,是慢性病来看中医,哪些慢性病?老年病、肝炎、肾炎、支气管炎,包括慢性肠炎、胃炎,尤其现在胃炎的说法非常多。而且,来的时候,都带着一大堆结果,在西医院,跑了好多地方了,现在来找中医大夫了,甚至有的说,哪个西医院的哪位专家,希望我吃点中药,你看看我怎么办?这是一类。②第二类呢,我觉得,大病初愈看中医。病好了,但是,就是乏力,没精神,难受,特别是有关厌食、失眠、心悸,消化不良这样一系列的虚弱现象。他要找中医,调补调补,调理调理,是这样的。③第三类呢,我认为,就比方说,我看妇科的同时,看内科的同时,她(患者)总要领小孩来,“哎呀,你再给我小孩看看”。小朋友好说,他有能力表达,尤其现在是独生子女,相当聪明,说起来都很逗乐。有一个小女孩,我觉得,她也就是3、4岁吧,我说:“你怎么啦?”,她说:“我没有胃口”,我说:“啥叫没有胃口?”,她说:“不想吃东西呀”,表达得非常好。但是婴幼儿这一类,中医叫做“哑科”,就是跟你哭闹,就是喂不进去饭,家长急得呀,不知道这孩子患什么毛病了,上西医院,也没检查出什么阳性体征,看不明白,找中医。这中医越来越难当,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得叫你中医来解决。这个哑科,也会经验遇到的。④再一类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疾患,在我这里,我就经常看,痛经,月经不调,闭经,身材矮小,不长。还有就是学习压力,造成记忆力下降,包括精神抑郁,甚至有的强迫症,不亚于成年人的,也有一些精神抑郁症,包括更年期的综合征这一类,我觉得这都是值得研究的一些范围。⑤第五类,有病难诊看中医,这就是在西医院走一大圈,甚至走几圈的。⑴第一,花了好多好多钱,甚至数千元,上万元的检查治疗费,最后没找出来什么阳性指征,没法确诊,他要找你中医。⑵第二类是诊断清楚,没有确切的疗法,诊断清楚,如lgA肾病,化验完了之后诊断、治疗。尿蛋白也不消除,血尿还是满视野。他自个儿就着急了,找中医,西医同志也说:“你快去找找中医吧”。⑶第三类,西药疗效欠佳,或者明显的毒副作用,如结节病,当时我接触那个病人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叫结节病,但结节病的治疗上,西医书上就说激素疗法,激素疗法,谁敢长用?若找中医治疗,还真有效,真解决问题。⑷还有一类就是,中西医结合,最佳方案,你说现在肝病、肾病,包括心血管病,明显中西医结合效果最好,还有一些疑难杂症也是,象黄疸病的治疗,纯西药,或者纯中药,都没有中西医结合效果最好,时间的关系我就说这些。

  为此,我提一个学习目的的问题。①第一个,就是拓展临床思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②第二,学习并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杂症的能力。③第三,就是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的能力。现在我觉得,如果把咱们的学生素质提高以后,真的往全科医生那个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病房是有限的,而门诊的话,特别需要你,就在第一接诊的这个病人的时候,你能够把疾病的范围缩小到,认准的情况下,然后,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或者你能够提出一个西医方面应该作一些什么辅助检查、治疗。中医上,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希望病人有什么合作,坚持用药、给予指导。④第四,提高阅读和利用古典医籍、文献资料的能力,我觉得各位来听《金匮》,我想,听过之后,一定比你没听之前,在这个方面,比方查阅、利用古典文献这个方面,能力增强了。

  那么,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严峻的挑战和竞争,对中医来说,也面对着一个生存问题,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作为我们个人,更是这样,尤其,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方面的意识增强了,而且,甚至于现在处在,生活医学化的程度。那么怎么办?中医怎么办?尤其对传统医学古典医籍、古典经典著作,到底怎么学习?怎么研究?怎么发展?我觉得,作为西学中的优秀代表,天津急腹症研究所的创建人之一,吴咸中教授,在前一段时间,他有一个资料报道,我看到了,他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颇有预见的指出,“21世纪中西医结合将更加普及”,所以说,你回避西医,或者说你就要坚持纯中医特色,走自我发展的道路,那也是不确切的。咱们走自我发展道路,就是一定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能抱守残缺。就张仲景当时,在他的“原序”里面,他也是特别对那些因循守旧,无所创见的人嗤之以鼻。那个医德医风写得非常的好,特别有现实意义,我倒觉得,在当时写,可以说是有历史意义,到今天,1800年以来,更有现实意义。那么,吴咸中教授提出,“21世纪中西医结合将更加普及,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交叉兼容”,中西医学之间交叉、兼容。所以,咱们学中医,也是对各家观点的认识,或者说,对临床应该用成果,对现在研究的科研成果,我们都要兼容并蓄。再一个,“中西医学互补”。刚才我说我自己的临床体会,就是“中西医学互补”的问题。第三种形式,“结合创新”,要结合创新,所以,通过我的讲授,我希望,我们在古今中外的知识,医学知识的交融中去发现、理解,或者说,去发扬《金匮》方面的理论优势和临床优势。

  (1.强化《医古文》学习的基本功,注意《金匮》在文法上的特点)

  这个,方法问题,“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我觉得,作为学好《金匮》,首先,得强化医古文学习的基本功。因为《金匮》的文字,它毕竟是汉代的时候,文字古奥,寓意比较深,不可能象现代读现代汉语文学,一目了然,很顺,很自然就能理解。所以,要注意《金匮》原文,在文法上的特点。文法上的特点,我就只能举简单的几个例子,比方说,①省文法,我昨天已经提到了,因为在竹简上,不可能想说什么话,我都写上。语言表达的情况和笔头的文字表达,它就不一样,还是要求简练明晰。那么,这个省文法,在《金匮》里面,它表现特别突出,比方《痉病》篇,它的第一条、第二条说痉病的分类,结果表述的是,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的特征。“刚痉”、“柔痉”,就是在一个“痉”字上省文。刚痉、柔痉首先得有痉病的主症,若是再加上太阳中风的汗出症,才是柔痉;加上太阳伤寒的无汗症,为刚痉。所以,咱们就得在这无字处,找他没有言明的内容。象方和证之间的关系,我昨天提到了,从方测证,从证测方,这就省文法给你的启发。

  ②再一类,就是倒装文法,也可以叫倒序法。倒序法,比方,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那个条文就很有意思,用脉象来区别,是一个成脓的,还是未成脓的肠痈,然后再说“大黄牡丹汤主之”。那成脓的话,肯定不能用大黄牡丹汤来治疗。所以,这个就是倒装方法,就得是当脓未成的时候,用“大黄牡丹汤主之”。脓已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学习具体条文的时候,我们再看,它是怎么一个倒装。

  ③第三,就是插笔,也叫插入法。插入法,《黄疸病》篇的第一条,讲黄疸的病机,昨天我举了脉象来说明湿热发黄,然后呢“缓则为痹”,紧接着来一句“痹非中风”。痹非中风,它是要讲浮缓的脉,这里不是太阳中风的浮缓,而是湿热发黄的病因。这个“痹非中风”四个字,就是插笔,来作一个鉴别诊断,起这个作用,起一个鉴别诊断的作用。

  ④第四,喻笔法。所说的“喻笔”,就是比喻法,比方说,喻脉,痉病的主脉,“按之紧如弦”,咱们现在念“按”,实际上,老先生都是说“按(en)之”,脉呢,读脉(mo),“按(en)之紧如弦,直上下行”,都是这样来形容痉病,全身那么样强急,脉象怎么样呢?弦急,一点不柔和,这是喻脉。喻症的话,症状上的,那就多了,形容狐惑病,口眼生殖器的蚀烂,说眼部的症状。目,“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那眼睛红得象斑鸠的眼睛那样,如鸠眼一样。“七、八日,目四眦黑”,全是一种描述,一种比喻,所以,这是张仲景临床的,一个客观的实录。就象我们记病历似的,特别是《痰饮病》篇,专门有一个小青龙汤,符合什么什么样的情况,它是怎么样加减变化,一共连着五、六条,那个读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病案记录。所以,从中能够看出来,是什么样的情况,怎么加减,是怎么一个治法,怎么一个辨证过程。

  ⑤还有,就是迭音词的应用。比方说,(《金匮》)第一篇,要讲到闻诊的举例,闻声音,“喑喑然”,它标字,一开始就标的“喑喑”,也是指声音很细小的意思。这个,都是连字,比方说,《阴阳毒》篇里边,形容它发斑疹的那个颜色,“面赤斑斑如锦纹”。你看“斑斑”就是迭音词,又形容因为它皮下出血,先后不定期,先出来的鲜红的,可能是小针尖样的,然后,它可能融片,又变得紫呀,或者黯呀。还有的,慢慢退下去的时候,首先变得有点黄,然后再浅下去,再消失,所以,他说,就象锦缎的织纹一样,非常的形象,是索条状,还是片状,还是什么样,形容得多么好呀。“面赤斑斑如锦纹”,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张仲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家,文字表达的那个寓意,都说得非常的精巧。

  ⑥还有,就是借宾定主法。借宾定主,在《黄疸病》篇,主要讲了黄疸的分类。什么谷疸,酒疸,女劳疸,包括各疸久治不愈,又变成黑疸,还有狭义的黄疸,阴黄、阳黄的这个基础,他都给你把症状摆出来了。但最后来一个方子,虚劳小建中汤,是治疗萎黄的。咱们在讲《中医内科学》,还是讲《基础》、《诊断》都是这样,萎黄和黄疸主要鉴别点在哪呢?黄疸一定是三黄,身黄、目黄、小便黄,而萎黄,它是目不黄的,面色萎黄,但是目不黄。那么黄疸呢?因为小便不利,湿热无从排出,所以得从利小便法解决黄疸。作为萎黄,小便自利,不存在着小便不利的问题。仲景他用虚黄、萎黄来定主,定谁呢?定黄疸病的特征,和萎黄要进行鉴别,这个在鉴别诊断上的意义,是通过“借宾定主法”来说明的,到具体讲解的时候,我还要说,虚劳小建中汤,在黄疸病当中治疗意义是什么?现在我是说,它文法的特点上是“借宾定主”,包括奔豚气病的病因,他自己也说皆“惊发得之”,皆“惊恐得之”,和惊、惊恐有关,结果说惊恐的病因,一下子列出来什么呢?包括惊悸和吐脓,我们有的时候,就在这病因上争议,特别是吐脓和惊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实际上,它和我刚才说的,“借宾定主”是一样的,而不要去追究,是不是吐脓也和惊吓有关,不是这么理解,而是要借宾定主,等到第八篇的时候,再给大家解释。

  ⑦“夹注文法”,夹注,就是说着一个事呢,讲得不太清楚,张仲景自注,自己给自己做小注,解释这是个什么。就象我讲课,讲讲我得说一个,象我昨天又给讲“证”的概念,又讲“病”的概念,又讲“学术”的概念,又讲“学术特色”的概念,这就是属于为自己讲授内容作铺垫,作解释,作注。比方说,虚寒肺痿的问题“咳吐涎沫”,应该是咳嗽,才能吐涎沫呀。结果他说,虚寒肺痿不咳,吐涎沫,你说这怎么解释呀,你得跑到《金匮》第十四篇,有个条文,张仲景有个解释“上焦有寒,其口吐涎”,你说这八个字,不恰恰就给你解释了,“上焦有寒,肺中寒冷”,“上焦阳虚”,所以口中吐涎。这就是,不一定当时给你解释,但是,在他别的原文字里行间,给你解释了,最明显的一个夹注,就是妇人产后郁冒,一大段文字的一块块解释,还有,象妇女有瘀血有少腹不去,他那里也是象递进的办法,做一种夹注,说“你怎么知道,有瘀血在少腹不去呢?”“唇口干燥”,“何以知之”,就这样,他提出问题,然后,自问自答,这本身就是一种夹注文法,给你解释。

  ⑧最后,再说一下,“互文见义”的问题。互文见义,比方说,在《虚劳》篇里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条文说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实际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桂枝汤的调和阴阳,又有龙骨、牡蛎的潜镇摄纳,不仅治疗男子的失精,应该和女子梦交互文见义,是治疗男子梦遗更合理,就是男子的梦失精,女子的梦交,这就叫互文见义。还有,比方说,第一篇我们要讲的,“五邪中人,各有法度”,在最后结束语的时候,他给一个归纳,“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那么呢,这个一般规律,寒邪为阴邪,“经”呢,在里,和络比较,阳中之阴,阴邪呢,它入于里伤经。热邪为阳邪,络在外为阳,所以,它这就是属于一种“同气相求,同类相求”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来,实际我们在临床上看,寒邪可不可以伤络呢?也可以,热邪可不可以伤经呢?也可以呀,不是绝对的。所以,这个叫做“互文见义”,他只不过就这么写来,叫你把一般规律知道,而变化的地方,你自然就会推导出来。另外,从理论、实践上,给你证实,我就不加赘述了,这个文法的问题,我想就写这几个比较常见的,而且举这个例子,大家一下子能听懂,我们到具体条文,涉及什么讲什么,好吧。

  (2.运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原文精神实质)

  第二个就是,这是我们《讲义·绪言》里面提到的,就是要学会运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把理解原文含义这个基础搞明白。所以,运用“前后联系”,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学习方法,是属于我们这次具体要求的,就是前后联系,前后联系是指条文之间,上、下文的联系,篇章与篇章之间,病与病的联系,我昨天讲了合篇里面的几种形式,还有,专论的一些特点。那么,现在让你把整本书打开,从纵向、横向,前后联系。用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这个,仍然是让你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后,来领会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术特色,以便于我们自己把基础的知识更加扎实,就是说,你把这个基础知识搞扎实以后,你才能够贴近临床。有意义的理论,正确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临床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辨证不清,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好的疗效。所以,我临床体会,学生也看出来了,若辨证准确,真不是过分,可以说,一药而愈,真就是那么“出其不意”,非常让你高兴,甚至你都感觉很意外,真的吗?真的。假设说,左一遍、右一遍的看,这症状改善得不太明显,甚至于患者非常相信你,豁出了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我就靠着你啦,你就在这儿给我看吧”。为什么?患者开始说了,“我不能老换大夫,你就在我身上做试验吧,你看我到底是个什么证吧,什么病吧”。所以,就是要提高我们的什么水平呀?辨证施治水平。我说了,辨证是个实践活动,施治更是一个实践活动。

  02话

  西医学里面,我不知道咱们在座的老同志,可能年轻的时候,都当过住院医生,我特别愿意参加大会诊那样的活动,最有经验的,哪怕他是一个主治医生,他就对这个病也有体会,他能拿出理论和临床的一个实践经验来,对你就有很大的帮助。他高明,就高明在哪呢?就是鉴别诊断的水平。现在,比方说,一个肺感染,它已经有的不典型了,不是象你书上描述的那样,那么清楚的具备,那些主要的典型症状,我临来之前,我还看着一位老人,她一声也没有咳嗽过,甚至于发烧,就像兜里揣着那么快,中午以前还陪着客人,看这、走那的,吃完午饭之后发现,“我这怎么好像不对劲了呢?”,一试体温,38.6?C,她都没有什么嗓子痛,或者骨节痠痛,都没有那个先兆。到西医院那,连白细胞都没检查,安苄青霉素,点上了,点了三天,这个体温早晨能38.2?C,最后还得到下午,又上到38.6?C,甚至于再高一点,她自己就没信心了。三天之后来找我,“给我开个方吧”,我就得这么想,你看你没咳嗽,我就不能往肺系施药,“那你鼻子感觉怎样?”回答:“鼻子稍微好像有点鼻涕”。“头疼不疼?”,回答“不疼,就是发烧”,我结果,真是用的双黄连清热解毒,然后加的是什么药呢?是清渲的一些药,象桔梗甘草,包括她说她这个地方,好像是有点不对劲,我摸摸呢,淋巴结有点大,我就给加了马勃。我开了三付药,我认为,她发烧已经三天不退,开三付药吧,结果呢,两天,就等于吃了一付半的时候,电话告诉我,“我现在一点也不烧了,而且,我有点害怕了,我怎么早晨起来,连36?C不到了”。我说:“那你平时体温是多少?”,回答:“不知道”,我说:“那你赶紧再去住医院,给检查、检查吧”。她这回找的不是原来的医院,找的省医院,省医院说做肺片,一下看到左肺野下边,挺大一个片状影,不典型到这种程度。最后,又点滴,我现在奇怪,西医院为什么应该做的常规检查,倒不检查了,一直没有做血常规。后来这个病人,她开一周的点滴,才点了四天,出现药疹,白细胞低下来了,只好停药。医院告诉说“你去找中医调理、调理,马上能吸收”,就大家听明白没有?就是在西医诊断的肺感染的这种情况,它已经不象书上讲的那样,就是说,人不照着书本得病,有的不是那样典型的啦。咱们中医,你就得施展一下,你怎么辨病又辨证,以辨证为主。后来她问我咋办?另外,她有点腹泻了,我说:“用参苓白术散吧”,买的成药,肺感染真就是吸收了,怎么解释,参苓白术散,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作用。这么说,我就告诉你们,把经典学好了,很重要,它至少教给你,怎么就是那样的一个思维过程。我昨天是说了七个步骤,来了病人你怎么接诊,首先你怎么考虑,那病人绝对不会告诉你,“我这是肺感染,你看看,你中医开什么方”,没有那么说的,因为她已经到最后阶段,西医才是给她拍片,才看出来的,不是透视,是片子里显示的。现在,西医院也希望她定期复查,看看那个东西是什么?要排除肺癌,实际,当时做痰培养了,没有癌细胞,不能确定肺癌。

  那么,我在讲解的过程中,咱们现在沟通一下,就是呢,从下一堂课开始,我就要开始讲解仲景的原文了,我首先讲原文的本义,它是一个什么意思,然后,我要讲引申义,咱们当前应该怎么理解,然后,我要侧重讲临床应用,还有,就是现代研究,在有些文字上,比方说,我刚才讲的,是它的基本上的文法,你应该知道,还有呢,就是文字上要进行一下扫荡,特别是对于错讹的地方,衍文的地方,要进行校勘。我觉得五版《讲义》,算做得比较好的一次《讲义》,所以,我们这回拿,五版《讲义》做蓝本。我要说的呢,就是一定在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原文要记熟,你说硬背诵,我坚决反对死记硬背,一定要学得活,死记硬背,记得快,忘得快,尤其,年轻小朋友都是这样,你要说应付考试,谁也比不过他,但是呢,因为他没有临床体会,说忘就忘,但是你必须记熟了,你到临床才会用。熟能生巧,在“巧”字上,你就得下功夫,还有呢,我觉得作为名老中医,他们的成才之路告诉我们,就是“千年磨砺”。张仲景到现在这是一千几百年了,“磨砺出真知”,磨砺出真知,因此,我们逐渐在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总结,逐渐的提高自己那几个能力,就是在提高悟性。如果能够做到,“活”字、“巧”字、“悟”字,我觉得什么奇症、急症、难症、杂症,难不住你,真就是这样。我觉得,我这十几年来,就比我原来的十几年进步得快了,为什么呢?比方说,我荣幸的就是大学毕业,马上把我送到一个县级医院,在中西医结合那个堆里临床了五年,那时候我因为还比较轻手利脚,我觉得,对我的进步非常重要,也就说打的基础很重要,等到回到中医学院,首先让我讲《中药学》,我觉得呢,讲《中药学》是咱们基本功,练习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因为《中药学》,教它就是教给你一个工具,你必须先把药的那个分类,和它的那个功效,你得搞扎实了。但是,咱们的《中药学》有什么问题呢?它的说理工具,“四气五味”,包括它的功效,都是连成一气的,你说是个功效呢,也是一个方剂,它就是用方来解释药,用药呢,再解释方,这个因果关系不清。所以,就是那样,也在培养你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基础以后,我觉得,我不能老讲中药了,我得去讲《金匮》,为什么呢?我觉得我要是一个教书匠,不去临床,我大概越讲越干瘪,没东西了,掏空了。

  03话

  我来讲《金匮》的时候,我再回过头去看我们的《中药学》,大部分是经方所用的药物,然后例举的方剂,这样真就是互补呀,有个互补作用,有一段时间,我讲《金匮》并没有临床,等到让我去临床的时候,开始我有点胆怯,我害怕,我说我都临床这么多年间断了,我不会看病了,不敢去,尤其是让你去出专家门诊的时候,我觉得我很为难。后来,他们说,“你只要坐住板凳,我们这个专家门诊,真就能够出现名医”。我倒不是为了名医,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我就豁出来了,没有病人,我就坐住板凳。那也是很难得的一个学习机会,因为能静下心来,没有病人的时候你看书,或者刚看过的一个病人,你马上带着这个问题去看书,这都是很有收获的。现在的这个诊疗水平,就是在多数的病人的观察、治疗过程中,有好的、有不好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在这个积累过程中,也学会了什么病人,是什么特征,我就抓主症或者主方,确实有一定收益,慢慢的积累,那至少,别人可能不认得这个症,我能马上认这个证,这个证就是什么证,是什么病人什么阶段所见的一个证,就得有这个。

  讲《金匮》这个理论的过程中,尽管你可能有一段时间,不能临床实践,也是在积累,当你的理论知识升华到一定程度,反过来,对你的临床实践,你肯定比别人强,也许你会走的是捷径的路,因此,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通过我们这次“大温课”之后,比别人高出一筹。

  我讲的“结论”内容,写的是两个,第三呢,我现在要讲一下,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之间,本来是一本书,现在分割开,它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我用一个表格形式给大家展示一下,就算这堂课结束。

  类别

  比较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联

  系

  (1)两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互参有助于加深理解愿意

  (2)均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为理论基础

  (3)均以病脉证(并)治标明篇名,体现了病证结合

  (4)均以四诊合参并结合八纲辨证

  区

  别

  病因

  发病

  病机

  辨证

  治疗

  外感寒邪为主

  多急骤,变化较多

  六经病机为主

  六经辨证为主

  以祛邪为让

  兼顾正气

  内伤自病为主

  多缓慢,变化较少

  脏腑经络病机为主

  脏腑经络辨证为主

  以扶正为主

  兼顾祛邪

  我用这个表格给大家归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那么,实际上,也就是希望大家在学习《金匮要略》的时候,不要忘了,上溯《内经》、《难经》,旁通《伤寒论》,下涉临床各科。那么,《伤寒论》是《金匮要略》,必须参考的书籍,它们两个互通有无。那么在联系上,第一个,两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互参有助于加深理解原意。第二个,就是两书都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为理论基础。第三,均以“病脉证(并)治”,标明篇名,体现了病证结合。第四,均以四诊合参并结合八纲辨证。这是呢,也可以说是相同点,四个。

  那么在区别方面,我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这几个方面来区别。《伤寒》,它是外感寒邪为主,作为《金匮》,它是以内伤自病为主。在发病上,《伤寒》多急骤,变化较多,而《金匮要略》里面,发病多缓慢,变化较少。病机上,《伤寒》,六经病机为主,因此,辨证上六经辨证为主,《金匮》呢,脏腑经络病机为主,脏腑经络辨证为主,也不排斥其他辨证方法。在治疗上,《伤寒论》的特点,是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也就是祛邪以安正,作为《金匮》来说,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扶正以祛邪。

  同学们,下面的时间,请大家打开书,269页,就是“[选注]书目简称表”,它这个呢,就是本书在引用参考资料的过程中,把有关的文献、选注,给大家作了一下简介。时间的关系,我想呢,把历代注释《金匮要略》的方式,一共按五种来加以说明。①一个,就是根据原文,逐条注释。比方说,《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请大家看第13,简称《本义》,就是魏荔彤写的这个注释,这都是清代的注家了。还有呢,就是《金匮要略心典》,第14,是尤在泾,叫尤怡,它们两个比较,就是,一个呢,是比较大部头的《本义》,一个,是“少而精”为特点的《心典》。②第二种方式,就是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金匮要略》的部分内容,加以阐发。比方说,《医门法律》,请大家看,是在第4,这是喻昌,喻嘉言的一个著述,里面有《金匮》的文字,还有,就是《张氏医通》,第11,是张璐的,他是在不是专门的著述里面,有关对《金匮要略》内容的注解。③第三种,就是集各家的注释加以评注。比方说,翻过来这一页,就是《金匮玉函略辑义》,第21,这也是能够显示出来,张仲景的著作走向世界,而且引起了日人的关注,并且写了他们认为的注解,叫做《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简称《辑义》。再就是,南京的吴考槃老先生,他把《金匮要略》五十家注,集中在一起,他不仅对《金匮要略》作了五十家注,而且对《伤寒论》也有五十家注,很值得一看,那就是在33,这是属于集各家的注释,他加以评注,就是等于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看他的评介,学习起来很方便,很有意义。④第四种,就是结合西医方面的知识,来注释《金匮要略》。也可以说是最早的“衷中参西”,或者附加相关的医案,比方说《金匮发微》,第32,是曹颖甫,也叫曹家达,上海人,他这本书很有价值。还有,就是《金匮要略今释》,34,也就是《金匮今释》,陆渊雷的,这都是近人。⑤第五种形式,就是先注释原文正义,然后加作者的按语,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比方说,从湖北中医学院的讲义,1963年开始,就是采取这种方式,所以现在我们用的,这个五版《讲义》,仍然沿用了这种形式,这实际上,是肇始于《金匮要略论注》,就是翻过来这一页,第7,是《论注》简称,《金匮要略论注》,徐忠可,徐彬。以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皆有阐发,足供博览。

  我觉得,我还应该向大家推荐几个比较容易见到,而且也是很有帮助的注本。比方说,应该知道的,第9,《二注》,《金匮玉函经二注》,简称《二注》,也是我们对《金匮》首次作著述的,是明代的赵以德,赵以德是朱丹溪的弟子。那么,在相距319年之后,也就是由清代的周扬俊,他是喻嘉言的弟子,在他的这个《金匮方论衍义》的基础上,他觉得还不够全面,他自己有感而发,所以,又作了《补注》,《衍义》再加《补注》,他就给取名叫做,《金匮玉函经二注》,请同学们注意,尽管在命名上,叫做《金匮玉函经》,但绝不是《伤寒论》别本的那个《金匮玉函经》。本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姊妹篇,同出一书,但是呢,从注解到发挥,《伤寒》和《金匮要略》相差悬殊,这个主要是由于《金匮要略》,它所包含的内容特别广泛,再一个,就是它散佚的时间比较久,当人们发现它,或者阅读到它,再应用它的体会呢,有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著书立说了,象成无己,朱丹溪,都是这样的情况。因此,朱丹溪的弟子,把他老师的经验,反映在他的注解里了。还有,大家应该知道的,比方《医宗金鉴》,它这里面有专门的一篇,是《订正金匮要略注》,就等于勘误的作用。这人上,对于我们发现问题,或者对于一些质疑的问题,在这里面可以寻找答案,还有就是黄元御,这是第16,《金匮悬解》,这个人写了《素问悬解》、《灵枢悬解》、《伤寒悬解》,什么叫“悬解”?就是一些悬念、疑惑的问题,他呢,“好为人师”,这是后人,或者同时代的人,对他的微词,实际上,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系列《悬解》,是我们很好的参考书,值得一看。还有就是《浅注》,第20,是陈修园首先作《金匮要略浅注》,他很谦虚,我觉得他的注解,还不是那么深入,还比较浅显,这样,对我们后学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深入浅出的小本子。那么在相距多少之后呢,相距93年以后,唐容川进行了补正,就是说,他发现他(陈修园)的《浅注》需要补充,需要有正误的地方,因此取名叫做《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我们若讲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的时候,你会想到唐容川有一句名言,叫做“业医不知脏腑,则病源莫辨,用药无方”。他深得张仲景有关脏腑经络辨证,或者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这样的一个重要指导意义。还有,就是我刚才向大家介绍,日人丹波元简,他所写的《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相距35年后,由丹波元坚又写了《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二书简称《辑义》和《述义》,再者相距35年,在11后以后又有日人,27,就是26、27,我要说的,就是《类聚方广义》,日人的尾台榕堂,他这本书,比方说对甘逐半夏汤,有甘逐甘草相反的问题,这个方子怎么认识,在煎煮上提出来的建议,27《类聚方广义》能够见到的。还有,就是我们的老前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顾问的秦伯未老先生,他于1957年发表的,《金匮要略简释》,实际上是他的课堂教学的总结,很薄的小册子,但是,里面饱含了他一生呕心沥血的经验和智慧。这里面提到的《讲义》,湖北中医学院1963年《金匮要略讲义》,在全国是二版《讲义》,对他这个,实际上是我们《金匮要略》的,第一版教材,沿用至今,我觉得,它也是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功不可没。

  好了,结论一共用了6个学时,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