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10讲

  第10讲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

  黑板

  二、病机

 (10[二类]、11[三类]、12条[三类])
  厥阳独行─→阴气衰竭,阳失依附
  有阳无阴,有升无降
  卒厥
  脉脱

  三、四诊举例

  1.望诊┬望气色(03[二类])┬面部┬青─→痛
  │          │  ├黑─→劳
  │          │  ├黄─→便难、寒饮
  │          │  ├白─→亡血
  │          │  └鲜明者─→留饮
  │          └鼻头
  └望形态(06[三类])
  2.闻诊┬闻声音(04[二类])
  └闻气味(见肺痈篇)
  3.切诊(09[二类])
  (07[二类])切诊与四时、五色合参
  上面把“五邪中人”的法度,用表格形式,从五邪的属性,从致病的规律,还有临床特征。这个临床特征,我是从它的部位和脉象表述的,所以,表格的那一部分,可以把它改写成临床特征。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极寒伤经,极热伤络”这个问题。“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寒邪为阴邪,经为里,属阴,“极热”呢,热为阳邪,络也属阳。所以,它这个叫同气相求,或者叫以类相从,所有的,我们这里面讲的,“五邪中人”的规律也好,特征也好,都是相对而言,也是对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上,能够把一些临床现象,归纳为一定的规律性,作为我们临证时,可以通过审证求因,病因辨证打下一个基础,做为临床工作中参考。我觉得学这一条原文,从病因上有这样的作用,这等于病因方面,我概括了第2条的“三条”,然后,又有什么呢?第8条的异常气候,第13条2段的“五邪中人,各有法度”的内容。
  下面来讲病机,病在在所有的《讲义》中,都拿第10条作为主要的论述。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二类,熟悉)
  这个地方是拿“厥阳独行”来举例说明的。这也可以作为名词概念问您,何谓“厥阳独行”?张仲景自注了,什么叫“厥是独行”呢?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人体的疾病、发病,是阴阳的偏盛偏衰,是整体功能的失调,特别是阴阳的失调。正常应该是阴阳相互维系,是一个生理相对平衡的状态,人体才能保证五脏的元真通畅。所以,当阴阳一旦失去生理平衡,阳无依附,也就是说,当阴气衰竭的时候,发生“厥阳独行”的根本原因,就是阴气衰竭。阴气衰竭的结果,就是阳失依附。所以,《讲义》说“有阳无阴”,“有阳无阴”的结果,就是等于有升无降,所以“厥阳独行”。这也等于说,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拿“厥阳独行”来举例说明,阴阳失衡,怎么失衡的呢?是由于阴气衰竭,阳失依附,阴不敛阳了,阳气没有依附,它就有升无降,结果有阳无阴,就独行了。这在临床的表现,我觉得就是我们大家通常知道的,中风的突发,《素问》讲“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尽管11条、12条是讲预后,实际这三条原文是衔接的。
  咱们先来看第11条,讲到了卒厥,什么叫“卒厥”,也涉及到一个“卒厥”的概念,它这是以脉象来论述的病机和预后。我们说,它这个“卒厥”,更是一种突发性的,和“大厥”,刚才我说的,“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这个病机是相似的,下面,他又讲到“脉脱”,第12条的“脉脱”,也是指卒厥这个病而言,比方说,脉见沉大而滑,现在的“脉脱”是表现为什么样呢?[词解]说“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都是说到血、气不能够周流了,发生一种病理状态,是阴阳失衡的表现,这个,轻的话,是个肝阳上亢,可能常见的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怎么看,有的是个肝阳上亢证,重的话,就是我刚才说的,肝风内动了,甚至于怎么样呢?出血性中风,或者是梗塞的一类,也有这样的突然昏厥,突然昏厥,也有不经昏仆,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的情况。按照我们《金匮》里面所讲的,比方说病机,他用“厥阳独行”来概括,是阴阳失衡造成的,特别是“厥阳独行”,发病有个卒然性的问题,卒然昏厥,而且出现脉突然怎么样?循环衰竭的表现,摸不着了,说“乍伏”,一下子就不起了,这个脉,摸不到,循环衰竭的表现。

  04话

  我要讲的病人,是我们一个家属的孩子,中学生,平常学习不紧张的时候,很愉快的时候,一如常人,什么事情也没有,一旦学习紧张,特别是熬夜了,或者成绩不好、情绪不好的时候,这血压不稳定的程度到什么情况?低压最高时高过120mmHg,高压呢?180mmHg,甚至有220mmHg的情况,降血压的药物用了好多种,没有根本的效果,咱们开中药,包括我自己也给用镇肝熄风汤,包括有些降压有效的药物,我都给她试用,效果不好,年纪轻轻的一个高中生,也就19岁以下那样,18、19岁的孩子,不能坚持上课了,你要看她外表,没有什么明显的特殊表现,也不像一般的高血压患者,简直头昏眼花,工作不成了,她呢,要玩的时候还照常,在中医这个范围里面,你若按照肝阳上亢辨证,包括我们刚才讲的这些情况,阴阳的失衡,甚至包括一些高血压,突然发生阴阳离绝这样的一个病机,就不好解释了。最后,我们请她到西医院,做必要的检查,发现这个血压和情绪有关,但是不能这么高啊,谁是最先发现疾病疑点的呢?就是我们,搞生理基础的一位老师,是中医院校毕业的,现在去讲《生理学》,他立刻提出说,“是不是应该去做一下CT,或者核磁共振,能不能是嗜铬红胞瘤?”,那应该长在哪呢?在肾上腺上。结果到省院去做了两次,肾上腺上没找到,后来又有一个人,是省医院的内科医生,他说:“什么都有异位啊,它能不能长到异位上去了?咱们扫荡一下吧”,最后做的核磁共振,在腹主动脉上发现,真就是嗜铬细胞瘤。手术非常顺利,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英语专业毕业,做大学老师了。
  我说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来找我们中医,按照四诊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我们的范围内能辨清,就按着我们的施治方案来进行治疗。如果搞不清,为了减少误诊率,一定要中西医结合,合作,对病人负责。这个病人给我的启发非常大。所以,我今天有意识地把这个病人按照阴阳离绝,或者阴阳失衡的,这样的一个病机辨证举例,它是对杂病整个病机的概括,不能所有的病都这样来认识。尤其是发展到医学科学非常先进,而且走向更加先进,更加微细的今天,我们中医也要学习必要的知识,在诊断水平上提高。

  05话

  还有一个病人,就是我的大学同学,因为年龄比我大,退休了。退休以后,可能发生一些生活,或者工作上的麻烦,要去找县医院领导谈话。谈话之间,情绪上有一些激动,突然颜面上出现口眼?斜的情况,那个领导说,“你口眼?斜了”,他当时更生气了,“你是不是有病”,他(领导)说,“你有病”,这样就讲得非常不欢快,但是,作为领导非常冷静,立即派工作人员,把他推到CT室一看,脑出血了。后来,他们医院的院长决定,立即把他送往哈尔滨医科大学,就是说,我们治不了这样的一个病,突发脑出血,结果在路上,这个病人就昏厥了,是不是一个“卒厥”的情况?要按照咱们中医来讲,就是一个“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这样的一个病理过程。我们在什么时候去看他了呢?就是他住哈医大一院以后,他说做头部CT,已经证明他脑出血,但就是不知道出血的量,又进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出来以后,马上就进入手术室,开颅,把血饼子全拿出去,人是醒过来了。两周以后,动员他出院,为什么?是恶性肿瘤,脑的恶性肿瘤,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血管破裂。所以,有好多猝死的人,有的时候,就怀疑是不是脑出血,脑血管意外?而我现在告诉你的这个病人,他却是一个脑肿瘤不被发现,没有任何先兆,这是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告诉我的,我立即从教学的角度,我问他,“你平时有没有什么症状”,他说在发病的前两天的时候,我感觉“我抽烟,怎么拿烟卷拿不住了呢?”大家请注意,这就是我昨天讲的,“邪在于络”,是个“肌肤不仁”,应该是麻木,他开始发觉的症状,是“邪在于经,即重不胜”,一个烟卷能有多大的重量,吸烟的过程,他发现这个手指头不好使了,拿不住烟卷,再就是,第三天,跟领导一激动,一下子就出现了口眼?斜,看见没有?又是一个按照我们所说的这样,口眼?斜的症状,一告诉他,马上检查,等到再过一段时间,就是直接入脏腑,昏厥了。
  我说这个,也是这样,就是临床上好多,可能来不及诊断的病情,也就是,按照中医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病机,可以分析出来,如果有机会诊断清楚,对于我们研究治疗方案,特别是来提高我们临床诊断能力,包括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就更加有利了。所以,作为第一篇,这三条(10、11、12条原文),有关病机的认识,是从阴阳失衡,甚至“卒厥”的阴阳离绝致死,这个方面的基本病机讲,是有意义的。但是,到具体病情上,我们还应该从微观上,做具体分析和具体的研究,仅供参考。
  病机举例说明到这,特别是“厥阳独行”和“卒厥”的概念,大家要搞清,我想,我举的这两个病人,你们可能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再往下来,就是我要讲四诊举例,先说第3条,望气色,他(仲景)不是说的望面色,而是望气色,什么意思?请看原文,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另外,有的版本的小字给你提示了,有的写的是“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二类,熟悉)
  首先说,为什么不叫望面色而叫做望气色?这个,我们《讲义》从按语上,也给解释了,《内经》上说,“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那就是说,得有神,有胃气,才是健康之色。另外,我们由于民族不同,或者说,不同国度,在面色上是有别的。那么,包括地域,所处地方不同,面色上也有不一样,还有,先天、后天的因素影响,所以,只看色不行,再一个,就是人体的五脏六腑的精华气血,它要露于外,表现于面,所以,望气色是很重要的,在望气色的方面,它包括了两个部位。面部实际上反映了,五脏六腑的内脏的气血盛衰情况。那么,作为鼻头这一部分,部位上有的认为是鼻尖,有的认为应该是整个鼻部,包括印堂,也有的认为,鼻头也应该包括整个前额的地方。我们认为,他主要要说明的问题是,因为鼻为面王,五脏里面谁居中央?脾居中央,阳明胃经,它也确实行于什么部位?前额、眉棱骨这一部位,所以我们认为,望鼻头包括前额,或者印堂部位,都是属于脾所主的部位,不要把它单一的就看到鼻尖,这是我要说的。就是说望气色,一个是要望气色反映,五脏六腑的精华气血的表现情况,以反映五脏的盛衰。第二,就是看是否有神,不光是气色有光泽,是否有胃气、有神,再就是望的部位也是很重要,现在从鼻头部位来反映脾的盛衰,比方说,人走向衰老的过程,大概最明显就是什么样?皮肤肌肉的弹性减少了,开始出现皱褶。实际上,已经表现为阳明胃经的,和胃腑的功能下降、衰减。所以,它首先表现为面部的衰老,现在,像美容,特别注意容面的青春永驻,从容面上,我认为,首先得从脾胃上,从内环境上调理更为重要。
  现在,我要说的就是望诊,对疾病诊断的意义,首先,他举例是“鼻头色青”,青色为什么所主啊?这又得复习五脏与五色,如果肝、心、脾、肺、肾,就是青、赤、黄、白黑。因此,青色表现为肝之色,“腹中痛,苦冷者死”,腹中冷痛肯定是脾胃的病,胃肠的疾病,因此,这个地方,他提示为肝乘脾所致,腹中冷痛,因为极度地怕冷,是属于阳气的不足,因此,他又讲到了,“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就是我们刚才讲到,土不制水,水气怎么样啊?就会停聚,水聚,甚至于泛溢,所以,它表现为“色微黑”,黑为肾之外色,肾水反侮脾土,土不制水,或者是说,肾水反侮脾土这样的脾土不能制约肾水,刚才我说的肾水还可以怎么样啊?上泛,即反侮脾土所致,黑之色。后面也讲了,这就是面色。他给概括的“色青为痛”,那么,具体表现在鼻头的,这个“色青”、“腹中冷痛”,是肝乘脾,在面色上,色青主疼痛,现在我们临床比较多见的,剧烈疼痛,那病人表现的是什么样呢?色青不青啊?面白不白啊?甚至有的出现疼痛性休克,就是这样。那么,“色黑为劳”,这里面它讲虚劳之极,它是变为黑色,所以,黑色除了是肾劳的表现,就是说肾之色外露为黑,黑色主肾,所以,肾之色外露为黑。还有一个,瘀血是黑,这个黑色,我觉得也很有意义,因为我看到的病人,可能在早期的时候,他没有觉得他有病,我们就从面色说,“你的面色为什么越来越黑了呢?应该去诊断一下”,结果真有一个,就是肾上腺皮质的肿瘤,最后真就死于这个病。所以,望诊的这个黑色,在中医学上,至少得表示什么呢?色黑是劳之色,是肾之色外露,第二是瘀血的表现:

  06话

  在这个暑假期间,我和我的研究生们看了一个病人,她是一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了一种,保护一种什么物品的试剂,因含有化学苯的成分,结果这个病人,她就在近几年来,面色越来越黑,而且面积越来越大,她最后是在北京的某医院,诊断是叫黑色病变,西医的皮肤科称其为黑色病变,那么还用了很多西药,但是,有一定的副作用,越来越黑,一点也没有好转,但是,因为她已经40几岁的人了,她说“我不为了美观,我就是为了防止这个病变的发展,你能不能有办法?”,当时我就是两种考虑,第一,从肾之色外露,我要给她补肾,第二,我考虑,因为她的舌质确实有紫暗的表现,有瘀斑的表现。所以,用药有活血化瘀药,这个疗效,简直使我,“出其不意”,为什么呢?第一次方,我就是开了7付,第一个方里的底,底就是底方、基础方,是杞菊地黄丸,为什么呢?因为我考虑她是面部,包括颈部,就是这块,全都是花、黑啊,所以加的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就像归、芎、芍,包括桃仁等。一周之后,她来了,我就觉得她好像白了,但是我不敢确定,她看我就是乐啊,因为有很多病人,她就等,她就是向我微笑,我心想,这个人今天可能化妆,抹了什么增白剂了吧,怎么就像白了呢?她坐下来的时候,她跟我说,“你这方,我怎么没想到,怎么就这么好呢?”我说,“有什么表现?”她说,“你没看到我白了吗?”,我说,“你抹什么了?”她说,“自从得这病以后,任何化妆品都不用,就是吃药,或者抹了她们西医提供的一种软膏,从吃中药什么也没抹过”,我说,“那咱们就效不更方吧,我不敢保证,因为我没有看过你这种病,我只能从中医基本理论上来考虑,我给你开的这个方,你要能坚持,你就治”,一共看了三次,她最后要公出去,是带的咱们那种机器煎药,效果非常好,几乎前额的两颊这块,已经没有沉着的那种褐色班了,脖子这地方、颈项这地方也是,就是略微的有一些花纹,病人非常的高兴,我倒不是觉得,我把这个病人,就是几付药给她纠正过来,倒是这种实践给你的启发,中医理论的指导性,就这么简易,我就是这两句话,给学生也这么讲,“咱们就按照肾之色外露和瘀血,就这么组织的方”。杞菊地黄丸,也是六味地黄、八味地黄丸的一个化裁,仍然是张仲景的思想,时间的关系,就介绍到这。
  “色黄者,胸上有寒”,这个讲的“色黄”也是面色,所以它后面说“色黄者便难”和这个“色黄者,胸上有寒”我要解释一下,“色黄”是脾之色,“胸上有寒”是指寒饮,脾运输津液,那么痰饮的形成,主要是脾运失司,它不能化生精微,而形成病理产物,形成的是寒饮,所以,他讲的“胸上有寒”,是指的寒饮而不是寒邪,下面说的“色黄者便难”,这个“便难”,是指的和脾胃相关的黄疸病,也可以见便难,而且身黄、目黄、小便黄。这个,仍然和病位在脾胃相关。
  “色白者,亡血也”,从西医学上也是这样认为,外观上一看,面色无华,?白无华,要看看是不是贫血的外观,当然,现在有实验室的检查,你可以查一下他的血常规,要是血液病的话,就更不用说了,像再生障碍性贫血,咱们中医的治疗办法非常好,从脾、肾上来解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中医的,名称就叫作“血枯”,那亡血在妇女病里面,比方说像崩漏,大量的失血,也有青春期的功血,功能性出血,那个脏器上检查并没有什么问题,是功能性的出血,特别是中医的办法还是很好,或者是中西医结合更好,青春期的,以及妇女的功能性出血,她大量失血,不能得到控制,在面色无华,色白者,为失血的征象,亡血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失血,不仅仅是妇女病,那么其它的失血征象,会造成面白,还有一类,就是血液病的,像血枯,再障,也属于“色白者,亡血”。
  这地方,“色微赤非时者死”,有的认为是什么呢?面色极白,但是,两顴微赤,在他(仲景)那个时代,肺痨病,也就是肺结核病,不可治,认为是一死证,这个“微赤非时者”,什么叫“非时者”?就是他(病人)这个两顴微赤,不是因为室湿升高,不是因为他情绪激动,而是一种就像是林黛玉的那种美,是一种结核美,她当时不治,所以,他说是死证。
  “其目正圆者痉,不治”,痉病,我们要讲的外感的痉病,他有一套治法,但是他也意识到,这个痉病的原因很多,比较复杂,为难治之症,或者是不治之症。实际我们临床看,发生痉病的原因很多。最后这句话,“色鲜明者有留饮”,这个鲜明,不是说它有光泽,很好看的那种鲜明,而是讲的,比方我们《痰饮》篇、《水气》篇的,那种水色,比方说,高度浮肿的病人,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那个皮真就是极薄不说,还有什么样?就是发亮,因为它皮下有水液,所以,这个地方这个“留饮”,就不是一般的留而不去,包括溢饮,在四肢肌肤之间,那么《水气》篇里面,那指的就是高度水肿,它真就是皮肤鲜明,而且是发亮,不是光泽,而是发亮,不正常的水之色。
  好了,时间的关系,它这个都是一种举例的说明,我觉得,在这个按语里面,它给你作交待的,一个是望诊里面,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胃气、有神,这才是和正常的鉴别,先把正常的搞清楚,因为它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气血精华,能表示五脏的盛衰。第二,就是要注意望诊的部位,面部和鼻头气色如何,部位不同,同一色泽主病也不尽相同,还是要求你来四诊合参,而且包括我讲的那个辨证思维过程,全面考虑才为合理。
  望形态,在第6条上,望的是呼吸的形态,来辨别它的病位,是在上、在下,还是疾病的预后吉凶顺逆,这是个三类条文: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三类)
  这是在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涉及到什么啊?肺、脾、肾。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讲到的治病应该“当分缓急”。那么“急则治其标”的话,应该治哪啊?治肺,“缓则治本”呢?要本于肾。如果治脾的话,正好是什么啊?其制。所以在“呼吸四病”里面,他也特别注意治本,本于哪呢?本于脾肾,像气管炎,冬病夏治,这个我们讲《痰饮》篇的时候要说,这是在治法上,那么在辨病上,你怎么能知道它是肾不纳气?还是肺气的壅盛啊?这个地方,“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可以用下法来解决,这实际上,是一个辨其病位的举例。当然,得是实证才能够采取下法,使其气机通畅,定喘,要是脾虚的话,你用下法可以吗?那是绝对禁忌。所以,这个辨证首先得辨别属性,辨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我倒是看到哮喘非常严重的时候,紧急的情况下,给他针足三里,上病下取,而且怎么样啊?有补脾的作用,能够缓解,有定喘作用,这就是中医理论的特殊性。谁能想到上面喘得“呼哧呼哧”,吸不进气,你一针足三里,就能马上给他缓解下来,这个道理就在“上病下取”,而且我说,治本治在脾。这个,我是通过望形态,你要是只看这个条文,就好像意义不大,而且很费解,我现在这么举一个例子,你就觉得它临床是很有意义的。我觉得,关键是在辨什么呢?比方说“在上焦者,其吸促”,就是这个喘。那么,在下“吸远”的话,就是病在下焦,是肾不纳气了。这样的“吸远”,它为什么“此皆难治”?因为它实际上涉及到肾不纳气,元气衰竭,甚至于它不仅是身体动摇,而且不可远行,身体瘦削,这都是肾不纳气的一些临床体征。这个,将来我们讲《虚劳》篇,还要涉及到肾不纳气的表现,所以,他把这个难治的证,要区别病位的上下,而且讲了,预后和治疗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常识性的,我点到这就行了,因为是三类条文,属于一般了解。
  这个第3条,是二类条文,我昨天把一些基本条文,已经给大家划出来了,这个四诊的部分,我没有具体说,第10条是二类,我告诉大家了,第11条、12条判断预后的这两个,原文是属于三类,这个望气色,是二类条文,所以,我刚才讲得比较细一点,这个第6条,是个三类条文,就是根据它的呼吸形态,来决定病位的上、中、下,来判断它的预后、吉凶顺逆。
  下面来看闻诊,(写黑板)有关闻诊,在《金匮》里面,包括闻声音和闻气味,闻气味,就是《肺痈》篇里面提到,“咳吐脓血,状如米粥,其味腥臭”这就是闻诊。闻声音,我们这里面是第4条,第4条是二类条文。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二类,熟悉)
  这个仍然是举例,如果说听声音来判别疾病部位,能举出好多种来,真就是这样。以前说,这个老中医真了不起,他怎么刚一看到我,他就知道我病在哪呢?这就是从你进屋,他和你相见的时候,四诊已经开始了,首先是望诊,之后闻诊,听你的声音,包括你的声音都能提示。所以,不是说,老中医一切脉就知道,实际是四诊合参。现在,原文说“师曰”,这个“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本来这个病人,比方说安坐、安卧在那儿,不活动的话,非常地寂静无声,当他一活动的时候,惊叫,为什么?疼痛剧烈。什么病当你活动的时候,疼痛剧烈呢?只有骨节间病是这样的,骨节间病,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是外伤的骨节疼痛,你看他能不能动,若一动,惊叫不惊叫,这就叫“寂然喜惊呼”“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我昨天还提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粉碎四人帮说,“万马……”应该是“齐喑”,结果呢,播音员就说“万马齐暗”。大家看,就是一个“口”字旁,还是“日”字旁的问题,一定要念[yin]。“语声喑喑然不彻者”,这个你若查字典能看出,一个表示嗓子哑了,说不出话了,没有声音就叫“喑”,失音,失音咱们一般医学上,失意就是声音的“音”,要说他出现喑哑,要从文学角度上应该带口字,喑哑,都是“口”,哑了,嗓子哑了,口字旁的“哑”。再比方说缄默,因为心态上的影响,或者是受压抑,就不说话,缄默无语,也叫“喑”。这地方他说的是什么呢?“喑喑然不彻者”词解也说了,有点声音,但是很低,“不清澈”,哪的病?“心膈间病”,为什么要往心膈间病上去考虑?心膈是五脏里面的什么所居之处?心肺所居之处。那么,除了心主血脉以外,肺朝百脉,特别是喉为声之门户,肺系所主。所以,“语声喑喑然不彻者”,从心肺的功能上考虑,闻声音给你的一个提示,病位可能是在哪里。我为什么把刚才那个病例,说在前面呢?就是说,按照我们中医的这个规范,它可以把疾病的范围,缩小到应该考虑的那样,然后,你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施治方案。下面要说,“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我看谁都感冒头痛过,甚至有的,比方血管神经性头痛,或者间发性头痛,那痛得更厉害,就像什么样啊?哼哼着,呻吟着,似乎能够解除点疼痛,还是能够缓解一点疼痛,就是这个滋味,“啾啾然”,像小鸟叫似的,细小而长。他说是“头中病”,不敢大声,大声一震动,头痛得更厉害。所以,他这个闻声音,对于疾病的定位,或者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这都是举例说明,供作参考,这就证明了张仲景,他的临床经验都很生动,写下来的这个记录,觉得现在也能用得上。
  第5条,这个也是察呼吸、望形态,也是个三类条文,这个大家自己看。第5条,这里也是和呼吸相关的,也是望呼吸形态的,因为我讲了一个就够了,因为那个第6条,我觉得和将来讲虚劳肾不纳气有关联,所以,我解释一下,那个(第5条)就自学了。

  切诊,就是第9条,二类条文: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二类,熟悉)
  这个,我在开始讲脉学的时候,曾经举过这个例子,也就是说,他讲同样是一个浮脉,同一个脉象,由于脉位的不同,主病不同。比方说,这个浮脉在前,是指的什么部位呢?关前,寸脉,见浮。我说了,浮而有力怎么样啊?为“外感”,那么“其病在表”,这就是外感病,当然是表病了。条文说“浮者在后,其病在里”,是指的关后为尺脉,尺脉如果再见浮脉,就是病在里。我们在《金匮》里面有尺脉浮,为血虚。女劳疸,“尺脉浮为伤肾”,因此,是病在里的表现,也就说明,伤肾除了有女痨疸的表现,血虚以外,“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肾藏精,还主骨,肾的外府为腰部,所以,当肾虚衰,肾精不足的时候,那么它失去润养,就出现腰痛、背强、酸软无力、不能行走,这样一系列的症状,特别是肾不纳气的虚喘,就是临床诊断的一个标志性症状。所以,这个条文,讲的就是同一脉象,由于脉位不同,主病不同。这一条(第9条)是切诊对于诊病的意义。
  下面呢,我来讲第7条,也属于二类条文,大家要熟悉。这个是属于切诊与四时五色合诊,要进行合参,那个下次课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