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听经三载得人身:梁武帝的轮回

因果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听经三载得人身:梁武帝的轮回

  华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君主帝王芸芸。除了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法事件外,没有哪个君王不尊佛崇道。并且,有不少的帝王在推动促进佛道的兴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皇帝梁武帝萧衍(464-549)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萧衍是汉代相国萧何的后代,在位48年,寿86岁,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皇帝,仅次于清朝的乾隆。萧衍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都精专的帝王。《资治通鉴》说梁武帝“博学能文,阴阳、卡篮、骑射、声律、草隶、围棋元不精妙。”而其天生就具备的文采和军事才能,在他7、8岁时就给他带来了显赫的声誉。

  萧衍在佛教兴盛的历史上,作用极大。他不但自己勤修不辍,还热衷于弘扬佛法。汉地僧人戒荤腥吃素的戒律,就是在他专门写了《断酒肉文》后,极力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僧人头上留戒疤,也是渊源于梁武帝。他为了超度其下了地狱的妻子而写下的《梁皇宝忏》一直在佛教徒中盛行不衰。佛教徒超度孤魂野鬼的盂兰盆节也是源自他的带头作用。盂兰盆大斋就是普食的意思。据说地狱里的罪人,因梁武帝设斋造经二事,得消一切罪业,地狱一度曾为此一空。据说在他的统治区域内,佛法最鼎盛的时候几乎有近五成的百姓出家!他在位期间用过的年号也很特别: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天清。

  南朝梁武帝萧衍留下了许多传奇,采撷史料,这里有一些关于他和自己的子民们轮回转生的故事。

一、听经三载得人身

  东晋后年,济南泰安的兴国寺(今千佛寺的前身)里,大通禅师关房前天井里墙角边上,有一条有灵性的白颈蚯蚓。禅师日日只诵《法华经》,诵经三载,这蚯蚓也听经三载。终于有一天禅师闭关期满出来,偶见关房前草深数尺,唤小沙弥锄草。小沙弥不知道墙角有条蚯蚓,无意中把它给挥为两段。小沙弥连声说:今日伤了一命,罪过,罪过!掘些土来埋了蚯蚓。无故而杀生就是罪过。蝼蚁虽小,也是生命。

  人身难得。这蚯蚓因为听得修炼人诵经,积下修炼的佛缘,以宝贵的人身转生。他转生于徂徕山(在今江苏)附近一个姓范的穷苦人家,刚长大就父母双亡。于是他舍身徂徕山西南光化寺中做了伙夫,在空谷法师座下跟着修炼,取法名普能,他老实肯吃苦,慇勤伏事长老。

  普能虽不识字,却把一部《法华经》背诵如流,早晚一有空闲便诵经修炼,30余年勤勤恳恳。一日听说兴国寺大通禅师坐化去了,去得甚是脱洒,动了想转生的念头,来到师父面前磕头说:范道在寺多年,一世奉斋,并不敢有一毫贪欲,也不敢狼藉天物。今日拜辞师父回首,师父慈悲,给个安身去处。师父道:你起来,我与你说。你虽也跟着修行,毕竟还没有摸着门迳。于是给范道授记。师父道:安净坚守,不要妄念,去投个好去处。轮回转世,位列侯王帝主,修行不怠,方登极乐世界。于是普能便坐化而去。

二、再次历劫为执著

  贫苦的考验过去了,范道这次转生到一个富贵人家。转生到几十里外盱眙县的一个叫黄岐的大员外家里。这员外夫妇一生积德行善,到了40多岁得了这么一个端然秀拔的儿子,自然如珍宝一样珍爱。可是这孩子一生下来就没完没了地哭,连奶都不吃,叫这俩口子心急如焚。有人就告诉他们说:20里外光化寺的空谷法师能知过去未来,你去拜求一下,看这孩子这是怎么回事。

  见到法师说明情况。法师知道,是那范道今生想求得师父授记。于是法师赶到黄员外家里把手摸着小儿的头,在小儿的耳朵边轻轻说了几句,小家伙就再也不哭了。看到这场面众人都很惊异,那黄员外恭敬地对法师说:待满周岁就送到贵刹寄名出家。小孩周岁的时候,就抱到空谷法师那里取了法名黄复仁。到了6岁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是光化寺里范道转生来的,日后必然富贵。可是偏偏这个黄复仁却一心修炼。

  这县里有个童太尉,有个女儿与复仁同年,两家自幼便许下媒约。而这聪明过人的姑娘也是喜欢读佛经,一心出家。到了15、6岁,两人一心只要出家修行,不愿嫁娶。双方家长一看这哪行啊,于是就把两人的婚事给办了。这两人结婚后却不做夫妻,一起把家当作佛堂,每日念经打坐修炼。

  3年过去了,一日两人正入定呢。黄复仁忽然看见一个美人儿过来要缠绵。他刚有些动心,就回转过心神,可是刹那犹豫中,突然一声响见到火光缭绕,惊醒过来了。复仁就对妻子说自己几乎着魔的事。童小姐比他悟性好,告诉他:最好我们去见空谷法师。

  见得法师,法师说:欲念执著一起,就被羁绊住了。你得再转生从其他方面解脱,最后才能圆满,你们俩都去转生吧。过去的修炼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就因为这么一个执著乍起,就得再历轮回之苦。师父又告诉他们:夫也亡去住,妻也履福田。休休同泰寺,荷荷极乐天。师父就是师父,你哪辈子什么时候会起什么执著遇到什么难,早就知道了,也早就给你安排好一生一步往下走了。

  俩人拜辞师父回到家里,对养娘和两个丫鬟说:我们要跟你们告别了,要去转生了。养娘就着急地说:我跟你们俩这么多年,也一起修炼,怎么就不带我一起走呢!复仁说:恐怕你的缘份还没到。于是两人就一起坐化了。而那养娘回到屋子里,自己也坐化了。看来,一个群体里来的人,怎么都要一起走的。

三、故人相聚心意合

  贫而不移,富而不骄,那就有更大的福德等着了。5月初5,那复仁坐化的时候,正好是世胄之家,兰陵萧顺之的妻子张氏将要分娩的时候。萧顺之就是齐高帝的族弟。张氏夜里梦见一个身长丈余衮服冕旒的金人。一群红衣人,车从簇拥,来到萧家堂上歇下。这个金身人,独自进到张氏房里,望着张氏下拜。张氏惊慌之下正要问,恍惚间梦里醒来,就生下一个儿子。

  此子自生来便会啼啸,状貌奇伟,虎目龙颜,颈项有一道圆光,右手有纹印曰武。取名萧衍。8、9岁时,身上异香不散。聪明才敏,文章书翰,人不可及。亦擅长谈兵,料敌制胜,谋无遗策。萧衍稍大,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都对他推崇十分。他的居室上常有云气,见到他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连长辈都不敢随意和他开玩笑。

  当时他与沉约、谢朏、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好友被称为“八友”,其中萧衍最有胆识。黄复仁化生之时,原来奶娘转世为范云,二侍女一个转世为沉约,另一个转世为任昉,与萧衍同在竟陵王西府为官,既然有这么大的缘份,自然义气相合。后来范云在萧衍手下任谘议,任昉为参谋,沉约为侍中。萧衍称帝后沉约写了《宋书》、《齐纪》等书,而谢朓则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一朝君子一朝臣,轮回转生中,恩也好怨也好,大家所遇到的其实都是故人。

四、法师看护避大祸

  齐明帝萧鸾在位只有5年就病死了,他无能的儿子宝卷即位,只知道吃喝玩乐、荒淫无度。宝卷治国无术,却很残忍,做皇帝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对一些功臣也妄加杀戮。当时担任雍州)在今湖北襄阳)刺史的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暗地里招兵买马、屯粮积草,砍伐竹木,沉入檀溪之中以备造船之用。宝卷听说萧衍的举动,便派郑植到雍州要刺杀萧衍。

  此事惊动了光化寺空谷法师,就托梦给萧衍:法师拿着一卷天书,书里夹着一把利刃,递予萧衍。萧衍醒来,思忖一个僧人拿这夹刀的书卷给自己,莫非有人要来杀我?

  次日有人来报,朝廷使郑植奉诏书要加爵。萧衍心里全明白了。先不与郑植相见,使人在宁蛮长史郑绍寂家里安排酒席。宴会上萧衍对这名刺客说:“朝廷派你来杀我,今天的酒席上可正是下手的好机会啊!”参加宴会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把郑植弄得十分尴尬。萧衍又说道:“朝廷使卿来杀我,必有诏书。”郑植赖道:“没有此事。”萧衍喝一声道:“与我搜看。”立刻就把郑植拿下,搜出一把快刀来,又有杀萧衍的密诏。萧衍道:“我不负朝廷,如何要杀我?”宴会以后萧衍陪着这位刺客参观所有的府库和军备,看得他郑植心灰意冷,哭着回去了。

五、业力轮报从未错

  萧衍策议起兵。其他大臣,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宝卷,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宝卷死的那一天,一个叫侯景的人出生了。

  天监二年,有一天,武帝问宝志法师道:“国有难否?”宝志用手指指喉和颈(暗示侯景)。后来侯景在梁作乱,攻占建业,武帝被囚禁饿死。简文幽禁被压死,梁武帝的宗族子弟几乎全部被侯景所杀。当时的人都说侯景是东昏侯的后身。武帝杀东昏侯是天意,可是不该枉杀其无辜族人;结果侯景不杀武帝,却几乎杀尽其族人。天网恢恢,业力轮报看来是从来不差错的。

  萧衍登得帝位之后,改国号为梁。佛性人人都有,他一心修佛,而且受了戒。他很喜欢寻找那些得道高人。当时有个叫榼头的僧人,修炼十分精进,梁武帝非常敬佩他。一天派使臣下诏书叫榼头晋见。当时武帝正和沉约下棋,想要杀上一段,这里使臣连禀三次,他全不听得,口里说:“杀却。”使臣以为要杀榼头,马上就把榼头推出去杀了。武帝下完棋就说:“叫榼头师进来。”使臣回答:“已奉旨杀了。”武帝大惊,才明白是杀棋时误听之故:“他临死前说什么没有?”使臣说:“他说,我没有罪,前世做小沙弥的时候,用铁锹锄草,错送了一条蚯蚓的命,武帝当时是那个蚯蚓,今生该还他命。”武帝听了流泪悔恨,不过也没用了。虽然那榼头僧人欠武帝一命,可是榼头此生已经是一个修炼人了,杀修炼人的罪过可是天大的。

六、休休同泰终荷荷

  因为榼头的事情,武帝一连好几天闷闷不乐。沉约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派人四处探访高僧。闻得都城10里外就有一个法号叫道林支的高僧在结庐修行,于是赶紧报告给了梁武帝。武帝听了很高兴,就大起銮舆,旗幡鼓吹的一齐出城去那茅庵里来迎支公。支公已先知了,庵里都收拾停当准备起行了。武帝与沉约到庵里,武帝屈尊下拜,尊支公为师。行礼已毕,支公说道:“陛下请坐,受小僧的拜。”武帝说道:“哪曾见师拜徒?”支公答道:“亦不曾见妻抗夫。”只这一句话,武帝听了,就如提一桶冷水,从顶门上浇下来,遍身酥麻,心不知怎地豁然洞彻,就省悟了前世黄复仁、童小姐之事。原来那童小姐投生在支家。二人一笑解意。武帝就请支公一同回朝,支公住在便殿斋阁里。武帝每日退朝便到阁中与支公切磋。支公与武帝道:“我在此终是不便,与陛下别了,仍到庵里去住吧。”武帝道:“离此间30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您到那里去住。”支公应允了。武帝差官资费百万督造这个山寺,极土木之美,殿刹禅房数千百间,僧人千百余。取名同泰寺,夫妇同登佛地之意。

  东魏的叛将侯景投奔梁朝,可不久又举兵反梁。这时江陵地方有一居士叫陆法和,在侯景遣将进攻江陵的时候,陆法和与他的弟子800多人,把侯景击败了;欲协助武帝讨伐侯景,武帝恐怕他作乱,不听,陆法和对武帝说:“我一个修佛的人,怎么会垂涎你的王位?只不过与你有缘,知道你正在遭宿报,所以才打算救你。既然你不相信我,那你和侯景之间当是定业,不可转移。”

  侯景杀进了建业,侯景自称丞相。时年已86岁的梁武帝被困于台城。一日武帝梦见榼头笑眯眯地向他走来,醒来后懊恼地说:“唉,真是报应啊!我如果不是误杀了榼头大师的话,佛祖将让我活到百岁开外的,区区侯景又何足道哉!我既已修佛,却又嗜棋,这不是对佛最大的不敬么?”

  一日武帝觉得嘴里极苦,叫内侍找蜜也找不到,口中已经不能说话,于是“荷荷”中死于文德殿。同时那道林支法师也在同泰寺中坐化而去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