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座

瑜伽师地论 | 作者:南怀瑾 [投稿]

南师讲《瑜伽师地论》(17-09a)

  “疑者。谓于师于法于学于诲及于证中。生惑生疑。由心如是怀疑惑故。不能趣入勇猛方便正断寂静。又于去来今及苦等谛。生惑生疑。心怀二分。迷之不了。犹豫猜度。

  问此贪欲盖以何为食。答有净妙相。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净妙相者。谓第一胜妙诸欲之相。若能于此远离染心。于余下劣亦得离染。如制强力余劣自伏。此复云何。谓女人身上八处所摄可爱净相。由此八处。女缚于男。所谓歌舞笑睇。”(十一卷)

  328页,上次讲到五盖,现在接着讲疑盖。

  “疑者,谓于师、于法、于学、于诲及于证中,生惑生疑。由心如是怀疑惑故,不能趣入勇猛方便正断寂静。”所谓“疑”就是怀疑了,这里分析的有好几种。对于老“师”、对于所学的“法”、对于所学的教理、理论,“于诲”即老师的训诲,你们讲就是骂你,乃至于自己境界到了,自己修正的那个境界认不清楚,自己生出“疑惑”。有许多人修行,已经到达了那个程度,因为智慧不够,有怀疑处,那个程度反而变坏了,很多。“由心如是怀疑惑故”, “不能趣入勇猛方便”里头,“正断寂静”。自己究竟证道而断除了一切烦恼,证得“寂静”。比如,今天下午大家所听的《外婆禅》(即《参禅日记》)里老太太最近的进步,她一个人自己在那里摸,很多地方到了,当然,她写信来问我,但是信件来回要二十天,往往是我的答复到了,她自己已经信得过进去了,又进了一步。因为她没有疑惑,有疑,自己大部分都可以解答,她是难能可贵就在这里。你们在这里学习,天天围着老师:“老师长,老师短,老师有饭碗。”结果呢,都没有用。告诉你这样对的……“这样啊!”然后还要讲半天,因为我讲对的(话),他听都没有听,不对的也没有听,自己说自己的。然后,今天来问是这个问题,每天来问也是这个问题,一、三、四年后回来问还是这个问题,毫无智慧。尤其是你们大概对于五阴、十八界、六尘、十二根尘这些名词大概弄清楚了,其它一无是处,一样都没有对,这是因为无智。这是讲到疑盖,自己不能证道,不能修证。比如,你们现在是初学,不要说别的,初学打坐当中,自己的种种情形,包括腿直麻,包括坐多少时间,生理、心理的变化,什么理由,你根本茫然,不知道。换句话说,对于佛法的教理一无所知,真叫做盲修瞎练,浪费自己的光阴,这都是属于疑盖当中。

  “又于去、来、今及苦等谛,生惑生疑,心怀二分,迷之不了,犹豫猜度。”你们念《金刚经》赞时都念到的,开宗明义,翻开《金刚经》武则天做的偈子:“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亡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怎么我一念你们就都会了,好聪明,可是一问你们就都莫宰羊(不知道)。断疑生信才能入般若,才能证得般若智。疑太多了,我经常说,佛教界,当然包括七众弟子,佛法是建立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所有的佛教徒平心而问:你自己相信三世因果吗?六道轮回你信不信得过?没有人信的,我告诉你,都是张开嘴巴骗人家。你盲目地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没有用,这个理没有弄清楚,你说:“我信佛。”那是自己欺人。所有大小乘的修法,三藏十二部的佛法,各宗各派的修持,一切的方便,一切的圣境界,其基础是建立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所有,很多年前,这里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法师,现在还在,在国外。有一次,因为庙子出了问题,他公开演讲就说:“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好几百人听到,我没有在场,别人回来告诉我,哎!听后不胜一叹!那位法师还是有感慨而来,但是也是真话。初学佛的人勉强还信因果,但是这个信因果是盲目的迷信,真正的因果自己本身都在遭遇,可是自己没有看清楚,号称学佛,不要自欺了。佛教如此,任何宗教也是一样,基督教、耶稣教、回教等等,你说他真信上帝?那才见鬼,都在那里自欺。

  所以啊,佛法从明理起修,就是说一切众生天生下来,就是阿赖耶识种子带下来的:不信任一切。那是当然,所以现在的青年动辄讲“反动”、“革命”、“推翻一切”、“推翻传统”,没有什么稀奇,人性本来就是多疑。大家要把自己自性里的多疑抓出来。

  现在佛告诉我们,看看,此所谓佛:第二种怀疑处,人不能起信,是“于去来今”,过去、现在、未来,“及苦等谛”,为什么我们人生这辈子的遭遇那么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苦,,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有地位的有地位的苦,权力有权力的苦,你看美国总统卡特跟里根两个竞选不苦啊?比你们苦得多了,你们在这里享福,他才苦呢,睡都睡不好,求名求利的苦。这些都是多生累劫的因果关系,可是人不懂,“于去来今” 过去、现在、未来因果所发生的苦谛、集谛等四谛根本不清楚,怀疑,“生惑生疑”,并不相信。

  尤其是学问好的佛学家,我看得多了,大陆上的欧阳竟无,熊十力的老师,***、***等是熊十力的弟子,我跟他们的祖师爷欧阳竟无先生是忘年交,朋友。你问欧阳竟无先生,杨仁山的弟子,他真信因果吗?他才没有信呢!理论讲得比谁都好,般若唯识比谁都好,临死时,王恩洋这一批人围着他:“先生啊……”大陆上当年不叫老师的,我到台湾来听到叫老师好难受啊,我们那边学木工、学泥瓦、学工的叫师傅,叫老师。不过现在也听惯了,听到先生还不如叫老师好。你们老一辈的都晓得,当年大陆是叫先生,我们叫我们老师也是先生,所以王恩洋他们围着欧阳竟无先生:“先生啊,怎么样?”临死时哎呦哎呦地难过,他告诉弟子们:“哎,平生所学到这里啊一无用处,你们还是好好念佛吧。”这个时候才晓得叫弟子们念佛了。哎,我们听后是不胜一叹。所以学佛同研究佛学是两个路,学问在好有什么用?他“于去来今及苦等谛,生惑生疑。”“心怀二分”,脚踏两条船,你叫他完全不信,就研究佛学吧?他不干,这个里头很有味道;那信佛就要修佛法,真投身进去,不是心进去,把身都投进去,把生命投进去求证,做的到吗?又做不到。所以“心怀二分”,两边分开的,讲学理时是口口讲空,做起人来是步步是有。这里叫大家都放下,自己贪得不得了。每个学佛的几乎都如此,包括我在内,你看怎么得了!所以,心怀“迷之不了”。

  什么叫开悟?破了疑,“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那就叫开悟,《金刚经》的第一个赞偈子。“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亡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因此啊,“犹豫猜度”。一般人信佛,对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可以证到菩提,可以得定证果,老实讲,学理尽管讲,心里头“犹豫”不决,没有真正的信,“猜度”。同你们诸位一样,证的果大概如苹果一样,圆圆的,果是什么也搞不清楚,都在“犹豫猜度”。

  我们修定的人,学佛法为什么不能得定?这五盖盖住了。最后一盖疑盖还最厉害。进良心话,我们大家很坦然地讲,你们现在年轻,都学佛,你们有没有自信:我这一生非成功不可!有没有这个信心?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除了疯子才有这个信心。(有答:有。)有个屁!有个什么有?你怎么修啊?不疯的就是傻子,都在不信,“犹豫”中。所以啊,万人修行,没有一人证得。除了狂妄之见,狂妄者:“我就是佛!”那是狂妄之见。再不然呢,根本上修是修了,头发也剃光了,前途如何?莫宰羊,不可知了,走一步算一步看吧。看哪里茅棚好就去挂个单了,哪里素斋好去吃一餐再说,都是这样,在“犹豫猜度”中,所以不能证得。

  “问:此贪欲盖以何为食?答:有净妙相,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净妙相者,谓第一胜妙诸欲之相,若能于此远离染心,于余下劣亦得离染,如制强力余劣自伏。此复云何?谓女人身上八处所摄可爱净相。由此八处,女缚于男:所谓歌、舞、笑、睇,(美容进止。妙触就礼。由此因缘。所有贪欲。未生令生。生已增长。故名为食。)”关于五盖的讨论非常详细,这是学佛修道的第一步。什么叫“贪欲盖”?上面我们讲的贪是广义,贪名、贪利、贪风水好、风景好、环境好,都是贪欲盖。现在,转到狭义的男女之爱,弥勒菩萨说“贪欲盖以何为食?”你看这个文章翻译的很妙,以什么为饮食呢?因为我们人活着都是靠饮食喂大的,现在我们活着至少每天要吃一餐,再不然一个月吃一次,总要吃,要靠这个饮食喂才能够活着。这个贪欲啊,这个欲念你也要喂它,培养它。什么东西培养它?就是食粮。弥勒菩萨“答:有净妙相”即很美,漂亮,“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对于这个“净妙相” 不是丑相啊,很美的,做“不正思惟”, “多所修习”,这这个里头拼命地练习,在修,“以之为食。”慢慢修,修想,都不饿了。你们不懂,尤其是在座的,楼上班里年轻出家的更不懂。你们看过《西厢记》没有?你们看过《红楼梦》言情小说没有?茶不思来饭不想,那个相思病犯了的时候,不想吃东西的。你们有没有害过相思病?可能你们还没有这个专情的境界啊,现在青年男女之间情都不专的,古人有。现在人倒是蛮解脱的,不是解脱,现在的人就是无情。你不要看男女之情是坏情啊?所以第六代达赖的诗,将其一转:“若把此心移学道,即身成佛有何难?”男女的爱情就是父子的爱情,对父母的爱情,这个相是两样,爱情是一个,转过来的话就是大慈悲,故菩提萨埵是有情啊。但是众生贪着这个情,你看你们对男女爱情没有体会,但有一种体会,精神病院你们去看过没有?我想在座的没有几个人看过吧?看过的举手——你们几个看过,我相信,你们还没有进去,你们到台大(医院),到容总(医院)看看,一进精神病院,看得眼泪非掉下来不可,我是常去的。大门似牢门,比监牢的锁还大,探头出来就像是犯人,有些人的手用铁链拴着,不然就会打人,一个个不是人的样子……那简直不能看。有些精神病人好像可以几个月不吃饭啊?饿不死的。有些精神病人一生气,两三层的楼房,一下子就上去了,跳上去了。我以前有一个小朋友在我家里,发了精神病,一下子把那个抽水马桶,还不是这个,是日本式的埋在地上,他一大便就两只手把它端起来,那个力气那里来的?所以相反的,你要知道人的这个生命有无比的神力,修持到了一样可以发出来,疯了的人也发起来。你们大概看过小的精神病院,那是修养的,不算,你要到台大医院里真正的精神病院去看看。送进去了一辈子就进去了,锁在里头不能出来。

  现在不是讲精神病,不要听错了,听热闹,自己没有正思维。就是说,为什么要翻译成“食”啊?“以之为食”啊?食量。一个贪欲重的人,茶也不思,饭也不想,就是这点欲念就可以维持他的生命,“为食”。弥勒菩萨解释什么是贪欲盖的“净妙相”呢? “谓第一胜妙诸欲之相。”世界上最美的,最殊胜的,最妙的一切欲望之相。就是说“若能于此远离染心,于余下劣亦得离染。”这个染污心离开了,真离开了以后,可以离欲;若能够真离欲……我问你们读过佛学院的:真离欲了,在佛法的修证算是什么?才算是和尚,真僧,才是离欲尊。我这样讲,你们绝不承认,你们根本没有欲啊,对不对?你们现在有欲没有欲?我想一个都没有欲,真的,不需要你答复。你以为没有欲啊?这个环境坐着你觉得不舒服,这个就是欲。这个枕头睡着……这件衣服……就是欲,无止之欲,没有哪一样不是欲!这个菜做得不合口味就是欲。真达到离欲尊,得初果罗汉的离欲果相,教理上有的,这才叫离欲。《金刚经》上哪个是离欲尊啊?阿兰那行者是谁啊?你们都念过《金刚经》,木鱼都差不多敲瘪了,当然没有敲破,木鱼的嘴啊,牙齿都拔掉了,瘪下去了。须菩提嘛,他告诉佛:我若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佛不会认证我是罗汉,阿兰那行是完全的寂定行,才能够得上是离欲。严重地讲,欲有如此之难。

  所以你们觉得:“我现在如如不动心就是离欲。”那差远了,偶然不动而已,没有真正的诱惑到你前面来而已。你看历史上的两个人,三国时的管宁和华歆,两个是同学,挖地,挖到一块黄金,管宁看都不看,丢开了;华歆也不错啊,不过看了一下:“噢,这是黄金啊。”然后丢了。管宁从此不跟他做朋友,就看出来这个人有贪欲,虽然他只看一眼。后来华歆当了宰相,管宁不下楼,你统治的土地,我土地都不塌,你所统治的土地是脏的,我不要,一辈子不下楼。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人的贪欲很难讲。

  若人能够远离“染污心”,不给它染着。“净妙相”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哲学名词:真善美,能够离得开了,那不垢不净了,什么都可以离开。“如制强力余劣自伏。”对于差一点的稍稍一动念,克制一下就过去了。

  “此复云何?”弥勒菩萨又提问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是先讲明显的,“谓女人身上八处所摄可爱净相。”讲女性的,对不住啊,我们在座的有女性,不单是女人可爱,我们男人也蛮可爱的,立场不同啊,男人看女人是女人可爱,女人看男人啊是男人可爱,佛经只是讲一面,但是你不要认为佛在重男轻女啊!平等的,那一面你自然通了。比如有一天有同学问我:“某某人对女人特别反感。”我说他这个人有问题。什么问题啊?性变态心理。如果不是性变态心理就没有反感。都是人,视一切众生平等,没有男女相的。“啊,女人,我看都不要看!”你不要看啊?你心里的阿赖耶识就有这个东西在,为了逃避不敢看,真无此念有什么不敢看的?女人同泥巴,男人同狗屎,不是一样?所以啊,变态心理者往往矫枉过正。所以“由此八处,女缚于男。”女人的一条绳子,把男人捆住了。哪八种?“所谓歌、舞、笑、睇。”像我从前也喜欢泡跳舞厅,我们泡跳舞厅是穿布鞋子,穿长袍,买个票进去一坐,咖啡一泡,舞女过来:“干什么的?”“对不住啊,摆八字摊的。”坐在那里参观的。等到灯一黑,看到那些鬼影幢幢,那里的人是下了地狱,我们定在那里很好玩。那些舞女们过来陪陪,好,都来,大爷们到这个地方来是花钱布施的。半个钟头、一个钟头多少钱?好啊,跳舞不会,穿的也是长袍,没有办法,布鞋子。我们在重庆也常常如此,一辈子不会跳舞,喜欢去看。那个里面就是道场。歌舞啊,嘿,你不要看到跳舞的那些人啊,你们在座的都是只懂了八分之一,那个跳舞上瘾的,在这里坐都坐不住,到那个时候,两只脚硬是痒起来。有些人坐在这里上课,我在台上一看,有几位太太,有几位先生坐在那里,到时间他就动两下,我晓得这个家伙是常进跳舞厅的。他到那个时间就瘾发了,受不了,硬是要扭两下,就是这样。像你们将来要去做法师的,眼睛一望,下面是什么角色一看而知,谁都逃不了。做土匪的有土匪习气,做小偷的两个眼睛眯下来,弯下来看哪个地方好摸。“笑、睇”女性的那个“笑”,那个牙齿一露。“睇”更严重了,睇是木字旁一个弟,不是那样看,这样看(南说做动作,大家笑。)就是《西厢记》上说的:“真正的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就转死你,拿眼睛这样勾一下,这个叫“睇”。 “笑”就是巧笑,你看孔子在《论语》上最会形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