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到这个社会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是社会结构的一种病态,社会一直在前进,然后竞争很激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完全是竞争出来的,大家都是要拼才会赢,一定要把对方打到,要没打倒就变成你的仇人了,因为你被打倒了嘛。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大家为了成功为了成功,那个人生已经非常紧张非常紧张了,所以应付挫折的能力都不够,都不够。而每个人遭遇挫折却又是很正常的,尤其为人处世不当的人失败的比率挫折更大,所以我们期望各位能够在这里发心,大家一起来,我们来让这个世界明天会更美好,好吧。(掌声起)。我觉得我们这样都不够热情。(笑声掌声响起)。这个不够热情应该是我讲的不够好,不然不会这样冷冷淡淡的。
这些都是我们个人可以直接反省的,我跟各位谈的佛法,不会是天边的佛法,都是人世间生活的东西。你可能会觉得太平常了,哎呦,那个不殊胜了,你讲一些看见怎么飞到天上去的,人家某个法师都讲的好好笑,你讲的都不好笑。要不然都讲那个很神秘的,人家修秘密法多神秘呀,一个人修一修会变成这么小一个,那大卫魔术师就会,747飞机都会把它变不见了,大楼都会变不见了。佛法不是那个,佛法在自己来讲,解除你的痛苦烦恼,那我们告诉你呀,应对进退,处事的,都要学,你不要看它都是小事呀,叫小孩子拿拖鞋,把鞋子拿去放好……告诉你,一个成功的人,你会拥有成功的习惯,一个失败的人他就会拥有一个失败的习惯,所以你从小就要教孩子,给他一个成功的好习惯。
我听说,听说广告这样讲,我是看电视广告的,说学琴的孩子不变坏。我告诉你,阿弥陀佛,拥有成功模式的孩子才会成功,拥有变坏的模式的孩子一定变坏。你知道吗,你要拥有一个好孩子的那种模式,拥有成功的模式,广告啊,要赢在第一步!赢在第一步在哪一步,你要弄清楚哪一步?第一步就是成功的模式,你要赢的话,成功模式要养成,处事的模式你要养成,你出了社会处事,你就会应对自如,很自在,因为你知道怎么处理事情了嘛。很多人一碰到要怎么做,就愣在那里,怎么做不会做,因为你不会处事嘛,所以要从小有一种很好的处事的习惯。
他煮饭,你要给他煮啊,当然刚开始是陪着妈妈煮煮饭,买买菜这样子,哪一天妈妈生日,给你去办一桌来请妈妈吃,你要给孩子去做这一件事,都到餐厅去吃,付钱谁不会?刷了卡还不是要爸爸去缴费?你让他在家里做一餐,就是这样,这么一件事,一年学做一桌菜的能力,你到外面去吃,吃完回来自己做,请爸爸吃饭也是一样,不要去刷卡了,去刷卡没用,你在家里,你去弄一桌来!那他就知道事情要怎么做,第一次弄不好,第二次弄不好,给他弄个三五次,他也是名厨。当然不是要他靠厨师来吃饭,但是他懂得处事的那个模式,什么事他都可以做,他会有一个成功的印象,要做什么事他会去想怎么做会成功。
你如果没有给他这样的经验,他不会,你教他泡茶,他就买很多玻璃杯呀、玻璃壶呀,结果开水一倒,啵!怎么这样?!他不知道玻璃是不能冲开水的,他没有试过嘛。你一定要给他试,这些都是成本,他出了社会,他没有障碍,你不给他试这些,他出了社会一定都是状况,工作一个月又要找工作了,不是才去上班嘛,他都不敢讲,为什么?不是找工作,是他在工作时候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不好就不行,这样子他会有恐惧感,内心一直有恐惧,会一直恐惧,一直不安。
每一个年轻的朋友,假如你还没出社会,先做好这个准备:我要怎么弄好出社会的心理准备。其实这个我们是有一个专业教育,叫做青年领袖,你要出社会先职前教育,让你出了社会可以成为社会优秀的新鲜人,然后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代表,是一个成功的胚芽,让你出去以后一条路很顺利的。这里面不是教你如何去斗争的问题,而是教你怎么样在应对进退之间能够处理得当,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另外一个就是婚姻问题,结婚现在也是一个麻烦的事,天生的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什么叫结婚?结了就昏倒,所以叫结婚,你结了以后就昏了,你怎么搞也搞不来,到底为什么要结婚也不知道,因为爸爸叫我结婚,那个说妈妈叫我结婚,所以我就把它结了,结了以后才知道,啊,昏了,所以叫“结昏”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男女之间,一定要有个共识,什么共识?建立幸福美好的家庭。
所以你要留意到,结婚第一个条件就是以对方为思考的对象,记得这一句话,以对方为思考的对象。原来思考都是我要做什么,要结婚就要思考他要什么,那他要什么我就不要什么,你要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这个立场你要转不过来的时候,你的婚姻一定失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小孩子一定会生下来,当小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对不起,孩子为中心,两个都不重要,你两个父母亲都不重要,所以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你有没有这种观念跟这种想法?
好,孩子为家庭的中心了,不是宠孩子,是开始要教导他,让他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小孩子的社会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知道吗?大概你们都不知道,小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开始适应社会生活了。小孩子原来在妈妈里面是跟妈妈连在一起,他出生以后,你知道孩子的第一个欲望是什么?他还要跟妈妈在一起,这一点你不知道。为什么地震以后,过了十几天救出来的婴儿都还会活着,因为你把他埋在地下,他跟妈妈身体在一起一样,他没有欲望,他只有一个欲望,他要那个温暖,他要回到母胎里头去的那种感觉。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生以后,你要一直抱他,背他,可是现在刚好相反,把他当小狗提着他,你看看是不是这样,要不然用个篮子提着他。这个孩子我告诉你,你要他长大以后成为有用的人才,英文叫做impossible,中文叫门都没,佛教叫无有是处,因为你人性已经扭曲了你知道吗?
你要一直抱到他不给你抱,下来,要自己去玩,这个时候他要长大,他自己开始要寻找独立,你要记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在寻找独立。但是他很依赖你,因为人是所有动物当中依赖性最强的动物,他不像狗,狗出生以后2个月、4个月,小狗要再跟着母狗,母狗会咬他,不要给它跟,可人就不是啦,母亲一直要把小鬼连在一起。可是他到某个程度,他就要离开你,会离开你,这个时候你都要知道,他在做社会适应,你要懂得他适应的转化,要转化的很好。好,再进一步,他要你牵着,或不给你牵,也是寻求独立,这个时候小孩子最容易丢掉,有没有,有没有留意到?牵一牵他不给你牵,一会又要找妈妈牵,结果牵到别人的手去了,这个小孩子会丢掉,这个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你要知道也是他一生风险转换的地方。
再下来的就是他要找朋友了,本来你到哪里都要跟你,后来就不跟你了,为什么?他要跟朋友玩,他要去找朋友玩,他正式的社会活动开始了,所以你要鼓励他有好朋友,要找朋友玩。但是他找朋友也会遇到挫折,他有东西给朋友吃,朋友可能不给他吃,或者欺负他,或者打他咬他,小孩子都会有。那你这个时候就要进行一个叫家庭华藏工程,只要小孩子出去跟外面的小孩子玩,回来你都要问他有没有吃亏呀,有没有被欺负呀,或者他去欺负人家,你要弄清楚。因为这个社会适应性,他被欺负了,就是他有挫折,那你要疏导他,要怎么样,要怎么样,要教他,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
因为如果你没有教育好,这个孩子将来出社会他的抗压性不够,因为冲击太大了,在你身边有你疼他,而离开你以后那个社会不一定疼他,有时候看家里的狗很好玩,出去跟外面的狗玩一下子就被咬了。家里的狗看你是小主人、是小王子、小公主,外面的狗看你是傻瓜,他是个食物,你莫名其妙跑过来它就正好在汪汪叫,那你吓破胆了。要是看到这种状况,就要开始做心理辅导,这个时候就要有了,那如果慢慢的跟同学的适应性够,基本上对社会的适应性就没有问题。这个就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部分,我们大概都很少去注意了。
我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个跟皈依三宝有关系吗,跟解脱有关系吗?告诉你,绝对有关。当你把家庭的孩子弄好以后,你就会逐渐回向过来,你自己有哪些成长过程里所遭受的身心障碍,你可以克服掉,知道吗,这是最好的行法。我不是鼓励你结婚,也不是鼓励你再生个小孩去试试看,那你开始在跟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对自己你会开始矫正。所以有人讲,当了父母以后,才知道我们父母亲的辛苦,这个就是他在自我矫正的时候,这个就是修行。不是说一天阿弥陀佛念几遍就叫修行,当然那个也是修行,不过那个效果不如这个效果大。
古代呢,古代没有这种情况,古代有的人从小到大认识没几个人啦,你知道吗,认识没几个人,他认识牛多,认识人少。因为牛,你天天跟牛在一起,你没有天天跟人在一起,收成完了就有人来把这些拖走,多少钱给你用,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有时候就一年过去了,但是你天天跟牛在一起。所以你要留意到现代人跟古代人不一样,现代人,人与人来往的频率太大了,所以你在应对进退上那更重要,希望各位真的把为人处世这门大学问给弄好,那你出了社会,幸福保证没问题,成功啊也保证没问题。
当然我不是说你可以当总理还是当比尔盖茨,不是那种成功,在社会上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绝对没问题,那你有福报它自然会出现,没福报你也会幸福快乐过一生。如果进一步你想要来修行,进行生命改造工程,那也不难,有那个因缘,我们指导你,三个月,快的三个月慢的三年,再笨一点的,笨笨笨笨的那个笨的也五年可以开悟了,只要你这三个资粮道具足就可以了。所以我跟各位讲,修行你不用急,把前面的因缘处理好,因缘一到,要成就就会很快。
好,我们今天就简单的跟各位谈到这个地方,明天开始,我们会积极的把地藏经的概况跟各位做个说明,让各位了解说,在现代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对古典的经典要怎么样的去体验它,我讲完这个理论的基础架构以后,那往下我们要讲的就简单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今天开始跟各位简介一下经文,让各位前后来印证一下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它所要发挥的一些积极参与世间建设的这种基本态度。我们这个时代再看佛法多少是带有很浓厚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佛法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你已经养成一种固定的意识形态,倒是基督教天主教你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它是新来的。现在很多人会迷信藏传佛教,我叫迷信,也是因为它是新进来的。你就只知道法王、活佛,你知道叫法王的原因是什么吗?法王就是和尚。因为我们中国是皇帝,你不能自称王,王是要经过皇帝封的,每一个出家人都叫王,那怎么得了,要造反了,所以佛教界就避讳不称王,就叫和尚,就这个意思。
在西藏是政教合一,他当然要称王了,不然他叫什么?因为他政治上他是王,所以你不要以为法王比和尚厉害,没有啦,都一样两个眼睛而已,看到红的还是红的,看到绿的还是绿的。不会说是我看到红的他说是绿的了,没有这回事,你不要去迷信去盲目,这个是你要留意到。我们学佛重点在佛陀所传给我们的真理是什么,我们要学那个东西。用普通话讲你都听不懂了,他讲西藏话你就会开悟?那很奇怪呀。
我们随喜功德可以了,随喜嘛,因为他们是另外一种修法,赞叹一下,包个红包没关系,可是你盲目的去追逐,那就是迷信,因为你根本听不懂嘛,你拜什么嘛。还有人说他法王比较厉害,听说电视上这样演的,家里有鬼了叫道士来抓鬼,道士抓不成就叫和尚来抓,和尚再抓不成叫喇嘛来就会抓成,那是演戏。因为外地来的大胡子比较厉害?不是,你不要这样相信。
生命改造的工程是按照佛陀所教导的来进行,不是看长相,那大家都不要剃头,不要刮胡子就好了,那胡子越大的功夫越厉害?不是这样子,这个你就搞错了。至于很多人在讲他什么破瓦法,有没有?什么中阴身救度法,什么西藏生死书……西藏有生死书,我们中国只有往生书了,是吧。他不会比我们厉害。水陆法会是什么书?放焰口是什么书?三时系念是什么书?对不对?破瓦法,你念佛求往生不是破瓦法吗,为什么还要搞一些你根本就听不懂的,那你修的到吗?不是,不是说他的法不好,你听懂的都修不好,听不懂的你会修好?那叫盲目迷信嘛。我们不是批评但是你自己要冷静,要弄清楚我们在学什么,不要跟着盲目。
很多人说修财神法,西藏有财神法,中国没有吗?中国只是不会这样跟你讲,这样讲你会迷信。如是因如是果,你不供养怎么有福报的果呢?修财神法就会发财,大家修财神法工厂不要开了,可以吗?不要上班了,大家来修财神法,有可能发财吗?不可能嘛,你还是要做你应该要做的事嘛,对不对。每一个人假如说人格性不健全,你想在社会上会顺利,会发财吗?不可能嘛,所以基本上我们要做的你要做到,但你如果要修财神法,我就跟你讲,中午午供好好修,那就是财神法。灵山会上佛菩萨一直请下来,你就结了广大的善缘,供养那么多的诸尊菩萨摩诃萨,对不对,十方三世一切佛,这个福报你不修就在那边“藏巴拉藏巴拉藏巴拉”,你就会发财?不可能,不可能!我告诉你这些法我都修过了,我不是跟你乱讲的,真要修法、真要求财、真要超度,在中国里面已经太多了,已经太多了,道场里守得住,好好修,不要乱跑,这个各位一定要弄好。
当然你也不必跟他吐槽,不必跟人家踢馆,不必呀,那我们知道他的政治文化是这样,就好了。它是政治制度的一种状态,但是你不要迷信,这个是提醒给各位。那在汉地的生死书,最佳的一本生死书《地藏菩萨本愿经》,生命的蓝图嘛,不是吗?你想想看。我们讲过了,它就是生命的蓝图,怎么不是生死书呢,对不对?我跟你讲生命的蓝图,你就不太耸动,生死书,那你就非生即死,反正一定要死,就好像生死书比较值钱,那你搞错了,你搞错了。
好吧,现在我们来跟各位谈一下,这个地藏经、本愿经我们统称,简称为地藏经,通常就讲这部分。那你讲它的妙用就叫《占察善恶业报经》,又叫占察经;《十轮地藏经》叫十轮经,它是大集部的经典,它就是讲相的部分。体、相、用这三部分都有。这地藏经里它讲,第一品是忉利天宫品,那我们通常也就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对不对。那你就不知道这部经的富贵,这部经还很富贵,因为你看得到这个,叫开门见山就有天上的福报,你知道吗?第一品就是忉利天宫,那你现在看得到你就是在忉利天宫。你讲的哪算哪,我脚还踩在地上,刚才还下过雨耶,真的在忉利天宫吗?那就看你的心转或不转。我们就在忉利天宫,你才听得到地藏经,你要始终觉得你是在地上的话,那你听的一定是语言文字,不是殊胜的佛陀的经典。你要留意到喔,所以你只要翻开地藏经,第一个你就跟忉利天宫同样的福报就现前了。这里头有很多因缘我就不想再跟各位讲,因为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我只简单的跟各位提几个重点跟各位谈。
在忉利天宫品,第一个展开的,翻开的经典就是讲那个现种种光明云,跟微妙音,那这表示什么?经典常常有放光,有没有?那么有这些所谓的吉祥云,光明云我们通常叫吉祥云、微妙音,这表示什么?经典为什么要发挥这么多长的经文来讲,而且一讲就讲十个。它不是只讲一个,这个光明云就讲十个,这个微妙音也讲十个。讲一个就好为什么讲十个?这讲十个,第一个意义它就跟华严经联在一起了,以十表法,用十来表达圆满的意思。第二个我们要跟各位谈的,这个云是怎么一回事?是表示境界的存在。云是用来形容空性最好的东西,各位知道吗?云看得到,摸不到,你到云中去就变雾了,云就是有,但是你无法具体的把它拿出来。不是说真的摸不到,雾你就摸到了,怎么会摸不到,但是没有办法具体的掌握它,这个是佛法在表达那空性本质的一个最好的东西。那光明云是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里头,生命里头都有这种吉祥的空性存在。
你们跟师父见面,师父常常跟你们讲“祝你吉祥”,你听了就好爽,不知道爽什么。“祝你大吉祥”,哦!好高兴,爽什么?吉祥就是指内心,心境一切如意。如意好像没什么,我要什么有什么就如意嘛,我要什么没什么就不如意嘛,是不是?所以你不要看如意好像没什么,如意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它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求什么?人生不求什么,什么大富大贵,但求一生如意。所以光明云就是指这个意思,你有一个很吉祥的空性,那在佛陀的这一会上,它全部展现出来。今天对我们来讲,我们也是要展现这个部分,现在我们的人生麻烦就在这部分显现不出来,吉祥云显不出来,为什么?被无明盖住,被你的贪、嗔、痴盖住,被你的烦恼盖住。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怎么样你把烦恼给除掉,这个才是关键呢,你不能除烦恼,没用。
所以佛陀在教我们的法很简单的讲就是除烦恼,断除烦恼,一个人只要没烦恼,什么都好。你留意一下,有的人现在正在烦恼,我要没烦恼,怎么样没烦恼?他烦的不错,你有没有遇到过?我有一次要去讲经,就看到一个人在电线杆下脚跨在自行车上,跟另外一个人就在那边讲话,我看着他们两个都讲的很激动,我去讲完经两个钟头回来,两个还在那边讲,那个脚还跨在上面呢,他不酸的,三角就架在那上面,有没有,一脚放在地上,一脚跨在上面……你看,讲了两个钟头,光我知道就两个多钟头了,那前面讲多久,以后要讲多久都不知道,说不定现在还在讲。你说他烦恼痛苦吗?不,他烦恼绝不痛苦,痛苦的话不会一直倾诉。所以你就会证明说,有人在倾诉烦恼的时候,其实是一种享受,当你在倾诉烦恼是一种享受的时候,你会下无间地狱,因为你的思维模式错误的,你一直在那边转,这个下辈子从地狱出来一定当乌鸦,那个声音就很难听,人家不喜欢听,就是指这种状况。
这个因果我们大家不知道,所以我跟各位讲,这个如意、吉祥、光明,光明云是很重要的一个生命因素,一种生命现象,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微妙音,微妙音它也有十个,光明云有十个。微妙音说: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这个就是六度音,然后就是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你看一大堆,这个什么音,微妙音是什么?微妙音就是生命的元音,这种元音不是你讲的那种声音,我们这个耳朵听的叫物理音,物理音就是声波震动到耳膜的声音。
生命元音是震动你生命会产生共鸣的声音,你知道?比如说四川地震,我们知道了,大家会怜悯心起,有没有?那么我们听到这个声音叫什么声音?这叫怜悯音。这个大灾难,死了那么多人,大家赶快捐款救助,这个就是慈悲音。慈悲音不是有个什么声音叫慈悲音,是你的心理频率跟它共振的声音,而不是耳膜的声音。所以这种音你去注意看,我跟你讲,你再回想一下,阿弥陀经上面它有两种音,一种叫微妙音,一种叫和雅音。和雅就是和谐、高贵,不是和谐很低呀,和谐很高贵,就是在和谐中它有品、有格,有品格,不是没品格的。所以这个微妙音也好,和雅音也好,其实讲的就是僧团里,在我们来讲这里叫僧团,在各位来讲叫家里,你的团体里,群众相处的时候,一种和睦相处的现象。这个音就是劝你朝向生命觉悟的目标,所以在极乐世界为什么只有和雅音跟微妙音呢?因为大家都在修行,你要注意这一点。
我们这里没有那个声音,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竞争,对不对。夫妻也要竞争,所以才说,我们结婚的时候先讲清楚,离婚的时候财产怎么分配,才结婚就要先分配财产了,离婚要怎么办,这就叫斗争,然后就叫做权益,这名字很好听,个人的权益,这是人权。然后就一直争,弄到死也还在争,离婚就离婚啦,还要争赡养费啦,还要有人道啦,还要怎么样……你看嘛,就是这些嘛。极乐世界没有这些,极乐世界都和雅音、微妙音,大家都向着向上、高尚、格、品,都好,我讲这个你听得懂吗?听不懂举手马上问,不要紧,不然我就一直讲下去了。这品格level要拉高,不是向下,所以这就叫做微妙音,这生命的质感跟水平要往上,这是我们提供给各位的一个标准。
人性是很重要的,没有人性就不行了,所以人性的品比人性的格要往上一点。我们以前有个总统,人家说他很没有格,为什么没有格呢?因为讲话不算话嘛。我们小老百姓讲话不算话,顶多是那个朋友把你骂一骂,说你没信用。当你君临天下的时候,讲话不算话,那就完全无品又无格了,这个就很惨了。所以我们佛法要讲的就是,你要有,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天都要进步,进步多少不要紧,你总要进步嘛,但绝不能后退,这个就是讲人性的部分,人性要提升要超越,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整个僧团里,包括你的家里,跟你的族群里,那么我们讲了,极乐世界就是这种状况。那么佛陀所在的地方也一定都是这种状况,佛陀不会到一个竞争的地方去,你留意到,佛陀绝不会到竞争的地方,因为他碰不到竞争,他为什么碰不到竞争?这是他的修行,他自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那么他对我们也有这种规范,什么规范呢?军阵之中,军队,两军相对阵的时候,出家人不能去,去的话犯戒,菩萨戒里头有这么一条,为什么?那叫恶缘。当两个人在吵架的时候你不能去,当然你行菩萨道要去劝架,那是另外一回事,你不能“好呆好呆”走进去,走进去那就是犯戒,你说我现在发愿我行菩萨道,我要去化解那个纷争,那可以。佛陀当年也有这种情况,那琉璃王不是要攻打迦毘罗卫国嘛,他就在那里半路出现,劝他不要打仗。第一次劝了回去,第二次劝了回去,第三次头痛,释迦佛也会头痛,头痛三天,刚好国家被灭了。人家问他说,你为什么会头痛呢?他说当年,琉璃王在水塘里是一条鱼,他还是小孩子,那条鱼跑出来,他用木槌把它敲了三下头,所以他现在头痛三天,因果报应嘛。你不要看说这个是笑话,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他可以开戒,他要去阻止战争,但是那个城是他自己的祖国,是他自己的国家,国城,因为当时共业,去把人家的鱼池围捞,有这个业,所以现在还这一报,就还了。佛陀很清楚,我在现世里我能阻止的阻止,但那时候他就昏倒,昏了三天,没办法阻止,所以这一报还是要还,躲不掉。目犍连看情况不对,抓了500个贤人,善良的人,放在钵里,送到忉利天宫去,等那战争完毕,把他们请下来,那五百个也变为血水,有没有?这个公案知道吗?好像都不知道,知道了,这叫业力,业力无法逃避,因缘到你就兑现,怎么死而已。
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讲这个音的这种殊胜感,它讲的是那种环境,国家的环境或者家庭的环境,我们自己家里也应该如此,强调的是生命品质、人性的提升,而不要太在意于市场的竞争。你不在意于竞争的话,讲“让”才有可能。你太在意于竞争的话,叫你“让”就不可能,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你争都争不到了,为什么要让呢,但是讲生命品质的时候你就可以“让”了,对不对。我看这种情况,我的格调不屑于这样做,让你吧,所以你就不争嘛,对不对。所以我们看外国的总统一出什么事马上就辞职不干了,总统都可以不干,那就有人品嘛,做错事负责嘛,所以我们重点在品跟格,这是从人性上面来看。你可以看光明云跟微妙音,这里已经先把净土的状况先给你点出来了,佛陀所在的地方都是净土。
第二个要跟各位谈的,是这个经文后面紧接着就讲到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这里面它提到四大天王、诸天天王,还有天众、龙众、鬼神众等都来集会,叫天龙八部都到了。然后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这些叫做世间神,我们先跟各位谈一下。一般的经典都有这一些东西,不是东西,我讲东西,晚上就找我算账了。天龙八部啊、天王啊、龙王啊这些,还有这些江神、海神、河神只是举的例子多或少而已,多少无所谓,反正通通到了。这里面,地藏经里面比较特别的就是鬼王,还有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等等这些鬼王也都来集会,那我要跟各位谈的是经典常出现这些名词,你会发现经典怎么老是介绍这些,每一部经都在讲这些,什么鬼神,天龙八部,不厌其烦的讲,讲什么?你想历代的这些祖师大德们,译经师乃至写经的人会这么无聊吗?那么迷信吗?
我告诉各位,这一点就是你解读经典的能力,你要看不清楚,你经典一定会看不懂。因为天龙八部是讲个性,讲一个人的个性脾气,贪、嗔、痴、慢、疑等等,知道吗?而天王是讲福报。器世间神,江神、海神、河神、树神、林神,什么主风神、主火神这些是器世间神,是讲我们的世间状态。那些一般来讲欲界天王以下的,忉利天王以下的这些,是讲我们的眷属。王,在印度文来讲,王是指男众,神是指女众,这里面有这样的区别。
所以这些经文来都讲我们的器世间,和我们这个世间的种种状况,因为佛的境况要现前,我们不是金沙铺地、黄金为地,它只是语言的模式,经典语言的模式改变了,它用器世间来表达,这样才森罗万象。老是讲黄金为地、地平如壤,都没树没山,风景也不漂亮,对不对?假如真的是金沙铺地,那跟沙漠也没有什么两样嘛。所以这个经文,性宗的经文就有这样的好处,它会透过这些,把那个背景给显现出来,那是不是很漂亮,好像也有森林啦,也有花园啦,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这个情景就显现出来了。
那么还有眷属世间,各种眷属都来了,佛不会单独一个人,跟谁讲,对不对?他转*轮要跟谁讲,就是跟眷属讲嘛,所以九法界众生都会到,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为什么有天龙八部呢,它形容你的个性脾气。因为我们凡夫的个性还有,所以我们也跟各位讲,人格性的部分只是七十五分到八十五分就好了,就可以了,你不要要求说你的人格性要满分,满分是佛,你不可能满分,除非你是再来佛,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你没有跟我说你是阿弥陀佛再来。有一群人喜欢说他是谁再来,我们不这样讲,所以基本上来讲,我们都还是凡夫,我们只是想要改造自己而已,因此有些你开始改了,有些还没改,有些改的比较好,有些还没那么好,这样子而已。所以我们都还有一点习气,比如富贵人,你看富贵人家,他就有一点习气,要喝茶,倒茶!他就叫人家倒,他自己不会倒,那个就是习气,富贵老爷当惯了嘛,我要喝茶,就“我要喝茶!”不过,太太遇到这种老爷,你还是忍一下。因为他有一种习气在,这些习气不一定不好,有些当然不好了,那不和的时候就不好了,那合的互相能够接纳那就没有关系嘛,就没关系呀,这个就是你居家自己要协调。
那么佛经一开始就已经把这一些人性的状况给你表达清楚了,加上前面的光明云跟微妙音,大概你的五官呐,眼、耳、鼻、舌、身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全部铺陈完毕。这个叫什么?背景完全交代的很清楚,所以你看到经典你就知道,它基本条件全部帮你铺设完毕,佛陀所在的地方,那一幕,啊!就是那么美,所以我把这个地方叫做大花园,生命的花园。我们都是花园里头的一朵花,不管你是什么花,你路边的小白花也可以,小红花也不要紧,你只要灿烂,知道吗,尽情的开放就好了!
你不要比,人家是牡丹花、人家是玫瑰花、人家是蔷薇花,你是什么花?你只要是花就好,你就把它开花,对不对?你不要看那个花小,小花比较自在,你不要看那个大花,等一下咔嚓,就跑到这里来了。那个小花人家不理你,你就好自在呀,它来到这里,你看它多灾难嘛,等一下这里被剪,等一下那里被剪,等一下插这里,等一下插那里,它自己多不自在呀!而且本来可以开一个月,现在剪来这个,一个礼拜就丢掉到垃圾桶里去了。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