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词很重要,你的商品取名字,公司取名字,你要取得人家好念的,你不能给人念三遍,结果嘴巴就脱臼了,掉下巴,那谁还念你的名字?可口可乐你不要看它很赚钱,可口可乐当年在抗战前在上海取那个叫什么名字,那个时侯历史回顾的时候拿出来看,那个名字我都记不起来,现在可口可乐因为很好念,所以它很畅销,就是这个状况,所以名字是很重要的。而且十方佛,玄奘也翻十方佛,鸠摩罗什就把他删成六方佛,这样念起来不累,因为你偷懒,你懒虫,念六方比较快,念十方太麻烦了,但他译笔流畅,符合秦人的需要。当时叫符坚,符坚请他回来,派了10万大兵去,从骑兵过国把他俘虏回来,所以他叫秦人,不是秦朝,是符秦,秦国,我们对人常常一时主观的认识产生偏差,这是我们给各位看看历史上的一种认知。那么这部经在那个时候就提了体相用的问题,《华严经》也有体相用,《华严经》的体相用是大体大相大用,那么这个地方讲的是一个生命因素的体相用,生命蓝图的这个生命因素的体相用。比如我迷路了,我现在不知道怎么找回家,那你要看地图去看嘛,地图怎么用,因为《地藏菩萨本愿经》没有,他只有本体而已,本体的意思就是你要一直的呼唤,要称念地藏菩萨,称念地藏菩萨的意思就是把你的生命因素给叫醒,现在不是睡着了嘛,赶快把他叫醒,就要常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就是叫醒这个生命因素的意思。那么这个生命因素怎么使用呢,《占察善恶业报经》,你骰子一丢,你就知道什么答案了,他有一定的规矩,所以他的殊胜是在这里。
他是单一生命因素的体相用,《华严经》的体相用是全生命的体相用,整个法界法身的体相用,所以告诉你的生命是指你要到达永恒的境界里,止于至善,我们讲佛的境界是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那个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呢?他是一种永恒的,恒动的,光明的芬芳的一种境界,你要到了你才知道,不到你不知道。那么你到不了,不要紧,你先用一个生命因素,地藏菩萨,这个又简单又方便的方法,所以他叫做小华严,是这个原因来的。不是为什么,不是我自己高兴说这个是小华严,你高兴,说那个是小华严,那大家都是小华严了,不是,他有他的原因。因为他讲的是全生命,华严里面讲的,法身就是法界,全法界为一法身,全法身为一法界,法界等于法身,他讲这个东西,所以你怎么会懂嘛,听你也听不来:师父讲那个我怎么知道,法界是法界,法身是法身,怎么法身又变法界了?法身就是法界,不懂不要紧,生命因素找一个,而这个因素好入,所以他从地藏菩萨这个因素来讲体相用,是这样的情况。现在我们体相用也学不来了,你学本体总好吧,因为你学用容易迷信,学相会执着,学本体,本体只要找到以后,这个分段生死结束,那你往生的地方一定净土。你放心,你只要学本体,本体不一定要到100分了,我跟你讲,你大概40分以上往生净土都上品上升,哪个净土你不要管,因为你所开发的生命因素的层次不一样。你不要以为说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这个因素每个人开发,你都开发的不正确,你知道吗,同样有时候挖口井一样,给你定位在这个,你回去挖,大家都会偏一边了。为什么会偏一边,因为你的性格嘛,可能你是左撇子,他是右撇子,挖下去一定不一样。但是无所谓,你一定会有个净土去,而那个净土绝对和你所开发的生命因素相应,一定有一个净土可以去,你放心,这个是这个法门他殊胜的地方。
我们既然跟各位谈到这个生命因素,那么就产生一个东西,叫做生命学,生命因素有很多,但是他有几个基本重要的分类,生命因素在将来会成为一个显学,就好像我们化学有一个分子式,好像100多个分子式,将来主要的生命因素也有一两百个,主要的,有哪些呢?那我们现在不管,现在我们主要跟各位讲,生命因素的研究在未来100年到300年,会成为一门显学,这个也是第四期佛教思想发展的一个主要学门,现在我在讲,你可能以为“这个师父讲这个,他自己讲的,大概佛学院里面的吧。”,不是,社会上都很需要。为什么需要?我跟各位做一个补充,还有一点时间,跟各位讲一下,这个讲到结束就好了。
因为这是世界现在已经进入叫灾难期,已经进入了。台风你知道吗,我们这里没有台风你不知道,台风半径是400公里,从台风眼到这边缘是400公里,当它向台湾一直走进来的时候,你会进入暴风半径里头,其实你不知道,你只知道风越来越大,雨越来越大,会一阵一阵的来,风一来,呼!一下子屋瓦就统统翻开了,因为你这里没有那么强的风,所以你不知道。一会又“啪”一阵雨过来,屋瓦翻开没什么,有星星不错,问题是雨一来那就不是星星不错了。它也是逐渐逐渐,要到了接近台风眼的时候,那风力就很强了,十几级的强风,我们现在地球的灾难也有点类似这种情况。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很好玩,现在我们物质文明过度发达,你要留意到,现在我们这种经济未开发国家,我们不是经济未开发,我们开发一半了,马来西亚是不是也是四小龙之一,四小虎,四小龙四小虎都是经济奇迹之下的这种状况,至少我们在这个环境里是属于接近经济开发。已开发是美国,欧洲,澳洲,纽西兰,加拿大,日本这些地方,你算算这些地方人口有没有到10亿,不到10亿呀,再加上香港,新加坡,台湾,像吉隆坡了,这些进步的单一城市来讲,人口加起来不到10亿,可是你要知道他所消耗的世界资源95%,六分之一不到的人口消耗95%的资源,你看灾难会不会发生?你能维持多久?那个高尔讲20年,我比较客观一点,比较乐观一点30年,这个地球要完了,这个经济成长的速度,这10人口继续以这样成长下去,资源是不够用的。现在不是石油没了?煤炭呢,用完了会再长煤炭出来吗?石油气用完了,会再长出来吗?铁矿用完了,会再长出来吗?你锡矿用完了,从哪里再长出来?长不出来了。那灾难一定到嘛!而现在大家正是在大量浪费的时期,大量浪费怎么浪费?他就是用大量生产,鼓励大量消费,你根本就不用消费,可是你也一定要消费,那个叫假性需求,假的不是真的需要。你看你买一只手机,就多了一个电池,多了一个充电器,有没有?这都是多余的,为什么不能用统一的电池,统一的充电器。通过各种门牌号码的促销,让你一直换手机,你要知道,这些都是浪费。你吃饭也是一样,套餐,什么套餐,吃不完就丢掉,你要知道吃饭菜,剩下吃不完的,都是公害,。不管你养的猪,鸡呀,还是你种的菜呀,他都要肥料、农药、抗生素、荷尔蒙,你不吃,是不是再返回地球去,变成垃圾了?像这一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来自哪里,来自我们对生命的认知不正确,生命学研究的领域这是第一块。
第二块,人际之间的关系,现在物质文明这么丰富,大家都很丰富,你会发现物质文明越丰富的地方,经济越开发的地方,人的幸福指数越低,痛苦指数越高,这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好的物质,吃的这么好,用的这么好,你为什么内心一种莫名,一种无奈,一种空虚,一种恐惧,你在怕什么?以前没的吃,以前睡觉门也不要锁,锁什么,都是假锁。我记得小时候,我想我们这边也是一样,一个像篱笆一样的门,一半而已,那个把它关着,就睡了,晚上门不用关。那个门要遮什么?猫、狗、鸡、鸭不要跑进来,不要跑到家里来乱大小便,它只是在关那个。或者是家里有小孩,不要跑出去,是不是?它不是要防小偷,门不是要关小偷。现在的门不是,你现在想想看,你每天回家里,一下车,车门锁一次,对不对?进家里又有二层门再锁一次,落地门窗又锁一次,进房间锁一次,家里房间还锁什么,我就不知道,有些人不锁,他就睡不着。我不是说你,说到正是巧合而已,还只差一个锁还没用,就躺在床上再锁一次,那多恐怖。你想想看,以前我们有这么锁吗?我就觉得很奇怪,我小时候哪有什么铁窗、铝窗,根本就没有嘛。我们家隔壁的阿嫂、阿叔在吵架,我们都听得很清楚,第二天人家就问我,昨天他们吵什么。因为我们读书比较晚睡,他吵架以后,你书就看不下去,你就等他吵完。这边吵架,那边的阿叔就问我,他们昨天吵什么。哪像现在,家里都密封起来,对不对?为什么会这种情况,我们的生命失落了。这个叫什么?人性的失落,你看我们好像得到很多物质,但我们失去了我们的人性。
换句话说,你失去了你的灵魂,你现在的生命,这个只是一个行尸走肉,你不知道活着干嘛?又有的吃,吃好吃的,去美食街吃,有没有?其实也吃不下,就算吃的下,等一下,又要去减肥,矛盾之极,对不对。又吃美食又吃好的,叫了一堆也吃不下,就算吃得下,你看下个月又要去减肥,一公斤多少钱,这叫矛盾的,为什么?因为你的灵魂枯竭了,你的人性失落了,你在干什么,你已经不是人了。你只是一块会动的肉而已,对不对?你没有灵魂了,所以我们要的是,要把我们的灵魂找回来。把我们的灵魂找回来,这就是佛法,所以佛法给你的快乐,给你的幸福,不是外在所能给的,是让你内在的生命复活起来,真实的生命活起来。
这样的话,你就会灿烂,你的生命会灿烂,你不一定要争那有钱没钱,不是争那个,你真的要争的是我真实的生命。我要去感受那个东西,而不是有钱,有钱干嘛,有钱坐在家里苦闷,出去怕人家绑票,又怕小偷进来,洗劫一空。钱存到银行,要买哪一支股票,操心的要死,一看到人家箭头往下画,哎呦!是不是我那一股?看到箭头往上画,对!不是我那一股。都是这种人,已经完全被外面的情况所操纵,你没有办法活出自己来,知道吗?所以你很在意别人讲的话,而没有办法去体验自己真正的感受,有没有这一点?你想想看,你要吃东西,这很好吃,人家一问,嗯嗯。我先问问你好吃不好吃,你吃好吃,嗯!很好吃。其实你为什么不再吃第二次,根本就不好吃嘛,这就是问题,你没有自己的觉知跟感受,佛法要教你的是,要活出自己来!这个活出自己不是要跟人家对抗的,那个自己可以在你现有的环境里很安详,很幸福,这个环境不管好或坏,你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天地,这个才是佛法要给各位的。我希望各位真的从这边获得佛陀的真实义,好吧,祝福大家。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跟各位提到,地藏菩萨是个生命因素,从生命因素,也跟各位提到生命学的存在,我们要再一次跟各位谈,学地藏菩萨这个法门,或者是学佛的人,他有一个重点,就是人性,非常重要的人性。人性,他的重要在哪里,我们学佛人反而忽略了人性,这个就是末法时代的来临,学佛第一个首先要重视的是人性。
太虚大师,大家都认识吧?不认识,你怎么会认识,知道有这么一位大师,不是你认识他,他早就走了。他很年轻,年纪不大,六十来岁就走了,但他的思想一直影响很大。他有一句名言,大家参考看看,他说“仰止唯佛陀,成就在人格,人成则佛成,是名真现实。”听懂吗,把它打起来,会打吗?好!这仰止,仰就是抬头,止就是停止,仰止依靠唯有佛陀,仰止唯佛陀。成就在人格,他是讲人格啦,人成则佛成,人成了,佛就成了,是名真现实,就是你要学佛真的要学就是要学这个了。我们今天大家学到哪里去了呢?学到步罡踏斗(台语),步罡踏斗,道教的一个修法,走路叫三七步,有步,那也是一种手印、身印,步伐的步印。不是要你学那个奇奇怪怪的,特异功能的那些,不是。学佛只是要你学做一个正正常常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光光明明,光明磊落的人,只是这样而已。你不要以为学佛以后,这里长一只角出来,开始扭扭捏捏的,奇奇怪怪的。
人家说“嗨,老李,好久没见了。”“阿弥陀佛!”“你怎么了?”“善哉善哉!”那不是怪物吗。很正常“嗨!”,这样就好了。
“嗯,最近不错。”“最近在干什么?”“在学佛。”可是你不敢讲。“最近在干什么?”“没有啦,没有啦。”
“没有?没有在干什么?”“没有啦,”勉强讲:“好啦,告诉你一点啦。”“做什么?”“修身养性啦。”
你看,歪了吧,学佛都不敢讲,学佛又不是小偷。你看看,要你讲清楚,你不敢讲,不该讲的时候又装模作样的“阿弥陀佛!”这个就是,做人,他的人格已经歪曲了。所以我们做人你记得,传统一句话讲,洒扫应对进退。这简单吧?应对进退,应对会吗?告诉你很多人不会,年轻的朋友这一点更重要,很多年轻人出社会一直抱怨,一直抱怨世界不公平,我这么能干,为什么老是隔壁那个升官?因为他会巴结,因为她长得漂亮,因为…。告诉你都不是这些。因为他应对进退得宜,因为你的应对不行,你不知道,应对进退不是长官来我站起来,长官走我再坐下去,不只这些。因为你要给人家一个好印象,这是很重要的。
但是有很多人,有能力,有理想,然后他就不给人家好印象,他就要“我就要给你看,看我有多酷!”你有多酷放到冷藏室里头去,放到雪柜里头去,酷也没用,酷人家不理你,有机会,人家要找跟我合得来的人,是不是?同样你也是一样,你也是要用你合得来的人嘛。你要跟人家合得来,要怎么合得来,就是应对进退要合宜。合宜,这个很重要,那应对进退怎么合宜呢,那是人性的问题。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你有没有注意到?很重要,你家里有小朋友,你就要开始教这一点。
所以我常讲,你要是有小孩子到了五、六岁以后,你就要开始训练了。你家有亲戚有朋友来,他都要出来,倒茶,端茶,在适当的时机,接待完毕以后要一鞠躬,说伯伯叔叔阿姨姑姑,你们先谈,我要去做功课或者我要出去玩。要教他很正常的人生观,我出去玩没有错,你们谈什么我听不懂,我已经跟你接待完毕了,剩下来我就要出去玩了,或者我要去做功课了。你要教他,你不要你们在讲那个什么天方夜谭的,他根本也听不懂,你也要教他在那边听,他当然就会叛逆呀。是不是?你要留意到。
但是又有很多家长不要小孩子去做应对的工作,因为等一下杯子翻到了,等一下茶壶打破了,反而会出洋相。不是,那些都是成本,你要给他去做,他懂得,倒茶倒几分满。你有没有想过?轮到你倒,你也倒不好,因为你不会应对进退嘛,端茶端到什么地方,你也不知道啊,那把茶一端出来半杯在外面,这个就是你不会做事。
这为人处事是很重要的,我们自古以来,这部分叫做大学。数学、科技叫做小学,小学讲竞争,大学是讲合宜,和谐,你要留意到,小学讲竞争,讲计较,大学讲圆融,讲和谐。你去留意到,而这个东西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你假如这个基础没有,你别修行,不要修行。你假如开口就跟人家吵架,这种人修行不能成就,人格性不健全,人家在讲什么就“哼!”,那种态度的人不能修行,这种态度的人修行很容易男的成魔,女的成精。你不要看牛魔王怎么来的,就这一号人物,蜘蛛精怎么来的,也是这一号人物,不然怎么有牛魔王,蜘蛛精,人格不健全。
人格不健全,他跟人家处不来,看这个也不满意,看那个也不满意,最好是去死,所以这种人不要修行。而这种人一想修行就有一个特色,一直想要很快成就,有没有什么方法,给我点一下,我就开悟,给我点一下,给我吃一个什么,我就变蜘蛛精了。修行是不可能的,修行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脚印,然后彻底去改造你的生命,所以修行叫做生命改造工程。所以我们期望大家先把人格跟人性的这个部分给处理好,这是我们所要求的。那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那我们要告诉你,从佛教的思想上来看,我再讲一遍佛教思想的发展,昨天大概讲了讲,现在我从另一个层面来看。
佛在世的时候,叫佛世时代,他告诉我们的佛法,佛法,你记得,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佛陀所讲的真理,一个是佛教的文化。佛陀真理是什么,就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三个就叫三法印。除开三法印以外的,助念是不是佛法?是。对不对,它是佛法,不是不是佛法,它是佛法,它是佛法中的一种文化,你不要说他不是佛法,它是佛法;办法会是不是佛法?也是佛法。法会是佛法的一部分,一小部分,它不是真理。藏密,西藏那边的佛法,说人死后,要给他做破瓦法,然后切成四块,要不然太重了,因为他又在高山上,空气稀薄,然后背到山上去喂鸟,不能讲喂鸟,叫天葬,这很殊胜,殊胜吗?殊胜呐,他们来讲是殊胜,我们来看叫文化。佛陀没有叫你把爸爸分成四块,背到山上去喂鸟,但你跟他讲你把爸爸切成四块拿去,那你是不恭敬,因为他说是殊胜嘛,所以你要说把爸爸天葬,那你就内行的,你说把爸爸切成四块拿去喂鸟,你就是欠揍,因为那是文化,它不是真理。
我们北传佛教穿这个(师示自己的衣服),你看藏传佛教穿那个有没有,藏传,穿猪肝色,我们叫猪肝色,他们叫藏红色,南传佛教穿那个橙黄色,那叫金缕衣,这叫文化。没有说这个叫真理呀,师父要剃头吗,剃头有的师父剃得光光的,像五百烛光一样,“啵”那很亮,有的人不要,有的人还要一定有头发。古代是用剪刀剪的,所以他本来就剪得不整齐,剪刀剪怎么会整齐呀,剪刀剪要剪到很整齐,那就不要修行了,一整天在那边剪就好了,所以头发剃光,亮晶晶,还是留点头发?那是文化。不过佛的制度,这一种戒律的东西都是文化,只要是文化的东西,你记得,戒律可开,可以开戒。
杀戒不准犯,所以叫不杀戒,不杀戒是不杀戒,禽流感的时候怎么办?开戒。开戒有没有因果,因果照算,没有说开戒不犯因果的,你犯杀业当然有杀的因果,但是戒律不犯,因为已经开戒了,你说登革热,这里没有登革热吧?有哈?台湾登革热是蛮厉害的,有登革热,蚊子要消灭,那就要开杀戒呀。所以开戒只是不犯戒,并不是说开戒就没有因果,你不要搞错了,因果是真理,戒律不是真理,戒律是文化,我们学佛刚好学颠倒,不犯戒的犯因果,真笨呐,我们宁可犯戒也不犯因果,你要留意到。
所以佛法有一句话:宁与犯戒者同住,也不与破见者同住。破见,知见,破见的人就是不明真理的人,犯戒,戒是文化嘛,他只是这个文化他不习惯,譬如我们这里吃的是马来菜,马来菜吃不习惯换印度菜吃嘛,这个没有关系。你假如这个僧团里头规定,大家都吃马来菜,那这个僧团的人统统要吃马来菜,可是这个特殊人物就是马来菜吃不惯,那你就吃川菜嘛,这就好了嘛。但是这个叫犯戒,因为戒律是大众共同遵守的公约,他因为不习惯所以他犯,这个就开戒,开给他就好了,知道吗?
所以我们要知道,戒律这个东西是文化的东西,因果这个东西是真理的东西,我们今天傻瓜佛子,傻瓜佛子知道吗,他的三宝是第一宝傻瓜,他就倒过来,他会坚持戒律而犯因果。我们不要犯因果,戒律是可以开的,在不行的情况下,你跟师父讲,师父我这个戒律不能守了,不能守就开戒嘛,不是说不能守戒的人就要去死呀,因为他不是因果的问题,所以这个部分大家弄清楚。
那么佛陀的时代讲三法印是真理,那昨天我们跟各位讲,第一期佛教思想演变过来以后呢,那么空,空宗的思想,就是般若性空的思想发展,把三法印统一为一法印,叫做空性。要弄清楚,这个大概也是我讲的,你们大概没听过,因为诸行无常,是不是空?诸法无我,是不是空?寂静涅槃是不是空?所以既然都空就叫空性啊,所以一法印的空性是涵盖着三法印。
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是第一期佛教思想到后期,发展早期大乘佛法的时候,先转变成空性出来,而在这个时候,空性思想逐渐在展开,有个问题产生了。空性在运作的时候,大家假如懂英文,受英文教育的,空这个字怎么念呢,英文empty,这杯子没水叫什么,也是空的,empty,empty是杯子空空,还是空性的空?所以你这个空就发生问题了,他不是那个空,你知道吗?天空的空也是空,杯子空空的空也是空,用河洛话,福建话来说这个人发疯了,也叫空空。那个空跟那个空不一样,知道吗?这个柱子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也是空,空到底哪个空啊,你也搞不清楚了,所以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讲空,好像很空,但是你的空都不空。
好了,佛法发展到这个地方,空要怎么落实就产生问题了。我跟各位讲说,空性这两个字,或者空相这两个字,你要带着疑情,首先你接受有空性这个东西,但是我所认知的空是不是真的这个空,你要带着这样的疑情慢慢的去求证,你的佛法会长足的进步。空性,还有心经上面讲诸法空相,空相跟空性有什么差别?你稍微带着疑情,疑情的意思就是我先接受,然后再求证,你假如先拒绝就没有疑情了,拒绝就不要管他了。我先接受,那我慢慢再去求证,这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一样,因为你要契入真理,你一定要带疑情,你才能契入真理,这是一个基本条件。
那么这个空性产生以后,真正在求证这个部分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他叫做本体,本体是实有。实有,但是无形无状,可是他能起妙用,这个就是问题了,这样你就很具体,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叫做空,而不是这里什么都没有叫做空,跟那个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他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叫做空,而那个东西呢摸不到,嗅不到,无形无状,而他又确确实实能起作用。
这个东西呢,因为一直讲空,讲到后来没办法讲,你不懂就是不懂,怎么讲呢,中国人就发明了一个字,叫体,本体。所以这个体,你只要看佛经里头,早期不叫体,叫身,身体,我们现在叫身体,有没有?身体这两个字不是你的普通语言,身体这两个字是标准的佛教的语言,身体这两个字是佛教的术语,你现在都在讲我有身体,你也有身体,那个身体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只是最早期用身,所以有法身,佛身,化身。
佛身的意思是觉悟的本体,佛身这两个字是觉悟的本体,佛法是觉悟的方法,佛教是觉悟的教育。你佛身就想释迦摩尼佛的身体叫佛身,那你的定义完全错了。释迦摩尼佛的身体当然叫佛身了,可你也有佛身呐,你也有觉悟的本体嘛,这个定义你弄清楚。后来把这个身,因为要跟身体区别,所以叫做本体,万法真如的本体,本体就产生了,本体现在比较常用的叫本质,其实是同一个,同一个东西。
同一个东西下来,我是希望各位在学佛的时候把这个关键字的基本定义要弄清楚。基本定义弄清楚以后,你来看佛法,就很容易证典、正确,不然你的解释会偏差,看不懂佛法。大乘佛法尤其在中国文化的系统里,他在这一部分是区别的很清楚。
这个本体一产生以后就有一个状况了,这是我跟各位讲第四期佛教以后要发展的地方,因为本体里头我们叫佛身,佛身是从觉悟来讲,可是从真理来讲就叫法身,法界那个法,正法那个法。法怎么定义?就是真理。你不要看那个法,正法久住有没有,正法久住是真正的真理叫正法,所以法界就是真理的范围,法身是真理的本质,我这样定义有没有很清楚,你应该都记起来,不要再搞错了。
所以法界的法是真理,法身的法也是真理,正法的法也是真理,真理只有一个,所以正法也只有一个。你注意看,华严经里头讲到正法,一定正法,不会一切正法,不会讲“一切正法”,也不会讲“诸正法、所有正法”,不会,他只要讲到“一切正法”的时候,这里面就有其他意义在。因为正法只有一个,所以不可能很多正法,你要留意到。但是讲一切法的时候,一定讲有为法,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一定是有为法,不是正法,不是真理。你要留意到,这就是佛法用词的语言模式,你的语言模式没搞清楚,你对佛法想要弄清楚,那就很困难,很难。好,那么已经弄出法身来了,法身来的时候,只有一个空性,你不证得空性就不能证法身,证法身,要不要跟人相处,这个就是个问题了。那么有些证法身的人不喜欢跟人相处,这种人叫非人格性法身,法身有这种非人格性法身,那是谁呀,阿罗汉,乐阿兰若。你想去找他,他躲起来,这种阿罗汉很多,不止佛教的阿罗汉,道家的阿罗汉就更严重。因为人要去找他,人呐,人你知道吗,人,你我他都是人,人有一种味道,味道叫臭汗味,知道吗?有没有人这样讲这个味道?人有个人味,人味对修行的阿罗汉来讲,阿罗汉叫什么,阿罗汉你不知道,中文叫应真,相应于真理的这种人,应真中国传统的话叫做仙,三天不洗澡就生癣。因为道家修行就是要乘鹤归去,不就成仙了吗,他说应真就是好像是仙人。但不是仙人,他有点类似天人的意思,他已经出三界了,不食人间烟火了。
人是跟其他动物一样,他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你的鼻子闻不到,你闻到的叫体味,可能是狐臭,我不是说你狐臭,那个体味跟猫跟狗的味道是差不多了,那叫做物理现象的味道。你注意啊,这些应真的罗汉不会讨厌这个味道,因为这些阿罗汉常常跟老虎在一起呀,狮子在一起呀,跟那野兽在一起,他都不怕它的味道,他怎么会怕你这个人的味道,人的这种身体的味道,基本上来说是要比动物的味道要淡一点,用我们的鼻子闻自己比较淡了,但闻野兽的味道比较重。可是站在这些应真的仙人来看都是动物,你也是动物,凡夫也是动物嘛,这个味道是一样的,所以他不会讨厌这个味道。但是他讨厌另一种味道,什么味道?你大脑运转以后会产生一种味道,这个就很讨厌了,因为大脑里头都是贪嗔痴。
动物只有无明盖住大脑不起作用,你注意看,老虎吃饱以后,他差不多有一个礼拜不杀生,老虎它只要吃饱以后,如果扑杀一只羊,它把羊吃了,大概也只能吃一半,一只老虎吃一只羊,吃不到一半,他把肉啃一啃,老虎是很粗糙的动物,啃一啃就走了,留给其他的小动物去吃。狗就比较精致了,它啃的光光的,老虎没有,老虎就咬两口,吃饱了,填饱肚子就一个礼拜,它躺着睡觉,那兔子再来,拉它的胡须都没关系,因为它不想吃了,所以它的大脑是不转的,但是它饿起来就一定要吃东西。它只是吃一餐饭,所以老虎吃饱饭不叫杀生,你知道吗,他不会杀的,因为它吃饱就好了,其他的肉它是给别人吃呀。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