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反躬自省静人心

宗门故事 | 作者:明眸尼 [投稿]

反躬自省静人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平静与和谐,因为这是我们缺乏的东西。人人都时常经历情绪的动荡和刺激,此外还有不和谐与痛苦;如果一个人因此而受苦,他的痛苦不仅只存在于他自身,这个人还会把自己的痛苦传给别人。对于受苦的人而言,到处都弥漫着激动的气氛,因此每一个与他发生接触的人,也会因为受到刺激而变得激动。我们决不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说起自己的祖母时,露出一副困惑的表情。她说祖母平时都吃素,还经常去听师父念经,外人都以为这个老人应该是性情平和的,但实际上家里人都很清楚,她的祖母脾气很大,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家人争执不休,家人念她年岁高,不敢和她争吵,但却深受其苦,因为老人脾气反复无常,刚才还好好的,一会儿又变得怒气冲冲。等到她消了气,家里人小心翼翼跟她提起来的时候,她也知道自己又乱发脾气了,但这只是一时的明白,过不了几分锺又开始发作。祖母曾经对自己的孙女说,她也不想发脾气,可心里就是乱得慌,忍不住要发火。

后来的一天,女孩陪祖母去听师父念经,鼓励自己的祖母向师父求教。师父对女孩的祖母说,虽然你茹素礼佛,暮鼓晨锺,经也读得很多,但你心中的杂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了,那是因为你的心里没有家里人,没有其他人。你每天都在想,别人使你心烦了,但你从来没有想过你有没有使别人难过,你不能保持平静,是由于你关于自己的好处的杂念太多,所以,假使你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你就需要把家人、他人装到自己的心里,用“对别人的关注”来分散你关于“对自己的关注”的杂念。这就像点一盏灯,无论你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于用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会见到自己的影子,而且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只有当你把这盏灯点在自己的心里时,才不会看到影子。

后来再看到这个女孩的时候,她逢人便说自己的祖母年轻了很多,因为祖母发脾气的时候少了,眉头也舒展了很多,和家里人在一起都很愉快,这完全得益于一次小小的点拨。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应该自己保持平静,也应该与其他人达成平静。要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与其他人相处。怎样才能平静地生活呢?怎样又才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同时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呢?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让其他人也过上平静、和谐的生活呢?

有时候我们情绪很激动,如果想摆脱这种激动,就必须知道激动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使我受苦的原因是什么。当我们开始探究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只要我们的心中产生了不良的想法,我们就难免要变得激动。如果一个人心中存在着负面想法,他是无法与自己和他人平静和谐共处的。

家庭中值得人们关注的地方很多,有的人认为大部分时候都是孩子做得不对让父母伤心,但实际上,父母让孩子伤心的时候也很多,甚至要更多。

有位母亲颇有感慨地说了一件小事,那天傍晚,她在厨房里做晚饭,她的小儿子静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她并不知道,当她转身的时候,差点把孩子撞倒。她很不高兴,皱着眉头很粗暴地对孩子说:“一边儿去!”孩子低着头走开了,这位母亲也没太在意。吃晚饭的时候,孩子仍然把头埋得很低,没吃多少就离开了饭桌,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不懂事,她辛辛苦苦做晚餐,孩子却一点也不体谅她。不一会儿,母亲也吃完了,开始收拾餐桌,准备把一个盘子里的残渣倒进厨房门后的垃圾袋里,这时,她发现门后的一个空酒瓶里插着一束黄艳艳的野菊花,她很纳闷,想不起花是从哪里来的。

晚上,这位母亲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发生的事情,突然记起,孩子下午和伙伴上山玩耍,走之前曾跑到她跟前,说如果遇见漂亮的野花,一定会给妈妈带一束回来——这么说,厨房门后的花就是孩子带回来的,他站在自己身后,原来是想给自己一个惊喜啊!

这位母亲的内心回荡着一种声音:当撞倒陌生人,你有起码的礼貌,但你在所爱的家里,是不是太粗鲁?你没有看见孩子的礼物,没有看见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这时候,这位母亲万分羞愧,止不住眼泪开始流淌。

她悄悄地来到他的床边,“醒醒,小宝贝,醒一醒。”这位母亲的心中早已充满了慈爱,她轻轻说道,“厨房里的那些花是你采的吗?”

孩子笑了,“嗯,我在树边发现了它们。我采了花儿,嗯,因为它们像你一样漂亮。我知道,嗯……你特别喜欢黄色的。”

这位母亲感动地说:“对不起,儿子。今天妈妈不该对你那么凶。”

他说:“哦,没关系,不管怎样我都爱你,妈妈。”

如果我们对待身边的人时不能用正面的念头去揣测对方的心理,这将会使多少“爱”遭到忽略和误解啊。

在我们的心中,负面念头是怎样产生的呢?不断地探究之后,我们会知道,如果某人的行为是我不喜欢的行为,如果某件事情是我不喜欢的事情,就会使我感到不快乐。当我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我的内心会变得紧张;当我希望的事情没有发生时,当我遇到了阻碍时,我的内心也会变得紧张——这时候,我的内心开始打结。然而,在人的一生中,人们不希望的事情总在发生,希望的事情则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人们心里打上的结就会变得很难解开,人的整个身心都越来越紧张,无限膨胀的负面情绪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极为痛苦。

但仍然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问题,这个办法就是:让我们不希望的事情坚决不发生,让我们希望的事情全都发生。为此,人们必须发展出一种力量,或者,依靠某人的这种力量。前提是,一旦我恳求这个人,他就会帮助我,让我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不发生,让我希望的事情全都发生。然而,这可能吗?决没有哪个人能够一生都万事顺心,绝没有哪个人不会遇到任何他不希望的事。相反的是,总会有不如人意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来了,面对着我们不希望的事情,我们要怎样做才不是盲目的反应呢?要怎样才能不对自己施加压力呢?要怎样才能保持平静与和谐呢?

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人在研究,包括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研究这个问题的人都是一些聪明而神圣的人。他们通过研究,找到了一个办法:如果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为了避免我们自己产生愤怒、恐惧或任何负面念头,我们就需要马上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站一下,或动一动,或是喝一杯水,这可以使人的愤怒就不再增加,甚至可以使人摆脱愤怒。还有一些办法,比如数数:一,二,三,四。也可以读一个字、一句话,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咒语,比如一个神明的名字,比如某个圣人的名字;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已经被转移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已经摆脱了负面的念头,以及愤怒。

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它可以避免你激动。然而这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通过转移注意力,只能把让人不愉快的情绪暂时压抑住,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经变得平静与和谐了,但压抑蓄积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天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人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悉心照料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内心。

有一天我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一位园艺工人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此起彼落,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与特别照顾。

我不解地问道:“师傅!照顾花草,您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枯的枝干反而浇水施肥,而且从这一盆搬到另一盆中,没有植物的土地,何必锄来锄去?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那个园艺工说道:“照顾花草,第一,对于那些看起来长得很繁茂,但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除去它们的枝蔓,摘掉它们的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第二,把花连根拔起植入另外的盆中,是让花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长;第三,特别地浇灌那些枯枝,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起来像是已经死了,但实际上还活着;第四,松土,是因为土里还有种子,还会发芽。”

我一听这位师傅的话,就想到,这不正和教育孩子一样吗?

剪枝,就如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移栽植物,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灌溉枯枝,是在提醒人们不要以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对他放弃,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松土,则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新机会茁壮成长!

人们几乎不会在自己生气的时候静下心来,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反省自己。当然,这是人之常情。人们愤怒时,呼吸会变得没有节奏,身体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气伤身体,这可是一点也不假。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但是,如果你经常训练自己,那么你完全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并积极地调整自己。

人们心中的不同思想和情绪,会与人的呼吸和身体感受产生联系。呼吸和身体感受表现人的思想和情绪。正因为如此,如果你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感受等生理状况,那么你也就观察了自己的内心状况。如果你的内心有问题,那么你是不应该逃避的,只有认真地观察自己,反省自己,才会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把自己的愤怒消解掉。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自己已经摆脱了愤怒,既然愤怒没有了,快乐自然也就来到了。

还有这样一个男人,他由于一些事务要处理,不得不到外地一段时间。他离家的时间不短,在他走之前,他的妻子已经怀上了他们的孩子,不过他还不知道,等他回家时,妻子已经生下了孩子。这个男人疑心很重,他觉得孩子不是自己的,很可能是邻居与妻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而留下的,这个想法一直扎根在他的心里,整整十二年都没有拔除。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本人对此事怀恨在心,他的妻子也因此而痛苦不已,男人对孩子的怨恨,更是使无辜的孩子忍受了十二年的痛苦。有这么一天,男人的弟弟来到他们家,这是弟弟很多年来的第一次造访,男人的弟弟在看到小男孩的第一眼时就说:“你们的孩子真像你啊!简直就是你的再版嘛!”弟弟的话说得很自然,而且也确实是真话,然而,男人却在十二年后才突然拔出内心的怀疑,就是弟弟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消除了他们一家十多年来的痛苦,因为男人认识到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这些年来,他一直被自己错误的想法折磨着,还有他的家庭,也被他的错误想法所折磨。

你能说自己就是绝对正确的吗?很可能当你仍然固执地自以为是的时候,你就已经伤害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因为到头来你会发现,你当初确实错了。

所以说,内省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人们身外的现实状况是原有的,不可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是自己应对这些外在现实的内心。很多人很长时间以来都不了解自己的内心,而使人愤怒的最根本原因又恰恰是隐藏在人们内心里的,而不是来自身外的,我们觉得有些事情让自己高兴,有些事情让自己不高兴,这种盲目的心理,造成了我们的愤怒。

觉察自己的呼吸和内在变化——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招,它对于保持心的平衡很有好处。这是一种回到自己的途径,你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继续关心使你愤怒的事情,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使你愤怒的身外之物就丧失了对你的作用力,你再不会对它们的刺激有所反应,你的痛苦也因此而渐渐减少,最终,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很清爽,你的状态不仅恢复到了生气之前,甚至还变得更加安适。

一定要多多练习观察自己内心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摆脱自己的负面念头。当你的内心变得纯净,变得没有负面念头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生发爱心,你不仅爱自己,还会爱大家,你的爱会变得广博。不纯净的心无法爱众生,也不会慈悲地对待他人,不会对别人所遭受的苦难感到痛心,这样的人也不会分享别人的快乐。人们应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是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所在。

有两兄弟感情深厚,但哥哥很为弟弟担心,因为弟弟有个缺点,从不反省自己平时的行为,哥哥总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开导弟弟。这天哥哥说要熬糖浆给弟弟喝,他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炉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浆放上去不久就沸滚了,这位哥哥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浆上用力扇,但他似乎忘了把小锅子从火炉上拿下来,因此虽然扇了很久,糖浆还是在沸滚。哥哥看上去很着急,弄得满头是汗。弟弟在一旁看了觉得很好笑,对哥哥说:“你这样是做是白费气力的。锅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这时,哥哥对自己的弟弟说:“是啊,我犯了个愚蠢的错误。平时我老是说别人这不对那不好,从来就不想想是不是自己不对,就好比熬糖浆,不把火灭掉就吃不到糖浆。我不去想自己哪里不对,又哪儿有资格说别人不对呢?”听罢这话,弟弟的脸一下子红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保持平静的心,那么他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不管是在哪一方面,这样的人都不会给其他人制造不愉快的事情。更进一步来说,平静的心能够使一个人心平气和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能影响周围的人,使他们也变得心平气和,这样,到处都是平和的氛围,人们又怎么会动不动就生气呢?

如果上面的弟弟能够很好地领悟哥哥要给他讲的道理,那么他应该知道,在指责别人之前,他应该先指责自己,他要先指责自己总是怀着一颗不自省的心,总是事事都要比较,看别人是否对得住自己,那么他自己呢?他是否又对得住别人呢?既然要挑剔别人,就首先要挑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又谈何去获得别人的原谅呢?

只要能从始至终都保持内心的平衡,那么,在对待身外事物的时候,人的心胸会很博大,有一种超然的风度。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可以以此为借口而冷漠对待身外之物,而且,超然决不是冷漠的代名词,超然的人不会逃避问题。如果是一位修行非常深厚的师父,他不仅不会漠视他人的痛苦,相反,他还会以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体会到他人的痛苦,接下来,他不会不理不睬,他会想方设法帮助对方,使对方渐渐脱离痛苦,对于受苦者,他的胸怀是宽广的。这样的人,是一个慈悲的人,也是一个满怀着爱的人。这些都能够使他比别人更加冷静和沉着,于是,他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更强,如此一来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使人痛苦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上能够多一些这样的人,那么,将会有多少人能够成功地消解自己的愤怒啊。

人们一定要了解自己,而不应该仅仅只听从他人的意见,别人说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或是可行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时候他人的劝告是没用的,甚至是误导的,如果我们真的很了解自己,就不必因为不知道该不该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发愁了,你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出主意。

接下来人们应该做的是,学会控制自己,比如在某一个时间里,把意念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你不一定要调整呼吸,但你一定要集中意念,仔细观察自己的呼吸,你的呼气是怎样的,吸气又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关注,在这个关注过程中,我们的心会变得平静,激烈的东西会少很多,你的敏锐程度是与你的专注程度成正比的。一旦你的心彻底静了下来,你就可以更敏锐地关注自己了。

人们都不妨试试以上提到的办法。没有一个人能够逃避痛苦,痛苦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而消解痛苦的办法,也大体是相同的,痛苦也不分人,不管是哪个种族的人,哪种宗教信徒,所有人的痛苦都是痛苦,所有人的愤怒也都是愤怒,愤怒会让人们变得激动,所有人的激动也都差不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愤怒,可以用同样的方法。

做一个小总结,我们会发现,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愤怒的办法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审查自己的内心。只有当每一个人都主动维护道德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和谐和平静才能得以实现。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心是一件有益的事,因此很多人都对此持赞成态度。既然审查自己的内心能够实现我们最初的目标,那我们为什么要持反对态度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