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九集 (2011年四月)

  普贤行愿品 2011年四月

  昆明开示 第九集

  海云继梦和上

  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大家请放掌。 昨天我们跟各位谈到两个大愿,第一个大愿是礼敬诸佛,从宗教的立场来讲,那你就会说拜一切佛。我们告诉你的新的定义,你要懂得他原始的意义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不是我们重新给他定义,不是这样子。他原始意义是什么?我们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他叫做尊重存在,尊重人性,一切要尊重、要恭敬,这是人生,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 第二个叫做称赞如来,同样的,原始的意义是什么?不是叫你无谓地去到处乱讲,你要怎么称赞如来?你也不认识,你也没体验,你怎么去称赞呢?那是从人性出发的一种沟通跟协调。你不能像现在这样,富有的人就可以打穷小子,卡扎菲是倒霉,因为他穷嘛,所以他就要给西方欧美的富有人家欺负,这是不称赞的。他的沟通不是这样子,用炸弹去炸人家,然后说他不尊重人权,那不是这样,那倒霉的就不止卡扎菲了,萨达姆也一样,伊朗也差不多了,朝鲜就更糟糕了。为什么?你们有钱人都可以打穷人啊?他怎么不去打日本?美国怎么不打德国?因为他惹不起呀,那这不是,这叫做用武力恫吓,这个不是沟通协调。 沟通协调是要用人性来沟通、来协调的,这才叫称赞如来。所以你要了解到,佛法在讲的都是非常深层的意义,而这个东西,不管你用什么语言表达,随着时空的不同,他都可以转移,你要懂得他的原始意义,这个叫思维模式,你要懂得他的思维模式。 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三个,他叫做广修供养。因为广修,所以来听经你就要供养,见到师父就要供养,那是一小部分,传统的意义是这样没错,因为那个时代翻译就用这个词最恰当了。那么他原始的意义是什么呢?供养就是培养,他在培养什么?培养我们的灵性,广修供养就是广泛地,从各个方位、各个层面来培养我们的灵性。那跟你的定义就完全不同了。 第四个是忏悔业障,也一样,忏悔业障是什么?就忏悔嘛,想一想我也没犯错啊,你再怎么想也不会犯错啊,那你就不用忏悔了。你想的都合道理,合你大脑里面的道理,所以贪污的人也有道理,不是我要贪的,是他要给我的。所以我也没有收啊,我只是不知道是谁把钱放在那里,因为放在我家里我就把他收起来存到银行去了。那不对! 忏悔业障是从人性出发的一种反省跟检讨。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你要懂得反省检讨,这个反省检讨是从人性出发。人性出发是什么?群众,大家相处是否安好?大家相处是否和谐?是否很安宁、很祥和、很幸福?那么我是不是很舒展、很自在?那么大家每一份子是不是也都很自在? 你看我们现在是刚好相反。管别人的隐私,人家吃什么你也要管,人家穿什么你也要管,什么都要去讲人家,这个叫矛盾。你不要管人家私生活,他在他的圈子里你管人家干吗?人家要怎么样是他的事,你管好你自己。你不要去管别人嘛,别人怎么样,因果是他的事,跟你没关系,阎罗王找他算账,不会找到你这里来。你会想管人家是什么,就是你想普度众生。“你这个错了,你应该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你想想你要不要给阎罗王管?你要不想给阎罗王管,你少管人家,你只要服务众生就好了,他有需要帮忙,你就帮忙他,随缘随喜、随分、随力。你不要刻意地,这个要普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一定要度他,结果你还是被大水拖走了。救人没救到,自己淹死了。那你不是制造社会问题吗?要救众生你要看状况,你只要服务就好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谈的东西,你要立足于这个地方走出去,我们是不喊口号,这叫人间佛教。我们不是在喊口号,我们在告诉你怎么样很自在地生活,与其叫人间佛教,你不妨叫生活佛教。你从生活中开始,怎么样去修行,让你活得自在,让你所在的地方都感受到那一份祥和,所以我们说此处最吉祥,只要你到哪里,哪里就吉祥。 因为我是一个学佛人,我都从生活中来,我尊重一切,我跟人家沟通都是以人性的立场跟基础在跟人家相处的,我不断在培养自己的灵性,也在培养人家的灵性,大家灵性一起成长,然后我们自我反省,自己不要压抑、不要扭曲,真的不和,我换个地方去住。这不是不行,佛教就是这样,不和就分嘛;要和,要在一起大家有一个共识,就这样子。所以大家在反省检讨的时候,这一切是非常祥和的,非常宁静、非常美好,而且也不会活得无聊。 你知道吗,那些什么社会福利国家,自杀率为什么会那么高?那是吃饱没事干,所以就活得不耐烦了,就统统去跳楼了。最近台湾、日本也流行什么烧炭自杀,五六个小朋友,小不点,十一二岁,“我们来这样死好不好”?什么叫这样死?“这很好玩嘞!”就几个人关在爸爸的车子里面就烧碳,然后一起死亡。那不是活得不耐烦吗?小不点你懂什么嘛?这个社会已经活得没意义了。多少小朋友想一想就自己去跳楼,跳楼之前听说要写遗书,遗嘱说“我为什么要跳楼,因为我觉得这样活着没有意义。”就跳下去了,然后呢,十二岁。你懂什么东西呀?他为什么会活得没意义?父母不理他。 他要死的时候,身上还有很多钱啊,爸妈都是有钱就给钱,都以为给钱就好了。孩子不是要钱,孩子是要爸爸妈妈的关怀,你这关怀没有,他要五百你就给一千,要五毛你就给一块,那你说我很爱你,孩子哪说要你这样的爱法?你多陪他聊一聊嘛,陪他散散步,牵牵手、抱一抱,孩子就要这些,这些你不给,你就说“我给钱,我给钱。”他看着钱就讨厌了。你每次给他钱,他说“我又不是要钱!”那你会说“我爱你。”你根本就用钱打人嘛,哪叫爱?爱不是这个样子,弄错了!从人性出发。 我们现在就不懂得人性,那你就完了,弄到最后,你就很僵。奇怪我就那么喜欢他,我那么爱他,他怎么不领情呢?你要有这种情况,你就是好好拜忏。为什么你爱他,他感受不到,因为你不是用人性去爱,你没有灵性,你只有机械。有的人更绝的,打电话“我爱你!”听说最近流行,“我爱你”要明白地讲出来,结果打电话“什么事啊”?“我爱你”!对方说“吓死人!”你到底在讲什么吗?你那个“我爱你”有意义吗?它不是口号,它是一种人性,你那个人性的体贴表达得出来吗? 所以我们这个叫大学问,古代叫“大学”。你假如不从“大学”下手,光是“小学”没用。“小学”学什么?学竞争、学斗争,为什么赚钱,讲好听叫赚钱,讲难听其实就是抢钱。现在报纸上也这样写,大家来抢钱,这里有的是机会,都在抢钱,你就丧失了人性。这里要再跟各位做补充的。 因为我们今天结束以后,就要再等下一会了,还有两次才讲得完。这个地方从第一节课我就跟各位讲,这个《普贤行愿品》他到底在法界中的地位是怎么样?在真理的地位是怎么样?在《华严经》的地位是怎么样?你要搞清楚这一点。他为什么那么强调普贤行愿?因为这个里头是讲普贤行愿的,但事实上整个《华严经》都在讲,都是普贤行愿,我们要告诉你的一个问题是,他是基于法界力——普贤行愿力就是法界力——的绝对的制高点上来讲的,那这个表达的是什么?我是这样讲,不见得你听得懂。 因为从《华严经》的本体论里来讲,他的真理的本体是形而上,是无形的,这个组织结构是另外的一个论点,我只是先跟各位谈这一点。这个真理的本体那种状态,中国有一个词,《易经》上面的词,叫做无极,我们就借用这个词来讲,那种真理的状态就是无极,我们这个现象界的生命,其实是从无极来的。我们在讲生命的故乡在哪里?就在无极里面,我们是从无极演变下来的。 中国民间有很多这种故事,《白蛇传》有没有听过,你知道《白蛇传》怎么来的吗?那个女主角叫白素珍,男主角叫许仙,许仙是凡夫,他就爱上了白素珍,其实应该是白素珍爱上他。白素珍本来应该是天上的什么?蛇精是我们讲,她其实是天上的仙女,她犯了天条,所以才跑下来,我忘了她是被打下来还是自己溜出来我不知道。这个从天上到人间,她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民间的讲法是比较粗糙,他就犯了天条被打下来,或者是老子的青牛也是天上的一个什么,他怎么样子不小心主人不在,自己偷溜到人间来,后来被降伏被收妖,然后又被带回天庭去了。我跟各位讲,这些都叫神话。 我告诉你,神话都带有一点生命的价值跟意义在,只是你不会解释。他很简单地讲,天上也有很多众神,还有神的王在那边,有的人叫上帝、有的人叫玉皇大帝,那不管了,有的人叫阿拉,那通通算了。他都在天上,其实你从宗教立场来看,这个是在无极界里头,你在某一个因缘之下,你到人间来,这叫现象界。在现象界里你要经过各种折磨,那最好的折磨就是爱情,爱情是最好折磨,我要爱,爱不到,就算爱到就有人来干扰。 那个法海,法海你认识吗?你不认识啦,你怎么认识?法海其实是裴休的儿子。裴休你知道吗?唐朝的宰相,裴休是很有名的大居士,他就叫他儿子出家,这个儿子也是大学士,很有学问的。所以你不要看,裴休的儿子就是法海,他也是神通广大,降伏了白蛇精,把她压在雷峰塔下面。现在雷峰塔被挖出来,白蛇精有没有乱跑我就不知道了。不管,这是讲神话故事,但是他带有几分生命的东西,那最终的目的就是你要回到无极那边去。回到无极就不是神话讲那么简单了,把白蛇抓起来带回去就好了,就不是这样,这里头就出一个问题。 我们从方法论来讲,是从森罗万象的现象界里,我们要一直修、一直修,你要修到哪里去?你有好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回三百八十六爻,先回到爻上面来,你就属于哪个系统,然后从这个系统,末端的系统,再回到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再回到八卦,八卦回到四象,四象再回到两仪,两仪再回到太极。那么现在这个法,就从太极开始修,要回到无极。知道吗?太极要回到无极,那你要怎么回去?他这里讲了“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那么这十大愿就是让你回到无极的十条路,你解释错误,你绝对修错了。 我今天是从传统的语言方法跟你解释过了,一、多之间如何处理的问题都跟你解释过,我不是不懂,那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站在当代知识分子的立场来看,你要怎么修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我才重新用新的语言告诉你。新的语言并不是我重新定义,我是从古代最原始经典上的本意,这个本意我用现在的语言告诉你,不是我创造的,我没有创造,只是他本意如此,我用新的语言告诉你,我并没有否认旧的语言。 我现在给你做的这个定义,你自己去想想看,你在礼敬诸佛的时候,是不是尊重一切?文字是不同,但是我说尊重一切,尊重人性,尊重存在,尊重一切生命的这一个尊重,那是不是就是我们的礼敬诸佛?关键是在这个地方,我在提醒各位的问题也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各位来进行的也是这个工作。不是我重新定义,我没有重新定义,我是就本意来讲,那么我们现在的语言应当如何表达,关键是在这里。 这十条统统可以回到无极那边,只要你一条能够通彻、能够穷尽,一定回去。就算回不去,你也留在太极这边不会下去。我们昨天跟你讲,万一我没有修成呢,那你在这个地方失败都不要紧,为什么?失败重修。 这个重修是很殊胜的,大家都搞错了,重修要到哪里修啊?到极乐世界去修。所以要往生极乐,修这个法门《十大愿王》,你不用求生净土了,你逃都来不及了,因为那是留级生所去的地方,你还求到那边去干嘛?哪个人读书要求拜托、拜托老师给我留级?不用了,我们所成就的绝对比极乐世界来得殊胜。我跟你讲这个你不要弄错了,不要我说学净土的都到垃圾桶里面去。就是你从太极修往无极的时候,万一你失败了,重头再来,是从极乐世界开始,所以我们前面你可以看到,整部经都不讲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是什么? 在《如来寿量品》上面,第三十一品那边,他就提到这个问题了,离开娑婆以后,第一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换句话说,你只要上交流道以后,第一个休息站叫极乐世界。就是说你上了交流道你就抛锚了,那你也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走,你知道吗?那一定到极乐世界,你放心。就算救护车来把你拖也拖到极乐世界去,不会从交流道再把你倒着拉回去,是不是这样?这个行法就有这种殊胜。 我们不是要诅咒说极乐世界多不好,因为他经典上面,《华严经》上面讲得很清楚了,娑婆世界你修一劫的福报等于极乐世界一日一夜,大家都看到这个地方,所以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可是你忘了,袈裟幢世界一日一夜的福报,等于极乐世界一劫的福报,那你就会昏倒。你不能说我在诽谤极乐世界,我没诽谤,毗卢遮那佛讲的。是因为我们见识不够,所以你才弄反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要告诉各位,在经典里面大家常讲说他会导归极乐,经文在谈这个部分,他也讲得很清楚。我念一遍给你们听,他说“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皆悉散坏;一切亲属皆悉舍离;一切威势皆悉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很清楚,你听到看到,我也念到了,“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很清楚,“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四大菩萨,最后不是导归极乐吗?为什么会到极乐去,你要看清楚!“是人临命终时。”讲到这个地方“如是一切无复相随。”你要记得,佛经里头讲到临命终时,是讲什么?分段生死。只有我们凡夫才有分段生死,你修行成功的人,他不分段生死,他叫变异生死,他直接就从太极入无极了。按照这个法门来讲,其实你不一定,你大概从八卦到四象,四象到两仪,两仪到太极都可以变异生死。 所以佛教不讲死,佛教讲往生,我透过变异生死,我是往生到那边去,但是往生不是只到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生命极高层次的成长,灵性很高层次的成长,跟死是不一样的。那你在这个地方,这个经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是修这个法分段生死的人,那你到分段生死表示你什么?表示你根本没成就。那用现在的语言讲说你没成就不好听,说你被down掉了。down掉到哪里去呀?收一收放垃圾桶,不然怎么办?这个垃圾桶是这么殊胜,是极乐世界呀!在讲这些语言的时候,没有贬义,没有批判,他只是把事情给你点出来。但我告诉你,你不要跟净土人讲,他千辛万苦就是要死到极乐世界去,你还跟他说他是垃圾桶!你被揍跟我无关。你要跟净土人讲,你就是“那很殊胜,要统统往生那里,祝你早日。” 可是你要知道,我们这个行法叫一乘不共别圆,是不一样的,你直接就要到生命的故乡去,无极的境界里。当然他也会讲,我们极乐世界就是无极,那你去嘛,那你就去你的极乐无极。因为都有个“极”,我们是讲太极上去的无极,结果他把极乐变太极,那就没办法,随他讲。 问题不在语言上面,问题是指“那个”,禅宗所讲的“那个”,那个标的,那个实际的状况你要弄清楚,我们在跟各位讲,你一定要把这个部分弄清楚,你假如这个东西弄不清楚,要用意识形态来挣扎的话,我们恕不奉陪。知道吗,你要弄清楚啊。 所以告诉你,常常净土人在问我们学华严的人说,那你们学华严最后到哪里?我们最不得已到极乐世界去嘛,我们要到哪里,我们回到生命的老家去,我从哪里来,我回哪里去,我从无极来回无极去嘛。你要把这种状况弄清楚,我们是追求那止于至善的制高点,万一这辈子没达成的话怎么办?那最糟糕到极乐嘛,还有更高的,刚才讲,你回去翻翻《如来寿量品》上面看看,这个法界中的那美好的世界太多、太多了,那为什么你不去,一定要去极乐呢?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跟各位谈的是,你要了解到,透过普贤行愿,这《十大愿王》来修行的话,你是可以直接到无极的。万一那个形而上的本体你上不去的话,那你是一直向太极这边靠过来,因为从太极上无极是很快的,我跟各位讲,真的是很快,我讲也没用,因为你体验不到嘛。 那你说我现在芸芸众生,薄地凡夫,不要紧嘛,你只要摸上来就好了,你只要摸索,就算毫无成就,到最后说“哎呀,人家功亏一篑,我功亏一百篑。”听懂吗?一篑一篑就是一担一担畚箕挑着土,一篑一篑倒上去,愚公移山移上去,到最后一篑那就完成了,最后一篑没上去,所以叫做功亏一篑。人家功亏一篑,我功亏一百篑,我还差很远嘞,那不要紧,只要你愿意修这个法,差再远,统统归到极乐去。知道吗?修这个法不会功亏一篑的,功不唐捐,修这个法绝对功不唐捐。 你说我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我都听不懂,每次要打瞌睡你就叫人家鼓掌,又把我吵起来!我告诉你,死后决定往生。你在这边修来修去不知道修什么,临命终时,这个《十大愿王》不相舍离,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不担心说你距离差多少,而且这里头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说你一定是佛教徒,他讲任何众生,这里头没有讲一个佛教徒这种词,任何众生,你信仰什么都没关系,佛教不会拒绝你去信仰别的宗教。 你只要照这个方法去做,这样就好了,你信别的宗教也可以这样做,照样往生。你说我也不知道你们讲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无极是什么,真理的本体是什么,我都不懂。不要紧,临命终时你就会发现阿弥陀佛“来来来,孩子过来。”你说我要到上帝那里去,怎么你来?那上帝不相应,你就到这里来嘛。阿弥陀佛没有说他不要你,你是孤儿,不准来,不会。统统,你自然到那个时候你就会知道你要做什么,这个不是大脑的意志作用,是生命的无意志、本然的一种行为。你自然就知道是什么,你不用担心。 你要学佛学十大愿王,跟你是什么宗教无关,什么宗教都可以修这十大愿王。你说哪个宗教不尊重人性?要不要尊重人性?没有说只有佛教,所以你只要尊重人性,你就属于这里面的一份子,你留意看看,你在跟人家相互沟通的时候,是以人性为出发点,而不以暴力为出发点,不以金钱利诱、权利引诱为出发点,你是这样的为人在这个世间的话,死后一定极乐世界,更高的就不讲了,最少有极乐世界,最倒霉的也有极乐世界。那你怕什么? 你说十条我没有办法全修,修一条就可以了。因为你在摸索嘛,尽量去做。能够做一点,就我们讲的无尽超越,多做一点嘛,这样就好了。现在政府不是要调整薪资待遇吗,原来我是捐十块钱,现在多一点,我捐十一块嘛,那你就跟着成长了。政府多给一点,我就多捐一点,就这样子。这个就是殊胜的地方。所以这个法门真不可思议,他不是用你的大脑去想的,我给一分,你就要给我一分,那是交易。所以你不用担心说“哎呀,我这样做怎么样,佛陀可能嫌我太丑了。”你怎么知道佛长什么样子?不会的,他不是大脑意志的,他是自然的,一种自然的势力,他不是一种意志抉择的作为,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好,我们简单地把这个总的、宏观的部分跟各位谈一下,这一卷经文他在整个法界中、真理上或者《华严经》里头的地位你就知道了。那么从《华严经》的立场来看,这卷经文他是属于,从传统的立场来看,他是入法界品《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经文,第四十卷,很清楚,我没有弄错,我应该也不会弄错了。 但是你要知道,整个《华严经》的思想结构里,华严他是分三十九品,前面有十二品不属于经文叙述的范围,他是单独的,属于本体论的范围,跟本体结构的范围。那么从第三会开始的这个部分,是属于三番遍明因果——《华严经》理论的三次陈述的范围,那么这个时候,第一番遍明因果到第七会,第八会是第二番遍明因果,《离世间品》,第九会是《入法界品》,他是第三番遍明因果。第一番是理事无碍法界,第二番是理法界,第三番是事事无碍法界。 好,《入法界品》一共有三个本子,《六十华严》有十九卷,《八十华严》有二十一卷,《四十华严》就是我们看的这个,有四十卷,那么十大愿王是在四十卷里头的最后一卷,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一卷经文我要跟各位讲,不属于《入法界品》,他是《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有研究《华严经》的人,对于这个《十大愿王》的出现都有个悬疑questionmark:怎么只有这个地方多了这么一卷?你知道吗?当然你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不知道,你当然也不知道。 不过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答案,普天之下,全历史上你是第一个发现的。因为这一卷经文不属于《入法界品》,所以从《八十华严》的立场来看,这一卷经文是第四十品,不是第四十卷,因为《华严经》是三十九品,他还少了一品,就是这一品——《十大愿王》。 这《十大愿王》是什么?是《华严经》的结论。他这一卷经文就是跟前面那十二品经文,跟那个本体论相呼应的。因为本体论讲的从无极而太极,从形而上而形而下,太极生两仪,两仪到现象界,然后展开,到《净行品》、《贤首品》,是作为一种上回向,开始上回向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前面本体论来讲,主要是讲下回向,经文的重点是下回向当中还有一个上回向的问题。那么后来的经文就全部讲如何修行——上回向了,要回无极那边去。统统讲完以后呢,他再加上这一卷做总结,直接从太极回无极的,就是指这个地方,这《十大愿王》是讲这个殊胜,结论就在这里。 无极而太极,要成功当然没问题,要失败怎么办?所以他最后才导归极乐,不是导归极乐了,万一爬不上去掉下来,统统丢到那一桶去,那个桶叫极乐世界。那你要认为说我用这个词太不雅了,那你可以修正。因为你修养比较好,你就修正。我修养不好,我不是要骂人,可是用的词都在骂人,这样不好,你就把他修正,用个比较好的词,没关系,讲经总是一时冲动就胡说八道。所以你看到这里,你就会觉得,哇!不得了,我又发现了秘密! 四十卷还是四十品,好像差一个字,在历史上这是大发现。讲《华严经》有四十品的人,在我之前只有一个人,李通玄长者,就是唐太宗的一个外甥,大家都知道,他是五台系统的华严思想家的创始者。他是主张有四十品华严,我已经忘了,因为这几天我发现这个问题了,我也想到他的思想里有提过。因为华严思想家除了那五大祖师跟李通玄六位大德以外,后来就没有思想家出现。我是净瓶末座,挂钩不算。把他加上去,确实这一卷经文是第四十品。 但是你知道,因为当时进来的时候是连在一起,所以他就变成第四十卷,他假如作为第四十品,就是第十会。因为不是七处九会吗,这个是第十会。从第十会来讲,他前面那一段他还要加上经首。那这个经首到这个地方来,不是无意义,那要再加起来,这一品经最少要三卷经文,尤其是经末、经尾,最后要收尾的时候,还不是这样收尾,但是他并在《四十华严》里,就这样结束了,那个部分我们不添加。你知道经文我们不添加,因为你没有进入那个境界,除非你现在入正定,入华严海印三昧,就回到这个境界里头来,要把那个境界重写一遍,那可以。但你华严海印三昧进不去,你最好乖乖,不要乱加也不要乱减。 但是我这样讲,这个叫论,可以做一个补充,这个是仅供参考,只给你做参考,你喜欢那你就接受;你不喜欢,那换你把他丢垃圾桶。你放心,你可以把他丢掉,我没有强迫你接受,但我一定要讲给你听,接不接受在你,但是这一个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而我要跟各位讲的是,我在谈这个部分的时候,是从整个《华严经》的思想结构上面来跟你分析的,这个就是我们这一次讲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不按照传统的讲法讲。 因为《十大愿王》这本书,我已经讲过差不多二十遍了,就是这卷经文,那也出了两个版本出来,好像第三个版本快出来了。第一个版本大概是二十年前讲的,那个已经很轰动了。那是一个美女,她的高校,是因为她的高中学校的一个改制改为大学的时候,她就不用考就进去了。毕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先生就把她接去结婚了,所以她是除了美丽以外其它都不会。 这样的人,她发心把我所讲过的,我讲了两年多,她非常辛苦的,因为她书读得少,美丽是福报,美丽就不用读书,她就可以毕业,可以读大学,就这样子,因为她是第一届不用考进去的,所以第一届毕业,也就不知道怎么毕业了,反正有没有毕业没关系,从毕业典礼礼堂进结婚典礼礼堂去了,所以有没有毕业证书大概也没人知道。就这样子她来整理这一本书,她非常辛苦,花了一年多。她说她一辈子读的书没有这一次读那么多,当然刚整理的错误很多,我们已经改版好几次了,那是第一次的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我在多伦多讲的,讲了五十二个小时,整理成三本。那个三本我们繁体版也印了,简体版一直找人家出,没办法到现在还没出来。最早要出的是我们云南的一个出版社,搞到现在也没出。那些都不管。 现在我跟你讲的这个方法,是跟那个状况讲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我没有一字一字跟你讲,没有一句一句跟你讲,我只是从思想结构的重点上面,让你了解到他的殊胜。因为文字上的部分,你假如要查资料我已经都讲过了,一直再重复就没意思,所以这个讲法不同。我大概这一次跟各位讲完,也不会再讲《十大愿王》,因为这个我整理出来是在华严经思想概论还是导论上面,是一整套的书出来。那我就交代完毕了,我这辈子来这世间的责任就算完了,你要就去看那里,看不懂也没办法。因为你是知识分子,假如你想在思想上、在哲学逻辑上面要了解的话,那我想这个部分,我已经跟各位交代很清楚。 所以从《华严经》的立场看,他从本体论的下回向一直到最后,开始上回向,上回向到最后,跟你做个总结,就是要回到无极的本体界里头去,只要你在从事这样的一个工程,万一失败的话,那就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吧,就这样子。所以站在这样的一个立场在跟各位谈说,想修行,你可以放心,绝对没有副作用,而这个保单是你稳赚不赔,你又不缴保费。有啦,见到师父可能要供养一下,这个叫缴保费,有钱多缴一点,没钱少缴一点,功德一样大。你想要投机,说我有钱我装作没钱,那你下辈子就不要有钱,你不要装。这个是一种什么? 供养就是培养你的灵性,增长你的灵性。你要增长多少,这个东西,供养这个部分,我真的跟各位讲,你要四随,随缘、随喜、随分、随力。随分随力不是叫你自己偷斤减两,你要留意到。 我们原始经典里有一则公案,我把公案讲一下,讲个故事,大家轻松一点。他讲到在迦叶佛时代,人寿两万岁,我们现在是人寿百岁,过了两千五百年,是人寿七十五岁,现在平均寿命是不是七十五?大概就在这边犹疑不决。佛陀的时代是人寿百岁的时代,迦叶佛的时代是人寿两万岁的时代。 有一个寺院,末法时期有个寺院毁坏了,要塑造一尊佛像,佛像譬如说要两万两黄金,就很多人捐款了,那当然很大。那当中有一个小女生,非常穷,跟乞丐差不多。她就很高兴,她说没有机会供养三宝,她就把她仅存的一个铜板拿去供养。刚好那时候大师父在,他说“你这个铜板,你就留着自己用吧,不用捐了。”就这样子把她赶走了。 然后他就去塑佛像,塑到那个地方快好了,就垮下来。连续七次,这个小女生都来供养那个铜板,因为她总财产只有那一个,你要记得,总财产只有那一个铜板。她七次都来,七次都被拒绝。他第一次第二次没有问题,第三第四次,他越来就越紧张了,第八次的时候,他就跪在佛前忏悔,说“我不知道哪里弄错,不然怎么佛像会弄不起来”? 就在那个时候,佛示现了,“我就差那个铜板。”所以他发起第八次的时候,他就一直等着那个小女生来,那个小女生就躲在那里不敢出来了。他突然看到,他很高兴,就跑过去,把那个小女生请过来,“你不是要供养吗”?她说“你都不要。”他说“要要要要要。”拜托她赶快捐了。捐了把那个黄金融化以后,佛像塑好了,发现那个铜板在佛的胸前。 要跟各位讲,你诚心,不是多少的问题;你不诚心,多也没用,你要留意到。所以你能,你就尽力,尽力要做什么?帮助不能的人,你要有这种悲心,这种宏观。你不要看他才捐那么少,我为什么要捐那么多?那你下辈子跟他一样好了!人家捐的少是他的能力,所以这个叫随分随力;你要能够捐得多,你就捐得多,那叫随分随力。因为这个是在培养你的灵性,培养自我的灵性成长,你不要在那跟买卖一样的计较。大家都吃饭,怎么他捐一块,我为什么要捐一百?你为什么计较这个呢?这个是世间功利主义。 为什么有人说“给他们吃,吃到饱为止,多少钱算我的。”那傻瓜啊,我出钱他们吃,这是买卖,功利。在培养灵性上面说“哎呀,这些人都没得饭吃,好吧,今天有缘,给你吃个饱,钱我付。”这是灵性,你知道吗?你一直在说“哎呦,他吃一餐多少钱,我吃一餐多少钱。”你是个富翁,还那么小气!是不是这样?没钱就没钱,有钱做有钱的事,你不要拿富翁的灵性去跟穷人的灵性比,你的灵性要继续成长,那么世间的财富不是重点,你尽量给,你才会凸显你灵性的那种精华出来。这样才叫做世间的精英分子。不然怎么叫精英呢?连这么一点点你都在跟那个穷人家在计较,那就不对了。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在进行的是什么,伟大的时代总有伟大的人物,我们相信我们这个新中国的伟大时代里,我们伟大的菩萨将会很多。祝福大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