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05讲

  第05讲 《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同学们好,今天的课呢,首先把上一次讲过的有关仲景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复习一下。

  第一方面呢,我谈了他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杂病的诊疗体系”。第二个方面呢,我讲了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卓著的治疗杂病的众多经方。在这个问题里面,我第一方面讲了在《内经》的理论指导下,规范了方剂的组方原则,成为方剂学的鼻祖,特别说了它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药简效宏。关于疗效卓著,因为到讲原文的时候,我们要具体分析的,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就是《针灸甲乙经》的作者皇甫谧,他在他的《序》里面讲到,张仲景为一个侍中看病,“20岁有余”,这么写的,“时年,20岁余”,叫什么名字呢?叫王仲宣。当仲景见到他的时候,就马上说,“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毛脱落的,“眉落半年而死”,望而知之谓之神,然后嘱他喝王石汤,说“喝王石汤可免”,免你侍中一死。但是呢这个侍中他有点不信,三天以后,仲景见到他说,“你喝了这个汤药了吗”,他(侍中)说喝了,“服了”。后来仲景说:“色候故非服汤诊”,说我看你的面色,我就知道你根本没有喝这个汤药,仲宣还是不信,结果二十年后真就是眉落,“后,187天死亡”,187天,你算算,真就是20年后,再过半年,眉落半年以后就死了。这个咱们不去考究它的真实程度,但是皇甫谧他写的这个《序》,实际上也说明了仲景的诊疗水平,以及他对方证,如果施治于人,有这个把握性,“其效如神”,他(侍中)不服王石汤,那么他真就是“果然如其所言”,历代医家对仲景的方药,也给予很多溢美之词,给予高度评价。

  比如说象比较作注里面,“少而精”的代表尤在泾,在他的《心典》里面就说仲景的方“方约而多验”,在方剂学,我说他(仲景)是鼻祖,他贡献在哪里呢?就是《医宗金鉴》吴谦,他在这书里面说,就是在张仲景的书之前,只能说是有法无方,那么《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后呢,创立了方法、格式,才有法有方。也就是说从张仲景这个《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始才有法有方。我们今天讲它书名,为什么林亿给改成《方论》呢?因为它有方有论,不光是在“经方之祖”“医方之经”上表现出来,吴谦称赞它“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我自己的体会,它的特点就是在方剂的配伍上,是“君臣有序”(非“乌合之众”),切中病情,为“有制之师”。这就是我对它说成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这样的一句概括。这是我昨天讲的,对仲景经方这方面它为什么是鼻祖。

  第二个呢我想讲在方剂应用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神),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作“同病异治”,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同一种疾病,因为在基本论点里面,他强调天人合一,这样的一个整体恒动观,所以我给咱们的《讲义》,在这个概念上给予补充,同一种疾病有哪些因素不同呢?第一就是人的体质(人的体质、发病时间或地域、病情发展的阶段、病机、病位,五方面的不同),是从“天人相应”的观点上来看的,包括他内在的体质因素,另外发病的时间和地域的不同,病情发展的阶段不同,这些因素,关键呢还得有病机的不同,包括病位的不同。这些因素里面,大家想,通过我昨天分析的结果,什么是决定证候的核心问题呢?病机,所以病机是关键。病机不同,那么什么不同呢?证候不同,证候不同所以治法不同,因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我们说以辨证为主,辨的是什么为关键呢?为核心呢?中心环节在病机上,所以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现在要讲的是虽然疾病相同,我们不能被病名所印定眼目,而是通过证候、病机的不同,决定证候不同、治法不同。举一个例子,同一个胸痹病,如果是出现胸满,“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原文里面可能有一个“留”字,就是说“胸痹,心中痞气,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这个到时候我们讲原文就能解释,他的一个条文里面出了两张方子,“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枳实薤白桂枝汤,肯定是通法的代表方剂,宣痹通阳法,我们学方剂有栝蒌薤白三方,这都在我们《金匮》里面,这一篇出现的,我现在要讲的就是气滞实证,用的是枳实薤白桂枝汤,通过它宣痹通阳、泄满降逆,这就是病情上属实证,病机上属于气滞的实证。反过来说,人参汤就是理中丸、理中汤,相同的组成,它突出了人参的补中助阳作用,所以明显是对虚证出现的,因虚而气滞的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的情况采取补法,是“塞因塞用”。所以呢同样的一个临床表现,由于病情的虚实不同,关键是什么的不同呢?病机不同,因此通补两法,同病异治。下面来说“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病因、病机、病位相同,但是病名和症状倒不一定相同。请大家注意,不同的疾病,可能在病名、症状上有不同,但是关键的因素,病因、病机、病位相同,特别我要强调的是什么相同啊?病机的相同,结果造成的是证候相同,所以证候相同,治法相同,这也就是说的证同治亦同。

  举例子的话,最典型的就是肾气丸,在《金匮要略》里的五用,①第一用是在《中风历节病》篇,第五篇的附方:崔氏八味丸,它主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这是第一见。从这里头我们能够看到,张仲景非常实事求是,他当时看到的这个八味丸是谁的呢?是崔氏的,这个也有考证叫崔知悌。也就是说他看到这个八味丸,崔氏拿它主治的是“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这个“脚气”是脚气病,而不是烂脚丫子的那个脚气。那么和肾阳虚有关的,肾经所循行的部位在哪呢?腹之两侧,少腹拘急不舒、不仁,这是告诉你属于肾阳虚的一个病机,导致的这样一个疾病,所以崔氏八味丸有效。那么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肾气丸有更好的应用范围。②第二见就是《虚劳》篇了,他直接说八味肾气丸,“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是同症状,腰为哪啊?肾之府,多出来的是什么?请大家注意,小便不利。③第三见就是十二篇的狭义痰饮轻证“短气,小便不利”,用八味肾气丸。④第四见是在第十三篇的“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在男子消渴里面,特殊的情况请大家看,前面都是提到的小便不利,而这里是小便反多,而且紧跟着比喻法“以饮一斗,小便一斗”,饮一溲一,喝多少,尿多少。这就能看出,什么不同啊?病名不同,什么也不同呢?症状也不同,但是这都不是我们在辨证施治过程中的着眼点,着眼点就是我刚才强调的,那个问题(病机)。⑤第五见就是在《妇科杂病》篇里面,治疗直接写“妇人转胞不能溺”。这个病名是“妇人转胞”,在《妇人杂病》篇里面的转胞病,症状上特点,什么叫“不得溺”呢?这个字(溺)不能念成[ni],溺水的溺是一样,但是通假字通“尿”,“不得溺”还是小便不利的,仍然是肾气丸主之。这个在病机上大家分析应该是什么啊?是指肾阳虚,影响了什么呢?膀胱的气化功能,那么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为什么会有“小便不利者”又有“小便反多者”呢?这是一个基础理论的知识,我们放到原文解释的时候再分析,但是就因为病机相同,证候相同,治法相同,而尽管病名和症状不同,不是主要的问题,治法相同。好了,其它还有一些例子,时间关系,就放到具体讲条文的时候再说。

  下面第三个小题,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应该先炮制后煎煮,首先来谈一下药物的专用,也就是说药物有它专有的功效,决定了它主治的病证有选择性。比方说,“百合病”之所以命名为“百合病”,是因为“百合一药而瘳此疾也”。所以百合为主药的方剂,为百合病的主治药物,取它的什么作用呢?即能够润肺,又能够养心,有助于安神。苦参对于狐惑病的蚀烂症,有解毒杀虫、清热燥湿的作用,不管是内服和外洗都是有效的。特别是肛阴的蚀烂,包括女性的外阴的溃疡或者是瘙痒症,苦参,还有《妇科三篇》里面,提到的蛇床子散,现在不光是妇科的外洗药,包括皮肤科,对苦参、蛇床子的应用,也是疗效肯定的。还有比方说茵陈,说茵陈是治肝胆病的专药,一点也不过分,为什么呢?阳黄是配合象大黄栀子、柏皮这一类的,那么阴黄就可以配合附子白术这样的药物。茵陈术附汤、茵陈理中汤这一类,所以茵陈就跟着是寒凉药,还是温热药配伍不同,而主治阳黄或者阴黄。再有呢就象常山截疟,在我们《疟病》篇里面,却把常山的苗――蜀漆,变成蜀漆散来治疗牝疟。而且还在煎服法上有具体说明,这个到《疟病》篇再给大家解释,尤其是近年来对于肿瘤的研究,对于肝病,特别是肝纤维化这样的一些情况,对醋制鳖甲的应用,就是从我们治疗疟母,以鳖甲煎丸为代表的方剂,这个在配伍上是独具匠心。时间关系,我就列举这几个药物。

  关于药物的炮制,在历代医家里面,善用附子、乌头者,首推仲景。我们说附子和乌头有毒,有毒的成分,现在已经被药理实验证明是什么呢?就是乌头碱、次乌头碱,现在破坏乌头碱的毒性的方法,就是靠什么呢?长时间的煎煮,用高热处理、破坏乌头碱,而不减轻它的祛寒止痛的作用。但是在当时,张仲景的炮制办法是用白蜜,用白蜜来解附子、鸟头的毒,白蜜和它之间的关系呢,一个是制约附子毒性,第二能够延长疗效,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做蜜丸,为什么这样疗效持久啊?比方说要回阳救逆,你是选乌头还是选附子啊?是选生附子还是选制附子呢?回阳救逆一定是生附子,而且呢附子无干姜不热,一定是生附子再配干姜,比方说胸痹心痛,当胸痹疼痛发作的时候,你说生附子还是炮附子呢?加强止痛作用就得是炮附子,而不需要和干姜配伍。在《胸痹》篇里我们看到了,他用辛温药都是递增的一个水平,开始用薤白、白酒等辛温药,之后再变化,就是桂枝了,桂枝不行了,就怎么样啊?炮附子,再不行,“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上来了。你就能看出他用药是非常非常讲究的,是切合病情的,那么乌头的使用还表现在第十篇里面,治疗寒疝腹痛。当发作性的寒疝出现“绕脐痛”或者“心胸中大寒痛”,“发则白汗出,肢冷厥逆”,这种情况下,他赶紧下的是大乌头煎,而且选个儿大的乌头五枚,那就是因病重而且急症,量要大,下药是很狠的,但是在方子里面要求写明强人怎么服,羸人怎么服,弱人怎么用,在剂量上有严格要求。包括历节痛用乌头汤也是这样,就是因为乌头的祛寒止痛力强于炮附子,所以附子、乌头的用法,就是用于严重的寒性疼痛。

  关于煎煮的方法,时间关系我就举例茵陈,茵陈先煮。在他方书里面有要求:先煮,先煮的道理就是要使它煎煮的时间,怎么样啊?延长,煎煮时间延长以后呢,茵陈,在《中药学》里面,我们讲是利水渗湿药,是通过利小便使湿热之邪能够排除,加强这个作用。后入栀子、大黄,把它的煎煮时间缩短,也就是说跟茵陈相对而言,后下,大黄活血祛瘀,也有很好的泄热力,不要考虑大黄是不是能通便泻下啊,也有,但是着重在这里面,治黄疸一定要活血,活血黄自去,或者说退黄加快。栀子显然是清三焦之火热,也是从小便排出,这就是峻下清热的作用。所以对温热之邪是肯定的,在用药上呢,因湿邪的祛除比热邪难,湿邪比较缠绵,比较粘滞,所以他把茵陈先下就是讲这个道理。这个经验之谈是从人身上积累下来的,所以是非常宝贵的。那么现在呢,为了加强科学实验的结果,在制剂方面,包括药物的提取上,已经进展得很快,临床上已经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了,等到讲《黄疸病》篇的时候呢,我要谈一些看法,总的来说经方为中医的科研,包括经方的临床应用扩展,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所以我们应当引起重视。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讲完了,现在我要给大家再补充的一个问题,就是它(《金匮要略》)的贡献,在于对中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是第三个问题里的第三个小题,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于仲景经方广其应用,并有发挥。仲景的经方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卓著,这是我上次课已经把它说到这个程度,现在我要说后世医家对它的广泛应用,仅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是治什么病呢?是虚劳里面阴阳两虚,见脾的阴阳两虚证,一个是偏于阳虚,一个是偏于气虚的主方,也就是说,他对于补益脾胃的这个法则非常注重,在虚劳里面尤重脾胃的功能,一定要对于疾病的康复、对于防病,增强免疫功能很重要,所以这是一个代表方剂。而历代医家,就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里面,他补充了一个“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当归补血汤化裁出来了,黄芪配当归,除了这个当归建中汤以外,他还有内补芎藭汤、大补中当归汤等等,都是孙思邈由此而发展。金元四大家,补益脾胃的代表是李东垣,李东垣创制了很多有效的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等等。都是宗理中、建中之旨,把它再组方,组成这样的,那么他的发展是什么呢?就是在补益之齐里头善用柴胡,升麻升提阳气,鼓舞胃阳,同时还有风药的使用,如独活羌活防风。为什么?因为他在经方基础上发挥了,再有象朱丹溪主阴,主养阴。我们说张仲景,大家都认为他以扶助阳气为主,固护胃气为主,对于养阴有什么代表方剂呢?《金匮·虚劳》里面,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现在我们看,对于心肌的病变,或者是心律不齐,炙甘草汤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他是按照气阴两虚辨证的,是按照心的气阴两虚辨治的。在妇产科病篇里,竹皮大丸是对什么的气阴两虚呢?竹皮大丸中竹皮是竹茹,在《伤寒论》里面有竹叶石膏汤,又是针对什么气阴两虚呢?对于朱丹溪主养阴,可以说有重大影响,这些方剂是由此变通而来。比方说赵献可和张景岳,重视先天之根的问题,尽管他们各有千秋,但是呢,我讲的肾气丸,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万变不离其宗啊,不管是左归、右归,不管是汤还是丸,都是这样源于《金匮》。还要举的就是叶天士和吴鞠通,他的治络法,特别是叶天士对肝着的旋覆花汤,那是应用得惟妙惟肖。旋覆花汤所体现的治法,是一个活血化瘀,通络的治法。那么他把它化裁了,觉得方中新绛力量不够,用藏红花、茜草来代替活血,他又给换用桃仁、归尾,就是把那活血的量加强。实际上他后来也觉得力量不够,再加用虫类药,这又是鳖甲煎丸给予的启发,专达到胸胁部位,从肝藏血这样的一个机理考虑的。时间的关系,就举这几个吧,就是后世各家之学,无不师法于仲景《金匮》,所以,也体现了原书有承前启后这样的功绩,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下面第二个小题,开创了临床医学发展的先河。老百姓都说,中医治慢性病治得好,慢性病找中医,我们现在来看《金匮》,对慢性病肯定。因为有专篇论虚劳病,讲泛指一切慢性、虚损性疾病叫虚劳。创制的那个方剂,和我们现在《中医内科学》治虚劳,没有重复的,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金匮》所论的,四十多种疾病,包括奇症。什么叫奇症呢?奇怪少见的病,我想说的呢,在第三篇里面讲到了狐惑病。关于这个病名到底是狐惑病,还是狐??病。在讲第三篇的时候再给大家解释,现在说狐惑病,张仲景特别说到了一个“蚀”字。蚀烂为主症,临床主要特征蚀烂,蚀于上、蚀于下。蚀于上包括了咽喉、口腔、眼部,蚀于下指的是前后二阴,蚀烂的部位说出来了,而且他说:“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请大家注意,单纯的咽喉蚀烂,或者单纯的口腔溃疡,叫不叫狐惑病?叫惑。当然现在也不称其惑,就是说单一的蚀烂,不能叫狐惑病。一定得是上下联合性病变,才称其为狐惑病。这种描述文字非常简要,其中含义不说,仅诊断标准非常明确,请大家注意。

  1937年,土耳其的白塞氏,他首次报道这是一种独立疾病,他是皮肤科医生。发现后,他说这是一个粘膜病,但是张仲景比他早了1700多年,他不仅描述了主症、特征,而且对伴发症,临床所见的全给综合进来,并且提出了内、外治疗的,有效方剂。对病因、病机全都从他的认识水平,把它说明,而且是理、法、方、药、脉、因、证、治一贯,这是狐惑病。这就比白塞氏所说的,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后来有的人就说以他这个命名H·Behcet,白塞氏病,现在干脆就这么说了。这在时间上仲景早他1700年,从描述上比他更全面,再一个,从方治上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不仅用内治法,而且有外治法。

  说到这儿的话呢,此外我还想兴举一个例子,也是一个涉及到外阴蚀烂的问题,就是急性女性溃疡,阴道的溃疡叫做急性女性溃疡,这个病是奥地利的一个皮肤科专家。在1918年首次报道,大家算算,比张仲景在妇科篇里面提到的蛇床子散,还得晚上1700多年。他提的是什么呢?原条文里介绍:“阴中即生疮”,这个“即”字昨天我讲中风的时候说,立即出现的,就说明这个病是什么特点。西医说“急性”,原文就用一个“即”字来反映,阴道长疮是一个急性发作的溃疡症。他形容的是什么样呢?“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这个狼牙汤当然具体要有说明的,见“方后注”,这狼牙汤怎么洗,他说的是什么呢?就是“以绵缠筯如茧”,“筯”是筷子,把棉纱缠到筷子头上,“如茧”,象多大呢?象茧那么大,然后沾着这个汤液“沥阴中”,看到没有?非常讲卫生,让你沾着汤液往阴部疮疡的地方淋洗,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用棉棒,很了不起,不仅是方已经出来了,使用方法,包括直达病所,就是病变部位的局部给药,而且洗的话,一定是新鲜的药液,是沥洗,不是让你乱擦,然后再把它换掉。所以,这也符合现在的生殖健康卫生要求,现在这个病看来已经不是少见病,刚才我说狐惑病是少见,或者是可见疾病,并不是常见病。在诊断上确实是很使人困惑的,病者也是很苦恼的,而作为阴道炎,比方说滴虫、霉菌,包括一些细菌,其他一些杂菌造成的阴道炎。现在不仅仅是已婚妇女、青年女性,育龄女青年里面算多发病,但在张仲景的外用药里面,剂型当然很多了,包括有坐药,象现在有栓剂的使用,张仲景在那个时候,剂型已经出来了。在(《金匮》)妇科三篇均有体现,当然阴道炎的这个部分,急性女性溃疡不是奇病,但是同样是外阴的蚀烂,病名不同,分篇不同,治法还有别。

  《金匮》治疗急症,急症显而易见,就是病情比较重,病势比较危急,发病比较急骤这一类的。刚才我提到了胸痹,请大家打开《讲义·杂疗方》262页,第九行,往下数第九行,尸厥,“尸厥脉动而无气”,这样的一个病情,脉在动,呼吸没有了,怎么抢救呢?“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然后再说:“令人以桂屑着舌下”。大家看,菖蒲屑也好,桂屑也好,首先说是散剂,那么菖蒲和桂,桂就是肉桂,这是辛热之品,芳香之品,具有同样的开窍、醒神、复苏的作用,因此对尸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我们要想,比方说对于冠心病的心绞痛的急发,从西医角度抢救的话,它首先选用的是亚硝酸异戊酯,这是世界范围内通用的治法。玻棒(安瓶)把它搞碎以后用手帕捂到範鼻子上,用鼻嗅,和我们现在讲的这个“纳鼻两孔中吹之”一样不一样?给药途径完全一样,方法对头。那么再看“桂屑着舌下”和什么一样?硝酸甘油,是不是含片,这在那个时候张仲景用文字把它记载下来。你说他是猜到的还是想到的?但是它是临床实践,从人身上试验过来的经验积累,很了不起。再往下数,请大家看韭菜根往下的那个方,写的“救自缢死”,什么叫“自缢死”?不想活了,上吊,怎么解救?再往下面的一两行,“徐徐抱解”,把他缓缓地抱下来,放在哪呢?就是不要着急去把绳子解开,去把他上下安抚好平卧,平卧以后“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把他那个头发挽起来,再给他把头发放好,然后“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这是什么意思?心脏按摩,看见没有?真了不起吧!然后说:“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一顿饭的功夫,怎么样了呢?“气从口出,呼吸眼开”,就给救治过来了,这是人工呼吸,看见没有?把着他,然后给他做屈肘伸展运动,然后再同时压他的腹部,他就是没讲口对口那样的人工呼吸。溺水,往下说的,也是这样的,特别是“救溺死方”,就是说要是掉到河里了,从江河里救上来那个人,怎么解救呢?也是和“自缢死”的方一样,还说“并出自张仲景为之”,最后说:“实救人之大术矣”,看到没有?这救人、急救的方法,绝对有效。所以呢老说是呢,洋医从鸦片战争之后传入我国以后,就采取了张仲景的方法,你看是不是呀?已非常先进。我开始的时候讲,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实际这里面还有它的先进性。

  既然第二十三篇说到这了,这是杂疗方,后面是食物禁忌,食物禁忌二十四篇讲的是禽兽鱼虫禁忌,后面是果实菜谷,这都是和咱们每天的饮食紧密相关的。这个部分有它非常重要的学术经验,你比方说,第15行,“食肥肉及热羹,不得饮冷水”,咱们现在要是一吃大餐的话,是冷热菜全上,他建议吃肥肉、吃热羹、热汤,不要喝冷水,这还是从脾胃的调养上着想。再往下数,第4行,“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这个防疫的“疫”是多么早的认识,他认为六畜病死的肉坚决不能吃。瓜果梨桃的这部分,请大家看,二十五篇,第4行,“桃子多食令人热”,说寿桃、寿桃,吃桃子怎么怎么延年益寿,但吃多了怎么样啊?生热,再往下隔一行写的“梅多食坏人齿”,保护牙齿的观念又体现得这么清楚。

  01话

  再有一个我去韩国讲学的时候,发现韩国人不吃香菜,他也不给你上香菜,但他们到咱们这来,顿顿不是汤里有香菜,就是干脆香菜上盘了,他(韩国人)一筷子也不动,我就很奇怪,我说你怎么不吃香菜?他说:“那个吃不得啊”,我说:“怎么回事?”,他说:“张仲景的书上就有”,我也感到挺奇妙的,张仲景书上哪说过香菜啊?我才看见,268页,第2行,“胡荽久食之,令人多忘”,保健作用就说得这么清楚。

  269页,他当然讲的是犀角汤,这个方子怎么也治饮食中毒,往下这个地方,是单独的一个,说怎么救治,这个引号里头写“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坚满(音men)痛”,这个不能念man,“心腹坚满痛,治之方”,什么方呢?这就象急性胃扩张了,你得采取涌吐法,张仲景方里就是瓜蒂汤吐之。现在他教的方比较平稳,就是“盐一升,水三升”,三比一的比例,“上二味,煮令盐消”,就是把盐化好了,“分三服”,一次喝三分之一的量,然后“当吐出食,便差”,就好了吐出来就好了。急性胃扩张,吃多了,尤其是小孩,简直是受不了,他就哭闹,哭的劲儿都没有了,上气不接下气,胀闷得不得了,吐又吐不出来,他教给你用盐水,家里都有啊,马上化开,给他喝进去,也不要都喝进去,分三回,慢慢喝下去,他吐出来就好了。我觉得电影《追捕》里面,杜丘教给你的办法更好,大人可以,不管是误服了什么药,还是有害的食物,手指头一压嗓子,吐出去,是不是啊?所以涌吐的法则确是张仲景创制的,关于方药,有简方、便方,也有象随手拈来的盐水。

  好了,我再说说他的不足,咱们说这个,二十四篇里面的“禽兽虫鱼”的禁忌,本来我们讲营养,谁都得吃鱼虾鸡肉,就比方说在我刚才说的“食肥肉及热羹,不得饮冷水”之上的后部分,“父母及身本命肉,食之,令人神魂不安”,因为咱们东方文化里面,对于人的生辰年月有一个属相问题,什么属鸡的、属猪的、属牛的、属羊的等等,他认为你本人和你的父母,不要吃自己的“属相”的肉,吃了以后神魂不安,这是绝对不科学的。你说是不是有点迷信,这个不可取,咱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面比方说翻过来264页,他讲的“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猪肉和羊肝不能在一起吃,吃了心闷。那么猪肉和香菜同吃“烂人脐”,我看到有的人专门吃猪肉香菜馅的饺子,吃得蛮香,没谁的肚脐子烂了,所以这个不科学。另外他也建议了,在妇女怀孕期间不应当吃的东西,他提的这些咱们,也不能说特别不准确,因为我没有考察过,但是他说“雀肉令子淫乱无齿”,这个好像是不相干吧,他讲的是妊娠妇女应该注意,我觉得生殖健康里面对孕妇的要求,还是应该讲究吃得合理,既要让她有营养,另外对母子健康得有好处。再有他也讲了一些很好的办法,你比方说266页,吃蟹子中毒怎么办,这个是经常发生的,“食蟹中毒治方”,一个介绍了紫苏,把它煎煮成汁,喝汤。再一个呢找不到紫苏的叶子,苏子也行,捣碎了以后,再把它煎汁也可以。那么又一个方:冬瓜汁,没有的话“冬瓜亦可”,在紧急情况下,你毕竟是中医,人家要向你讨方的时候,你至少能说出个一、二来,要不然西医就得赶紧点滴,要抢救,当然严重的话你也真得是住院抢救。时间的关系就介绍到这里了,这是关于急症在杂疗方和食物禁忌里面的体现。

  那么我觉得象痹急症,就是“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子”,薏苡和(炮)附子,两个药在剂型上,一个是药比较少,就两味药,做成散剂,“散者,散也”,取其速效。另外散剂包括他讲的桂屑、菖蒲屑,我们现在在临床治疗心病时,这都属于常用药、有效药物了。那么散剂呢,它有一个携带方便的问题。还有你比方说,当痉病里热壅盛,出现“卒口噤,卧不着席”,这样的一个痉病急性发作,他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留得一份阴液,来保证对痉病的止痉。回头再想办法怎么濡润筋脉。还有就是肺痈喘不得卧,奔豚气的发作欲死,寒疝绕脐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还有寄生虫病的蛔虫、疟病,这些都是急发,“支饮不得息”、“风水一身悉肿”,你说是慢性病还是急症?急症。黄疸病,出血的病症提到了下血,就是便血,还有尿血,妇女的崩漏,再有就是阴阳毒的皮下斑疹。那么阴阳毒的皮下斑疹它是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来治疗,再有象肠痈、肺痈这样的化脓症。呕吐、哕、下利,有急症也有慢性病症,对于急症的这一部分属于这个范畴。还有产后的郁冒,产后的中风,都属于急症范畴。

  下面再有呢就是体现在难症上,所说的难症,难以攻克,或者说不好治的病,难治的疾病。这个不一一来举例,至少在古代医家总结了四大病症,为四大难症,是什么啊?中医内科也强调过:风、劳、臌、膈。这个在《金匮要略》里面全涉及到了,风,昨天说了,中风,心脑血管病,包括消渴病的并发症里面都涉及到中风问题,消渴病篇它是没有涉及到并发症,但是有关的部分有。劳,虚劳专篇,所有的慢性病症都可以在这个范围里。臌,在《水气病》篇,包括《痰饮病》篇里也有,五水和饮在五脏,特别是对肝肾出现腹水,肝硬化腹水,甚至于肝癌的晚期,属于臌证。膈,纵膈变化,食道癌、贲门癌,咱们中医(《金匮》)里面,在呕吐篇里面讲过“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恶性的话,就是食道癌、贲门癌这一类的,如果说轻的话,是一个功能性的幽门梗阻,或者不全梗阻,它也会出现这个现象。神经性呕吐可能也会食入即吐,但是不属于膈,这是指的难治之症,比较重的症。

  下面第四个就是杂症了,所说的杂症,我觉得就是病机复杂、病情复杂,病因也不清,治法也不明确这样一类的杂症。比方当时他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把它放在《中风病》篇里面一起讨论,他已经意识到这种历节病比较难治,不好治,因为它有个先天因素的问题,肝肾先虚,所以象“尪痹冲剂”,就根据原文“身体尪羸”,那个“尪”字,对类风湿的称谓是尪痹。在世界范围内,是国际攻关课题,就是因为它(尪痹)的致残性,破坏你的劳动力的水平,不亚于中风病。大家就看到中风后遗症,是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那么尪痹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且都是多发于青少年或者妇女,它真就是丧失劳动力,甚至于关节的僵直不能活动,不仅是四肢关节,包括腰脊,腰脊的关节僵直,根本就不能活动,怎么劳动啊?谈不上了。因此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一致要求攻克它,包括对肝病、乙肝这样的疾病。所以这个杂症,我认为张仲景还是很了不起的,把它分得很清楚。比方说肺系的疾病,到现在我认为尤其我们北方,呼吸四病仍然是咳、痰、喘,病情复杂,症状也是很复杂的,所以治法上、方药上也是很多。中医原来还说:“治病不治喘,治喘就丢脸”,再一个就是外科里面:“治病不治癣,治癣就丢脸”。这就证明肺系的疾病也是很缠绵很难办的。从这儿来说呢,可见张仲景所论,杂病的治疗范围很广,所以他创制的有效方剂都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发掘的一些科研基本资料。好,这堂课休息。

  (奇症、急症、难症、杂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