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地藏经 | 作者:海云继梦 [投稿]

  但是这个生命因素你有,哪一个?地藏。地藏的这个生命因素你有,可是你这个生命因素现在存在银行里,生命银行里,因为生命银行里有一个叫做保管箱,你把这个生命因素通通放在保管箱里,你没有拿起来用,所以他不能够叫菩萨,他只能够叫做生命因素。现在我们要学这个法门,就是要把地藏的生命因素把他给拿出来,那就叫觉悟嘛,这个生命因素你要是找到了,那你就是地藏菩萨!知道吗?哎,不要入定,我讲的不错叻(掌声起)!你听懂了听不懂呢,听不懂的不要紧,马上举手,怎么样?不太懂?你不懂的应该是地藏两个字,地藏我还没有解释,我现在讲有那么一个生命因素,地藏你管他叫A嘛,A因素,观音叫B嘛,B因素嘛,这无所谓。可是A有意义,B也有意义呀,A是什么,B是什么,这个是我们下面要讲的,你必须先把菩萨弄清楚,那我们讲地藏菩萨你才知道。

  地藏这两个字从文字上来看是心地的宝藏,这个也没有错,我们心里有这个宝藏,这个没有错,但这样讲还不太够,这个宝藏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有宝藏,你不知道那个宝藏是什么,金矿也是宝藏,银矿也是宝藏,马来亚有个宝藏叫锡矿,对不对?那也是宝藏啊。那你知道地藏这个宝藏,这个宝矿里面提炼出来的是什么,你知道吗?现在问题就在这里呀,你的生命中有这样一个宝藏,但你不知道,这个宝藏,我用白话讲一遍,你注意听听看:这个宝藏是能够找回法界中,法界中失落的生命孤儿重返、重新回到生命故乡的这么一个因素,这一个能够在法界中把生命孤儿找回家里去的这个因素叫做地藏。这样太长了,这样更不懂了,你不讲我好像懂一点,你这么一讲,我就不懂了,那我告诉你容易一点的,地藏这个名词很简单,叫做地图,地图知道吗?生命的蓝图!当你迷路的时候,这个地图可以发挥作用,按照地图就可以找回去,你生命自己有这一个地图。

  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生命觉醒的因素,它自发性可以觉醒,那你想想看,你有没有觉醒,你这个因素有没有在起作用?有,很多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人,他常自己这个样子,你说无聊嘛,也不是,他就自己会在那边想,我这样活着对吗?人生这样子在干什么?我活着的目的是要做什么?我将来要死到哪里去?我是谁呀?我人生就这样吗……在想这些东西,当然不见得像我这样,我是这样讲,你不一定这样想,但是大概类似这一种。当你这样在想的时候,有时候自己会莫名其妙的,会自己掉眼泪,不知道为什么掉眼泪,有时候经过教堂,经过寺院,看看也自己掉眼泪。尤其听到人家唱梵呗,梵呗知道吗,刚才唱的那一种,佛教音乐,你就那眼泪好像水龙头坏掉一样,一直流下来,为什么?那个叫做生命故乡的呼唤!你的生命,真实的那个生命故乡,他在跟你呼唤:孩子呀,回家啦!可是你呢,你都是野孩子,你才不管呢,一玩下去玩疯了,爸爸妈妈在找,你都没听到。

  你到什么时候,到晚上很冷的时候,或者很饿的时候,或者很困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那时候突然想起来:嗯,爸爸,妈妈,我要回家。那个时侯,那个时侯你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你完全迷路了。但在这个时候,你会哭呀,当你有那种自己讲不出来的会莫名哭泣的情况,其实是你原始的生命本能在呼唤你:孩子呀,回家吧!这个时候就是地藏菩萨在呼唤你,你那个生命因素在起作用了,虽然泪眼惺忪,什么也没有看到,爸爸,妈妈,这样乱叫乱找,但是你一定往回走,虽然往前走才对,你还是要往回走,因为你要找回生命的原乡,原始的故乡。有没有这种经验?假如有这种经验,有这种感受的人,他的灵性是显露的。假如一直没有这种经验的人,表示他的灵性还在一岁以下,还没有成熟。

  我们人有三个生命,三个年龄,你注意看,你现在的身体,几岁了,这个叫生理年龄,从出生那一天算起,太阳绕一圈,你就叫一岁,地球绕太阳两圈你就两岁,这个叫生理年龄;另外一个叫心智年龄,就IQ,你在社会上奋斗的这个叫心智年龄,又叫社会年龄;真正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年龄,心灵年龄才是我们灵性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在找寻真实生命的那个部分。各位要留意到,我没讲,你可能不太知道,但是你应该感受到,因为各位会来听经,会来听我讲经,都是很有灵性的人。

  你不要以为说,你自己讲的,我是今天无聊我才来的。那么巧,你会今天无聊,可见你跟地藏菩萨跟观音菩萨都有很深的因缘,要不然他们不会叫你来,所以学佛你不要一直以为只是诵经念佛这样而已。我们再往前看,你一个知识分子,你要了解佛陀到底要教导我们什么,你一定记得这句话,佛陀到底要教导我们什么?那你进入佛门,你到底要跟佛陀学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佛陀不会教你盲目,为什么叫佛,为什么叫佛教,为什么他叫佛陀?他是要你觉悟,佛教是一种人生觉悟的宗教,教你人生觉悟的教育,佛法是教你觉悟的方法。不然他怎么不叫别的,他教你人生觉悟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样,你人生到底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这才是关键处,不是一般民间拜拜的,求平安的。但是我告诉你,你能觉悟是最大的平安,你要发财就发这个善财,人生觉悟才是真正的福报。

  今天我们常跟各位讲说,你一辈子得到什么福报都没有学佛的福报大,你这辈子最大的福报就是因为你学佛,你知道吗?嫁个好老公,是福报,讨个好老婆是福报,找个好事业,是福报,有个贵人协助你也是福报,但是都没有你学佛的福报大,因为学佛可以让你这些增光,增色。你要想真的体验到,生命的存在是幸福的,是美好的,只有你人生彻底的觉悟,你才体验到真幸福。假如你没有觉悟,你有什么幸福?没什么幸福。有钱来就买,LV买完了买Gucci,Gucci买完了买Carriter,一直买,买到家里变名牌店,这个叫幸福吗?

  有个同修,他是律师,有一天有一对夫妻吵到他家里去,当然是他老朋友了,要离婚,他一看就劝他们不要离婚了:干嘛,吵架不要紧,吵什么离婚?!后来搞清楚了,因为两个都是强人,男的是强中强的人,女的是女强人,每个人财产都好几千万,要离婚的理由是什么呢?太太要一只手机,要先生陪她去买,先生说手机才多少钱,我给你钱,你自己去买,她说不要,我就要你陪我去买,先生说我给你十倍的钱,你自己去买,她说我给你十倍的钱你就陪我去买。太太要的一个幸福感,就是要先生陪我去,我们结婚五年了你没有陪我上街,一次都没有,这个叫什么夫妻,我只希望你陪我去买。先生说我很忙,没时间,一只手机没几个钱,你自己去买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我去?这个叫什么,男的叫没情调,你是不是叫没情调,女的叫没幸福,我只希望你陪我去,手挽手逛一逛,不买也无所谓,不是一定要买嘛。可是她得不到那个幸福感,那个幸福感得不到,既然从先生这里得不到幸福感,那我嫁给你干嘛,离婚算了,就只有这个结论了。学佛就是让你得这种幸福感,你能转吗?这同修一听这没搞头,不知道该怎么劝下去。

  于是他说好吧,你们两个自行解决,我告诉你们我现在要去忙了,这里有师父的录音带,我们有一些光盘,叫生命故乡的呼唤,各位想要的话,也可以请回去,要离婚之前先看,看完再离婚。他就把光盘放了,叫家里的佣人接待他们,他就走了,他说这清官难断家务事,叫你看带子他就走了。过了两三个钟头,他回来了,哎,那两个呢?佣人说,他们两个手牵着手去买手机了。

  我跟各位讲,生命故乡的呼唤那一套光盘,52片,每一片一个钟头,在这个世界已经救回了好几百个家庭了,濒临破裂的家庭。你随便抽几片去看就好,看完你的幸福感“嘟”直接上升,里面一个佛都没有,一个菩萨也没有,完全是现代化的,因为你现代人若是生命中没有蓝图,你活在这世间干什么?你不知道啊!从小就拼命读书,拼命读书,读书干嘛,考第一名,考第一名干嘛,升好学校,升好学校干嘛,读书,读书干嘛,考第一名,考第一名干嘛,升好学校,升好学校干嘛,考第一名,升好学校,考第一名,升好学校……那你到最后呢,到最后找个好老婆,找个好老婆干嘛,生个好儿子,干嘛,读好学校,考第一名……这就是你的人生吗?人生真的这样吗?那要看你自己呀,你有没有觉醒过来,这样对吗?我不是说这样不对,你要是考第一名,不要怪我,我不是说你呀,这都是乖儿子,乖女儿,所以他出了社会,他应对不够。倒是那些不乖的孩子,我不是说叫你不乖,从小会叛逆的,他其实不是叛逆,他是自我肯定,肯定以后他知道他自己做什么,所以他出了社会,他很能应变,可以适应社会的各种压力,所以他活的很灿烂。我们这乖儿子出了社会以后,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所以就活的变成这个样子。你去看看那些乖儿子,乖女儿出了社会,一个个脸都像苦瓜一样,那些早就在找寻自己天空的人,出了社会以后,个个都像一朵花。差别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学佛不是给你赚大钱,保佑你平安,不是啦。

  学佛是让你的心解放出来,能够自在,在这个人生,在这个社会里,跌倒,你也会觉得很美呀!你看花开很美,花落也美,春天很美,冬天也很美……在这里也都一样美,这里四季如夏,到我们台湾以北的地方那就四季分明了,所以人生会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把心给开放出来,不要一直都锁在那里。你当个乖儿子,乖女儿是没错了,我不是说这个不好,但是你对社会的适应力不足,那个压力来你无法抵抗,不会处理你的挫折的时候,那你就一直在痛苦的环境里。人生何苦呢,妈妈生我们来这里受苦受难吗,妈妈不是魔王,妈妈那么疼我们,爱我们,把我们生下来,怎么会让我们活的那么痛苦呢?可见你要留意到,我们社会有许多基本上就已经把我们搞错了,让我们活的那么痛苦的不是别人,是整个社会制度,那你要怎么样能挣开这些而活的很自在,跟社会相处的很融洽,这个是佛法要教你的,你要来先学这一套。不是学这里有两只角,那就变牛魔王了,不是,我们不是要给你这种特异功能,而是要断除你的烦恼,让你活的自在,活的快乐,我们应该是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生命因素你要了解到,而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人生的蓝图的这个生命因素已经觉醒了,在地藏的意思就是人生的蓝图。或者你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当你生病的时候,他能够让你自动复原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力,生命的免疫力,当你生病,你受伤的时候,他可以让你复原过来,那你的免疫力要够强,够强的人那很快就恢复了,免疫力不足的人,恢复就很慢了,病了以后要好起来就难了。所以当你对地藏菩萨的信心越加强的时候,你生命的免疫力就越强,你这一个生命因素也就觉醒了,觉醒只是部分,你还没有100%的觉醒。我告诉各位,你只要觉醒30%,你人生的路上就会很平顺,不是说无灾无难,是有灾难你都会翻过去,知道吗?30就好了。到60的时候,你是法身大士,到50以后你就开始生命的改造工程了,知道吗?生命改造的工程,50以上你就要开始进行了。所以到30以上,一般人生的生活大概你就没有生活挫折了,因为有的话,你也都会解决,所以我们这么一个生命因素的觉醒是非常重要的。

  你看,你要不要学地藏法门,这就看你呀,不是看我了,我用现代的语言跟你解释,我想我讲到这个地方应该算很清楚了,你也应该为自己鼓掌一下(掌声起)。我现在想说,讲佛法或讲佛经不一定要用古代的方法用古代的语言讲给你听,因为古代那都是唐朝人,你又不是唐朝人。唐朝人,这种椅子大概他都不能坐,因为他们都很胖,他骑的马的腰都弯下去了,都被唐朝人把它坐弯了,人的体重都比我们重一倍以上,又高又胖。那我们呢,不一样,所以在这里是期望各位,我们用现代语言告诉你,是希望你生命真的觉醒,当你这些调整好以后,下一个工程,那就是生命改造工程,那才有办法真修行。好吧,我们先把这个名词跟各位介绍到这里,休息一下,我们再继续再讲。

第二集

  我们把地藏菩萨的定义跟各位讲,要讲观音菩萨的定义也可以,等我们讲观音经的时候再讲,每个菩萨他的意义都很有价值,但是最重要你要记得,你的生命里有一个地藏菩萨,你要把他请出来,这个才是重点。不是外面有个地藏菩萨,是你自己家里有个地藏菩萨,那张生命蓝图你自己要拿出来,只有你看得懂,别人不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情况,你今天学佛不要再迷信了,我们不会给你迷信的。佛陀要你觉醒怎么会让你迷信呢,让你迷信的话就把你眼睛蒙起来就好了,我不用讲的那么辛苦了。我也可以跟各位讲,地藏菩萨广大灵感,救苦救难,讲一些反正你也没看过的故事,那你就信的耳朵垂下来,那个不是不行,对于一般的广大老百姓那是可以,不是不对,因为在宗教里头有很多叫做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接引有恐惧的人,安他的心用的,这个叫做安抚作用。可是我们不一样,各位都是知识分子,都可以领导一方教化一方的知识分子,那不能够再这样子盲目跟草率,这是第一个。

  那么第二个呢,我们也跟各位介绍过,在《大日经》里,胎藏界的十三院里头,从北方进来,福德门这个部分,是先经过地藏院,然后再到达观音院,然后会进入中胎八叶院,这是一个修行的方向,所以今天我们有这个缘分,从这里进入佛门好好修学,绝对正确的,不止有智慧,还有福报。而且有两个很缠人的菩萨,地藏跟观音是专管我们闲事的,你万一晚上睡觉,后门没关,他还会去“箜喽”他替你关一下,哪有这么好的菩萨,为什么不跟他好好学习呢,为什么不把他找出来呢,老是把他放在冰箱冰着干嘛?是不是叫冰箱,我记得第一次来我们这边,同修说叫“鞋(雪)柜”,我说怎么把东西都放在鞋柜里面。

  好,我们再跟各位讲一个,这你可能也没有注意到,《地藏经》是一部小的《华严经》。你可能,哦,师父你弄错了,不是《地藏经》,是《阿弥陀经》,因为有XX大德这样讲,然后说那XX大德还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那你听过,我也听过,可是他从来没讲证据,没讲证据不算,那演戏的常有这种情况,哇,吃的很好吃,其实他只是表演给你看,他其实根本没有吃下去,演戏说喝酒喝的酩酊大醉,你不要被骗了,他根本没喝,他只是演戏,因为你没有办法去求证他,那个里面到底真的假的。你现在在听经,一定要有证据,要弄清楚,不是他讲就算了,他讲哪算呐,佛讲的才算,其他人讲的不算,要弄清楚,这个是重要的。

  《地藏经》为什么是一部小本《华严经》呢?你从理论上看,《华严经》的全名叫《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字,《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是境界,华严经,是个行法,万法因敷,叫万行要圆满,因要圆满,果德才会庄严,所以叫做佛华严,佛是用华来庄严起来的,华是因,佛是果,那么用一切因来庄严这圆满的果德,他的境界叫什么?叫大方广。大方广是什么?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所以《华严经》的重点在讲体相用,体相用的境界,有没有听过,没有哈,我《华严经》讲完毕了。经体,经体大概就这样讲了,那里面当然就多了,光“华”这个字,这万行要圆满,万行要圆满,你看,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要圆满,那当然讲起来就多了。所以在听我讲经的时候你会发现,法门无量多,但是你只能选一法,我不怕你选哪一法,你只要选一法,我们都可以指导你,其他无量无边法门你要学,但是你所选的那一法要占到50%以上,其他无量无边的法门要占到25%以上,记得这个标准,这是我们指导你的标准。

  所有的法门你不能够排斥,那个讲什么三藏十二部由他去悟,不悟,我不悟,由他去悟,你根本就是外道嘛,怎么是佛弟子呢,三藏十二部你不悟,那你叫佛弟子吗?八万四千行不行,饶他去行,你叫佛弟子吗?佛弟子八万四千行要行啊,所以这种讲法是不对的。他应该要这样讲,三藏十二部要悟,我选一部专悟,其他的我不管嘛,我一部下去嘛,八万四千行要行,我专一行,我没有否定其他的,你怎么可以说不修呢?不行呐,所以这个都要留意,我们跟各位讲的是,你这个法门占50%以上,其实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高,50%的意思是你的生命,你的时间,包括你的财富,几乎都专在一个法门上。这个法门在哪里?在道场里,在善知识里,在你的法门里,所以你要三缘念,缘念道场、缘念善知识、缘念法门,这是一个。其他的随喜功德,无量无边的法门,管你是什么藏密的东密的,南传比丘的,什么天台的……无所谓,有机会,我们要广学,不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吗,那你怎么可以把无量法门通通丢掉都不要呢?那不行啊!所以我们要用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那中间的25%是调整,有时候50%会多一点,有时候25%会多一点,那是一个调整的弹性空间,这样子你学佛,我告诉你,自在又幸福。

  你要是只钻一个,其他通通都排斥,你愈会选这个,人家会说你老怪物,你因为修这一法,其他都得罪了嘛,然后一直让人家修你这一法,你是不是产生这种现象,这跟那个基督教,天主教一样,排他性太强,你就只准人家去听你的,你就绝对不听别人的,人家不信你的就是魔鬼,就是撒旦,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到最后极端就变成这种状况。所以我们保留生命一个绝对的空间存在,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我的法门上,这很清楚,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也愿学了,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也专一法去成他嘛,这个才叫做一门深入。假如你为了一门深入去排他的话,那叫偏差,极端,佛法不讲极端的,那你不极端你就不要偏差,你留意到这一点,这个是我们跟各位提的,那么大方广,也就是体相用的部分。

  地藏法门里有三部经,第一部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是讲本体的,所以我们要跟各位讲定义,地藏菩萨的定义,就是他的本质,本体就是本质,就是他的本质。他的相,他显相在十轮地藏经上面讲的,他有十卷经文,十卷那你就知道他相广说,那这部经就比较难讲,因为讲相,名词定义很多。当然要听也可以,除非你要专修,这个是很严谨的一部理论性的经典,他跟《大般若经》,跟《成唯识论》差不多,都讲相的,法义,法性强调很多。第三部是讲用的,叫做《占察善恶业报经》,丢骰子,卜卦,地藏卦就是卜卦的意思,他就是妙用了,起妙用,他也有这样的体相用的三个部分,那正符合《华严经》的体相用,所以我们叫做小本,小部的《华严经》。那有大有小,有没有中部的《华严经》啊,也有,那部经叫做《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那是一部密法的经,他也有十卷经文,他整个密法的修行,《华严经》的密法修法,在这里面相当的丰富。那就更难讲了,一面讲还要一面修,你不修那讲也没有用,他就是要你行法,那就是真的,纯粹大密法。

  我们不讲别的,今天不是讲那个部分,我们再讲回来,《地藏经》,他体相用就是指这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我还要再跟各位谈一个问题,因为《地藏经》这部经是实叉难陀翻译的,实叉难陀就是翻译八十华严的那一位,那就很早的经典了,他是在翻译《华严经》的同时翻译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么《地藏菩萨本愿经》在这个时候就翻译了,他代表的是什么?大家对佛教史不了解的前提下,你也只能够说,啊,就刚好嘛,刚好,玄奘大师不是也翻《大般若经》吗,《大般若经》是般若宗的,空性的,他怎么变成唯识宗,法相宗的第一代祖师呢,那也是刚好吗,对不对?不是的,这里头有他的因缘,这个因缘,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我说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当中,对这种历史的发掘是很有意义的,非常有意义。为什么玄奘大师当时发心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是因为中国这边对佛教经典的解释不全,所以他才过去把经典取回来,而最全的就是《大般若经》,可是他并没有成为般若宗的一代祖师,却成为法相宗的一代祖师,是因为他写下《成唯识论》。那么给他的弟子,这个弟子窥基大师,窥基大师知道吗,认识吗,你们都不认识?那不行,要认识一下,这个菩萨是了不起的,窥基大师是了不起的菩萨,我花一点时间跟各位介绍。因为介绍他跟地藏菩萨没关系了,介绍目犍连比较有关了,不过在历史上这个公案你要知道。

  当年玄奘大师是偷渡出境,你知道他偷渡出境,唐朝之伟大就在这里,他偷渡出境,到一半路,他看到有一个人,好像死人好像活人,坐在一个石头下,按照他修行的本能想,这个可能是老和尚入定,他就把他敲了一下引磬,把他叫醒。这个人就醒过来了,他就毛毛躁躁的说,“释迦佛呢”?玄奘说你是谁呀?他说:我是听迦叶佛讲经的一个比丘,听说释迦佛来,我要来找释迦佛。玄奘大师跟他讲说,释迦佛已经走了。他说:啊,我入定就是要等他来,他怎么走了,那再来就是弥勒佛,我要再入定等弥勒佛来。玄奘大师说:你别入定了,你再入定,等下弥勒佛又走了你才醒过来有什么用?他问那这样要怎么办呢?玄奘说你这样,你现在去投胎,你往东边走,那里有个城,那个城很漂亮,你找最漂亮的那个房子里面你走进去投胎,他没跟他讲最漂亮的房子,因为一个大城,大城里面最漂亮的房子,请问你那时是谁住的?那当然是皇宫嘛,那向东走肯定就是到长安了,那长安最漂亮的房子不是就是皇宫吗?那就是要你到皇宫去投胎,他只是没有这样讲,在暗示他。这个罗汉也是糊里糊涂的,去一看,有个很漂亮的房子,咚,他就投胎了,结果投到尉迟恭的家里去,投到尉迟恭的家里。

  玄奘大师到印度去,19年以后回来,他偷渡出境,唐太宗听说他很有名,出城30里迎接,到30里外去迎接,古代不是现在,宾士一开就去把他接回来了,不是,要骑马走路了,离京30里是很远的地方了。接回城里来,就庆祝了,欢迎啦,很高兴了,他一想,那个小孩子应该19岁了,他就去找,皇宫怎么没有19岁的王子?然后去找了他就紧张了,开始找找找,尉迟恭是个大将,是唐太宗的贴身大将,因为他家里有一个,玄奘一看,是他,那叫他出家,出家。你知道尉迟恭是一代名将,也不是什么名将,反正打仗都会赢就对了,就是皇帝的贴身大将,那当然是福报很大了。这个儿子,你知道福报大的儿子都那个样子,他是每天出门要三部车,一部车美女,一部车酒,一部车肉,就是这样子,那叫他出家,他说我要三车,要美女,要酒,要肉才能出家,玄奘就气死了,说好吧,给你,这个叫三车和尚。他就出家了,到了庙门口,到了慈恩寺那里,慈恩寺有没有去过,在西安,现在复兴起来很漂亮,一听到钟声,硄,他心里一毛,一阵一下,看看那些美女都是丑八怪,酒肉都很臭,不要了。可是他还是那个习气,出门还是三车,要一车和尚跟着他,要一车经书跟着他,要一车法器跟着他,还是三车,所以有名的三车和尚。

  那么有一天他到终南山去,找道宣律师,道宣律师现在还在,不是现在在,是净业寺还在,净业寺还有一个天人送供台,道宣经常在上面打坐,打坐他不吃饭,天人会送东西来给他吃,当三车和尚到的时候,就是窥基大师到的时候,吃饭时间已经过了,他到山上晚上不吃了,就请他明天早上,天人送来的时候我再请你吃。晚上他们当然谈的很高兴了,他就睡觉了,他睡觉躺下去,窥基大师睡觉的是翻过来翻过去的,第二天道宣就很生气,就跟他讲说:“你这个修行怎么这个样子,你不打坐,也不不倒单,你要不不倒单你也要卧如弓,出家人的基本知识,卧如弓,要不然就不倒单,坐着这个样子到天亮,你要不这样坐好,不倒单,那也要卧如弓,怎么这样子,像地震一样翻过来翻过去,我在打坐实在是给你吵的不得了。”

  他就很生气了,窥基大师很生气,他说是你吵我还我吵你呀?道宣说你吵我,我哪有吵你,我打坐我哪有吵你?窥基大师说你呀,打坐,你杀生了!道宣说我哪有杀生?窥基大师说一个晚上就那只蟑螂在叫救命,你都没听到?道宣说蟑螂叫救命跟我什么关系?窥基大师说你的蒲团把人家的腿压断了,你说没有你翻开看看!蒲团一翻,哎呦,一只蟑螂脚断了。它一个晚上一直在叫救命,我一直看着你把它压着,你看看,你这叫什么定功,连这个都没有听到……你看哪一个功夫比较高?!早上要吃饭了,他说不用煮,每天都有天人送供,我就等着吃,今天我请你吃天上的食物,天人送来,那个才好吃,人间的不好吃。等到两点,天人都没送来,这个窥基大师没福报吃,气死了,就回家了,道宣律师也很不好意思,好朋友来,要请他吃饭,结果主厨放假没来。第二天又送供来了,他问昨天怎么没送来呀,把他急死了,你是怎么搞的?那个天人就讲,我来了,进不来呀,满山满谷都是大菩萨我们怎么能进来呀。大菩萨就是大菩萨,哪个高明我不知道,你们自己不要造业,我只是讲公案给你听,这是一个过程。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玄奘大师他应该最大的功劳是把《大般若经》翻译过来,但是因为他这个弟子太厉害了,窥基大师他把《成唯识论》弘扬出来了,结果他师父因弟子的盛名而拖累,所以他就变成唯识宗的第一代祖师了。窥基就是第二代祖师,其实真正成就的是窥基不是玄奘,玄奘成就的在般若宗这边,可是这边反而没有名气。八大宗派没有般若宗,应该是般若宗,反而般若宗被三论宗取代,三论宗就是嘉祥吉藏大师所取代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个就是历史的不幸,这里头其实还不止这个样子。

  在密法整个发扬的过程里,我们真正所看到的那个行法的部分也发生同样的情况,这个历史都需要再去研究的。我们中国禅宗,是跟印度的禅法截然不同的禅,我用一个定义你去看他的区别,禅叫禅那,翻成禅定,这个叫华梵双举,华是华文,梵是梵文,叫华梵两个同时举,因为禅那是梵文,定是华文,所以叫做华梵双举,两个同时定义的。那么在印度的禅那或禅定的定义,叫静虑,静静的思维,又叫思维修,他是很有功德的,所以又叫功德丛林,这是基本定义,印度的基本定义。中国禅宗的禅不是这样定义的,禅怎么定义呀,叫菩提涅槃妙明真心,跟静虑,思维修,功德丛林一点边都没有,都沾不上。为什么两个定义会完全不同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几乎没有人讲,为什么不同没有人讲。这个就是我们只顾修行,不知道历史的演变,禅法离开印度,他不是搭飞机直接到中国来,他是经过将近1000年的演变,才来到中国,1000年了,从西元前500年到西元后500年,是不是1000年的时间,1000年,他是经过中亚细亚,然后经过天山南北路走丝路进入中国的。

  当时这一个思想传递过程里,在那将近1000年里头,刚好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关卡,叫做楼兰古国。楼兰这个国家是一个很神秘的古代国家,这个国家幅员很大,在现在的中亚细亚到天山南北麓之间,他多民族,多文化,没有统一的政权,没有统一的文化,也没有统一的制度,也没有统一的语言,没有统一的文字,你要留意到,这是非常特别的。所以当佛陀的教法沿着南北印度传到中亚细亚的时候,你知不知道中亚细亚的人怎么接受佛法的,那你就要真的要从原始佛教开始讲起。佛陀教的是直接断烦恼,出三界的这一法,而当时的人是绝大部分都有禅定的人,那是指在印度,可是你传到了东亚细亚的时候,他们是没有禅定的,他们是游牧民族呀,哪里有什么禅定,当你传法给他的时候,你必须先教他禅定,这个问题是不是产生了?

  当你要教他禅定的时候,你很显然不是用佛陀的方法,是用婆罗门教的方法。因为禅定的修法,佛陀不必教,因为你们都有禅定佛陀还教什么,而那些阿罗汉本身所学的禅定是从哪里学的?从婆罗门教学来的,佛教本身没有禅定,你先搞清楚这一点,这个问题就来了。既然那些不是佛陀的东西,是婆罗门教自己本身有的,那你要留意,一个外国人来学印度的东西,他为什么一定要从跟印度一样学,因为婆罗门的那种东西,中亚细亚没有,婆罗门他有种族,阶级,中亚细亚也没有,你留意到没?这个时候禅修的方法就开始转变了,怎么转变?随着民族而转变,所以从这个地方,这个转变我们叫做大乘禅观,从东亚细亚开始变,当他传入新疆又变,传到敦煌又变,敦煌就已经是中原跟西域之间交往的一个枢纽,中原的人跟西域的人又不一样。你想想看,那个时候来到敦煌这边的人所接受到的佛法,跟西域的人接受印度的佛法是不一样的,西域的人接受印度的佛法是第一手资料,敦煌这边的人接受西域的佛法是第二手资料,这个时候中原的人要学西域的佛法,是不是更倾向于用中国自己的方法,而且跟印度原始的佛法已经完全没关系了。

  你留意到基本上的架构背景就是这样,所以到了敦煌乃至炳灵寺这边,就是兰州附近,这整个思路的过程里,我们看到整个大乘禅观的变化。我们当然现在叫大乘禅观的变化,应该是讲禅观中国化的变化,他整个的变化就出现了。我们要去看那个敦煌石窟跟那个丝路的石窟,看的是要看这个东西,不是看艺术宝库而已,这个就是整个禅观。因为禅观发生变化,对义学也产生变化,因为对义学的解释产生变化以后,他的戒律也发生变化,就这三个。所以修行重点在这三个阶段,第一个一定要有禅观,没有禅观只有义学这就变学者了,所以是一个行者一定要有禅观,禅观、义学跟戒律。戒律就是你修法的时候要注意的部分,这就仪轨,后来我们就不叫戒律,就叫仪轨,这三个部分一定要有。所以你现在要学佛,不管你学哪一宗那一派不要紧,有没有禅观,有没有义学,有没有仪轨,就这三个,所以你跟谁学我不管,我要教你的就是这三个。你要学禅的,禅的禅观,义学跟仪轨;你要学密,密的禅观,义学跟仪轨;你要学净土见佛也可以,禅观,义学跟仪轨,一定要有,这个是同时具足的。禅净律密都一样,即使你用经教行法也一样,他也要有禅观,也要有仪轨,所以这个叫做思维模式。

  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他跟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大脑是用推理的,生命是用契理的,佛陀的真理我们要怎么契入,怎么进入,他不是推理的。推理推到最后都把真理推倒了,所以叫推理。契理是要进入佛陀真理的地方,我们要的是这一个部分,所以你要学佛这三个部分一定要有,不能偏废,你只能够说禅观80%,义学20%,或者义学80%,禅观20%,这就已经很大的偏差了,完全有禅观没义学的人,除非你是广钦老和尚,你是六祖慧能,那我就没话说,否则你要是知识分子,禅观,义学一定都要,尤其不能只有义学没有禅观。你说他没读书的人,他义学没有办法,他文字工程没有办法,那只有禅观,那还情有可原,你是个知识分子,只要义学不要禅观这是不行的。尽管是经教行法本身都有经教行法的禅观,都还要再训练,那仪轨更是需要。没有仪轨你就没有禅观,很多人都说不接受戒律的约束,那个修法无用。

  这个是整个我们所讲的这个部分,所以我们看看历史背景这样的,你就知道说为什么当时他有这样的状况,不止是玄奘大师是这样,不止是禅观的历史背景这样,我们现在都只是取了一个。实叉难陀本身,你会发现到,他翻译的《华严经》只是华严宗的人认识,绝大多数人认识实叉难陀都是从《地藏经》来的。而且你会发现我们大乘佛教里头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玄奘大师是四大译经师,你认识玄奘大师大概都是从西游记认识他,因为他差一点就被牛魔王吃掉了。好在观世音菩萨去把孙悟空放出来去把他师父救回来,要不然他就被牛魔王吃掉了,牛魔王要是把唐僧给吃掉,那不得了,听说吃他一口肉,功力增加1000年,那一身的肉都给他吃完,那功力不是到天?又变成第二个齐天大圣了。好在齐天大圣赶快把他救回来,你为什么没有办法从佛法中去认识玄奘大师呢,因为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实在很难读,他只有两部经你认识,一部《心经》260个字,一部《药师经》,其他的经你都不认识,他也翻译《阿弥陀经》,可是你不读,《阿弥陀经》你就读鸠摩罗什的,为什么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那么有名,因为他翻译的经典我们喜欢,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要认真讲对,玄奘大师翻译的对,你看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删减掉很多,连经体都改了,佛说阿弥陀经,他的原名不叫佛说阿弥陀经,叫做《十方诸佛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经》,要是用这个名字保证你不会诵,鸠摩罗什就有这个慧眼,他知道你们这些都是懒惰虫,所以他就写了《佛说阿弥陀经》。所以你都说《阿弥陀经》,也因为这样才出现后来有人一直讲说要修阿弥陀法门,往生净土要念《阿弥陀经》,你要是把他改成是说《十方诸佛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经》,他这个法门就不兴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